❶ 無障礙衛生間規范是什麼
一、無障礙衛生間的門寬不低於800mm,便於輪椅出入。
二、使用推拉移動門,並在門上安裝橫向拉手,便於乘坐輪椅者開啟或關閉。在預算允許情況下,使用電動門,使用者按動按鈕(或紅色感應器)進行開啟或鎖閉。
三、無障礙衛生間內部空間要大於1.5m*1.5m,利於輪椅迴旋。
四、潔具配套採用專用無障礙潔具,男士小便器採用低位小便器,高度小於450mm,座便器採用無水箱(實際上是隱藏水箱)的座便器,高度450mm;台盆使用掛盆或者半柱盆,腳下利於輪椅地步進入,高度800mm。
五、配備安全扶手,座便器扶手離地高700mm,間距寬度700-800mm,小便器扶手離地1180mm,台盆扶手離地850mm。
六、配備緊急呼叫系統,緊急呼叫系統可選擇安裝於牆面離地450mm處,安裝防水開關,也可以選擇集成於安全扶手上。並在門外配置與緊急呼叫系統相連的報警紅燈。
無障礙廁位應符合下列規定
1、無障礙廁位應方便乘輪椅者到達和進出,尺寸宜做到2. 00m X 1. 50m ,不應小於1. 80m X 1. 00m;
2、無障礙廁位的門宜向外開啟,如向內開啟,需在開啟後廁位內留有直徑不小於1. 50m 的輪椅回轉空間,門的通行凈寬不應小於800mm,平開門外側應設高900mm 的橫扶把手,在關閉的門扇里側設高900mm 的關門拉手,並應採用門外可緊急開啟的插銷;
3、廁位內應設坐便器,廁位兩側距地面700mm 處應設長度不小於700mm 的水平安全抓桿,另一側應設高1. 40m 的垂直安全抓桿。
4、設置無障礙廁位的公共衛生間內應提供不小於800mm的通行寬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無障礙衛生間
❷ 為殘疾人設計衛生間...
有專門的圖集可以參考,得滿足回徑直徑1400,無台階。
❸ 無障礙衛生間怎麼設計
無障礙衛生間的設計要考慮到殘疾人的實際情況。做到真正的無障礙。❹ 衛生間設計有哪些規范要求,包括無障礙衛生間在內
衛生間設計要求是根據衛生間的面積決定的,無障礙衛生間的設計要求比較高。❺ 無障礙衛生間多功能台的設計規范有哪些
無障礙衛生間多功能台的設計規范是台盆使用掛盆或者半柱盆,腳下利於輪椅地步進入,高度800mm。❻ 無障礙衛生間系統配置設計表
找深圳軒亞泰就不錯,包設計,系統配置,施工,售後一體。
❼ 辦公樓無障礙廁所設置
可以設一個衛生間,但應符合以下規定。
公用廁所應符合下列要求:
1對外的公用廁所應設供殘疾人使用的專用設施;
2 距離最遠工作點不應大於50m;
3
應設前室;公用廁所的門不宜直接開向辦公用房、門廳、電梯廳等主要公共空間;
4 宜有天然採光、通風;條件不允許時,應有機械通風措施;
5
衛生潔具數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准《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准》CJJ14的規定。
註:1 每間廁所大便器三具以上者,其中一具宜設坐式大便器;
2
設有大會議室(廳)的樓層應相應增加廁位。
殘疾人衛生間必須設置手動報警按鈕是《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第3.9.3.10款的要求。
3.9.3 無障礙廁所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0 在坐便器旁的牆面上應設高400mm~500mm 的救助呼叫按鈕;
❽ 無障礙衛生間的設計准則
一、無障礙衛生間的門寬不低於800mm,便於輪椅出入。
二、使用推拉移動門,並在門上安裝橫向拉手,便於乘坐輪椅者開啟或關閉。在預算允許情況下,使用電動門,使用者按動按鈕(或紅色感應器)進行開啟或鎖閉。
三、無障礙衛生間內部空間要大於1.5m*1.5m,利於輪椅迴旋。
四、潔具配套採用專用無障礙潔具,男士小便器採用低位小便器,高度小於450mm,座便器採用無水箱(實際上是隱藏水箱)的座便器,高度450mm;台盆使用掛盆或者半柱盆,腳下利於輪椅地步進入,高度800mm。
五、配備安全扶手,座便器扶手離地高700mm,間距寬度700-800mm,小便器扶手離地1180mm,台盆扶手離地850mm。
六、配備緊急呼叫系統,緊急呼叫系統可選擇安裝於牆面離地450mm處,安裝防水開關,也可以選擇集成於安全扶手上。並在門外配置與緊急呼叫系統相連的報警紅燈。
❾ 為何要推進無障礙衛生間的建設
據報道,2017年末中國領導人表示,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要在「廁所革命」中推進無障礙衛生間建設。
相關部門在編制「廁所革命」規劃時,要將無障礙設施考慮在內,按照國家《無障礙設計規范》,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市旅發委在負責星級賓館、A級旅遊景區等廁所新建、改造和對外開放工作中,要在3A級旅遊景區推進第三衛生間的建設,在星級賓館、A級旅遊景區推進無障礙衛生間的新建和改造。
同時在推進農村改廁的過程中,應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建設和扶貧開發,配備必要的簡單實用的無障礙設施,如地面硬化,加裝扶手,安置簡易的坐便器等等。
希望廁所革命可以讓方便更加方便!
❿ 無障礙設計的研究背景
無障礙化建設
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一個具有「無障礙化環境」的城市建設意味著什麼——那就是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個城市的生活品質。「城市無障礙化環境」的建設是殘障人士、老人、婦幼、傷病等相對弱勢人群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是方便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條件,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水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對提高人的素質,培養全民公共道德意識,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殘障人士融入社會需求的不斷增長、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全社會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要求日益迫切。關愛弱勢人群,構築現代化、國際化的新無障礙城市,構建平等、友愛、相互尊重的和諧社會氛圍,成為了目前我國城市建設的重要目標。同時「城市無障礙化環境」不但方便了老幼、殘障人士等相對弱勢人群的生活與出行活動,而且對廣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質提高也有重大的意義。據張院長介紹:在歐美、日韓等一些國家,由於無障礙設施投入使用的較早,各種設施更加完善。在日本有名為「心之都」的城市街道、有各種完備的無障礙設施,道路與商業設施有清晰明確的指示系統,各道口、電梯不僅設有盲文還有語音提示系統;在日本福岡市的地鐵有設計良好的視覺引導系統,無論任何人都能通過圖形化的信息,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在香港地鐵中也隨處可見各種方便乘客使用的無障礙設備,如無障礙衛生間、電梯等。
目前,在我們的城市生活中已經有不少無障礙設施投入使用,如各大商業場所中的衛生間都提供了方便殘障人士以及母嬰使用的設備;火車站、地鐵、飛機場中也設置了方便輪椅的通道和設施;在很多社區內,無障礙坡道已經成為了必備的硬體設施。但從整體來看,我們的城市無障礙化建設程度還未達到國際大都市的要求。在許多大型的公共空間內,如地鐵、商場、醫院、圖書館、活動中心等,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整體化的、以人為本的無障礙化環境的建設解決方案。今年以來,張院長帶領多位博士生和研究生對北京市西城區內的一些醫院、公園、小區等公共場所進行了無障礙的調研和設計研究工作。西城區作為北京的無障礙示範區一直對無障礙化環境建設非常重視,張院長介紹說,在這次設計研究中,通過與西城建委以及專家組的密切配合,在設計研究過程中,運用了3個學科來完善無障礙設計:即用工業設計對公共設施進行設計;用視覺傳遞設計完善標識引導系統;用環境設計來完善公共空間的分布,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既有創新意識又蘊涵著人本主義的關愛。張院長希望通過西城區的無障礙建設項目能帶動整個北京的無障礙設計,把這些設計經驗帶到更多的城區項目建設中來。
更廣義的無障礙設計
針對北京市目前無障礙化建設的現狀,張院長提出引進國際先進的無障礙設計理念,把國際上成熟的無障礙建設模式與北京的城市建設相結合。據介紹,新的無障礙設計概念,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廣為大眾所理解的硬體設施上的無障礙設計,例如為行動不便人士與老幼者設置的高低差異設備、盲道、坡道、扶手等常見的無障礙硬體設施。而廣義的無障礙設計概念還包括了:圖形化的信息指示;用色彩、材料、光影等手段多元化的信息傳達方式、各種便捷的服務、人性化的視覺引導系統等軟體上的無障礙設計工作。
隨著國內外無障礙硬體建設法規的日益完善,在街道和建築中的硬體無障礙建設上基本都已走向成熟;但在軟體方面的建設,特別是針對某一個環境內,綜合、總體地考慮軟體無障礙設計還不完善。在這次張院長指導的西城區內無障礙設計中,就特別強調了視覺信息的無障礙化研究。比如,在醫院里如何讓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所需要的就診地點,如何更合理地根據醫院的環境和患者的需求來分布、傳達各科室的信息;在公園里如何通過圖形、色彩來引導遊人的游覽線路,提供給遊人公園的信息;在車站如何通過圖形化的信息指示來幫助外地、外籍旅客,減少他們出行的困難。這些軟體方面的無障礙化建設是進一步加深無障礙化城市建設最重要的步驟。特別在奧運建設期間,我們的城市有了飛速的發展,各種非常優秀的硬體設施,如新的地鐵線路、各種大型的場館等都相繼完成,而這些高水平的硬體設施內的軟體無障礙設計就相對滯後。這次張院長所研究的視覺信息無障礙設計,就是希望能從更深的層次推進北京城市的無障礙化建設。
老齡化社會與通用設計
聯合國把一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定義為老齡化社會,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是世界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過1.43億,占總人口的10.97%以上。到本世紀中葉,中國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作為一直關注和從事老年人生活形態研究的張乃仁院長,受北京市科委的委託對老年人的生活用品進行專項設計研究,在研究中發現許多老年人大都不願意承認自己老了,從這一心理出發,張教授提出通過「通用設計」的手法,即產品的設計指向無特定的某一人群,來滿足老年人產品市場的需求。產品的設計既滿足了無障礙設計的需求,又能適用於大眾人群,這種尋求共解、從方便所有人為出發點的設計手法,目前已經成為設計的大趨勢。
無障礙設計的廣闊前景
北京是一個有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的特大型城市,殘疾人、老年人和兒童約占總人口的30%,隨著城市人口結構日趨老齡化以及殘疾人、老年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無障礙設施建設已經提升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內容。申辦2008奧運會成功後,北京加快了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步伐,城市建設規模進一步擴大,奧運場館、大型文化設施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建設,以交通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為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為了把最先進的無障礙設計概念引入城市建設,張院長每次出訪國外都要和國際著名的無障礙設計專家取得聯系,並帶回大量的相關資料。張院長希望把這些設計經驗介紹給國內的企業,為他們提供設計的參考和思路,希望能有更多的公共場所、更多的企業重視無障礙設計的建設,把中國的無障礙設計推向一個更深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