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雙因素理論對企業制定營銷策略有何啟示 消費者行為學
雙因素理論對企業制定營銷策略的啟示是,企業產品或服務除了應具有各種效益和效能的保健因素外,還應該附加地位、名譽、尊重、審美等激勵因素,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❷ 有哪些營銷推廣策略
營銷推廣范圍確定:
一、目標范圍確定:
根據產品在全國的分支機構制定相應的推廣范圍。比如全國五大片區:
1.華東地區;2.華南地區;3.華中地區;4.華北(含北京、東北三大城市);西南(含西北)
二、范圍計劃:
先挑選一個樣板市場,進行首推,總結經驗,然後迅速向全國范圍復制。
常規促銷營銷活動形式:
一、派發(能產生試用慾望的刺激)。通過樣品小包裝,宣傳單頁的派發,使主要目標消費群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產品的功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活動後認可、接受新產品
二、演示(功能的宣傳)。通過主要售點、終端要點的大型產品演示活動,讓准消費者親身感受到產品帶給消費者的利益,從而信任產品,信任品牌
三、店銷。通過帶有主題性的店面讓利促銷,配合單頁宣傳,讓消費者在利益的驅動下產生購買行為,實現銷售目標,同時在主題的有效配合宣傳下,不削弱品牌力反而增進品牌親合力。
高端營銷推廣策略選擇:
一、藉助國際品牌的品牌號召力和產品在全國各大高檔商場的地利優勢,搶占高端商場終端絕佳位置、給予消費者的終端第一吸引力,積極推出以宣揚品牌的「高端、專業」形象的各種主題活動。
二、解決新產品入市的產品功能宣傳告知、消除潛在目標消費者和目標消費者對產品功效的疑慮(爭取在兩個月內完成產品功能告知階段,常用派發、演示促銷等手段)
三、刺激消費者在節假日消費時的沖動性購買(宜在旺季、並完成產品功效告知階段以後實施,宜採用回饋社會、消費者主題與實際讓利相結合)
四、營造品牌聲勢(讓消費者感覺品牌一直在「高端、專業」上的努力,產品效果好,企業一直提供全方位高品質服務,離消費者更近的理念,使目標消費者通過對品牌和服務的信賴而接受產品,宜採用大型公眾場所公益、社會效應性宣傳活動。
五、賣點突出推廣法,品牌最突出的賣點是什麼?給消費者最大的利益點又是什麼?
六、權威媒體公信力傳播。我們憑借與央視等頂級權威媒體的良好關系,可為產品策劃新聞兩點,以央視新聞的形式進行深具公信力的采訪報道,並將報道作為素材在其他媒體和終端進行二次傳播。
七、明星示範效應。我們的產品面對的是高端女性群體,找到這一群體中的明星意見領袖,並策劃相關的公關活動,讓意見領袖引導消費潮流,目前我們擬邀請要是著名主持人或民歌手天後來出席產品公關活動。
❸ 別克的營銷策略
不僅僅普通的產品銷售,他們還為您提供上牌幫助及貸款等一條龍服務。解決了消費者上牌和貸款的困難,的確吸引了不少購車者。
優質的售後服務。貼切的維修過程,加上滿意的跟蹤服務給了不少買車人的安全感,讓人買的放心。而別克的守候至深夜的「星月服務」不僅樹立了「別克關懷「的的品牌形象,更是讓駕駛者開的安心。 中國汽車的第一個售後服務品牌「Buick Care別克關懷」。除了寓意深刻的視覺標識外,「別克關懷」最受人矚目的是其全新的「關懷式售後理念」,及在此基礎上推出的6項標准化「關心服務」。品牌化的進程,使售後服務更為具像化、專業化,並將原先階段性、季節性的服務活動標准化「別克關懷」的推出,突破了售後服務在形象上從屬於銷售的現狀,更將汽車售後服務從傳統的被動式維修服務帶進主動關懷的新時代,同時將加強別克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有別於傳統被動式的售後服務,「別克關懷」以「比你更關心你」為核心,強調售後服務的主動性,要求售後服務人員比車主更關心他的車,主動擔當車主的義務汽車保養顧問,並重視車主在體驗整個服務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為將全新的售後服務理念落到實處,並讓每位車主都體驗到別克關懷,上海通用汽車推出了6項標准化「關心服務」,包括:
1)主動提醒問候服務,主動關心;
2)一對一顧問式服務,貼身關心;
3)快速保養通道服務,效率關心;
4)配件價格、工時透明管理,誠信關心;
5)專業技術維修認證服務,專業關心;
6)兩年或四萬公里質量擔保,品質關心。 別克帶領美國汽車工業進步的步伐早在1906年就開始了,那年別克生產了當時第一輛裝有4缸發動機的汽車——1907 D型,其考究的工藝和美輪美奐的風格至今風采不減。它的車身以木製馬車車廂為藍本,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特徵,包括底盤、輪輻、輪圈在內,大量採用木質結構,手工打造,輔以經過仔細打磨拋光的金屬飾帶,簡直就是一件藝術佳作。從那以後,別克便開始以製造豪華車而享有盛名,別克產品也被上層名流們用於誇耀其富有和時髦。
二十年代,阿爾弗雷德-斯隆(Alfred P. Sloan)掌舵通用汽車的初期,即以超前時代的經營理念確立了凱迪拉克、別克、奧克蘭德、奧爾茲、雪佛蘭的品牌排序,別克作為重要的主力品牌,斯隆為其制定了「寧靜舒適,但有強勁動力」的產品基調,保留了強調先進工藝技術和外觀設計的豪華車理念。1924年的別克4系車售價965美元,別克6系車1295美元,可謂價值不菲,但是擁有了頂置氣門發動機和別人沒有的四輪制動裝置,還有精細絕倫,能讓傢具商都感到汗顏的豪奢的座椅,足以讓用戶自豪誇耀了。
1936年是別克車型大豐收的一年,它一口氣推出了三款引起巨大轟動的車型——Roadmaster、Special和Century,這些車型掀起了市場狂飆,對全世界的汽車造型產生了長達十餘年的影響。
Roadmaster堪稱汽車外觀設計的里程碑,它體現了許多別克的嶄新元素,例如全鋼車身,子彈形車燈,及高坡度的擋風玻璃,車內部也有一些顯著的變化,包括液壓剎車和改良成獨立的車懸架,無一不是當時了不起的成就。在很多以二戰前後時期為背景的電影中可以看到,那時無論歐美的汽車造型都在向Roadmaster看齊。今天,人們在老爺車市場上很難找到1936年版的Roadmaster——收藏家們都視其為生命,絕對不賣!
另外,Roadmaster經久不衰的魅力也反映在兩位大名鼎鼎的別克超級粉絲的車庫藏品名單中。「飛機大王」霍華德-休斯在世時曾珍藏了一輛1953年版Roadmaster;而當代美國家喻戶曉,入選好萊塢名人堂的王牌脫口秀主持人傑伊·萊諾(Jay Leno)則會不時地親手擦拭他心愛的1955款Roadmaster。
斯隆開創了一種汽車設計的新商業模式,就是在設計新的汽車式樣的時候,必須有計劃地考慮以後幾年不斷更換部分設計,形成一種制度,使汽車式樣兩年一小變,三到四年一大變,有計劃地讓樣式老化,促使消費者求新棄舊,從而創造積極市場。他曾表示:「車身的豪華程度、外觀和配色賞心悅目程度以及與競爭對手的差異程度,都將構成汽車的主要吸引力,通用汽車的未來完全取決於這些吸引力。」這些創想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後的別克車型中有著非常具體而鮮明的體現。 二戰後,美國迅速進入了經濟繁榮大發展時期,汽車步入了它的「維多利亞」時代,很多戰時研製的新發明開始普及民用,別克也迎來風格和技術創新上的高峰。
1948年,別克在美國第一個將液力變矩自動傳動裝置應用在汽車上,這就是今天人們都熟悉的自動變速器。緊接著,別克與凱迪拉克、奧茲莫比爾一道,率先採用液壓助力轉向和助力制動裝置,大大提升了駕駛安全性,讓婦女也能輕松開車。然而要論引起的轟動,這些技術性革命與通用汽車天才設計師哈里-厄爾的汽車新造型相比,仍然略顯失色。
戰後進入噴氣機時代,哈里-厄爾有一次被邀請參觀了戰斗機基地後,大受啟發,從而在1951年別克LeSabre概念車上誕生了風靡一時的「高尾鰭」設計。LeSabre概念車的幾大閃光特色:車身防撞設計、大大的尾翅,還有更低、更長、更寬的造型,定義了整個1950年代轎車設計風格趨向。 從5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經濟體現出不可思議的活力,曾創下接連106個月持續增長的記錄,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中產階級也在這一時期迅速膨脹,廉價能源的獲得和購買力的增強,推動美國汽車工業朝著車體更大、馬力更強的方向發展。
1959年,別克推出了它的巨型旗艦Buick Electra和Buick Electra 225,替代此前的Super、 Roadmaster 和 Limited這三款別克生產線上的頂級車型。Buick Electra 225中的數字表示車長達到225英寸(5715mm),因此獲得「二又四分之一」的昵稱。它因為有一個穿越車身一直延伸到背後的筆直的線條和凹面的尾燈而與眾不同,動力採用別克6.6L V8引擎。Buick Electra以更好的動力、加長的長度、加寬的車身、更大的空間、更具肌肉感的形象及更加關注安全的設計而引起轟動。這些大受歡迎的特徵在隨後的幾代車型中都得到保留,要說具體的差別之處,那就是別克在「豪華」的路上越走越遠。
Riviera 一詞最早出現在1949年,是別克用來形容一種雙門無柱硬頂(hard-top)的車身設計風格的,這種風格在接下來的30年裡一直大行其道,當時的廣告說這種風格「相當的時髦」。1963年,Riviera正式作為獨立名稱,冠以一款與眾不同的強調操控的舒適豪華車型。比起其他的別克車,,Riviera尺寸略小,1900公斤的重量也略輕,裝備6.5 L和6.9 L兩款V8發動機。所有駕駛過它的人都說這是路面感最好的美國車之一,同時兼備了出色的乘坐舒適性和駕駛操控性。美國汽車雜志Car and Diver 說:「Riviera 與傳統的別克大型轎車不同,其豪華舒適、動力性能與出色的路面感的完美結合,使它在所有美國車(Jaguars,300LS,Corvettes之類)中獨樹一幟,它可以與Bentley Continental 媲美,雖然價格只有後者的一半。」
Buick Electra和Riviera在問世後的幾十年中不斷演進,從設計風格、車身平台到底盤、動力系統都歷經了多代改進,迎合了時代的變革,因而成為美國豪華車市場上飄揚不倒的旗幟。尤其是Buick Electra作為別克的頂級車型,因其對美國汽車文化中豪華車精髓的淋漓闡釋而深受美國中產階級上層的寵愛。美國專業汽車雜志Road & Track說它「是一輛好得出奇的美國箱式轎車」。通過它可以看到,作為定位市場高端的別克車型骨子裡的一些固有特徵從來不為歲月所動:具有時代感的設計風格、奢華的內飾、充裕的動力,還有那近乎完美無缺的舒適。它們都已化作靈魂而融入別克的鋼筋軀體之中,猶如浪潮過後沉澱下來的熠熠放光的金砂。
經過30年的輝煌,Buick Electra最終於1990年光榮退役,將別克舵手的位置讓給了一個更強有力的繼承者。別克林蔭大道(Park Avenue)時代的序幕就此開啟。
隨著昂科拉ENCORE的上市,別克在中國已擁有11個系列、48款車型,形成了在高檔舒適車型、高檔轎跑車型、高檔SUV車型三條產品線上的全面布局。如果說2008年別克的首款豪華SUV昂科雷成功開啟了品牌全面轉型之路,那麼今天,別克的首款國產SUV 昂科拉ENCORE拿過了接力棒,立足400萬輛的扎實積累,開啟別克品牌「全球科技、創新體驗」的新時代征程。在新的起點上,別克將展開新一輪產品布局,通過更優異的核心科技價值,不斷為消費者,尤其是新崛起的年輕消費群體,提供更出色的全方位品牌體驗,繼續鞏固別克在各主要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續寫品牌新的輝煌。
❹ 九口袋商城的營銷策略
線下策略:
1.專賣店直營 :通過開設專賣店直接銷售產品,目前已開設五家專賣店,分別為旗艦店嘉定清河路212號 、嘉定區菊園路嘉行公路187號、嘉定區倉場路2889號、浦東新區三林路1631號、普陀區武寧路1888號
2.線下團購:開設五個團購隊伍,設五個團購經理。進行日常團購業務。
線上策略:
1.價格策略:
九口袋砍掉了傳統酒商的中間代理環節,降低了成本,結合連鎖門店的物流配送,銷售價格比各大、中型超市下浮百分之十左右,保證了九口袋所售的商品在行業中的優勢地位。九口袋堅持長期將優惠讓利於廣大消費者。線上促銷活動不斷。
2. 產品策略
所有產品直接從廠家供貨,嚴格保證貨物的真實性,每一個酒水的編號都記錄檔案,從進貨至銷售,進行編號跟蹤。以及自身的防偽措施處理,明顯與其它渠道區分,讓消費者一眼就能認出九口袋售出的商品,從而真正做到消費者所買的產品100%正品保證。
3.微博營銷
<1>.藉助九口袋官方微博這個平台採用 舉辦一些微博活動:
如:打折, 領優惠券, 搶購, 有獎競猜, 星座的活動 , 預存款, 以及傳統節日的一些活動 , 通過微博轉發來提高九口袋官方微博的粉絲量,來提供九口袋的知名度。
<2> 利用張總微博: 由於張總的微博粉絲量很多,利用張總的微博轉發一些優惠活動,以及九口袋員工的微博進行轉發。來提高九口袋的知名度。
4.贊助營銷
贊助活動:通過贊助一些具體的活動,來提高九口袋的知名度。
以下是九口袋近期贊助的活動。
2012年9月8日 九口袋商城贊助2012 年菊緣房產杯「嘉定區足球聯賽。
2012年9月21日 邂逅美酒,遇見愛情____九口袋商城贊助「上海一圈」
2012年9月29-10月1日 九口袋商城贊助上海安亭CAS改裝車展
5.視頻營銷
通過一些媒體或視頻 微電影等方式對九口袋進行宣傳:
如:九口袋的一些重大事件通過東方衛視新聞時間播放等。
「九口袋」自身的宣傳視頻通過在一些商務辦公樓的「電子屏幕」進行宣傳。 九口袋的一些新聞 事件在優酷等國內重要的視頻網站里進行播放。
6. 宣講營銷
經常到企業進行一些「酒文化的宣講」活動來提高九口袋的知名度:
如: 例如2012年9月22日九口袋商城受邀前往齊魯制葯宣講酒文化
7.渠道策略
開設九口袋商城,直接面對酒類需求消費者。入住京東、當當、一號店、天貓等大型網上商城,促進產品銷售。 1.為品質擔保,為價值擔保
與全球50多家知名酒類品牌企業簽訂特約經銷商,杜絕一切摻假機會。由原廠直供,砍掉所有中間環節,控製成本,並讓利於廣大消費者。
2. 先進的防偽商標,全程可追溯
經長期研發,九口袋率先應用世界領先的二維碼防偽技術,該技術具備雙層標簽防回收利用、雙關聯復制無效、雙交互互動預警等特性,有效杜絕了酒類商品的假貨蔓延。
3.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客服系統
開通全國客服熱線,企業在線,新浪微博私信等客戶服務渠道,並擁有專業敬業的客服團隊,7天12小時在線客服。
4.方便快捷的物流系統
安全,快捷,方便的宅急送、EMS物流,支持全國范圍內貨到付款業務 公司保持著年銷售額突破千萬並以每年200%--300%的速度遞增。快速的佔領上海及周邊省市的酒水市場的同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公司預期2013年直營店連鎖加盟店覆蓋全國一線城市,加盟店達100家以上。線下銷售總額超1億人民幣。網路銷售平台在國內知名媒體及網站進行全面大范圍宣傳推廣鏈接,覆蓋全國。達到網站流量10萬獨立IP/天以上,電話詢盤率1萬人/天以上。線上銷售總額不低於線下銷售總額。在2014年前網上商城成為全國酒類細分市場知名網上商城。具備上市條件,為2017年全面上市做准備。
❺ 要一個好的營銷策略
Zara和H&M的營銷策略對比
[摘 要]西班牙的ZARA和瑞典的H&M,目前為國際上兩大成功的服裝零售品牌,兩家公司的成功得益於其獨特營銷策略的運用。本文旨在總結歸納兩家公司營銷策略上的異同點。為中國零售企業提取一些可借鑒的經驗。[關健詞]ZARA、H&M、營銷策略
(一)引言
西班牙知名服裝品牌ZARA屬於在西班牙排名第一、壘球排名第三的服裝零售商Inditex公司旗下的品牌,該公司在全球擁有近2000多家分店,其中ZARA是Inditex公司9個品牌中最著名的旗艦品牌,被認為是歐洲最具研究價值的品牌。ZARA已在全球5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分店,並且每年都以70家左右的速度增長。盡管ZARA連鎖店只佔Inditex公司所有分店數的二分之一,但其銷售額卻佔到了公司總銷售額的75%左右。
瑞典H&M公司,全稱Hennes&Mamitz,是由其創始人ErlingPersson在1947年創立於瑞典的服裝零售連鎖企業。目前公司在歐洲和北美的2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其零售店,每年銷售貨品超過5,5億件,已成為歐洲最大的服裝零售連鎖企業之一。
這兩大服裝零售業的巨頭,能在歐洲及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歸功於他們獨特的營銷策略。本文旨在比較這兩家公司營銷策略的異同。為中國服裝零售業提取一些可借鑒的經驗。
(二) ZARA與H&M的營銷策略比較
1)產品策略
ZARA和H&M採用的都是「少量、多款」的產品策略,兩者都打破了傳統服裝業界季節的限定,在同一季節內也會不斷推出新穎款式供消費者選擇。
ZARA的「少量、多款」產品策略的實現,依靠的是公司對時尚信息和消費者反饋信息的快速採集與共享,而這主要緣於以下兩個系統的構建。
*龐大的設計團隊的構建:ZARA擁有一個兩百多人組成的,非常強大的新產品開發團隊,該團隊包括三類人員:設計師、市場專家和生產經理。其中約有一百多人為設計師,平均年齡不到30周歲。年輕的新產品開發團隊對時尚有著敏感准確的理解,他們從米蘭、巴黎時裝秀取得靈感,識別流行的時尚趨勢,設計與這些趨勢相匹配的各種款式。ZARA只需幾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對歌星的裝束或頂級服裝大師創意作品的模仿。從流行趨勢的識別到將迎合流行趨勢的新款時裝擺到店內。ZARA只需兩周的時間,而傳統生產方式下這個周期要長達到4-12個月。
*信息共享體系的構建:ZARA的每個門店,都安裝著彼此獨立的信息系統。每天晚上,位於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魯尼的ZARA總部,會和每個門店交換大量原始數據,數據細致到每款產品賣了幾單、尺碼、顏色、數量、賣出時間、支付方式、折扣信息、價格調整等。之後,各部門會根據需要分解數據,以對各地市場做出判斷。而這些所獲取的信息又會及時反饋到ZARA的設計總部。設計師們根據各地的流行情報信息來進行設計流行趨勢的識別。而每個門店經理手上的PDA為其溝通的有效工具,可以通過PDA向西班牙總部發出訂單,能在PDA上獲取總部給他們的建議訂貨量,還可以利用PDA與總部產品經理進行直接溝通。
H&M為實現其「少量、多款」的產品策略同樣也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
*消費者需求信息獲取體系的建立:為了更准確地滿足消費者真實需求,公司創造產品採取了一種「推一拉」的方式,即除了把公司認為消費者想要的產品「推」給消費者外,更要用消費者想要的商品來「拉」住消費者。公司設計團隊不定期地在東京、巴黎、紐約及其他主要的對尚之都旅行,從T台時尚到街邊流行到處捕捉時尚靈感、設計出具有吸引力的產品。
*信息共享體系的建立:H&M總部和22個生產辦事處的所有部門間的溝通基於一個名為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 ion Tech-nologies)平台,在H&M的總部。設計與采購部門協同工作,每個設計理念都有一支設計師、采購員、助理、打版師、財務總監及部門經理組成的團隊,這樣可以在設計初期便著手在價格、市場反饋和流行時尚之間取得平衡,而這些人員的日常信息溝通藉助的就是ICT平台。ICT為H&M建立了一個環型的信息反饋機制,銷售、庫存、采購計劃和生產能力的信息變得完全透明,使多品種,更新頻率較高的產品的管理成為可能。
2)價格策略
兩家公司的在價格上都採取低價策略。ZARA的目標消費群是收入較高並有著較高學歷的年青人,主要為25-35歲的顧客層,H&M也將目標消費群定為15-30歲的年青人,這一類的購買群體具備對時尚的高度敏感度並具備一定消費能力,但並不具備經常消費高檔奢侈品牌的能力,兩家公司頻繁更新的時尚低價產品正好可以滿足這類人群的需求。但是,因兩家公司採取了不同的供應鏈策略,所以雖同為低價,卻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ZARA為確保其「少量、多款、平價」的商品以「極速」方式送達客戶手中,將大部分生產放在歐洲。在西班牙,ZARA擁有22家工廠,其50%的產品通過自己的工廠生產,50%的產品由400家供應商完成。這些供應商有70%位於歐洲,其他則分布在亞洲。這樣的地理位置是為了保持其供應鏈的響應速度,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物流成本。為確保商品傳遞的迅速,ZARA還堅持以空運方式進行商品的運輸,也使其成本進一步提升。
與ZARA不同。H&M在供應鏈的構建上更看重成本的因素,公司產品的製造環節被完全外包給分布在亞、歐、非洲及南美的約700家製造商(大部分在盂加拉、中國、土耳其)。公司根據其銷售產品的差異,採用了雙供應鏈策略:①管控歐洲生產的快速反應供應鏈,大約一半的前沿時尚產品在接近歐洲市場的歐洲國家(主要是土耳其)製造,此類商品需要較短的交貨周期(最短3-4周),以便及時根據銷售反饋做出調整;②管控亞洲生產的高教供應鏈,另一半的基本款產品時尚風險較小,交貨周期可以相對延長(最長6個月),為保證低價和質量則安排在低成本的亞洲國家(主要是中國、孟加拉等國)製造。
通過以上供應鏈的調整和安排,使H&M在價格上可以採取比ZARA更低一層的策略。據統計,H&M的時裝價位比ZARA約低出30%~50%。
在價格折扣方面,兩家公司也都採用少折扣策略。因兩家公司的產品都是「少量、多款」,消費者如不在第一時間購買,就存在著再也買不到的風險,所以往往無法等到季末或歲末打折就會迅速購買。正是利用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兩家公司的貨物上櫃後幾乎都能在短時間內銷售一空,只會剩下少量不受歡迎的產品留在季末或歲末打折。在這方面ZARA的成績尤為突出,ZARA的打折商品數量平均約占它所有產品總數量的18%左右,約只有競爭者的一半水平。以H&M經營狀況最好的2001年為例ZARA平均打折商品佔7%,H&M則為13%。
3)銷售渠道策略
為將商品以迅速、平價的方式送達消費者手中。兩家公司又都不約而同地採用「直營」策略。ZARA和H&M作為服裝品牌的同時,也是零售連鎖店的品牌,他們在世界各地擁有大量的連鎖店鋪,而為達到商品傳遞迅速、價格低廉的經營目標,兩家公司的連鎖店鋪基本由總部進行直營,貨物由總部集中進行調配。
盡管如此,H&M並未放棄在銷售渠道的拓展上的創新,到目前為止其銷售渠道雖仍以直營店為主,但其目錄銷售、在線銷售的業績卻在持續增長。1980年,H&M收購了RoweHs公司,開始在瑞典、芬蘭、挪威和丹麥進行目錄銷售;1998年,H&M在瑞典開設了網上商店,隨後在芬蘭、挪威、丹麥都開通了在線銷售。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礎上,2006年秋天,荷蘭成為其在北歐地區以外首個開設在線銷售的國家。2007年秋季,德國和奧地利預計也將啟動在線銷售。
與H&M的創新不同,ZARA始終堅持其「直營」策略,並表示在短期內不會改變。因為他們堅持認為讓顧客進人店鋪,直接接觸商品,體驗商品才是最好的經營方式。
兩家公司也都致力於在各國鋪設直營店鋪。ZARA是於1975年,由一位普通的鐵路工人的兒子——阿曼奇奧·奧特加·喬開創的一家小店鋪。發展至今,ZARA已在全球5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分店,並且每年都以70家左右的速度增長。ZARA零售終端網路現已覆蓋到五大洲,ZARA位於歐洲的零售店所佔比例最高,並以德國、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的中產階級為其消費主體,在H&M店鋪較多的北歐地區。店鋪數量相對較少,例如其在挪威只有首都奧斯路1家店鋪,芬蘭也就只有包括首都赫爾辛基在內的兩個城市的3家店鋪,而H&M在挪威的46城市、芬蘭的26個城市都有店鋪分布。
H&M於1947年在瑞典創立。1964年開始開拓國際市場,如今已在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分店。1964及1967年H&M首先進入鄰國挪威和丹麥,這兩個國家與瑞典在有相似的文化、經濟水平、價值觀念、氣候條件,這些相似性對於沒有什麼國際化經驗,剛開始跨國經營的H&M公司來說有助於減少經營風險。此後公司基本也採用由近及遠的接觸擴散方式,先在接近原有市場的國家開展經營活動,當經營活動達到一定規模再建立生產與服務機構。H&M在全球的店鋪覆蓋國家沒有ZARA廣泛。幾乎沒有涉足ZARA積極開拓的南美市場,也正體現出H&M的這種謹慎經營,穩步擴張態度。雖然H&M當前的主營區域仍然是歐洲,但2007年3月在香港首家店鋪的開張、4月上海兩家店鋪的開張、以及其中文網站()的建立都表明了其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蓄勢待發的姿態。 4)促銷策略
與以上營銷策略中,兩家公司具有的部分相似點不同,在促銷方面,兩家公司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ZARA幾乎不作廣告宣傳,它的廣告成本僅占其銷售額的0-0.3%,而行業平均水平則是3.5%,廣告費用的節省幾乎成為它另一方面的利潤來源。
ZARA的品牌宣傳主要靠以下兩個方面來實現:一是其產品結構自身的特點。以時尚、現代且豐富的款式結構配合合適的價格吸引消費者。並以快捷的更新速度抓住消費者的購買心理——「一旦看中而不購買,很快就會沒有貨」;二是依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時裝擺放與展示方式:①地理位置選擇方面:ZARA一般都將店鋪開在高檔商業區和繁華的交通樞紐。盡管在這些地方開店的成本費用很高。但ZARA總是在店裡留出寬敞的空間,為顧客營造一種寬松愉快的購物環境,2000年ZARA店的平均面積為910平方米,到2003年底,ZARA在壘球連鎖店的總面積達68.6萬平方米,平均每個分店的面積為1096平方米。②櫥窗展示方面:ZARA聘請多名時裝設計師從米蘭、巴黎時裝秀取得設計靈感,利用高檔品牌提前發布時尚信息的傳統(如3月發布秋冬季時裝、9月發布春夏季時裝。發布時間和真正的銷售季節中間通常有6個月的時間差),使得時尚雜志還在預告當季潮流時,ZARA櫥窗已在展示這些內容。③店內布置方面:ZARA店裡表服一般不是按貨品種類堆放,而是上表、褲子、皮包、配飾搭配放在一起。讓顧客很容易一動心買走一整套東西。優越的地理位置、頗具特色的櫥窗設計和獨具一格的店內展示都使得ZARA不用打廣告也具有非凡吸引力。
H&M的品牌促銷與ZAlLA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線。將廉價大眾品牌與時裝大師聯系起來的方式可以說是他們在時裝界的首創。2004年和2005年H&M聘請了被稱為「時裝界愷撒大帝」的名設計師卡爾·拉格菲爾德(Karl Lagerfeld)和前披頭士樂隊成員Paul MeCartney之女,著名設計師斯泰拉·麥卡特尼(SteUa MeCartney)為品牌設計服裝。當2004年11月,與卡爾·拉格菲爾德(KarI L,Lagerfeld)的合作開始時,當月就創下了營業額飆升24%的佳績。2006年推出了荷蘭服裝設計師維克多(VIKTOR)和羅爾夫(ROLF)設計的新款服裝系列,在斯德哥爾摩以及歐洲大城市引起了瘋狂搶購熱潮。2007年更是推出了M byMadonna系列,利用國際巨星麥當娜的設計系列配合中國香港與上海的新店鋪開幕。
(三)小結
營銷策略並無定式,並非將成功經驗照搬過來,中國的企業就一定能獲得成功,但ZARA、H&M的運營方式值得我們的企業去思考,通過對兩家營銷策略的比較分析,不難看出,是否擁有「快而准」的市場應對方法,將成為衡量服飾品牌核心競爭能力的標尺。准確地了解各分店銷售情況和庫存狀況,做到准確配貨,准確地進行銷售預測與分析,企業領導及時准確地做出營銷決策是這兩家公司成功的關鍵。而在「快而准」的背後則離不開適時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和高效物流系統的支持。中國服裝企業在提高產品質量、檔次的基礎上,需盡快提高企業快速反應的能力,適時地完成市場預測、市場營銷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改變原先落後的管理思維和業務處理模式,從而真正規范企業流程,實現利潤的增長。
❻ 信息市場的營銷策略
產品是市場營銷中最基本的因索,沒有產品進入市場流通,就無所謂的市場營銷,在產品方面我們要注意做到以下兩點:
1.研究用戶需求和心理以提供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
在我國信息市場中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一方面許多用戶找不到所需的產品,另一方面許多信息產品又閑置不用,這就形成了產品使用與用戶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就要求我們徹底了解用戶的信息需求,通過詳細的市場調查並及時調整自己的生產經營方向,調整信息產品的結構,針對不同的信息用戶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
2.重視提高產品質量和提供有特色的產品
由於人們需求的多元化而要求不斷地開發新產品和更新商品,從而導致信息商品與信息需求產生了錯位。一些信息經營主體不顧自身條件,片面追求信息產品的種類,對產品只注重數量不在乎質量,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提供的產品明顯缺乏市場競爭力。因此,我們要更新觀念,注重用戶急需的、時效性強的信息商品的開發,多提供有特色的信息產品來滿足信息用戶的需要。
3.注重產品創新和品牌戰略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經營主體的生存和發展取決於本身科技進步的快慢,而新產品又是科技進步的集中表現。因此,研究和探討產品創新戰略是每一個經營主體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法寶。美國著名的《商業周刊》分析蘋果電腦公司時指出:蘋果電腦公司的生存之道是創新求生存。「蘋果設計獎」競賽,每年在全球舉行一次,它在IT行業中為顧客提供造型更新穎、更具特色的產品,讓顧客願意多花一些錢購買,它的創新戰略吸引了國內外越來越多媒體的目光。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買方市場條件下,品牌越來越成為一個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邁向成功的護身符。注重品牌和形象可以使企業極具親和力,促進產品銷售,可以保護所有者的權益,它是經營主體重要的無形資產,有利於該主體進行營銷活動。 由於服務戰略具有多樣性和不易模仿性等特點,因此,它具有相當廣闊的馳騁天地,尤其是對買方市場和飽和市場來說,服務能力越強,市場差別化就越容易實現,也越容易保持牢固的用戶關系。同時,服務戰略是長期的、根本性的戰略。然而國內許多的信息市場主體,沒有及時調整好心態,沒有意識到用戶是信息機構生存的第一要索,沒有意識到服務能給其帶來巨大的價值,在信息市場活動中,管理者沒有建立用戶需求的感測系統、效應系統和反饋系統模式。實施服務戰略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樹立積極的服務思想觀念,把對信息用戶服務、社會服務作為核心問題來抓。
第二,樹立服務質量戰略觀念。信息經營者必須充分了解目標客戶的需求,並制定出有自己特色的服務戰略來滿足顧客需求。
第三,建立專門的用戶調研機構,保持對用戶需求高度敏銳的感覺能力;建立一套行為轉換保障機制,保證用戶需求轉化為管理決策和具體行為。
第四,在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方面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統,另一方面配置相對完善的有形設施,延伸服務的內容。
第五,建立有效的監督制度,做好服務人員的內部管理。提高服務質量,把服務質量作為一個主要著眼點來抓,把服務質量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只有這樣才能在信息市場中游刃有餘,贏得更多用戶最大限度的滿意。 在信息市場中,價格是信息商品的內容和服務質量的貨幣表現。信息商品的價格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信息機構和信息用戶的經濟效益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並對信息市場的供求結構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信息市場中採取不同的價格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不穩定性價格策略
由於信息需求及環境的變化,造成信息系統服務相對不穩定,使信息機構的管理和經營效果都受到波動和影響,出現供不應求或供過於求現象。為解決這些問題,應採取不穩定性價格策略,進行靈活收費。信息產業收費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功能的不同服務方式也有所差別。一是在特殊時間服務價格低於正常服務,比如電信服務:撥打固定電話0.2:/min,後來電信部門推出夜間優惠服務,在晚9:00—早7:00時間段可便宜0.05min。二是對信息產品受益面大,支付能力強的信息用戶收費較高,比如無線尋呼服務:20世紀90年代中晚期在我國一些大城市開展尋呼E—mall服務,在全球范圍內實現雙向尋呼。上海國脈同美國通用無線聯合開通了此業務,並通過與上海證交所合作,給廣大股民帶來極大的驚喜,當然開展此業務價格不菲。
2.使用效果價格策略
目前,一些大型綜合性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都開展了信息參考服務,根據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信息的知識含量、信息處理及服務的工作量、輸出信息的質量和使用效果提供有償服務,收取一定的咨詢費。
3.免費價格策略
在一些信息服務過程中,為了達到某些特定的目的,或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參與,使用無償服務方式。比如學校圖書館目前有清華同方資料庫、CNKI資料庫、金報興圖數字圖書館、超星數字圖書館、中國數字圖書館等信息資源,學生可以免費查閱,必要時工作人員還要提供咨詢和幫助。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之一,也是企業發展的推動力,企業的營銷處於不斷的競爭過程之中。有競爭才有市場,有了競爭,企業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信息社會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方面,網路製造的虛擬信息使物理資源的作用弱化;另一方面,信息服務市場機制已然形成,各種信息服務機構只有依靠富有創意的服務和先進的技術才能維護自己在競爭中的地位。因此,信息市場經營者在制定營銷戰略時,必須規劃自己的競爭策略。
1.優勢戰略
優勢戰略的核心是向信息客戶提供獨特價值的信息商品。如果信息商品提供者能在品種、技術、性能、服務、銷售網路等方面顯示出獨特的優越性,就可以很好地防禦競爭對手,在同業競爭中很好地建立起防禦屏障,有獨特價值的信息商品肯定備受青睞,在信息市場競爭中具有一定的優勢。
2.資源利用戰略
信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信息資源和技術資源上。若要提高信息資源的競爭力就要充分開發國內資源,加大資源建設的力度,既要做到資源的區域化共建共享,又要與國際接軌,側重於資源的共建;在技術資源競爭機制上,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對信息產品的深加工,更深層次地挖掘信息內容,培養高素質的信息工作人員,提高他們駕馭信息市場的能力。 通過信息商品的促銷和推廣活動,能夠把信息產業的產品、服務、價格、信譽、形象、交易方式等相關信息傳遞給目標市場,刺激消費者,促進生產,促進消費,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營銷推廣
營銷推廣是信息商品的經營者為了在短期內提升銷量或銷售收入採取的促銷措施。比如舉辦信息發布會、技術成果展覽會、信息集市等,通過信息產品的展示、演示,擴大信息商品市場的覆蓋面,使對方對商品的技術性能、使用價值以及潛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所認識,引起購買方的注意,最終促成信息商品的成交。
2.公共宣傳
公共宣傳是信息商品的經營者利用新聞媒體和大量的宣傳工具傳播有關信息和宣傳信息商品,吸引需方主動購買其產品。公共宣傳主要有3種方法:一是廣告銷售法,通過電視廣告、印刷廣告、宣傳手冊、視聽材料等手段及時向目標市場發出信息,進而推動信息商品的銷售。二是邀請銷售法,邀請購買方參加各種研討會、年會、信息發布會,定期開展各種技術講座,使對方對自己的商品有所了解,加深對產品的印象。三是綜合銷售法,深入目標市場,與需方建立公共關系,與之聯營,與之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做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3.人員推銷
人員推銷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促銷手段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員推銷的內容不斷擴充,成為現代營銷一種重要的傳播促銷方式。人員推銷的優勢在於供需雙方隨時可以進行互動,它注重人際間的溝通和交流,便於潛在的消費者深入了解產品,產品供給方既可以根據目標對象的要求及時調整促銷方式,又可以把需方的意見和市場需求動態迅速反饋給信息商品的供給方,以利於他們適時調整商品的結構和營銷策略。
❼ 上海雙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雙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7月1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文化藝術交流策劃(除演出、除經紀),市場營銷策劃,企業形象策劃,物業管理,投資管理(除股權投資及股權投資管理),資產管理(除股權投資及股權投資管理),企業管理咨詢(除經紀),商務信息咨詢(除經紀),展覽展示服務,會務服務,電腦圖文設計等。
法定代表人:陳紅
成立時間:2014-07-11
注冊資本:7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0700074467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普陀區志丹路168號2040室
❽ 是那種營銷策略
戰略聯盟:
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有共同戰略利益和對等經營實力的企業(或特定事業和職能部門),為達到擁有市場、共同使用資源等戰略目標,通過各種協議、契約而結成的優勢互補或優勢相長、風險共擔、生產要素水平式雙向或多向流動的一種鬆散的合作模式。
問題中,所形成的是市場共享聯盟與銷售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