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品牌營銷策略的出奇制勝
喜新厭舊、追求新奇是人的一種天性,新奇事件猶如導火索一旦點燃某個話題,必然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進而引起全社會的討論,最終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品牌推廣時利用新奇策略會起到「一發抵千鈞」的效果。
1996年前中國企業從沒有贊助奧運會的歷史。1996年國內絕大媒體突然刊登了「內蒙一家企業首次贊助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的新聞。許多市民紛紛猜測是哪家企業具有如此實力?內蒙古哪有如此大的企業?後來媒體不斷跟蹤報道,大家終於知道是伊利集團。伊利集團在全國范圍第一次亮相大家都牢牢的記住了她的名字,並且留下了實力雄厚的印象。無獨有偶,在美國總統柯林頓發表就職演說那天,健力寶把產品送到了柯林頓旁邊的柯林頓夫人手中,小小的費用讓健力寶在那一天隨新聞圖片傳送到了全球每一個角落。
近幾年在出奇制勝方面的經典案例當屬農夫山泉突然宣布停止生產純凈水事件。2001年多家飲用水企業,如娃哈哈、樂百氏等,在媒體上挑起了「水種之爭」,社會廣泛討論「純凈水、礦泉水孰優孰劣」,正在難分伯仲之際,2001年5月農夫山泉單方面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宣布:「農夫山泉停止生產銷售純凈水」。這一公告立即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和其它企業的攻擊,甚至連企業間的鋒會、官司等協調過程都成了新聞追蹤報道的焦點。農夫山泉沒有過多的回應,而是用系列策劃方案針對性地詮釋了「農夫山泉是健康水」的賣點。農夫山泉先後在全國大城市中小學推出了「小小科學家」水種比較實驗,贊助中國奧運體育代表團,為奧運捐助1分錢等系列促銷活動。
新奇品牌策略的操作難度在於:一是創意,二是結果控制。創意的新奇程度,決定了事件的關注度和推廣效果。由於社會上對新奇事件看法不一,競爭對手的反應和對策以及媒體報道方向等因素,新奇事件一旦發生結果很難預測。因此,在策劃新奇事件時要注重過程式控制制和迅速反應,防止產生負面效應影響品牌形象。
『貳』 求娃哈哈營養快線營銷方案例子
2009年,營養快線賣了120億人民幣,趕超「中國第一罐」王老吉,成為銷量最大的飲料單品之一。在中國飲料帝國娃哈哈400多億的銷售額中,營養快線占據了1/4之多,可見其在娃哈哈產品陣營中的分量。 在娃哈哈產品絕大多數都是面對二三線,甚至鄉鎮市場的情況下,在城市市場獨領風騷的營養快線,顯得特別矚目。 營養快線成功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營銷From EMKT.com.cn戰略和心智拉力,造就了過百億的銷售額?營養快線如何持續「快」成長下去? 「快」成長的心智力量 1.心智空缺:最營養的飲料 以「牛奶+水果+營養素」混合形態出現的營養快線,並非簡單以混搭的概念而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在消費者的認知中,牛奶是營養價值很高的動物蛋白營養飲品,果汁是含有維生素最豐富的營養飲品。這些認知是乳業品牌蒙牛、伊利們和果汁品牌康師傅、統一、匯源們的教育貢獻。「最營養的蛋白飲品+含維生素最豐富的果汁飲品=最營養的飲料」,這一心智認同很快在消費者心中落地。 在現實中,偏愛牛奶的消費者不會選擇營養快線,鍾情於果汁的消費者也不會選擇營養快線。營養快線最終吸引的顧客也不是以上兩類消費群,而是希望喝到「最營養的飲料」的消費者。它的廣告語「早餐喝果汁,不夠;早餐喝牛奶,也不夠」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所以,營養快線——消費者認同的並非是「牛奶+果汁+營養素」的混搭概念,而是「最營養的飲料」,「15種營養素一步到位」就是顧客的購買理由。 2.品牌命名吻合定位 品牌命名是營銷中最最重要的決策。品牌命名的最佳方向是,能啟動戰略定位,讓消費者聽到、看到品牌命名,就能認知到產品的定位。 「最營養的飲料」的命名有兩點很關鍵:一是突出「營養」,二是在消費者的心智中找到最佳的購買理由。 突出「營養」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直接用「營養」這個詞彙。第二點就應該結合目標消費者的生活形態,找到最佳的切入點。現代都市白領生活節奏很快,為了獲得一天的營養,他們需要快速地補充到全面的營養素,所以「快線」便成為了娃哈哈的選擇。 營養快線——充分滿足了以上兩點。在消費者沒有看過廣告的情況下,只要看到這個命名,就能很快能理解到營養快線是「快速補充營養素的營養飲料」的定位。 3.大瓶口PET:把果乳裝進運動飲料瓶里賣 曾幾何時,在運動飲料的帶動下,「大瓶口」PET已經成為運動飲料的重要視覺體現。它能成為運動飲料的重要品類特徵的原因是,大瓶口對消費者意味著飲用更暢快、更能大口大口地快速解渴,更適合「快速」的表達。佳得樂、脈動均是。 娃哈哈營養快線,開創性地採用了乳飲料、果汁飲料並未使用過的「大瓶口」PET是在包裝層面對定位「快速補充營養素的營養飲料」的體現。現在「大瓶口」PET儼然成為營養快線定位的獨特視覺載體。 其他企業的跟進產品,也模仿性地採取了這樣的包裝。第一個這樣做的企業獲得了獨特的認知,後面跟進的品牌獲得了跟風的認知,劣勢盡顯。 營養快線不僅品牌命名、包裝採取了正確的戰略配稱,而且價格比一般飲料貴1-2元的高價策略,也凸顯了「最營養的飲料」這一產品定位。 4.心智歸類的轉移引導:500ml早餐、1.5L佐餐 我們在研究飲料營銷中發現,任何飲料的原型起初都來源於特種飲品(如上圖)。但為了不禁錮在特種飲料的小市場上,營銷必須採取心智歸類的轉移引導的規律,來拓寬市場。 比如:可口可樂起源於法國一種釀造酒,傳到美國後,被剔除掉了酒精,並加入了碳酸氣體,因而成為了美國「南部聖水」,最後才成為「美國的象徵」。王老吉也同樣,發源於廣東的涼茶,成為「南方的飲料」,定位為「預防上火的飲料」,通過廣告傳達出「火鍋搭檔」的時機引導,最終成為「中國第一罐」。 要使產品的市場份額有顯著的提升,就要借力心智,引導消費者更廣泛地接受,提高需求的頻次和數量,所以,將特種飲品向功能飲品、餐桌飲品方向引導,就顯得必不可少。 可口可樂最初擺脫特種飲品的認知,就是將自身定位為「提神醒腦」的功能性飲料,然後融入到各式各樣的美式生活中去,最後成為了大眾飲品,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王老吉也走過了同樣的路。 娃哈哈的營養快線以「牛奶+水果+營養素」特種飲品的姿態面市,但在心智中企業不能讓消費者將自己看待成特種飲品。營養快線通過強化自己的「營養特性」(不但擁有來自牛奶的豐富營養和鈣質,而且還有來自果汁的豐富維生素。還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A、D、E、B3、B6、B12、鉀、鈣、鈉、鎂等15種營養素一步到位),而不強調自身「牛奶+水果+營養素」的獨特性、開創性、新奇性、時尚性,順利成為「快速補充營養素」的功能認知,並通過「早餐來一瓶」的500ml早餐定位,和「營養全家」的1.5L佐餐定位,再次順利地將自身轉移引導到飲料大市場上——餐桌飲品。 兩次心智歸類的轉移引導,將營養快線的市場擴大了N倍,無論這是企業的有意為之還是無意之舉,在心智營銷上,我們認為這是營養快線成功的關鍵性策略。 5.動態營銷,自我升級 營養快線自2005年推出以來,推出了兩代的升級新產品:營養快線升級版(果汁+酸奶,18種營養素)、營養快線幸福牽線(果汁+酸奶,益生菌發酵)。它實現了從調配乳到發酵乳的升級,也為跟進企業設置了在產品研發、製造層面的障礙。針對夏天訴求的「冰凍更好喝」也是一種動態營銷的體現。 更重要的是,不斷的自我更新、自我攻擊,使營養快線向動態營銷的良性勢頭發展,一方面,引領了消費者的消費升級,製造了消費趨勢和消費期待;另一方面,使跟隨的競爭對手喪失了跟隨超越的契機,自身始終在引領競爭,競爭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現在,由於在各大乳業品牌對發酵酸奶的教育之下,升級新一代的營養快線「益生菌發酵」新品,也是很符合消費者對乳飲料健康需求升級的。營養快線快人一步占據領先優勢是娃哈哈正確的戰略舉措。 6.渠道力量的推動 最後,我們不得不提的是,娃哈哈的渠道力量。 擁有強大的心智力量,如果沒有地面的推動,營銷戰役的勝敗也很難斷定。眾所周知,娃哈哈率先在全國建立起龐大的營銷網路是娃哈哈飲料帝國的基礎,這個深入到中國鄉鎮級別的,像毛細血管一樣的龐大組織,使娃哈哈的新品在最短的時間內能通暢地和消費者見面。再加上,娃哈哈分布全國的以300公里輻射圈為標準的150個分廠的建設,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提升整個銷售鏈條成員的利潤。
從開創戰到防禦戰 當果乳飲料做成中國明星飲料品項的時候,眾多的競爭對手都在磨拳擦掌,試圖分得一杯羹。 面臨可口可樂美之源果粒奶優、旺旺飲養速補分化出的新市場,以及一些二三線飲料品牌推出的低價模仿產品,娃哈哈營養快線如何應對?在競爭對手蜂擁而上的情況下,營養快線應該根據市場,來調整自身的策略。 品類開創者一定會面臨的競爭課題是:如何維護老大的地位?營養快線下一階段面臨的就是,從「品類開創戰」轉移為「品牌防禦戰」。 1.彌補關門策略的缺失 我們在研究成功品牌在面臨競爭和跟隨的時候,他們通常不是在競爭發生的情況下做出必要的反應,而是事前就已經做了打防禦戰的基礎工作,我們把這樣的策略稱為——品類領導品牌的關門策略。例如:王老吉的「涼茶始祖王老吉」、九龍齋的「酸梅湯以九龍齋為京都第一」、養元六個核桃的「核桃飲品領軍者六個核桃」等。這樣簡單直白地佔據「品類老大」的認知,是為了防止後面品牌在追隨成長的過程中實現反超。顯然,娃哈哈營養快線並沒有做這樣的防禦工作。 如今,娃哈哈的營養快線面對加了椰果粒的低價策略進攻的可口可樂美之源果粒奶優的進攻,以及加了膳食纖維、口袋便利裝、針對兒童的旺旺飲養速補的分化,應該及時採取正確的策略,以彌補關門策略的缺失。 根據娃哈哈現有的營銷資源,營養快線下一步的做法應該是,發動一場以「技術領先」的廣告運動。娃哈哈可將自身在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基礎上成立的「娃哈哈研究院
『叄』 市場營銷策略有哪些
價格策略、產品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
『肆』 急!單位準備舉辦一項中學生賽事,蒙牛,伊利,光明還有佳寶這幾家公司正在競標冠名.我想了解他們的營銷策略
冠名你管來那麼多幹麼!源牛奶企業對於青少年市場很重視的!
誰給的獎金多,誰提供的賽事服務多,誰願出的冠名費多等等也就是誰給的條件最實惠就給誰!
因為都是大廠家,數一數二的,各代理商為了出貨和當地的市場美譽度,他們自會用盡渾身解數,拼力而為!
你要做的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盡管把條件往高了拔!
請管你作為賽事主辦方應該管的事情!
何況投標書到手,你其實也找到你所需要的資料了!
『伍』 網路營銷的幾大策略都有哪些
一、品牌策略
對於公司網路營銷的來說,銷售的產品必須有自己的品牌地位和品牌優勢,通過網路使自己的產品很快得到推廣,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網站的建設時企業品牌建設的基礎,通過網路品牌價值的提高來帶動產品的市場地位,進而促進企業的盈利。通過一系列的推廣措施,使得消費者提高對產品和企業的認知和認可。
二、產品策略
在網路營銷時,首先要確定自己產品的貨源和產品的針對的目標客戶,確保在市場擴大時有充足的貨源,同時也可以通過對目標客戶的明確,來有目的尋找自己產品的潛在客戶,針對性的設計網站的銷售方向。同時還要注意所選產品的質量,好的質量是網路營銷確保成功的保障。
三、價格策略
產品的銷售價格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如何能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或許就是選擇網店的關鍵所在。對於網路營銷的最大優勢就是降低成本和宣傳費用,進而使產品的價格降低。隨著網路信息化的公開,要想在價格上取勝就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不同價格。對於推廣時期,企業也完全可以降低利潤,用低價高品質來吸引消費者,市場成熟以後,也可以用低價促銷的方式來回饋消費者。
四、促銷策略
網路營銷不同與傳統銷售模式的差別,主要是不需要專門的員工進行促銷和產品銷售,節約成本的同時通過網路宣傳來達到促銷的效果。所以,網路營銷中的促銷關鍵在於網路宣傳廣告的設計要能發掘自己產品的潛在客戶,拓寬產品的銷售層面。
五、渠道策略
網路營銷的銷售渠道需要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及時更新公司網站發布促銷信息,新產品的信息和公司的促銷活動信息等,同時要開通多種支付模式,增加消費者的選擇,同時還要開通客戶交流平台,讓消費者能更進一步的了解產品的信息,加大產品的銷售途徑。
六、顧客服務策略
互動方式也是傳統營銷模式與網路營銷的區別之一,對於網路營銷中的客戶服務模式,一般採用客服人工交流平台,根據自己產品的特色和客戶群的特點,來增加企業文化的互動性,降低成本的一種新型的顧客服務模式。
『陸』 關於伊利純牛奶的營銷戰略與實施計劃
實現三包政策
『柒』 經營中一般都有些什麼營銷策略
功效優先策略、價格適眾策略、品牌提升策略、刺激源頭策略、現身說法策略、媒體組合策略、單一訴求策略、終端包裝策略、網路組織策略、動態營銷策略。
1、價格適眾策略:價格的定位,也是影響營銷成敗的重要因素。對於求實、求廉心理很重的中國消費者,價格高低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購買行為。
所謂適眾,一是產品的價位要得到產品所定位的消費群體大眾的認同;二是產品的價值要與同類型的眾多產品的價位相當;三是確定銷售價格後,所得利潤率要與經營同類產品的眾多經營者相當。
2、品牌提升策略:所謂品牌提升策略,就是改善和提高影響品牌的各項要素,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策略。提升品牌,既要求量,同時更要求質。求量,即不斷地擴大知名度;求質,即不斷地提高美譽度。
刺激源頭策略:所謂刺激源頭策略,就是將消費者視為營銷的源頭,通過營銷活動,不斷地刺激消費者購買需求及慾望,實現最大限度地服務消費者的策略。
3、現身說法策略:現身說法策略就是用真實的人使用某種產品產生良好效果的事實作為案例,通過宣傳手段向其他消費者進行傳播,達到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的策略。通常利用現身說法策略的形式有小報、宣銷活動、案例電視專題等。
媒體組合策略:媒體組合策略就是將宣傳品牌的各類廣告媒體按適當的比例合理地組合使用,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樹立和提升品牌形象。
4、終端包裝策略:所謂終端包裝,就是根據產品的性能、功效,在直接同消費者進行交易的場所進行各種形式的宣傳。終端包裝的主要形式:一是在終端張貼介紹產品或品牌的宣傳畫;二是在終端拉起宣傳產品功效的橫幅。
三是在終端懸掛印有品牌標記的店面牌或門前燈箱、廣告牌等;四是對終端營業員進行情感溝通,影響營業員,提高營業員對產品的宣傳介紹推薦程度。調查顯示,20%的保健品購買者要徵求營業員的意見。
5、網路組織策略:組織起適度規模而且穩定的營銷隊伍,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營銷網路組織。網路組織策略,就是根據營銷的區域范圍,建立起穩定有序的相互支持協調的各級營銷組織。
動態營銷策略:所謂動態營銷策略,就是要根據市場中各種要素的變化,不斷地調整營銷思路,改進營銷措施,使營銷活動動態地適應市場變化。動態營銷策略的核心是掌握市場中各種因素的變化,而要掌握各種因素的變化就要進行調研。
(7)伊利營銷策略擴展閱讀
營銷理論上主要有四種營銷競爭策略:
1、直接與競爭對手競爭;這種策略主要適用於本企業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行業中企業實力相當或本企業實力上略占優勢的情況,對於企業的要求當然也很高。
2、使競爭對手難以反擊;即採用一些措施、手段是競爭對手還來不及做出反應就處於失敗或被動、劣勢的地位,對於企業的策略,創新性,技術性等要求都很高,現實中可行性也有待考慮。
3、不戰而勝的競爭策略;主要是採用一些迫使對方投降、讓步的策略方式,採取一些競爭手段,逼迫對方作出退出該領域或行業的手段來,要根據行業特點和具體情況而定。
4、與競爭對手合作的策略。這種方式比較可行,對於實力相當而求得共同發展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劑良葯,既可以求得雙贏,又能增進合作,實現企業盈利。
『捌』 伊利在2008年奧運會中的營銷策略是
8月24日,隨著奧運聖火在鳥巢上方緩緩熄滅,被國際奧組委主席羅格譽為「無以倫比的」北京奧運會勝利落下帷幕。熱鬧之後,中國迎來的是北京奧組委的總結大會,是各色排行榜的搶鮮出爐,以及各大奧運企業們 的營銷 盤點。 據了解,2008北京奧運會共有贊助企業63家。這些憑借品質與信譽得以牽手奧運的企業,在長達三年的奧運之旅中紛紛花費巨資,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中國式奧運秀」。而伊利集團在奧運閉幕式結束後爭取到的第一個15秒廣告,則因激動人心的「有我中國強」口號,成為了08奧運企業營銷大作的收官之筆。 據近日由中國傳媒大學網路口碑研究所公布的《奧運品牌網路口碑趨勢報告》顯示,在此次奧運會贊助商中,活動表現位列前10名的品牌,民族品牌佔了6個。其中,伊利集團以其全方位的品牌推廣手段與多渠道的奧運營銷活動,成為了表現最出類拔萃的奧運贊助商之一。 據悉,作為唯一一家符合奧運標准、為奧運會提供乳製品的企業,伊利集團的奧運攻勢自05年牽手奧運之後,即以漸進且集中之勢多方出擊。選擇體育明星代言,強化品牌與奧運的深度關聯是伊利集團奧運營銷的第一步。而對於明星的選擇,則是伊利合理分析後的結果。在通過消費者調研報告,以及對現有運動員和運動隊的分析、排序之後,伊利最終篩選出了劉翔、郭晶晶、易建聯、乒乓球運動隊、羽毛球運動隊、花樣游泳運動隊等代言人和代言團隊。事實證明,本次奧運會上,無論是獨得兩金續寫跳水女皇神話的郭晶晶,還是蟄伏多年一鳴驚人的馬琳,都在第一時間成為了媒體聚光燈前的寵兒,而他們的簽約企業伊利也借著產品助力奧運冠軍的東風成為了最受矚目的奧運企業之一。 如果說,伊利對代言人的選擇為其奧運營銷的成功布下了重要一局,那麼其通過廣告支持所贏得的回報則更是無可估量。 伊利在 奧運會開、閉幕式前後購得的累計60秒鍾的廣告「第一位置」,成為了奧運會開幕式上,除了點火儀式外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民族符號之一。無論是在人們對奧運會開幕式屏息翹首的那一瞬期待中,還是在開幕式結束後觀眾難以自己的激情里,伊利「有我中國強」的話語符號和背後所代表著的民族精神,都隨著廣告的展示,不僅被13億中國人牢牢記憶,更被全世界逾1/3的人口了解和欣賞。 而讓 伊利在 喧囂熱鬧的奧運營銷大戰中脫穎而出的,卻不僅僅是廣告與代言人的選擇。始終致力於宣傳奧運、支持奧運和服務奧運,走出了一條踏實卻略顯低調的奧運公益之路,才是伊利最終獲勝的根本法寶。 2007年4月9日,「伊利奧運健康中國行」大型奧運主題活動在全國展開,一場「全民奧運」的熱潮從此而始。2007年11月15日,伊利集團推出了「有我中國強——尋找我的奧運坐標」大型網路公益簽名活動,成為網民助威奧運的主戰場之一。與此同時,作為 「為夢想創造可能」品牌主張的實戰演繹,伊利集團 「健康中國」計劃則先後推出了「5.25健康中國公益日」、「陽光社區公益夢想」、「500福娃迎奧運,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 、「陽光心靈關愛計劃」等系列奧運公益活動。作為長期的品牌戰略規劃,中國奧運健兒每奪得一塊金牌,伊利就將向「健康中國」計劃注入20萬元資金,為推動社區、青少年、環境的健康發展與社會的和諧進步持續發力,用公益的火種點亮「健康中國人、健康中國」的美好願望。目前,隨著中國奧運軍團51塊金牌的入賬,伊利集團1020萬的公益資金也已隨之啟動。 據了解,奧運為伊利帶來的拉動早已成效卓著。「牽手奧運,伊利的品牌價值得到大幅度提升。」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介紹說。簽約奧運以來,伊利的品牌價值已從136.12億元飆升到201.35億元。而據8月30日的伊利中報數據顯示,伊利上半年的主營業務激增23.06%,兩倍於行業增長。種種數據都已說明,伊利無疑成為了奧運大餐中笑到最後的企業之一。
『玖』 伊利產品的品牌營銷策略研究
2003年,伊利公司榮登乳業榜首,其市場營銷策略值得我們去研究。
一、伊利公司的市場營銷策略
1.產品策略
伊利是全國乳業首家上市公司,2002年又通過增發股票募集了大量的資金。伊利集團董事長鄭俊懷認為盡管資本是促進伊利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對產品質量一以貫之的關注,才是伊利保持驚人發展速度的關鍵。眾所周知,還原奶存在著很大的利潤誘惑,但伊利公司的秉承絕無還原奶的承諾,為消費者建立了健康和可信賴的企業形象。
「用全球的資源,做中國的市場」,這是伊利提出多年的口號。在伊利看來,要在競爭激烈的乳品業市場生存發展,關鍵是控制好鏈條的兩頭——一頭是奶源,一頭是銷售。內蒙古有著發展奶業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但是,資源優勢並不等同於經濟優勢。牧場、奶牛、加工、市場是一個有機的鏈條。要達到頂端的經濟優勢,必然要經過轉化與整合。
伊利首先將重拳用在了加快奶源建設上面。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先後投資2億多元建成了標准化擠奶站360個,建成奶牛飼養專業區15個,向農民發放購牛款1.3億元,使呼市地區的奶牛養殖業達到了年40%的增長速度。伊利開創了「分散飼養、集中擠奶、優質優價、全面服務」的奶源發展新模式,與千萬個奶戶結成了相互依託、同呼吸、共命運的利益共同體,形成了奶站與養殖小區相呼應、規模與效益同步增長的良好格局。
純奶與酸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是市場的主流產品。伊利在區域、人員結構及通路建設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主流液態奶還會有二三年較好的上升空間。海洋生物奶、高鎂高鈣高維奶等仍處於製造概念或樹立形象的階段。因此,我們認為,在奶源得到保障的基礎上,首先要認清乳業的發展趨勢,確認主攻方向是常溫奶還是保鮮奶。同時,著手開發差異化產品,作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2.渠道策略
渠道變革正朝著扁平化方向發展:就是減少分銷環節、降低分銷管理重心。這意味著廠方對零售終端開展直銷,以及自己建立奶站。伊利目前還做不到這點,因為它還需要藉助經銷商的財力、銷售網路進一步開拓市場,因此伊利在經銷制基礎上進行深度分銷:就是淡化一批、加強二批,建立強大的二批分銷體系,通常運作模式是片區分銷商制。
液態奶的主導性零售終端是連鎖超市、大賣場與社區奶站。超市與大賣場能為企業帶來品牌的提升,擴大銷量;社區奶站能鎖定顧客,改善現金流量;就通路本身比較而言,社區奶站是企業的專用渠道,顧客很少受競爭品的干擾,因此能保證客源與產品價格的穩定性,然而要建立這樣一條渠道需要較長時間。面對家庭銷售逐漸形成直復營銷模式,電話訂購、送奶上戶在不少地區已漸成氣候。這一銷售方式在當前階段突出的是服務功能,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瓶袋裝牛奶的附加值;進一步的發展將會過渡到客戶資料庫營銷,將突出一對一的個性化營銷與服務。連鎖超市與大賣場是一條公用的渠道,品牌之間相互干擾相當嚴重,顧客對品牌選擇餘地大,並且經常受促銷影響而轉換品牌,因此想穩定客源與保證正常售價往往比較困難。
因此伊利公司充分意識到競爭環境使牛奶的利潤空間逐漸減少,已不適合走多級分銷渠道。2003年,即加大對終端的投入:包括買斷大賣場的堆頭位置,加大伊利形象店的建設、投入大批促銷人員等。2004年依然是持續對大賣場、連鎖超市與社區奶店這些零售終端的掌控與建設,並且逐步重視對市場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機制建設。
3.促銷策略
2004年伊利的廣告投放焦點仍然是央視。2億元的廣告投入,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一筆很龐大的支出,沒有強有力的銷售收入作後盾,是絕對花不起這些錢的。但是相比乳業新軍蒙牛,其以3.2億勇奪央視標王的做法,是不是顯得伊利在營銷方面的保守?我們認為蒙牛的做法雖然突顯了其欲在乳業大展拳腳的雄心,但其決策卻不見得穩健,略顯沖動。其可能憑借事件營銷之勢將品牌建設再上一層樓,但是否以縮減市場費用為代價?如果真如此,作為快速消費品,僅有品牌之名,而不能給予消費者以品牌之實,結果堪憂。
伊利「心靈的天然牧場」定位是相當成功的,給人以一種親切而又迷人的感覺,不失活力、貼近消費者而又沒有盛氣凌人的霸氣。天然牧場,突出了內蒙古奶源的優勢,而通過心靈的溝通又對品牌形象進行了感性的升華。在推廣過程中,輔之較強視覺沖擊力的廣告畫面,取得了消費者的信賴,並逐漸建立起清新健康的品牌形象,這為伊利打下市場銷售神話提供了強有力的感性支持。可以說,伊利成功的品牌定位使其在市場運作中事半功倍。
二、對伊利公司營銷策略的分析與思考
1.形象策劃缺乏連續性
2003年中國本土乳品企業之爭很精彩,但競爭手法同質化嚴重,大多停留在策略和戰術層面上,採取的促銷手法基本上是降價和買贈,而且是沒有間斷地在執行,乳品業之爭達到你死我活的階段。這種競爭手法暴露了我國乳品行業暗藏的危機。當價格戰進行到一定階段,逼近行業的成本底線的時候,將會有眾多的企業被淘汰出局,對於勝出的企業說,實際上也並未取得實質意義上的勝利,當降價價格被公眾認為是正常價格時,利潤已經全面損失。
在經過一年的血拚,同時面臨乳品行業的另一頭蒙牛咄咄逼人的攻勢,伊利並沒有推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廣告訴求,前期成功為其建立起品牌形象的「心靈的天然牧場」,但伊利的行銷人員們並未就這一寶貴財富進行挖掘與深化,反而是棄之不顧,離之越來越遠。2003年,伊利推出了以「天天天然,伊利純牛奶」為訴求的呼啦圈牛為代表的系列廣告,並在全國務大中城市進行巡迴路演推廣,但是效果差強人意。歸根結底,是缺乏品牌推廣的延續性和品牌訴求的閃亮點。在營銷策略方面也是採取了跟隨的態度,缺乏主動性和創新,在蒙牛強大的事件(借「神五」推廣其「航天員專用牛奶」)行銷之下,伊利顯得措手無策,2004年,乳業最閃亮的主角可能是蒙牛而非伊利。
伊利2004年的廣告路線,在我們看來並不明朗,建立在感性層面上的「心靈的天然牧場」與建立在理性層面上的「天天天然,伊利純牛奶」,看起來並無關聯,前者有打動人心,引起共鳴之感,而後者卻顯得蒼白無力,停留在純粹的口號上,沒有讓消費者感受到它實質性的內容和依託。我們認為:對前者進行挖掘與深化,是伊利的品牌建設之道。伊利提出要做中國乳業的第一品牌,這就意味著它必須維護好消費者對乳製品恆久的心理期望,那就是絕對的綠色、天然,至鮮至純。為此,伊利必須把自己的經營理念定位在為消費者營造「心靈的天然牧場」,並將這一概念融會到產品和企業文化中。
2.主力產品過於單一,缺乏對產品線的管理
產品線管理策略將對企業提出挑戰,挑戰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如何確立核心產品線與非核心產品線;其二是如何確定不同產品線的戰略目標。對產品線的管理策略不僅限於產品線本身,它還折射出企業經營戰略思想與素養,因為這涉及到企業對行業發展的深刻分析與把握,對企業自身資源的正確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的戰略定位等等。在應對第一方面的挑戰時,企業必須了解與把握行業及當地市場的發展趨勢,同時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既有的優勢及可得性資源,進而界定自己有哪些比較性優勢、容易培養哪種核心競爭力,然後才能夠確立自己的核心產品線。應對第二方面的挑戰時,一個多產品線的企業必須對低中高檔產品線作出明確的戰略目標。這些目標反映出不同產品線在開拓市場中的作用,以及為企業帶來不同的效益。一般而言,低檔產品的主要目標是達到一個鋪貨率,中高檔產品的目標主要是提升品牌以及為企業創造贏利。因此,伊利公司採取正確的產品線管理策略不僅能達到產品鋪貨率與贏利的雙重目標,更為重要的是使企業在確定自己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建立起核心競爭力。
3.對經銷商過分依賴,未能適應未來渠道發展的趨勢
在1997年之前,伊利採用的經銷商模式,即產品從企業到一批,一批到二批,然後到終端的營銷模式,這在當時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是一種有效、經濟、快捷的模式。但當市場規模擴大後,經銷商的模式就使伊利的發展受到遏制,銷售上不去,利益得不到保證。1997年伊利將經銷商模式轉變為控制兩端(即一端為奶源,一端為銷售),帶動中間(即批發渠道)的營銷模式。隨著現代KA的快速發展,伊利對渠道在迅速地做出調整:首先對經銷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伊利與經銷商的關系從依賴發展到相互依賴,2003年伊利坐上行業的頭把交椅,在位置上也體現了絕對的優勢,對經銷商的控制也成了不可否認的事實。因此經銷商也承擔著不斷適應伊利的壓力:擔任著開拓商、配送商、策劃商、營運商的全方位的專業公司的角色,從伊利對經銷商的態度來看,這是降低自身營運成本和提高市場操作能力的兩全之策。
但面對白熱化的競爭環境,經銷商的經營風險越來越大,許多經銷商一年辛辛苦苦卻沒有利潤甚至虧本。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將經銷商轉化為配送商,其意義在於:廠家承擔一切經營風險,保證合作夥伴的既得利益。作為配送商,每配送一件產品就獲取一份配送費。雖然配送費比經銷制下每件貨加價收入低,但是除車輛外不需要投入許多人力和冷庫費,沒有經營風險,實質是無風險回報。另一方面也預示著,廠傢具有絕對的市場操控權,但同時必須付出巨大的機構營運費用及人員費用。
目前伊利還未具備獨立運作的能力,因此其市場建設也極大地依賴經銷商的合作態度與市場營銷能力。將自己的產品交付於另外人運作,當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但處於目前階段,這卻是一個還須持續的模式。和零售商打交道時,要注意技巧,時時提防。
4.對產品的差異化和消費者忠誠度的培育重視不夠
因為競爭激烈,使得乳品行業促銷此起彼伏,而且到了惡性競爭的地步,乳品企業已習慣採用長期特價、長期買贈促銷的方式進行競爭,在大品牌掀起價格戰的時候,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但同時行業的利潤也遭受了巨大損失,這也許是大品牌所始料未及的。牛奶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較高,乳品企業如果單一地用促銷來增加銷量,而忽視了去培養消費者的忠誠度,那隻會讓自己的品牌力越來越弱。疲勞的、頻繁的促銷戰術會讓消費者習已為常,感覺不到品牌帶來的優惠,更可能會失去其潛在的優越性。
越來越多的乳品企業已經意識到「差異化搶市場」的重要性,益力多挾「活性乳酸菌」橫掃乳品市場,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各乳品企業也不斷地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提升品牌的價值感及消費者的認同度:高鈣奶中的天然乳鈣、小型包裝相繼出現早餐奶、學生強化奶等等,種種企業行為表明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細化,乳品行業隨著競爭的加劇,產品不可置疑地朝著細化的方向發展。可以說找出更多的差異,將獲得更多的市場。
5.對營銷管理重視不夠
作為國企,伊利在管理機制上存在著先天俱來的官僚作風。表現在對於市場運作中的實際問題不去解決而糾纏在無意義的爭論中;制訂了管理制度和流程,卻沒有關心執行它們所需要的配套設施是否齊全和完備;最了解市場的人就是業務人員,他們提出的策略往往更有效和更具有殺傷力,但他們的意見不被重視,因而對工作常有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