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格力空調現行品牌營銷策略
你好,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譚小芳老師經驗指出品牌營銷的一個策略回,你參考一下:品牌聯答盟是一種重要的品牌策略。企業競爭檔次按從低到高的順序為:產品競爭、服務競爭、品牌競爭和品牌聯盟。對品牌聯盟的弱者來說是提高自身的一種有效手段。光明牛奶和樂百氏與世界知名公司達能的合作提升了她們的品牌形象。大連萬達與世界頭號零售企業沃爾瑪的合作不但提升了品牌而且得到不少的實惠。名企聯盟方式不僅僅局限於同行,不同行業之間的結盟優勢互補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可口可樂與方正電腦的合作,可口可樂曾在她的包裝、海報和廣告上推出了「喝可口可樂中方正電腦大獎」的促銷主題。方正把銷量驚人的可口可樂當作一種廣告媒體,可口可樂也省去自己掏獎品。品牌捆綁是一種雙贏策略。
B. 美的、海爾、格力營銷渠道差異是什麼有什麼優缺點
海爾的營銷戰略:
1、先難後易:先抓「客戶」 後攻「對手」。
海爾總裁張瑞敏多年來的每個成功,其最根本依靠的一條是,永遠不對顧客說「不」,永遠把邁克爾·波特競爭模型(它包括「對手」即同行、潛在競爭者,替代品競爭者、供應商和客戶五個競爭對象)中的「顧客」奉為「上帝」;視作最重要的、第一位需要攻下來的「敵人」。因為只有「攻佔」了客戶的心,才有可能戰勝「對手」。
2、先難後易:先攻佔制高點再及其它。
在作為被攻佔的客戶、客戶群市場選擇上,海爾同樣實施「先難後易」的策略。這就是,在深入有效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基礎上,先進攻最難攻打的「客戶群」,待「最難客戶群」攻打下來之後,再攻較容易攻打的客戶群。在全國范圍內先攻打上海、北京、廣州,然後再攻打其它市場。在國際范圍則先攻打德國、美國市場,然後再拓展到其它國際市場,其優越性是顯然的。因為大體說來,消費時尚亦有一個梯度傳遞效應。
3、先難後易:先把握戰略樞紐再及其它。
毛澤東在總結勝利經驗時指出:要打勝仗,應當從戰略樞紐上把握戰役;從戰役樞紐上把握戰斗動作。張瑞敏之「先難後易」實質上正是這樣把握事物之樞紐、大系統,然後再攻具體細節、子系統的。比如,按照他的3個1/3大戰略思路,第一個是先在美國實現了國際化,即在這樣一個國家打造了包括設計、製造、銷售三個中心在內整合為一體的「美國海爾」。這一舉措的實質在於,它最先抓住了現代市場化、資本化經濟最發達,企業市場化機制最完備的因素;抓住了海爾走向國際化的當代最高戰略樞紐,具有空前重大的意義和作用。這樣做:(1)有利於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配置;(2)可以最及時、有效而科學地抓住當地信息流、資金流、物流;(3)有利於最早抓住新的業態形式,加快向信息化跨越的步伐。
4、先難後易:先抓「能力」,後抓規模。
經驗一再證明,干企業,一個極其重要的道理必須明了,這就是企業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是買不來的;能從市場上買來的,只能是資源。而企業之能否生成,長大,又主要是靠能力,而不是靠資源。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的論點是:向上的東西表現在質上;向下的東西表現在量上。「先難後易」作為張瑞敏的卓越思維模式尤其表現為在其長期的戰略發展思路上,始終堅持先抓人的素質、企業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的升級換代;後抓企業發展規模,即先「抓強」而後「抓大」。
5、先難後易:先抓「心勝」,後抓「物勝」。
要贏得客戶,第一位的是「心勝」,即在心理上讓人折服。而要心理上的真正折服,那就不僅只是一般的產品質量好些,或者技術水平高些就可以達到的事情;它必須是從產品質量,到服務,到品牌等等在同客戶互動關系中,所有要素之整合令顧客滿意,才能達到。海爾從一開始就貫徹張首席的「賣信譽不賣產品」的營銷宗旨。而其核心之點在於,時時刻刻以贏得人心作為首位的准則,而其關鍵就尤其體現在服務上。
格力的營銷戰略:
在家電領域,很多品牌在市場上躊躇不前,而格力卻是逆勢而發,不僅實現了銷售的大幅度增長,而且拉大了與其他一線品牌的距離。因而,不論是其他企業,還是行業輿論,都在尋找格力成功的原因。而多數企業以及媒體都把格力的成功歸結於格力模式的成功。
因此,一些企業據此就急急忙忙調整市場策略,把格力模式作為學習的樣板,也開始組建自己的各個區域銷售公司。一時間似乎有一種扎堆兒學格力的勢頭。
不可否認,格力在行業整體陷入調整之際,還能夠保持較高速度的成長,與其渠道模式不能說沒有一定的關系。正是格力在渠道上的優勢,敢在眾多廠家面對不平等敢怒不敢言之際站出來向國美叫板,從而堅定了傳統經銷商與格力合作的信心。
格力空調的銷售模式並不神秘,關鍵存在三點成功的因素,第一點,淡季貼息返利、年終返利,甚至不定期返利政策,能夠很好的穩住經銷商。第二點,是格力的「股份制區域銷售公司」模式,通過相對清晰的股份制產權關系,很好地解決了利益的創造和分享的問題。第三點則是一個以朱江洪、董明珠為主導的誠信踐諾、制度嚴謹、執行到位的企業文化的張力,能夠聚攏到一批大戶經銷商一起打拚市場。
既然實踐證明格力模式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模式,現在又有那麼多的企業表明要學格力模式,那麼是不是說只要學了格力模式,就能夠像格力一樣在市場上縱橫捭闔?回答是:不一定!格力模式不是一種包打天下的靈丹妙葯。
從本質上講,營銷模式不過是企業整體營銷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知道,企業的經營除了營銷模式,還受制於企業的發展戰略、產品規劃、品牌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等諸多方面,最主要的還是解決好發展戰略問題。
格力穩定的發展戰略是最有特色的,很值得力圖趕上或者超越的企業學習。在發展戰略上,除了格力一貫塑造的專業形象外,最突出的一點莫過於對品牌建設的持之以恆,不像有些品牌那樣急功近利。另外與營銷模式相比較,產品似乎更為重要。格力之所以在國內市場上能夠持續處於強勢地位,領先同類競爭品牌,最基本的是產品的過硬。
其實,在國內這樣一個地緣廣大、層次多樣、消費能力差別明顯的市場上,營銷模式也應該是多樣性的,適合格力的未必適合其他企業。格力模式也未必能包打天下,切合自己的實際才是最好的。海爾的專賣店加大連鎖,美的的區域代理加直營,志高的兩條腿走路,格蘭仕「為你而變」的多種模式並存,都不失為有自己的特色。為什麼非要套搬格力的營銷模式呢?弄不好「畫虎不成反類犬」,得不償失更麻煩。
C. 格力空調的銷售模式是我看到特約經銷商到處都是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營銷創新則是企業立
足 市場、棋行天下的銳利專武器。格力屬營銷模式常變
常新, 經歷了市場和 時間的嚴峻考驗,它正煥發出
越來越強 大的生命力。
1994年,首創「淡季貼息返利」模式。
1996年,首創「年終返利」模式,被譽為「格力模式」,業內沿用至今。
1997年,獨創了以資產為紐帶、以品牌為旗幟的區域性銷售公司模式,被經濟界、理論界譽為「二十世紀
經濟領 域的全新革命」。
21世紀,格力「另類」營銷再次領跑世界:穩健發展渠道建設,在全球開設了2000多家格力專賣店。 創新的
營銷 模式奠定了格力電器在行業內的領導地位,保證了格力不斷跨越巔峰,從1995年開始產銷量、市場占
有率、銷售額連續10年居於行業前列。
最後建議你還是了解一下海爾銷售模式,龍頭老大。
D. 格力品牌形象一落千丈:董明珠營銷策略究竟錯在哪
增長乏力的格力眼看著互聯網新貴侵入自己的領地有些急火攻心,打嘴炮、出手機昏招倍出。而董明珠則出口就以億為單位,一會兒與雷軍對賭十億,一會兒又放話賣一億部手機。可見這個傳統巨頭在互聯風的沖擊下,已經有些舉止失措,不知何往了。
誰都知道「互聯網+」,但如何與互聯網成+卻是一個問題。格力孤芳自賞的姿態以及對過去成功的留戀,將在這轉身時刻成為揮之不去的羈絆。
互聯網時代,誰也不要想貼上個人標記,因為這有違互聯網的共享精神。自戀,甚至可以說自負的格力,根本沒有搞懂互聯網經濟的共享本質。他們不去融入、打造共享發展的生態圈,不去嘗試成為整個互聯網生態中的一環,而是打算著做獨行江湖的網路大俠,仗著一副「智能遙控器」就想掃平天下,這實在不是互聯網時代應該有的想法。
圈內人在提到風口論的時候,總會沿用雷軍的話:風來了,豬都會飛。但日月無私照,大風也不會為哪一個人吹。當智能家居這股風吹來的時候,風口上早已經塞滿了各種動物。想要被這股風吹起來,僅靠格力自己的小身板,顯然不可能。
我們假設手機這樣一個入口真是智能家居這股風的風口,那麼格力做一部手機就能搞定一切了嗎?要想成為入口,這部手機需要能夠控制家庭里所有的家電,甚至還有汽車,這些產品大多是格力不能生產的,如何讓其他廠家的產品甘願被格力的手機一鍵搞定?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難不成格力要靠一己之力把所有的產品都打造一遍,真的搞個自己的所謂生態?
我們回過頭來談智能家居,就算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客廳,也不是哪一家巨頭可以壟斷的!如今在智能家居領域布局比較深入的小米,已經做了電視,空氣凈化器甚至於插排,但這幾樣都是靠投資靠合作。更不說還有廚房、衛生間、卧室、書房裡琳琳種種的電器了。
這幾年只聽到格力與小米干架,後來又與360的傳聞又不了了之,至於那些與格力在沙場上拚殺多年的家電廠商更是道不同不為謀。與人合作似乎不是格力的強項,如何化敵為友?如何實現多方共贏?如何打造共謀發展的生態體系?這是向來以獨行特立、睥睨天下的獨行俠姿態示人的格力最大的問題。也許特立獨行是格立以往成功的法寶,正是卓爾不群的風姿成就了今日格立在空調領域的霸主地位。但是風水輪流轉,在互聯網時代,特立獨行並不適宜。記得馬雲說過互聯網時代企業家應有的四大特性:開放的精神,分享的心態、全球化的眼光、責任感。再看看馬雲的淘寶、天貓哪個不是開放的體系?甚至於滴滴、攜程、美團哪個敢說獨行江湖?不開放,不分享,不與人合作,就很難在如今的時代立足。
今天,每個企業都有必要去仔細的審視這個時代,仔細掂量時代的精神是什麼?它不是去控制,更不是封閉,這世界上不會再出現第二家蘋果,任何人都不要想一家獨大。馬雲給阿里巴巴的定位是為互聯網+搭台,建設多贏共享的生態體系,而不是去控制這個體系。在如何看待互聯網上,我們可以看出兩家企業是多麼的不同,戰略定位上差距越大,效果上的差距也就越大。
E. 格力空調的銷售模式是我看到特約經銷商到處都是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營銷創新則是企業立
足 市場、棋行天下的銳利武器。格力營銷回模式常變
常新, 經歷了答市場和 時間的嚴峻考驗,它正煥發出
越來越強 大的生命力。
1994年,首創「淡季貼息返利」模式。
1996年,首創「年終返利」模式,被譽為「格力模式」,業內沿用至今。
1997年,獨創了以資產為紐帶、以品牌為旗幟的區域性銷售公司模式,被經濟界、理論界譽為「二十世紀
經濟領 域的全新革命」。
21世紀,格力「另類」營銷再次領跑世界:穩健發展渠道建設,在全球開設了2000多家格力專賣店。 創新的
營銷 模式奠定了格力電器在行業內的領導地位,保證了格力不斷跨越巔峰,從1995年開始產銷量、市場占
有率、銷售額連續10年居於行業前列。
最後建議你還是了解一下海爾銷售模式,龍頭老大。
F. 市場營銷問題:格力空調分銷渠道模式
分析報告
G. 關於格力空調營銷方面的問題!
格力空調的營銷做的絕對是有問題的,產品質量還不知道,但售後服務一點都內不好。五一剛在大中買的格容力櫃機,被安裝人員放了三次鴿子了,白白浪費了兩天的時間。好空調,格力造。你看看,這就是明顯的產品導向,沒有體現出任何服務營銷方面的因素。現在產品和服務還分得開嗎?早知道應該買海爾的空調,質量未必差到哪裡去,但服務至少沒的說,看著那一張張笑臉兒心裡就舒坦。真不知道售後服務公司是格力自己管理的還是簽約的供應商,但無論如何,都是很差的了,以前買任何品牌的家電都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
H. 請分析一下海爾和格力各自的營銷戰略
海爾的營銷戰略:
1、先難後易:先抓「客戶」 後攻「對手」。
海爾總裁張瑞敏多年來的每個成功,其最根本依靠的一條是,永遠不對顧客說「不」,永遠把邁克爾·波特競爭模型(它包括「對手」即同行、潛在競爭者,替代品競爭者、供應商和客戶五個競爭對象)中的「顧客」奉為「上帝」;視作最重要的、第一位需要攻下來的「敵人」。因為只有「攻佔」了客戶的心,才有可能戰勝「對手」。
2、先難後易:先攻佔制高點再及其它。
在作為被攻佔的客戶、客戶群市場選擇上,海爾同樣實施「先難後易」的策略。這就是,在深入有效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基礎上,先進攻最難攻打的「客戶群」,待「最難客戶群」攻打下來之後,再攻較容易攻打的客戶群。在全國范圍內先攻打上海、北京、廣州,然後再攻打其它市場。在國際范圍則先攻打德國、美國市場,然後再拓展到其它國際市場,其優越性是顯然的。因為大體說來,消費時尚亦有一個梯度傳遞效應。
3、先難後易:先把握戰略樞紐再及其它。
毛澤東在總結勝利經驗時指出:要打勝仗,應當從戰略樞紐上把握戰役;從戰役樞紐上把握戰斗動作。張瑞敏之「先難後易」實質上正是這樣把握事物之樞紐、大系統,然後再攻具體細節、子系統的。比如,按照他的3個1/3大戰略思路,第一個是先在美國實現了國際化,即在這樣一個國家打造了包括設計、製造、銷售三個中心在內整合為一體的「美國海爾」。這一舉措的實質在於,它最先抓住了現代市場化、資本化經濟最發達,企業市場化機制最完備的因素;抓住了海爾走向國際化的當代最高戰略樞紐,具有空前重大的意義和作用。這樣做:(1)有利於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配置;(2)可以最及時、有效而科學地抓住當地信息流、資金流、物流;(3)有利於最早抓住新的業態形式,加快向信息化跨越的步伐。
4、先難後易:先抓「能力」,後抓規模。
經驗一再證明,干企業,一個極其重要的道理必須明了,這就是企業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是買不來的;能從市場上買來的,只能是資源。而企業之能否生成,長大,又主要是靠能力,而不是靠資源。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的論點是:向上的東西表現在質上;向下的東西表現在量上。「先難後易」作為張瑞敏的卓越思維模式尤其表現為在其長期的戰略發展思路上,始終堅持先抓人的素質、企業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的升級換代;後抓企業發展規模,即先「抓強」而後「抓大」。
5、先難後易:先抓「心勝」,後抓「物勝」。
要贏得客戶,第一位的是「心勝」,即在心理上讓人折服。而要心理上的真正折服,那就不僅只是一般的產品質量好些,或者技術水平高些就可以達到的事情;它必須是從產品質量,到服務,到品牌等等在同客戶互動關系中,所有要素之整合令顧客滿意,才能達到。海爾從一開始就貫徹張首席的「賣信譽不賣產品」的營銷宗旨。而其核心之點在於,時時刻刻以贏得人心作為首位的准則,而其關鍵就尤其體現在服務上。
格力的營銷戰略:
在家電領域,很多品牌在市場上躊躇不前,而格力卻是逆勢而發,不僅實現了銷售的大幅度增長,而且拉大了與其他一線品牌的距離。因而,不論是其他企業,還是行業輿論,都在尋找格力成功的原因。而多數企業以及媒體都把格力的成功歸結於格力模式的成功。
因此,一些企業據此就急急忙忙調整市場策略,把格力模式作為學習的樣板,也開始組建自己的各個區域銷售公司。一時間似乎有一種扎堆兒學格力的勢頭。
不可否認,格力在行業整體陷入調整之際,還能夠保持較高速度的成長,與其渠道模式不能說沒有一定的關系。正是格力在渠道上的優勢,敢在眾多廠家面對不平等敢怒不敢言之際站出來向國美叫板,從而堅定了傳統經銷商與格力合作的信心。
格力空調的銷售模式並不神秘,關鍵存在三點成功的因素,第一點,淡季貼息返利、年終返利,甚至不定期返利政策,能夠很好的穩住經銷商。第二點,是格力的「股份制區域銷售公司」模式,通過相對清晰的股份制產權關系,很好地解決了利益的創造和分享的問題。第三點則是一個以朱江洪、董明珠為主導的誠信踐諾、制度嚴謹、執行到位的企業文化的張力,能夠聚攏到一批大戶經銷商一起打拚市場。
既然實踐證明格力模式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模式,現在又有那麼多的企業表明要學格力模式,那麼是不是說只要學了格力模式,就能夠像格力一樣在市場上縱橫捭闔?回答是:不一定!格力模式不是一種包打天下的靈丹妙葯。
從本質上講,營銷模式不過是企業整體營銷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知道,企業的經營除了營銷模式,還受制於企業的發展戰略、產品規劃、品牌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等諸多方面,最主要的還是解決好發展戰略問題。
格力穩定的發展戰略是最有特色的,很值得力圖趕上或者超越的企業學習。在發展戰略上,除了格力一貫塑造的專業形象外,最突出的一點莫過於對品牌建設的持之以恆,不像有些品牌那樣急功近利。另外與營銷模式相比較,產品似乎更為重要。格力之所以在國內市場上能夠持續處於強勢地位,領先同類競爭品牌,最基本的是產品的過硬。
其實,在國內這樣一個地緣廣大、層次多樣、消費能力差別明顯的市場上,營銷模式也應該是多樣性的,適合格力的未必適合其他企業。格力模式也未必能包打天下,切合自己的實際才是最好的。海爾的專賣店加大連鎖,美的的區域代理加直營,志高的兩條腿走路,格蘭仕「為你而變」的多種模式並存,都不失為有自己的特色。為什麼非要套搬格力的營銷模式呢?弄不好「畫虎不成反類犬」,得不償失更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