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戰略和審計哪個難呀
個人認為戰略比較難,戰略的不確定因素比較多,而審計是以法規審計版,有章可循。
企業戰略是權對企業各種戰略的統稱,其中既包括競爭戰略,也包括營銷戰略、發展戰略、品牌戰略、融資戰略、技術開發戰略、人才開發戰略、資源開發戰略等。
企業戰略是指企業根據環境變化,依據本身資源和實力選擇適合的經營領域和產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通過差異化在競爭中取勝。[1]
而現代管理學如MBA、及EMBA等認為企業戰略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整體性規劃過程,並將其分為公司戰略、職能戰略、業務戰略及產品戰略等幾個層面的內容。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託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准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其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2. 公司內部審計的關鍵事項
1、內部審計人員要避免陷入職業病的誤區。
審計人員由於職業的特性,有可能會陷入職業病的誤區,即看什麼人都有毛病,看任何事都可能存在問題。思想認識的高度沒上來,看問題的角度就容易偏激,不能做到一分為二的看問題,看人看事總是看陰暗面,長此以往,我們的思想也會變得陰暗,職業發展會受限。因此,無論和什麼人打交道,都要看到人家的優點和長處,無論看待什麼事,都要看到好的和積極的方面。有句話說的好:「擇善者固之」。只有看到好的東西,才能學的更好,只有學的更好,才能做的更好。
2、查錯糾偏,充分發揮震懾作用是內部審計的基礎。
內部審計要想做好,必須要發揮震懾力,有了震懾力,對方才能重視,在公司里的地位才能得到保障和提高。如果連最基本的查錯糾偏都沒有人重視,何談更高層次的發展。沒人重視,再好的建議都是空談,長此以往審計就會失了方向。萬丈高樓平地起,地基沒有打好,樓是蓋不好的。所以內審在國內,在現階段,必須要以查錯糾偏為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做什麼事情都有效果,走到哪裡都受重視。一個能夠充分發揮震懾力的審計部門,對管理層來說,即使是不出鞘的寶刀,也是最有效的威懾。內部審計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確保執行力,尤其是規模越大的公司,由上到下執行力會層層弱化,看到這種情況,管理層就難受的不得了。為什麼這么說?管理者不願意看到執行部門質疑其決策的正確性,管理者願意看到堅定的執行力,因為對於執行部門來說,對於管理層的決策首先要執行,在執行中發現問題再提建議,由管理層進行修正。因此,內部審計需要要有保駕護航的職能,通過充分發揮震懾作用,確保執行始終是第一位的。
3、內審要架好橋梁,充分發揮上通下達的紐帶作用。
從公司政治的角度考慮,內部審計部門所處的位置是很復雜的,是各種利害關系的聚焦之處,處在種種矛盾的中心位置。從部門生存的角度講,任何部門在公司的發展都會遇到矛盾與困難,能夠最大化的轉移矛盾化解困難,學會「借力打力」,才能使自己受到的「傷害」最小,充分化解矛盾理順各種利害關系,才能讓我們長久的生存下去。所以我們看問題要站在相當的高度,內部審計部門不是政策制度的制定者,與被審計單位一樣,都是公司政策制度的執行者,是「同為其主,各負其責」的關系。因此內審部門要做橋梁要做紐帶,要承上啟下要上通下達,把管理層的意圖宣貫執行下去,把執行部門的問題和建議反饋上來。這不但是部門定位的需要,更是大道無極的精髓。
4、實事求是,是內部審計應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內部審計部門位置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不可避免的要面對各種紛繁復雜的利益斗爭。在遇到各種理不清頭緒的復雜利益問題時,內審人員也不要慌,他亂由他亂,明月照山崗。我們不要被表象迷惑,堅持實事求是,做到「公正、公平、公開」,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該如何查就如何查,一切按照既定方案執行。堅持原則,認真做事,是避免捲入各種復雜利益關系的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山高心自知」是一種境界。
5、溝通宣傳,應貫穿於整個審計流程的始終。
「現代內部審計之父」索耶在其著作中尤其提到了溝通的重要性。審計人員要學會溝通,要重視溝通,有效溝通是一種無形的審計宣傳。審計人員在溝通宣傳的同時,要注意不可對被審計單位和個人妄加評斷,不可有任何私自答允承諾,言行要得體,舉止有分寸。內部審計人員應學會傾聽,求同存異,善於說服,學會化解矛盾,做到有爭有奪,有理有節,有謙有讓,通過有效的溝通和宣傳,徵得被審計單位和個人的支持和配合,是內部審計人員圓滿完成審計項目的有效保障。
6、質量,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生命。
「魔鬼生於細節」。一份審計報告,最基本的要求是:沒有錯字,小到標點符號都需要認真核對,什麼時候該用逗號,什麼時候該用句號;用詞需要經過認真仔細的推敲、潤色,用詞不同,表述出來所產生的效果就會不同;報告的格式需要上下一致,前後相同。總而言之,審計報告是審計工作的集中體現,報告的形式必須是專業的,而報告的內容必須是簡練易懂的,給管理層看的東西不可有太多的專業術語,要學會深入淺出的表達,幾句話就能說明說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把復雜的東西通俗易懂的表達出來,才見真功夫。
7、創新,是內部審計工作的靈魂。
任何事物,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內部審計也要做到應時而動,與時俱進。內部審計是為公司服務,公司的發展日新月異,內部審計要不斷隨著進步,變換工作思路。一份審計報告,永遠不變,會產生審美疲勞,即使沒有實質性的創新,哪怕是形式上的創新也是需要的。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8、走經營之道,內部審計要會營銷。
經營部門就像打點生意一樣,都說內部審計不好做,生意也是不好做的,為何有人賺錢有人賠本?道理都是相通的。內部審計也要用經營的思路,學會營銷。如內部審計的客戶是誰?內部審計的產品是什麼?內部審計的形象是否需要包裝?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把一個個環節分解開來,制定策略,用心來做。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希望能幫到你。
來自團隊 電子商務交流團
3. 我想知道審計風險中目標、戰略與經營風險是什麼
營風險與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是既有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兩個概念。前者比後者范圍更廣。注冊會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經營風險有助於其識別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但並非所有的經營風險都與財務報表相關,注冊會計師沒有責任識別或評估對財務報表沒有影響的經營風險。
多數經營風險最終都會產生財務後果,從而影響財務報表。但並非所有經營風險都會導致重大錯報風險。經營風險可能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以及列報認定層次或財務報表層次產生直接影響。例如,企業合並導致銀行客戶群減少,使銀行信貸風險集中,由此產生的經營風險可能增加與貸款計價認定有關的重大錯報風險。同樣的風險,尤其是在經濟緊縮時,可能具有更為長期的後果,注冊會計師在評估持續經營假設的適當性時需要考慮這一問題。為此,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考慮經營風險是否可能導致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
目標、戰略、經營風險和重大錯報風險之間的的相互聯系可舉一例予以說明。例如,企業當前的目標是在某一特定期間內進入某一新的海外市場,企業選擇的戰略是在當地成立合資公司。從該戰略本身來看,是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的。但是,成立合資公司可能會帶來很多的經營風險,例如,企業如何與當地合資方在經營活動、企業文化等各方面協調,如何在合資公司中獲得控制權或共同控制權,當地市場情況是否會發生變化,當地對合資公司的稅收和外匯管理方面的政策是否穩定,合資公司的利潤是否可以匯回,是否存在匯率風險等。這些經營風險反映到財務報表中,可能會因對合資公司是屬於子公司、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的判斷問題,投資核算問題,包括是否存在減值問題、對當地稅收規定的理解,以及外幣折算等問題而導致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報風險。
4. 求建築公司經營部審計的辦法和詳細的方案,謝謝!
看你能動用多來少人力和自時間,再決定審計的詳細程度
我的建議:
做審計計劃
做控制測試,就是看看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比如流程,制度的執行情況
做審計實施,具體從會計賬務去分析,分不同的循環去做
最後出審計報告
大致就這樣吧,什麼地方不清楚的可以在溝通探討一下
5. 營銷審計的內容與注意事項有哪些
營銷審計即是對營銷環境、戰略、職能以及效率等內容進行審評。下面詳述營銷審計的內容和審計時的注意事項。
1.營銷審計的內容
營銷審計是指對企業的營銷環境、目標、戰略和行動所進行的全面、系統、獨立和定期的檢查。營銷審計的內容包括六個方面。
(1)營銷環境審計
企業對其所處的營銷環境進行審計,分析營銷戰略是否與營銷環境相符合,以及是否有必要對原有的營銷計劃進行修訂。
(2)營銷組織審計
營銷組織審計主要指評價市場營銷組織在執行市場營銷戰略方面時的組織保證程度和對市場營銷環境的應變能力,審查對象包括營銷領導機構選擇決策和控制決策的能力,職能部門對營銷工作的分析、規劃和執行的能力,營銷部門對市場環境的應變能力,與其他部門的配合能力等。
(3)營銷戰略審計
營銷戰略審計工作主要檢查企業制訂的目標和任務是否體現市場導向,分析的競爭地位是否正確。檢查的具體內容可涉及目標市場是否科學、關鍵策略是否可靠、完成資源預算是否充分等方面。
(4)營銷系統審計
營銷系統審計主要審查控制系統、信息系統是否完善和有效及新產品開發系統是否健全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①控制系統審計。內容有市場佔有率、比率分析運用、營銷成本等。
②情報信息系統審計。包括營銷信息系統的構成、設計、使用等方面。
③新產品開發系統審計。內容包括新產品開發觀念、開發方針、開發計劃等。
(5)營銷職能審計
營銷職能審計是對營銷組合的因素(如產品、價格、分銷、人員推銷、營銷組織),所進行的業績考核以及廣告管理、公共關系效果的審計,主要有營銷管理的總體審計、銷售管理審計、市場調研管理審計、廣告管理審計等內容。
(6)營銷能力審計
營銷能力審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贏利能力分析,即不同產品、市場、地區及分銷渠道的贏利能力;二是成本效益分析,即能否採取削減市場營銷活動的費用和成本的措施。
2.營銷審計的相關注意事項
開展市場營銷活動,需要注意如下事項。
(1)營銷審計的全面性
營銷審計不但對市場營銷組合中的各功能因素進行審計,而且還要把市場營銷當做一個整體進行全面審核。
(2)營銷審計的系統性
市場營銷的效果受企業的目標、戰略、組織和計劃等各種條件和客觀環境的影響,這就要求市場營銷審計必須遵循一種系統的、合乎邏輯的秩序進行,從而檢查影響營銷效果的因素,提出正確的營銷計劃。
(3)營銷審計的公正性
營銷審計必須對企業的營銷狀況作出嚴肅而公正的評價。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做到自我審計和請外部專家審計相結合。
(4)營銷審計的客觀性
為保證審計結果的客觀、正確,企業進行市場營銷審計時,需堅持獨立客觀的原則。
(5)營銷審計的持久性
營銷審計不是在企業營銷出現問題時才去審計,企業應將其作為一種管理制度持之以恆地開展下去。只有這樣,市場營銷才有實際效果和生命力。
6. 會計對市場營銷的理解是怎樣的
市場營銷的長期效益預測 :會計應當核算實施企業市場營銷生態後,投入方面的社會成本,社會成本包括環境成本、自然資源成本和安全成本等。
7. 營銷審計的對策建議
1、理論界應該加強營銷審計的研究。引進和介紹國外營銷審計的知識和好的做法,探索中國企業在目前條件下實施營銷審計時可能碰到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讓實務界逐步了解營銷審計的內容,有可供參考的事例。
2、 向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灌輸營銷審計的知識,讓他們了解企業從營銷審計中可能得到的利益,提高他們對營銷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調動他們在企業中推行營銷審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在企業內部審計組織中設立營銷審計小組,專門從事營銷審計這一評價與控制工作。逐步推廣營銷審計活動。在內部審計人員中補充一批既懂經營和市場營銷,又懂會計和審計,知識面較寬。能勝任營銷審計的優秀人才。同時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向他們傳送市場營銷知識,有助於形成一股推動營銷審計發展的力量。
4、加強企業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完善企業建設制度。為營銷審計的開展提供相關的信息和制度支持。同時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在其它部門中傳播營銷審計知識,爭取得到他們的理解和配合。
5、進一步規范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在市場競爭中決定他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使企業具備實施營銷審計的動力。同時減少壟斷經營的行業與企業,使他們在市場競爭中公平地求生存和發展。
8. 我想知道被審計單位的目標、戰略以及相關經營風險是什麼
標是企業經營活動的指針。企業管理層或治理層一般會根據企業經營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各種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經營目標。戰略是企業管理層為實現經營目標採用的總體層面的策略和方法。為了實現某一既定的經營目標,企業可能有多個可行戰略。例如,如果目標是在某一特定期間內進入一個新的市場,那麼可行的戰略可能包括收購該市場內的現有企業、與該市場內的其他企業合資經營、或自行開發進入該市場。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應對目標和戰略作出相應的調整。
經營風險源於對被審計單位實現目標和戰略產生不利影響的重大情況、事項、環境和行動,或源於不恰當的目標和戰略。不同的企業可能面臨不同的經營風險,這取決於企業經營的性質、所處行業、外部監管環境、企業的規模和復雜程度。管理層有責任識別和應對這些風險。
不能隨環境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調整固然可能產生經營風險。但是,在調整的過程中也可能導致經營風險。例如,為應對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企業開發了新產品。但是,開發的新產品可能會產生開發失敗的風險;即使開發成功,市場需求可能沒有充分開發,而導致產品營銷風險;產品的缺陷還可能導致企業遭受聲譽風險和承擔產品賠償責任的風險。
注冊會計師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是否存在與下列方面有關的目標和戰略,並考慮相應的經營風險:(1)行業發展,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不具備足以應對行業變化的人力資源和業務專長等風險;(2)開發新產品或提供新服務,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產品責任增加等風險;(3)業務擴張,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對市場需求的估計不準確等風險;(4)新頒布的會計法規,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執行法規不當或不完整,或會計處理成本增加等風險;(5)監管要求,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法律責任增加等風險;(6)本期及未來的融資條件,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由於無法滿足融資條件而失去融資機會等風險;(7)信息技術的運用,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與業務流程難以融合等風險。
9. 如何進行市場營銷審計
市場銷售審計:從銷售控制著手,行銷活動范圍也是行銷控制的范圍,主要控制專內容有一下幾方面:(屬一)預測控制 1、對消費者行為研究 2、科學地進行市場調查 3、正確的進行市場預測(二)決策控制(三)作業控制 1、訂單控制 2、運送控制 3、開票控制 4、賬款收取控制 5、賬款注銷控制從以上幾方面進行審查,將工作做細,就能很好地完成銷售審計。
10. 會計事務所的發展趨勢和營銷戰略
我幫你在ccvip維普期刊找了找。有幾個文章適合你。適合是指他們其中的數據和實例以及國際動向。希望能夠幫助你寫論文
以下第一大段是講5大會計公司進入新千年後的發展計劃。屬於實例范疇。很實用,但錯別字特別多,估計是手打的或者機器掃描的。。。
以下第二大段是講20世紀會計的發展以及全球化下的會計動向。就看吧,哥兒只能幫你到這兒了。(順便還幫你排版了)
===========================
近十多年來,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十分迅速,對會計公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試從一些關鍵變化因素人手,尋找五大會計公司發展的新趨勢趨勢之一:將電子商務作為新的目標信息時代對行業的影響不容忽視.快速的信息高速公路及四通八達的交互
國際一些著名的會計公司已將電子商務作為新的目標:
1.安達信咨詢岳司——可能成為從事同絡業務的最大公司之一安達信咨詢公司高級合夥人,有27年工作經驗的新任首席業務負責^..在1999年11月接受采訪時說,他打算把電子商務納人談咨詢公司的部分主要業務,將在今後5年投資10億美元用於網路業務這標志著安達信咨詢公司可能成為從事同絡業務的最大公司之一?
2普華永道,安永會計岳司一一為了網路事業而不惜裁員.1999年普華永道會計公司辭去了200名咨詢^員,1000名行政人員,將節約的開支用於增加電子商務專家的計劃作為全球第三大會計及咨詢公司的安永會計公司為了轉向電子商務,於2000年初也裁減了近4名咨詢人員.
3.畢馬威咨詢公司——成為公司夥伴網路的一員.2000年2月,美國畢馬威咨詢公司同意成為公司的.腫夥伴阿絡的一員,設阿絡由20個公司組成,共同幫助開發和銷售.公司的產品.公司的業務主要是銷售企業軟體和提供資掘【計劃服務.畢馬威咨詢公司此舉是通過和其他公司的資源互補來加強自身的網路能力趨勢之二:業務重組進一步加強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知識經濟時代,不僅使審計的內容擴大,程度加探,而且使審計工作的功能也有了實質性的擴展.客戶對信息有了更高的質量要求,業務開始呈理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許多會計公司不約而同地進行了業務重組,其目的也就是在於明確業務重點,減少新興業務與傳統業務的沖突,以促進收人增加■一30-口?手孝資料?一)
1普華永道備計舟司——打算一分為三.普華永道會計公司在1997年剛剛完成台並後不久又作出將該公司一分為三的驚^決定普華永道公司計劃在2000年7月1日之前基本形成三個實體:會計和審計,咨詢,及主要包括稅務,法律和人力資褥【服務的其他業務活動
.2安永套計鼻司——讓法律和會計之間的太牆倒塌=1999年,安永會計公司僱用了擁有500名律師的&;公司的律師,同時,安永會計公司出資設立華盛頓律師事務所.這不同尋常的發展,讓我們看到美國律師事務所與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傳統大牆是如何倒塌的.會計公司涉足法律行業的現象可用簡單的經濟學知識來解釋:近幾年律師事務所工作時間延長,收費增加,而盈利水平卻周員工成本的增加而受到阻礙,盈利增長率有所下降.而較大規模的會計公司擁有的投資資源越來越多.於是,法律行業的資源如消費者資源,信息供給資源等就台流八盈利增長率較高的會計行業趨勢之三:行業之間不斷台作行業間台作包括會計行業之間的合作,會計行業和非會計行業(主要指咨詢行業,同絡行業,政府等)之間的台作1997年普華和永道的"強強合怍"使其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會計公司.以下主要是會計行業和非會計行業之間的最新台作趨勢:1與咨詢行業的告作.普華永道會計公司可以說是與咨詢行業合作的贏家.在實行上述提及的一分為三的同時,它於1999年吸收了&;'8投資公司服務小組,這是投資管理界第一和第七大公司之間的合作不僅如此.普華永道會計公司還吸收了全球著名的房地產評估,咨詢及出版公司機構,這是該公司在全球房地產市場這一專業領域的大膽舉措.將進一步提高普華永道會計公司提供房地產服務和新產品的能力
2與網路行業的旮作幾乎每一個國際會計公司都在嘗試與網路行業台作.來加強自身的電子商務能力美國畢馬盛會計公司與一對一市場觀念領導者和收益確定的計價法不能代替配比法收益確定有"配比法"與"汁價法"之分.
長期來,收益確定都採用配比法.但隨著資產"未來經濟利益觀"被廣泛接受,目前理論界一般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收益確定只需運用"計價去",而無需採用"配比法,可直接通過資產負債表期末與期韌凈資產的差顛即運用資產計價去來確定收益,認為這樣可克服現行會計模式對收益確定的種種局限.
對收益確定由配比法轉而重視計價法,筆者認為其原因主要有:外部奢計環境的挑戰.
①通貨膨脹以及因技術進步或政府政策調整等所引起的價格變動,使得歷史成本會計下資產信息的相關性,真實性降低
;◎衍生金融工具的種類越來越多,形式越來越復雜,歷史成本會計對之無能為力;
③聵著信息對經濟決策重要性的不斷增強,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
④科技的進步使得企業的元形資產(如知識產權,^力資源)的地位日趨重要,而其價值在會計中叉得不到公允的反映.
2.會計學界的反思①耐會日標的修正,提出了會計目標決葦有用性"的規點,把會計的注意力由過去轉向未來,即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對經濟決策有用的信息.
②對貸產本質屬性的反思.資產的本質究竟是成車還是未來經濟利益,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以下簡稱)認為.資產的本質屬性是未來經濟利益.既然是未來經濟利益,那麼資產的理想計量屬性就肯定不是成本.而是產出值.在持續翌營條件下未來瑰金流量的折覡值最能體現_出產出價值,因而成為最理想的計量屬性.
@對歷史成車會計模式及配出去局限性的認識:認為資產負債表上所體現的資產是成本.而不是來來經濟利益,不符合資產的本質;自創的無形資產在貸產負債表中未予反映由於按歷史成本計價,所耗用的資產按取得時的歷史成本轉銷,費用按歷史成本計量,而收^卻按現行價格計算,這樣配比的收入與費用不是建立在同一時間基礎之上,使收益計量缺乏內在的統一收益采只反映已實現的收益排斥或忽視持有資產的價值增值,而這些未實現利得信息,對於報表使用者正確評估企業的價值至美重要;強調收^與費用相配比來確定收益,導致許多在性質上不是資產或負債的遞延項目進八資產負債表中,不但降低了資產負債表的有用性,而且為管理當局調節收益創造了條件.企業目標廈管理理念的變化.企業目標由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向追求股東價值
===========================
一、企業經營環境的改變與20世紀治理會計的發展
1、成本決策與財務控制階段。
、19世紀初期及中葉,蒸汽革命促使企業規模擴大,產品市場逐漸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移。企業經營者意識到:企業的生存和發 展不僅取決於產量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內部生產成本的降低。由此,以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為目的科學治理運動開始在美國企業內興起。標准成 本系統、經營預算體系及差異分析、成本性態劃分等創新的治理會計方法相繼涌現,「不同目的,不同成本」概念也開始運用於治理會計,為產品定價決策服務。
進入20世紀後,在電氣技術革命的帶動下,市場完成了向買方市場的過渡,企業競爭日益激烈,並開始出現多元化、集團化的大型公司,這更加劇了市場競爭的白 熱化程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即使企業內部標准成本體系極大地發揮作用,也不能夠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取決於決策的正確與否。「治理 的重心在經營,經營的重心在決策」,市場競爭在此時改變了企業的治理理念,現代治理科學取代了泰羅的科學治理學說,企業經營治理的重心開始轉向以決策為 主。受此影響,以杜邦公司為代表的大型企業以提高公司資產經營效率為出發點,倡導並發展了以投資凈利率(ROI)指標為核心的杜邦財務指標體系,並用以衡 量各個營業部門的效率和整個公司的業績,這同時也促成了責任中心劃分的形成。至此,治理會計形成了以預算體系和成本會計系統為基礎的成本決策和財務控制體 系。
2、治理控制與決策階段。
治理 會計 的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在此期間,以微 電子 、半導體為標志的 現代 電子技術革命開始產生。與上兩 次「能源」技術革命不同,第三次電子技術革命則是以一種漸進形式 影響 整個 社會 的生產經營過程:產品生產總規模得到了提高,但相對而言,大部分 企業 內部生產 過程及組織形式沒有實質性變化。治理會計學者因此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雖然在此期間,信息 經濟 學、交易成本 理論 和不確定性理論被廣泛引進到治理會計領域, 理論上的突破使治理會計 內容 越來越豐富和充實,為以後的 發展 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這絲毫也不能掩蓋治理會計在此階段未能捕捉到電子技術革命給企業經營治理 帶來的深遠影響以及未能發展自身本已豐富的治理技術 方法 的事實。
盡管國際會計師協會將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這段時期的治理會計定義為「治理控制階段」,強調治理會計職能已經從成本決策和財務控制轉向為內部治理 人員提供企業計劃和控制的信息,但實質上治理會計方法在此期間沒有得到明顯的發展,治理會計也依舊局限於傳統責任范圍而且主要強調會計方面,與以後的戰略 規劃和經營控制階段有著顯著的區別。這使得治理會計不僅落後於技術革命,而且落後於新的企業經營治理理論。
3、行業反思與新成本系統初步建立階段。
治理會計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由於長期受到治理會計決策相關性下降的指責以及 存在經理人不再充分信任治理會計信息的事實,治理會計界開始自省自身存在的 問題 。1987年,卡普蘭教授與約翰遜教授合作出版的轟動西方會計學界的專著 《相關性消失:治理會計的興衰》揭開了行業大反思浪潮的序幕。
在隨後的10年間,治理會計學者對企業經營環境進行了新的探索,治理會計再一次向前飛躍,各種創新的治理會計方法層出不窮,初步形成了一套新的成本治理控 制體系。這一階段出現的治理會計方法主要有質量成本治理(TQM)、作業成本法(ABC)、價值鏈 分析 (VCA)以及戰略成本治理(SCM)等。治理會計 完成了從「為產品定價提供信息」到「為企業經營治理決策提供信息」的轉變,由成本 計算 、標准成本制度、預算控制發展到財務治理和治理控制階段。
漸進式的電子技術革命沒能引起治理會計對企業經營治理環境變化的足夠重視,導致治理會計在決策相關信息提供上的固步自封。當人類已跨入21世紀之際,面對 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及其帶來的全球化趨勢,企業經營環境及其內部經營治理又會發生哪些變化?治理會計又會何去何從?
二、全球化趨勢與治理會計的最新發展
1、全球化趨勢及給經營治理帶來的影響。
伴隨著日益降低的關稅、更加自由的貿易、通信技術的進步以及全球 金融 服務及資本市場的形成,企業全球范圍內競爭已 成為可能,並成為企業在謀求擴大市場份額時優先考慮的主要問題。全球化競爭意味著產品的生命周期將大幅縮減、新產品引進步伐不斷加快和創新領先時間縮短。 全球化也給企業帶來了資源整合的機遇。因此,在哪裡 研究 開發、在哪裡生產製造、在哪裡銷售成為企業經營發展過程首要的戰略問題。全球化也意味著企業在經營 過程中面臨更多因素的影響,增加了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使企業業務更多地暴露在經營風險之下。企業商業運作的基礎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生產越發向可以做得最 好的公司集中,製造商和供給商之間的公平交易關系正在被以戰略聯盟為基礎的全球協作關系所替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大型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
企業經營治理對外部環境有著很強的依靠性。全球化的競爭引起了企業戰略的轉變和組織結構的重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多數美國和歐洲的跨國公司實施多 國本地化戰略進行國際競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全球化壓力的劇烈沖擊下,隨著關稅的大幅度降低,多國本地化戰略開始在許 多產業受挫」。因此,許多大公司轉向了全球戰略,以此來贏得競爭優勢。在全球戰略下,公司通過在低成本國家生產、利用世界范圍內的設備生產標准化產品、開 展全球一體化經營來實現全球效益最大化,並據此重構其組織結構。
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奉行多國本地化戰略的公司通常採用地區分部結構。地區分部有利於適應所在國家或地區的非凡環境、減少官僚主義,使交流更具效率、 提高員工士氣。然而,當全球化趨勢帶來的全球效率給予企業豐厚的全球效益時,企業的組織結構面臨著重構。在地區分部結構下,下屬公司缺乏研究開發的動力, 不利於企業內部優秀經驗和產品的傳播,導致企業總體競爭力下降。與此相比,全球性產品分部結構代表縱向聯合的活動鏈,產品經理可以根據各國成本和技術的差 異來進行調控,這使全球性產品分部對於全球化戰略來說顯得很理想。當前,多數大型跨國公司轉而採用了這一組織結構,這要求治理會計在治理控制方面必須要有 新的發展。
2、國際治理會計:全球化背景下發展的治理會計。
企業經營治理環境的變化是推動治理會計發展的原動力,加強內部治理的現實要求給治理會計提出了新的挑戰。 首先,在當代全球化趨勢影響下,治理會計越來越輕易受到外部信息以及非財務信息對決策相關性的沖擊,治理會計必須適應這一變化。其次,空前激烈的競爭,要 求決策成本必須盡可能精確。再次,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變化也迫使治理會計在治理控制方面要有新的突破,以滿足治理決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從20世紀90 年代開始,治理會計不斷尋求新的拓展方向,發展了一系列新的決策工具和治理工具,包括:考慮企業當前和未來不確定性狀態,為企業決策提供信息的戰略治理會 計;強調股東真實收益的經濟價值評估,突出成本的作業動因並用於決策治理的作業治理系統;用於企業綜合業績評價的平衡計分卡等。上述治理會計方法的出現突 破了原有治理會計框架體系,形成了全球化背景下以戰略決策與治理控制為目標的、強調企業價值創造的治理會計新趨勢:國際治理會計。
國際治理會計在全球化背景下對治理會計的發展可以用以下六個基本步驟進行描述,這些步驟包括:①選擇企業具體的內部目標,以追求股東價值的增長。②選擇與 企業上述目標一致的企業戰略和組織結構。③在既定的企業戰略和組織結構條件下,明確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真正能夠給股東帶來價值的業績變數或方法並加以應 用。④在對先前確定的價值動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籌劃企業具體的行動方案,選擇業績評價的標准並且制定相應的控制目標。⑤評價具體行動方案的成果,對實際 業績進行評估並區分治理業績和組織業績。⑥根據前期的經營成果對正在實施的組織內部目標、組織戰略、行動方案以及控制系統的有效性進行相應的評價,如有必 要則對其作相應的修改。
國際治理會計在全球化背景下對治理會計的發展可以用以下六個基本步驟進行描述,這些步驟包括:①選擇企業具體的內部目標,以追求股東價值的增長。②選擇與 企業上述目標一致的企業戰略和組織結構。③在既定的企業戰略和組織結構條件下,明確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真正能夠給股東帶來價值的業績變數或方法並加以應 用。④在對先前確定的價值動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籌劃企業具體的行動方案,選擇業績評價的標准並且制定相應的控制目標。⑤評價具體行動方案的成果,對實際 業績進行評估並區分治理業績和組織業績。⑥根據前期的經營成果對正在實施的組織內部目標、組織戰略、行動方案以及控制系統的有效性進行相應的評價,如有必 要則對其作相應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