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整合營銷的主題
「整合營銷」最重要的主題是關於目標市場是否更有針對性的爭論。營銷不是針對普通消費的大多數人,而是針對定製消費的較少部分的人群。「量體裁衣」的做法使得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目標最大化。
我們應該設定的目標是:對消費者的需求反應最優化,把精力浪費降至最低。在這個意義上才能得到理想的營銷哲學:營銷需要綜合考慮更多的目標消費者的點滴需求。
另外一個有價值的主題是——整合營銷應該和消費者本身有關,也就是需要全面地觀察消費者。一名消費者不僅僅是在某個時間購買我們產品(如牛仔褲)的個人,消費者的概念更為復雜。購買牛仔褲的同一位消費者很可能購買其他的衣物來搭配牛仔褲,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因此,多角度地觀察消費者將創造更多的機會,使得消費者不是「一次性購買」或重復購買同一商品。
我們還可以考慮到系統的「跨行銷售」和「上游銷售」。這個要素對於消費者行為的各個角度來說都是有效的。營銷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時間消費者行為的其他角度。
第三個主題是——整合營銷必須考慮到如何與消費者溝通。消費者和品牌之間有更多的「聯絡點」或「接觸點」,這不是單靠媒介宣傳所能達到的。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時對產品有更深的了解、打開包裝見到產品時、撥打銷售電話都是一種溝通,消費者之間相互交談也產生了「病毒傳播」般的銷售機會。
2012年興起的SoLoMo商業模式:即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動的),連起來就是SoLoMo(索羅門),社交本地移動,即社交加本地化加移動,它代表著未來互聯網發展的趨勢。SoLoMo數字整合營銷模式:是指企業為了促進產品銷售而利用互聯網路等手段開展的一系列營銷行為,是基於Web3.0的互聯網營銷,以用戶價值驅動、強調與用戶溝通互動等互動式的營銷傳播。
整合營銷」概念最初是以整合營銷傳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簡稱IMC)形式出現的。1991年,美國市場營銷學教授唐·舒爾茨(Don Schultz)提出了「整合營銷」傳播的新概念,認為整合營銷傳播是一個「管理與提供給顧客或者潛在顧客的產品或服務有關的所有來源的信息的流程,以驅動顧客購買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並保持顧客對企業產品、服務的忠誠度」。舒爾茨認為,傳統的以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為核心的營銷框架,重視的是產品導向而非真正的消費者導向,製造商的經營哲學是「消費者請注意」。面對1990年代市場環境的新變化,企業應在營銷觀念上逐漸淡化4P、突出4C。製造商的經營哲學更加「注意消費者」。舒爾茨認為,整合營銷傳播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業內外部所有資源為手段,再造企業的生產行為與市場行為,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實現企業統一的傳播目標。IMC強調與顧客進行多方面的接觸,並通過接觸點向消費者傳播一致的清晰的企業形象。具有如下特徵:·在整合營銷傳播中,消費者處於核心地位。·對消費者深刻全面地了解,是以建立資料庫為基礎的。·整合營銷傳播的核心工作是培養真正的「消費者價值」觀,與那些最有價值的消費者保持長期的緊密聯系。·以本質上一致的信息為支撐點進行傳播。企業不管利用什麼媒體,其產品或服務的信息一定得清楚一致。·以各種傳播媒介的整合運用作手段進行傳播。凡是能夠將品牌、產品類別和任何與市場相關的信息傳遞給消費者或潛在消費者的過程與經驗,均被視為可以利用的傳播媒介。隨後,整合營銷傳播開始擴展為整合營銷。1995年,Paustian Chude首次提出了整合營銷概念,他給整合營銷下了一個簡單的定義:整合營銷就是「根據目標設計(企業的)戰略,並支配(企業各種)資源以達到企業目標」。菲利普·科特勒在《營銷管理》一書中從實用主義角度揭示整合營銷實施的方式,即企業里所有部門都為了顧客利益而共同工作;這樣,整合營銷就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一是不同營銷功能——銷售、廣告、產品管理、售後服務、市場調研等必須協調;二是營銷部門與企業其他部門,如生產部門、研究開發部門等職能部門之間的協同。盡管對於整合營銷的定義仍存在很大爭議,但它們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以顧客需求為中心,變單向訴求和灌輸,為雙向溝通。樹立產品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長期關系,達到消費者和廠家的雙贏(Win-Win)。一般來說,整合營銷包含兩個層次的整合:一是水平整合,二是垂直整合。水平整合包括三個方面:信息內容的整合。企業的所有與消費者有接觸的活動,無論其方式是媒體傳播還是其他的營銷活動,都是在向消費者傳播一定的信息。企業必須對所有這些信息內容進行整合,根據企業所想要的傳播目標,對消費者傳播一致的信息。傳播工具的整合。為達到信息傳播效果的最大化,節省企業的傳播成本,企業有必要對各種傳播工具進行整合。所以企業要根據不同類型顧客接受信息的途徑,衡量各個傳播工具的傳播成本和傳播效果,找出最有效的傳播組合。傳播要素資源的整合。企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在向消費者傳播信息,應該說傳播不僅僅是營銷部門的任務,也是整個企業所要擔負的責任。所以有必要對企業的所有與傳播有關聯的資源(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整合,這種整合也可以說是對接觸管理的整合。垂直整合包括四個方面:市場定位整合。任何一個產品都有自己的市場定位,這種定位是基於市場細分和企業的產品特徵的基礎上制定的。企業營銷的任何活動都不能有損企業的市場定位。傳播目標的整合。有了確定的市場定位以後,就應該確定傳播目標了,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多高的知名度?傳播什麼樣的信息?這些都要進行整合,有了確定的目標才能更好地開展後面的工作。4P整合。其主要任務是根據產品的市場定位設計統一的產品形象。各個P之間要協調一致,避免互相沖突、矛盾。品牌形象整合。主要是品牌識別的整合和傳播媒體的整合。名稱、標志、基本色是品牌識別的三大要素,它們是形成品牌形象與資產的中心要素。品牌識別的整合就是對品牌名稱、標志和基本色的整合,以建立統一的品牌形象。傳播媒體的整合主要是對傳播信息內容的整合和對傳播途徑的整合,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好的效果。
『貳』 什麼是企業戰略
戰略的經典定義 對戰略最為精彩的描述之一當屬商業史學家小錢德勒在其宏篇巨制《戰略與結構》(1962)中給出的定義:「戰略可以定義為確立企業的根本長期目標並為實現目標而採取必需的行動序列和資源配置」。
後來,亨利·明茨伯格從不同的層次和側面對戰略進行了復合定義。他採用5個在英文中以P為頭一個字母的詞語來為戰略做出一個綜合的5P定義,亦即計劃(Plan):總體規劃與基本准則;計謀(Ploy):可操作性較強的謀略和計策;模式(Pattern):一系列決策中形成的某種共性;定位(Position):在競爭圖景中的位置選擇;與視角(Perspective):經久一致的思維方式。
波特在《什麼是戰略》(1996)一文里兼容自己早期有關戰略定位的理論創建以及後來資源本位企業觀的主要論點,強調了戰略的實質在於與眾不同,在於提供獨特的消費者價值。而W錢·金和勒納·莫博妮在《藍海戰略》(2005)中則認為戰略包括企業關於消費者價值的主張,關於企業利潤的主張,以及在組織活動中關於人的主張,並著重強調創新和改變游戲規則之於戰略的重要性。
戰略的階層在現代多元化經營的企業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戰略階層的現象:戰略在不同的管理層面上同時存在和作用。企業戰略一般可以分為制度戰略、公司戰略、業務戰略和職能戰略。
一般而言,在競爭領域的三個層面上,公司戰略指導和影響業務戰略,業務戰略則統領和整合職能戰略。
公司戰略,或曰公司總體經營戰略,應對如下基本問題:我們經營哪些業務?我們將要經營哪些業務?實質而言,公司總體經營戰略的要務在於企業經營范圍的選擇,即企業經營業務的數量、種類與相關性。在此基礎上,公司戰略還要關注和管理企業資源在不同業務間的配置,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公司總部與業務單元之間的關系,以及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的關系與交往。
戰略的主要特點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戰略,無論管理者意識到與否。戰略,或公開或隱含,或有意企圖,或自然突現,乃企業與環境連接與溝通的根本媒介與手段。戰略有一些共同的一般特點:目標導向,長期效應,資源承諾和沖突互動。
長期效應。戰略面向未來,把握企業的總體發展方向,聚焦於企業的遠見和長期目標,並給出實現遠見與長期目標的行動序列和管理舉措。由於戰略決定大政方針和基本方向,它就不可能是短期的伺機行事和即興發揮,不可能朝令夕改,隨便易弦更張。
資源承諾。戰略是一種為承諾所支持的態勢和境界。戰略決策往往牽扯到大規模的、不可逆轉的、不可撤出的資源投入作為對所選戰略方向的承諾。成功則承諾成為明智投資,失敗則承諾變成沉沒成本。這就意味著,在企業的戰略決策序列中,每一步都是有約束力的,通常朝著某個方向深入和強化。
沖突互動。戰略主要應用於沖突與競爭之中,因此有顯然的互動性,必須考慮競爭雙方或者多方的動機、利益、實力和行為及其後果。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商業活動中,由於利益的不同和資源的稀缺,沖突和競爭在所難免。戰略的互動性也就不言自明。
戰略的基本准則
獨特性。戰略的生命線是其獨特性。一個企業獨有的,難以被對手模仿的特點與資質可以幫助企業獲取和保持競爭優勢,是戰略的可靠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戰略的精彩在於特色突出、性格顯著、出類拔萃、卓爾不群。在同質化的競爭游戲中與採用同樣戰略的競爭對手(同類物種)爭斗到死實際上是主動自殺。
合法性。當一個企業在拓展其獨特性的邊界之時,它也要考慮所謂社會合法性問題,需要被對手、公眾、政府、社區,和整個社會所容忍和接納。這種合法性不僅意味著在某種法律和道德底線之上進行經營,而且還意味著企業的行為和做派要顯得合理合情。
創新性。創新性實際上和獨特性與原本性緊密相連。隨著競爭對手的模仿和替代,顧客需求的轉變和發展,最終而言,所有的戰略都將會失去其獨特性和原本性。
總之,戰略是一個多側面多層次的概念。任何過於簡單和草率的戰略定義都可能失之偏頗,不能完全涵蓋戰略概念的豐富性和復雜性。(馬浩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管理學教授,北大國際MBA教授兼學術主任)知識鏈接:各流派對「戰略」含義的界定和不同側重點商業史學家小錢德勒在其《戰略與結構》中:
戰略可以定義為確立企業的根本長期目標並為實現目標而採取必需的行動序列和資源配置。亨利·明茨伯格的5P定義:
戰略的實質在於與眾不同,在於提供獨特的消費者價值。W錢·金和勒納·莫博妮在《藍海戰略》中認為:
『叄』 市場營銷五種基本概念的區別
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企業和其他組織無不是在以下五種觀念的指導下從事營銷活動。
(一)生產導向型——生產觀念
生產觀念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商品供不應求,市場經濟呈賣方市場狀態。表現為企業生產什麼產品,市場上就銷售什麼產品。在這種營銷觀念指導下,企業的經營重點是努力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量,降低成本,生產出讓消費者買得到和買得起的產品。因此,生產觀念也稱為「生產中心論」。生產觀念是指導企業營銷活動最古老的觀念。曾經是美國汽車大王的亨利·福特為了千方百計地增加T型車的生產,採取流水線的作業方式,以擴大市場佔有,至於消費者對汽車款式、顏色等主觀偏好,他全然不顧,車的顏色一律是黑色。這就形成了企業只關心生產而不關心市場的營銷觀念。
(二)產品導向型——產品觀念
該理念認為,消費者或用戶最喜歡質量好、性能佳、有特色的產品,只要質量好,顧客自然會上門,顧客也願意為高質量付出更高的價錢。「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兒不愁嫁」,是這種指導思想的生動寫照。概括為一句話就是「只要產品好,不怕賣不掉」。
(三)推銷導向型——推銷觀念
隨著市場上許多商品開始供過於求。企業為了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紛紛重視推銷工作,如:組建推銷組織,培訓推銷人員,研究推銷術,大力進行廣告宣傳等,以誘導消費者購買產品。這種營銷觀念是「我們會做什麼,就努力去推銷什麼」。由生產觀念、產品觀念轉變為推銷觀念,是企業經營指導思想上的一大變化。但這種變化沒有擺脫「以生產為中心」、「以產定銷」的范疇。前者強調生產產品,後者強調推銷產品。所不同的是前兩種觀念是等顧客上門,而推銷觀念是加強對產品的宣傳和推介。
(四)營銷導向型——營銷觀念
該種觀念認為,實現企業目標的關鍵是切實掌握目標顧客的需要和願望,並以顧客需求為中心集中企業的一切資源和力量,設計、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安排適當的市場營銷組合,採取比競爭者更有效的策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取得利潤。
營銷觀念與推銷觀念的根本不同是:推銷觀念以現有產品為中心,以推銷和銷售促進為手段,刺激銷售,從而達到擴大銷售、取得利潤的目的。市場營銷觀念是以企業的目標顧客及其需要為中心,並且以集中企業的一切資源和力量、適當安排市場營銷組合為手段,從而達到滿足目標顧客的需要、擴大銷售、實現企業目標的目的。
營銷觀念把推銷觀念的邏輯徹底顛倒過來了,不是生產出什麼就賣什麼,而是首先發現和了解顧客的需要,顧客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銷售什麼。顧客需求在整個市場營銷中始終處於中心地位。它是一種以顧客的需要和慾望為導向的經營哲學,是企業經營思想的一次重大飛躍。
(五)社會營銷導向——社會營銷觀念
當前,企業社會形象、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顧客利益的沖突等問題越來越引起政府、公眾及社會輿論的關注。環境污染、價格大戰、畸形消費等不良現象,導致了近年來對「理性的消費」、「回歸儉朴」、「人類觀念」的呼籲。相應的,「綠色營銷」、「從關心顧客到關心人類,從關注企業到關注社會」等一系列新的營銷觀念,也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企業從營銷觀念向社會營銷觀念轉變。
『肆』 什麼是推銷導向的客戶開發策略
義
所謂客戶導向與顧客向導是相同的,都是指企業以滿足顧客回需求、增加顧客價值答為企業經營出發點,在經營過程中,特別注意顧客的消費能力、消費偏好以及消費行為的調查分析,重視新產品開發和營銷手段的創新,以動態地適應顧客需求。它強調的是要避免脫離顧客實際需求的產品生產或對市場的主觀臆斷。競爭者導向則是指公司以競爭者為中心,根據競爭者的行動和反應來採取行動。公司將大部分時間用於追蹤競爭者的行動,試圖找出對策來反擊。它強調的是要避免無視競爭對手的存在。
『伍』 營銷導向的客戶開發策略
1.掌握客戶采購四要素
客戶采購有四個要素:了解、需求並認可、信任度、滿意度。
(1)了解產品
消費者只有對產品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才會購買產品。
(2)需求並認可
消費者在采購時,如果認為產品物超所值,便會增加購買的可能性。
(3)信任度
消費者只有在相信銷售人員的介紹之後才會購買。
銷售人員只有與客戶建立一定的信任度,才會增加客戶購買的可能性。
(4)滿意度
消費者產品使用的滿意程度決定其是否會重復購買。
如果客戶用得很滿意,下次買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相反,重復購買的可能性就會減少。
2.了解以產品為導向的銷售模式
經典的4P營銷理論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是以產品角度為導向分析問題的營銷模式。
4P營銷理論
4P營銷理論由Proct、Price、Place和Promotion。
Proct:高質量的產品。企業應注重開發的功能,產品應有獨特的賣點,即把產品的功能訴求放在第一位。
Price:有競爭力的價格。企業根據不同的市場定位,制定不同的價格策略
Place:方便的分銷渠道。企業並不直接面對消費者,而是注重經銷商的培育和銷售網路的建立。
Promotion:強有力的促銷活動。企業注重銷售行為的改變來刺激消費者,以短期的行為促成消費的增長,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費者或導致提前消費來促進銷售的增長。
『陸』 企業戰略管理有哪些主要類型及其應用
一、企業戰略管理的主要類型有
1、競爭戰略管理
競爭戰略是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部分主要是指為充分發揮優勢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而制定的相關戰略。由於競爭戰略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競爭戰略管理問題不容忽視,
2、低成本戰略管理
低成本戰略是指企業在保證生產產品與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採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上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低成本戰略在價格競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積極影響,有助於企業獲得更高的市場佔有率,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要求企業必須重視起低成本戰略管理問題,切實將低成本戰略管理落實到位。
3、差異化戰略管理
差異化戰略又稱為差別化戰略,是指將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差異化。差異化戰略背景下具有四種有效形式:產品差異化戰略、服務差異化戰略、形象差異化戰略、人事差異化戰略。同時為確保差異化戰略的高效性職能充分發揮,需要企業以效益原則、適當原則及有效原則為指導。
4、集中化戰略管理
集中化戰略又稱為專一化戰略,是指企業結合特定消費群體的特殊需要,將經營范圍集中於行業內的某一細分市場,並集中滿足的戰略。現行企業集中化戰略具有兩種形式,企業在目標細分市場中尋求成本優勢的成本集中,企業在目標細分市場中尋求差異化的差異集中。
5、職能戰略管理
職能戰略又稱為職能支持戰略,是依據總體戰略或業務戰略對企業內各方面職能活動開展的相關性策劃。
6、戰略成本管理
戰略成本管理是企業職能戰略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該部分是指運用戰略對整體企業予以管理,其實質上是將企業的戰略規劃、戰略執行、戰略控制等相關戰略要求綜合起來的一種經營管理方法。
二、企業戰略管理應用
企業戰略管理是企業在宏觀層次通過分析、預測、規劃、控制等手段,實現充分利用該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以達到優化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諸如企業的經營方向、市場開拓、產品開發、科技發展、機制改革、組織機構改組、重大技術改造、籌資融資,等等。戰略管理的決定權通常由總經理、廠長直接掌握。
任何一個企業,如果內部的變革速度跟不上外部的變化速度,等待它的將是滅亡。企業應該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而不是以自己的產品為導向。企業應當根據顧客的需求來定義自己行業,而不是根據狹隘的產品或者技術特點來描述自己。
(6)營銷導向的開發策略擴展閱讀
一、戰略管理分析工具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於80年代初提出的戰略管理分析工具,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
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五力分別是: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五種力量的不同組合變化 最終影響行業利潤潛力變化。
二、戰略管理分析工具之安迪·格魯夫的六力分析模型
六力分析的概念是英特爾前總裁安迪·格魯夫(Andrew S. Grove),以波特的五力分析架構為出發點,重新探討並定義產業競爭的六種影響力。他認為影響產業競爭態勢的因素分別是:
1、現存競爭者的影響力、活力、能力;
2、供貨商的影響力、活力、能力;
3、客戶的影響力、活力、能力;
4、潛在競爭者的影響力、活力、能力;
5、產品或服務的替代方式;
6、協力業者的力量。
透過此六種競爭力量的戰略管理分析,有助於釐清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點出產業中競爭的關鍵因素,並界定最能改善產業和企業本身獲利能力的策略性創新。
三、戰略管理分析工具之新7S原則
新7S原則(Principal of New 7S),由美國管理大師達·維尼提出,強調的是企業能否打破現狀、抓住主動權和建立一系列暫時的優勢。新7S原則的經營思維架構,具體包括:
1、更高的股東滿意度(Stockholder satisfaction)。這里的「股東」是一個十分廣泛的概念,即客戶的概念,包括過去企業最重視的股東、市場導向管理中迅速得到重視的顧客以及近幾年人本管理的主角即員工。
2、戰略預測(Strategic soothsaying)。要做到客戶滿意,公司就必須用到戰略預測。了解市場和技術的未來演變,就能看清下一個優勢會出現在哪裡,從而率先創造出新的機會。
3、速度定位(Speed)。在如今超強競爭環境下,成功與否在於能否創造出一系列的暫時優勢,所以公司快速從一個優勢轉移到另一個優勢的能力非常重要。速度讓公司可以捕捉需求、設法破壞現狀、瓦解競爭對手的優勢,並在競爭對手採取行動之前就創造出新的優勢。
4、出其不意的定位(Surprise)。經營者們要做的工作,是探尋價值創新的道路,而很少去控制和管理現有的業務運作。
5、改變競爭規則(Shifting the rules against the Competition)。改變競爭規則可以打破產業中既有的觀念和標准模式。亦步亦趨,是被動應戰,常常取不到好的效果。
6、告示戰略意圖(Signaling Strategic intent)。向公眾及產業內同行公布你的戰略意圖和未來行動,有助於告誡競爭對手,不要侵入你的市場領域;
同時,還可以在顧客中有效地形成「佔位效應」,即有購買意圖的顧客會等待告示公司的該種產品研製生產出來後再購買,而不去購買市場上已有的其他公司的同類產品。
7、同時的、一連串的戰略出擊(Simultaneous and sequential Strategic thrusts)。僅有靜態的能力,或是僅有優良的資源都是不夠的,資源需要有效地加以運用。公司戰略成功的關鍵,在於將知識和能力妥善運用,以一連串的行動奪取勝利,並將優勢迅速移到不同的市場。
『柒』 市場營銷的定義是什麼
市場營銷(Marketing),又稱作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MBA、EMBA等經典商管課程均將市場營銷作為對管內理者進行管容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塊包含在內。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經濟價值的活動、過程和體系。主要是指營銷人員針對市場開展經營活動、銷售行為的過程。
研究內容
營銷原理:包括市場分析、營銷觀念、市場營銷信息系統與營銷環境、消費者需要與購買行為、市場細分與目標市場選擇等理論。
營銷實務:由產品策略、定價策略、分銷渠道策略、促銷策略、市場營銷組合策略等組成。
營銷管理:包括營銷戰略、計劃、組織和控制等。
特殊市場營銷:由網路營銷、服務市場營銷和國際市場營銷等組成。
『捌』 消費者行為分析調研方案要包括那些方面
消費者研究過程:
1、 定義研究目標
2、 收集與評估二手資料
3、 設計初步研究
4、 收集原始數據
5、 分析數據
6、 准備研究結果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