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市場營銷中的「5P」是什麼意思
5p指的是企業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所需要注意的戰略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P:計劃(Plan)
將戰略定義為計劃,是從戰略對行動具有綱領性指導作用這一角度來考慮的。作為一種計劃,戰略將充分體現出其預見性和意志性特徵,並按照一定的順序(可以是時間序、空間序或邏輯序等),將企業的主要目標、方針政策和經營活動結合成一個縝密的整體。戰略必須高屋建瓴,謀劃未來。任何企業的經營活動,都必須遵從企業的戰略方針進行活動,使各部門、各環節步調統一、運行有序、協同合作,齊力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計劃制定的內容、形式、特徵等,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如企業決策層、管理層的認識水平、企業的使命和願景(Vision)、企業自身實力和運營狀況,以及企業所處外部環境等。因此,在做出計劃之前,務必對這些因素可能對企業所產生的影響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制定出一個方向正確、目標清晰、切實可行的計劃。
2P:模式(Pattern)
所謂模式,就是解決某類問題的一般方法。當把解決某類問題的方法加以凝煉,升華到理論層次時,模式即孕育而生。每種模式都是針對某類問題或某些問題的恰當解,它來源於對歷史經驗和先前事件的回歸分析和有效梳理,尤其是對他人或自身最佳實踐(
bestpractice)的歸納總結,具有「後驗性」。模式的可貴在於能抓住問題的本質特
征,揭示成功的關鍵因素。
當把戰略視作一種計劃時,其實暗含了一種假設:即環境是相對穩定的,有關的環境變數和其它一些參變數是可以事前預先設定的。但在很多情況下,情形並非如此。面對外界突如其來的變化,企業無法做到先知先覺。這時,可以借用既有的模式,以應對並化解突發的狀況。世界營銷評論(mkt.icxo.com)
當環境發生了始料未及的變化,或者企業制定的戰略在實施過程中與現實環境嚴重沖突時,企業採取的行動往往是藉助以往的運作模式,在該模式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而不是重新制定戰略計劃,實踐中的這種策略稱為應急戰略。將戰略定義為一種模式,恰恰反映了戰略的應對性。企業長期的經營方式,決定了其對環境變化的應對模式。
3P:定位(Position)
該定義從外部環境的角度來審視戰略的意義,強調企業的開放性系統特徵。企業戰略不能就企業談企業,而應放在一個開放的背景下來考察,從中確立企業在其所處環境中的位置。更准確地說,是確立企業在市場、行業、產業中的位置。企業戰略涉及的領域很廣,可以包括產品生產過程、顧客與市場、企業的社會責任與自我利益等任何經營活動及行為。
企業經營者在制定戰略時應充分考慮其外部環境,尤其是行業競爭結構對企業行為和效益的影響,確定自己在行業中的現有地位,以及達到目標地位所應採取的各種措施。
把戰略看成一種定位,旨在通過正確地配置企業資源,形成有力的競爭優勢。邁克爾·波特在1980年和1985年分別出版的著作《競爭戰略》和《競爭優勢》中,明確指出「戰略就是創造獨特的有價值的市場位置。」這種觀點被廣泛認同,在戰略管理各流派中居「占優」地位。
4P:觀念(Perspective)
戰略作為一種觀念,是為了強調戰略的抽象性特徵。其實質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個性對組織績效的影響,該影響涉及企業存在的目的、企業的社會形象、發展遠景等多方面。依據這種定義,戰略表達了企業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方式,體現了企業對環境的價值取向和組織中人們對周遭環境的看法,進而反映了企業戰略決策者的價值觀念。
在對企業外部環境及內部條件進行分析後,企業戰略決策者做出的主觀判斷就是戰略。因此,戰略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它存在於戰略者的頭腦之中,體現戰略制定者的意志和觀念。同時,這種觀念又被整個企業集體共享,共同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行動。
戰略作為一種觀念,對戰略制定者的要求頗高:當企業戰略決策者的主觀判斷符合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實際情況時,所制定的戰略就是正確的;反之,當其主觀判斷與現實環境不符時,或其價值取向發生重大偏差,企業戰略就 是錯誤的。同時,戰略作為一種觀念意味著,要超出企業戰略制定者的觀念去改變戰略,將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除非企業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5P:計謀(Ploy)
戰略作為計謀,旨在強調戰略的競爭性特徵,在這種意義下,戰略直接針對競爭者而言。計謀通指在特定競爭環境下指導行動的手段和策略,它具有動態性,即隨著競爭格局的發展和變化,計謀也有著不同的方式,計謀的作用也因此而體現。
除了從上述五個方面認識戰略外,戰略的整體性、指導性、前瞻性、系統性、穩定性、綜合性、層次性、動態性、全局性、反應性、風險性等諸多屬性,亦值得深入分析。對這些特性的深度探究,有助於對戰略本質更全面、更充分的認知。
『貳』 營銷學中的5P是什麼
營銷學中的5P一般是指價格策略(Price)、渠道策略(Place)、促銷策略(Promotion)、包裝策略(Package)和產品策略(Proct)。
上述所說的P的解釋主要指兩類人:一是消費者,二是競爭者;在研究如何做好後邊的4P之前先研究透第一個P,即先研究透企業的消費者和競爭者。
營銷5P理論是以營銷4P理論為基礎,以需求和競爭為導向展開企業的一系列營銷工作,它彌補了營銷4C和4R的不足。
(2)5p營銷策略擴展閱讀:
有商品的「第一印象」之稱的包裝是在營銷市場實戰中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中包裝與價格的關系頗深,價格,其往往根據商品成本及消費者的價格接受取向進行定位,在包裝的「錢」方面,其也含括成本及商品附加值兩方面,好的包裝其成本牽涉到以下幾方面:
1、包材成本及設計成本:不同的材質、規格及做工精細直接影響成本。而不同檔位設計公司的設計收費也不一,但不要為了降低成本而壓縮設計成本,因為無論包材成本的價格如何,其都必須通過設計成本來體現及使其增值;
2、生產成本及物流成本:無論是手工製作還是機器生產都與成本密不可分,而包裝成品後,其在物流的運輸費用也不可忽視。
好的包裝並不一定需要極高的成本,而好的包裝設計往往為商品增添不少的商品價值,以下就簡單闡述包裝為商品增添附加值的途徑:
1、符合消費認知習慣的創意性包裝(外型、色彩、排版、材質、規格等)是為商品增添附加值的最價途徑;
2、以消費者的角度設計包裝,方便其使用攜帶,方便其用後處理;
3、別出心裁並符合品牌理念的包裝設計為品牌增添附加值及品牌文化;
4、高成本包裝不等於高價值包裝,迎合綠色及環保潮流的包裝設計可為商品獨特的魅力;
『叄』 「戰略"的五個定義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授明茨伯格(H.Mintzberg)對企業戰略指出,人們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方式賦予企業戰略不同的內涵,說明人們可以根據需要接受多樣化的戰略定義。在這種觀點的基礎上,明茨伯格借鑒市場營銷學中的四要素(4P)的提法,提出企業戰略是由五種規范的定義闡述的,即計劃(Plan)、計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觀念(Perspective),這構成了企業戰略的「5P」。這五個定義從不同角度對企業戰略這一概念進行了闡述。
第一,戰略是一種計劃(Plan)。是指戰略是一種有意識、有預計、有組織的行動程序。可以理解為:從戰略對行動具有綱領性指導作用這一角度來考慮--作為一種計劃,戰略需要充分體現出其預見性和意志性特徵;作為對企業資源的統籌安排,需要體現其組織性特徵,並按照一定的順序(可以是時間序、空間序或邏輯序等),將企業的主要目標、方針政策和經營活動結合成一個縝密的整體。戰略是解決一個企業如何從現在的狀態達到將來位置的問題。戰略主要為企業提供發展方向和途徑,包括一系列處理某種特定情況的方針政策,屬於企業「行動之前的概念」(預見性)。任何企業的經營活動,都必須遵從企業的戰略方針進行活動,使各部門、各環節步調統一、運行有序、協同合作,齊力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意志性和組織性)。
根據這個定義,戰略具有兩個本質屬性:戰略是在企業發生經營活動之前制定的,以備人們使用;戰略是作為一種計劃寫進企業正式文件中的,當然不排除有些不公開的、只為少數人了解的企業戰略。
第二,戰略是一種計策(Ploy)。是指戰略不僅僅是行動之前的計劃,還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下成為行動過程中的手段和策略,一種在競爭博弈中威脅和戰勝競爭對手的工具。例如,得知競爭對手想要擴大生產能力時,企業便提出自己的戰略是擴大廠房面積和生產能力。由於該企業資金雄厚、產品質量優異,競爭對手自知無力競爭,便會放棄擴大生產能力的設想。然而,一旦對手放棄了原計劃,企業卻並不一定要將擴大能力的戰略付諸實施。因此,這種戰略只能稱為一種威脅競爭對手的計策。
第三,戰略是一種模式(Pattern)。是指戰略可以體現為企業一系列的具體行動和現實結果,而不僅僅是行動前的計劃或手段。即,無論企業是否事先制定了戰略,只要有具體的經營行為,就有事實上的戰略。
如福特汽車公司總裁亨利·福特要求「T型」 福特汽車漆成黑色的行為,就可以理解為一種戰略。企業行為模式是在歷史中形成的,因此,在制定企業戰略過程中就必須了解企業發展史,在選擇戰略時要充分考慮並尊重企業原有的行為模式,因為它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未來戰略的選擇和戰略實施的有效性。若要改變企業的行為模式,首先必須充分認識到推行這種變革的難度。
明茨伯格認為,戰略作為計劃或模式的兩種定義是相互獨立的。實踐中,計劃往往沒有實施,而模式卻可能在事先並未計劃的情況下形成。因此,戰略可能是人類行為的結果,而不是設計的結果。因此,定義為「計劃」的戰略是設計的戰略,而定義為「模式」的戰略是已實現的戰略,戰略實際上是一種從計劃向實現流動的結果。那些不能實現的戰略在戰略設計結束之後,通過一個單獨的渠道消失,脫離准備實施戰略的渠道。而准備實施的戰略與自發的戰略則通過各自的渠道,流向已實現的戰略。這是一種動態的戰略觀點,它將整個戰略看成是一種「行為流」的運動過程。
第四,戰略是一種定位(Position)。是指戰略是一個組織在其所處環境中的位置,對企業而言就是確定自己在市場中的位置。企業戰略涉及的領域很廣,可以包括產品生產過程、顧客與市場、企業的社會責任與自我利益等任何經營活動及行為。但最重要的是,制定戰略時應充分考慮到外部環境,尤其是行業競爭結構對企業行為和效益的影響,確定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和達到該地位所應採取的各種措施。把戰略看成一種定位就是要通過正確地配置企業資源,形成有力的競爭優勢。
第五,戰略是一種觀念(Perspective)。是指戰略表達了企業對客觀世界固有的認知方式,體現了企業對環境的價值取向和組織中人們對客觀世界固有的看法,進而反映了企業戰略決策者的價值觀念。企業戰略決策者在對企業外部環境及企業內部條件進行分析後作出的主觀判斷就是戰略,因此,戰略是主觀而不是客觀的產物。當企業戰略決策者的主觀判斷符合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實際情況時所制定的戰略就是正確的;反之,當其主觀判斷不符合環境現實時,企業戰略就是錯誤的。
戰略是一種觀念的定義,強調了戰略的抽象性,其實質在於,同價值觀、文化和理想等精神內容為組織成員所共有一樣,戰略觀念要通過組織成員的期望和行為而形成共享,個人的期望和行為是通過集體的期望和行為反映出來的。因此,研究一個組織的戰略,要了解和掌握該組織的期望如何在成員間分享,以及如何在共同一致的基礎上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