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順豐市場病毒式營銷案例

順豐市場病毒式營銷案例

發布時間:2023-05-06 19:39:32

1. 病毒式營銷(六):成功案例:吃垮必勝客,讓「必勝客」越吃越旺

通過製作一個教消復費者怎樣在必勝制客的自助沙拉中一次性盛得最多的圖解,引起人們饒有興趣地去研究,使得「吃垮必勝客」的圖解在網路上迅速流傳開來,有很多人看後當即就去必勝客的店裡親身實驗。
年輕一族,上網一族。網路營銷是人類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它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營銷形態和業態。網路營銷對企業來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擴大了市場,給企業帶來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對於傳統營銷,網路營銷具有國際化、信息化和無紙化的特點,已經成為行業內開拓市場的新局面。 總之,利用互聯網一是為顧客提供滿意的訂單執行服務;二是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售後服務;三是為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四是提高了客戶服務的效率。

2. 病毒營銷成功案例

看到“病毒營銷”這個標題,有人或許會莫名其妙。病毒怎麼跟 市場營銷 沾上了邊了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病毒營銷成功案例,歡迎閱讀!

目的性

其實,病毒營銷不是利用病毒進行營銷,而是指那些鼓勵目標受眾將市場信息像病毒一樣傳遞給他人,使之在曝光率和影響上產生幾何級增長速度的一種營銷推廣策略。這種策略可以耗費較少的人力物力,將信息在短暫的時間內快速地、爆炸式地傳遞給成千上萬的消費者。

效果

打個比方,病毒營銷的巨大威力就像一顆小小的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面,一瞬間似乎只是激起了小小的波紋,轉眼湖面又恢復了寧靜,但是稍候一下,你就會看到波紋在不斷進行著層層疊疊的延展,短短幾分鍾,整個湖面都起了震盪。這就是病毒營銷的魅力。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病毒營銷策略會將這個小小的波紋以令人無法想像的速度向外無限期擴展,從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傳播力

究其實質,病毒營銷並不是什麼新概念,它與我們通常說的“口口相傳”、“創造一個叫得響的詞”、“草根傳播”和“關系營銷”沒有什麼差異,區別只在於病毒營銷較多運用在互聯網營銷中。最近筆者在中國的一些媒體和網站上看到不少關於病毒營銷的介紹,但是所側重的都是互聯網企業如何利用病毒營銷。事實上,在美國,現在已有許多傳統企業意識到病毒營銷的影響力,並將之與傳統營銷模式結合起來,有的企業甚至將之作為產品推廣和品牌建設的核心策略。

病毒營銷成功案例: 耐克

耐克將自己偽裝成一個載體 而不是一個病毒

病毒有著先天的偽裝能力,它們可以將自己易容,變成任何一樣東西,所以它們可以不被人體的免疫系統或電腦的運行系統識破。它們要麼進入人體的細胞或微小的基因物體上,要麼進入電腦的軟體系統並偽裝成現存的程序語言。市場營銷從這一現象中可以學到這樣一個原理:將自己變成載體本身。耐克公司就學到了這一點。盡管該公司有著數以億計的市場推廣資金,仍經常使用病毒營銷,並將這一策略推向完美。先說它的“Just Do It”營銷項目吧,耐克高額聘請世界上頂尖級的體育明星做產品代言人,然後以每秒4萬美金購買美國超霸杯的 廣告 時段播放廣告,同時用鋪天蓋地的產品推廣和贈送,使零售商樂於為其效勞。但是仔細想想,這些其實都沒有它那個處處可見、貼有“Just Do It”的小小標簽所起的作用更大。這個標簽甚至進了韋伯思特的詞典中,列在美國 文化 的序列中。那些當初持懷疑態度的市場營銷和廣告策劃人士以及二級影片中的監獄看管,現在都無不帶諷刺意味地使用著這個詞彙,而每一次他們說出這個詞,就是在幫著推廣耐克的產品。

病毒營銷成功案例:特百惠

TUPPERWARE(特百惠)充分挖掘脆弱環節的強勢所在

社會學家很早就發現,那些有著許多非正式社會交往的個人比那些看似有著很強社會關聯的人對特定群體更有影響力。病毒在那些看似脆弱的環節上更能得到擴展。只要想一想病毒在網路—一個可以說是集結了無數脆弱環節的虛擬社區上的發展就會明白這一點。在商業社會中,這種策略是許多使用多層市場營銷策略的公司最本能的 方法 ,比如個人和家庭產品生產商TUPPERWARE(特百惠)、安利和玫琳凱等等都在用這一方法。在每一個地方,它們的策略都是發現一批個人,他們的長處是發掘那些大量的脆弱環節,從而利用這些環節去銷售產品或服務。比如說TUPPERWARE,它找到一些社區,如郊區,在那裡開一些派對(Party),在派對上使用他們的產品。派對上的一切表面上看來都是非商業化的:自己的房子,自己做的食物,自己的朋友,但是整個派對中一個很重要的社會交往卻是推廣TUPPERWARE的產品。社會交往和商業活動變得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病毒營銷成功案例:微軟公司

微軟公司不斷投資 終於達到成功的頂峰

病毒只有當它們達到發展最旺盛的時候才會真正成為難以彌補的災害。換句話說,只有當病毒通過其載體的數量的增長到達一定的程度,其危害性才能為人眼所捕捉。一個病毒一年增長一倍。在第一年中,它只佔載體的1%,很難被覺察,到了第二年,它也還是微小的,只有2%,但是到了第五年,它就佔了16%——然後,轉瞬間,它就蔓延開來,直到不可收拾。如果你使用病毒營銷策略,你就應該意識到其原理是一樣的,因為那種很深的有延展性的影響力不是一夜之間就能達到的。那也就是為什麼微軟公司盡管有其DOS和WINDOWS 操作系統 的優勢,但是真正主宰市場還是花了不少的時間。今天微軟的操作系統已經佔有了世界市場的95%之多,世界上估計有8500萬的電腦運行微軟的操作系統。由於病毒營銷自身的特性人們不能寄希望於它能一蹴而就,而是通常要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展示其效果。

上述美國傳統企業進行病毒營銷所積累的實踐 經驗 和指導原則,對於中國的傳統企業應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希望病毒營銷能“侵入”中國更多的、各式各樣(而不只是網路企業)的企業,成為企業刺開“遲鈍”的消費者的銳利的營銷武器。

病毒營銷成功案例: 百事可樂

百事可樂在利用病毒營銷一開始保持隱秘、悄無聲息 對市場營銷人士來說,最困難的是如何深入了解消費者的思維並將自己的信息傳達到他們的腦子里。通常的方式是盡量提高信息傳遞的聲音,期望著嗓門越大,被聽到的概率越高。但是病毒卻有著更精明的方法:它們能夠找到一個途徑,利用一眼看去似乎全然不搭界的路徑接近自己的載體,從而牢牢依附在載體身上。病毒營銷的先行者之一百事可樂公司在Mountain Dew飲料的營銷計劃中,給孩子們這樣一個機會:孩子們只要收集齊10個飲料購買的憑證再加上35美金一並寄到百事公司,就可以拿到一個摩托羅拉的傳呼器。傳呼器在孩子心中是很酷的玩意兒。當然,孩子們自己得負責購買傳呼器的服務,而百事公司則有權每周給這些孩子發出百事飲料的傳呼信息。

病毒營銷成功案例: INTUIT公司

INTUIT公司靠最初免費 而在後來獲得源源不斷的收入

病毒通常是極有耐心的小玩意。很多病毒在它們的載體身上一呆好久,有的甚至要好幾年才開始向它們的載體要求“回報”;電子病毒通常是潛入一個不容易被人懷疑的硬碟,然後等待著它們事先設定的發作時間(比如米開朗基羅的生日),一旦那個日子來到,就如猛虎下山,給它們的載體一個迎頭痛擊。INTUIT 公司極其流行的QUICKEN個人 財務管理 軟體當初就是這么起家的。它其實是從一個很基本的信息開始:如果你訂購這個產品的話,不必花一分錢。如果你在打開這個產品後的8分鍾內覺得這個產品不能給你增加任何勞動生產率的話,撕掉隨產品附寄的發票,你不會欠公司任何錢。當然,絕大多數的用戶不可能在短短的8 分鍾內就能將自己的收支情況整理清楚,但他們同時發現自己已經不能缺少這個軟體的幫助,開始離不開它了。其結果是顯而易見:只用了少量的傳統媒體廣告消費,這一軟體已經佔了世界個人理財管理軟體市場70%的份額。另外,公司還不花一分市場推廣費用,銷售了大量的輔助產品,比如支票和軟體升級版。

3. 近年來最成功的病毒式營銷案例

病毒式營銷,號稱是最省錢、省事的網路營銷方式,病毒式營銷(或稱病毒性營銷)神話般的效果被很多網站、博客津津樂道,然而,我們在網上能夠看到的成功案例並不多。也許正是病毒式營銷的成功案例少,所以才演變成了神話。

網上有很多關於病毒式營銷的理論、方法、規律、案例探討(當然大多數都是轉載的,就跟本文後半部分一樣),用心收集一下,出一本專著都綽綽有餘,但成功案例卻鮮有出現,可見,病毒性營銷缺的不是工具、方法、程序,缺少的是創意和執行。葯夫子在網上還下載到一本病毒式營銷的電子書,都是網上資料的簡單匯編,沒有什麼新意,但這本身應該算是一個病毒了。雖然沒有新意,但確實是在行動了。

下面是本人親歷的幾個病毒式營銷案例,這幾個案例給我的記憶較深,投入也較多(也即自己也義不容辭地成為一名「病毒」傳播者),所以記錄一下:

其一、人品計算器,相信有很多人都用過這個flash小程序,算一算自己的人品,游戲很簡單,把自己或者別人的名字輸進去,點擊計算就得出了一個分數,還有一個極搞笑的評語。這個游戲的關鍵點是當你輸入一個人的名字時,出現的結果常常出人意料——於是釋放出一種爆笑的能量。相信很多人在與朋友、家人一起計算人品時都會大笑一場。可惜的是這個天才的小游戲上面沒有打上作者的名字,也沒有公司的LOGO,也許只是某個flash愛好者一時興起的練習之作吧。這個游戲傳播有多廣不知道,但在一天之內有五個朋友凱神好給我發這個小游戲,我也發給很多人,能量確實巨大。這個案例算不上成功的病毒式營銷,因為除了傳播游戲外,並沒有附帶其它的屬性,比如游戲開發者的名字都沒有出現。

其二、google郵箱。google發布郵箱時,葯夫子正在一家網路公司工作,也許這個郵箱對IT行業之外的人沒有什麼吸引力,但我相信當時對於IT行業內的人吸引力還是很大的。記得google是採取了邀請的方式,那時為了得到一個邀請,到處問人家要。開通了郵箱以後才發現,原來也只是一個郵箱。現在想來,google郵箱吸引人,大約是很多人看上了google的品牌,另外,採用邀請這種方式,至少在初期代表了稀有,所以被一些人視為「專業」,現在,基本都沒用過了。

其三、網路指數。網路指數和google郵箱一樣,採用了邀請的方式。網路指數的價值還是比較大的,瞎簡對網路營銷很有幫助,比google的趨勢更細一些,可以看到關鍵詞一天、一月、一季的平均搜索量,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葯夫子是用google郵箱的邀請跟別人換的網路指數的邀請。互換成功後,還忍不住在網上炫耀了一下。其實有帳號的網路指數和沒有帳號的網路指數並沒有太多的功能差異。

其四、某個中獎頁面。通過QQ傳播的。朋友通過QQ發給我一個鏈接,點擊一看,是我中了上億元大獎的專題頁面,我的名字上了中獎的新聞,其次是我中獎了搞慈善活動做善事的報道看了之後我心裡那個激動啊,馬上把好幾個朋友的名字填上去,給他們發了過去。

下面幾個案例,已經被很多網站、博客轉載過N多次了,不過還是例舉出來

一、Hotmail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費電子郵件服務提供商,在創建之後的一年半時間里,吸引了1200萬注冊用戶,而且還在以每天新增加15萬用戶的速度發展。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網站創建的12個月內,Hotmail花費了很少的營銷費用,還不到其競爭者的3%.Hotmailm得以爆炸式發展,就是由於其充分利用了病毒式營銷盯鉛的巨大效力。

二、ICQ1998年7月,在被AOL以3億美元現金收購之前,ICQ屬於以色列一家公司,當時已經擁有了1200萬實時信息服務注冊用戶。ICQ的通信方法也類似於病毒性傳播方式。通信雙方都需要下載安裝客戶端軟體,然後,用戶會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告訴自己的朋友或同事,請他們利用這種網上實時通信工具,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ICQ用戶的行列。ICQ是QQ的前身,QQ也是通過類似的方式取得成功。

三、亞馬遜Amazon同時採取會員制和病毒性營銷兩種方式來進行推廣,有超過50萬會員網站鏈接到Amazon網站,通過在會員網站點擊鏈接到Amazon網站的BANNER廣告完成的網上購物,會員網站將獲得一定傭金。Amazon採用的病毒性營銷手段,是鼓勵顧客送給朋友一本書作為禮物,當收貨人收到禮物時,印刷在包裝品上的宣傳資料在為Amazon做廣告。

四、GeocitiesGeocities為用戶提供免費建立個人網站的服務,用戶邀請朋友訪問自己的網頁,當有訪問者來訪時,Geocities的彈出廣告會邀請訪問者使用Geocities的服務。

五、eGroupseGroups允許用戶建立在線討論組和工作組,通過邀請朋友或同事加入來達到宣傳自己的目的,其發展前410萬用戶的速度甚至比Hotmai還要快

六、萬科松山湖會議內部資料外泄事件,絕對是一次成功的網路病毒式營銷案例。傳播的媒介是網路社區,傳播的速度之快,覆蓋面之廣,行業影響力之深刻,發人深思。很多人的病毒式營銷都是說在嘴上的,可是這次事件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用很老套但是非常熟稔的方式,實施了這樣一個過程。

七、「開心網」,同樣用的是朋友之間相互邀請的辦法。

談這樣營銷那樣營銷,總是繞不開病毒式營銷這個方法,很多教科書里也都有提及,但為什麼這個方法難以實施?或許,很多網路營銷的高手已經操作的得心應手,只是秘而不宣罷了。就跟SEO一樣,做出了成果,卻不敢示人。

在進行病毒式營銷操作時,我想,行動仍然是第一位的,人不可能隨時有創意,但可以隨時行動,不會每一個「病毒」都會有巨大的殺傷力,但你總共製造了多少個「病毒」?

葯夫子的一個成功案例:在對某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有一定的認識之後,收集了大量的圖片和文字,做成了電子書,放在某個下載站。電子書的內容一般,主要是宣傳網站,帶了鏈接。至今,仍然有鏈接源源不斷地從這本電子書帶過來。這個流量也許不起眼,但如果你用一百本、一千本電子書來宣傳網站,效果會如何?網路營銷大家都在幻想著上面講過的那些成功案例,巴不得一夜之間可以帶來10萬、100萬的IP,然而,真正操作的人都明白,流量得一點一點地掙。

4. 2017病毒營銷案例分析

病毒式營銷,又稱核爆式行銷,聽著有些瘮人,但它卻是一種已然普遍的網路營銷方式,是通過利用公眾的積極性和人際網路,讓營銷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營銷信息被快速復制傳向數以萬計甚至是數以百萬計的受眾。我精心收集了一些病毒營銷案例,供大家欣賞學習!

2017病毒營銷案例一

洗腦之神---腦白金

廣告 ,很多人都幾乎都被它徹底洗腦了,史玉柱的銷售團隊居然還放出了“腦白金體”的神論,但是現代科學的文獻里根本沒有這個名詞,只有松果體這個詞,因為腦白金的主要成分為松果體,不過現在也沒有科學實驗證明松果體對大腦有很好的療效,不過副作用倒是不少,這些神論導致市面各大葯房裡的腦白金幾乎銷售一空,就連一些小學生在 教師節 的時候也會給老師送腦白金,可見腦白金的廣告影響力之大。這就是腦白金的病毒式的營銷策略。

我們來分析一下腦白金這種病毒式營銷策略的實施步驟和戰略方式。

一:提煉產品或服務傳播價值。

這一點腦白金做的真的很優秀,史玉柱曾在演講上提到過這樣一個 故事 ,他在商場看見一個戴眼鏡的男士買了腦白金,就上去跟男士聊天,問他為什麼要買腦白金,男士幾乎迅速的說他自己十分討厭腦白金廣告,那問題來了,他為什麼要買呢,答案是:一是過年了要送給父母,市面上有太多的禮品種類,不知道挑哪個好。二是在這些禮品裡面自己唯一熟悉的就是腦白金。它還在做廣告,做鋪天蓋地的廣告。仔細想想這個企業應該還是很有錢的,這樣推理至少產品的質量還能有保證吧。

二:創造信息傳播的引爆點。

腦白金魔性廣告的輪番式轟炸,讓眾多市民都有這三個感覺:俗、多、單調。但與其相反的卻是腦白金的銷售量極高,銷售異常的火爆。

三:提供便捷的傳播 渠道 。

病毒式營銷的關鍵點就是讓用戶無意識的接受並且參與病毒性信息的傳播。面對380多家電視台同時在黃金時間不低於2分鍾的廣告轟炸,意料之中的引起了市民對腦白金的熱烈討論。這樣使得傳播的渠道更加的開廣。一傳十,十傳百。病毒已經悄然擴散。

四:營造病毒信息的傳播。

眾所周知,腦白金的廣告詞是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腦白金年輕態、健康品。腦白金放出的廣告詞堪稱朗朗上口,十分易記,也就是說很利於傳播,有品質感顯檔次,也符合本土化的特點。就是這樣的病毒式營銷戰略,使得腦白金獲得了巨大的利潤。

然而就在最近,腦白金新一輪的轟炸又開始了。腦白金最新的TVC廣告登陸各大衛視,再一次成功達到了洗腦的效果,也再一次創造了廣告界的神話,之前“今年過節不收禮呀,收禮只收腦白金”的老頭老太系列廣告不見蹤影。

新版的點贊廣告不得不說再次刷新了大眾的三觀,廣告雷人程度也是業內同行無法相比的。甚至有不少網友調侃“簡直天雷滾滾”,更多的網友開始有點兒懷念起以前的老頭老太系列廣告,呼籲腦白金團隊“把老頭老太請回來”。

值得注意的是,腦白金這一次突然推出新廣告,從“送禮”向“功效”轉變,又以“點贊”、“吐槽”等年輕人流行的網路語為廣告主元素,算得上是這十幾年來廣告策略上最大的一次突破。畢竟玩了十幾年“今年過節不收禮”的梗,是需要來一點改變了。

公開在廣告中“求吐槽”的行為不是每個品牌都敢如此大膽做的,這究竟是學習網路自黑精神還是給自己挖坑?營銷專家認為,腦白金此次仍是延續了病毒式營銷的模板,無論如何,腦白金此次推出新廣告已成功製造了話題,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新一輪關注。

2017病毒營銷案例一

慈善加冕---冰桶挑戰

2015最火的話題之一必須算上冰桶挑戰,這個活動風靡全球。是由美國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協會發起的慈善活動,要求參與者在網上發布自己被澆冰水的視頻,再點名其他人參與。被邀請者要麼在24小時內接受挑戰,要麼選擇捐出100美元。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科比、雷軍、周鴻禕、劉德華等各界大佬名流紛紛迎戰。

伴隨持續發酵的名人效應,從7月29日到8月12日,ALS協會總部共收到230萬美元捐款,而去年同期收到的捐贈只有2.5萬美元。截至8月20日,捐款數已高達1140萬美元。

零成本、短時間內引爆互聯網,“冰桶挑戰”又是一場成功的病毒式營銷。美國著名的電子商務顧問Ralph F.Wilson博士認為,病毒式營銷鼓勵用戶將營銷信息傳播給他人, 並為信息的曝光和影響創造潛在的增長動力,使之呈幾何級數增長。病毒式營銷包含了三大要素:病原體、易感人群和傳播方式。

病原體即被推廣的產品或事物,它依靠對目標群體的利益、 愛好 、信息接收方式等的分析製造傳播賣點,從而吸引關注。易感人群是可能接收信息並將信息傳遞下去的人群。傳播方式即傳播的手段和渠道。但“冰桶挑戰”的病原體並非具體產品,而是以慈善為目的,期望引起大眾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關注,募集善款,其病原體並未刻意設計和製造。有影響力的易感人群的參與,是其成功的關鍵之一。“冰桶挑戰”中,全球政、商、文娛等各界標桿人物紛紛被點名參與,他們擁有的話語權與關注度,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傳播力。 而病原體雖未刻意包裝,但傳播上無疑利用的有利的慈善環境和人們對慈善的關注。冰桶挑戰興盛於美國,據相關統計,美國是世界上慈善捐款最興盛的國家,慈善機構手中掌握著佔GDP近10%的財富。每年美國人會將收入的1.8%進行捐贈。

2017病毒營銷案例三

2008年。3月24號,可口可樂公司推出了火炬在線傳遞。而這個活動堪稱經典的病毒性營銷案例:

如果你爭取到了火炬在線傳遞的資格,將獲得“火炬大使”的稱號,頭像處將出現一枚未點亮的圖標,之後就可以向你的一個好友發送邀請。

如果10分鍾內可以成功邀請其他用戶參加活動,你的圖標將被成功點亮,同時將獲取「可口可樂」火炬在線傳遞活動專屬QQ皮膚的使用權。

火炬在線傳遞活動的qq面板皮膚

而這個好友就可以繼續邀請下一個好友進行火炬在線傳遞。以此類推。

網民們以成為在線火炬傳遞手為榮,“病毒式”的鏈式反應一發不可收拾,“猶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

這個活動在短短40天之內就“拉攏”了4千萬人(41169237人)參與其中。平均起來,每秒鍾就有12萬多人參與。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在大家不知不覺中,身邊很多朋友的QQ上都多了一個火紅的聖火圖標(同時包含可口可樂的元素)。

設計策劃此次活動的人,應該是個一流的網路營銷高手。而玩轉病毒式營銷的,其實不只可口可樂一家。借著下面更多的案例,我們一起來研究:如何讓病毒營銷達到最好的效果? 讓病毒性營銷達到效果要做到以下六點:

1.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

在 市場營銷 人員的詞彙中,“免費”一直是最有效的詞語,大多數病毒性營銷計劃提供有價值的免費產品或服務來引起注意,例如,免費的e-mail服務、免費信息、免費“酷”按鈕、具有強大功能的免費軟體(可能不如“正版”強大)。“便宜”或者“廉價”之類的詞語可以產生興趣,但是“免費”通常可以更快引人注意。這方面最成功的莫過於金山公司。 當人們津津樂道於金山毒霸的低價是,是什麼讓金山毒霸的低價策略如此成功?其實,金山毒霸的能夠取得這樣的效果,正是金山毒霸在前期通過病毒式營銷打下的基礎。我們看一看金山毒霸進行病毒式營銷的整個過程,其實過程很簡單:

a.提供金山毒霸試用版免費下載和網站轉載服務;b.試用版定期通知用戶升級版本或購買正式版;c.試用用戶進行人際傳播,轉載的網站進行網路傳播,更多的人知道金山毒霸;d.更多用戶免費使用金山毒霸試用版;e.金山毒霸的品牌信息在更大的范圍擴散。

這一程序經過反復運作之後,金山毒霸收到了兩個明顯的效果:一是品牌知名度大大提高;二是大量的消費者開始習慣使用它的產品。這就是病毒式營銷的魅力:設計好的場景,設計好的情節,設計好的結果„„當廣大試用消費群已經形成,並且習慣使用金山毒霸(試用版)時,金山毒霸正版低價風暴來臨,於是消費者就紛紛為之折腰了,因此,金山毒霸的成功也順理成章了。

2.提供無須努力的向他人傳遞信息的方式

公眾健康護士在流感季節提出嚴肅的勸告:遠離咳嗽的病人,經常洗手,不要觸摸眼睛、鼻子和嘴。病毒只在易於傳染的情況下才會傳播,因此,攜帶營銷信息的媒體必須易於傳遞和復制,

如:e-mail、網站、圖表、軟體下載等。病毒性營銷在互聯網上得以極好地發揮作用是因為即時通信變得容易而且廉價,數字格式使得復制更加簡單,從營銷的觀點來看,必須把營銷信息簡單化使信息容易傳輸,越簡短越好。

3.傳遞范圍很容易從小向大規模擴散

為了像野火一樣擴散,傳輸 方法 必須從小到大迅速改變,這方面典型的案例是中國第一部使用Flash技術製作的手機大片這部根據周星馳《大話西遊》改編而來和原著真人表演相比,Flash更加誇張搞笑。並結合了流行元素。

這部大片一經上傳到網上,便在新浪、搜狐、TOM、網易、騰訊、閃客帝國等網站迅速傳播,其下載量已超過了1000萬次,並入網站評選的“年度最受歡迎Flash.更在電視等媒體上紛紛播放。

4.利用公共的積極性和行為

巧妙的病毒性營銷計劃利用公眾的積極性。是什麼原因在網路的早期使得“NetscapeNow”按鈕需求數目激增?是由於人們渴望酷的原因,貪食是人們的驅動力,同樣,飢餓、愛和理解也是驅動力。通信需求的驅動產生了數以百萬計的網站和數以十億計的e-mail信息。為了傳輸而建立在公眾積極性和行為基礎之上的營銷戰略將會取得成功。

5.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網路傳播

大多數人都是社會性的,社會科學家告訴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8—12人的親密網路之中,網路之中可能是朋友、家庭成員和同事,根據在社會中的位置不同,一個人的寬闊的網路中可能包括二十、幾百或者數千人。

例如,一個服務員在一星期里可能定時與數百位顧客聯系。網路營銷人員早已認識到這些人類網路的重要作用,無論是堅固的、親密的網路還是鬆散的網路關系。互聯網上的人們同樣也發展關系網路,他們收集電子郵件地址以及喜歡的網站地址。

對市場營銷人士來說,最困難的是如何深入了解消費者的思維並將自己的信息傳達到他們的腦子里。通常的方式是盡量提高信息傳遞的聲音,期望著嗓門越大,被聽到的概率越高。但是病毒卻有著更精明的方法:它們能夠找到一個途徑,利用一眼看去似乎全然不搭界的路徑接近自己的載體,從而牢牢依附在載體身上。

病毒營銷的先行者之一百事可樂公司在MountainDew飲料的營銷計劃中,給孩子們這樣一個機會:孩子們只要收集齊10個飲料購買的憑證再加上35美金一並寄到百事公司,就可以拿到一個摩托羅拉的傳呼器。傳呼器在孩子心中是很酷的玩意兒。當然,孩子們自己得負責購買傳呼器的服務,而百事公司則有權每周給這些孩子發出百事飲料的傳呼信息。

6.利用別人的資源

最具創造性的病毒性營銷計劃利用別人的資源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會員制計劃,在別人的網站設立自己的文本或圖片鏈接,提供免費 文章 的作者,試圖確定他們的文章在別人網頁上的位置,一則發表的新聞可能被數以百計的期刊引用,成為數十萬讀者閱讀的文章的基礎。別的印刷新聞或網頁轉發你的營銷信息,耗用的是別人的而不是你自己的資源。 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一下茅台的病毒營銷。

5. 病毒式營銷經典的案例分析

病毒式營銷具備傳播迅速,影響力巨大的特點,通過巧妙設計吸引網路用戶,促使用戶將這些設計推薦給他人,成為病毒營銷的載體。為此,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病毒式營銷經典的案例分析相關內容,歡迎參閱。
病毒式營銷經典的案例分析篇一
案例一:某國際知名餐飲企業在台灣進行病毒營銷時,向顧客發送了一封題目為《吃垮×××》的郵件,裡面介紹了盛取自助沙拉的好辦法:巧妙地利用胡蘿卜、黃瓜片和菠蘿片搭建更寬的碗邊,可一次盛到七盤沙拉,同時還配有真實照片。一位收到此郵件的網友的感受是:“我當時立即將郵件轉發給我愛人,並約好去一試身手。到了那裡,我們馬上要了一份自助沙拉,並迫不及待地開始按照郵件里介紹的方法盛沙拉。”幾經努力後,他們終於發現由於盛沙拉用的夾子太大,做不了那麼精細的搭建工藝,沙拉最多搭2-3層,不可能搭到郵件里描述的七盤沙拉。但病毒營銷的效果已經在顧客中顯現了。

案例二:一家全球知名的互聯網公司曾率先推出1G的(目前已經達到2.5G)免費郵箱,當時這一郵箱產品曾在互聯網界引起轟動。但測試中的該產品不接受公開申請,而是通過包括本公司員工在內的首批註冊用戶對外發出測試邀請。即每個用戶擁有若干個發放賬號的許可權,以邀請的形式發給若干個朋友。接受者加入後各自也將擁有邀請資格,發放給更多的朋友。試想想,全球每天有多少人接受了邀請,又有多少人在將這種邀請當做禮物一樣發放出去。不需要自己費時費力做推廣,業務就像病毒蔓延一樣由用戶自動傳播開去,每個參與者都在幫企業宣傳。最近這家企業正應用此種病毒式營銷方式來推廣其新產品。

案例三:某電子商務企業採取會員制和病毒式營銷兩種方式來進行推廣。有超過50萬會員網站可以鏈接到其網站。如果有用戶通過會員網站上的Banner鏈接到該網站並完成網上購物,會員網站就將獲得一定傭金。同時,該企業採用病毒式營銷手段,鼓勵顧客送給朋友指定的刊物作為禮物,當收貨人收到禮物時,印刷在包裝品上的宣傳資料在為該企業做廣告。

案例四:聖地亞哥某出版公司網站的營銷做法是,建立一個可免費下載的笑話和幽默電子書的網站,並在這些電子書中加上自己的超級鏈接。僅2001年3月發的這一期,幾天之內就為公司獲得了來自多個國家超過3萬次的點擊,而且網站的訪問量還在快速增加。
病毒式營銷經典的案例分析篇二
案例1:“紅本女”事件緣起網路上一個名為“7天7夜不吃不喝網路追蹤紅本女事件”的帖子,盡管這個帖子當時博得瘋狂跟帖,但很快網友們便發現其中貓膩:作為“偷拍照片”來說,作者的拍攝能力未免過於強悍;且“紅本女”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皆隨身攜帶聯想紅色筆記本,遂引來罵聲一片。

“紅本女”成功吸引了眼球,但也伴隨著不少口水。如果說第一次試水“病毒營銷”並不算成功,那麼接下來聯想推出的“戀熊女孩”則要相對成熟得多,投入也更高,甚至還專門拍攝了相關的電影短片。

案例2:“國產視頻海外瘋狂轉載”是“地鐵男”事件後出現在很多網站上的新聞標題。這段視頻中並沒有明顯的廣告痕跡,只是一男子在北京13號地鐵線上玩重力游戲手機,開始的時候,很多人誤認為這是一款iPhone手機,由於“地鐵男”玩保齡球游戲太過投入,最終將手機甩出地鐵。

就是這樣一段搞笑的視頻,短時間內即在網路風靡,正當人們熱烈討論這是一款怎樣的手機時,這段視頻又被悄無聲息地放到了索愛手機的官方網站上。

:案例3:2014年TCL為其最新產品拍攝了電影短片《野蠻老婆》。電影開始時的誇張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彪悍夫妻的生活也成了網友的談資,在網路上迅速走紅。
病毒式營銷經典的案例分析篇三
案例一:Hotmail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費電子郵件服務提供商,在創建之後的一年半時間里,吸引了1200萬注冊用戶,而且還在以每天新增加15萬用戶的速度發展。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網站創建的12個月內,Hotmail花費了很少的營銷費用,還不到其競爭者的3%.Hotmailm得以爆炸式發展,就是由於其充分利用了病毒式營銷的巨大效力。

案例二:ICQ1998年7月,在被AOL以3億美元現金收購之前,ICQ屬於以色列一家公司,當時已經擁有了1200萬實時信息服務注冊用戶。ICQ的通信方法也類似於病毒性傳播方式。通信雙方都需要下載安裝客戶端軟體,然後,用戶會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告訴自己的朋友或同事,請他們利用這種網上實時通信工具,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ICQ用戶的行列。ICQ是QQ的前身,QQ也是通過類似的方式取得成功。

案例三:亞馬遜Amazon同時採取會員制和病毒性營銷兩種方式來進行推廣,有超過50萬會員網站鏈接到Amazon網站,通過在會員網站點擊鏈接到Amazon網站的BANNER廣告完成的網上購物,會員網站將獲得一定傭金。Amazon採用的病毒性營銷手段,是鼓勵顧客送給朋友一本書作為禮物,當收貨人收到禮物時,印刷在包裝品上的宣傳資料在為Amazon做廣告。

猜你感興趣:

1. 病毒式營銷經典案例

2. 病毒式營銷成功案例5篇

3. 病毒式營銷經典案例

4. 病毒式營銷的10大成功案例

6. 市場營銷案例3篇

在全球化競爭和買方市場的壓力面前,幾乎所有企業都將新產品開發放在自身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而市場數據以及由市場數據進行深層次分析得到的結論都是企業開發新產品的重要指導因素。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案例3篇,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案例一:
水果營行:燒錢催不熟生鮮電商

自2014年10月開設第一家門店,僅一年多,號稱要做「水果業內的阿里巴巴」的水果營行就在全國20餘個一、二線城市,開設了300多家實體店。然而在2015年12月,幾乎一夜之間,這個迅速膨脹的水果王國轟然倒塌,廣州、深圳、東莞、杭州、南昌等城市的門店大量關門,12月16日,水果營行CEO易德更被警方帶走……

水果營行,成為O2O死亡名單里的最新登陸者?它的破滅是否預示著生鮮電商走向頹敗?或許,結論恰恰相反。

逆向O2O:

理念正確下光鮮的壞水果

在水果營行的泡沫破滅中,大量的輿論將關注點投放在它的融資模式——「合夥人眾籌」和「會員預付卡」。

尤其是前者,據水果營行一份單店投資協議樣本顯示,直營店投資人為公司有限合夥人,不參與門店經營、不擁有門店股份,只參與分紅。直營店投資人自完款第45天起,將獲得每月銷售額10%的回報,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倍為止。同時還獲得投資額10%的原始股權的長期收益。而媒體亦測算,按照水果營行宣稱的單店月銷售額50萬元計算,眾籌參與者的年化投資回報率將高達30%左右。而通常認知下,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產品風險已然極高。

但這並不屬於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因為由始至終,水果營行所打造的生鮮電商模式,都如同劉伯溫那篇《賣柑者言》所寓意的那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從理論上來說,水果營行提出的專注線下服務,將人才配置和質量管控放在第一位,夯實基礎後再進軍線上的路數,是當下許多浮在網路之上、過度依靠網購模式而缺少實體店推進的生鮮電商所缺失的。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這僅僅是一個正確的理念,沒有切合到地面經營理念之上。

反之,從它的許多專注線下的行動中,可以為生鮮電商以及其他生活化服務O2O提供反面參考。

遠離社區的專賣店不叫小業態

在水果營行2015年11月對外發的一篇軟文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詞句:「7-11、全家等便利店,競相跑馬圈地以便利店、專賣店為主的小型社區零售店,組成小業態 商業模式 ,大有取代大型商超的態勢。毫無疑問,水果營行趕上了小業態商業崛起的時代大勢。」

顯然,水果營行把自己的線下門店定位為小業態。而媒體披露其「門店選的都是城市黃金地段,租金較高,還要支付工資,不可能達到高利潤,有時還會虧損」。這種布局黃金地段的思維,與當下立足社區的小業態模式並不相符,反而頗為接近早年的專賣店形態。拋去其或有意為之,以彰顯實力雄厚,好招攬合夥人的可能不說,這樣的開店方案,歷來均是電商實體店或O2O門店所摒棄的。

理由很簡單,無論何種電商形態,均是以最大化的扁平 渠道 、降低運營成本為贏利之源,而位於鬧市的門店則加大了這些成本,更直接處於商超商圈的輻射范圍內,極不利於競爭和拓展。

更為致命的是概念的混淆導致的運營理念的錯亂。在水果營行的早前報道中,其總不忘提及「通過線上下單、門店配送,輻射單店周邊3公里范圍,實現1小時內極速送貨上門,解決水果配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然而這一「互聯網+小業態」的運營模式,在當下的社區O2O門店試點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運營費用昂貴、社區需求挖掘不足的難題。早前耗資10億元、依託順豐強大的物流體系和財力布局社區的「嘿客」亦難以為繼,而開設在鬧市、按水果營行早前介紹開店成本動輒百萬元的線下體驗店,若真只按運營思路輻射3公里范圍,其收回成本的難度將高出太多。

何況,它還只賣水果……

生鮮電商先從爆款玩起

在水果營行眾多的正面、負面消息中,有一個信息一直很缺位,即水果營行的水果到底有怎樣的優勢。

或許造成這一困擾的理由更奇葩,一直號稱是生鮮電商的水果營行根本就連一個像樣的電子商務平台都不存在。直到2015年下半年,水果營行在對外宣傳中,依然還在說「待電商系統完善後……」。

一個線上平台徒有其表的生鮮電商,其線下的門店只能也只有各自為戰。所謂逆向O2O,最終走向了傳統的水果加盟店模式,只不過是披上了一件「互聯網+」的皇帝新衣而已。生鮮電商,其實不是單行線,而是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就像一個蹺蹺板,輕了哪頭,都會接不上地氣。

但這並非解除生鮮電商迷局的關鍵。至關重要的是,走線下體驗店的水果營行並沒有和周圍商超中的水果櫃台有太多的區別。

這都不是早前輿論批判的水果營行不懂水果經營之道,損耗大、價格高、標准化難所能概括的,盡管這是許多生鮮電商創業者不可避免觸碰到的問題。但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則是更加致命的。

「我必須知道,我為何非要選擇在你這里購買水果?」對於消費者而言,這個疑問句式里的「水果」二字可以換成其他任意商品種類。但對於生鮮電商而言,僅僅一句「相較於銷售低端水果的菜市場和中低端水果的商超,生鮮電商主要銷售特色、中高端水果」這樣模糊的定位並不足以解惑。

之前多個生鮮電商用行動來解答了這個問題,尤其是水果這種消費者更樂意於眼見為實的商品,在線下體驗店輻射力度不足的大背景下,成功崛起的生鮮電商平台往往都以爆款為強化消費者體驗的突破口。

如順豐、京東、天天果園和本來生活等電商在2013年打得火熱並延續到2015年的海外直采車厘子大戰,對此,天貓電商平台喵鮮生負責人樂覺就曾表示,生鮮電商花精力去推1―2款主打商品,是從帶來關注度的角度考慮,基於價格和體驗度,消費者會主動傳播,就能為網站帶來新的用戶。

更重要的是,這可以彌補線下體驗店不足的缺陷,「奇葩」的水果會更容易形成消費者的購物黏性。由此,再將口碑拓展到其他常見品類之上,逆轉消費者「眼見為實」的習慣。

燒錢擴大規模不一定能增強黏性

在整個O2O死亡名單中,一個普適性的死亡規律就是燒錢燒到資金鏈斷裂,而燒錢的主要流向均在盲目擴大規模,意圖以規模覆蓋足夠多人群來獲得黏性和長尾。

在水果營行案例中,一年內擴展出300家實體店,覆蓋20餘個城市,並計劃在未來3年開設1萬家實體店。如此強度的店面擴張,必然帶來人員儲備、運營模式上的不適應。須知,知名水果連鎖百果園,從2002年起,用了8年時間僅開出了100家門店。之後又用5年時間,才將規模提升到1000家門店。

即便是在「互聯網+」的極限擴張下,指數級增長的實質,也須完成從0到1的蛻變,或言先種好試驗田,才能將成熟的模板進行復制,實現從1到N。

一個產品特色不足的生鮮電商或O2O,最終會滑向另一面,即再次通過燒錢的方式,用補貼和特價來吸引消費者「貪便宜」的心態,從而塑造虛假的黏性。而在水果營行身上,各種「會員預付卡」真正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就在於「充1000送300」,甚至「充5000送3000」的優惠力度上。若運營狀況正常,這類促銷本無可厚非,但一旦本身就是強行在虧本賺吆喝,這樣的預付卡除了吸納資金這一個用處外,更會因為一個店面的崩塌,而形成銀行式的擠兌風潮。這一幕,在水果營行落幕時,已然得到了證實。

一個忽略了消費者,沒有真正買方市場想法,只是描述了一個好聽的 故事 ,卻無法和周邊的商超、菜場的水果攤點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的生鮮電商,其不敗也難。

此外,還有幾點教訓值得一點:

一是生鮮電商和O2O依然要用輕姿態來扁平化渠道。如在線上紅火的本來生活網,目前進軍線下的生活O2O項目「本來便利」就是採取和當地水果店合作,而非重新建店。而更多的生鮮電商要突圍,或可採取一個城市一個中心體驗店+若干合作自提點的方式,實現有效擴散和覆蓋。最終的客流入口,依然是在線上,而非體驗店。

二是使用線上平台建立大數據體系,至少做到能夠預測某一城市對某一品類水果的預期。這樣的大數據分析,才可以將電子商務所拓展出來的超長尾巴,變成一個核心數據源,可以確保發往某個城市的水果,不至於過少或過多,徒增損耗或難以滿足需求。這才是區別於各自為戰式的傳統水果店的關鍵。

三是不斷地差異化自己的特點。生鮮電商要成功,其實就應該按照電商的模式,用商品的長尾來滿足長尾末端的用戶需求,人有我有不是特色,人無我有哪怕只是一個人有需求才能成功。當然,越特色、越稀缺、越小眾的水果賣得貴點,將預訂、眾籌等互聯網模塊落在消費者層面上,而非融資層面上,意義更大。
市場營銷案例二:
大品牌產品升級引發的經銷商壓貨血案

2015年,老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報表。

看著越來越糟糕的數據,老高越來越膽戰心驚。

老高是某著名快消品(本文稱為A企業)的經銷商,在別人看來,在省會中心地帶,擁有數千平方米大院自有產權,前邊四層辦公樓,後邊大片庫房,近百台車,200多人的團隊,生意夠大夠土豪。

可事實上,老高從這家品牌身上掙得的利潤卻是一年不如一年。2015年下半年,算完人力成本和市場成本,每月七八百萬元銷售額,利潤不足10萬元!這還不算固定資產折舊、銀行融資成本!起早貪黑,鬧心憋屈,掙這幾個錢,不是廠家的裝卸工是什麼!

與老高一樣,A企業的多數客戶,正面臨著一個普遍難題:銷售額提高很多,卻時不時虧損?

但即便如此,2016年來自廠家的巨大增長壓力依舊沒有放鬆的跡象。

終於,在看到鄰省省會經銷商老劉與A企業「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之後,老高堅定了退出的決心,要知道,老劉一直是這個廠家的大區級標桿客戶,配合好,執行強,可因為連著幾個月壓貨都沒有完成任務,就被廠家拆分了,這讓老高感到刺骨的寒意。

逼迫在花樣翻新

2013年到2014年,A企業持續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了30%,但增長動力是一樣的:密集分銷,核心是「加車加人」「密集鋪市」和「促銷投入」。

但越來越明顯的是,靠密集資源投入換得的擴張性增長格局,已經不可能無限期成為拉動這家企業增長的源泉了。

首先,擴張越來越困難,能鋪的網點都鋪了,渠道越來越飽和;

其次,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搶占份額,價格戰成為常態,利潤越來越薄。

2015年初,面對董事會要求年度增長40%的目標,營銷高層提出「轉型」戰略,要點是「產品升級」「管理復制」和「費用檢核」。

其一,開發、推廣幾只高端產品,毛利高,讓經銷商有錢賺,同時優化公司產品矩陣、利潤矩陣;

其二,強硬要求經銷商復制廠家管理模式,經銷商要建立巡查隊伍,要參照廠家業務工資體系,對配送員工資進行改革,實行專車專送,用「排他性」條款高效佔用配送資源;

其三,加大促銷檢核力度,費用必須專款專用,必須100%落地,避免經銷商截留,錢要花到市場上,從而壓出渠道銷量極限來!

在營銷高層看來,「轉型」成功的關鍵就是「費用檢核」,費用只有和目標量完美掛鉤,才能有效確保目標達成。為此,他們設計了如下流程:

1.任務分解

任務自上而下分解,總部分給大區,大區再分給區域。為確保完成,每個層級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就是在自己領到的基數之上再加幾個點。而層層加碼後,經銷商領到的任務要高出「增長40%」的目標不少。

2. 合同簽訂

要求業務人員簽訂年度和月度銷量責任狀,為確保新產品推廣成功,還要單獨簽訂新產品銷量責任狀,輔以銷售提成,目的只有一個,把業務人員和經銷商捆綁在一起,逼出各自的極限來!

由於是大品牌,加上各種威逼和利誘,老高們雖然很有意見,但最終還是被迫簽了合同。

3. 費用逼迫

首先,將公司產品進行梳理,將數只佔銷量半壁江山的產品,實行隨車搭贈,但拿到這筆費用是有條件的:以經銷商月度任務為標准,按照銷售額達成率進行補貼,完成95%,費用全額補貼,低於95%,分坎級扣除一定比例,要是低於70%,那一分也沒有。設置70%,那是要確保2015年銷量至少不會負增長。

其次,單獨申請的促銷活動要和規劃量以及月銷售額掛鉤,只有規劃量和月銷售額都達標,才能拿到全額費用,否則將按照坎級扣除一定比例費用,但月銷售額達成率最低是70%,低於這個數,促銷費用只能報銷50%。

最關鍵的是,A廠家要求嚴控價格和經銷商毛利,執行的促銷活動,要限定供貨價和出貨價,老產品,經銷商毛利不得超過10%,新產品,毛利不得高於20%。目的是讓消費者能夠獲得產品紅利,進而持久拉動消費。

最後,大區、銷售部、集團三級巡查隊伍要對各類促銷活動進行高頻次檢查,一旦查出問題,除扣除該項費用之外,還要重罰。

過度逼迫引發的「血案」

2015年,老高被綁架了:因為促銷費用是自己墊付的,所以為了掙出費用和開銷,老高只能壓貨。不單老高,A廠家多數經銷商,也都被迫選擇壓貨。

問題是,壓貨之後,麻煩才剛剛開始:

1.因為壓貨,老高銷售節奏被打亂。當月前20天都在處理上個月庫存,到了月底,為了拿到費用,不得不繼續沖量,如此反復循環。這樣,扭曲的壓貨做法導致扭曲的銷售節奏,扭曲的銷售節奏又要求進貨繼續扭曲,否則就難以為繼。

2.壓貨壓多了,產品新鮮度自然就差,為了處理舊貨,廠家的辦法是,只管高端產品處理,而且要集中回收清點,費用嘛,按照到岸價,你一半,我一半!至於返貨成本,以及低端產品處理,廠家壓根就不管。於是,老高的毛利空間被狠狠咬掉了一大塊。

3.頻繁處理舊貨,不僅給消費者留下了這個廠家一直在處理舊貨的印象,而且還佔用了新鮮貨齡產品的售賣位置和機會。

4.再看「產品升級」策略,為了做大新產品,由大區牽頭,自上而下為經銷商規劃了很高的計劃量,考核經銷商的進貨活躍度和環比增長率,也就是限定經銷商的單月進貨次數和單次必達進貨量,如果未完成計劃,就予以強配。這樣,在新品尚未被市場接受、形成良性流轉的時候,老高又被壓了一堆庫存。相反,總部從人為拔高的銷售報表中得出了虛假信息,於是繼續逐月增加任務,而且廠家各級業務人員為了拿到新品激勵,接著再壓。

5.雖然後來,A廠家要求,當月前七天的訂單量不低於上月後七天的70%,否則即視為壓貨,要對區域予以重罰。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線常用的辦法是:要不在當月23日壓一批大單子,要不就在下月的7日再壓。因為在更短的時間跨度內集中進貨,這無疑放大了老高們的銷售、資金和利潤風險,要知道,A品牌的相當部分產品貨齡只有幾十天,為了不砸到手裡,老高只能平進平出,甚至低價拋售,這不是虧損是什麼!

老高很快力不從心了。2015年11月,老高費盡氣力,依舊還有3個月的任務沒有完成,A廠家大區經理周新(化名)很不高興。他把老高和責任業務主管叫到大區,要求述職,並且強調,那三個月欠賬,年底必須補齊!除了要老高表態「必須完成」外,還要落實到紙面,簽訂責任狀!否則,就考慮市場拆分!

老高很生氣,說來說去,還不是強行壓貨嘛!年底補齊欠賬,擺明了不是關心你們年終獎嗎!至於壓來的貨以及高庫存,還不是我自己去想辦法?

隨後的事,讓老高更加不爽。因為未完成任務,周新對老高的市場檢查立馬多了。各種檢查結論層出不窮,什麼鋪市率不足啦,什麼終端表現弱啦,總之,意圖昭然若揭,那就是你老高的市場基礎建設弱化,這嚴重影響了任務達成!嚴重拉了大區後腿!而且,周新還不時來老高這視察,夾槍帶棍,威脅要搞市場拆分!

比老高更悲催的是老劉。

兩年前,老劉積極響應周新號召,砍掉了代理的大多數知名品牌,專心做A品牌的「專營」代理商,而且還開設了不少終端「專營」店。周新大加贊賞,大會小會表揚之外,總部來了人,都往老劉那裡帶。

這兩年,周新用老劉這個標桿去逼迫其他客戶,效果很不錯。拿2014年來說,老劉率先任務撞線,可誰都知道,老劉是壓貨壓出來的。到了2015年,因為2014年基數高,老劉拼了大半年老命,還是沒能完成任務,而且很明顯,隨著欠賬隨來隨多,老劉肯定是完不成全年任務了。

標桿沒有起到標桿的作用,這嚴重影響了所在大區,所以,2015年10月份,周新拆分了老劉。

因為自廢武功,手頭沒有幾個知名品牌,面對周新的霹靂手段,老劉不得不忍氣吞聲。

老高想,任務年年增長,總有一天,今天的老劉,就是明天的自己。

與其投入巨大成本,忍受日益高昂的利潤侵蝕,以及並不明朗的經銷前途,還不如趁早退出。

於是,2016年3月, 春節 剛過,老高就不幹了。

拿逼迫保增長,前提是不能過度損害經銷商的利潤空間

在經濟下行、人口紅利和渠道紅利減少的背景下,在更困難地培育全新增長模式,和更簡單地、更便捷地把壓力傳遞到渠道中間,包括大品牌在內的很多品牌選擇了後者。而大多數營銷管理人員也支持這一選擇,他們更喜歡用「短、平、快」的打法,快速壓出渠道的極限來,而經銷商便是承載和釋放他們壓力的最重要節點。

至於許多廠家強調的「轉型」,不過是換了個馬甲,本質上還是原來逼迫的路子。拿老高的遭遇來說,所謂「產品升級」,以產品活躍度和訂單必達率的形式,重新走上了壓貨的路徑依賴;再看「費用逼迫」,可能短時間內壓出了銷量,可從更大的尺度來看,只會越來越加深產品動銷和庫存這對矛盾,直到崩盤。

老高放棄代理時,周新還說:「我們企業2015年增長率領跑行業,你去哪再找這樣的生意?這樣的品牌?再堅持一下,把市場基礎做好了,那還不是數錢數到手軟?」

可是A品牌完全搞錯了。問題不是它品牌力有多強,不是增長率還在高位運行,而是這種增長模式是以過度犧牲經銷商利潤空間為代價的,是靠壓貨來拉動的,而這註定不會長久。

反思 :面對大品牌的壓貨式高壓,經銷商如何拯救利潤?

1.要多元化經營,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像老高那樣自願退場是一種選擇,但前提是,你得有退路。如果像老劉那樣,為了迎合廠家,自己自廢武功,踢掉其他同類品牌,專心搞什麼「專營」代理商,搞什麼終端品牌「專營」店,那隻會成倍放大經營風險,到最後,只能被迫接受廠家設計。

經銷商要有品牌群組合概念,哪些品牌外表光鮮,里子稀爛,利潤稀薄,甚至以過度侵蝕自己及渠道利潤來獲得增長?哪些品牌牌子、利潤都不錯?在此之下,還要考慮品牌內部產品群定位構建,哪些是跑量性產品?哪些是高毛利產品?哪些是狙擊性產品?

經銷商要有優質的經營結構思想,經銷商要對自己代理的品牌群和產品群進行梳理,明確產品定位、產品組合、產品層次,確定適合自己的品牌群和產品群組合,提高產品組合盈利水平,提升抗風險能力。

只有多元化設計,才能有效對沖廠家侵蝕利潤的潛在風險。

2.聚焦渠道分類管理建設,不要「貪多求全」

對快消品企業來說,鋪市率是考核經銷商的一個極有用手段。你說任務高,我就檢查鋪市率,如果鋪市率低,說明市場空間還很大嘛!如果鋪市率符合標准,那麼單店庫存夠嗎?能不能和行業老大看齊?甚至會說,和產品稍有點聯系的渠道,能不能鋪貨?!

但問題是,有些網點,或剛開業,或人流量不足,或為獲得銷售費用而過度囤貨,或不適合該類產品售賣,等等。不顧這些門店消化能力,「貪多求全」,「過度鋪市」,只會是鋪市率、陳列有了,可最終多數返貨,只好再掏費用去處理。不知不覺中,經銷商便遭受了隱性虧損。

因此,經銷商應和廠家確定符合地區經濟環境的「有效鋪市率」界定,不能不管什麼終端,只要能賣,就大量鋪貨,要警惕無效、低效網點的過度鋪貨。

終端網點台賬不應是建了檔案就完事,也不是簡單地按照營業面積等硬體去劃分類型,而要逐步建立基於銷量劃分終端類型的模式,再明確不同終端類型的基礎鋪市品項,每類產品的大致周轉天數,單次鋪貨底數,以及單店單位時間內應留存的庫存件數,最終聚焦優質網點,提高終端網點質量。

3.經銷商要管好自己的倉庫,同時關注價值和數量變化

很多大品牌業務人員,甚至管理人員,喜歡把經銷商的倉庫當作自己的倉庫,很多時候,不經經銷商同意,直接替經銷商下單,或者是強行配貨。這種只管完成任務、卻不考慮區域不同消費特性的行為,最令人不齒。為了完成任務,結果把公司的庫存變成了經銷商的庫存,把區域不適銷的產品硬生生變成了經銷商的庫存。

經銷商要管好自己的倉庫,對不同產品的走勢、動銷、庫存要有清晰的判斷,不能將產品的訂貨權拱手讓人,要關注庫內產品的月庫存周轉率和月產品動銷率,用價值變化和數量變化判斷,來減少自己面臨的庫存風險。這樣,在廠家不合理配貨時,才能有理有據予以反擊。

4.優化內部管理,規避不合理的管理復制,減少隱形管理成本支出

經銷商要對管理體系進行梳理,各個崗位要進行定量分解,在管理環節和渠道建設上要導入投入產出分析,減少隱形管理成本支出。

尤其要注意,一定要規避不適合自己的管理復制。拿A廠家要求的配送員工資改革來說,該方案設定了基本工資、品項工資、市場基礎建設工資和銷量提成工資,而且限定人員只能是專職配送員,老高這個省會城市,基本工資每人2000元,一輛車兩個人,而這家品牌平均毛利不足15%,那麼「一月一車要多增加近3萬元銷售收入,才能對沖基本工資的成本支出」,再加上運營成本不能被其他品牌分攤的「專車專送」,以及其他細分考核和產品提成,運營成本十分巨大。因此,在渠道越來越飽和的背景下,當廠家企圖嵌入「高大上」管理制度時,經銷商一定要警惕,因為這很可能大量侵吞你辛苦賺來的利潤。

7. 幾個病毒式營銷經典案例

比如拼多多以紅包邀請親友下載APP,就是擾洞典型的病毒式營銷經典案例,還有像小米手機靠口碑相傳進行營銷的方式緩肢枯,也屬於病毒飢畝式營銷經典案例中的一種

8. 什麼是病毒營銷有哪些特點,舉一個病毒營銷的例子

2005年底,網路公司面對強大競爭對手谷歌(GOOGLE)的競爭,准備發動廣告宣傳攻勢,嘗試超越對方.問題是網路相比谷歌,沒有大額的預算支付龐大的推廣。

在這個前提下,他們巧妙應用了病毒式營銷的策略:網路投入大約10萬元,拍攝3段視頻廣告,但又不能通過電視台進行投放。

他們巧妙地通過網路員工和他們的朋友,以郵件、QQ、論壇來上傳這些幽默的視頻。

《孟姜女篇》《唐伯虎篇》再加上《刀客篇》,分別對應「中文流量第一」「更懂中文」「快速搜索」三個關鍵概念。

這三個短片有一個共同的訴求---網路更懂中文。

這三個視頻短片幫助網路超越了GOOGLE,使網路從占據了中國搜索引擎市場45%上升到了62%。

這是中國互聯網營銷歷史上最經典的一次病毒營銷實戰案例。

網路副總裁梁冬曾經開玩笑說:三個視頻短片的創作是因為「沒有廣告預算」而想出來的。

話雖詼諧,卻道出了這三個短片以十萬級的拍攝費用,達到了近億元的傳播效果的實質。

事實上,相比於目前許多品牌動輒聘請知名導演以千萬級的費用拍攝宣傳片,網路的三個短片僅僅通過員工給朋友發郵件,以及在一些小視頻網站掛出下載鏈接等方式擴散開來,傳播人群超過2000萬人次,確乎是一次病毒營銷的奇跡。

病毒營銷有這么大的威力,那麼什麼是病毒營銷呢?怎樣發動一次高效的病毒營銷呢?

病毒營銷就是利用網民的主動在線傳播,讓某個帶有廣告信息的資訊像病毒那樣擴散出去,從而達到網路營銷的目的。

這一段話有3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主動」,資訊開始是廣告主採用自己的人力或者物力放在網上的。

但在通過引發網友進行觀看之後,這個資訊卻被每一個觀看者自發傳播給自己的朋友,此時,這條資訊就像病毒一樣,主動尋找適宜人群,在網路上傳播。

第二個關鍵詞「廣告信息」。

這個試圖傳播的資訊必須帶有要宣傳的廣告信息。

第三個關鍵詞「推廣目的」,不帶有推廣目的傳播不能算是營銷。

免費而且同時具務有價值的資訊最容易為網民所接受,也最容易吸引網民主動向自己朋友傳播。

附加的廣告信息則是廣告主想方設法宣傳的品牌、公司的業務,沒有這一點,也就失去了病毒營銷的意義。

總結一下:病毒營銷是指那些鼓勵目標受眾,把想要推廣的信息,像病毒一樣傳遞給周圍的人,讓每一個受眾都成為傳播者,讓推廣信息在曝光率和影響上,產生幾何級增長速度的一種營銷推廣策略。

人們自願傳播的原因,是推廣信息讓他們感受價值:學到知識、得到好處、感受快樂!

讓我們來看一下全球餐飲集團百勝,如何發動一次名叫「吃垮必勝客」的病毒式營銷活動

必勝客有一款自助沙拉,點了這款沙拉後,必勝客會給你一個碗,只允許盛一次,你能盛多少就盛多少。

盛沙拉的碗並不大,很淺,簡單地裝沙拉,裝不了多少,所以,如何保證自己的錢花得最劃算,盡可能用那隻可憐的小碗,裝滿你喜歡的沙拉,也就成了一門有趣的學問。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吃必勝客,台灣必勝客發動了一次名稱叫做「吃垮必勝客」的網路營銷活動。

在這個題目叫做《吃垮必勝客》的郵件中,介紹了盛取自助沙拉的好辦法,巧妙地利用胡蘿卜條、黃瓜片和菠蘿塊搭建更寬的碗邊,可以堆到15層沙拉,同時還配有真實照片。

很多收到郵件的網友都在第一時間把郵件發給自己身邊的親友或同事,並相約去必勝客一試身手。

有一位網友這樣在網上留言:「我當時馬上把郵件轉發給我愛人了,並約好了去必勝客一試身手。

到了必勝客我們立即要了一份自助沙拉,並馬上開始按照郵件里介紹的方法盛取沙拉。

努力了幾次,終於發現盛沙拉用的夾子太大,做不了那麼精細的搭建工藝,最多也就搭2-3層,不可能搭到15層」。

而到必勝客試過身手,並且真的裝滿更多層沙拉的熱心網友,會在網上發貼,介紹自己「吃垮必勝客」的成功經驗。

甚至有網友從建築學角度,用11個步驟來論述如何吃垮必勝客的方法。

但是,必勝客卻通過一個個消費者的誘惑,以及網友自發地網上傳遞,不但沒有被「吃垮」,利潤反而大大地上升了。

必勝客通過這種精心製作的、具有強大感染力的「病原體」,通過用戶的口碑宣傳網路,利用病毒傳播原理快速復制、擴散開來。

閱讀全文

與順豐市場病毒式營銷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部競聘演講 瀏覽:151
廣東自考電子商務運營試題 瀏覽:674
清明節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53
以華為品牌設計一套網路營銷方案 瀏覽:304
商業街推廣方案 瀏覽:607
啟創電子商務 瀏覽:96
微信叫什麼營銷 瀏覽:808
西安首策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瀏覽:515
2015電子商務百強縣 瀏覽:535
寶武鋼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957
小型ktv營銷方案 瀏覽:53
安鋼電子商務平台登陸 瀏覽:652
網路營銷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瀏覽:131
電子商務專業考證 瀏覽:110
機關單位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16
網路營銷模擬試卷a 瀏覽:257
儀隴縣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101
定製微信營銷 瀏覽:762
理解網路營銷的概念和特點 瀏覽:722
愛心節的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