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海爾營銷模式的利與弊

海爾營銷模式的利與弊

發布時間:2023-04-22 16:56:45

A. 海爾微博營銷的優缺點

優缺點如下
與其他的推廣手段相比,微博推廣具有很多特別的優勢,如果網路營銷人員及seoer人員將這些優勢運用得當,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推廣和營銷效果。
總的來說,微博推廣和營銷是比較適合網站建設人員採用的一種策略,不單是因為其成本低廉,還因為微博的立體化、高速度、便捷性。
在目前國內的網路中,微博雖然不算是一種比較新的應用,但是在網路中已經充分暴露出了現階段微博推廣的一些優缺點。
概括而言,微博推廣的優點有以下3點:
1、操作簡單,信息發布便捷。一條微博,大概允許發布的信息都是在140個字左右,任何人只需要簡單構思,就可以完成一條信息的發布。這點比博客方便得多,畢竟要構思一篇好的博客文章,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2、互動性強,微博往往通過手機登上網設備來進行閱讀和發布,所以時效性非常強,既能與粉絲即時溝通,又可以及時獲得用戶反饋。
3、低成本,做微博推廣的成本比做博客推廣或論壇推廣成本要低些,這不單單體現在金錢上的投入,還體現在時間投入、思維投入等方面。
與微博推廣的優點相對應,微博推廣的缺點也有3點:
1、需要有足夠的粉絲才能達到傳播效果,人氣是微博的基礎,在沒有任何知名度和人氣的情況下去通過微博推廣或營銷是非常困難的。
2、信息發布太快太多,由於微博中新內容產生的速度太快,所以如果發布的信息粉絲沒有及時關注到,那就很可能被埋沒在海量的信息中了。
3、傳播力有限,由於一條微博文章最多隻有一百多個字,所以其信息僅限於在信息所在的平台進行傳播,很難像博客文章那樣唄大量轉載。同時由於微博缺乏足夠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所以一條微博信息也很難像社會化媒體一樣在網路中傳播轉帖、分享那樣被大量轉帖,除非博主是極具影響力的名人或機構。

B. 海爾集團在目標市場選擇上的優缺點各是什麼

一、 海爾人力資源發展的戰略

(一)"國際化的企業,國際化的人"--海爾人力資源開發目標

在總裁張瑞敏"走國際化的道路,創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導下,海爾集團通過實施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取得了持續穩定高速的增長,其品牌價值不但穩定居中國家電業榜首,在國際市場的美譽度也越來越高。1997年,國家經貿委確定海爾為重點扶持沖擊世界500強的6家試點之一。海爾的國際化經營駛入快車道,在國際市場贏得越來越多的尊重。海爾清醒地認識到,在目前這種環境下,要想成為國際化的名牌,每一個員工首先應成為國際化的人才。因此,海爾集團人力資源開發的目標,必須適應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的大目標,為企業培養真正具備國際化素質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二)"賽馬不相馬"--海爾人力資源開發原則

海爾在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始終堅持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堅持創造一種公平、公正、公開的氛圍,建立一套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的機制,在實現企業大目標的同時,給每個人提供充分實現自我價值的發展空間--"你能翻多大的跟頭,就給你搭多大的舞台"。

1."斜坡球體人才發展論"

海爾認為,每一個人恰似在斜坡上上行的球體,市場競爭越激烈,企業規模越大,這個斜坡的角度越大。員工的惰性是人才發展的阻力,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質,克服惰性,不斷向目標前進,才能發展自己,否則只能滑落和被淘汰。止住人才在斜坡上下滑的動力是人的素質。在海爾談到素質,人們都認同這樣一種理念:在一點一滴中養成,從嚴格的管理中逼出。為此,海爾實施了全方位的對每天、每人、每件事進行清理、控制,"日事日畢,日清日高",以求把問題控制在最小的范圍,解決在最短的時間,把損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斜坡球體人才發展理論在海爾集團深入人心,為每個員工提高自身素質提供了動力。從管理人員到普通員工,都十分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自覺地為自己"上坡"加"油"。

2."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

"變相馬為賽馬",實際上是斜坡球體人才發展理論的一種體現和保證,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在海爾領導集團看來,企業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關鍵是不是將每一個人所具備的最優秀的品質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了。為了把每個人的最為優秀的品質和潛能充分開發出來,海爾人"變相馬為賽馬"。海爾的人力資源開發自一開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品牌",率先轉變大多數企業幹部處的職能,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不是去研究培養誰、提拔誰,而是去研究如何發揮員工潛能的政策。海爾給員工搞了三種職業生涯設計:一種是專門對著管理人員的,一種是專業人員的,一種是對工人的,每一種都有一個升遷的方向。

"賽馬"遵循著"優勝劣汰"的鐵的規律。任何人,不能滿足於已有的成績,只有創業,沒有守業;誰守業,不進取,誰就要被嚴酷的競爭所淘汰。另外,海爾的"賽馬"是全方位開放式的,所有的崗位都可參賽,崗崗是擂台,人人可升遷,而且向社會開放。在這里, 沒有身份的貴賤、年齡的大小、資歷的長短,只有技能、活力、創造精神和奉獻精神。"相馬"將命運交給了別人,而"賽馬"則是將命運掌握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中。是人才,賽中看,在海爾,是每個人自己鋪就了一條成功之路。

3."在位要受控,升遷靠競爭,屆滿要輪崗"

對已經在崗的管理人員進行控制。海爾的用人制度中有這樣一條原則,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對市場經濟的反判。市場經濟中人的本質關系是利益驅動關系,信任不信任一個幹部是依據個人感情還是依據對幹部工作能力的考察,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成敗。海爾集團依據這個原則制定了:"在位要受控,升遷靠競爭、屆滿要輪崗"。

4."海豚潛下去越深,跳得就越高"

這是海爾的沉浮升遷機制。一個幹部要負責更高層次的部門時,海爾不是讓他馬上到該崗位任職,而是先讓他去該崗位的基層鍛煉一個時期。有的已經到了很高的職位了,但如果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也要派他下去;有的各方面經驗都有了,但綜合協調的能力較低,也要派他到這些部門來鍛煉。這樣對一個幹部來說壓力可能較大,但也鍛煉了幹部,培養了其綜合能力。

5.定額淘汰制

定額淘汰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和范圍內,必須有百分之幾的人員被淘汰。在海爾沒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之說,"無功便是過",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按一定的比例實行定額淘汰。海爾實行"三工轉換制度"。該制度是將企業員工分為試用員工、合格員工、優秀員工,三種員工實行動態轉化。通過嚴格的工作績效考核,使所有員工在動態的競爭中提升、降級、取勝、淘汰。努力者,試用員工轉為合格員工乃至優秀員工。不努力者,就會由優秀員工轉為合格員工或試用員工。更為嚴格的是,每次考評後都要按比例確定試用員工,如此一來,人人都有危機感。一種新的理念在人們的心中樹立起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誰砸海爾的牌子,企業就砸誰的飯碗。

(三)"挑戰滿足感、經營自我、挑戰自我"--海爾人力資源開發的市場機制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認為:在新的經濟時代,人是保證創新的決定性因素,人人都應成為創新的主體。為此海爾設計了市場鏈的思路。

1."外部市場競爭效應內部公"--市場鏈

海爾認為:企業內外部有兩個市場,內部市場就是怎樣滿足員工的需要,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外部市場就是怎樣滿足用戶的需求。在海爾內部,"下道工序就是用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市場,都有一個需要對自己的市場負責的主體。下道工序就是用戶,他就代表用戶,或者他就是市場。每位員工最主要的不是對他的上級負責,更重要的是對他的市場負責。

2.即時激勵--充分挖掘和發揮內部員工的積極性

為鼓勵員工搞技術發明,集團頒布了《職工發明獎酬辦法》,設立了"海爾獎""海爾希望獎""合理化建議獎",根據對企業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別授獎。

二、企業發展戰略是薪酬制度確定的基礎

海爾集團的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名牌戰略階段(1984--1991年),用7年的時間,通過專心致志於冰箱的過程實施了名牌戰略,建立了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多元化戰略發展階段 (1992--1998年),用7年的時間,通過企業文化的延伸及"東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地實施了多元化的擴張;國際化戰略階段(1998年以後),以創國際名牌為導向的國際化戰略,通過以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空間的三個1/3的策略正在加快實施與進展。海爾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隨時調整薪酬制度。

(一) 名牌戰略階段的薪酬制度

國際上認為,企業20世紀80年代應該以品質作為企業主題,也就是全面質量管理。這個階段海爾把主要的工作放在質量上,因此薪酬管理制度也就以質量為主要內容。以質量為主的薪酬管理制度主要是改變員工的質量觀念。企業的薪酬制度特點是把工資考核制度的重點放在考核質量上。當時海爾建立了質量價值券考核制度,要求員工不但要干出一台,而且要干好一台產品。其次考核重點是遵章守法,凡是企業的規章制度,不是擺樣子,而是建立一項就執行一項、考核一項、兌現一項。所以,此時的分配製度主要同質量掛鉤,誰出質量問題,就按考核規定扣掉誰的工資,這種做法對後來進入國際市場非常有利。

(二) 多元化階段的薪酬制度--多種工資模式

多元化階段的薪酬制度是由原來的4種模式完善規范到13利模式,實行分層、分類的多種薪酬制度和靈活的分配形式。科技人員實行科研承包制,營銷人員實行年薪制和提成工資制,生產人員實行計件工資制,輔助人員則實行薪點工資制。海爾工資分檔次發放,崗位工資標准不超過青島市職工平均工資的3倍。崗位工資+國家補貼=工資總額。每月無獎金,年終獎金不超過兩個月的工資。科研和銷售人員實行工效掛鉤,科研人員按市場效益和科研成果進行獎勵,銷售人員如果是外聘的推銷員,收入和推銷的成果掛鉤。

在工資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海爾一直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每一個崗位、每個動作都進行了科學的測評,計點到位,績效聯酬。每位員工都有一張三E卡(三E--每人:Everyone,每天:Everyday,每件事Everything),勞動一天,員工就可根據當天的產量、質量、物耗、工藝等9大項指標的執行情況計算出當日的工資,即所謂"員工自己能報價"。管理人員則根據目標 分解為:年度目標--月度目標--日清,計算出當月的應得工資。人人的工資都公開透明,只按效果,不論資歷,由同崗同酬觀念轉變為同效同酬觀念。在海爾,高素質、高技能獲得高報酬,人才的價值在工資分配中得到了真正的體現,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生產積極性。

(三) 國際化戰備階段 --市場鏈、

市場鏈就是增強職工的市場競爭觀念,並在工資分配中加以體現的一種機制。市場鏈機制為SST(兩索一跳),索酬就是通過為服務對象服好務而獲得報酬;如果達不到市場的要求則要被索賠,如果既不索酬又不索賠,第三方就會跳閘,閘出問題來。通過這種內部模擬市場進行分配的形式,促進了企業的管理,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三、薪酬制度的具體操作原則

在具體的薪酬制度設計中,海爾重點掌握 了以下原則:

1. 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原則(如動態的工資考核,靜態的補貼、津貼等)。

2. 直接與間接相結合的原則(直接:工資、津貼、獎勵等;間接:住房、班車、休假、福利等)。

3. 顯性與隱性相結合(顯性:現金部分;隱性:投保、福利部分)。

4. 整體與部門、部門與個人相結合的原則(按效益計算到整體 ,按效率考核到部門,按效果兌現到個人)。

5. 品行與技能相結合的原則(處理問題的觀念與效果)。

6. 主要與次要相結合的原則(主指標與輔指標)。

7.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

海爾的發展是個奇跡,但這個奇跡的背後是海爾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員工的"源頭"作用的結果。在海爾獨特的管理哲學(以人為本、系統協調、日清日高)中,"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起著靈魂和統帥的作用。同時,海爾一直把分配工作列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所有出現的問題都是分配問題"的觀點,在集團內部形成了各單位、各部門一把手親自抓分配的良好氛圍。也正是有了這種良好的氛圍,海爾集團才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薪酬管理制度,這套制度對於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挖掘員工潛能,確保企業高速、穩定、健康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C. 海爾的經營模式

海爾的經營模式為自主經營體。

自主經營體」的經營機制具體為:

1、自主經營體自負盈虧,擁有一定的配置資源的權利

自主經營體的團隊長擁有用人權和分配權,其權利與義務對等,更能夠調動團隊長和成員的自主能動性,同時人單合一機制又能夠保證每一份訂單都有專人負責,以此促進團隊的發展。

2、在自主經營體內部實行公開、公平的競爭淘汰機制

所有團隊長和成員的產生方式相同,都是通過競賽產生。

除此之外,只要有2/3的成員聯合簽名就可以罷免能力不足的團隊長,以此保證了自主經營體內部的活力和創造力,從而實現自創新、自驅動、自運轉。

(3)海爾營銷模式的利與弊擴展閱讀:

海爾的物流運作模式:

1、海爾對整個集團物流業務進行了重新組合

海爾物理率先提出了三個JIT的管理,即JIT采購、JIT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撥物理。首先,是采購JIT。

2、在物流運作中海爾實施了供應鏈管理

現代物流區別與傳統物流的兩個最大特點:第一是信息化,第二是網路化。

3、物流產業化

所謂物流產業化,是指要物流產業形成社會普遍承認的規模程度,通行法則和在全社會范圍內達到通變,以徹頭徹尾地從質的規定性上達到提倡的目標。

D. 海爾公司網路營銷模式與傳統營銷模式的區別在哪裡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對原青島電冰箱總廠改組的基礎上,以定向募集資金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現今,海爾集團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旗下擁有240多家法人單位,在全球30多個國家建立本土化的設計中心、製造基地和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五萬人,重點發展科技、工業、貿易、金融四大支柱產業,已發展成為大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海爾集團實現全球營業額1075億元。海爾集團在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確立的名牌戰略指導下,先後實施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海爾進入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海爾品牌在世界范圍的美譽度大幅提升。1993年,海爾品牌成為首批中國馳名商標;2006年,海爾品牌價值高達749億元,自2002年以來,海爾品牌價值連續五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海爾品牌旗下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熱水器、電腦、手機、家居集成等19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其中海爾冰箱、洗衣機還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首批中國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爾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之首。2006年,在《亞洲華爾街日報》組織評選的「亞洲企業200強」中,海爾集團連續第四年榮登「中國內地企業綜合領導力」排行榜榜首。海爾已躋身世界級品牌行列,其影響力正隨著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 從海爾形勢、 位置、任務方面分析: 面對新的全球化競爭條件, 海爾集團計劃將本集團打造為其白色家電業務之上市旗艦公司,最終擠身全球白色家電製造商三大巨頭之一。海爾確立全球化品牌戰略、啟動「創造資源、美譽全球」的企業精神和「人單合一、速決速勝」的工作作風,挑戰自我、挑戰明天,為創出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續創新! 為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運作全球范圍的品牌,從2006年開始,海爾集團繼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階段之後,進入第四個發展戰略創新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 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品牌戰略的區別是:國際化戰略階段是以中國為基地,向全世界輻射;全球化品牌戰略則是在每一個國家的市場創造本土化的海爾品牌。 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企業運營的競爭力。與分供方、客戶、用戶都實現雙贏利潤。從單一文化轉變到多元文化,實現持續發展。 海爾集團在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確立的名牌戰略指導下,先後實施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2005年底,海爾進入第四個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 在海爾,網路家電已經成為了今年乃至今後相當一段時間的首要任務。從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到總裁楊綿綿,網路家電已經占據了他們的主要目光;集團各個事業部也因為考核指標的調整,提高了網路家電優先順序,傾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海爾內部刊物《海爾人》報上連續一個月每期刊載「u-home」,網路家電在海爾炙手可熱。 海爾的目標、旗幟、口號: 海爾的目標是世界500強,海爾人希望能振興自己的民族經濟,在這里引用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總統富蘭克林

E. 美的、海爾、格力營銷渠道差異是什麼有什麼優缺點

海爾的營銷戰略:

1、先難後易:先抓「客戶」後攻「對手」。

海爾總裁張瑞敏多年來的每個成功,其最根本依靠的一條是,永遠不對顧客說「不」,永遠把邁克爾·波特競爭模型(它包括「對手」即同行、潛在競爭者,替代品競爭者、供應商和客戶五個競爭對象)中的「顧客」奉為「上帝」;視作最重要的、第一位需要攻下來的「敵人」。因為只有「攻佔」了客戶的心,才有可能戰勝「對手」。

2、先難後易:先攻佔制高點再及其它。

在作為被攻佔的客戶、客戶群市場選擇上,海爾同樣實施「先難後易」的策略。這就是,在深入有效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基礎上,先進攻最難攻打的「客戶群」,待「最難客戶群」攻打下來之後,再攻較容易攻打的客戶群。在全國范圍內先攻打上海、北京、廣州,然後再攻打其它市場。在國際范圍則先攻打德國、美國市場,然後再拓展到其它國際市場,其優越性是顯然的。因為大體說來,消費時尚亦有一個梯度傳遞效應。

3、先難後易:先把握戰略樞紐再及其它。

毛澤東在總結勝利經驗時指出:要打勝仗,應當從戰略樞紐上把握戰役;從戰役樞紐上把握戰斗動作。張瑞敏之「先難後易」實質上正是這樣把握事物之樞紐、大系統,然後再攻具體細節、子系統的。比如,按照他的3個1/3大戰略思路,第一個是先在美國實現了國際化,即在這樣一個國家打造了包括設計、製造、銷售三個中心在內整合為一體的「美國海爾」。這一舉措的實質在於,它最先抓住了現代市場化、資本化經濟最發達,企業市場化機制最完備的因素;抓住了海爾走向國際化的當代最高戰略樞紐,具有空前重大的意義和作用。這樣做:(1)有利於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配置;(2)可以最及時、有效而科學地抓住當地信息流、資金流、物流;(3)有利於最早抓住新的業態形式,加快向信息化跨越的步伐。

4、先難後易:先抓「能力」,後抓規模。

經驗一再證明,干企業,一個極其重要的道理必須明了,這就是企業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是買不來的;能從市場上買來的,只能是資源。而企業之能否生成,長大,又主要是靠能力,而不是靠資源。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的論點是:向上的東西表現在質上;向下的東西表現在量上。「先難後易」作為張瑞敏的卓越思維模式尤其表現為在其長期的戰略發展思路上,始終堅持先抓人的素質、企業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的升級換代;後抓企業發展規模,即先「抓強」而後「抓大」。

5、先難後易:先抓「心勝」,後抓「物勝」。

要贏得客戶,第一位的是「心勝」,即在心理上讓人折服。而要心理上的真正折服,那就不僅只是一般的產品質量好些,或者技術水平高些就可以達到的事情;它必須是從產品質量,到服務,到品牌等等在同客戶互動關系中,所有要素之整合令顧客滿意,才能達到。海爾從一開始就貫徹張首席的「賣信譽不賣產品」的營銷宗旨。而其核心之點在於,時時刻刻以贏得人心作為首位的准則,而其關鍵就尤其體現在服務上。

格力的營銷戰略:

在家電領域,很多品牌在市場上躊躇不前,而格力卻是逆勢而發,不僅實現了銷售的大幅度增長,而且拉大了與其他一線品牌的距離。因而,不論是其他企業,還是行業輿論,都在尋找格力成功的原因。而多數企業以及媒體都把格力的成功歸結於格力模式的成功。

因此,一些企業據此就急急忙忙調整市場策略,把格力模式作為學習的樣板,也開始組建自己的各個區域銷售公司。一時間似乎有一種扎堆兒學格力的勢頭。

不可否認,格力在行業整體陷入調整之際,還能夠保持較高速度的成長,與其渠道模式不能說沒有一定的關系。正是格力在渠道上的優勢,敢在眾多廠家面對不平等敢怒不敢言之際站出來向國美叫板,從而堅定了傳統經銷商與格力合作的信心。

格力空調的銷售模式並不神秘,關鍵存在三點成功的因素,第一點,淡季貼息返利、年終返利,甚至不定期返利政策,能夠很好的穩住經銷商。第二點,是格力的「股份制區域銷售公司」模式,通過相對清晰的股份制產權關系,很好地解決了利益的創造和分享的問題。第三點則是一個以朱江洪、董明珠為主導的誠信踐諾、制度嚴謹、執行到位的企業文化的張力,能夠聚攏到一批大戶經銷商一起打拚市場。

既然實踐證明格力模式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模式,現在又有那麼多的企業表明要學格力模式,那麼是不是說只要學了格力模式,就能夠像格力一樣在市場上縱橫捭闔?回答是:不一定!格力模式不是一種包打天下的靈丹妙葯。

從本質上講,營銷模式不過是企業整體營銷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知道,企業的經營除了營銷模式,還受制於企業的發展戰略、產品規劃、品牌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等諸多方面,最主要的還是解決好發展戰略問題。

格力穩定的發展戰略是最有特色的,很值得力圖趕上或者超越的企業學習。在發展戰略上,除了格力一貫塑造的專業形象外,最突出的一點莫過於對品牌建設的持之以恆,不像有些品牌那樣急功近利。另外與營銷模式相比較,產品似乎更為重要。格力之所以在國內市場上能夠持續處於強勢地位,領先同類競爭品牌,最基本的是產品的過硬。

其實,在國內這樣一個地緣廣大、層次多樣、消費能力差別明顯的市場上,營銷模式也應該是多樣性的,適合格力的未必適合其他企業。格力模式也未必能包打天下,切合自己的實際才是最好的。海爾的專賣店加大連鎖,美的的區域代理加直營,志高的兩條腿走路,格蘭仕「為你而變」的多種模式並存,都不失為有自己的特色。為什麼非要套搬格力的營銷模式呢?弄不好「畫虎不成反類犬」,得不償失更麻煩。

F. 你對海爾公司的營銷管理有什麼看法隨便說說

海爾文化具有深刻的中國文化烙印,但海爾的管理決不是中國式管理。海爾管理不僅具有鮮明的雜糅性,而且正在突破傳統價值,向一家全球性公司邁進。 儒學的內在矛盾與海爾文化的局限性 張瑞敏是一個思想者。但在海爾國際化之前,張瑞敏所構築的海爾文化表現出極大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正是儒家文化的內在矛盾所致。這不是張瑞敏個人的問題,而是反映了整個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困惑。 國際化之前的海爾文化,確實是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但是海爾卻並沒有達到儒家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這如同兩千年來,孔子的理想一直沒有在中國社會中完滿地實現一樣,是一種歷史的宿命。 儒家文化有三個層次:一、注重群體價值,「以和為貴」;二、「以仁為本」;三、強調道德修養,追求「內聖外王」。儒家文化無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之一,而且在今天仍有價值。然而,這一古老的價值體系,卻具有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 儒家文化在注重群體價值的同時,也具有權威主義的傾向。儒家文化的這一特性,締造了海爾的強人文化。萬科打造了成熟的職業經理人隊伍,聯想制定了完善的接班人計劃,但海爾的命運卻似乎掌握在張瑞敏一個人的手中。除了總裁楊棉棉之外,外界幾乎不知道海爾其他領導層的名字。海爾選拔幹部首要的標準是要聽話,其次才是才能。這些都是強人文化的反映。因此,注重群體價值的儒家文化,在締造海爾大一統局面的同時,也使得海爾的權力高度集中。這種文化與海爾作為科技企業所需要的創新精神必定是相互矛盾的。在此種情形下,「以和為貴」的目標就很難達成。近年海爾高級管理人員大量流失,表明海爾的凝聚力正在下降。 而儒家以「仁」為核心的追求,也與其等級主義構成矛盾。在嚴格的等級觀念下,儒家的「仁」不僅是有差別的,而且往往受到血緣、地緣的限制,從而締造出一種家長文化。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中,多少隱含著一種上級對下級的優越感。在這種親情文化主導下的中國傳統家庭中,親情有時會被威嚴所窒息,晚輩往往缺少應有的說話權力,緊張氣氛往往使「愛」變得缺少潤滑。海爾正是彌漫著這樣一種氣氛。因此,盡管海爾採取了以員工名字命名發明等做法,來體現對個體的尊重,仍然改變不了其整體上令人感到壓抑的氛圍。 「內聖外王」的境界也沒有在海爾實現。海爾存在的嚴重的管理粗暴作風,以至於出現了典型的「罵人文化」,上級罵下屬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許多大學畢業生剛到海爾,就因管理人員的粗暴而另謀高就。管理人員罵人與「內聖為王」的境界相去太遠了。把下級當僕人,也根本體現不出「仁愛」的味道。雖然孔子沒有主張上級可以漫罵下級,嚴格的等級卻造就出這種被粗暴踐踏的「仁愛」。這一切,都是儒家文化的內在矛盾所致。 當然,海爾之所以流行「罵人文化」,與海爾工作壓力超常有關。近年來,海爾被沖擊世界500強的目標所累,幾乎每一個員工都背負著無形的壓力。海爾就象一個高壓鍋,一進入就有透不過氣來的感覺。巨大的壓力讓每個人的脾氣都變得非常之大。為了改變管理中的粗暴作風,2001年,海爾開始推行了一段時間的微笑服務活動,要求每一名員工在與人交談的時候都要以微笑示人。但這並沒有起到根本的作用。 事實上,狂熱沖擊世界500強已經使得海爾背離了儒家精神的核心——中庸之道。張瑞敏曾經說過,在中國只有不顧家的人才稱得上是企業家。這種拼搏精神值得欽佩,但卻不應該提倡。在儒家文化本身就存在殘缺的情況下,海爾卻在背離儒家核心的中庸精神的前提下,去實踐儒家理想,顯然就更難上加難了。 事實上,儒家文化固然是中國企業不應拋棄的,但在現代商業環境之下,僅僅依靠儒家文化,並不能構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文化。儒家文化不僅存在內在矛盾,更與現代商業文明存在某些方面的沖突。因此,在現代企業中徹底實踐儒家文化是不現實的。 事實上,海爾並沒有真正實現儒家的群體觀。盡管實現了權力的高度統一,但海爾的團隊精神建設卻存在著嚴重的欠缺。在海爾集團,每一個崗位、每一位員工都掛具體的指標。每月的月度例會對不同部門相同級別的人員進行考核,而不是對團隊進行考核。同時,在周例會、日例會上,要對同一部門內部的每位員工進行優劣方面的考核激勵。因此,海爾集團員工形成了這樣的價值觀念:只要個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就會得到獎勵、晉升,公司不會考核我在團隊合作方面的能力。 在海爾實行以市場鏈為基礎的內部市場化運作模式後,更加劇了這種價值觀在員工心目中的地位。市場鏈將集團內部的不同流程作為上下工序進行處理: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戶,而且上道工序所得到的薪酬直接受制於下道工序對其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評價。這種做法加劇了員工的部門分割意識,將自己部門以及自己的工作作為最高目標,而不會考慮團隊合作問題。 海爾的這種價值觀在新產品開發方面表現也很突出。海爾產品開發部和營銷部門、生產部門很少一起討論,導致許多新產品並不是消費者所真正需求的,進而導致資源浪費。 團隊精神的缺乏,本質上是海爾並沒有成功地建立以「仁」為本的企業文化。在儒家文化統治中國的大部分時間中,群體主義同樣受到了幫派斗爭和割據主義的嚴重侵蝕。事實上,由於儒家文化的內在矛盾,從孔子本人到後來的中國社會,都未能達到儒家理想的高度。從海爾文化的局限性中,我們再一此領略了儒家文化的殘缺。 超越中國式管理:海爾管理模式的雜糅性 使海爾成為中國標桿企業的因素不僅僅是儒家文化。盡管儒家文化在海爾企業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但這不是我們給海爾貼上中國式管理標簽的理由。 事實上,海爾管理模式是歐、日、美、中管理的融合,具有典型的雜糅性。海爾早期決定與國外企業合資時,談判對象包括日、意、德、美等幾家技術不相上下的公司。最後,張瑞敏認為德國人刻板理性、辦事認真的嚴謹作風,可以較好地推進海爾的文化觀念轉化,因此選擇了德國利勃海爾作為合資對象。這對日後海爾文化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海爾文化中那些嚴謹的程序化、規范化、理性化的運作方式和觀念,都深深地打上了德國文化的烙印。這也與青島受德國文化影響較深不無關系。 在海爾發展的過程中,還吸收了日本企業中的「愛社如家」、「團隊精神」、「產業報國」等理念,海爾精誠一致、忘我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滲透著日本企業文化的因子。 海爾也充分吸收了美國的管理哲學,鼓勵個人價值追求,「你能翻多大的跟頭,我就給你搭多大的舞台」,為員工創造一種「自我設計、自我表現、自我創造」的機制。海爾還把美國文化中直截了當的批評,不留情面的理性精神植進企業文化中。如果某幹部1年內受到3次書面批評,就會被免職。《海爾報》上點名批評也是常事。海爾的這種文化與中國式管理所倡導的「面子文化」完全不同。 海爾還摒棄了論資排輩、年功序列的觀念,大膽起用年輕人才。海爾近二萬名員工中,管理人員的平均年齡不足30歲。海爾以服務為核心的「顧客永遠是對的」的觀念,也是美國企業文化的體現。 海爾的「OEC管理法」就是融合美、日、歐、中文化的產物。「OEC管理法」,即日清日高管理系統,全面、全方位、全過程地對每人、每天、每事進行控制清理,做到「日事日畢,日清日高」。企業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項;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的內容,並依工作標准對各自控制的事項按預定的計劃執行,每日將實施結果與計劃標准對照、總結、糾偏,達到對事物發展過程的時事控制,確保事物發展向預定目標前進。「OEC管理法」吸收了德國文化的嚴謹、日本文化的精細、美國文化的系統性等元素,是多種文化的雜糅,而決不是簡單的儒家文化。 全球化與海爾文化變革 2002年3月4日,海爾在紐約百老匯購買原格林尼治銀行大廈作為北美總部,標志著海爾已經在美國樹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2003年8月20日,海爾霓虹燈廣告在日本東京銀座黃金地段點亮,這是中國企業第一個在東京銀座豎起的廣告牌,也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影響力上升的標志。 目前。海爾集團正通過自身的品牌優勢整合國際市場資源。海爾集團已在30個國家擁有製造基地,在20多個國家擁有貿易公司,在8個國家建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 2006年初,張瑞敏宣布海爾集團進入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海爾集團的全球化戰略與以往的國際化戰略有本質的不同:國際化戰略階段是以中國為基地向全世界輻射,而全球化戰略階段是在當地國家形成自己的品牌。 國際化使海爾更深切地意識到原有文化的局限性。張瑞敏甚至說,國際化使海爾面臨一個完全不同的新起點,感覺越做越難做。其根本原因就是無法在國際上移植海爾文化。 面對國際化困境,海爾不得不制定了新的企業精神和工作作風。海爾原來的企業精神是「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現在則改為「創造資源,美譽全球」。其中,前者是強調以中國為據點,向全世界輻射,而後者則是強調全球化,強調超越國界的精神。 目前,在全世界幾個大的經濟區域,海爾品牌的提升都伴隨著與本土文化的融合與創新。在美國,海爾自由式酒櫃填補了美國市場的空白,成為中產階級時尚生活的一部分;在歐洲,海爾變頻空調獲歐洲「節能之星」美譽;在日本,海爾一款洗衣機產品在日本最大的連鎖店持續保持人氣最旺產品的榜首位置。 在海爾工業園里,有一塊不大起眼的綠地,種植著數十株合歡樹。從2000年開始,海爾的品牌每在一個國家落地生根,海爾人就在這里種上一株合歡樹。隨著國際化進程不斷加深,海爾文化已不可避免地由民族文化為主導向以國際文化為主導轉變。 海爾國際化突圍的瓶頸 盡管海爾企業文化的中不乏創新的因子,但國際化海爾仍然面臨著難以突破的障礙。這就是為什麼張瑞敏會感覺國際化「越來越難」的原因。 事實上,國際化固然艱難,但「越來越難」卻說明海爾還不具備一流的文化變革能力。從張瑞敏的一些言論和海爾文化目前仍存在的痼疾來看,使他感覺「越來越難」的原因無疑還是傳統文化。儒家文化的內在矛盾使得它所追求的目標很難實現。因此,盡管海爾從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儒家文化中注入新的因子,但真正轉變觀念卻相當艱難。 據說,張瑞敏只喜歡看三本書:《老子》、《論語》、《孫子兵法》。張瑞敏的閱讀取向無疑束縛了他向更高層次的邁進。 張瑞敏目前仍然沒有改變自己在海爾集團惟我獨尊的地位。張瑞敏不僅未制定出接班人計劃,而且不相信任何一個未來接班人能夠駕馭海爾。從張瑞敏的這種非理性自信中,可以看出,盡管海爾已經從整體上超越了中國式管理,但要徹底擺脫傳統文化的負面影響,也許不是在一代人身上能夠完成的。 因此,海爾的中國文化烙印,不僅未能說明海爾的管理模式是中國式管理,反而成為海爾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在超越中國式管理的道路上,海爾必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G. 美的、海爾、格力營銷渠道差異,並說明它們各自存在的優缺點。

業內專家承認,中國的家電行業的各大市場,存在著驚人的相似性,彩電、冰箱等行業的成長道路可為後來的空調界借鑒。空調四強勝出決不是最終的結果,未來的競爭可能比以往任何一場戰爭更微妙,也更殘酷。同質化的技術、同質化的產品、同質化的營銷手段……在這個同質化的時代,創新能力的比拼將成為品牌之間競爭的關鍵!目前四強中,海爾、美的、格力都是「老資格品牌」,其營銷存在既有的慣性,如海爾持續其一貫的「服務營銷」,美的和格力強調其技術和能效;奧克斯是前四中最有爆發力、最有可塑性的「年輕品牌」,但它目前還沒有前三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最終誰將贏得下一輪創新營銷的勝利,現在還難以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此輪空調品牌座次排定之後,空調行業的創新能力將是最值得期待的。有業內人士諫言,長期以來,國內空調的高端市場都被國外品牌霸佔,國內品牌大多都在低端市場苦打苦拼,這是目前中國空調市場包括家電市場都廣泛存在的「營銷死角」,而這一點能否成為空調行業今後實現差異化的突破點?據本次公布的《中國家電品牌零售終端競爭力監測報告》顯示,中外家電品牌在賣場終端仍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特點。國外品牌重視"展台表現",不同城市、不同賣場都執行一套統一、完整的視覺表現標准,而國內品牌在「產品展示、現場吸引客流、價格表現、促銷信息」等方面有優勢,品牌展示則比較凌亂。專家認為,即便國內廠商不會染指高端,精細化的終端建設仍是未來國內品牌需要努力改進的方向。零售終端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消費者的最終購買。一段時間內,賣場終端的競爭仍將左右著今後中國空調品牌的格局

H. 海爾集團網路營銷模式和現狀是怎樣的

海爾是一個完全靠傳統渠道銷售成功的企業,不是靠網路營銷取勝專的,網路營銷在海爾只屬是輔助營銷手段。
關鍵詞:海爾在產品關鍵詞方面投入了巨額廣告,尤其是冰洗產品上投放了大量的網路廣告,冰箱和洗衣機在網路的排名上始終都是第一,其他產品的排名也比較靠前。
軟文營銷:海爾的軟文層出不窮,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事件營銷:海爾很重視品牌宣傳,每一件有關海爾的事件都會做足文章,不管負面還是正面的。
網上商城營銷:海爾的網路銷售很多都是通過網上的各家商城、網店直接完成的,這部分以手機和電腦為代表。

I. 海爾多元化的利和弊

弊:術業有專攻,多元化使好多做的不戚首行的項目影響海爾的品牌,不見得海爾所有產品高激數都在市場上有一席之地;

利:發揮海爾品牌優勢,拉鉛納動新引進項目的開發和市場佔有率。

J. 海爾網路營銷方面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在於強大的售後和形象展示中心缺點在於反應速度過慢機構過於臃腫 二、海爾與格力的營銷渠道模式

1.海爾模式——零售商為主導的營銷渠道系統
海爾營銷渠道模式最大的特點就在於海爾幾乎在全國每個省建立了自己的銷售分公司——海爾工貿公司;同時不論在省會城市還是縣級城市海爾公司都建設有自己的分支機構,建立銷售渠道與網路。海爾工貿公司直接向零售商供貨並提供相應支持,並且將很多零售商改造成了海爾專賣店。 在海爾模式中,百貨店和零售店是主要的分銷力量,海爾工貿公司就相當於總代理商,所以批發商的作用很小。同時,海爾的銷售政策傾向於零售商,不但向他們提供更多的服務和支持,而且保證零售商可以獲得更高的毛利率。除此之外,海爾模式的批發商不掌握分銷權力,留給他們的利潤空間十分有限,批發毛利率一般僅有3%~5%,在海爾公司設有分支機構(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的地方批發商活動餘地更小。不過海爾銷量大、價格穩定,批發商最終利潤仍可保證。在海爾模式中,製造商承擔了大部分工作職責,而零售商基本依從於製造商。

2.格力模式——廠商股份合作制
格力渠道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格力公司在每個省和當地經銷商合資建立了銷售公司,即所謂的使經銷商之間化敵為友,「以控價為主線,堅持區域自治原則,確保各級經銷商合理利潤」,由多方參股的區域銷售公司形式,各地市級的經銷商也成立了合資銷售分公司,由這些合資企業負責格力空調的銷售工作。廠家以統一價格對各區域銷售公司發貨,當地所有一級經銷商必須從銷售公司進貨,嚴禁跨省市竄貨。格力總部給產品價格劃定一條標准線,各銷售公司在批發給下一級經銷商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有節制地上下浮動 。格力模式的根本性的變化在於格力公司與經銷商組織建立一個地區性、格力為大股東的合資銷售公司,以這個公司來充當格力的分公司管理當地市場。各區域銷售公司董事長由格力方出任,總經理按參股經銷商的出資數目共同推舉產生,各股東年終按股本結構分紅,入股經銷商形成一個利益聯盟。對入股經銷商的基本要求是當地經銷商大戶,並且格力占其經營業務70%以上。格力模式中製造商由於不再建立獨立的銷售公司分支機構,很多工作轉移給了合資銷售公司。

三、對海爾與格力的營銷渠道模式的思考

我們從上面的海爾與格力市場營銷渠道模式的介紹中可以看出,這兩種營銷渠道模式各有其優缺點,企業在選擇那種渠道模式的時候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找到一條適合企業自身的營銷渠道。
如果一個企業在海爾與格力這兩種營銷模式中選擇的話我們會發現:由於格力採取的是一種廠商股份合作制的營銷渠道模式,格力模式在早期銷量低的情況下可以大大減低企業的營銷成本與固定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海爾營銷渠道模式在早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組建自己的銷售隊伍,企業在早期的固定成本較高,這時海爾的銷售成本要高於格力渠道模式的銷售成本。但隨著企業市場份額的擴大,市場佔有率的提高,格力模式銷售成本的增長速度要大於海爾的自建渠道的銷售成本增長速度。在銷售量到達如圖所示S點銷售水平的情況下,海爾的與格力這兩種銷售渠道模式的銷售成本會出現相等的情況,然後隨著銷售量的繼續增長我們會發現海爾自建營銷渠道模式的成本要小於格力廠商股份制的銷售成本。如下圖所示:

S點是一個企業選擇海爾模式與格力模式的損益平衡點
海爾選擇以零售為主的營銷渠道模式主要是爾由於自己的資金優勢及其在市場上的份額,加上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從長遠的觀點來看無疑是正確的。格力選擇的是廠商股份制的營銷渠道模式。由於格力走的是專業化的道路,在其市場份額還沒有達到足夠強大的情況下,採取這種廠商股份制的形式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當然由於企業是處於復雜多變的環境下任何一種營銷渠道模式的選擇還要考慮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

四、海爾與格力的營銷渠道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對我們的啟示

1.海爾營銷渠道的未來發展趨勢
由於海爾強大的資金實力,產品市場份額的擴大以及其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海爾會進一步實現渠道的扁平化,淡化一級市場,在一級市場主要加強與連鎖企業的合作,大力加強對二、三級市場的開拓。加強自己的專賣店,專營店的布點,加強對終端市場的控制,從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隨著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現代網路技術和功能強大的營銷管理軟體能夠對眾多經銷商反饋的大量信息的傳遞與處理,渠道扁平化過程中所遇到的信息的傳遞與處理問題,能夠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迎刃而解,這極大地推動了渠道扁平化趨勢的發展,海爾也必然會順應時代潮流進一步加快扁平化建設。

2.格力的營銷渠道模式的未來發展趨勢
在家電業日趨白熱化的競爭當中,格力的營銷渠道稱為家電業內的「單打冠軍」。當前格力會加大對具有影響力的「區域性銷售公司」的控制力度,但格力會減少流通環節,進一步降低渠道成本。強化對二、三級市場控制。加強自身的專賣店,專營店的建設,繼續加強與國美、蘇寧這樣的大型連鎖企業合作。畢竟國美、蘇寧這樣的大型連鎖企業在一級市場上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隨著這些大型連鎖企業在二、三級市場的擴張,企業自建渠道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小。
但從長遠的觀點看,隨著格力實力的增強,在市場上份額的提高,企業將來也可能會走上多元化的道路,目前這種渠道模式也會隨市場環境及企業自己的實際情況發生變化。

3.對我們的啟示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論是海爾還是格力,不論採取什麼營銷渠道模式都將會減少流通環節,使渠道盡量扁平化,只不過側重點所不同。每個企業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市場環境,選擇一條適合自身的營銷渠道模式,沒有一成不變的渠道模式。由於海爾與格力是中國知名的家電企業,這兩個企業的營銷渠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國家電企業未來的營銷渠道的發展方向。筆者認為未來的中國家電企業會進一步加強對流通領域滲透,基本上要改變為廠商均衡合作的渠道模式,當然也可能會自己組建全國性的家電連鎖渠道,加強對終端市場的控制,使營銷渠道進一步扁平化,強化對二、三級市場的控制力度,整個營銷渠道的重心將進一步下移。
從中國家電企業的市場環境與行業特點來看,未來的中國家電企業的營銷渠道必然會呈現以下的趨勢:渠道層級減少,渠道縮短,而渠道寬度將大大增加。

閱讀全文

與海爾營銷模式的利與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定製微信營銷 瀏覽:762
理解網路營銷的概念和特點 瀏覽:722
愛心節的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23
2013美國亞馬遜電子商務佔比 瀏覽:855
汽車城網路推廣方案 瀏覽:213
宣講員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363
村級開展電工培訓班實施方案 瀏覽:523
廣告學和市場營銷區別 瀏覽:868
電子商務對未來市場營銷的影響分析 瀏覽:736
電子商務的應用是 瀏覽:775
江淮汽車品牌營銷總經理 瀏覽:759
市場與市場營銷書 瀏覽:144
特產全網營銷方案 瀏覽:938
深圳易迅電子商務 瀏覽:747
電子商務倉單交易模式規范 瀏覽:928
駐店促銷活動 瀏覽:595
村官現代農業培訓方案 瀏覽:812
地板315促銷方案 瀏覽:707
農村小學新教師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56
兒童手工店營銷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