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臨界客戶的營銷案例

臨界客戶的營銷案例

發布時間:2023-04-08 00:16:02

『壹』 市場營銷經典案例

有一位學員,他以前是做醫療器械銷售的,做得很累,後來學習了營銷之後就迷上了資源操控,他就做了這樣一件事情,叫做植入式公益廣告,賺的不多,但是從去年年底開始,空手賺了幾十萬,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案例跟其它案例有什麼異曲同工之處。
第一步,搞定廣告公司
他沒有公司,他是怎麼做的呢?首先他找到了當地的一家廣告公司,這個廣告公司就是做一些招牌、鐵架廣告欄這些東西的,找到這家廣告公司之後呢,他說我有一個親戚是防震抗災局的,他們現在准備在每個小區做防震抗災宣傳欄,他可以把這個業務給我做,因為我不能以個人的名義去接單位上的活,所以說我必須掛靠一個公司,如果說可以的話,到時候掛靠到你的公司,到時我跟這個親戚說一下,把這些業務都給你做。
其實這個人根本就不認識什麼防震抗災局的渠道,也沒有什麼親戚在防震抗災局,這是一個虛擬的籌碼,不過就這樣他一下子就整合到了廣告公司。
第二步,搞定防震抗災局
他找到防震抗災局,拿了一份報告說,現在中國災難頻頻,我們防震抗災局應該也有這種義務,把這些知識宣傳給市民,你看現在由我們廣告公司出資在每個小區每個社區門口做公益廣告位,其中1/3給你們防震抗災局做公益宣傳,2/3我們推薦一些好的品牌商家的廣告收回一些成本,那麼其實這里就是它的盈利點。
因為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這些政府組織是有義務來做的,但是沒有途徑,你有這么好的方式來做,並且不違背原則,而且還做出了政績。當然這里是要打個小的鋪墊,就是他不止談了一家,他談了很多家,談了交通局,談了房管局,談了食品安檢局等等,談判方式跟與防震抗災局一樣的話術,但是只有這一家答應的比較敞亮,一下子就簽了。
第三步,搞定商家投放廣告
做廣告鐵架是需要成本的,他拿了委託書找到本地的商家來做廣告,出示了一個欄目的樣本,他說我們現在有3000個小區需要做這個宣傳欄,我們以每100個小區為一個單位,每個社區都有幾千戶人家,你這個廣告覆蓋幾千幾萬人,每個單位就可以達到近百萬的瀏覽量,基本上一年進進出出就給你形成了品牌印象,他把廣告位分成了二十幾塊,每一塊是1萬多塊錢,最終商家討價還價,以1萬塊錢成交,每個單位總成交20多萬,3000個小區劃分成了30個盈利單位。
第四步,搞定物業小區
如何讓物業小區願意投放廣告,其實你只要給錢就行了,這是一個典型的空手套,除一些成本收益還是不菲的。
如何盈利?
前面跟防震抗災局提到的2/3投放廣告收回成本,我們說是這樣說,實際上我們是有利潤的,我們把每個環節的成本控制好,利潤自然就出來了。
回到本質,為了讓你進一步加深理解,我們再次對植入式公益廣告詳細解析,其實與搞定比爾蓋茨案例一樣的原理,南昌學員當時發現公益是植入廣告的商機,把廣告植入到物業小區,這樣能小賺一筆,但物業小區的狀況一般非常難進,而且廣告價格也非常高,並且物業小區不願意配合,一個個都牛逼哄哄的,所以就開始思考以什麼樣的形式來做,能讓物業服服帖帖的配合我們呢,並且能拿到最低的物業廣告價格甚至免費整合,最終就想運用公益的形式來做。
首先公益的形式一般都會有政府相關機構參與或者非常有影響力的企業參與,比如交通局、房管局、食品安全局等,無論物業的負責人是多大的官,一般都會服服帖帖的配合,影響力也很容易做到事情也好辦,但是自己沒名沒分,這個事情就不好做。
接下來就會思考最終決定談判交通局、房管局、食品局、防震抗災局等,只要有了他們的加入,哪怕是付費也比正常低很多,而且配合度都非常高,因為這些監管局影響力都是公認的,無論你是多大的官很容易鎮住他,而且借著公益的形式,這個事情就更容易辦妥。
雖然有了清晰的思路,但這些監管局的領導也不會見你,更不會相信你能把事情辦成,況且你還想空手套白狼,所以就必須有一個可信的身份。這個身份本身我們是沒有的,所以也必須要整合,那到底用什麼身份這成了一個難題,因為以什麼身份都可以,只要能讓防震抗災局相信,並且對當前的這個項目有著幫助,最好能連環使用,最後就想到了廣告公司。

這個學員並不是想幫廣告公司帶來生意,而最終整合廣告公司的目的是借力廣告公司的名義方便談判,當時發現與商機相關的市場有這幾個痛點。
其次,當時廣告公司給商家的印象超級不好,商家花錢做廣告沒效果,正好有防震抗災局的身份,所以跟商家談的時候可以用防震抗災局的身份來談,威力比廣告公司身份還大,綜合考慮就不能用廣告聲公司的身份了,用了反而會壞事,因為商家對廣告公司的印象特別不好。
但是談防震抗災局的時候,必須有一個大的身份,而且也發現防震抗災局也有義務來宣傳防震抗災的相關內容,我以廣告公司的名義來做就比較合理,一個是我本身就是做廣告的,第二個也可以以擴展業務為由低成本製作,並通過收取商家廣告費平攤成本,以廣告公司的名義來談判,這樣就非常合情合理了。
防震抗災局宣傳途徑解決了,成本問題也解決了,政績還是自己的,廣告公司也拓展了業務,說實話當時也沒想到其他身份,最終通過以上判定以廣告公司的名義來談判,所以一定要選擇最適合的身份,只要能把這個事情干成參與的人越少越好,因為涉及到風險與管理的問題,但每個點都要相互制約,本書的每個案例都已經表現出來了,請大家反復學習,發現他們之間的關系。
歡迎關注「營銷策略」公眾號
回復「案例」,99套經典實戰案例免費領……
接著就去談廣告公司,你不能以商家的身份、不能以物業的身份、也不能以自己的身份去談,最終對比後,很自然的就以防震抗災局的身份來談。
廣告公司搞定後,這樣我就有了廣告公司的身份,然後再以廣告公司的身份去搞定防震抗災局拿到委託書,再以防震抗災局的身份去談商家談小區,最終我們這五個關鍵點,南昌學員,廣告公司,物業小區,商家,防震抗災局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這就是通過弱小的我,把本來和我沒有關系的、不可能幹成的事情用了牽線搭橋,建立了強大的資源庫。
防震抗災局之所以參與,首先是公益活動,做出政績對他們是有益的,其次確實有義務宣傳,最後還不需要花費防震抗災局的任何成本。

『貳』 銷售案例分析範文

銷售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製造、引爆、滿足顧客需求並最終促成交易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導購人員應不斷消除顧客存在的質疑和異議, 給顧客一個更充分的、更可信的購買理由 ,並在產品推介和現場服務的細節中俘獲顧客的 芳心 ,讓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與眾不同,這也是一切銷售話述的本源和宗旨,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銷售案例分析範文,供大家閱讀!
銷售案例分析範文篇1:車庫與車位銷售策略案例分析
一、現狀分析

(一)供給面

1、總量與存量

2、歷史銷售

3、租售現狀

功能劃分:公共車位(及已經分攤到銷售面積中的),主要面向小區業主出租,兼停摩托、自行車等;未分攤到銷售銷售面積的車位對外出售,為私家車位,主要面向已購車位業主開放,不做出租。

分析:小區車位整體供給量,租賃價格處於的水平,租賃是否活躍,是小區有車業主對購買私家車位缺乏價值感和積極性的主要誘因。

(二)需求面

1、小區規模

2、有車戶

3、居住率

觀察,小區業主居住率在XX%以上,具備多高的入住率。值得注意的是,常住小區人口以什麼年齡/什麼職業的人為主。

分析:小區存在的潛在車位購買群體。

總體分析:小區車位整體處於的供求的狀態,存在的潛在需求,如何激發並利用這些有效需求達成銷售目標,並形成擴大效應,是本案車位能否順利回收資金的關鍵,一個基本的判斷是小區現有車位具備一定套現的價值和空間。

(三)、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1、有效需求

小區住戶以什麼年齡/什麼職業為主,帶來的直接問題是潛在購買客戶在小區的實際居住時間,從而對車位的使用必然性,對購買車位積極性,造成車位的實際有效需求不一,直接影響項目的資金回收。

2、歷史價格

歷史上最高銷售價格的高低,對已購買客戶形成心理價格指導,對下一階段進行大幅度價格調整形成制約。

3、車位存在硬傷

車位面積是否合理,面積偏小或偏大車位、技術問題車位,車位的出入口是否合理等。都對車位的正常使用形成的影響。

4、銷售的有效組織

銷售上有效的人員和組織管理,根據銷售實際需要進行組建和培訓。

(四)、解決之道

兩個效益

兩個務必

1、社會效益:務必讓業主接受現實銷售和銷售價格,並不影響開發商口碑。

小區的開發是否成功的,開發商的專業、負責的態度,高品質的產品獲得在業主中的良好口碑,從市場觀察來看,存在對車位價格進行大幅度調整的可能性,而這對開發商的品牌和口碑必然有所影響,因此,銷售的一個重要考量標準是如何在不影響開發商口碑的情況下,讓業主接受車位再次銷售和車位價格進行調整的現實,這是社會效益方面的考量,也是基本的要求。

2、經濟效益:務必激發有購買潛力並具備購買力業主的消費慾望,並實現實際購買,達成預期目標。

如何激發有購買潛力並具備購買力業主的購買需求,並形成實際購買,是考慮操作的一項基本指標,是經濟效益方面的要求。

車位銷售的解決之道,就是同時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五)、營銷思路

1、思路一:直銷法

基本概念: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以銷售專員或物業管理人員(經銷

培訓)直接對意向客戶進行入戶拜訪銷售,以期達成銷售的銷售手法。

銷售參與人員:銷售專員或物業管理人員

銷售工具:車位平面資料、價格表、身份標志等

銷售注意:說辭准備、准確地銷售摸底和准業主調研、關系戶介紹等

優點:直接面向客戶銷售、游擊戰、不聲張

缺點:陌生拜訪不利銷售、銷售手續辦理不便

2、思路二:傳銷法

基本概念:招募小區業主,以安利傳銷的方式和手法在小區范圍內、業主之間私下傳播,形成實際銷售的方法。

銷售參與人員:小區業主,能言善辯,熟悉小區情況,有良好人緣(通常都是已購買的業主)。

銷售工具:價格、車位資料等

銷售注意:說辭、銷售身份的合理確定、注意營造特權感、價值感

優點:內部傳播,直面客戶,口碑銷售、價值感、特權感、不聲張

缺點:尚無先例、人才難覓、銷售手續辦理不便

3、思路三:店銷法

基本概念:利用物業管理用房,設置專門銷售人員,發布銷售公告,面對小區業主進行直接銷售的手法。

銷售參與人員:銷售專員、物業管理人員(配合)

銷售工具:車位平面資料、價格表、身份標志等

銷售注意:說辭准備、賣場簡裝、業主溝通等

優點:正式、正規、陣地戰

缺點:太聲張、容易流傳開去、不利口碑

基本思路:建議以直銷法或傳銷法進行車位銷售,不事聲張。

(六)、銷售策略

1、價格策略

基本策略:取消包月制度,實行較高的XX元/晚的零租制度,以租壓售。

具體價格:制定當在開發商確定基本的平均價格之後,另敘!

設置特價車位

2、產品策略

車位改車庫(業主自行操作)

銷售期,車位管理、照明、衛生、安保等要有改善,與平時不同

3、銷售渠道

主要建立在對小區業主的實際購買方面,不反對投資客介入。

4、具體策略

以租壓售:直接或間接提高租金水平,壓迫銷售。

以租代售:以客戶簽訂中長期租賃協議,並約定在租賃若干年後轉為購買協議,前期支付租金自動轉為購買車位款。

優惠措施:(需在制定價格的基礎上按優惠比率適當上浮)

銷售激勵政策小區車位銷售執行簡案

車位按揭政策

5、操作步驟

步驟一:組織業主懇談會,進行銷售摸底和准業主調研,摸清業主心態。

步驟二:組織銷售架構如銷售專員、銷售說辭、銷售政策、交易條件等。

步驟三:具體策略制定如銷售方案、銷售策略、銷售方法、通道選擇等。

步驟四:價格制定,符合開發商要求的整體價格體系。

步驟五:行銷組織,組織銷售專員進行銷售行為,並進行控制。

步驟六:銷售手續辦理,協議、合同的簽署等

步驟七:產權手續辦理:進行車位產權的變更、轉移等。
銷售案例分析範文篇2:銷售實戰中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小王帶著他的老婆小麗去物色新居,小麗看上了一套三居室,小王一看問價格,28000元,覺得太貴了,可是他與老婆都挺喜歡這個戶型,地段也不錯,只好跟銷售員討價還價。

小王

這個戶型價格有點貴哦?

銷售員

這還貴呀(站在顧客的對立面)!這可是**品牌開發的房子,您看看這個戶型設計,這地段配置,本市這個地段,我們賣得是最便宜的了(這等於告訴小王,別的樓盤還有房子,你可以到別的樓盤看看)!有心買我可以給你問問經理申請下能不能有下定優惠?

小王

那下定有什麼優惠呢,能不能做到25000一平米的優惠呢,你看我也看了這么久了,肯定是想買的。

銷售員

不可能!哪有那麼便宜,我們經理也沒有這個許可權,如果有那麼便宜,你賣給我好了。這樣吧,看你有心,只要您今天下定,我就給您送一套精美禮品!

小王

這樣啊 ,那我在考慮考慮吧……

結果會怎麼樣呢?通常是小王帶著小麗貨比三家去了!好好的一筆生意就這樣沒了!這可是每個樓盤天天都在發生的事情。

不但是地產行業發生,這種場景其實發生在任何銷售過程中。在銷售過程中,殺價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上面這個銷售個案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銷售員不懂心理學的原故,銷售人員為了不被顧客殺價,很自然地就站在了顧客的對立面,這樣的結果,銷售過程很自然就變成了一場戰爭,既然是戰爭,就算是銷售成功,也只能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那麼遇到顧客殺價怎麼辦呢?不能跟顧客作對,難道任由顧客殺價?

當然不是,一個懂得心理學的銷售人員,永遠不會與顧客討價還價,我們來看看以下場景:

小王

這個戶型價格有些貴哦?

銷售員

是的,這個樓盤確實有點貴(與顧客站在同一立場,這叫‘先跟後帶’),但是您看看我們這個樓盤的地段、交通、配套、物業等等是別的樓盤不能比的,買房不能只看價格,還要看價值,以後常住,肯定要多方面考慮的,您看看我們的星級物業,我們的小區規劃……,您買這里的房子肯定不會虧得,要不您先交個定金,我們的房子真的很搶手,現在好戶型已經不多了(給顧客一個購買的身份,同時引導顧客體驗擁有的感覺)?

銷售員

(當客戶預備下訂房子時)女士,您真有眼光!(對小麗說,其實是說給小王聽)有這么好的老公,這么有品位,您以後住在這里肯定會被別人羨慕的(再給小王一個身份,同時用假設成交的語言模式)!

案例總結

話說到這里了,小王能不下定嗎?如果再不下定的話,會覺得沒什麼面子,當然下定不一定意味著終極的成交,但有了第一步才有第二步,只要客戶肯下定,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為什麼會銷售成功呢?因為在這里,銷售員用了實用心理學NLP里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理解層次”中“身份”層次的運用。NLP認為,“身份”層次決定“行為”層次。也就是說,一個人會做出與他身份相符的行為。根據這一原理,在銷售中,你要一個人購買產品,只需要給他一個購買該產品的身份就夠了,如果他接受並認可了這一身份,他自然就會做出你要的購買行為,這就是心理學,想學習更多關於銷售中的知識么?趕緊報名參加我們的——門店經理經營特訓班吧!
銷售案例分析範文篇3:你能把100元人民幣推銷出去嗎?
有人試驗過, 在街邊, 拿著100 塊人民幣試圖“銷售”給路人,看看多少錢賣得掉。100 元人民幣的價值,當然也是100 元,銷售人自己知道,這是真幣。結果正如你所預料的,別說打八折,可能就算不要錢,也沒人要,人家總有顧慮。

這個試驗背後,其實就是銷售的難點所在。在整體誠信度不高的社會,大家的防禦機制都很強。銷售人要做的,就是擁有好意,同時讓別人原原本本地感受到自己的好意。這需要方法,也需要訓練。

真正好的銷售,會用對方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主張,他會設身處地考慮對方的情境、對方的需求,甚至是把對方的老闆、對方的客戶都考慮在內。在這個過程,不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更不是給對方洗腦,而是讓對方看到不同的畫面,自己做出決定。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職場人都是“銷售人”,每個人都需要把自己的主張“銷售”給老闆、同事、家人、朋友……要實現成功銷售,可以從六個方面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

1、立場:把握角色,進退有據

人要活得不糾結, 自在從容, 就需要掌握立場;立場就要回答三個問題,即“我是誰”,“我要什麼”,“我有什麼”。

最簡單的例子,很多丈母娘疼女婿,把女婿當兒子待。可女婿就是女婿,不要輕易走進不同的角色,否則還關系很難長久。關注微信"商人之道"了解老闆的思考邏輯。女婿沒有兒子孝順嗎?孝敬丈母娘沒有兒子大方嗎?當自己是女婿就是見外嗎?相反,錯位,才可能滋生很多問題。

比如說,自己媽媽來家裡,你可以在她床邊一聊大半夜,和丈母娘這么做,就未必合適,這就是分寸。

有人說做女婿我會,怎麼做銷售呢?做銷售也要把握這三個問題,有人把客戶當朋友,當辯友,當上帝等都不恰當;銷售人的目的不是求人,不是輸贏,不是膜拜,只是引領客戶看清楚自己的“產品”;銷售人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產品的完美,而是讓自己的產品得到完美的使用。在職場中,有太多的人喜歡抱怨公司,如果你問他,說這個話的時候,你角色是什麼?大部分時候,對方都會發現自己跳出了原來的角色,但是也都會解釋抱怨里的善意。如果你再問,既然是善意,還有什麼更有效的表達方式?這些問題,會讓對方回歸自己的角色和相應的職責,從感性回歸理性。

有人說, 好吧,立場我明白了, 可我怎麼知道我的立場對不對?很簡單,當你情緒波動的時候,就是立場需要調整的時候;調整的是你的角色、目的以及衡量手中的資源。

這里有一個誤區要提醒一下,調整了立場,不等於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

恰恰相反,我認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放任自己的激情泛濫,那並不健康。健康的狀態,是從容的,中立的,平和的,有力量的,這是立場的力量。

【銷售管理啟示】

糾結,不是源自角色錯位,就是定錯了目標,或者錯估了手中的資源。

2、一切都是目標,其餘都是註解

再怎麼強調目標的重要性都不過分!很多人都沒有目標, 確切地說, 沒有清晰的目標。為啥? 很多人定目標前要先衡量手中的資源夠不夠,而不是先定目標, 後找條件;而且, 定目標其實就做了選擇, 選擇意味著放棄, 放棄意味著痛苦。

有人認為不定目標可以進退自如,不會失敗,實際上卻因為沒有清晰的目標失去別人的尊重,也失去了集中資源達到目標的機會,也增加了改變目標帶來的資源浪費和資源分散帶來的效率下降。

有人定了目標,卻又丟掉了目標。比如有些人希望別人看重自己, 就不停地反駁別人, 可是反駁別人往往把自己推向了目標的反面;有人輔導別人是希望帶來增長, 可一開始輔導就走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怪圈,糾正問題未必一定與增長相關。

有人把結果當目標,比如銷售人把業績當目標,於是“成功”地把自己放在了索取的位置,招人煩。而你的目標可能是讓客戶了解你的產品,結果客戶因為了解而購買,那是客戶自己的事。

這么說來, 目標在結果之後,過程之前;是達到結果的理由, 是過程的階段性結果。有些拗口, 但仔細想想也不難理解。

所以,銷售其實就是客戶自己說服自己的過程,而銷售人的職責是給對方一個理由,一個不能拒絕的理由。如果你懶得找理由,那麼客戶就會定義你的來意—即你索取的結果。那麼,不給你好臉色,也就順理成章。

【銷售管理啟示】

一個好的目標應該是可以說得出口的,對雙方都有益的,創造雙方溝通氛圍的理由。

3、情緒背後有主張

人到職場,總希望給自己的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成熟標簽。不輕易流露情緒是對自己的保護,但也會讓自己憋屈難受。

當你的體溫升高, 血壓升高, 你會開始擔心,甚至去醫院;但情緒上的顛簸,你卻認為正常。對職場人來說,情緒波動是一個相比體溫和血壓毫不遜色的健康指標,它能夠非常准確地提示我們身體和思維中的問題。

情緒管理, 就等同於壓抑或者發泄那麼簡單嗎?不是的,由情緒而留意到背後的認知才是有效的開始。比如晚上家人回來遲了,你非常擔心,可在家人進門的剎那,由擔心變成生氣的有沒有?

回頭想想, 你生氣真的只是因為對方遲回家?一定不是的,那是什麼?是推測。推測屬於認知,是對家人遲回來這個動作的解讀。可是你解讀的依據是什麼?

明顯不足!每一個情緒背後, 一定有一個觀點, 只是有時候連自己也未必留意到。

比如說, 有人劈頭蓋臉罵你一頓,你可能當時就生氣。但是如果你知道對方生氣, 是因為她看到你在太陽底下曬了1 0 分鍾, 因為心疼才罵你的, 你還會生氣嗎?

由此可見, 每個觀點背後一定有部分事實,或更多事實。吵架的原因,是觀點對觀點,情緒對情緒。如果每次都能找出情緒背後的原因,每次都能探究支持原因的事實,也就吵不起來了。

【銷售管理啟示】

很多時候,吵架的原因,是觀點對觀點,情緒對情緒。

4、信心,是銷售的最大前提

信心不能被要求,信心也不能假裝。

很多人以為信心與財富、地位和影響力有關, 所以需要等到擁有這些條件才能自信。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我說信心與立場有關, 只要你認准自己的立場,自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有人說不對, 一位原來是司機, 現在做了銷售的大叔級人物從人群中站起來, 他說他沒有任何理由自信, 去人家公司收款遭人家白眼不說, 回來還要挨老闆罵,隱隱感覺工作不保, 多少次恨自己沒用,哪來的信心?“我沒有信心!”

我回應說,剛才你說自己沒信心的時候,就特有信心。他聽了一愣,接著和大家一起笑了起來。我接著問他,要做好這份工作,你需要什麼條件,比如收款?他回答說:一個厲害的,干練的,不急等著錢用,一切都搞得定的,威風八面的人可以做好這份工作。我追問:那你是不是每次收款的時候,就有意無意裝成那個樣子?他想了想,微微點頭說,“有點,你想,我也沒什麼本事,可是這份工作對我很重要,我需要靠它養家糊口。我沒讀過什麼書,初中畢業,像我這樣的狀況,我怎麼會有信心呢?有時候難免要裝裝樣子,壯壯膽。”

信心的關鍵,就是做你自己。到了客戶那邊,假如你這樣說:“老闆,我來為我們公司收款,我沒什麼本事,四十多歲了,這份工作恐怕也是我唯一的工作。”

這是第一條,回答了“我是誰”。接下來,就要解決我來做什麼,我有什麼,我沒有什麼。“我今天來,是來收款的,我知道你有錢,我也知道你可以不給我錢,這是你的事情,我的目的就是拿回錢。因為拿不回錢我就丟掉了工作,丟掉了工作,我也沒有什麼其他的資源,你抬抬手,我就可以繼續這份工作,你按按手指,我可能就會失業。沒有了工作,我也就沒有什麼好失去的了,我今天來的目的就是這個,你是讓我有希望的回去,還是讓我絕望地回去?”

當你這樣說的時候,只不過是把自己真實的狀況說給他聽而已, 但是他會感受巨大的壓力, 你會像是沒有信心的人嗎? 但是之前因為怕被人瞧不起, 他穿西裝打領帶到客戶那裡去,“ 假裝”自己很有能力,結果被一眼瞧破。怎麼會有力量?瞬間,他找回了自己的力量。

信心, 不只是立場,還需要更多的支撐物, 比如了解客戶, 了解對手,了解自己的產品和戰略, 都是信心的重要支撐。

【銷售管理啟示】

一個人不是他自己的時候,他就失去了力量。

5、信任,與他人無關

很多時候,我們不信任誰和信任誰,似乎都和對方有關—對方的人品和能力。這是一個誤區。信任無關對方,而是自己的事。

仔細看看周圍, 每當我們吃得准對方的時候,就敢於信任;吃不準,才不信任。所以實際上信任的根源就在於自信。

人品再惡劣,只要你搞得定,照樣信任,就像如來信任猴子。從這個邏輯上講, 周圍那些我們不信任的人,多半是我們搞不定的人,沒有辦法,信任危機。我知道這個觀點,有違常規,但是值得琢磨一下。你想, 放高利貸的人, 就真的相信那些借錢人的人品和償還能力?為什麼還敢借給他?那是因為他們搞得定。

記得有一次應聘一家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的時候, 面試在巴黎進行。當時的CEO 問:“你在中國工作,我在巴黎工作,我們離得很遠;而且,英語對你、對我都是外語,我憑什麼信任你?”中國有句話叫直來直去,你既然那麼直接,回答也必須直接才匹配吧?所以,這么回答:“信任,是你的事,我值不值得信任才是我的事。我通常會做這樣幾件事,來讓自己值得信任……而你信不信任,完全是你的事。假設我不是中國人而是法國人,你就沒有信任問題?假如我不在中國,而在你身邊工作,你就信任嗎?”自信,才會信任。

【銷售管理啟示】

信不信任是你的事,值得信任才是我的事。

6、銷售,就是銷售自己

很多人常說:“ 銷售就是做人。” 也有人告誡:“要在職場中銷售自己”。

什麼是做人?銷售自己什麼?做人就像一個菜農在賣菜。批發一車菜過來,開始挑挑揀揀,有些菜是要貴賣的,有些菜是要便宜賣的,有些菜是要扔掉的,這樣,整車的菜才能賣出個好價錢。我們這一輩子走過來,有些東西是要忽視的,有些東西是要維持的,有些東西是要珍視的。對每個人來說,珍視以及次序,就是緣於人跟人之間的價值差異。

所以, 銷售自己, 一定要知道銷售自己什麼特質。假如要銷售人品,那麼具體指人品的哪個方面?是“說到做到”?是“樂善好施”?是“精明強干”?總之,我們需要一些具體的“賣點”,這樣你的銷售才會更有效。

作為普通的職場人, 決定自己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要讓誰相信我是這樣的人? 我用什麼方法讓人相信? 有哪些渠道可以利用? 有哪些動作可以去做? …… 這樣一來, 回答了這些問題,每個人的方向就清晰了, 就會有條不紊地動起來。

看過"銷售案例分析範文"的人還關注了:

1. 營銷成功案例分析範例

2. 營銷策略案例分析範例

3. 營銷案例分析報告範文

4.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範文

5.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範例

『叄』 推薦幾個近5年的經典營銷案例體現市場定位策略的案例

你可以在網上搜索更多 這只是參考
大眾市場定位的傑出代表:福特公司

當被問到「是誰發明了汽車?」這個問題時,許多人都會回答:亨利·福特。這個普遍的誤解正是對亨利·福特的贊美——是他使千千萬萬人擁有汽車的夢想成為可能。雖然人們普遍承認汽車是在歐洲發明與誕生的,但在19世紀末,有許多美國和歐洲的實驗者們同時在努力實現這一理想。但是,亨利·福特可以擁有所有的榮譽,因為是他使汽車不再遙不可及。他的指導原則是:「我要製造一輛適合大眾的汽車,價格低廉,誰都買得起」。正是亨利·福特的這種遠見和激情促成了福特汽車公司的誕生。

在美國工業由手工作坊向工廠製造生產的過渡中,享利·福特首創世界上第一條大規模流水作業生產線,為現代發達的工業生產奠定了基礎。他發明的物美價廉的T型車,一舉打開了新興的汽車業市場,為美國迅速步入汽車時代做出了貢獻。為此,在美聯社所做的美國獨立200周年20件大事的民意測驗中,享利·福特和他的汽車公司名列第10,與宇航員登上月球,原子彈爆炸成功相媲美,為全世界所矚目。

1.定位大眾市場。

100年前,汽車業傳統的做法幾乎無一例外是面向較為富有的階層,福特公司1906年推銷的新型汽車也是這樣一種「奢華型」產品——車體笨重,且多為定製,非一般人的財力所及。這時,福特公司推出八種車型,分別用八個不同的字母標示,設計有別,價格各異。同時,他們提高了售價,最便宜的車售價為1 000美元,最高的為2 000美元。這一變革帶來了災難性的結果,銷售數量猛然下降,利潤僅10萬美元,為前一年度的1/3。滯銷震驚了亨利·福特,他不得不再易其轍,轉為薄利多銷。次年,公司降低了售價,生意又魔術般地回升了。盡管當時全國性經濟蕭條已經露頭,但從1906年下半年到1907年底這一段時間里,福特汽車的顧客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其他生意紛紛倒閉,而福特公司卻盈利125萬美元。及時的政策變動,獲得如此成功,主要歸功於亨利·福特本人。

亨利·福特開始夢想建造一種既簡單又堅固耐用、而且人人都承受得起的汽車。1908年初,亨利·福特製定了一個劃時代的決策,公司宣布從此致力於生產標准化,只製造較低廉的單一品種。實際上這項方案在亨利·福特腦子里已醞釀了數月,甚至可以說數年之久。這種生產方針已有盈利的先例。該公司1906年至1907年的生產無疑地證明,產品價格越低,利潤越大。因此,轉而生產統一規格、價錢低廉、能為大眾所接受的車輛從根本上講是明智之舉,從銷售、盈利相結合的角度看,這個決定只是將昔日的最佳實踐固定下來。

亨利·福特的夢想之車就是T型車。T型車渾身上下找不到一絲裝飾或華而不實之處,百分之百地實用。這正是亨利·福特所希望的樣子。它的車體輕,堅固而不求其外表美觀,而專在性能上刻意求精,普通人也買得起。T型車去掉了所有的附件,以850美元一輛出售,規格一致,的確像「別針或火柴」一樣。

T型車一投產就受到廣泛的歡迎。它無須推銷,自有主顧,其原因不言而喻。它之所以躍居當時各類汽車之首是因為農民正需要這種車,普通人又都買得起。它的機械原理極為簡單,任何耐心的外行人都會很快地掌握。而且,當時的車輛包括T型車在內,都面臨征服馬車時代遺留下來的路面的難題。一般的汽車都經受不了危險的小路和平原各州土路復雜路面的考驗,而T型車的每一個零件都是針對這種情況設計製造的。與當時其他類型汽車相比,T型車具有經久耐用、構造精巧和輕盈便利的優點。這種車底盤較高,可以像踩高蹺那樣通過亂石遍布或類似沼澤的路面,具有能穿越沙地、腐土和泥潭的優良性能。

福特汽車公司這一時期的盈利情況也證明福特關於生產廉價車的決定是無比明智的。T型車僅用一年時間就躍居暢銷車之首,成為第一號盈利車。這一年出售了1.l萬輛,在銷售量和利潤方面均超過其他汽車製造商。大眾化產品策略為福特公司贏得了巨大的市場發展機會,其實可以說是亨利·福特造就了美國汽車市場。

為適應汽車需求量的劇增,天才般的亨利·福特潛心研究生產流程,開發出產品生產線。依靠良好的產品市場和高效的流水線作業,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宣布福特汽車公司的最低日薪為5美元——幾乎兩倍於當時的最低日薪,震驚了全世界。亨利·福特認為,既然已經能夠大批量生產價格低廉的汽車,如果員工們能夠買得起的話,就可以賣出更多的車。他相信一個8小時工作日5美元的報酬是他所做的削減成本的最佳舉措。他說:「可以找到創造高工資的生產方法。如果降低薪水,就是降低顧客的數量。」

2.順應市場。

隨著美國汽車市場的成熟、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求的專業,福特公司適時調整了產品組合。當時的消費者需要更為豪華、動力更為強勁的汽車。福特汽車公司的下一個產品——於1932年3月31日推出的第一台V-8發動機正好滿足了這兩種需要。福特汽車公司首次成功地將V-8缸體鑄為一體,這比他的競爭對手學會造出可靠的V-8發動機早了許多年。同時福特汽車及其強大的發動機成為注重汽車性能的美國人的最愛。

二戰期間,福特公司為適應戰時需要,轉產飛機發動機等產品,由埃德塞爾·福特發起的龐大的戰時計劃,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一共製造了8 600架四引擎B-24「解放者」轟炸機、57 000台飛機發動機以及超過250 000台坦克及其他戰爭用機器。在二戰中,福特公司的傑出表現為其贏得了口碑,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二戰結束後,民用汽車市場迅速膨脹,為適應新的市場需求,福特公司推出新車型。1948年6月8日,福特汽車1949款車型在紐約隆重推出。這輛側身平滑光潔的福特1949款汽車擁有獨立前懸架和可開啟的新型後角窗;車身與翼子板的融合是一種創新,為日後的汽車設計設立了標准。福特1949款給了福特汽車公司在競爭激烈的美國汽車製造業中奪回亞軍寶座以強大的動力。1949年,福特公司大約銷售了807 000輛汽車,盈利由前一年的9 400萬美元上升到1.77億美元。這是自1929年以來創下的最高汽車銷售記錄。

憑借良好的先發優勢,福特公司致力於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從而取得了市場競爭中的利器——價格優勢。

亨利·福特二世的戰後重組計劃使公司迅速恢復了元氣,並使之進一步推出了擴展計劃,最終在美國成立了44個製造廠、18個裝配廠、32個零件倉庫、2個大型試車場和13個工藝開發和研究機構。

『肆』 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

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精選

客戶案例分析,並定義為是一種商業策略,按照客戶的分類情況有效地組織企業資源,培養以客戶為中心地經營行為以及實施以客戶為中心地業務流程,並以此為手段來提高企業贏利能力、利潤以及顧客滿意度。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 篇1

案例一: 小張去年剛從大學畢業,仗著自己是營銷專業出身,加上在上學期間的社會實踐積累,個人素質高,畢業時就樹立了自己偉大的規劃:用三年的時間,完成自己的原始積累,成為知名企業的大區經理;三年後,成為真正的營銷職業經理人。05年7月,小張畢業後,便如願以償的當上了當地省城一家知名企業JX啤酒集團的銷售人員,並且負責管理開市區域的3家經銷商。

小張到了開市後,便逐個拜訪經銷商,並且展示自己的專業知識優勢,大講專業理論知識。

小張在進行市場調研時發現,市場有很多的空白點。小張知道覆蓋率高就能帶來有效銷售,就要求經銷商全部逐個開發,提高產品覆蓋率。結果客戶沒什麼反應。

05年9月份,公司推出旨在提高中高檔產品的比重的促銷方案,小張給客戶傳達公司政策後,客戶不僅沒有積極響應,還向小張提出了更多的苛刻要求,要人、要車、要贈品等,而這些都是和公司政策相背的。結果是公司給的政策,客戶不用;客戶要的政策,小張爭取不來。客戶對小張的怨言很大,並且投訴到了小張的經理處。

從此後,小張和客戶的關系一天比一天緊張。小張都有點怕出差,怕去見客戶。

半年後,小張的上司無奈地告訴他,請他另謀高就。原因三家經銷商已經聯名向老總反映,請求換掉小張,理由是小張沒有給他們提供有任何價值的幫助。並且威脅:若不換掉小張,三家經銷商將不再經營該品牌。

小張碰上了人生的重大挫折,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該向何方。

案例二: 業務員小劉是個樂天派。愛好交際,喜歡交朋友。大學畢業後應聘到某企業做業務員。小劉相信,只要和客戶做成好朋友,什麼業務都能談成。

於是小劉到了市場後,便和客戶吃吃喝喝,經常和客戶打牌、唱歌。倒很少有時間去研究市場了。開始時,客戶礙於面子,小劉怎麼說,客戶就怎麼做。可是,時間長了,客戶越來越不按小劉說的辦,要麼是表面附和,卻沒有任何行動。還經常向小劉訴說苦衷,希望小劉向公司要政策。

小劉的任務已經三個月沒有完成。領導也向他提出黃牌警告。

其實,小張、小劉的案例是典型的客戶溝通問題,也是營銷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那麼營銷新手如何迅速贏得客戶的支持呢?

銷售工作離不了和客戶打交道。研究客戶、如何以銷售目標為目標和客戶溝通,就成為銷售人員的基本素質。

一、正確認識廠商關系。

廠家和商家作為不同的主體,有各自的經營取向,不同的經營目標必然導致廠商不同的銷售行為。因此,廠商關系不是行政隸屬的上下級關系,廠商關系的本質是以利益為中心的合作關系。

廠商關系決定了業務人員的工作立場,期望和客戶做成好朋友來達到銷售目的的可能已經越來越少,關鍵的是廠家的銷售行為給客戶帶來了什麼利益。在人際交往上,做一個受人歡迎,至少是不讓人討厭的人就足夠了。

廠商關系的本質決定了廠家銷售人員的工作性質,那就是以廠家經營目標為中心,以貫徹公司銷售意圖為目標,以溝通為主要的工作形式,最大程度的影響經銷商,進而影響消費者。平常說的業務人員做市場,實際上就是業務人員多大程度上能夠改變、影響客戶。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業務人員的溝通能力、溝通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廠家做市場的能力和水平。

事實上,業績最好的銷售人員不是營銷知識最多的人,而是溝通能力最強的人。因此,衡量業務人員是否合格,首要的就是看其是否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二、正確認識溝通工作

首先,溝通是有明確的目的的。說服客戶按照廠方意圖來開展市場工作,就是業務人員溝通的目的。

其次,溝通工作有很高的技巧。具體到銷售人員,基本的有兩點:

1、要學會「聽"話,而不是會「說"話。

傾聽是最好的溝通藝術。很多銷售人員滿足於在客戶面前的誇誇其談,有時甚至是一味的單一的說辭,忽視客戶的需求,而置客戶意見於不顧,這只能滿足銷售人員的表現欲,對達成溝通目的是有害的。不是不讓銷售人員說,而是說的要「打點",「點"從哪裡來,從客戶的談話中來。大多的銷售人員的溝通問題就出在這里。就象有的足球隊踢球一樣,「得勢卻不進球",卻讓對手「悶逮"。

2、要會給客戶講故事。

講故事是銷售人員得基本功。故事的內容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講市場遠景,激發客戶的熱情、認可和行動,客戶產生與廠家的「一體感",經銷商就會「全力以赴"。二是要講解方案。當廠方人員用經銷商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語言講解一個有理有據的有很強操作性的方案,並且圖文並茂、很有技巧的時候,經銷商就會充滿信心。三是講樣板市場(店、街區等)的成功案例。通過講述成功的市場操作案例,表現出廠方人員做市場的態度、信心、決心,樹立樣板的示範作用。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從眾"心理,事實上從經濟學上來講,「從眾"也是降低成本、規避風險的好辦法,很多經銷商都有這樣的心理。通過講述樣板市場的成功案例,就會打消客戶顧慮,客戶就會有動力。

再者,溝通要結合環境,充分運用輔助道具。

語言包括口語、書面語言、和肢體語言。特別是肢體語言的運用,特別講究恰到好處,用多了可能有表演成分,不用就會很僵硬。溝通語言有三個基本要求:連貫、集中、得體。其中得體就要求說話的環境、分寸、程度的把握。

三、處理好私事與公事之分。

私人關系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業務關系,因公事打交道也能收獲私人友誼。這其中關鍵是「度"、「分寸"的把握。做銷售有一個著名的「椅子定律",就是要站在「人"的角度,從私人感情出發,去感化客戶。但同時要保持距離。廠商關系有一個著名的「刺蝟"論,就是距離產生美。業務員要和客戶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避免「審美疲勞"。

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 篇2

隨著國家對房地產業管理調控制度和手段的逐步完善,我國房地產業在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日趨走向成熟和規范。我國加入WTO以來,各個行業都逐步向國際市場開放,房地產業也不例外。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大舞台上,在以變化和創新為主旋律的時代,CRM系統於2001年開始進入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它藉助於強大的網路信息系統,稟著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擔負起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任,能達到房地產企業和客戶雙贏的效果。

在地產界流傳這樣一個現象:每逢萬科新樓盤開盤,老業主都會前來捧場,並且老業主的推薦成交率一直居高不下,部分樓盤甚至能達到50%。據悉,萬科在深、滬、京、津、沈陽等地的銷售,有30%~50%的客戶是已經入住的業主介紹的;在深圳,萬科地產每開發一個新樓盤,就有不少客戶跟進買入。金色家園和四季花城,超過40%的新業主是老業主介紹的。而據萬客會的調查顯示:萬科地產現有業主中,萬客會會員重復購買率達65.3%,56.9%業主會員將再次購買萬科,48.5%的會員將向親朋推薦萬科地產。這在業主重復購買率一直比較低的房地產行業,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一) CRM產生的背景以及內涵

1990年前後,美國許多企業為了滿足日益競爭的市場需要,開始開發銷售自動化系統(SFA),隨後又著力發展客戶服務系統(CSS)。1996年後,一些公司開始把SFA和CSS兩個系統合並起來,再加上營銷策劃和現場服務,在此基礎上再集成CTI(計算機電話集成)技術,形成

集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呼叫中心,這就是如今為大家所熟知的客戶關系管理(CRM)的雛形。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客戶的需求從追求某種技術和產品轉變為追求情感滿足、個性的尊重等額外的價值(這可以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解釋)。為了在日趨加劇的市場競爭中取勝,要求企業在向客戶提供產品的同時,能夠給予客戶美好的心理體驗和有價值的關懷式服務,客戶關系管理(CRM)也因此應運而生,並逐漸成為企業管理新的時代內容和決定性因素。1999年,CRM引入中國,並率先在IT行業應用,CRM在IT行業中的成功運用也讓一些軟體製造商看好中國的CRM市場,並相繼開發出各類CRM系統軟體。在短短的3年裡,繼IT業之後,家電、汽車等行業也相繼引入了CRM,一時間,中國掀起了一場CRM熱潮。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戶關系管理,它是指企業確立一種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利用信息技術對相關的業務和工作流程進行重組,以達到企業對客戶資源全面有效的管理。它不僅是一種改善企業與客戶之間關系的管理機制,更是一種現代企業活動的管理機制。

(二)萬科的第五專業

在設計、工程、營銷、物管的基礎上,萬科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反思,提出了「房地產第五專業」的理念,即客戶關系管理,企業也從原來的項目導向轉為客戶價值導向。為適應企業對客戶關系管理的更高訴求,萬科主動引入了信息技術,探索實現了客戶關系管理的信息化。他們建立了客戶中心網站和CRM等信息系統,從多個視角、工作環節和渠道,系統性收集客戶的意見建議,及時做出研究和響應,這些意見和建議,還為企業戰略戰術開發,提供了指引。萬科的第五專業,成為引領企業持續發展、不斷續寫傳奇的重要動力。

(三)關注客戶體驗

萬科素以注重現場包裝和展示而聞名,同類的項目,每平米總要比別人貴幾百甚至上千元,有人不理解:我沒看出萬科樓盤有什麼驚人之處,技術也好,材料也好,設計也好,都是和別人差不多的?其實,只要客戶仔細到萬科的項目上看看,基本上會被那裡濃郁的、具有藝術品位的、溫馨的居家氛圍和某些細節所打動,他們會發現那裡才是理想中的家園,於是就願意為此多掏很多錢,願意為瞬間的美好感受、未來的美好遐想而沖動落定。

萬科以其產品為道具、以服務為舞台,營造了一個讓消費者融入其中、能產生美好想像和審美愉悅的空間環境與人文環境,萬科出售的不再僅僅是「商品」和「服務」,萬科出售的

是客戶體驗――客戶在其精心營造的審美環境中,通過自身的感悟和想像,得到了一種精神上的愉悅。

(三)萬科獨有的「6+2」服務法

萬科有一個稱為「6+2」的服務法則,主要是從客戶的角度分成以下幾步:

第一步:溫馨牽手。強調溫馨牽手過程中發展商信息透明,陽光購樓。萬科要求所有的項目,在銷售過程中,既要宣傳有利於客戶(銷售)的內容,也要公示不利於客戶(銷售)的內容。其中包括一公里以內的不利因素,

第二步:喜結連理。在合同條款中,要盡量多地告訴業主簽約的注意事項,降低業主的無助感,告訴業主跟萬科溝通的渠道與方式。

第三步:親密接觸。公司與業主保持親密接觸,從簽約結束到拿到住房這一段時間里,萬科會定期發出簡訊、郵件,組織業主參觀樓盤,了解樓盤建設進展情況,及時將其進展情況告訴業主。

第四步:喬遷。業主入住時,萬科要舉行入住儀式,表達對業主的敬意與祝福。

第五步:噓寒問暖。業主入住以後,公司要噓寒問暖,建立客戶經理制,跟蹤到底,通過溝通平台及時發現、研究、解決出現的問題。

第六步:承擔責任。問題總會發生,當問題出現時,特別是傷及客戶利益時,萬科不會推卸責任。

隨後是「一路同行」。萬科建立了忠誠度維修基金,所需資金來自公司每年的利潤及客戶出資。

最後是「四年之約」。每過四年,萬科會全面走訪一遍客戶,看看有什麼需要改善的。

(四)多渠道關注客戶問題

傾聽是企業客戶關系管理中的重要一環,萬科專門設立了一個職能部門──萬科客戶關系中心。客戶關系部門的主要職責除了處理投訴外,還肩負客戶滿意度調查、員工滿意度調查、各種風險評估、客戶回訪、投訴信息收集和處理等項工作。具體的渠道有:

1.協調處理客戶投訴:各地客戶關系中心得到公司的充分授權,遵循集團投訴處理原則,負責與客戶的交流,並對相關決定的結果負責。

2.監控管理投訴論壇:「投訴萬科」論壇由集團客戶關系中心統一實施監控。規定業主和准業主們在論壇上發表的投訴,必須24小時內給予答復。

3.組織客戶滿意度調查:由萬科聘請第三方公司進行,旨在通過全方位的了解客戶對萬科產品服務的評價和需求,為客戶提供更符合生活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4.解答咨詢:圍繞萬科和服務的所有咨詢或意見,集團客戶關系中心都可以代為解答或為客戶指引便捷的溝通渠道。

(五)精心打造企業與客戶的互動形式

隨著企業的發展,萬科對客戶的理解也在不斷提升。在萬科人的眼裡,客戶已經不只是房子的買主,客戶與企業的關系也不再是「一錘子買賣」。於是在1998年,萬科創立了「萬客會」,通過積分獎勵、購房優惠等措施,為購房者提供系統性的細致服務。萬客會理念不斷提升和豐富,從單向施予的服務,到雙向溝通與互動,再到更高層次的共同分享,萬客會與會員間的關系越來越親密,從最初的開發商與客戶、產品提供方與購買方、服務者與使用者,轉變為親人般的相互信任,朋友般的相互關照。

萬科沒有刻意強調客戶關系管理,而是將客戶的利益,包括訴求真正放在心上、捧在手裡、落實到了行動。萬科深知,對客戶利益的關照需要每個子公司、每名員工的貫徹落實,而公司對子公司及員工的考核,是檢驗公司對客戶真實看法的試金石,是引導下屬企業及員工言行的指揮棒。

目前,面對市場競爭的壓力,已經有許多房企開始意識到具有優質的服務才能佔領或保住市場,如綠地、保利等品牌房企均倡導以服務為主題。業內專家表示,從以產品營造為中心到以客戶服務為中心,這將是房地產發展的.必然途徑,與此同時,服務營銷的觀念也將推動房地產市場走向更加成熟和理性。

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 篇3

有一個奶製品專賣店,裡面有三個服務人員,小李,大李和老李。當您走近小李時,小李面帶微笑,主動問長問短,一會兒與您寒暄天氣,一會兒聊聊孩子的現狀,總之聊一些與買奶無關的事情,小李的方式就是禮貌待客。而大李呢,採取另外一種方式,他說,我能幫您嗎?您要那種酸奶?我們對長期客戶是有優惠的,如果氣溫高於30℃,您可以天天來這里喝一杯免費的酸奶。您想參加這次活動嗎?大李的方式是技巧推廣式。老李的方式更加成熟老到,他和您談論您的日常飲食需要,問您喝什麼奶,是含糖的還是不含糖的?也許您正是一位糖尿病人,也許您正在減肥?而老李總會找到一種最適合您的奶製品,而且告訴您如何才能保持奶的營養成份。老李提供的是個性化的溝通模式。

那麼,您認為以上三種模式哪一種更適合貴公司呢?哪一種是最有效的方式呢?這三種模式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什麼?以下的調查也許與您的直覺不大一樣。

其中一個問題是銷售人員所使用的非語言服務是否始終與語言服務保持一致。如果二者是一致的,這三種模式就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有些研究表明技巧推廣式更能為企業帶來效益。

但是,如果提供的語言和非語言服務信息不一致時,客戶則傾向於相信非語言反映出來的服務信息。也就是說,如果銷售人員被訓練得看起來禮貌待客,但可能身體語言流露出了他內心裡並不喜歡他的工作,也不喜歡與客戶打交道,那麼禮貌待客就失去了意義。同樣,技巧推廣式也會由於銷售人員的不友善或漫不經心而達不到預期效果。只有個性化服務才能足以將語言及非語言信息完美結合,這是銷售人員與客戶因長期交流而建立起深層關系的緣故。

銷售人員最重要的口頭溝通是開場白和結束語。因為人們在溝通時易於記住剛開始和最後發生的事情。所以銷售人員與客戶溝通時,要特別注意開始時的禮貌寒暄和最後的結束語。

禮貌待客講究即時應對,包括時間即時、空間即時和語言即時。所謂時間即時就是說向走進來的客戶及時打招呼。如,只要客戶向銷售窗口走近1米之內,就要在5秒鍾之內打招呼以便讓客戶感受到您的熱情接待。空間即時就是在距離上接近客戶。接近的程度要根據各地的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區別。語言即時就是客戶以不同方式表示出有問題時,能夠迅速應答,而不能說:「那不是我部門的事」或者「我不是您要找的人」,很小的語言差異往往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所以最好使用積極的語言,如「咱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問題」,就比使用被動語言「這個問題是得琢磨琢磨」要有禮貌的多。

對於技巧推廣式,調查人員列出至少15種以上的方式來掌握客戶與銷售人員的溝通技巧。如承諾、威脅、榮譽感、積極的尊重、消極的尊重等等,都與人性的弱點有關。銷售人員要充分了解人性的特點並把它們融入到銷售語言中,激發起消費者被喜愛,不能錯過交易,眼光獨到,時髦入流等心理期待。

調查顯示:多數成功的推銷用語都有如下規律:創造需求—引發興趣—喚起慾望(通過任何一種人類需要),最後是採取行動。

非語言信息在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甚至可以影響客戶的潛在情緒。如在雞尾酒會上,那些笑容燦爛的服務員所得到的小費平均比微笑少的服務人員多幾倍。同樣,把找回給客戶的零錢放在客戶的手心裡,或者客戶買單時拍拍客戶的肩膀同樣可多拿10%的小費。接近客戶,或者蹲下來與客戶目光接觸,同樣會提高小費數目。

總之,個性化的溝通模式是最有效的模式,但卻需要多培訓多練習。而且,與其它模式一樣,它的有效性也會由於銷售人員不易察覺的歧視而大打折扣。對零售業的調查顯示,肥胖客戶,穿著不講究者,與銷售人員(如性別、人種、檔次、年齡)不同者,還有具有挑釁性的客戶都不會受到及時、禮貌的服務待遇。而對婦女的服務不如對男人來得快,對身體殘疾的要好於身體健康的。所有這些均說明只有通過培訓才能逐漸消除服務中的差異。

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 篇4

業務員小王早早地來到了一家煙酒店,希望能拜訪一下這家店的老闆,由於第一次相見,小王很不熟悉店老闆,進店之後,小王與老闆寒暄了幾句之後,說明了來意,順便花了三分鍾時間介紹了公司的產品,本來還想繼續說下去,但是看到老闆很不耐煩的樣子,也就不好意思再說了。於是,小王趕緊接著說:「老闆,我這次來拜訪您,主要是向您推薦一下我公司的最新產品,價位88元,零售可以賣到98-108元,而且公司還有促銷,力度很大,一箱贈送價值50元的可樂,您看,要不來一箱,試試看?」老闆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哎呀,現在業務員比顧客還要多呀,溫度比酒度還要高啊!你看,我這哪有地方擺放啊?,等有地方再說吧!」說完,指指堆滿白酒的貨架,示意小王自己去看。小王看了一眼,的確是這樣,到處都是酒啊!無奈之下,小王向老闆告辭後,走出了這家煙酒店。

很明顯,這是一個不成功的拜訪案例。如果是你,會怎樣面對這樣的問題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案例。小王的介紹有沒有問題?介紹比較簡短,言簡意賅,沒有問題!公司的產品有沒有問題?產品是公司剛剛上市的新品,利潤很大,也沒有問題!促銷有沒有問題?也沒有!因為相對於這個價位的競品,50%的促銷力度已經非常大了!但是,為什麼小王仍然沒有說服客戶呢?

讓我們先看兩個小故事。

故事1:眾所周知,牛頓在我們的心目中是非常偉大的,而且是相當謙虛,小時候老師經常教我們牛頓說過的一段話:如果說我比別人看的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想很多人都能記住這句偉大的名言,都會深度佩服牛先生的虛懷若谷,但真實的故事是:物理學家胡克很早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並推導出正確的公式,可因為數學不好,他只能勉強解釋行星繞月的圓周運動,所以,科學界對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視!

後來數學小狂人牛頓用微積分及其圓滿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並把他提出的力學三條基本定律推廣到星系空間,改變了自亞里士多德以來公認的天地不一的舊觀點,被科學界奉為偉大的發現。於是胡克大怒,指責牛頓剽竊了他的成果。牛頓尖酸刻薄的回敬到:是啊,你以為我還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啊!這本來是一句反話,想諷刺一下胡克,結果後人出於塑造完人的目的,只保留了孤立的原話而去掉了語境,變成了牛頓原來有多麼謙虛!現實中的牛頓,其實生性孤傲,自恃才高,目空一切。

故事2:上學時老師經常講愛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那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告訴我們要勤奮,勤能補拙,將來定能成為天才,於是我們「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然而,到現在許多人也沒發現自己成為天才,而且,有些事情即使再努力也沒用!後來才知道,愛迪生先生的名言,後面還有一句:但是,這百分之一的靈感要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要得多」!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能否悟出一點道理。這就是,無論是對於任何事,還是對於任何人,我們一定要有一種強烈的思辨精神!沒有思辨,就沒有創新!沒有思辨,就沒有發現!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個營銷溝通失敗的案例。

小王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沒有一種思辨的精神!沒有認真思考店老闆拒絕這句話,其背後的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是真的沒有地點放酒了嗎?店內貨架也真的擠不下一支產品了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為什麼別的競品,就可以大搖大擺地放在店裡呢?我想,如果小王認真地思考一下,運用思辨的精神去想一下老闆剛才的話,答案可以瞬間找到。小王剛才的介紹,其實並沒有切入營銷的關鍵點,為什麼老闆要說業務員比顧客還要多?為什麼老闆要說溫度比酒度還要高?原因就在於現在正處於白酒淡季,天氣炎熱,白酒動銷比較慢,佔用資金比較多,一箱528元,誰願意佔用這筆錢呢?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找到客戶拒絕背後的真正原因:老闆擔心資金占壓!如果賣不掉,風險很大?這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很簡單,找到病因,對症下葯。小王完全可以說:「老闆,我們的酒雖然占壓您一定的資金,但是您放心,只要您現金進貨,我們可以保證,如果您一個月不動銷,公司可以保證無風險退換,這下您盡可放心了吧!而且,我們與競品相比,還有50%的力度促銷呢?這都可以變成您的利潤呀!」

;

『伍』 體驗營銷成功案例_體驗營銷案例分析

在熱火朝天的營銷中,客戶悄然被“謀殺”,是誰惹的“禍”——體驗式營銷。體驗營銷是通過看、聽、用、參與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調動消費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聯想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重新定義、設計的一種思考方式的營銷 方法 。運用體驗式營銷的企業很多,因為企業可以通過創造營銷“體驗”,增加市場對核心產品的需求,或者成為潛在客戶建立關系和達成交易的起點,而且,這種營銷方式的效果比較明顯,成功運營體驗式營銷的企業也很多。

體驗營銷成功案例1:東風雪鐵龍的“客戶體驗年”

車市增速放緩,消費市場也已經由賣方向買方轉移。為搶占市場份額,同時讓廣大消費者在節後也能享受到幅度較大的購車優惠,自2016年2月14日到2月29日,東風雪鐵龍全面開展了“贏利是,享利事” 新春體驗營銷活動。開工利是在收獲口碑的同時,也讓東風雪鐵龍在“客戶體驗年”剛一開年就斬獲了“三利是”。

品牌利是 “年輕活力”的品牌形象卓然而立

隨著消費族群年輕化趨勢的到來,為全面提升品牌形象打贏未來,東風雪鐵龍同母品牌雪鐵龍及時進行了全球品牌刷新,構築起全新的視覺形象系統。以上海車展為起點,憑借全球統一的視覺元素,不但使其成為史上最具識別度的車展之一,更具深遠意義的是在業界“搖身一變”出更年輕、更時尚、更具活力的全新品牌形象。

全新品牌形象的建立,使得“舒適、時尚、科技”的品牌優勢更加凸顯,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加明晰。對於東風雪鐵龍而言,讓品牌的價值觀盡快滲透進年輕人的生活中,是品牌多元化、年輕化發展的終極目標,更是早日躋身中國主流汽車品牌的必由之路。

產品利是 “動力科技典範”的銘牌熠熠生輝

在動力為王的時代,消費者潛意識中始終篤信動力性是衡量一輛車好與壞最直接、最關鍵的指標。

雪鐵龍品牌創始人安德烈·雪鐵龍先生作為法國 賽車 文化 的締造者,始終致力推動賽車文化的普及和推廣。為此,他不斷在產品技術方面進行創新。也因此,雪鐵龍不但在萬眾矚目的賽道上憑借超強動力一騎絕塵,更重要的是讓後人真正感受到了雪鐵龍全鋼車身和超卓底盤技術所帶來的安全、舒適的駕乘體驗。

隨著小排量、低排放、輕量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在中小排量車型上搭載T動力。為迎合這種變化並在未來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底蘊深厚的東風雪鐵龍借勢再度踏上動力總成升級的征程。歷時三年艱辛努力,東風雪鐵龍動力總成全部升級完成,“T+STT”核芯動力(1.2THP、1.6THP、1.8THP+STT智能啟停系統)已經全部搭載於旗下各款主力車型,為廣大消費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更高效、更經濟、更環保的動力體驗。

動力總成的升級完成一舉奠定了東風雪鐵龍“動力科技典範”的市場地位,為之佐證的是在國務院出台的購置稅減半政策實施後,在東風雪鐵龍全系車型中,政策惠及了80%左右的車型:搭載1.6THP發動機的T時代新C5、新C4L、C3-XR、雪鐵龍全新C4PICASSO;搭載1.2THP發動機的新C4L;搭載1.6L CVVT發動機的全新愛麗舍、世嘉、C3-XR以及C4世嘉全系均屬受益車型。

在開工利是新春惠民活動中,享受購置稅減半政策的車型普遍受到消費者的關注。這說明消費者節能環保意識普遍增強,同時消費觀念更趨理性與實際。

服務利是 “家一樣的關懷”服務理念倍受認同

在新春期間購車的客戶普遍都有這樣的認同:在任何一家4S店,都能感受到來自法國雪鐵龍世界一流品質的售後服務,感受到非常接地氣的全程誠摯、及時、全面而溫馨的關懷。

事實的確如此。作為全國第一家成立4S店的汽車廠商,東風雪鐵龍不斷深化和提升“家一樣的關懷”服務理念,嚴格按照全球同步的服務流程和服務標准開展“一對一”尊享服務工程。此外,東風雪鐵龍還建立了專業培訓中心等服務人員技術培訓體系,從而打造出了一個優秀的、高素質的、專業的服務團隊。

目前,東風雪鐵龍“一對一”尊享服務工程已經得到全國超過260萬用戶的高度認可。在2015年J.D.Power售後服務滿意度(CSI)、售時滿意度(SSI)評選中,東風雪鐵龍分別獲得了主流汽車品牌第一、第二的優異成績,成為唯一一個連續三年售時售後兩項滿意度排名均進入“前三甲”的主流汽車品牌。

啟動紅包利“市”是東風雪鐵龍秉持“人性科技 創享生活”品牌主張在新春期間送給全國消費者的濃濃關愛。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廣大消費者回饋東風雪鐵龍的就是對於品牌的充分信任以及良好的口碑傳播。

2016年是東風雪鐵龍既定的“客戶體驗年”,東風雪鐵龍將特別注重強化新品牌形象、新產品、新技術的體驗並從產品體驗、傳播體驗、活動體驗、終端體驗,全維度展開。對東風雪鐵龍而言,只有通過不同形式、不同模塊的體驗,才能讓廣大消費者真正對“舒適、時尚、科技”品牌優勢產生認知。

體驗營銷成功案例2:《Hi,劉關張》的主題展

8月,溫嶺銀泰城利用暑假時間,大搞親子營銷,舉辦了一場名為《Hi,劉關張》的主題展,活動在溫嶺大受歡迎,吸引了一大批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型消費者的參與和互動,從而大大提升了淡季的商場客流。

在物質稀缺的年代,只要有商品出售就能吸引人們去購買。而如今,商品泛濫,購物中心遍地,品牌同質化都使消費者視覺疲勞。購物中心應該是人們在忙碌工作之餘尋找的一個相對慢節奏的地方。所以,人們在逛銀泰這類購物中心的時候,與其說是一種購物,還不如說是一種生活。

正因如此,溫嶺銀泰城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比如這次,商場騰出展位,把一部分的商業空間讓給了“劉關張”仨兄弟,把趣味設計與 歷史 故事 請進了商場,帶給每一位消費者更有趣味性的體驗。

購物體驗決定差異化競爭

溫嶺銀泰城的差異化因此漸漸被打造出來。現在人們在購物的時候,已不僅僅為了滿足物質上的需求。一場美好的主題展不僅能給顧客帶來愉快的購物體驗,也滿足了更多細分群體的需求,使得銀泰城在差異化競爭中勝出,增強了核心競爭力。

無形中增加消費概率

《Hi,劉關張》和溫嶺銀泰城的結合,可謂1+1>2。消費者在銀泰城內除了購物之外,偶遇一場有意思的展覽,不知不覺就會消除疲勞,增添些許消費的樂趣,從而延長了逗留的時間,激發潛在的消費。

時刻保持新鮮感、時尚度

如今新開的商場、購物中心大多都採用體驗展覽模式,來滿足一般消費者的不同層次的需求。若每個月舉辦一場類似的主題活動,涵蓋時尚、文化、公益等主題,肯定會讓消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Hi,劉關張》與溫嶺銀泰城的合作,可謂兩全其美。劉關張借著銀泰城走近了溫嶺大眾,而溫嶺百姓也為購物找到了新的理由,逛銀泰不再只是“敗敗家”,更滿足了精神層面的需求。

體驗營銷成功案例3:日本牧場體驗營銷

一.六甲山牧場

特別的“微笑羊”讓顧客慕名而來

六甲山牧場位於日本神戶市灘區,是一家私立牧場。牧場里居住著一隻會微笑的小羊,它彎彎的眼睛看上去正在微笑,故名“微笑君”。這只會微笑的小羊一下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而來。

都說動物不像人類有豐富的表情,只能通過別的方式表達它們的喜怒哀樂,比如狗高興的時候就會拚命地擺動尾巴。然而,並非所有動物都“不苟言笑”。六甲山牧場這只 10個月大的雌性小羊,在咀嚼青草時表情看起來像在微笑。

據牧場方介紹,該牧場共 飼養 150隻羊,而會微笑的只有“微笑君”。前來製作賀年卡的攝影師將“微笑君”的照片在網上傳播以後,牧場人氣立刻飆升,12月中旬前來的人數約是2013年同期人數的1.5倍。牧場職員笑著說,即使冷風不斷襲來,它也一直是微笑的。

一諾規劃認為:如果有人告訴你“公雞會下蛋”,你多半不會相信並認為是瞎扯;當有人告訴你“小羊會微笑”時,你會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 “物以稀為貴”,總是能勾起“一睹為快”的好奇心。這家牧場很好地利用了稀有物體驗營銷,為牧場帶來大量客流的同時也獲得了豐厚的收益。而“微笑君”也成為牧場的招牌。這是很值得經營者們思考和借鑒。

二.箱根牧場

讓遊客融入牧場生活體驗,認知牧場有機綠色食品

北海道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夏天涼爽,冬天寒冷,非常適合奶牛生活,北海道擁有黑土地資源,青草貯長勢很好,這對牛的食物供應來說是天賜的。箱根牧場原先是在東京附近神奈川縣箱根町一家企業。後來搬遷到了北海道的千歲。牧場的名字之所以依然保持著“箱根”二字,這是為了表示對故土的一片懷念之心。

在箱根牧場 種植 過大豆的土地,將會種植別的植物。多年後才會重新栽種大豆,這是為了保持和發揮土壤的養分作用。奶牛場里鋪著稻草,等浸泡上奶牛的屎尿後,這些稻草就會搬出去和泥土攪拌在一起發酵製成堆肥,然後施到田裡去,箱根牧場做的都是有機牧業。牧場運作追求風味獨特、高品質、高利潤的經營理念,因此給牛聽音樂、喝啤酒、吃葯膳也是常有的事情。

遊客來到這里可以動手擠奶、為奶牛按摩,清掃牛舍,施肥,收割玉米和馬鈴薯等農作物,製作香腸或乳酪,還可以接觸兔子和山羊等小動物,是很好的親子活動場所。這里盛產全日本最鮮濃的牛乳、最優質的果蔬,因此,奶味馥郁、甜而不膩的冰淇淋,巧克力是吃貨的心頭愛。

一諾規劃認為,現在很多牧場都在宣稱自己的產品是綠色有機食品,無論你費多大的功夫做 廣告 宣傳,在短時間內客戶很難很快認同你的品牌以及品牌粘稠度。箱根牧場則讓遊客參與農場勞作,與小動物親密接觸,品嘗農場有機食品,逐步讓客戶了解和認同箱根牧場有機食品,同時品牌也逐步得以認同。

三.北國牧場

打造獨特的馬場體驗,在娛樂過程中提高牧場品牌知名度

北國牧場是北海道著名的牧馬場,在佔地約50公頃的廣大園區內,這里集農牧生產和遊客娛樂、體驗融合為一體。北國牧場是專門培育日本 賽馬 的專業馬場之一,培育出來的賽馬在日本賽馬取得多項G1(賽馬最高等級)的優勝。這些優勝的馬在退役之後,回到馬場度過晚年。

在這里可以認識各式各樣的馬,也可以騎馬、搭乘游園馬車、參觀馬術競技大賽和觀賞賽馬賓士的英姿,是可以親近馬的好地方。在這里可以參觀牧馬場、在草場上騎馬賓士、 射箭 、體味地道的日本草原生活。

一諾規劃認為,北國牧場通過牧場和馬的資源,設計適合牧場經營的娛樂場所,通過這些娛樂活動體驗,帶動了牧場產品的銷售,提升產品價值和品牌知名度。通過娛樂項目的體驗營銷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四.BOYA FARM牧場

通過度假休閑體驗,吸引更多的遊客

BOYA FARM牧場成立於1888年,BOYA FARM牧場的前身是一家滑雪服服裝廠,BOYA FARM牧場擁有優質的草場,以及2000多頭牛羊,從事羊肉、羊毛、牛奶、牛肉的產品銷售活動,在日本有很高的知名度。當然,BOYA FARM牧場不僅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而且還發展觀光旅遊,利用牧場自然優美的環境吸引了四面八法的遊客。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BOYA FARM牧場建立了“牧場之家”,牧場之家在牧場建立了四個木屋別墅,每個木屋配備一隻牧羊犬。

在木屋別墅里,遊客不僅能享受牧場的美麗風光,還能享受這里獨有的牧場生活。在這里除了吃飯聊天,你也可以在這里讀書或者工作,做你喜歡做的事情。當夜幕降臨,漫步牧場,有滿目星斗還有秋蟲吟唱。農場用新鮮的蔬菜和自己生產的牛羊肉,為你提供日本傳統美食:壽司、烤肉、拉麵。

一諾規劃認為,很多牧場體都在做體驗營銷,為什麼沒有成功呢?這源於體驗方式,太千篇一律,沒有特色。BOYA FARM牧場,從都市人嚮往大自然田園生活需求出發,根據牧場優良環境和景觀設計結合,建立了牧場之家。遊客在牧場休閑度假,住宿體驗,美食體驗,心靈得到一種釋放和愉悅,自然而然對牧場有一種由心的喜愛和認同。所以說做品牌你一定要讓你的消費者喜歡。

>>>下一頁更多體驗營銷成功案例

『陸』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十萬火急!!

這是營銷中經常提到的:獨特的賣點
這里,他根據高校學生休閑時候的群體分析後,看到專的更多的情侶,因此屬,在蘋果上略做文章,使常規意義上的蘋果"吃"的概念轉換到"真愛"的象徵,為蘋果賦予了"愛"的色彩,因此蘋果的賣點也就在傳統意義上吃轉換到愛的箴言!通過獨特的賣點銷售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柒』 市場營銷案例3篇

在全球化競爭和買方市場的壓力面前,幾乎所有企業都將新產品開發放在自身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而市場數據以及由市場數據進行深層次分析得到的結論都是企業開發新產品的重要指導因素。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案例3篇,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案例一:
水果營行:燒錢催不熟生鮮電商

自2014年10月開設第一家門店,僅一年多,號稱要做「水果業內的阿里巴巴」的水果營行就在全國20餘個一、二線城市,開設了300多家實體店。然而在2015年12月,幾乎一夜之間,這個迅速膨脹的水果王國轟然倒塌,廣州、深圳、東莞、杭州、南昌等城市的門店大量關門,12月16日,水果營行CEO易德更被警方帶走……

水果營行,成為O2O死亡名單里的最新登陸者?它的破滅是否預示著生鮮電商走向頹敗?或許,結論恰恰相反。

逆向O2O:

理念正確下光鮮的壞水果

在水果營行的泡沫破滅中,大量的輿論將關注點投放在它的融資模式——「合夥人眾籌」和「會員預付卡」。

尤其是前者,據水果營行一份單店投資協議樣本顯示,直營店投資人為公司有限合夥人,不參與門店經營、不擁有門店股份,只參與分紅。直營店投資人自完款第45天起,將獲得每月銷售額10%的回報,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倍為止。同時還獲得投資額10%的原始股權的長期收益。而媒體亦測算,按照水果營行宣稱的單店月銷售額50萬元計算,眾籌參與者的年化投資回報率將高達30%左右。而通常認知下,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產品風險已然極高。

但這並不屬於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因為由始至終,水果營行所打造的生鮮電商模式,都如同劉伯溫那篇《賣柑者言》所寓意的那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從理論上來說,水果營行提出的專注線下服務,將人才配置和質量管控放在第一位,夯實基礎後再進軍線上的路數,是當下許多浮在網路之上、過度依靠網購模式而缺少實體店推進的生鮮電商所缺失的。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這僅僅是一個正確的理念,沒有切合到地面經營理念之上。

反之,從它的許多專注線下的行動中,可以為生鮮電商以及其他生活化服務O2O提供反面參考。

遠離社區的專賣店不叫小業態

在水果營行2015年11月對外發的一篇軟文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詞句:「7-11、全家等便利店,競相跑馬圈地以便利店、專賣店為主的小型社區零售店,組成小業態 商業模式 ,大有取代大型商超的態勢。毫無疑問,水果營行趕上了小業態商業崛起的時代大勢。」

顯然,水果營行把自己的線下門店定位為小業態。而媒體披露其「門店選的都是城市黃金地段,租金較高,還要支付工資,不可能達到高利潤,有時還會虧損」。這種布局黃金地段的思維,與當下立足社區的小業態模式並不相符,反而頗為接近早年的專賣店形態。拋去其或有意為之,以彰顯實力雄厚,好招攬合夥人的可能不說,這樣的開店方案,歷來均是電商實體店或O2O門店所摒棄的。

理由很簡單,無論何種電商形態,均是以最大化的扁平 渠道 、降低運營成本為贏利之源,而位於鬧市的門店則加大了這些成本,更直接處於商超商圈的輻射范圍內,極不利於競爭和拓展。

更為致命的是概念的混淆導致的運營理念的錯亂。在水果營行的早前報道中,其總不忘提及「通過線上下單、門店配送,輻射單店周邊3公里范圍,實現1小時內極速送貨上門,解決水果配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然而這一「互聯網+小業態」的運營模式,在當下的社區O2O門店試點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運營費用昂貴、社區需求挖掘不足的難題。早前耗資10億元、依託順豐強大的物流體系和財力布局社區的「嘿客」亦難以為繼,而開設在鬧市、按水果營行早前介紹開店成本動輒百萬元的線下體驗店,若真只按運營思路輻射3公里范圍,其收回成本的難度將高出太多。

何況,它還只賣水果……

生鮮電商先從爆款玩起

在水果營行眾多的正面、負面消息中,有一個信息一直很缺位,即水果營行的水果到底有怎樣的優勢。

或許造成這一困擾的理由更奇葩,一直號稱是生鮮電商的水果營行根本就連一個像樣的電子商務平台都不存在。直到2015年下半年,水果營行在對外宣傳中,依然還在說「待電商系統完善後……」。

一個線上平台徒有其表的生鮮電商,其線下的門店只能也只有各自為戰。所謂逆向O2O,最終走向了傳統的水果加盟店模式,只不過是披上了一件「互聯網+」的皇帝新衣而已。生鮮電商,其實不是單行線,而是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就像一個蹺蹺板,輕了哪頭,都會接不上地氣。

但這並非解除生鮮電商迷局的關鍵。至關重要的是,走線下體驗店的水果營行並沒有和周圍商超中的水果櫃台有太多的區別。

這都不是早前輿論批判的水果營行不懂水果經營之道,損耗大、價格高、標准化難所能概括的,盡管這是許多生鮮電商創業者不可避免觸碰到的問題。但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則是更加致命的。

「我必須知道,我為何非要選擇在你這里購買水果?」對於消費者而言,這個疑問句式里的「水果」二字可以換成其他任意商品種類。但對於生鮮電商而言,僅僅一句「相較於銷售低端水果的菜市場和中低端水果的商超,生鮮電商主要銷售特色、中高端水果」這樣模糊的定位並不足以解惑。

之前多個生鮮電商用行動來解答了這個問題,尤其是水果這種消費者更樂意於眼見為實的商品,在線下體驗店輻射力度不足的大背景下,成功崛起的生鮮電商平台往往都以爆款為強化消費者體驗的突破口。

如順豐、京東、天天果園和本來生活等電商在2013年打得火熱並延續到2015年的海外直采車厘子大戰,對此,天貓電商平台喵鮮生負責人樂覺就曾表示,生鮮電商花精力去推1―2款主打商品,是從帶來關注度的角度考慮,基於價格和體驗度,消費者會主動傳播,就能為網站帶來新的用戶。

更重要的是,這可以彌補線下體驗店不足的缺陷,「奇葩」的水果會更容易形成消費者的購物黏性。由此,再將口碑拓展到其他常見品類之上,逆轉消費者「眼見為實」的習慣。

燒錢擴大規模不一定能增強黏性

在整個O2O死亡名單中,一個普適性的死亡規律就是燒錢燒到資金鏈斷裂,而燒錢的主要流向均在盲目擴大規模,意圖以規模覆蓋足夠多人群來獲得黏性和長尾。

在水果營行案例中,一年內擴展出300家實體店,覆蓋20餘個城市,並計劃在未來3年開設1萬家實體店。如此強度的店面擴張,必然帶來人員儲備、運營模式上的不適應。須知,知名水果連鎖百果園,從2002年起,用了8年時間僅開出了100家門店。之後又用5年時間,才將規模提升到1000家門店。

即便是在「互聯網+」的極限擴張下,指數級增長的實質,也須完成從0到1的蛻變,或言先種好試驗田,才能將成熟的模板進行復制,實現從1到N。

一個產品特色不足的生鮮電商或O2O,最終會滑向另一面,即再次通過燒錢的方式,用補貼和特價來吸引消費者「貪便宜」的心態,從而塑造虛假的黏性。而在水果營行身上,各種「會員預付卡」真正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就在於「充1000送300」,甚至「充5000送3000」的優惠力度上。若運營狀況正常,這類促銷本無可厚非,但一旦本身就是強行在虧本賺吆喝,這樣的預付卡除了吸納資金這一個用處外,更會因為一個店面的崩塌,而形成銀行式的擠兌風潮。這一幕,在水果營行落幕時,已然得到了證實。

一個忽略了消費者,沒有真正買方市場想法,只是描述了一個好聽的 故事 ,卻無法和周邊的商超、菜場的水果攤點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的生鮮電商,其不敗也難。

此外,還有幾點教訓值得一點:

一是生鮮電商和O2O依然要用輕姿態來扁平化渠道。如在線上紅火的本來生活網,目前進軍線下的生活O2O項目「本來便利」就是採取和當地水果店合作,而非重新建店。而更多的生鮮電商要突圍,或可採取一個城市一個中心體驗店+若干合作自提點的方式,實現有效擴散和覆蓋。最終的客流入口,依然是在線上,而非體驗店。

二是使用線上平台建立大數據體系,至少做到能夠預測某一城市對某一品類水果的預期。這樣的大數據分析,才可以將電子商務所拓展出來的超長尾巴,變成一個核心數據源,可以確保發往某個城市的水果,不至於過少或過多,徒增損耗或難以滿足需求。這才是區別於各自為戰式的傳統水果店的關鍵。

三是不斷地差異化自己的特點。生鮮電商要成功,其實就應該按照電商的模式,用商品的長尾來滿足長尾末端的用戶需求,人有我有不是特色,人無我有哪怕只是一個人有需求才能成功。當然,越特色、越稀缺、越小眾的水果賣得貴點,將預訂、眾籌等互聯網模塊落在消費者層面上,而非融資層面上,意義更大。
市場營銷案例二:
大品牌產品升級引發的經銷商壓貨血案

2015年,老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報表。

看著越來越糟糕的數據,老高越來越膽戰心驚。

老高是某著名快消品(本文稱為A企業)的經銷商,在別人看來,在省會中心地帶,擁有數千平方米大院自有產權,前邊四層辦公樓,後邊大片庫房,近百台車,200多人的團隊,生意夠大夠土豪。

可事實上,老高從這家品牌身上掙得的利潤卻是一年不如一年。2015年下半年,算完人力成本和市場成本,每月七八百萬元銷售額,利潤不足10萬元!這還不算固定資產折舊、銀行融資成本!起早貪黑,鬧心憋屈,掙這幾個錢,不是廠家的裝卸工是什麼!

與老高一樣,A企業的多數客戶,正面臨著一個普遍難題:銷售額提高很多,卻時不時虧損?

但即便如此,2016年來自廠家的巨大增長壓力依舊沒有放鬆的跡象。

終於,在看到鄰省省會經銷商老劉與A企業「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之後,老高堅定了退出的決心,要知道,老劉一直是這個廠家的大區級標桿客戶,配合好,執行強,可因為連著幾個月壓貨都沒有完成任務,就被廠家拆分了,這讓老高感到刺骨的寒意。

逼迫在花樣翻新

2013年到2014年,A企業持續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了30%,但增長動力是一樣的:密集分銷,核心是「加車加人」「密集鋪市」和「促銷投入」。

但越來越明顯的是,靠密集資源投入換得的擴張性增長格局,已經不可能無限期成為拉動這家企業增長的源泉了。

首先,擴張越來越困難,能鋪的網點都鋪了,渠道越來越飽和;

其次,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搶占份額,價格戰成為常態,利潤越來越薄。

2015年初,面對董事會要求年度增長40%的目標,營銷高層提出「轉型」戰略,要點是「產品升級」「管理復制」和「費用檢核」。

其一,開發、推廣幾只高端產品,毛利高,讓經銷商有錢賺,同時優化公司產品矩陣、利潤矩陣;

其二,強硬要求經銷商復制廠家管理模式,經銷商要建立巡查隊伍,要參照廠家業務工資體系,對配送員工資進行改革,實行專車專送,用「排他性」條款高效佔用配送資源;

其三,加大促銷檢核力度,費用必須專款專用,必須100%落地,避免經銷商截留,錢要花到市場上,從而壓出渠道銷量極限來!

在營銷高層看來,「轉型」成功的關鍵就是「費用檢核」,費用只有和目標量完美掛鉤,才能有效確保目標達成。為此,他們設計了如下流程:

1.任務分解

任務自上而下分解,總部分給大區,大區再分給區域。為確保完成,每個層級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就是在自己領到的基數之上再加幾個點。而層層加碼後,經銷商領到的任務要高出「增長40%」的目標不少。

2. 合同簽訂

要求業務人員簽訂年度和月度銷量責任狀,為確保新產品推廣成功,還要單獨簽訂新產品銷量責任狀,輔以銷售提成,目的只有一個,把業務人員和經銷商捆綁在一起,逼出各自的極限來!

由於是大品牌,加上各種威逼和利誘,老高們雖然很有意見,但最終還是被迫簽了合同。

3. 費用逼迫

首先,將公司產品進行梳理,將數只佔銷量半壁江山的產品,實行隨車搭贈,但拿到這筆費用是有條件的:以經銷商月度任務為標准,按照銷售額達成率進行補貼,完成95%,費用全額補貼,低於95%,分坎級扣除一定比例,要是低於70%,那一分也沒有。設置70%,那是要確保2015年銷量至少不會負增長。

其次,單獨申請的促銷活動要和規劃量以及月銷售額掛鉤,只有規劃量和月銷售額都達標,才能拿到全額費用,否則將按照坎級扣除一定比例費用,但月銷售額達成率最低是70%,低於這個數,促銷費用只能報銷50%。

最關鍵的是,A廠家要求嚴控價格和經銷商毛利,執行的促銷活動,要限定供貨價和出貨價,老產品,經銷商毛利不得超過10%,新產品,毛利不得高於20%。目的是讓消費者能夠獲得產品紅利,進而持久拉動消費。

最後,大區、銷售部、集團三級巡查隊伍要對各類促銷活動進行高頻次檢查,一旦查出問題,除扣除該項費用之外,還要重罰。

過度逼迫引發的「血案」

2015年,老高被綁架了:因為促銷費用是自己墊付的,所以為了掙出費用和開銷,老高只能壓貨。不單老高,A廠家多數經銷商,也都被迫選擇壓貨。

問題是,壓貨之後,麻煩才剛剛開始:

1.因為壓貨,老高銷售節奏被打亂。當月前20天都在處理上個月庫存,到了月底,為了拿到費用,不得不繼續沖量,如此反復循環。這樣,扭曲的壓貨做法導致扭曲的銷售節奏,扭曲的銷售節奏又要求進貨繼續扭曲,否則就難以為繼。

2.壓貨壓多了,產品新鮮度自然就差,為了處理舊貨,廠家的辦法是,只管高端產品處理,而且要集中回收清點,費用嘛,按照到岸價,你一半,我一半!至於返貨成本,以及低端產品處理,廠家壓根就不管。於是,老高的毛利空間被狠狠咬掉了一大塊。

3.頻繁處理舊貨,不僅給消費者留下了這個廠家一直在處理舊貨的印象,而且還佔用了新鮮貨齡產品的售賣位置和機會。

4.再看「產品升級」策略,為了做大新產品,由大區牽頭,自上而下為經銷商規劃了很高的計劃量,考核經銷商的進貨活躍度和環比增長率,也就是限定經銷商的單月進貨次數和單次必達進貨量,如果未完成計劃,就予以強配。這樣,在新品尚未被市場接受、形成良性流轉的時候,老高又被壓了一堆庫存。相反,總部從人為拔高的銷售報表中得出了虛假信息,於是繼續逐月增加任務,而且廠家各級業務人員為了拿到新品激勵,接著再壓。

5.雖然後來,A廠家要求,當月前七天的訂單量不低於上月後七天的70%,否則即視為壓貨,要對區域予以重罰。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線常用的辦法是:要不在當月23日壓一批大單子,要不就在下月的7日再壓。因為在更短的時間跨度內集中進貨,這無疑放大了老高們的銷售、資金和利潤風險,要知道,A品牌的相當部分產品貨齡只有幾十天,為了不砸到手裡,老高只能平進平出,甚至低價拋售,這不是虧損是什麼!

老高很快力不從心了。2015年11月,老高費盡氣力,依舊還有3個月的任務沒有完成,A廠家大區經理周新(化名)很不高興。他把老高和責任業務主管叫到大區,要求述職,並且強調,那三個月欠賬,年底必須補齊!除了要老高表態「必須完成」外,還要落實到紙面,簽訂責任狀!否則,就考慮市場拆分!

老高很生氣,說來說去,還不是強行壓貨嘛!年底補齊欠賬,擺明了不是關心你們年終獎嗎!至於壓來的貨以及高庫存,還不是我自己去想辦法?

隨後的事,讓老高更加不爽。因為未完成任務,周新對老高的市場檢查立馬多了。各種檢查結論層出不窮,什麼鋪市率不足啦,什麼終端表現弱啦,總之,意圖昭然若揭,那就是你老高的市場基礎建設弱化,這嚴重影響了任務達成!嚴重拉了大區後腿!而且,周新還不時來老高這視察,夾槍帶棍,威脅要搞市場拆分!

比老高更悲催的是老劉。

兩年前,老劉積極響應周新號召,砍掉了代理的大多數知名品牌,專心做A品牌的「專營」代理商,而且還開設了不少終端「專營」店。周新大加贊賞,大會小會表揚之外,總部來了人,都往老劉那裡帶。

這兩年,周新用老劉這個標桿去逼迫其他客戶,效果很不錯。拿2014年來說,老劉率先任務撞線,可誰都知道,老劉是壓貨壓出來的。到了2015年,因為2014年基數高,老劉拼了大半年老命,還是沒能完成任務,而且很明顯,隨著欠賬隨來隨多,老劉肯定是完不成全年任務了。

標桿沒有起到標桿的作用,這嚴重影響了所在大區,所以,2015年10月份,周新拆分了老劉。

因為自廢武功,手頭沒有幾個知名品牌,面對周新的霹靂手段,老劉不得不忍氣吞聲。

老高想,任務年年增長,總有一天,今天的老劉,就是明天的自己。

與其投入巨大成本,忍受日益高昂的利潤侵蝕,以及並不明朗的經銷前途,還不如趁早退出。

於是,2016年3月, 春節 剛過,老高就不幹了。

拿逼迫保增長,前提是不能過度損害經銷商的利潤空間

在經濟下行、人口紅利和渠道紅利減少的背景下,在更困難地培育全新增長模式,和更簡單地、更便捷地把壓力傳遞到渠道中間,包括大品牌在內的很多品牌選擇了後者。而大多數營銷管理人員也支持這一選擇,他們更喜歡用「短、平、快」的打法,快速壓出渠道的極限來,而經銷商便是承載和釋放他們壓力的最重要節點。

至於許多廠家強調的「轉型」,不過是換了個馬甲,本質上還是原來逼迫的路子。拿老高的遭遇來說,所謂「產品升級」,以產品活躍度和訂單必達率的形式,重新走上了壓貨的路徑依賴;再看「費用逼迫」,可能短時間內壓出了銷量,可從更大的尺度來看,只會越來越加深產品動銷和庫存這對矛盾,直到崩盤。

老高放棄代理時,周新還說:「我們企業2015年增長率領跑行業,你去哪再找這樣的生意?這樣的品牌?再堅持一下,把市場基礎做好了,那還不是數錢數到手軟?」

可是A品牌完全搞錯了。問題不是它品牌力有多強,不是增長率還在高位運行,而是這種增長模式是以過度犧牲經銷商利潤空間為代價的,是靠壓貨來拉動的,而這註定不會長久。

反思 :面對大品牌的壓貨式高壓,經銷商如何拯救利潤?

1.要多元化經營,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像老高那樣自願退場是一種選擇,但前提是,你得有退路。如果像老劉那樣,為了迎合廠家,自己自廢武功,踢掉其他同類品牌,專心搞什麼「專營」代理商,搞什麼終端品牌「專營」店,那隻會成倍放大經營風險,到最後,只能被迫接受廠家設計。

經銷商要有品牌群組合概念,哪些品牌外表光鮮,里子稀爛,利潤稀薄,甚至以過度侵蝕自己及渠道利潤來獲得增長?哪些品牌牌子、利潤都不錯?在此之下,還要考慮品牌內部產品群定位構建,哪些是跑量性產品?哪些是高毛利產品?哪些是狙擊性產品?

經銷商要有優質的經營結構思想,經銷商要對自己代理的品牌群和產品群進行梳理,明確產品定位、產品組合、產品層次,確定適合自己的品牌群和產品群組合,提高產品組合盈利水平,提升抗風險能力。

只有多元化設計,才能有效對沖廠家侵蝕利潤的潛在風險。

2.聚焦渠道分類管理建設,不要「貪多求全」

對快消品企業來說,鋪市率是考核經銷商的一個極有用手段。你說任務高,我就檢查鋪市率,如果鋪市率低,說明市場空間還很大嘛!如果鋪市率符合標准,那麼單店庫存夠嗎?能不能和行業老大看齊?甚至會說,和產品稍有點聯系的渠道,能不能鋪貨?!

但問題是,有些網點,或剛開業,或人流量不足,或為獲得銷售費用而過度囤貨,或不適合該類產品售賣,等等。不顧這些門店消化能力,「貪多求全」,「過度鋪市」,只會是鋪市率、陳列有了,可最終多數返貨,只好再掏費用去處理。不知不覺中,經銷商便遭受了隱性虧損。

因此,經銷商應和廠家確定符合地區經濟環境的「有效鋪市率」界定,不能不管什麼終端,只要能賣,就大量鋪貨,要警惕無效、低效網點的過度鋪貨。

終端網點台賬不應是建了檔案就完事,也不是簡單地按照營業面積等硬體去劃分類型,而要逐步建立基於銷量劃分終端類型的模式,再明確不同終端類型的基礎鋪市品項,每類產品的大致周轉天數,單次鋪貨底數,以及單店單位時間內應留存的庫存件數,最終聚焦優質網點,提高終端網點質量。

3.經銷商要管好自己的倉庫,同時關注價值和數量變化

很多大品牌業務人員,甚至管理人員,喜歡把經銷商的倉庫當作自己的倉庫,很多時候,不經經銷商同意,直接替經銷商下單,或者是強行配貨。這種只管完成任務、卻不考慮區域不同消費特性的行為,最令人不齒。為了完成任務,結果把公司的庫存變成了經銷商的庫存,把區域不適銷的產品硬生生變成了經銷商的庫存。

經銷商要管好自己的倉庫,對不同產品的走勢、動銷、庫存要有清晰的判斷,不能將產品的訂貨權拱手讓人,要關注庫內產品的月庫存周轉率和月產品動銷率,用價值變化和數量變化判斷,來減少自己面臨的庫存風險。這樣,在廠家不合理配貨時,才能有理有據予以反擊。

4.優化內部管理,規避不合理的管理復制,減少隱形管理成本支出

經銷商要對管理體系進行梳理,各個崗位要進行定量分解,在管理環節和渠道建設上要導入投入產出分析,減少隱形管理成本支出。

尤其要注意,一定要規避不適合自己的管理復制。拿A廠家要求的配送員工資改革來說,該方案設定了基本工資、品項工資、市場基礎建設工資和銷量提成工資,而且限定人員只能是專職配送員,老高這個省會城市,基本工資每人2000元,一輛車兩個人,而這家品牌平均毛利不足15%,那麼「一月一車要多增加近3萬元銷售收入,才能對沖基本工資的成本支出」,再加上運營成本不能被其他品牌分攤的「專車專送」,以及其他細分考核和產品提成,運營成本十分巨大。因此,在渠道越來越飽和的背景下,當廠家企圖嵌入「高大上」管理制度時,經銷商一定要警惕,因為這很可能大量侵吞你辛苦賺來的利潤。

閱讀全文

與臨界客戶的營銷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營銷的大學有哪些特點 瀏覽:323
微信營銷廣告有哪些 瀏覽:924
農牧民科技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469
上海寶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英文 瀏覽:153
電商培訓計劃與實施方案 瀏覽:396
人力資源專業與市場營銷專業怎麼樣 瀏覽:70
重慶廣告促銷方案 瀏覽:547
飯店春節促銷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38
網路營銷的方式和特點是什麼 瀏覽:334
少兒培訓機構活動方案 瀏覽:316
實訓一網路營銷市場分析 瀏覽:26
教師期末工作結束培訓方案 瀏覽:721
教學培訓應急方案 瀏覽:3
雙十二機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77
廣州1601電子商務時尚島 瀏覽:354
烏魯木齊天山區金中電子商務 瀏覽:657
教育培訓開業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268
母乳喂養培訓方案範文 瀏覽:267
電子商務的深遠意義 瀏覽:521
網路營銷面試的問題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