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非營利性組織的市場營銷策略探究

非營利性組織的市場營銷策略探究

發布時間:2023-02-27 00:37:43

1. 非營利性組織的提高對策

樹立正確營銷理念
非營利組織必須樹立正確的營銷理念,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與自身的特點,以滿足社會需求為中心,通過爭取更多公眾的理解、支持與合作去滿足市場需求,從而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
進行科學的市場調查和預測
通過市場調研,對環境進行深入分析,分析環境各因素對非營利性組織市場運作的影響,是非營利性組織認識市場、了解顧客需求發展變化趨勢的重要手段。通過環境分析,從中發掘出有利於組織的市場機會,以便於採取相應措施和策略,為非營利組織制定戰略、確定經營目標、計劃和營銷策略提供重要依據。
對市場進行有效的細分和定位
任何一個非營利性組織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滿足整個市場的所有要求,要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市場細分,然後正確選擇目標市場,再進行恰當的市場定位,制定差異化的營銷策略,提高營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
牢固樹立「以服務促經營,以服務促發展」新型服務觀念,切實轉變傳統的服務觀念、服務方式,拓展服務內涵,優化服務格局,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服務水平,使優質、高效的服務為營銷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後台支撐和保障。注重全過程服務,完善售前和售後服務;注意服務的連續性,既要吸引新顧客,更要留住老顧客;注意服務的全面性,使服務內容具有多樣性,重視服務的准確性、方便性和舒適性。
開展積極有效的關系營銷
通過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整理劃分出客戶類別,實施實時、互動的客戶關系管理,從總體上掌握客戶需求變化和反饋信息。不斷改進和創新公共物品,以獲取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不斷強化組織與政府、社會公眾的良性互動,為組織的生長拓展更為廣闊的空間。
制定市場營銷戰略
從戰略管理的角度出發,分析非營利組織內、外部環境,制定非營利性組織的市場營銷戰略,確定市場競爭戰略、市場發展戰略,以及營銷組織與控制等。
最後,要不斷完善組織自身建設,提高組織的整體素質。克服依賴性,不斷增強自主意識,發展自立和自治能力,逐步建立規范的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機制;增強社會的責任意識和法制觀念,加強自律機制和誠信機制的建設,通過建立以章程自律為主要內容的內部管理機制,不斷提高組織的自律水平和整體素質,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同時,強化組織內部跨部門協調及相互支持,優化資源配置,全面提高非營利性組織的綜合競爭能力。

2. 非營利組織如何進行體驗營銷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抄濟體制的轉軌和社會結構的全面轉型,非營利組織(NPO)與政府、企業共同構成當代社會的三大支柱,成為當代社會協調運轉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由於越來越多的非營利組織涌現出來,使得這一領域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再加上一些商業企業也進入了社會服務領域,更加劇了非營利領域的競爭.如今,非營利組織面臨著顧客背棄、會員減少、機構成本上升、捐贈與資助減少等諸多的生存壓力.因此,如何提高非營利組織自身的競爭力,使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下去,就成為每個非營利組織領導者和管理者必須認真思考和力求解決的問題.由於絕大多數的非營利組織均屬於服務性質的機構,服務行業的營銷,說白了就是體驗的競爭,看誰能給顧客營造獨特的體驗,通過營造"令人難忘"的體驗來取得顧客、志願者和捐助者的用戶與信賴,提高非營利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3. 非盈利組織是怎麼盈利的為什麼非營利組織也可以掙錢呢

非營利服務機構是什麼意思?不掙錢的么?還是國家出錢的? NPO這個自12不僅包括基金會、慈善籌款會等公益類中介組織,也包括社交聯誼、互助合作、

4. 市場營銷對非營利組織和個人的意義

有助於組織和個人有序地進行市場活動,從而更快速、有效地達到目的。
如慈善機構需要市場營銷來樹立形象,擴大影響,通過一系列活動來更多地拉到贊助。

5. 我國非營利組織的現狀問題和解決對策

根據社會結構理論,現代社會的社會組織分為政府組織、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三大類型,它們分別是政治領域、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的主要組織形式。近年來,中國非營利組織迅速發展,並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社會的一種重要的社會組織形式。但在目前條件下,中國非營利組織由於自身發育不完善、會員較少、自創性收入缺乏,而國家的財政補貼又有限,導致活動經費匱乏,財務緊張,時常面臨著來自財務方面的許多困擾。與此同時,協會還面臨財務管理不善的問題。因此,如何獲取更豐富的社會資源和財務支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成為非營利組織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非營利組織及其財務特徵

非營利組織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的中譯,目前,並非一個具有明確內涵和外延的術語,各個國家和地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不同的側重。關於非營利組織的定義,較為流行的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萊斯特·薩拉蒙(LesterSalamon,1993)教授提出的所謂五特徵法,即將具有以下5個特徵的組織界定為非營利組織:(1)組織性;(2)非政府性;(3)非營利性;(4)自治性;(5)志願性。一般認為,非營利組織是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為社會公益服務的獨立組織,表現為各種社會團體、事業單位或者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形式。
聯合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經濟活動劃分為5大類:金融機構、非金融企業、政府、非營利組織和家庭。非營利組織與其他4類社會組織的區別在於,非營利組織的大部分收入不是來自於以市場價格出售的商品和勞務,而是來自其成員繳納的會費和支持者的捐贈。如果一個組織的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以市場價格銷售的收入,就是營利部門,而一個組織的資金主要依靠政府的資助則是政府部門。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在《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四號《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的目標》中將非營利組織的主要特徵歸納為:(1)大部分資源來源於資財的供給者,他們不期望收回或據以取得經濟上的利益;(2)業務運營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獲取利潤或利潤同等物而提供產品或勞務;(3)沒有明確界定的所有者權益及其出售、轉讓或贖回以及憑借所有權在組織清算、解散時分享一定份額的剩餘資財。
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特徵大致可概括為以下方面:(1)從資金來源看,非營利組織的一般財務支持手段即資金來源方式主要包括:會員會費、政府資助、個性化服務、企業捐贈以及投資等等。這與企業組織形成明顯的區別,企業主要的資金來源是通過銷售產品和服務從顧客那裡獲取的收入。(2)不存在利潤指標。在企業財務中,利潤指標能為衡量企業績效提供標准,為企業提供量化分析的方法,使企業的分權管理成為可能,也便於在不同組織之間進行比較。然而,非營利組織是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為社會公益服務的組織,在其財務中通常缺少利潤這一指標,這使得管理的系統性受到損害:管理人員經常難以就各種目標的相對重要性程度達成一致;對於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組織實現自己的目標也難以確定;分權管理的操作難度加大,許多決策不宜下放給中下層管理人員;不同非營利組織之間也無法進行績效的對比。(3)責權利不是十分明確。對企業而言,內部管理通常可劃分為許多責任中心,對每一責任中心都明確其職責,並賦予相應的權力,在對其職責履行進行考核評價的基礎上,給予其相應的利益。而對於非營利組織而言,由於不存在利潤指標,對各部門的職責履行的情況難於考核評價,因而對於各部門的責權利也就無法十分明確。(4)所有權形式特殊。對於企業而言,股東投資創辦企業,股東便成為企業的所有者,擁有企業資財的權益。非營利組織資財的權益屬於組織本身所有,但其不能對其資財權益進行轉讓、出售,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必須按照資財提供者的要求來運作、管理和處置資財。資財的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據以取得經濟上的利益,因而通常不進行損益的計算,也不進行凈收入的分配。

二、目前中國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困境

世界上各國家和地區的非營利組織曾不同程度地面臨資金缺乏、財務管理低效等問題。

(一)自創收入能力匱乏
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來源一般主要包括會員的會費,服務收入以及政府的資助、社會捐助等。其收入來源區分為非自創收入與自創收入,非自創收入是指非營利組織接受的政府撥款和社會捐贈,這是非營利組織收入的重要來源。自創收入是指非營利組織通過提供產品或勞務而向消費者直接收取的收入以及通過投資而從受資方取得的收益,自創收入主要包括業務收入、經營收入和投資收益。業務收入是指非營利組織為實現其社會效益而開展業務活動取得的收入,這是自創收入的基本形式。經營收入是指其在實現社會效益的業務活動之外開展經營活動所取得的收入。投資收入是其所獲取的資金,在運用於實現其社會使命的具體項目之前,通過資本運作方式進行投資,獲取投資收益,以實現資金的保值與增值。
中國的非營利組織一般來說規模比較小,並且處於發展初期,運行機制不完善、高素質專業人才匱乏、業務拓展的能力發展嚴重受限,行業協會的能力發展不足。吸引高素質專業人才作為管理者是組織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而相對於企業和政府組織而言,非營利組織人員的福利待遇一般比較低,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吸引力也相應降低。加之,體制掣肘、資金缺乏和人才缺失直接導致協會組織的能力發展不足,組織的自創收入能力較差,進而導致組織財務困境的加劇。

(二)外部資金募集困難
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非營利組織的服務水平較低,資金籌措能力較差,相當一部分非營利組織資金嚴重不足,無法開展正常的活動,不少組織處在名存實亡的「休眠狀態」,但也有一些組織為了維持生存發展,通過各種渠道開展與其自身業務不相乾的經營性活動。目前情況而言,非營利組織自創收入不高,而非自創收入也很不樂觀。政府撥款有限,而社會捐贈只有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會員才能夠捐資給非營利組織。同時,許多人認為非營利組織不應該有經營收人,其資金應全部來自於會費。對非營利組織的誤解,也使非營利組織的資金籌集受到嚴重的影響。

(三)財務管理水平落後
財務管理水平落後是非營利組織財務困境的

重要表現,同時又是導致資金缺乏的重要原因。在中國對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理同樣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財務制度不盡完善,相當多的非營利組織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作年度財務報告,或者雖作年度財務報告但無嚴格審計。這導致非營利組織的會員對非營利組織的資金管理和使用的信度降低,從而嚴重影響資金籌集的進行。

三、非營利組織走出財務困境的對策

從非營利組織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提高非營利組織的籌資能力和財務管理能力,從而增強非營利組織的財務支持,已經成為非營利組織發展的重要議題。

(一)規范支出,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收入與支出的管理。協會的收入是指其開展業務活動及其他活動依法取得的非償還資金。收入管理應當按非自創收入與自創收入進行管理。非自創收入的管理需要做好與政府合作、尋找企業合作夥伴、面向社會公眾募捐的工作。擴大自創收入並加強其管理,應是中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方向。當然,非營利組織是為實現其社會效益而運作,其收費應當是低水平甚至是免費的,而不能按照市場經濟價值規律來收費。協會從事合法的經營來支持其非營利性的活動,需要符合下列條件:(1)利潤或收入不可分配給其創立人、會員、幹部、董事或員工;(2)其主要目的並非單純從事經濟活動,而是實現其非營利宗旨。在進行投資時,必須認真研究投資項目的收益及其風險,優化投資組合,在不提高風險的條件下使收益最高,或者在一定的收益條件下使風險降至最低。
協會的財務支出是指其為組織自身的生存發展和開展業務活動以實現其社會效益而發生的各種資金耗費。非營利組織的支出分為項目及活動支出和行政支出。這里的支出與企業的投資不同,企業投資是為了獲得經濟上的利益,投資的管理必須從經濟效益出發。而協會作為非營利組織,其支出所注重的是社會效益。因此,協會的支出應當按支出的用途分為項目及活動支出和行政支出並分別進行管理。項目及活動支出的管理應當從社會效益出發,通過規劃與監督,保證最大限度地實現組織的社會效益。行政支出的管理應堅持厲行節約的原則,盡可能控制行政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
非營利組織的持續發展要求其合理安排支出結構。合理的支出結構應當在絕大部分資金用於項目及活動支出的基礎上保證必要的行政支出。為此,必須科學地規范和組織財務管理活動。
科學地規范財務管理活動,能夠降低籌資和管理的成本。非營利組織如果要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就必須盡可能多地籌集實現組織目標需要的資金,這就需要擁有很高的社會公信度,建立嚴格的財務制度,認真研究、制定針對協會弱點的內部機制改善方案,改革財務制度,把握協會的非營利性,如聘請資深的財務人員做好預決算工作;研究劃分經營性收入與會費、資助等非經營性收入的比例,並合理運用;進行財務公開或聘請專門人員進行審計,增加協會運作的透明度。非營利組織必須向社會公眾公開其財務、活動、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包括被動公開和主動公開兩種形式),必須建立非營利組織獨立的財務和審計制度。

(二)增強財務支持,提高非營利組織的籌資能力
1.明確行業的使命,切實履行職責,提高服務水平。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認為:非營利組織是使命感、責任感最強的組織,它們以「點化人類」和「改變社會大眾」為目的,「以使命為先」翻。非營利組織的根本宗旨是為其會員提供服務,通過內外協調,維護本行業的共同利益,從而促進本行業的發展。以西蒙為代表的組織均衡理論強調,組織參與者的貢獻與其獲得的激勵對組織獲取生存、發展所需資源具有重要作用,每個參與者和參與者團體都從組織那裡得到回報作為對組織做出貢獻的獎勵依據。參與者只有當他的回報等於或大於組織要求他做出的貢獻(根據他的價值及他可做的選擇來衡量)時,才會繼續參與該組織。曼庫·奧爾森(1980)論證了作為一種利益集團的非營利組織形成的障礙和條件:除非在集團成員同意分擔實現集團目標所需的成本的情況下,給予他們不同於共同或集團利益的獨立的激勵,否則,他們不會採取行動以增進他們的共同目標或集團目標,因此,非營利組織產生和有效運行的關鍵在於能否給成員提供一定的激勵(即選擇性激勵),使其形成較高的預期凈收益,也惟有如此才能提高會員繳納會費的積極性和額外捐獻的程度。

2.加強資源的整合、開發與運用,增強自創收入能力。擴大自創收人並加強管理,應當是中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方向。要突破資源有限不足的困境,必須先對組織的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使用與整合,以增強公共服務方案規劃與執行的利基。協會的資源主要來自政府機構、企業組織、社群當中的個人的捐款者、贊助者。有效地管理資源、開發資源、整合運用資源是協會組織突破財務困境的有效路徑選擇。具體措施有:(1)提升服務品質。隨著社會的進步,提升公共服務品質也勢在必行,只有口碑、有保證的公共服務與產品,才能獲取社會大眾的認同與青睞。也惟有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士、團體、企業捐助更多的經費、資源、人力、物力與財力。(2)提供全面性服務。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服務要走出當地的社區,走向更廣的全國地區、甚至應跨進國際性的社群,配合全球性公民社會組織的發展,與世界各地的公民社會組織策略聯盟,回應國際性的公共議題,爭取更多的資源,辦理各項公共服務事業。(3)開創新的服務。在快速變遷的多元化社會當中,不斷地創新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公共服務方案規劃,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通過不斷地創新服務,吸收更多的資源與經費,拓展更多的業務,贏得更多的資源。(4)爭取政府的委託專案。在不影響協會組織公共服務推行的獨立性、公共性的原則之下,亦可爭取政府的委託專案,以獲取更多的資源。(5)開拓企業的資源。國內許多經營有成的企業也很有心投入公共服務事業,以滿足企業人士除了利潤以外的需求。企業界擁有相當多的社會資源,其影響力亦是不可忽視的。(6)加強宣傳工作。在信息日益發達的社會,通過輿論和信息引起社會大眾對協會組織公共服務事業的注意,爭取社會大眾的支持,以匯集各地的資源,推動更多的公益活動的開展。

(三)進一步完善非營利組織的內部體制,增強自治和自我發展能力
Doner and Schneidery(2000)進一步指出,非營利組織的有效運行取決於它具備的制度能力,即誘導會員提供資源,遵守協會旨在實現集體目標所制定的規則和決策。在影響制度能力的因素中,除了奧爾森所說的有價值的選擇性激勵之外,還有成員作用密集程度、有效地協調會員的內部程序和協會工作人員、工作條件。在前三個因素中,任何一個非營利組織在任一個因素上有較強的優勢,其運行就會越有效。非營利組織應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提高整體人員素質,改革民主管理機制。在會費能夠拉 開差距後,不應視會費的多寡或者有無提供資助而照顧或者歧視某些企業,特別應重視行業內眾多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利益。

(四)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拓展收入來源。擴大自創收入,增強財務支持力度
從內容上看,自創收入是指非營利組織通過提供產品或勞務而向消費者或者會員直接收取的收入以及通過投資而從受資方取得的收益。以美國為例,美國協會的經費收入主要以會費為主,會費在協會經費中的比例各協會不盡相同,比例較高的如全美製造業協會在90%以上。除會費以外,經費來源主要包括發行出版物、廣告、會議、咨詢(包括政府部門向協會咨詢行業有關情況、信息等)、培訓、展覽會、保險服務、個性化服務等。上述的具體措施都對中國的非營利組織擴大自創收人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五)盡量爭取外部援助
外部援助是非營利組織資金的重要來源。要爭取外邵援助,非營利組織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重視與政府進行合作。政府不但可提供經費及其他資源,還可以給非營利組織以認同並給予道義方面的支持,有利於非營利組織在經濟上獲得更多的外部援助。美國霍布金斯大學對42個國家進行的非營利組織國際比較研究項目的結果顯示,非營利組織的平均收入來源結構為:服務收費49%、政府資助40%和慈善所得11%,其中保健(55%)、教育(47%)和社會服務(45%)領域政府的資助尤其顯著。這說明政府的財政支持對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2)提高服務品質。非營利組織代表一定社會群體的合法權益,向社會和政府表達其意願和利益要求。代表職能主要表現在對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影響力,通過這種影響力,爭取和獲得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利益。(3)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贏得良好的社會信譽,從而有利於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和支持。

(六)非營利組織應重視多種投資方式的應用
非營利組織並不意味著就沒有經營活動,非營利組織有各自的經濟業務活動、服務宗旨和活動范圍,非營利組織籌資方式的應用對非營利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中國目前會費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利用現有資本實現保值增值更具現實意義。非營利組織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技能以及專家等人股,參與一些企業的生產經營從企業的利潤獲取收益;也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通過基金、股票等現代資本形式獲得收益。但是在具體的實施中一定要遵循穩健、安全原則,注重非營利組織的非營利性。

(七)落實有關公益捐贈減免稅方面的法規政策
一般而言,對非營利組織的稅收優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非營利組織自身的優惠;二是對面向非營利組織的捐贈方的優惠。以美國為例,其稅法規定了30餘種免稅組織,對非營利組織的稅收優惠包括所得稅優惠、財產稅優惠和失業稅優惠;另外,向公益型非營利組織捐贈的機構和個人還享有應繳稅所得額扣除和財產稅、遺產稅減免的優惠。相比之下,中國對非營利組織的稅收政策不明確、不具體、不系統,目前以所得稅優惠為主,范圍也比較小;同時在財產稅、以及主要的稅種——商品稅中,缺乏對非營利組織的專門規定,尤其缺乏對民間成立的非營利組織的優惠措施。如對非營利組織的進出口關稅規定尚需明確,在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的條例中均只規定了對「人民團體」的稅收優惠,也有許多法規頒布較早,需要作出調整。稅法中應明確體現出對非營利組織的界定、對不同類型非營利組織減免的稅種、減免幅度等具體內容。
綜上所述,要解決好非營利組織可持續發展需要資金問題,就必須解決好其財務問題。因此,要進一步加強非營利組織財務的科學管理,採取措施,為協會籌集到盡可能多的資金,以實現協會的目標,保證非營利組織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持續、健康發展。

6. 非營利組織營銷的內容簡介

非營利組織的快速發展及競爭的加劇,要求非營利組織必須引入市場營銷理念,掌握市場競爭的手段和策略。本書系統介紹了非營利組織營銷的理論,結合案例深入分析了非營利組織的營銷環境、營銷規劃、營銷調研、營銷策略和營銷管理等內容,同時展望了非營利組織營銷的發展趨勢。
本書採用了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實例,可作為高等院校公共管理專業和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非營利組織實際工作的讀者學習和參考。

7. 非營利組織營銷的意義(急·~)

營銷在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及必要性 :

  1. 非營利組織營銷是自身的需要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營利性組織在社會服務領域的 介入 ,非營利組織內逐漸出現了顧客對服務不滿意、會員減 少、 成本上升 、 捐助縮減等現象 。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 非營利組織也開始把營銷提上了議事日程 。美國的許多非營利組織正是因為運用了市場營銷營銷原理來指導其管理活動 , 才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效果 。

  2. 營銷是非營利組織獲得資源的有效手段 非營利組織要解決資金問題 ,就必須要考慮採用什麼樣 的手段來獲得資金 。比如捐資給機械學圖書館的人 ,以塑造 銅像 、 立碑或命名等方式來滿足捐款人的求名心理動機等 。 由此可見 ,非營利組織如果一味地只知圖要與索取 ,不給捐贈 者以相應的 「報酬」 作為回報 , 那麼非營利組織就很難持續地 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 。

  3. 營銷可以防止 「搭便車」 行為 從消費心理來看 ,人們普遍存在坐享其成的心理 。他們 都希望有 「免費的午餐」,能夠像計劃經濟時代那樣 ,由國家 、 集體免費或半免費地提供醫療 、 、 福利 娛樂等服務 。人們這種 坐享其成的心理 ,期待他人或組織提供公共產品的現象 ,人們 稱這為 「搭便車」 。這種搭便車的可能性刺激追求效用最大化 與利潤最大化的個人與企業隱瞞其偏好或扭曲其偏好 , 甚至 當他人要求與其分攤 「公共產品」 的生產費用時 , 也會撒謊說 他不需要該公共產品 ,一心只想著免費加以利用 ; 當這種坐享 其成的心理在社會上蔓延開來 ,人們相互觀望 、 等待都希望成 為 「免費搭車者」 ,最終導致誰也不能享受公共產品或勞務 時 的好處 ,形成 「三個和尚沒水喝」 的局面 。為防止 「三個和尚沒 水喝」非營利組織應該導入市場機制 ,對享受非營利組織服 , 務的人或單位 ,要其在時間 、 、 資金 物質等方面給以補償 ,分擔 一部分准公共產品的成本 , 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人們 「搭便 車」 的行為 。


8. 在美國癌症這樣的非營利組織中,如何規劃社會不同於可口可樂等營利組織的

一、非營利組織中,如何規劃:

非營利組織越來越像企業組織,在很大程度上或依賴政府資助,或依靠商業活動來賺取利潤,像癌症協會這樣設置會員費等

二、不同於可口可樂盈利組織:

非營利組織也可以從事營利活動,可以獲得收入和利潤。實際上,非營利組織在多數情況下是營利的,只是「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營利」或「不以營利分配為目的」。非營利組織的宗旨不在於賺取利潤,而在於實現「公益使命」。另外,「非營利性」也不是「非經濟性」,非營利組織的運作並非沒有利潤,或者一切服務都是免費的,組織本身也要進行經濟運作。事實上,非營利組織的經營,包括籌款、市場定位、營銷等,都需要重要的經營理念,並且要有自己獨特的經營戰略和策略。

9. 轉非營利性機構的條件

轉非營利性機構的條件是:為公共利益服務而設立和運營的單位。

非營利組織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包括藝術、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學術、環保等等。非營利組織的運作並不是為了產生利益,這一點通常被視為這類組織的主要特性。

然而,某些專家認為將非營利組織和企業區分開來的最主要差異是:非營利組織受到法律或道德約束,不能將盈餘分配給擁有者或股東。

非營利性機構制定市場營銷戰略:

從戰略管理的角度出發,分析非營利組織內、外部環境,制定非營利性組織的市場營銷戰略,確定市場競爭戰略、市場發展戰略,以及營銷組織與控制等。

要不斷完善組織自身建設,提高組織的整體素質。克服依賴性,不斷增強自主意識,發展自立和自治能力,逐步建立規范的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機制。

非營利性機構增強社會的責任意識和法制觀念,加強自律機制和誠信機制的建設,通過建立以章程自律為主要內容的內部管理機制,不斷提高組織的自律水平和整體素質,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同時,強化組織內部跨部門協調及相互支持,優化資源配置,全面提高非營利性組織的綜合競爭能力。

10. 非營利組織為什麼搞營銷

營銷的目的不同。營銷不僅僅是為了盈利,還是為了擴大影響力和參與度。非版盈利的權組織通過營銷,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樣公益事業可以獲得更大的發展。
尤其是非盈利的組織,他們營銷還有一種宣導的作用,比如說愛心工程,通過營銷喚起民眾對公益事業的參與度。

閱讀全文

與非營利性組織的市場營銷策略探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營銷模擬試卷a 瀏覽:257
儀隴縣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101
定製微信營銷 瀏覽:762
理解網路營銷的概念和特點 瀏覽:722
愛心節的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23
2013美國亞馬遜電子商務佔比 瀏覽:855
汽車城網路推廣方案 瀏覽:213
宣講員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363
村級開展電工培訓班實施方案 瀏覽:523
廣告學和市場營銷區別 瀏覽:868
電子商務對未來市場營銷的影響分析 瀏覽:736
電子商務的應用是 瀏覽:775
江淮汽車品牌營銷總經理 瀏覽:759
市場與市場營銷書 瀏覽:144
特產全網營銷方案 瀏覽:938
深圳易迅電子商務 瀏覽:747
電子商務倉單交易模式規范 瀏覽:928
駐店促銷活動 瀏覽:595
村官現代農業培訓方案 瀏覽:812
地板315促銷方案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