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粉絲營銷的經典案例
一、小米手機
小米在社群營銷上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調集粉絲。小米首要通過三個辦法調集粉絲:運用微博獲取新用戶;運用論壇維護用戶活躍度;運用微信做客服。
2、增強參與感。比方說,開發MIUI時,讓米粉參與其間,提出建議和需求,由工程師改進。這極大地增強了用戶的主人翁感。
3、增加自我認同感。小米通過爆米花論壇、米粉節、同城會等活動,讓用戶固化「我是主角」的感受。
4、全民客服。小米從領導到員工都是客服,都與粉絲持續對話,讓其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有問題第一時間解決。
二、羅輯思維:付費粉絲會員
羅輯思維首先將目標用戶定位為85後白領讀書人。這類人群有共同的價值觀,並渴望社群中找到精神上的優越感。羅輯思維為這群用戶提供獨立思考的啟蒙和捷徑,最大程度喚起用戶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用戶的動機並養成分享習慣。
然後通過活動讓用戶獲得利益。比如羅胖售書活動、眾籌賣月餅活動、柳桃的推廣活動。借這些項目,讓粉絲會員可以對外銷售商品,從中得到回報。
更重要的是,那些有能力、有才華的人還可以在羅輯思維300萬用戶面前展示自己,靠自己的能力獲得認可和支持。有內容互動也有精神上的價值輸出,最後還養成了用戶的付費模式,邏輯思維將粉絲會員做得風生水起,可圈可點,可謂是名利雙收。
(1)羅胖是講營銷策略的嗎擴展閱讀
粉絲經濟最為典型的應用領域是音樂和電影,在音樂產業中真正貢獻產值的是藝人的粉絲,它由粉絲所購買的CD、演唱會門票、彩鈴下載和卡拉OK中點歌版稅等收入構成;而在電影產業中,一部電影的票房很大程度上也是藝人的粉絲貢獻,明星對於粉絲的號召力有多大,往往影響著票房的收入。
而粉絲產業的形成,大致從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開始,逐漸形成有組織,有規模的粉絲產業,例如最有影響力的超級女聲當屬李宇春,其粉絲的忠誠程度是別的明星無法比擬的,因此,李宇春的演唱會總是一票難求。
而蘋果手機的出現,讓粉絲經濟從娛樂文化產業轉移到產品製造領域,因為喬布斯的個人魅力,以及在全球IT和互聯網領域的傳奇經歷,其明星效應對蘋果公司推出的iPod和iPhone系統帶來了很大的推動。
iPhone很快就在全球和國內市場擁有了龐大數量的「果粉」,但凡蘋果公司推出新款iPhone手機,「果粉」總是會一馬當先的搶購。
B. 怎麼看待羅胖和papi醬合作與分裂是營銷定位失誤嗎
什麼失誤,一看就知道是兩個相互炒作而已,這樣兩人一毛錢沒花,還能上新聞蹭熱度
C. 有哪些例子可以說明講故事能促進產品銷售
回答問題之前,我覺得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講故事促進產品銷售的本質原因。
案例二:必須是羅胖叔叔賣書的事兒了。(當然不是得到app產品就是故事,故事就是產品時候的羅胖叔叔,是羅輯思維時候的羅胖叔叔。)而羅輯思維那會一周一期的故事呢,大多都是些常人常識之外的內容,通過羅胖富有感染力的講讀氛圍,從古到今,從內到外,知識點與趣味性俱全。最後只要順帶稍微提提故事來源的「小眾書」,深陷知識焦慮的中產階層們不想買都不行呀。有空的朋友可以聽聽羅輯思維過去的節目,當然如果真是愛智求真的童鞋,可以找一些相關節目的不同評價來看。
答主:不二,不認慫的營銷菜鳥,邀你關注微信公眾號【營銷航班】
D. 羅振宇是怎麼火起來的
我開始關注羅輯思維是來自於一個高中同學,她開始全職在家,後來去了羅輯思維。我有一陣子每天都聽羅輯思維的每天早上60秒簡訊。這幾年也是眼看著她火起來了。我有這么幾個自己的看法跟你分享一下。
1、時機把握的好
從去年開始,大家都覺得新媒體突然火的一塌糊塗,實際上這是經過2-3年的積累的,新媒體紅利已經在近兩年集中釋放。而羅輯思維起步較早,在優質公眾號還不多的情況下提早進入,打開了知識付費的一扇門,吸引了一批客戶,沉澱了很多優質客戶。
4、營銷宣傳很重要
羅輯思維通過前面幾個步驟積累了一批客戶,也連接了各界知名人士。於是她的營銷就開始,一是推廣得到,得到作為知識付費的平台,邀請了很多大腕,用199元的價格在上面開課,讓羅輯思維的鏈接功能變現。二是舉辦跨年演講會,尤其是去年跟深圳衛視聯合同步直播,快速擴大了影響力。今年在上海舉辦的跨年演講,影響更大,由此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作者:淡定的荊棘鳥
微信公眾號:荊棘鳥說說
個人公眾號:bjthornbird(請標注咨詢保險)
保險業十餘年老司機,專注與保險、理財;國際認證CWMA財富管理師、國家高級理財規劃師。
E. 分析羅輯思維自媒體營銷方式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首先我說一下我來喜歡的原因自吧。
1 我覺得資料全面。羅胖子看的書非常多,對於每一件事情 都講究考證,都是有史料記載的。
2 我覺得他分析事情的時候不帶如自己感情的色彩。多方面的看待事情。
3 他的語言比較有魅力。 不是死板的給觀眾敘說事件,比較詼諧,讓聽者比較容易理解。
4 方式比較獨特。 它屬於脫口秀這一類的
這只是我喜歡的原因
F. 羅胖《羅輯思維》|人的價值正在重塑市場結構
本文為混沌大學《羅振宇:從人的角度重估商業價值》的學習筆記
講者為羅輯思維和得到創始人羅振宇
1 . 羅胖以 遞弱代償 的概念,貫穿整個以人為中心的商業邏輯,遞弱代償分成兩個部分: 新分工 和 新系統 。以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視角來看,隨著科技和社會的演化和市場的競爭,個體和組織的能力和資源會慢慢弱化,為了補償這個總體向下的趨勢,則產生了新分工,新的協作體系會生成新的系統,使得整個社會繼續發展。
2 . 舉個例子,隨著互聯網平台的發展,傳統計程車公司的角色(叫車需求的分派)會被弱化,計程車司機的專業性也慢慢被更多人取代(有車有手機導航就可以載人),於是像Uber、滴滴的公司崛起。這就是科技的進步(網速的發展和手機的價格下降)生成一個新的分工(載客的門坎降低,分派自動化,評分系統),形成一個新的系統(Uber、滴滴做為新的系統中心),這就是遞弱代償,也是事物演進的基本規律。
3 . 從整個商業的角度來看,未來的新分工,體現於促成交易的介質改變了。早期是權力和資本在促成交易,但現在連資本都變成資源本身,投資公司有錢也不一定幹得了事,要到處投資。
4 . 早期的資本促成交易,黃金的工業化時代,有錢的人可以大量投資設備,僱工人在流水線面前,重復執行工作,最著名的是福特公司。這個現象到最後, 連工人自己都忍受不了這種折磨,公司只好提高每個人的薪水 ,一方面讓工人有能力買車,一方面把工人留住。資本為交易入口,也是自由共同體的黃昏,它正在弱化。(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台積電......
5 . 個人在崛起,也是拜互聯網發展所賜。人類是一個想像共同體,只要你能夠說出好故事、好的理想,在互聯網的傳播之下,你很快可以聚集大量的資源向你靠攏,比如網紅羅永浩做了錘子手機,發布會當天沒有其他公司敢在同一時間開,因為知道流量會被吸走。這就是為什麼個人會成為下一個交易入口,取代權利和資本。
6 . 人做為交易入口的趨勢,就是一個新分工,也告訴我們商業正在人格化。馬東曾經說:「 今天如果你不是一個網紅,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一個 CEO 。 」在國外也幾乎所有著名公司CEO都被當英雄崇拜,比如Elon Musk, Steve Jobs, Jeff Bezos。
7 . 商業人格化帶來的是信任 ,因為對人的直接信任,所以促成交易。
8 . 除了人以外,知識也成為另一個交易入口,人是知識的載體,而知識本身是用來生產需求的。你不知道潛水是什麼? 釣魚是什麼? 你就不會去消費相關產品。這也是羅胖一直談的,消費升級的背後其實就是認知升級。
9 . 知識既然是一個新的交易入口,於是有了知識服務,知識服務本身並不是傳道授業,而是站在門口贊嘆,初期是做營銷,做流量轉化,後期直接作內容本身,把大部頭內容針對用戶的場景(音頻),重新做出有立體感好吸收的知識。
10 . 知識服務是羅胖提出來的,也是羅輯思維這幾年找到的一個新分工,替大家輸出好的內容,創業就是創造新分工。
11 . 共享經濟不是剩餘的東西,拿出來有效利用,它會直接帶來兩種結果。要不就是有人直接專業干這行(比如滴滴司機),要不就是放棄。於是 共享的本質也是在創造新分工 。
12 . 以人作為交易入口的新分工,對商業帶來的系統變化,在組織內部是 以事情為主線,按事組隊 ,個人只對自己努力,不為集體努力,也就是「聯盟」的概念。在組織外部則變成以組織為結點的合作,公司群體的崛起,羅輯思維是營銷部,混沌是商業課程,互為獨立又互為合作。
13 . 以網紅為節點,聚集的垂直型市場,並不是社群經濟。社群不應該經營,而是好產品和服務為用戶附能的結果,最好的社群應該就是蘋果粉,當蘋果粉在外面排隊搶iphone的時候,蘋果從來沒有出來端茶過,社群是結果,想要做社群,去打磨你的產品。
14 . 網紅帶來勢能,可以低成本匯集流量,但也需要信用才能促成交易。 勢能和信用該如何達成平衡 ,是很重要的一環。
從遞弱代償的框架,再由促成交易方式的轉變,羅胖給了「人」這個新維度。這已經是兩年多前的演講,如今還是在這個趨勢下。
當以人為交易入口時,其實 人的角色就是做為個體,更好地去感知客戶的需求,也更好地去服務客戶 。比其以往大機構地一致化服務,個性化的需求,小社群次文化的需求,也可以得到紓發和滿足。
但這樣的發展方式,能不能突破群體之外,達成更多的連接,也許是得到後面需要嘗試的。
回到今年何帆在《變數》里提到的小趨勢,重建社群也許就是在這個以人為交易入口帶來的趨勢下演進。 人為交易入口的市場肯定是碎片化的市場 ,每一個小領域都有個網紅,每個網紅都能帶來垂直的市場分流,但每個市場之間又互不相連。
何帆說的重建社群,也是一群人為自己的第二人生,為自己的價值觀,因為遇上一個連接者(書里稱為凝結核),而聚集在一起繁榮生長。這是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也是有個人起了頭(比如阿那亞的曹寅),然後這個項目就做成了。
新分工帶來的就是細分市場的滿足。
羅胖說以人為基礎的公司不需要融資,因為它起手就是賺錢的,搭配經濟周期走緩的大環境,這個趨勢估計還會繼續往前。
在我看來,新分工已經慢慢成熟,網紅成為一個又一個節點,但這會架構出什麼樣的系統和商業環境? 知識服務真的有生產出新需求嗎? 如果有它應該會有相對應的上下游(即系統)出現
從得到的發展來看,賣知識內容的上游是一些創作者,下游是學習的用戶,但這看起來是傳統的教育系統,換了一個場景,也許互聯網教育是知識服務後面走出來的新系統,替成年人的教育創造出一個新的市場。
這個市場會不會慢慢從通識教育走向專業教育,從學術走向實用,從學科走向碎片化的知識體系。值得我們期待。
1 . 遞弱代償有兩個核心:新分工(分化)和新系統(媾和)
2 . 人是想像的共同體,通過一個人的說服,去連接所有資源。一個故事,凝聚協作體系
3 . 網紅紅不久是事實,從組織的角度,公司不能建立在網紅的基礎上,但對個人來說是機會,PAPI醬、羅永浩聚合大量資源,他未來就有很多可能性
4 . 不要討論動機,賺錢還是理想,因為說不清楚,今天想的和明天想的可能都不一樣 ,說一個好故事,把事情做成。
5 . 人類升級就是聚合資源(權錢人)的方式不同
6 . 賦能之後,每個人都是君王,每個人都是中心
7 . 世界沒有顛覆,一脈相承
8 . 講故事的點上,想像空間只有一個
9 . 內容電商=人的電商 (人格化)
10. 以人為基礎的公司不需要融資,它起手就是掙錢的
11 . 人是知識的載體,知識會反過來成就人
12 . 人和人的直接信任,做人格比做平台好
13 . 共享不等於剩餘,共享的結果要不就是專業干,要不就是干不下去,所以共享帶來新分工,促進社會分工。
14 . 未來一定是更精細分工,所有分工(包括中間商)都有價值
15 . 信息免費,人格訊息收費
16 . 創業就是創造新分工
17 . 知識服務者不是傳道授業者,只不過是站在門口贊嘆的人
18 . 學校是最好的聯盟,說好要分手,且沒有綁架
19 . 社群是好產品的結果,來自產品和服務,所以不需要特別經營 ,不可能先建立社群,才把貨買給大家
20 . 勢能和信用之間難以平衡,有勢能才能低成本吸附價值,有信用(60秒)才能形成交易
21 . 讓人看到你的笨和蠢
22 . 知識服務=時間解決方案 (篩選)
23 . 未來商業的戰場就是總時間分額
24 . 愛是什麼感覺? 好像突然有了鎧甲,好像突然有了軟肋
25 . 不要談行業, 20~30 歲沒有存量, 40 歲拋棄存量
26 . 越是分化的社會,你只能成為精英,別無出路
請您以羅振宇老師提出的從"人"的角度重新評估商業價值的全新角度剖析自己所在產業生態或選取一個自己熟悉的案例,分析其現有存在資源能否重新構建,重新凝結,重新整合以促成新的分工,實現新的商業價值。
羅振宇老師提出商業的人格化,促成交易的不再是權力和資金,而是具體的人帶來的勢能,加上其構建的信任,直接構成交易。
以人為交易入口,人又是知識的載體,知識生產需求,於是新的交易分化帶來新的分工,替商業帶來洗牌。
我想以教育這個產業,來看人對其資源重新構建和整合的影響。
傳統教育主要還是 自上而下 的方式,政府補助學校,學校聘請教授進行教學。當然也有一些私營的學校或者市場上的補習班,較多是以升學為主力,進行密集式的訓練。
補習班一直都有名師光環的現象,一般大學的教授也在學生里經驗里有好老師、混老師,這是說 人在教育產業里自然就帶有節點的特質 ,好老師容易聚集很多學生,不論是在商業化的環境還是在傳統教育體制內。
但這個市場主要還是在教育體制內循環,業界偶有講師、企業內培訓,一直沒有拓展到一般的大眾。
得到藉由羅胖的魅力人格,有了比較好的勢能,試圖把原本高等教育的知識內容,只接轉化為更容易吸收的課程,比如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這就是一個人做為交易入口,帶來的資源重新凝聚,最後擴大更廣泛的受眾 。
以往只有北大經濟系的學生能獲取的知識,放在得到上面,突然有超過三十萬人也在學習。我認為羅胖做為節點卻是幫助更多知識創作者觸及了更大量的用戶。而得到的專業則是怎麼把這么生澀的內容,變得更容易吸收,和生活產生關聯。
有了這樣的起頭,不同領域大量的頭部內容也開始往得到靠攏,比如心理學的武志紅、清大管理的寧向東。教育產業從專業知識走向平民化,在得到的場景里頭發生。為什麼大家更願意到得到里付費上課,其實也是 基於對羅胖個人的信任 。
羅胖和得到帶來的新分工,當大家習慣在網路上、微信群里學習交流的時候,又促成大量的在線教育和機構,學英語的、寫作的、生涯規劃、心理咨詢,各式各樣的成人教育市場突然就展開了,學科間的邊界也在慢慢消失。
人凝聚資源,用產品帶來新分工,用進而擴大了整體的市場,這些是我看到人作為交易入口帶來的發展,也是商業重新賦予人與人之間信任的一個契機。
結合自己所在的產業,剖析自己對未來商業模式,產品定位以及社會分工等方面是否具有競爭力。
未來想以說書人為創業的方向,其對標樊登讀書會和Youtuber的說書脫口秀。
就商業模式來看,樊登讀書會直接賣自己的說書音頻,並在打響名氣之後,轉向線下的書店,做垂直的服務。Youtuber則是賣流量做廣告為主。
以羅胖人的角度來看,都是先有流量,再導向產品,但就產品的屬性,我認為樊登賣自己的內容,還是比較一致且有機會發展成具有魅力人格體的品牌。
由於在台灣的市場還沒有類似KOL,所以在台灣發展一個說書品牌還是有機會的。唯獨台灣人看比較多聊天節目,對一人脫口秀的形式不太習慣,所以視頻、音頻的內容需要分開來策劃,但商業模式是可行的。
產品的定位,樊登讀書會主要是導讀為主,並梳理重要的內容,賣導讀也賣書本身。換句話說,說書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書,而是一個大概的整理加上個人解讀。
說書的產品定位也是一樣,「讓書的內容更立體、更吸引人」,初期賣導讀整理,後期和出版社合作。向對相關話題、領域有興趣的消費者,做更立體的導讀。
從社會分工來看,在書籍市場裡面,導讀和推薦本來就存在。書商需要找有名的人來推薦,作者本身也會有個自己的序言,來引導。有時候光是這一部分就是十幾頁內容也許說書補足的就是這一塊的效率和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