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零售業營銷案例

零售業營銷案例

發布時間:2023-01-06 13:10:29

市場營銷案例3篇

在全球化競爭和買方市場的壓力面前,幾乎所有企業都將新產品開發放在自身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而市場數據以及由市場數據進行深層次分析得到的結論都是企業開發新產品的重要指導因素。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案例3篇,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案例一:
水果營行:燒錢催不熟生鮮電商

自2014年10月開設第一家門店,僅一年多,號稱要做「水果業內的阿里巴巴」的水果營行就在全國20餘個一、二線城市,開設了300多家實體店。然而在2015年12月,幾乎一夜之間,這個迅速膨脹的水果王國轟然倒塌,廣州、深圳、東莞、杭州、南昌等城市的門店大量關門,12月16日,水果營行CEO易德更被警方帶走……

水果營行,成為O2O死亡名單里的最新登陸者?它的破滅是否預示著生鮮電商走向頹敗?或許,結論恰恰相反。

逆向O2O:

理念正確下光鮮的壞水果

在水果營行的泡沫破滅中,大量的輿論將關注點投放在它的融資模式——「合夥人眾籌」和「會員預付卡」。

尤其是前者,據水果營行一份單店投資協議樣本顯示,直營店投資人為公司有限合夥人,不參與門店經營、不擁有門店股份,只參與分紅。直營店投資人自完款第45天起,將獲得每月銷售額10%的回報,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倍為止。同時還獲得投資額10%的原始股權的長期收益。而媒體亦測算,按照水果營行宣稱的單店月銷售額50萬元計算,眾籌參與者的年化投資回報率將高達30%左右。而通常認知下,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產品風險已然極高。

但這並不屬於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因為由始至終,水果營行所打造的生鮮電商模式,都如同劉伯溫那篇《賣柑者言》所寓意的那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從理論上來說,水果營行提出的專注線下服務,將人才配置和質量管控放在第一位,夯實基礎後再進軍線上的路數,是當下許多浮在網路之上、過度依靠網購模式而缺少實體店推進的生鮮電商所缺失的。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這僅僅是一個正確的理念,沒有切合到地面經營理念之上。

反之,從它的許多專注線下的行動中,可以為生鮮電商以及其他生活化服務O2O提供反面參考。

遠離社區的專賣店不叫小業態

在水果營行2015年11月對外發的一篇軟文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詞句:「7-11、全家等便利店,競相跑馬圈地以便利店、專賣店為主的小型社區零售店,組成小業態 商業模式 ,大有取代大型商超的態勢。毫無疑問,水果營行趕上了小業態商業崛起的時代大勢。」

顯然,水果營行把自己的線下門店定位為小業態。而媒體披露其「門店選的都是城市黃金地段,租金較高,還要支付工資,不可能達到高利潤,有時還會虧損」。這種布局黃金地段的思維,與當下立足社區的小業態模式並不相符,反而頗為接近早年的專賣店形態。拋去其或有意為之,以彰顯實力雄厚,好招攬合夥人的可能不說,這樣的開店方案,歷來均是電商實體店或O2O門店所摒棄的。

理由很簡單,無論何種電商形態,均是以最大化的扁平 渠道 、降低運營成本為贏利之源,而位於鬧市的門店則加大了這些成本,更直接處於商超商圈的輻射范圍內,極不利於競爭和拓展。

更為致命的是概念的混淆導致的運營理念的錯亂。在水果營行的早前報道中,其總不忘提及「通過線上下單、門店配送,輻射單店周邊3公里范圍,實現1小時內極速送貨上門,解決水果配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然而這一「互聯網+小業態」的運營模式,在當下的社區O2O門店試點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運營費用昂貴、社區需求挖掘不足的難題。早前耗資10億元、依託順豐強大的物流體系和財力布局社區的「嘿客」亦難以為繼,而開設在鬧市、按水果營行早前介紹開店成本動輒百萬元的線下體驗店,若真只按運營思路輻射3公里范圍,其收回成本的難度將高出太多。

何況,它還只賣水果……

生鮮電商先從爆款玩起

在水果營行眾多的正面、負面消息中,有一個信息一直很缺位,即水果營行的水果到底有怎樣的優勢。

或許造成這一困擾的理由更奇葩,一直號稱是生鮮電商的水果營行根本就連一個像樣的電子商務平台都不存在。直到2015年下半年,水果營行在對外宣傳中,依然還在說「待電商系統完善後……」。

一個線上平台徒有其表的生鮮電商,其線下的門店只能也只有各自為戰。所謂逆向O2O,最終走向了傳統的水果加盟店模式,只不過是披上了一件「互聯網+」的皇帝新衣而已。生鮮電商,其實不是單行線,而是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就像一個蹺蹺板,輕了哪頭,都會接不上地氣。

但這並非解除生鮮電商迷局的關鍵。至關重要的是,走線下體驗店的水果營行並沒有和周圍商超中的水果櫃台有太多的區別。

這都不是早前輿論批判的水果營行不懂水果經營之道,損耗大、價格高、標准化難所能概括的,盡管這是許多生鮮電商創業者不可避免觸碰到的問題。但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則是更加致命的。

「我必須知道,我為何非要選擇在你這里購買水果?」對於消費者而言,這個疑問句式里的「水果」二字可以換成其他任意商品種類。但對於生鮮電商而言,僅僅一句「相較於銷售低端水果的菜市場和中低端水果的商超,生鮮電商主要銷售特色、中高端水果」這樣模糊的定位並不足以解惑。

之前多個生鮮電商用行動來解答了這個問題,尤其是水果這種消費者更樂意於眼見為實的商品,在線下體驗店輻射力度不足的大背景下,成功崛起的生鮮電商平台往往都以爆款為強化消費者體驗的突破口。

如順豐、京東、天天果園和本來生活等電商在2013年打得火熱並延續到2015年的海外直采車厘子大戰,對此,天貓電商平台喵鮮生負責人樂覺就曾表示,生鮮電商花精力去推1―2款主打商品,是從帶來關注度的角度考慮,基於價格和體驗度,消費者會主動傳播,就能為網站帶來新的用戶。

更重要的是,這可以彌補線下體驗店不足的缺陷,「奇葩」的水果會更容易形成消費者的購物黏性。由此,再將口碑拓展到其他常見品類之上,逆轉消費者「眼見為實」的習慣。

燒錢擴大規模不一定能增強黏性

在整個O2O死亡名單中,一個普適性的死亡規律就是燒錢燒到資金鏈斷裂,而燒錢的主要流向均在盲目擴大規模,意圖以規模覆蓋足夠多人群來獲得黏性和長尾。

在水果營行案例中,一年內擴展出300家實體店,覆蓋20餘個城市,並計劃在未來3年開設1萬家實體店。如此強度的店面擴張,必然帶來人員儲備、運營模式上的不適應。須知,知名水果連鎖百果園,從2002年起,用了8年時間僅開出了100家門店。之後又用5年時間,才將規模提升到1000家門店。

即便是在「互聯網+」的極限擴張下,指數級增長的實質,也須完成從0到1的蛻變,或言先種好試驗田,才能將成熟的模板進行復制,實現從1到N。

一個產品特色不足的生鮮電商或O2O,最終會滑向另一面,即再次通過燒錢的方式,用補貼和特價來吸引消費者「貪便宜」的心態,從而塑造虛假的黏性。而在水果營行身上,各種「會員預付卡」真正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就在於「充1000送300」,甚至「充5000送3000」的優惠力度上。若運營狀況正常,這類促銷本無可厚非,但一旦本身就是強行在虧本賺吆喝,這樣的預付卡除了吸納資金這一個用處外,更會因為一個店面的崩塌,而形成銀行式的擠兌風潮。這一幕,在水果營行落幕時,已然得到了證實。

一個忽略了消費者,沒有真正買方市場想法,只是描述了一個好聽的 故事 ,卻無法和周邊的商超、菜場的水果攤點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的生鮮電商,其不敗也難。

此外,還有幾點教訓值得一點:

一是生鮮電商和O2O依然要用輕姿態來扁平化渠道。如在線上紅火的本來生活網,目前進軍線下的生活O2O項目「本來便利」就是採取和當地水果店合作,而非重新建店。而更多的生鮮電商要突圍,或可採取一個城市一個中心體驗店+若干合作自提點的方式,實現有效擴散和覆蓋。最終的客流入口,依然是在線上,而非體驗店。

二是使用線上平台建立大數據體系,至少做到能夠預測某一城市對某一品類水果的預期。這樣的大數據分析,才可以將電子商務所拓展出來的超長尾巴,變成一個核心數據源,可以確保發往某個城市的水果,不至於過少或過多,徒增損耗或難以滿足需求。這才是區別於各自為戰式的傳統水果店的關鍵。

三是不斷地差異化自己的特點。生鮮電商要成功,其實就應該按照電商的模式,用商品的長尾來滿足長尾末端的用戶需求,人有我有不是特色,人無我有哪怕只是一個人有需求才能成功。當然,越特色、越稀缺、越小眾的水果賣得貴點,將預訂、眾籌等互聯網模塊落在消費者層面上,而非融資層面上,意義更大。
市場營銷案例二:
大品牌產品升級引發的經銷商壓貨血案

2015年,老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報表。

看著越來越糟糕的數據,老高越來越膽戰心驚。

老高是某著名快消品(本文稱為A企業)的經銷商,在別人看來,在省會中心地帶,擁有數千平方米大院自有產權,前邊四層辦公樓,後邊大片庫房,近百台車,200多人的團隊,生意夠大夠土豪。

可事實上,老高從這家品牌身上掙得的利潤卻是一年不如一年。2015年下半年,算完人力成本和市場成本,每月七八百萬元銷售額,利潤不足10萬元!這還不算固定資產折舊、銀行融資成本!起早貪黑,鬧心憋屈,掙這幾個錢,不是廠家的裝卸工是什麼!

與老高一樣,A企業的多數客戶,正面臨著一個普遍難題:銷售額提高很多,卻時不時虧損?

但即便如此,2016年來自廠家的巨大增長壓力依舊沒有放鬆的跡象。

終於,在看到鄰省省會經銷商老劉與A企業「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之後,老高堅定了退出的決心,要知道,老劉一直是這個廠家的大區級標桿客戶,配合好,執行強,可因為連著幾個月壓貨都沒有完成任務,就被廠家拆分了,這讓老高感到刺骨的寒意。

逼迫在花樣翻新

2013年到2014年,A企業持續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了30%,但增長動力是一樣的:密集分銷,核心是「加車加人」「密集鋪市」和「促銷投入」。

但越來越明顯的是,靠密集資源投入換得的擴張性增長格局,已經不可能無限期成為拉動這家企業增長的源泉了。

首先,擴張越來越困難,能鋪的網點都鋪了,渠道越來越飽和;

其次,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搶占份額,價格戰成為常態,利潤越來越薄。

2015年初,面對董事會要求年度增長40%的目標,營銷高層提出「轉型」戰略,要點是「產品升級」「管理復制」和「費用檢核」。

其一,開發、推廣幾只高端產品,毛利高,讓經銷商有錢賺,同時優化公司產品矩陣、利潤矩陣;

其二,強硬要求經銷商復制廠家管理模式,經銷商要建立巡查隊伍,要參照廠家業務工資體系,對配送員工資進行改革,實行專車專送,用「排他性」條款高效佔用配送資源;

其三,加大促銷檢核力度,費用必須專款專用,必須100%落地,避免經銷商截留,錢要花到市場上,從而壓出渠道銷量極限來!

在營銷高層看來,「轉型」成功的關鍵就是「費用檢核」,費用只有和目標量完美掛鉤,才能有效確保目標達成。為此,他們設計了如下流程:

1.任務分解

任務自上而下分解,總部分給大區,大區再分給區域。為確保完成,每個層級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就是在自己領到的基數之上再加幾個點。而層層加碼後,經銷商領到的任務要高出「增長40%」的目標不少。

2. 合同簽訂

要求業務人員簽訂年度和月度銷量責任狀,為確保新產品推廣成功,還要單獨簽訂新產品銷量責任狀,輔以銷售提成,目的只有一個,把業務人員和經銷商捆綁在一起,逼出各自的極限來!

由於是大品牌,加上各種威逼和利誘,老高們雖然很有意見,但最終還是被迫簽了合同。

3. 費用逼迫

首先,將公司產品進行梳理,將數只佔銷量半壁江山的產品,實行隨車搭贈,但拿到這筆費用是有條件的:以經銷商月度任務為標准,按照銷售額達成率進行補貼,完成95%,費用全額補貼,低於95%,分坎級扣除一定比例,要是低於70%,那一分也沒有。設置70%,那是要確保2015年銷量至少不會負增長。

其次,單獨申請的促銷活動要和規劃量以及月銷售額掛鉤,只有規劃量和月銷售額都達標,才能拿到全額費用,否則將按照坎級扣除一定比例費用,但月銷售額達成率最低是70%,低於這個數,促銷費用只能報銷50%。

最關鍵的是,A廠家要求嚴控價格和經銷商毛利,執行的促銷活動,要限定供貨價和出貨價,老產品,經銷商毛利不得超過10%,新產品,毛利不得高於20%。目的是讓消費者能夠獲得產品紅利,進而持久拉動消費。

最後,大區、銷售部、集團三級巡查隊伍要對各類促銷活動進行高頻次檢查,一旦查出問題,除扣除該項費用之外,還要重罰。

過度逼迫引發的「血案」

2015年,老高被綁架了:因為促銷費用是自己墊付的,所以為了掙出費用和開銷,老高只能壓貨。不單老高,A廠家多數經銷商,也都被迫選擇壓貨。

問題是,壓貨之後,麻煩才剛剛開始:

1.因為壓貨,老高銷售節奏被打亂。當月前20天都在處理上個月庫存,到了月底,為了拿到費用,不得不繼續沖量,如此反復循環。這樣,扭曲的壓貨做法導致扭曲的銷售節奏,扭曲的銷售節奏又要求進貨繼續扭曲,否則就難以為繼。

2.壓貨壓多了,產品新鮮度自然就差,為了處理舊貨,廠家的辦法是,只管高端產品處理,而且要集中回收清點,費用嘛,按照到岸價,你一半,我一半!至於返貨成本,以及低端產品處理,廠家壓根就不管。於是,老高的毛利空間被狠狠咬掉了一大塊。

3.頻繁處理舊貨,不僅給消費者留下了這個廠家一直在處理舊貨的印象,而且還佔用了新鮮貨齡產品的售賣位置和機會。

4.再看「產品升級」策略,為了做大新產品,由大區牽頭,自上而下為經銷商規劃了很高的計劃量,考核經銷商的進貨活躍度和環比增長率,也就是限定經銷商的單月進貨次數和單次必達進貨量,如果未完成計劃,就予以強配。這樣,在新品尚未被市場接受、形成良性流轉的時候,老高又被壓了一堆庫存。相反,總部從人為拔高的銷售報表中得出了虛假信息,於是繼續逐月增加任務,而且廠家各級業務人員為了拿到新品激勵,接著再壓。

5.雖然後來,A廠家要求,當月前七天的訂單量不低於上月後七天的70%,否則即視為壓貨,要對區域予以重罰。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線常用的辦法是:要不在當月23日壓一批大單子,要不就在下月的7日再壓。因為在更短的時間跨度內集中進貨,這無疑放大了老高們的銷售、資金和利潤風險,要知道,A品牌的相當部分產品貨齡只有幾十天,為了不砸到手裡,老高只能平進平出,甚至低價拋售,這不是虧損是什麼!

老高很快力不從心了。2015年11月,老高費盡氣力,依舊還有3個月的任務沒有完成,A廠家大區經理周新(化名)很不高興。他把老高和責任業務主管叫到大區,要求述職,並且強調,那三個月欠賬,年底必須補齊!除了要老高表態「必須完成」外,還要落實到紙面,簽訂責任狀!否則,就考慮市場拆分!

老高很生氣,說來說去,還不是強行壓貨嘛!年底補齊欠賬,擺明了不是關心你們年終獎嗎!至於壓來的貨以及高庫存,還不是我自己去想辦法?

隨後的事,讓老高更加不爽。因為未完成任務,周新對老高的市場檢查立馬多了。各種檢查結論層出不窮,什麼鋪市率不足啦,什麼終端表現弱啦,總之,意圖昭然若揭,那就是你老高的市場基礎建設弱化,這嚴重影響了任務達成!嚴重拉了大區後腿!而且,周新還不時來老高這視察,夾槍帶棍,威脅要搞市場拆分!

比老高更悲催的是老劉。

兩年前,老劉積極響應周新號召,砍掉了代理的大多數知名品牌,專心做A品牌的「專營」代理商,而且還開設了不少終端「專營」店。周新大加贊賞,大會小會表揚之外,總部來了人,都往老劉那裡帶。

這兩年,周新用老劉這個標桿去逼迫其他客戶,效果很不錯。拿2014年來說,老劉率先任務撞線,可誰都知道,老劉是壓貨壓出來的。到了2015年,因為2014年基數高,老劉拼了大半年老命,還是沒能完成任務,而且很明顯,隨著欠賬隨來隨多,老劉肯定是完不成全年任務了。

標桿沒有起到標桿的作用,這嚴重影響了所在大區,所以,2015年10月份,周新拆分了老劉。

因為自廢武功,手頭沒有幾個知名品牌,面對周新的霹靂手段,老劉不得不忍氣吞聲。

老高想,任務年年增長,總有一天,今天的老劉,就是明天的自己。

與其投入巨大成本,忍受日益高昂的利潤侵蝕,以及並不明朗的經銷前途,還不如趁早退出。

於是,2016年3月, 春節 剛過,老高就不幹了。

拿逼迫保增長,前提是不能過度損害經銷商的利潤空間

在經濟下行、人口紅利和渠道紅利減少的背景下,在更困難地培育全新增長模式,和更簡單地、更便捷地把壓力傳遞到渠道中間,包括大品牌在內的很多品牌選擇了後者。而大多數營銷管理人員也支持這一選擇,他們更喜歡用「短、平、快」的打法,快速壓出渠道的極限來,而經銷商便是承載和釋放他們壓力的最重要節點。

至於許多廠家強調的「轉型」,不過是換了個馬甲,本質上還是原來逼迫的路子。拿老高的遭遇來說,所謂「產品升級」,以產品活躍度和訂單必達率的形式,重新走上了壓貨的路徑依賴;再看「費用逼迫」,可能短時間內壓出了銷量,可從更大的尺度來看,只會越來越加深產品動銷和庫存這對矛盾,直到崩盤。

老高放棄代理時,周新還說:「我們企業2015年增長率領跑行業,你去哪再找這樣的生意?這樣的品牌?再堅持一下,把市場基礎做好了,那還不是數錢數到手軟?」

可是A品牌完全搞錯了。問題不是它品牌力有多強,不是增長率還在高位運行,而是這種增長模式是以過度犧牲經銷商利潤空間為代價的,是靠壓貨來拉動的,而這註定不會長久。

反思 :面對大品牌的壓貨式高壓,經銷商如何拯救利潤?

1.要多元化經營,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像老高那樣自願退場是一種選擇,但前提是,你得有退路。如果像老劉那樣,為了迎合廠家,自己自廢武功,踢掉其他同類品牌,專心搞什麼「專營」代理商,搞什麼終端品牌「專營」店,那隻會成倍放大經營風險,到最後,只能被迫接受廠家設計。

經銷商要有品牌群組合概念,哪些品牌外表光鮮,里子稀爛,利潤稀薄,甚至以過度侵蝕自己及渠道利潤來獲得增長?哪些品牌牌子、利潤都不錯?在此之下,還要考慮品牌內部產品群定位構建,哪些是跑量性產品?哪些是高毛利產品?哪些是狙擊性產品?

經銷商要有優質的經營結構思想,經銷商要對自己代理的品牌群和產品群進行梳理,明確產品定位、產品組合、產品層次,確定適合自己的品牌群和產品群組合,提高產品組合盈利水平,提升抗風險能力。

只有多元化設計,才能有效對沖廠家侵蝕利潤的潛在風險。

2.聚焦渠道分類管理建設,不要「貪多求全」

對快消品企業來說,鋪市率是考核經銷商的一個極有用手段。你說任務高,我就檢查鋪市率,如果鋪市率低,說明市場空間還很大嘛!如果鋪市率符合標准,那麼單店庫存夠嗎?能不能和行業老大看齊?甚至會說,和產品稍有點聯系的渠道,能不能鋪貨?!

但問題是,有些網點,或剛開業,或人流量不足,或為獲得銷售費用而過度囤貨,或不適合該類產品售賣,等等。不顧這些門店消化能力,「貪多求全」,「過度鋪市」,只會是鋪市率、陳列有了,可最終多數返貨,只好再掏費用去處理。不知不覺中,經銷商便遭受了隱性虧損。

因此,經銷商應和廠家確定符合地區經濟環境的「有效鋪市率」界定,不能不管什麼終端,只要能賣,就大量鋪貨,要警惕無效、低效網點的過度鋪貨。

終端網點台賬不應是建了檔案就完事,也不是簡單地按照營業面積等硬體去劃分類型,而要逐步建立基於銷量劃分終端類型的模式,再明確不同終端類型的基礎鋪市品項,每類產品的大致周轉天數,單次鋪貨底數,以及單店單位時間內應留存的庫存件數,最終聚焦優質網點,提高終端網點質量。

3.經銷商要管好自己的倉庫,同時關注價值和數量變化

很多大品牌業務人員,甚至管理人員,喜歡把經銷商的倉庫當作自己的倉庫,很多時候,不經經銷商同意,直接替經銷商下單,或者是強行配貨。這種只管完成任務、卻不考慮區域不同消費特性的行為,最令人不齒。為了完成任務,結果把公司的庫存變成了經銷商的庫存,把區域不適銷的產品硬生生變成了經銷商的庫存。

經銷商要管好自己的倉庫,對不同產品的走勢、動銷、庫存要有清晰的判斷,不能將產品的訂貨權拱手讓人,要關注庫內產品的月庫存周轉率和月產品動銷率,用價值變化和數量變化判斷,來減少自己面臨的庫存風險。這樣,在廠家不合理配貨時,才能有理有據予以反擊。

4.優化內部管理,規避不合理的管理復制,減少隱形管理成本支出

經銷商要對管理體系進行梳理,各個崗位要進行定量分解,在管理環節和渠道建設上要導入投入產出分析,減少隱形管理成本支出。

尤其要注意,一定要規避不適合自己的管理復制。拿A廠家要求的配送員工資改革來說,該方案設定了基本工資、品項工資、市場基礎建設工資和銷量提成工資,而且限定人員只能是專職配送員,老高這個省會城市,基本工資每人2000元,一輛車兩個人,而這家品牌平均毛利不足15%,那麼「一月一車要多增加近3萬元銷售收入,才能對沖基本工資的成本支出」,再加上運營成本不能被其他品牌分攤的「專車專送」,以及其他細分考核和產品提成,運營成本十分巨大。因此,在渠道越來越飽和的背景下,當廠家企圖嵌入「高大上」管理制度時,經銷商一定要警惕,因為這很可能大量侵吞你辛苦賺來的利潤。

⑵ 結合一個新零售企業案例,談談它所採取的新零售策略有哪些

自從新零售概念被提出來之後,眾多互聯網企業和線下零售巨頭蜂擁而上,然而真正成功的案例卻並不多。

國美可能是啟動新零售最早的企業之一,在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前後它就開始了雷厲風行的布局,希望藉此完成企業轉型。然而三年下來,國美的業績仍然處於下滑空間。即便首倡者阿里,旗下失敗或者說尚未成功的企業也比比皆是,銀泰、百聯、高鑫等線下貨場推動新零售轉型以來,目前尚未看到明顯的效果。

當然新零售典範並非沒有,本文就試圖分析幾個平台的成功之處,供業界借鑒參考。

大大倉:切入空白市場,重構行業、創造新價值

除了盒馬鮮生和京東之家外,還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新零售項目。目前它剛剛起步尚不能認定成功,但其打法非常獨到,值得關注,這個項目就是大大倉。

大大倉是一個新的連鎖零售品牌,經營品類以服裝為主。其門店面積在300㎡—5000㎡左右,裝修風格與普通服飾門店相近,品種和庫存都比較充足,可供消費者現場選購。大大倉同時上線了APP,採取的實體+APP的經營模式,類似於京東之家。在其APP上,有更多的商品可供選擇,而這些商品並不在門店售賣,線上下單後通過先進的倉儲、配送體系送到指定的地點。大大倉的門店和APP是同一套會員體系,用戶消費行為均可同步採集,形成完整的大數據。這些大數據在系統進行特徵標簽、分類整理,並通過建模分析得出相應的消費行為報告,反過來指導選品、定價、促銷等運營工作。

如果單單只是以上部分,大大倉並沒有什麼稀奇,類似打通線上線下關系的新零售項目很多。但大大倉不同之處在是它進入了一個比較特殊的市場——折扣零售市場。

在討論之前,我們有必要來看看當前國內折扣零售市場的現狀。2017年中國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以美國5%的比例推算,潛在市場規模接近兩萬億元,但實際目前可能只有千億規模。主要是因為國內折扣零售市場非常落後,要麼是華而不實、折扣有限的奧特萊斯業態,要麼就是缺乏品牌背書的閃購兜貨甩賣模式。消費品牌商找不到合適的渠道,又擔心現有渠道降價會破壞價格體系,只能剪標低價甩貨給販子,甚至無奈銷毀商品以騰空倉庫和貨架。

大大倉是國內首家專業化折扣零售連鎖品牌,與國內外數千家品牌長期合作,以標准化、品牌化的閃購方式授權特價銷售尾貨。它進入這個空白大市場,至少創造兩方面的價值:1、於品牌商而言,特定渠道折扣價處理庫存尾貨,不會對現有商品的價格體系形成沖擊,快速完成尾貨處理的同時收回較高的資金;2、於消費者來說,可以在大大倉選購到正品有保障的低價商品。

當年戴爾電腦以其他行業司空見慣的直銷模式進軍電腦市場,成功地降低了店面租金以外的運營成本,比如倉儲成本、庫存期降價損失等,以低成本價格為用戶創造了更多的價值。戴爾電腦的成功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是策略創新的典範。

大大倉的策略創新與此類似,它的出現為消費品牌商和消費者兩頭都創造了新的價值。在國內折扣零售行業,大大倉以連鎖品牌的新零售模式展開運營則是一個全新的策略創新。策略創新加上新零售技術支持,只要組織系統和執行力到位,大大倉的成功機率會比一般的新零售項目高得多。像美國的折扣零售巨頭TJX一樣,大大倉有望搶先以品牌和價格優勢占據用戶心智,以新零售代表的身份成為未來萬億市場的領先者。

新零售不是萬能葯,構建核心競爭力最重要

通過盒馬鮮生、京東之家和大大倉的案例分析,說明只有在正確的競爭策略下,新零售技術才能幫助企業構建起核心競爭優勢,從而取得成功。沒有核心競爭力,只有新零售,這樣的企業無法贏得用戶和市場。有核心競爭力沒有新零售,企業可以繼續生存一段時間,但未來競爭力可能會削弱。

因此,相關企業應該擁抱新零售技術,因為未來它將是關鍵存活因素。所謂關鍵存活因素,就是指在行業生存的基本標配要素。比如說手機銀行對於現在的銀行業就是關鍵存活因素之一,提供了該業務未必能在市場獲得成功,但沒有的話肯定因為無法吸引和留住客戶而失敗。同理,為了提高作業效率和降低運營成本,同行企業爭相採用大數據、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時,不跟進的零售企業就會失去原來的競爭優勢,很難維持現有市場地位。

不過,企業也不應該盲目依賴於新零售。決定零售商業成敗的不是新零售,而是零售企業的效率和成本優勢,表現在消費者面前的就是產品和服務能否比同行更好,這些才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與其盲目推崇新零售空洞的概念和冰冷的技術,倒不如學習盒馬鮮生如何精準定位、京東之家如何延伸競爭優勢、大大倉如何找到新藍海進行策略創新。

總之,新零售這一技術革命並不是零售行業的萬能葯,只有在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結合正確的競爭策略,才能在市場上有更好的表現。

⑶ 激發零售終端的營銷策略及案例有哪

做好小型零售終端,對於企業深度分銷、擴大市場份額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無利不起早,又是小型零售終端的生存原則。「我們是小本經營,本來也沒有太多的錢。讓我怎麼相信你能給我帶來利潤呢」?因此,在市場進行運作的過程中,如何激發零售終端的銷售積極性,成為了攻克小型零售終端的首要任務。

打消零售終端的顧慮

小型零售終端資金較少,屬於小本經營,每次進貨的數量少,進貨頻率較高,抗風險能力較差,經營比較謹慎,對新上市的產品或未曾銷售過的產品往往持懷疑態度。廠家可以採取適當的措施打消小型零售終端的顧慮,調動他們進貨的積極性。

首先,向他們承諾,若銷路不好,可以調換本企業的其他暢銷產品。

其次,承諾無條件退貨。廠家對自己的產品在某些小型零售終端的銷售前景充滿信心時,可以承諾無條件退貨,免除小型零售終端的後顧之憂,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品滯銷給他們帶來的風險。

案例:兌現承諾,安心銷貨

新品在上市時,廠家的承諾會使商家象吃了定心丸一樣安心銷貨,不會擔心萬一銷路不暢而擔負較大的經營風險。如樂百氏等廠家在推出新品時都做此承諾,如果商家對新品的銷售失去了信心,可以調換公司內的其他系列產品,甚至可以進行退貨。因此,商家在經營這些新品時完全沒有顧慮,並且還對企業產生較強的信賴。

要有合理利潤空間

1.

利潤是小型零售終端的第一需求

跟經銷商相比,小型零售終端很難得到廠家返利的機會,更不要說廠家的促銷支持、設備提供了,一年辛苦所得,只有微薄的價差利潤可以賺取,因此如果有某個新產品許以高額價差利潤,小型零售終端就會優先考慮做重點推薦。

產品利潤空間的大小是影響小型零售終端進貨決策的首要因素,也是直接影響銷售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在保證銷售的產品有足夠利潤空間的前提下,小型零售終端才考慮產品是否暢銷,是否能輕松地推銷出去。

如果沒有較高的利潤空間,即使是名牌產品,也會遭遇小型零售終端冷處理或排斥,所以薄利多銷並不適合小型零售終端。

2.新產品要留有充裕的零售利潤空間

新產品上市制定價格策略時,一定要做足價格文章,要給零售環節留有充裕的利潤空間,保持新產品銷售的高利潤優勢。對新產品來說,價差利潤必須高於競爭對手同類產品在當地小型零售終端的利潤,而名牌商品也應接近平均價差利潤。一般而言,引起小型零售終端銷售興趣的利潤臨界點,新品為20%,成熟產品為10%。

3.縮短通路,提高小型零售終端的價差利潤

以往的傳統銷售渠道是由廠家下設一批、二批和三批,產品至小型零售終端手中時已經過層層轉手,導致小型零售終端得到的進價過高,自然價差利潤小。廠家可以通過縮短通路如簡化三批等手段來提高小型零售終端的價差利潤。

案例:忽略小型零售終端的利潤空間,使產品推廣受挫

某著名飲料公司生產的兒童可樂,不含咖啡因,從產品訴求、產品包裝、產品質量、成本、利潤、需求和競爭等方面都考慮很周到,但是卻忽略了給小型零售終端適當的利潤空間。該產品定價為:出廠價1.1元/瓶,經過二批到小型零售終端之手,該產品的進價為1.35元/瓶左右,小型零售終端賣1.5元/瓶。

小型零售終端認為這個產品利潤太薄不合算,不願意進貨。結果,一個很好的產品卻因定價問題沒有打開市場。

制定「利益激勵」政策

各小型零售終端的經營業績差別較大,其中也有一些小型零售終端在某些商品的銷售方面有著不俗的表現。廠家應針對小型零售終端制定門檻適宜的銷售獎勵政策,讓他們有機會嘗到大量銷售的「甜頭」,從而調動小型零售終端銷售某種商品的積極性。

對小型零售終端利益激勵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隨貨附贈

整箱的大包裝中附贈獎金、贈品和分值卡等,以刺激小型零售終端以整箱為單位大量進貨。

2.配貨獎勵

為激發小型零售終端的進貨熱情,促進產品銷售,根據不同情況,可對部分產品實行配貨獎勵措施,如某日化企業實行袋裝洗發水10配1、花露水20配1、空氣清新劑24配1的配貨獎勵政策。配貨獎勵是進貨時就要兌現的。

3.返點獎勵

根據小型零售店月度或季度累計銷售回款總額,制定返點獎勵政策,並及時兌現。比如銷售210ml洗發水,月度以供應價結算回款累計達1萬元,則另行給予5%~10%的返點獎勵。返點獎勵是在一定時期後達到獎勵標准才兌現的,是事後獎勵。

廠家在確定累計折扣的起點及不同檔次時,應考慮淡旺季、市場成長度、其他同類商品銷量和本商品的銷量變化等。獎勵的方式不宜採用現金方式,應以獎勵企業的產品或其他類商品為主。

4.不定期抽獎

不定期抽獎既激勵了小型零售終端,又不會誘發其降價銷售。小型零售終端為了得到更高的返利或獎勵,往往會降價銷售。如果廠家採用不定期抽獎的方式,使小型零售終端不知道確切的額外利益,自然不會輕易降價銷售。

5.店面支持

廠家可以把給小型零售終端的獎勵轉化為其他形式的回饋,比如提供店牌、裝飾店面以及提供銷售設備等。這些利益激勵手段更能和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在提供利益激勵的同時,也做了終端宣傳工作,從而增強了產品在小型零售終端的競爭力。

案例1:洛克啤酒對零售商實行紅卡獎勵

台州洛克啤酒公司為了調動零售商的銷售積極性,對零售商實行紅卡獎勵。該公司給每個零售商發放一張紅卡,同時對其資料進行詳細登記。本地區域市場由送貨員登記進貨的品種和數量,外埠區域由經銷商業務員登記。每個月末結算一次返利,根據其銷量大小贈送相應的促銷獎品,如零售店1個月內銷售達50箱贈送飲水機1台,100箱贈送自行車1輛,也可為其提供等值的產品,此舉大大調動了零售商的積極性,促使銷量穩步上升。

案例2:以利益激活零售終端

廠家一般對小型零售終端採取放任的態度,而琥珀啤酒則通過利益捆綁的模式來綁住小型零售終端,使安陽市的1萬多個小型零售終端幾乎成了琥珀啤酒的專賣場。

琥珀啤酒與小型零售終端簽訂銷售合同,採取3個月結算1次返利的方式,如果小型零售終端超標完成銷量任務,另加獎勵。另外,在年底視其銷量大小、貸款回籠等情況給予獎勵。

進行雙促銷政策支持

對小型零售店的促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定期在一些配合較好的小型零售店做促銷活動,此舉對於激勵店主進貨、促進當地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效果很明顯。並且,每次促銷後,小型零售店總要熱銷一段時間,令店主非常滿意,隨之進貨量也增大起來。

不過,要注意的是,在針對零售終端搞促銷時,一定要進行雙促銷政策支持。就是在小型零售終端對消費者開展促銷活動的同時,也要對小型零售終端開展促銷。如果只對消費者促銷,則小型零售終端的積極性會大大降低。要想取得產品推廣的成功,就必須使得消費者和小型零售終端都不落空,這樣才能調動小型零售終端的積極性。

案例:三得利對小型零售終端和消費者實行兩手抓

三得利公司針對消費者開展促銷活動,購買1瓶「三得利」啤酒配有1張刮獎卡,獎品包括價值1500元的美味佳餚,刮中現金獎有0.5元,如果刮開後未中獎,集滿3張可兌換0.5元。

小型零售終端需要進行配合的工作是負責對刮中現金獎的消費者兌獎0.5元,對集滿3張未中卡的消費者兌獎0.5元,集中回收的刮刮卡到「三得利」經銷處統一兌換。

三得利公司為吸引零售店協助推廣刮刮卡的促銷活動,採取了花色繁多的禮品獎勵零售店。凡零售店進3箱「三得利」啤酒,即可在精美掛歷、新潮計算器、腰包和廚房圍裙4款禮品中任選1款。

三得利啤酒對小型零售終端和消費者同時促銷,兩手一起抓,可謂一網打盡,收效良好。

下好情感溝通棋

要想將小型零售商緊緊掌握在自己手中,利潤雖然很重要,但僅有利潤還是不夠的。作為廠家,業務員必須能定期上門了解小型零售終端的經營狀況、店主的具體需求等信息,並把店主及其家人的興趣、愛好、生日等都登記在冊,做個性化的感情交流。

廠家要做好店主關系管理,和小型零售終端建立良好的關系,使其能主動向顧客推薦產品,就必須下好感情溝通這盤棋。

案例:新年送春聯

某食品企業在年前對小型零售終端推出送春聯活動,所有的對聯均由公司業務員送上門,並幫助店主將對聯貼好,一時間,印有產品標志的對聯貼滿了該市所有的小型零售終端門口,增進了店主對廠家的好感。

要有適當的專業指導

小型零售終端以夫妻店、便利店居多,他們缺乏銷售產品的專業知識,在經營上存在很多的盲點和誤區,他們亟需藉助外部力量來提升自己的經營水平。因此,廠家為小型零售終端提供專業性指導,可以大大促進店主對廠家的信任與依賴,此舉能長久獲得小型零售終端的銷售支持。

1.指導小型零售終端的銷售工作

廠家指導小型零售終端的銷售工作,包括產品賣點的介紹、推銷技巧、商品的陳列展示、pop廣告的支持和顧客抱怨處理等工作。

產品鋪給小型零售終端以後,可能產品暫時不暢銷,這要求業務人員開動腦筋,發現存在的問題,然後以此為基礎,找到解決的辦法。

案例:協助小型零售終端做好經營

阿明是一飲料公司的業務員,他給位於車站旁的兩家小型零售終端都送了貨,一家賣得很好,而另一家卻銷不動。後來,阿明經過仔細觀察找出了原因:銷售差的小型零售終端門面太暗,又臟又亂,更談不上產品陳列。

阿明並沒有放棄或是簡單地指點,而是連續一星期,每天早晨一開店就去幫助打掃衛生、陳列產品,讓店老闆裝了很亮的燈,還向公司要了一個貨架,將產品集中陳列在最顯眼處。

結果,不僅公司的產品好賣,而且整個零售店裡的生意也火了起來。

⑷ 服務營銷的7ps理論的案例

7Ps營銷理論(The Marketing Theory of 7Ps)
1981年布姆斯(Booms)和比特納(Bitner)建議在傳統市場營銷理論4Ps的基礎上增加三個「服務性的P」,即:人( People )、過程( Process)、物質環境(Physical Evidence)。

擴展的3P
布姆斯(Booms)和比特納(Bitner)將下面3個P增加到了原有的4P(產品、價格、促銷、渠道)營銷組合中。包括產品、價格、渠道、促銷、人員、有形展示和服務過程等7個要素。
人員(People): 所有的人都直接或間接地被捲入某種服務的消費過程中,這是7P營銷組合很重要的一個觀點。 知識工作者、白領雇員、管理人員以及部分消費者將額外的價值增加到了既有的社會總產品或服務的供給中,這部分價值往往非常顯著。
過程(Process): 服務通過一定的程序、機制以及活動得以實現的過程(亦即消費者管理流程),是市場營銷戰略的一個關鍵要素。
物證(Physical Evidence): 包括服務供給得以順利傳送的服務環境, 有形商品承載和表達服務的能力,當前消費者的無形消費體驗,以及向潛在顧客傳遞消費滿足感的能力。

7Ps的核心
1、揭示了員工的參與對整個營銷活動的重要意義。企業員工是企業組織的主體,每個員工做的每件事都將是客戶對企業服務感受的一部分,都將對企業的形象產生一定的影響。應讓每個員工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中來,真正發揮員工的主人翁地位。
2、企業應關注在為用戶提供服務時的全過程,通過互動溝通了解客戶在此過程中的感受,使客戶成為服務營銷過程的參與者,從而及時改進自己的服務來滿足客戶的期望。企業營銷也應重視內部各部門之間分工與合作過程的管理,因為營銷是一個由各部門協作、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活動,而部門之間的有效分工與合作是營銷活動實現的根本保證。
經典案例:寶島眼鏡
寶島眼鏡成功案例:營銷戰略的組合應用
寶島眼鏡的整體營銷戰略分成店內及店外。店內的營銷就是7P里的Process、PeoPle、PPhysical Evidence。傳統的4P營銷在對外的使用上仍然是重點。寶島眼鏡對外的營銷主題是:專業、服務及時尚。專業及服務的體驗必需在店內才能發揮。
(1)店內營銷。
(2)對外營銷。
寶島眼鏡一步一步發展成為中國眼鏡零售業領頭羊的實戰案例,向我們展示了零售服務企業在擴張壯大中的營銷戰略方法和技巧,那就是,根據企業發展和市場的變化,採用多種營銷方法相組合的方式。

⑸ 有哪些新零售轉型成功案例

新零售的受歡迎實際上是社區團購的普及,即線上下單,線下的水果店可以在20分鍾內送達,比原來的購物方式更受到大家的青睞,更快、更省、更好,這是零售發展的本質。

新零售所提倡的線上+線下相結合,消費場景就是線下的體現,彌補線上消費帶來的體驗感不足帶來的劣勢,同時將線下的資源帶到線上。與此同時,將線上的資源向線下引導,形成線上與線下資源的互補。

目前社交新零售的應用十分廣泛,特別在零售社區團購,同城配送,生鮮板塊。

目前新零售主要用線上微信商城、小程序、app等這些工具來實現線上+線下的互通,線上線下數據實現同步。

目前這種線上線下新零售的方式已經被無數的商家企業證明了成功,幫助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實現了轉型,讓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商業紅利期。

如果有更多需求,可以提問哦。

望採納。

⑹ 根據上述案例資料分析,Baby公司在零售業展開電子商務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網店實名制既能減少交易騙局,又能避免不法網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一切,看上去真的很美。但能不能奏效,還依賴執行力,實施火車票實名制以遏制黃牛黨倒票,實施上網實名以杜絕未成年人進網吧,可效果如何?黃牛依然猖獗,網吧里依舊坐著一排排穿著校服的學生。殷鑒不遠,出台實名制不難,但如何避免流於形式,盡早作出嚴密翔實的制度安排!

⑺ 關於成功銷售案例的經典小故事

成功銷售自己產品,很多銷售人員都有自己的 經驗 ,但如何做得出色呢?看一下這些銷售案例,學習 故事 主人翁的成功銷售之道。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成功銷售案例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分享關於成功銷售案例小故事篇1:成功就在下一次

到澳洲快一年了,我的英語仍然比較糟糕。

我天生膽怯,尤其在生人面前說話臉紅心跳,這對我快速學好英語、求學找工作非常不利。我像熱鍋上的螞蟻,急於尋找解決的 方法 。

一天,在麥當勞就餐翻閱報紙,發現一個call centre(呼叫中心)招人。 面試 時,才知道這家call centre說白了就是每天用電話跟客戶進行溝通,推銷列印機產品。

銷售工作的頭兩個星期是職業培訓。我們總共有十個新進銷售員,大家兩兩 配對 ,拿公司准備好的銷售對白,不停地進行場景對話。

開始實戰了,呼叫中心像煮沸的開水,大家都扯大嗓門,對著麥克風喊,手指在鍵盤上飛。呼叫中心裡有一個大白板,上面寫滿了銷售員的名字,後面還有各種數字,跟學校里的成績排行榜沒啥兩樣。

老闆給我們每個人各發了五厘米厚的紙,上面印滿了人名、公司名、電話號碼、地址,叫我們先做 市場調查 ,了解對方對列印機的需求量、品牌等。這是銷售的第一步。

第一個破冰電話打出去——“嘟,嘟……”沒人接,我祈禱,千萬不要接千萬不要接!就在此時,一聲“hello”吼了進來。我陡然哽住了,之前練好的對白,頓時跑得無影無蹤。對方的聲音很粗,“hello,hello”地朝電話里吼了兩聲,沉默了,但沒掛電話,好像知道我在這頭猶豫要不要說話。

那是多麼漫長的煎熬啊……但想一想,下一個人是不是也要這樣呢,假如老闆在我身後看著我呢?假如他發現我沒說我該說的,我是不是就要卷鋪蓋走人了呢?管他呢,反正對方也看不到我,我狠狠吸口氣,迸出一個“hello”!

電話結束,稀里糊塗也不知道說了什麼。粗聲男雖然態度不好,倒是有問必答。當我把寫滿答案的數據紙遞給老闆時,老闆竟高興地跟我high five(擊掌),對其他七個人說我是第一個拿到別人資料的人……我的自信翻了一番。

這僅僅是開頭。真正的電話推銷,是拿這些數據紙,想盡辦法淘紙下的金礦。一張數據紙沒戲,就下一張,沒有挖到金子,再打……就這么不斷重復剛才說的銷售對白。

一個星期過去,十個人走了四個。我開始失眠,做夢都夢到銷售對白。

公司的政策是,三個月連續不達標,你就得收拾東西走人。銷售額度是公司考察你有沒有用的重要標准,公司沒那麼多錢養你。還有一個是通話百分度:你一天打的電話越多越好,說的時間越長越好。不管你賣出東西沒有,只要你嘴巴一直在動,老闆就知道你在努力,也許能留你多觀察幾個星期。否則,他會直接告訴你,明天不要來了。

銷售就是這么殘忍。眼看到月底,白板上我名字後面銷售額度還是個大鴨蛋。我終於發飆了,抄起電話數據紙一張接一張地打,一聽到對方說我不感興趣,我就再問是什麼讓你不感興趣。當對方再重復一個沒興趣後,我直截了當,掛機!下一個!怒火沖天地幹了兩天後,老天有眼啊,終於讓我逮住一位偏遠地區的小學校長,買了兩個印盒,價值430澳元。那天,當我寫下第一個銷售數字時,call centre的許多人給我鼓掌……當晚,我睡得香極了。

20天後,歷經磨難的我釣到一條大魚——當我把5000這個數字寫下時,整個呼叫中心全體起立,除了掌聲還有無數well done(幹得好)的歡呼,甚至有人跑過來跟我握手……老闆獎勵我一個巧克力蛙。那個月,我拿到了500澳元的獎金。

真有意思。我練口語,不用交學費,還拿錢,就是受一點兒氣,多值啊。當我賣出東西時,我知道自己的英語別人聽懂了,我也聽懂別人了,還能跟對方的公司討價還價達成共識。金錢利益的產生是一次成功對話最直接的結果,這不是比托福口試得多少分更實惠嗎?

我還收到了老闆的一句話:做十次生意流產九次很正常,但是沒有堅強的意志,不一次一次地試,又怎麼知道下一張數據紙裡面沒有你要的地下金庫呢?

分享關於成功銷售案例小故事篇2:鑽石

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讓成千上萬的人為互聯網瘋狂,電子商務在中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互聯網巨大的穿透力驚醒了沉睡於線下交易的行業,傳統上由商場和專賣店銷售的奢侈品鑽石也開始躋身於電子商務。

但對於鑽石這樣一種奢侈品來說,卸下包裝華麗的外衣,沒有了眼花繚亂的概念,放到一個缺乏尊貴享受的 渠道 去售賣,或許也就喪失了尊貴的體驗。面對這樣一個脫離奢侈品營銷主流、以“廉價”挑戰行業潛規則的方式,消費者還會為此買單嗎?

“鋼性需求”蘊藏的渠道變革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冷卻了奢侈品的消費,但危機之下也存在著商機。恆信鑽石機構董事長李厚霖近日表示,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將會讓傳統的鑽石銷售模式發生巨大的變化。

傳統意義上,人們一直認為鑽石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但李厚霖在對鑽石的消費和銷售做出分析後認為:目前鑽石在中國市場仍然是一種生活必需品。

在歐美國家,80%的父母會在子女結婚時贈予子女一顆鑽石。據統計,發達國家每對夫婦在鑽石方面的消費為1.2萬美元;每年只有大約30%的消費者購買鑽石是因為結婚。

而在中國,即使在上海,擁有一件或一件以上鑽石首飾的女性比例約為10%,76%的消費者購買鑽石是因為結婚。

這種因為結婚而產生的消費需求被業內人士稱為“鋼性需求”,基於中國消費者固有的 文化 背景,在結婚時購買鑽石產品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

“即使金融危機來了,他們可能不再需要一場奢華的婚禮,但對於鑽戒的需求是不會改變的,也許消費額度會下降,但消費的筆數變化不大。”李厚霖說。

據李厚霖介紹,鑽石產品的銷售渠道分為傳統的店面零售、電視購物和網路銷售。一般來講,鑽石零售商的成本分為三部分:上線供貨成本、店面運營成本、市場推廣成本。上線供貨成本各家差別不大,對於傳統的店面零售商來說,店面運營成本和市場推廣成本是相當大的,而電視銷售的 廣告 投放費用更是大得驚人,巨大的成本支出導致鑽石產品價格居高不下。而電子商務不存在實體店面成本,很少有甚至沒有庫存成本,所以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當鑽石產品成為生活必需品的時候,消費者會更注重鑽石產品的低價格,毫無疑問,在品質得到保證的前提下,誰能夠做到成本最低,誰就能做到價格最低,這就意味著誰會贏得更多的消費者。”

“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消費者對價格會更加敏感,消費也會變得更加理性。因此,一種區別於傳統消費模式或經營模式的新的 商業模式 將被催生和壯大。鑽石的電子商務化將被推上一個新的地位。”李厚霖 總結 道。

E時代的鑽石銷售

其實在國外,在線購買鑽石等珠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銷售額為3.2億美元,毛利潤為6500萬美元,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線鑽石銷售商美國Blue Nile(藍色尼羅河)公司在2007年交出的業績單。

BlueNile得以創建,緣自馬克·瓦登(Mark Vadon)的一次購買戒指的經歷。1998年,馬克穿著T恤、短褲進入一家豪華珠寶店打算為未婚妻買一枚訂婚戒指,卻遭到了店員的怠慢與輕視。沒買成婚戒的他,回家後便上網搜索,最終用比那家豪華珠寶店低一半的價錢,從一家網上珠寶店買下了他之前看中的一款戒指。這件事觸動了馬克敏感的商業神經,他據此擬訂了一份商業計劃書,並獲得了600萬美元風險投資,BlueNile.com於1999年誕生了。

結果,BlueNile的生意好得出奇。2004年,BlueNile的銷售額竟然一舉超越了Bvlgari(寶格麗)、Cartier(卡地亞)和Tiffany(蒂凡尼)三大著名珠寶品牌的銷售總和,並於同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僅僅用了7年時間,BlueNile便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在線鑽石銷售公司,其影響力遠遠超過了許多傳統的珠寶商。

BlueNile成功的秘訣其實非常簡單—定位清楚明確,而且有著非常特定的利基市場—針對的是那些想購買鑽石婚戒的男性,或者說想購買高性價比鑽石婚戒的男性。所以盡管BlueNile的產品線包括鑽石、婚戒以及珠寶等,但是它的主打產品很明確,就是鑽石—占據了其銷售業務的70%以上。

BlueNile還有一個大膽之處就是銷售完全透明化,把5萬多顆鑽石的信息和價格放在網上,實行透明化銷售,一舉顛覆了鑽石零售行業的“潛規則”。

價格是人們最為關心的核心問題之一,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購買決定。BlueNile之所以敢透明化銷售,一個原因是其運營成本低於實體珠寶店,可以給顧客提供更為優惠的價格。由於不用支付店面租金,僱用員工的支出也大大減少,BlueNile鑽石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比實體珠寶店大約低20%,部分鑽石產品甚至低40%,就鑽石這種昂貴的商品來說,的確能為消費者省下不少鈔票。

BlueNile並不是唯一的成功者,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的在線珠寶銷售額甚至超過了BlueNile。此外,有美國第二大在線鑽石網站之稱的ICE.com,以及全球最大的鑽石B2B企業Rapaport集團旗下的RapNet國際互聯網鑽石交易系統,都是鑽石電子商務的成功代表。

當然,美國鑽石電子商務取得成功不能忽視一個背景,早在1999年年底,美國就有接近4000萬的家庭與互聯網相連,截至2007年上半年,美國的上網人數達到了人口總數的64%,超過1.1億,大約有5500萬美國人經常上網發E-mail、瀏覽信息、研究相關問題和從事商務活動,這使得美國B2C的銷售量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

目前有數據表明,中國的網民已突破2.5億,網上購物人群也已經超過3000萬,電子商務更是經歷了十幾年的積淀,這些都為國內鑽石網路零售商移植BlueNile的商業模式奠定了基礎。

越發“透明”的鑽石

“BlueNile取得的業績說明這樣一種銷售模式在成熟的歐美市場是成功的,對於目前尚不成熟的中國鑽石市場來說,這就意味著更大的機會。”李厚霖說。

但對於長期習慣了現貨交易的中國消費者而言,在網上購買昂貴的鑽石似乎仍然是件難以想像的事。尤其是鑽石一直以來因其加工難度成為非常不透明的產品,除了行業內的人士,普通消費者很少有人能夠真正了解鑽石。

李厚霖對《新營銷》記者表示,這是由於消費者對鑽石缺乏基本的了解。“事實上,鑽石有著非常嚴格的鑒定標准。鑽石的價格其實是可以透明的,而且會越來越透明。”

“最適合開展網上銷售的只有鑽石首飾。這是因為黃金飾品基本上是按照重量計算價格的,控製得也比較嚴格,在網上銷售沒有優勢;而翡翠等珠寶天然貨品稀缺,因此造假現象嚴重,使得標准不統一,也無法在網上銷售。但鑽石國內、國際的鑒定標准完全一致,只要有國家權威部門的鑒定證書,並在網上公示鑽石的4C成色(重量、切工、顏色、凈度等4C標准),完全適合網上銷售。隨著鑽石相關技術知識的普及,它的品質、價格會越來越透明。”李厚霖說。

國際鑽石權威機構HRD(比利時鑽石高層會議)2006年9月曾發布 報告 稱,中國珠寶年消費達到了170億美元,市場容量以15%的速度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珠寶消費國。中國人對鑽石的消費需求日益旺盛,隨著國內中產階級階層的持續增長,鑽石珠寶市場潛力巨大。

據中國寶石協會預測,目前中國每年約有1000萬對新人結婚,婚慶消費總額高達2500億元,只要其中有1/10用於珠寶消費,全年就是250億元的消費空間。

“這對鑽石電子商務來說,無疑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隨著鑽石品質和價格的透明化,消費者網上購買鑽石也必將會像他們在網上購買圖書、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一樣被廣泛接受。”李厚霖表示。

但目前中國鑽石業的經營模式尚處在初級階段。國內鑽石銷售網站能否在數以千億計的消費市場上,像BlueNile那樣將傳統的鑽石零售商遠遠拋在身後,目前看來尚需時日。

在美國,被BlueNile超越的百年老店Tiffiny也開始了在線銷售業務,2007年的網路銷售佔到整個銷售額的7%,而且這一比例正在快速提高。當眾多中國式BlueNile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時候,它們靠什麼吸引顧客?怎樣才能形成自己的經營特色,打造自己核心的競爭力,也是這些企業將要面臨的問題。

正如KPCB合夥人鍾曉林所說:“在中國,以標准化的簡單產品為主的第一代電子商務正逐漸發展到以高端產品為主的第二代電子商務,但要使得高端產品的網路分銷達到標准化產品的網路分銷水平,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厚霖眼中鑽石電子商務的未來

《新營銷》:對於中國的鑽石電子商務,你認為目前最大的障礙是什麼,應該怎樣解決?

李厚霖:可能更多的還是消費者信任和鑽石知識的普及問題。從技術的角度,其實在線銷售鑽石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因為從凈度、克拉、切工、顏色的標准,一枚裸鑽的品質和價格是被嚴格測算和估值的。對消費者來說,則是加深對鑽石透明度的認識。

目前我們也看到,國內鑽石電子商務大多採用了“水泥+滑鼠”也就是線下體驗店和線上銷售相結合的模式,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嘗試,也是希望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解決信任度難題,迎合了中國消費者對實體店信任的心理。

但這種做法也是一把雙刃劍。擴張意味著新的市場佔有,同時也意味著經營成本與推廣成本的迅速增加,意味著網路鑽石銷售機構相對於傳統珠寶銷售商之間的成本優勢不斷喪失。

解決信任問題最好的辦法我認為是口碑傳播,消費者更相信口口相傳的信息。鑽石電子商務商機的到來,口碑傳播營銷至關重要。

《新營銷》:目前國內有一些鑽石銷售網站,怎樣看待它們的定位?未來的鑽石電子商務應該是怎樣的?

李厚霖:在國內,嚴格說現有的在線銷售鑽石的品牌,它們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鑽石電子商務,它們依然擁有線下體驗店、實體店等,還不能做到成本最大限度的低,因而也不能做到價格最低。

這固然是基於“中國特色”的運營模式,去解決目前消費者對鑽石產品的信任度問題,但從長遠來說,只有像BlueNile、亞馬遜這樣的真正的電子商務品牌才更能贏得消費者。當鑽石變得越來越透明時,銷售渠道扁平化是確保產品價格最低的唯一方式。消費者熟知產品的品質和價格,他們理所當然選擇的就是那些品牌信譽和服務良好的鑽石運營商了。

《新營銷》:紐約的一位珠寶分析師說:“鑽石行業的網路新秀將吞噬掉所有的傳統經銷商。”你怎樣看待這樣的論斷?怎樣看待傳統渠道和新興渠道?

李厚霖:應該說,BlueNile、亞馬遜取得了成功,並沒有導致那些走品牌路線的公司倒閉。相反,像TIFFANY、卡地亞這樣的百年品牌依然以它們獨特的品牌特色生存、成長,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鑽石文化的理解和消費。因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鑽石依然是奢侈品。那些高端品牌往往賦予了鑽石產品更深層的內涵和文化附加值,它們的消費者更加追求品牌的獨特文化和體驗式消費模式,因為能給他們帶來愉悅感。

從情感角度來說,鑽石是人們美好愛情誓言的信物,它不可替代地承載著兩個人一生一世的承諾。所以,才會有像TIFFANY這樣的百年品牌,它是一種文化、一種理念、一種認同。因此,鑽石的品牌化路線是不會動搖的,這也是恆信鑽石機構自始至終堅持的理念。

未來鑽石市場也必定是作為生活必需品的婚戒市場和鑽石奢侈品牌共存。根據消費群的不同,鑽石銷售商必然會選擇不同的銷售模式。

分享關於成功銷售案例小故事篇3:14歲的銷售冠軍

瑪克特·安德魯從7歲開始推銷女童子軍小曲奇餅干以來,其銷售額已經達到了8萬多美元。這位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銷售員不在乎你叫她“小姑娘”。每天放學之後,她都挨家挨戶地去推銷小曲奇餅干。經過幾年鍛煉,這位性格羞怯的小女孩變成了推銷高手,在13歲時,她找到了營銷秘訣。而這一切都從一個夢想開始。

瑪克特·安德魯的媽媽是美國紐約一家餐館的服務員。爸爸在她8歲時離開了母女倆。瑪克特和媽媽相依為命,生活雖然清苦,但是,她們有一個夢想:要一起環游世界。

“我現在拚命幹活,好供你上大學。”一天,媽媽對她說,“等你大學 畢業 以後,你掙錢供我倆一起去環游世界,好嗎?”

13歲時,她從女童子軍雜志上看到一則消息說,推銷女童子軍小曲奇餅干最多的冠軍將會得到一份嘉獎:兩張環游世界的免費票。於是,她決定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爭取做銷售額最高的那一位。

但是,僅有夢想是不夠的。瑪克特·安德魯知道要實現這個夢想,還得有計劃。

“一定要做得更專業些,穿上制服。”叔叔告訴她,“做生意時,就要穿得像那麼一回事。當你在4點半或6點半,特別是在星期五晚上到達人家門口時,向他們請求多買一些你的商品。不管他們買還是不買,都要保持微笑,尊重顧客。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說讓他們買你的餅干,而說請他們投資。”

當然,一定還有許多童子軍都想要爭取這兩張免費票,一定還有許多童子軍也有自己的計劃。但是,只有瑪克特·安德魯堅持在放學後,穿上童子軍制服,准備好挨家挨戶去請求人們為她的夢想投資。

“嗨!您好!我有一個夢想,我想用賣童子軍小曲奇的方式掙得兩張免費票,好讓我媽媽和我去環游世界。”她會站在人家門口說,“您願意買一兩打小曲奇餅干嗎?”

那一年,瑪克特·安德魯賣出了3526盒童子軍小曲奇,贏得了兩張環游世界的免費票。從那以後,她一共賣出了4.2萬盒童子軍小曲奇,還多次在全美的銷售會上發表演講,她的傳奇被拍成迪斯尼電影,她還是一本暢銷書的兩個作者之一,該書向人們介紹怎樣銷售小曲奇、公寓房、卡迪拉克轎車、電腦以及其他一切東西。

瑪克特並不比其他成千上萬年輕的或年老的心懷夢想的人更聰明或更外向,所不同的是,她發現了銷售的秘密:不停地請求,堅持不懈。許多人甚至在開始推銷前就失敗了,其原因在於他們沒有鼓起勇氣要求得到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害怕被拒絕的心理導致我們中的許多人在有機會前就先拒絕了自己——不管我們推銷的是什麼。

其實每個人都在做推銷。“你每天都在推銷自己——在學校向老師推銷,在公司向老闆推銷,向剛認識的人推銷。”14歲的瑪克特說,“我媽媽是服務員,她每天都在推銷餐廳里的特色菜。市長和總統拉選票也是在推銷自己……我眼睛所見到處都在做銷售。做買賣是世界的一部分。”

人們請求得到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是需要勇氣的。有勇氣並不意味著不害怕,而是克服懼怕,堅持做下去。瑪克特發現,越到後來,你越是堅持,整個過程也就越是容易,也更加有趣。

有一次,在電視實況轉播中,製片人決定用最難的推銷來為難她。瑪克特被要求向現場的一位觀眾推銷她的童子軍小曲奇。

“您願意投資一兩打童子軍小曲奇餅干嗎?”她問。

“我一點都不想買。”他說,“我是聯邦監獄看守人。每天晚上,我得安頓2000個強奸犯、搶劫犯、行兇犯、虐待 兒童 犯,讓他們安靜地睡覺。”

瑪克特平靜地反擊道:“先生,如果您吃上一點童子軍小曲奇,您就不會這么生氣,也不會這么煩惱了。而且,先生,我想如果您能給2000個犯人都帶一點童子軍小曲奇回去的話,您的工作也會容易一些。”

最後,監獄看守人簽了一張支票。

>>>下一頁更多成功銷售案例小故事

⑻ 創新零售:歌力思和曼妮芬聯合營銷的商業案例分享

在以往的印象里,兩家相鄰不遠的店鋪的關系應該是醬嬸兒滴:

然而現在他們的畫風是這樣滴:

說好的撕逼,是啥原因這么基情四射?

經過我調查發現,事情原來是醬滴:

前幾天歌力思對曼妮芬說:「芬芬呀,你是賣內衣的,我是賣女裝的,咱們都是20多年老品牌,反正都要被女性客戶買滴,不如咱倆一起吆喝」

曼妮芬說:「咋說?」

歌力思說:「到你店裡買完內衣,你讓她來我店裡買衣服,在我店裡買衣服的我讓她去你們家買內衣,這樣咱倆都能有兩份顧客了」

曼妮芬兩眼放光的說:「思思,那咋實現呢?」

歌力思說:「用華陽信通給我們做的系統,做兩份優惠券像這樣」

曼妮芬:「思思你說的太好了,就這么做」

於是乎,兩家開始了「蜜月期」

這種新穎的活動模式就叫做:聯合營銷!如果你是顧客,遇到這樣的活動是不是感覺很貼心呢?感覺被商家溫柔以待了呢?因為不再是銷售喋喋不休的推銷了,而是捨身處得的為你著想了。不信你瞧瞧活動反響。

9.19兩大品牌聯合發聲,#讓您內外美麗雙修#話題在官方服務號發出後,引發10000+的用戶關注。9月19日,曼妮芬和歌力思的聯合營銷一經推出,引發大量用戶圍觀。當用戶帶著好奇心點擊進入後,發現原來是曼妮芬聯合歌力思通過20周年的話題,為用戶帶來雙倍的福利。用戶領券後,可以在曼妮芬或是歌力思店鋪消費使用,對於二者而言,一舉兩得。

客官,你是不是也心動也想玩一次聯合營銷?

那我們看看聯合營銷形成的基礎吧:

1. 兩個品牌都有一定的美譽度,不同類型

如果品牌不行,再怎麼推銷也最終會讓客戶失望的,兩個不對等的品牌在一起好的那個也會被連累。

兩個品牌要是不同商品,客戶有交叉,商品有不同質,不然還只能是赤裸裸的競爭!

2 、 兩店位置不遠

如果兩家店面太遠的話,客戶會感覺麻煩,可能也就浪費了這次優惠券,流失一部分客戶,所以商場比較適合。

3 、 有共通的平台

曼妮芬和歌力思都是華陽信通基於微信開發的系統的工具來做的活動,華陽信通的企業願景是打造一站式的零售企業數據運營服務平台。

此次利用領客平台SDK介面,連接曼妮芬和歌力思的消費場景,兩家再利用系統的小工具,自行發起活動,為兩個品牌提供更加便捷的流量入口,提升了人們的購買和服務體驗,這也是數字化營銷在商業中的一個體現。

在物質越來越豐富的今天,人們對購物體驗的要求不斷提高,新穎的、潤物細無聲的營銷方式才更加容易被客戶接納,而共贏也是現今商業最好的出路!

⑼ 知名品牌營銷案例100例

知名品牌營銷案例100例

知名品牌營銷案例100例,每個品牌都會想盡辦法在盡可能多的場景中給予品牌曝光,近期的一眾品牌不斷創新,以全新的營銷手法引來市場關注。下面來看看知名品牌營銷案例100例。

知名品牌營銷案例100例1

腦白金

好的廣告並不是創造了什麼,而是喚醒了什麼,激發了什麼,提醒了什麼。

最後是讓他們需要購買的時候,或者立即行動。

有人說,腦白金的廣告很洗腦,但你仔細想一下,賣了20年的保健品,最高峰一年賣到40億,據說現在還有每年10多億銷售······洗腦嗎,不是,就是他看準了你送禮的時候,不知道送什麼,自然想到腦白金。

這就是洞察力,史玉柱在20年前的營銷能力,遠遠高於大多數人。

你在罵人,人家靠兩款產品的洞察,人生巔峰了。

小罐茶

小罐茶是如何做起來的?

1、小罐茶讓茶葉品牌化。

萬家茶企不如一個立頓,就是因為中國的茶葉沒有品牌,只有品類,要麼就是一個零售品牌,店鋪的品牌,品類的品牌,產品的品牌很少啊······小罐茶,讓茶葉一下具有了品牌化屬性,也就有了產品的溢價能力。

2、小罐茶是茶葉的價值化。

送禮的定位是精準的。但送禮需要有一定的價值。小罐茶的大師背書,一罐4g,獨立包裝,可以搭配,最核心的是,80g,500元,送禮的時候對方也知道價值,這就是一種心理。你要說這是庸俗的,也沒辦法,當年送禮的時候,想不起來買什麼的時候,就想到小罐茶,這就成功了。

3、小罐茶創造了一種消費新場景。

小罐茶大家看到過它的廣告了,都是杜國楹乾的,一個營銷的天才也不為過。背背佳、好記星、E人E本、8848鈦金手機,也都是他乾的。有人可能會說,這些廣告很令人生厭,但你要知道,這些產品為什麼會火爆?從營銷專業的角度來說,這算是奇跡了。

小罐茶的底層邏輯小罐茶最核心點就是兩個:

第一,創造了一罐就是一泡,這就是場景消費,場景之下,你就是消費者,這個茶就不是選購品,而是必需品了;

第二,這個包裝高大上,有概念,很合適,拿來送禮,實現了跟其他產品的差異化。

小罐茶通過場景和送禮等的洞察,迅速抓到了這個行業的本質,「一泡」而紅。小罐茶是靠廣告轟起來的嗎?表面看是的,但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它的方法還是很巧妙的,至少是另闢蹊徑,化腐朽為神奇了。

央視的'垃圾時段,又被杜利用了一把,效率和效果極高。我一直在想,為什麼茶葉、白酒這些品牌,除了說產地、文化以後,基本就無所作為了呢。

這種傳播不也有很好的轉化嗎?

當然,產品是重要的,也是基礎,但你不能僅僅從功能或者文化上來談產品,而是從消費者,從使用者,從場景和精神層面來看產品。場景是產品的解決方案,

小罐茶的做法你是不是有點受啟發?

茶葉的營銷也是沒有固定套路的,你可以年輕化;也可以創造一種場景,還可以建立自己的超級IP,你最好不要像小罐茶一樣去央視砸廣告,瘋狂的去砸出一個市場來,因為人家的套路不一定合適你。

江小白

江湖上流傳著江小白的扎心文案,除了這個品牌的營銷光彩之外,公眾大多對他們產品充斥著負面評價,但這並不影響這個現象級產品的暢銷,江小白一年銷售過10億。

江小白的消費者是85後和90後,基本不懂白酒;

有人說:江小白難喝,這么難喝,做不長久的等等,但這幾企業也做了好多年了,年銷售過10億了,越做越大了,怎麼回事?

江小白的產品是什麼?

白酒,文案?那麼不好喝,大家怎麼還趨之若鶩?你看不懂吧。

本質上江小白銷售的是一種場景下的心情釋放。而是靠洞察消費者,靠場景的解決方案,促動85後和90後的內心,讓他們找到了一種聚會時候的宣洩和釋放,這就是江小白的產品和營銷邏輯。

至於你們說的那些情懷,夢想,故事,扎心文案,都是水到渠成罷了。

知名品牌營銷案例100例2

案例一:蘭蔻

蘭蔻這樣一個品牌,在活動期間如何去做到整合營銷的呢?

我們可以從左邊看到,首先,蘭蔻開辦了一個巨物化的裝置空降巴黎,打造國內國外曝光量6000萬+。

蘭蔻限時店也空降北京三里屯。在店內可以通過掃二維碼在線下單,新零售網紅拍照,現場體驗的方式融合在一起,並且通過明星引流來引發社交媒體的自發傳播,從站內到站外都進行了很好的曝光。

與此同時,活動中還有單獨的明星營銷,蘭蔻邀請到了王俊凱,周冬雨,劉濤,袁泉等明星,分別代言了不同的商品,覆蓋不同類型的粉絲群體,這樣更精準也更有效。

第3步,通過直播和短視頻的形式,來進行種草吸粉,在活動當天,然後通過預售的形式,在中國和法國進行跨國的直播。

通過明星效應周冬雨助陣,派發紅包與福利,中法連線在線互動200萬+。並且還通過淘寶創意短視頻,打造4支短視頻場景化演繹雙11的物流快,滿足贈品超值禮贈和開禮儀式等驚喜,更好的和消費者進行深入化的探討和溝通。

當然,活動不能只是飄在上面,不能只讓消費者覺得高級,同時也要讓活動進行落地,所以也配合了小樣買贈等形式,消費者可以直接轉換。

所以大家發現了嗎?整個營銷活動的意義就在於線上和線下的整合,不僅是傳播方式的線上和線下整合,並且也是玩法和銷售轉換的整合。當我們為消費者提供360度服務的時候,那麼銷量就自然而然提升了。

案例二:百雀羚

再來看一個國產品牌——百雀羚。

百雀羚在去年打造了宮廷牌,這個概念凸顯中國之美,吸引年輕消費者,也坐穩了天貓億元俱樂部的會員。

百雀羚一個看似很傳統的企業,但是在去年開始進行了創新和變化,這個點就和之前聊到過的李寧是類似的,都是通過品牌的再塑造,去進行傳播和互動,讓品牌具備年輕感。

因為其實中國的消費者大部分還是很願意接受國產的,那麼如何讓國產更高級,這個就是關於國產品牌最需要思考的問題了。

百雀羚整個流程是在活動前進行微話題的預熱。並且在活動期間,通過國學及女性KOL引發討論,並且通過「時間解葯」這個病毒視頻進行傳播和互動。

通過傳統文化與時下流行碰撞,歌詞與主題「時間解葯」的呼籲,宣傳了極致的東方之美,而在最後整體全部導入到電商平台,達成當天成交過億的銷售額。

1. 整合品牌資源定製化打造

整合營銷不只是去強調玩法上的線上和線下結合,也會整合品牌現有的資源進行定製化的打爆。

湯臣倍健這個品牌,在各大電商平台採取了不同產品和營銷策略來觸及各類消費人群,在天貓平台的營養健康品類中排名第二,僅次於swisse。

我們可以從圖片看到它的營銷策略。

湯臣倍健天貓旗艦店走的是粉絲經濟,主推品牌新系列事業,主打的是年輕消費者。而湯臣倍健天貓專營店,通常的消費者是囤貨,所以說主推的是量販裝,主打長期消費者。而湯臣倍健京東旗艦店,它的品類線比較豐富,適合去做到多種組套搭配的玩法,那麼也適合去主打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

每個店鋪根據自己不同的形式來進行不同人群的精準觸達,也是品牌方大的活動檔期,需要去保護產品價格線的重要玩法之一。

除了從產品線本身的精準定位以外,湯臣倍健也側重粉絲經濟的提升,以年輕人為目標,通過多種圍繞偶像的互動形式來提高品牌的曝光,促進產品銷售的提升。

湯臣倍健通過幾個步驟來提升消費經濟。

設定預設目標及相應福利,鼓勵粉絲為偶像打call。比如像圖片上面可以看到的,10月20日目標是達成我們的600個約定,那麼這個也是粉絲和明星的承諾,就是品牌方和明星的銷售承諾。

設計偶像專屬禮包,提供周邊供粉絲珍藏,那麼湯臣倍健也和蔡徐坤進行互動,並且在活動頁面進行宣傳。

線上線下聯動投放廣告,讓蔡徐坤無處不在。最後在站內發起粉絲狂歡節的活動來提高轉換,最後的成交額也達到了月銷超過13萬罐,單罐最低81元的整個銷售狀況。

通過明星效應去帶動產品的成長,那麼這個也是目前最火的營銷方法。當然這種方式其實是有問題的,消費者如果是一味的通過明星的粉絲經濟來進行購買的話,那其實對品牌沒有什麼忠誠度。

所以說品牌方和明星合作的同時,也需要讓消費者更多的去關注品牌本身,才有可能對他們進行二次觸達。

知名品牌營銷案例100例3

星巴克招募「氣氛組」

12月中旬,一則「在星巴克帶筆記本的人都星巴克氣氛組」的段子在網路走紅,星巴克官方微博迅速反應,當日立即推出「招募星巴克氣氛組」活動並被網友迅速擴散,借勢爆紅流量再度將話題熱度推高,擴大品牌效應。

星巴克在國內一直是自帶流量的品牌,其在營銷方面則更多依靠品牌自身的IP,由粉絲進行自發的擴散。而近年來,通常只扮演冷冰冰的宣傳機器的官方賬號也開始打造人格化IP,例如拍攝抖音小視頻、官方微博、公眾號更積極地與粉絲互動,這背後,也正是星巴克意識到粉絲對品牌帶來的「自來水」式推廣效應。

而星巴克此次借勢營銷,也正是其常用營銷手段的升華版。氣氛組的段子之所以走紅,是由於其內容具有社會普遍性。哪怕是調侃是段子,星巴克以頗帶自嘲式的營銷噱頭,結合自身強大的品牌流量與社會熱點,以極低的成本借勢擴大品牌效應,成為2020年品牌借勢營銷方面值得借鑒的案例。

老鄉雞土味發布會

繼2月董事長手撕員工「疫情期間不上班不要工資」聯名信爆紅後,老鄉雞於3月發布視頻「2020老鄉雞戰略大小會」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老鄉雞公眾號將其稱為「我們用200元預算幫董事長安排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發布會」,發布會內容為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在一座鄉村風格的舞台上發布2020年品牌戰略。該發布會以其「土到極致卻不低俗」的演繹方式,成為土味營銷中為數不多的優秀案例。

細數老鄉雞2020年的營銷事件,其登上熱門討論的案例並不少見,例如與岳雲鵬「不打不相識」式互動代言、疫情期間不洗手不給吃飯、官方微博每天只發「咯咯噠」等。其營銷策略的核心,是通過打造年輕人喜愛的土味視頻,以接地氣而又有趣的方式通過官方渠道不斷與年輕人產生交流,在年輕人心目樹立「可愛、高性價比」的品牌形象。

奢侈品x運動品牌聯名

奢侈品牌與運動品牌聯名並非個案,但放在今年奢侈品牌加速「入世」的背景下,又多了幾分意味。2020年,PRADA與DIOR相繼與Adidas、Air Jordan推出聯名款式。

在此次聯名營銷中,兩大奢侈品牌均選擇了年輕人喜愛的款式進行聯合打造,例如PRADA x Adidas推出貝殼頭款,DIOR x Air Jordan推出AJ1款式。在經歷了入駐天貓、直播電商等渠道反響平平後,奢侈品牌試圖通過年輕人喜愛的潮流款式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奢侈品牌需要保持自身的品牌調性,因為過於接地氣的營銷方式並不適用。而Adidas、Air Jordan雖然作品運動品牌,其高端潮流產品在時尚界也有著一定的地位,通過這一切口打開與年輕人對話的新渠道,亦不失為其他奢侈品牌值得嘗試的手段。

⑽ 屈臣氏營銷案例解析

屈臣氏作為亞洲領先的保健及個人護理用品企業,在亞洲及歐洲34個市場、1,800多個城市共擁有19個零售品牌及逾8,400間零售商店。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屈臣氏營銷案例解析,歡迎閱讀!

屈臣氏促銷案例解析:

一、屈臣氏品牌簡介

(一)基本情況介紹

屈臣氏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旗下屈臣氏集團以保健及美容為主的一個品牌。屈臣氏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創建於1828年,是和記黃埔旗下的國際零售及食品製造機構,業務遍布34個地區,共經營超過8400間零售商店,聘用98,000名員工。集團涉及的商品包括有保健產品、美容產品、香水、化妝品、食品、飲品、電子產品、洋酒及機場零售業務。屈臣氏在中國20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1000家店鋪和三千萬名會員,是中國目前最大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連鎖店。

二、營銷戰略

(一)鎖定目標消費群

在日益同質化競爭的零售行業,只有為消費者提供合適的產品選擇和優質的購物體驗才能贏得市場。而實現這一切的首要基礎就是准確鎖定目標消費群。屈臣氏將中國大陸的目標消費群鎖定在18歲至35歲,月收入在2500元人民幣以上的時尚女性。因為年齡更長一些的女性大多早已有了自己固定的品牌和生活方式,很難做出改變。而40歲以下的這個人群則富有挑戰精神,比較注重個性,喜歡體驗優質新奇的產品。同時,又是女性中收入增長最快的一個群體,有較強的消費能力,但通常又時間緊張,不太喜歡去大賣場或大超市購物,追求的是舒適的購物環境。這些消費者特徵都與屈臣氏的商品定位非常吻合。

三、創新過程

(一)發展穩中取勝

屈臣氏通過多年來對中國內地零售市場的深入研究和鑽研, 總結 出品牌發展最適宜的定位和發展策略。長期以來,屈臣氏奠定了內地最大的健康和美容個人零售商的堅實地位,並且密切關注市場變化,適時把握時機,蓄勢待發。不以發展的快慢衡量企業的發展,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受時機和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多年來,屈臣氏始終以敏銳的觸覺了解、研究和分析市場動向。

屈臣氏營銷案例解析

一:基本狀況

1.調查地點:思明區演武路4號富萬邦商業廣場富萬邦B1樓(屈臣氏(廈大店))

2.面積:營業面積270平米+30平方米更衣間、雜物間

3.員工人數:8人

4.待遇:中專實習生:基本工資1150(含100全勤獎)+銷售提成;

大專實習生:基本工資1200(含100全勤獎)+銷售提成。

本科實習生:基本工資1250(含100全勤獎)+銷售提成。

正式 畢業 加入公司員工:基本工資1300(含100全勤獎)+銷售提成。

按公司要求實行輪班。全年享受8天帶薪年假及6天帶薪病假。按照就近原則進行店鋪分配。

二 . 廈大西村屈臣氏競爭優勢:

1.地理優勢,屈臣氏地處廈大西村,廈大有超過兩萬名的女性化妝品使用者並且有非常多的男性化妝品使用者,擁有非常廣泛的受眾。

2.品牌優勢,屈臣氏知名度要遠遠高於廈大西村外其他的化妝品店,對客戶的吸引力要遠遠高於其他店面。

3.質量優勢,屈臣氏全場保證正品。

4.種類優勢:屈臣氏除了擁有各大品牌的化妝品經營權之外還自發研究了超過1500種化妝品,另外屈臣氏經營范圍廣泛,店內除了有化妝品之外,同樣兼營保健品、食品等等多種商品。

5.營銷優勢,屈臣氏擁有多樣的品牌促銷手段。

等等

三. 屈臣氏競爭劣勢:

1.價格相對於其他化妝品店面或者超市會偏高。

2.自有品牌質量難以保證,並且缺少與其他知名品牌的競爭優勢。

屈臣氏 市場營銷 案例解析

一、屈臣氏整體結構

首先屈臣氏產品的結構是葯品佔15%,化妝品及護膚用品佔35%,個人護理品佔30%,剩餘的20%是食品、美容產品以及衣飾品等。它以“個人護理專家”為市場切入點,以低價作為引爆點,圍繞"健康、美態、快樂"三大理念,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優雅的購物氛圍環境和專業資訊服務來傳達積極美好的生活理念,旨在協助熱愛生活、注重品質的消費者塑造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統一。

二、屈臣氏對亞洲女性定位

亞洲女性與歐美國家的女性相比,亞洲女性會用更多的時間進行逛街購物,更願意投入大量時間去尋找更便宜或是更適宜的產品。中國大陸的女性平均在每個店裡逗留的時間是20分鍾,而在歐洲只有5分鍾左右,這種差異,讓屈臣氏最終將中國大陸的主要目標市場鎖定在18歲-40歲的女性,特別是18歲-35歲的時尚女性。因為18歲-35歲年齡段的女性喜歡用最好的產品,願意在朋友面前展示自我。她們更願意用金錢為自己帶來大的變革,願意進行各種新的嘗試。

三、屈臣氏的合作戰略

通過嫁接大型商業地產品牌,屈臣氏中國本土開店策略從穩健從容走向激進爆發。2010年2月19日屈臣氏做出重大決定:與中國商業地產兩大巨頭---大連萬達集團、中糧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這預示著未來幾年裡,屈臣氏將全面進駐全國各地的萬達廣場和大悅城,與國內最具實力的兩大商業地產旗艦品牌實現同步擴張。

並且,屈臣氏並購了許多的公司,讓屈臣氏在自有品牌創建和產品研發、 渠道 積累方面有了足夠大的迴旋餘地。2005年,屈臣氏斥資55億港幣收購了法國最大、歷史悠久的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緊接著又將總部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店Spektr Group收入囊中。 通過一系列撒豆成兵式的並購,屈臣氏的腳步從亞洲到了歐洲,悄悄完成其全球化進程布局。

四、屈臣氏的獨特性

除了大量引進上游廠家品牌之外,推出自有品牌屈臣氏是一大必殺記。用“屈臣氏”的標准與品牌冠名大量商品,使貨品價格得以降低,吸引價格敏感的消費者,通過自有品牌,屈臣氏時刻都在直接與消費者打交道,能及時、准確地了解消費者對商品的各種需求信息,又能及時分析掌握各類商品的銷售狀況。在實施自有品牌策略的過程中,由零售商提出新產品的開發設計要求,與製造商相比,具有產品項目開發周期短、產銷不易脫節等特徵,降低風險的同時降低了產品開發成本。”屈臣氏正是通過自有品牌這一平台,把低價和差異化結合起來,在差異化的基礎上實現低價,給顧客提供各種豐富的高質低價的商品,用高性價比也滿足顧客的需要,使顧客形成對產品和企業的雙重忠誠,成為競爭對手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在中國內地市場上獨占鰲頭。

閱讀全文

與零售業營銷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校促銷方案 瀏覽:292
運動會醫策劃方案 瀏覽:708
旅遊市場營銷的特點 瀏覽:860
吉首大學市場營銷學導論練習 瀏覽:123
防凍液促銷方案 瀏覽:672
葯品營銷開發方案 瀏覽:409
聚美優品網路營銷現狀及問題分析 瀏覽:98
電子商務安全綜合實驗 瀏覽:763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348
我國房地產網路營銷的發展和創新 瀏覽:72
網路營銷職業領域 瀏覽:223
培訓學員座談會方案 瀏覽:556
picc培訓方案 瀏覽:161
七夕策劃方案珠寶 瀏覽:838
創四星級酒店的培訓方案 瀏覽:353
裝修公司內部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3
兒童劇策劃方案 瀏覽:378
秀山電子商務地址 瀏覽:203
文明戶大型表彰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44
雲浮微信營銷 瀏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