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資本思維宣傳

資本思維宣傳

發布時間:2021-01-12 06:14:17

1. 資本思維是什麼

要想學會「資本思維」,必須先來深刻理解一下什麼是「資本」。「資本」僅僅是指錢嗎?不是。資本是對資源的「支配權」,通過資源支配帶來更多的支配權叫「資本運作」,通過「資本運作」優化和配置社會財富,實現社會效率的最大化就是「資本運作」的社會價值。

因為資本有趨利性和增值性,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就會促使社會資源的配置朝著效率、效益最大化的方向上行。社會資源將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國家和地區、最有效率的產業、最有效率的企業、最有效率的項目、最有效率的個人。資本的逐利促進資源的優化,資源的優化順勢產生新的資本,並且不斷產生新的機會,如此一邊循環一邊膨脹。

比如,在物理學上,石墨和金剛石是同素異型體,它們都屬於碳元素形成的單質,但是物理性質大不相同,價值也天壤之別,就是因為他們的組成結構不同而已。

所以資本思維的精髓是結構重組。即對資源的分子進行時空和結構上的調整,從而產生由「石墨」到「金剛石」的增值效果。宏觀方面的資本運作是對全社會的資源重組,比如中國的國企重組,將大大改變中國經濟的結構,提升整個社會的運作效率。而當一個社會經濟依靠「資本運作」來運轉時,就步入了「資本經濟」時代。

第一,資源者。他們是資源的最直接擁有者,依靠出賣自己的資源生存,比如農民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能、作家靠寫作,還有老師律師等等。 
第二,配置者。資源是誰的不重要,關鍵要有資源配置權。這類人依靠配置資源掙錢,從事資源的投入-整合-運營-產出工作,以企業家為主,創業者也屬於此類。 
第三,資本家/投資人。他們離資源最遠,但是所有資源卻統統歸他們掌控,他們只躲在幕後玩操作游戲。風險投資者就屬於此類人,比如孫正義投資馬雲,阿里巴巴上市使他大獲成功。資本家無國界,他們可以控制全球資源流向;可以通過金融體系支配大量別人的資產。 

2. 什麼叫做「資本思維」.學會富人思維

雨澤 (恩惠像雨一樣多) 燁磊 (光明磊落)

3. 股權式眾籌所涉及的互聯網思維與資本思維有哪些,在互聯網金融下有何意義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回,獲得答未來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另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互聯網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現在的企業的問題不再是如何優化產品、如何做營銷的問題,而是必須重頭開始的問題,我們必須徹頭徹尾的調整運作思路!這是資本思維
股權眾籌通過互聯網實現了圈內到圈外的轉變。擴大了募資范圍和影響力,是充分體現了互聯網思維的。股權眾籌實現了資本的集中既可以做到資本思維的實現。
股權眾籌是當今金融與互聯網結合的創新,是新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初創型企業,幫助其實現直接融資,從而激發大眾創業的熱潮

4. 《新資本思維》這本書怎麼樣呀,有沒有可讀價值

《資本思維:如何開一家值錢的公司》的內容以做值錢企業的步驟為核心,版包括「值權錢」的企業經營思維、組建「值錢」的團隊、拿到「值錢」的錢、在研發運營方面重磅投入、兼並收購,同時還包含了「賺錢」與「值錢」思維的對比,以及值錢企業的養成觀。

5. 《新資本思維:如何開一家值錢的公司》怎麼樣

是一本好的、具抄有新思維管理類圖書,被評為「2017年十大管理圖書」,大概內容是:在日新月異、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做企業的思維已經與過去不同了。本書以「做值錢企業」為核心,詳細闡述了「值錢」的企業經營思維、組建「值錢」的團隊、拿到「值錢」的錢、在研發運營方面重磅投入、兼並收購,同時還闡示了「賺錢」與「值錢」思維的對比,以及值錢企業的養成觀。本書作者採用了理論與實操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出人意料地把枯燥的理論變得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資本思維:如何開一家值錢的公司》提出的「新資本思維」顛覆了過去傳統管理思維,其中提出的「賺錢」不等於「值錢」的觀點值得每一個做企業的管理者深思。

6. 讀者2016年第16期「今天我們怎樣賺錢」

水木然

學會運用資本思維

資本經濟時代就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加了一根「杠桿」。在物理學上,「杠桿」的作用是利用「力臂」將「力量」放大,從而撬起更大質量的物體。經濟上多了這一根杠桿,其活動空間和靈活性都大大增強,這也叫資本思維。中國人今後必須深刻理解和運用資本思維這個工具。

要想學會資本思維,必須先深刻理解什麼是資本。資本僅僅是指錢嗎?不是。資本是對資源的支配權,通過支配資源帶來更多的支配權叫資本運作,通過資本運作優化和配置社會財富,實現社會效率的最大化,這就是資本運作的社會價值。

資本思維的精髓是結構重組,即對資源的分子進行時空和結構上的調整,從而產生由「石墨」到「金剛石」的增值效果。宏觀方面的資本運作是對全社會的資源進行重組,比如中國的國企重組,將大大改變中國經濟的結構,提升整個社會的運作效率。

從經濟層面上講,今後社會上只有三類人:第一,資源者。他們是資源最直接的擁有者,依靠出賣自己的資源生存,比如農民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能、作家靠作品,還有老師、律師等等。第二,配置者。資源是誰的不重要,關鍵要有資源配置權。這類人依靠配置資源掙錢,從事資源的投入、整合、運營、產出工作,以企業家為主,創業者也屬於此類。第三,資本家或投資人。他們離資源最遠,但是所有資源統統歸他們掌控,他們只躲在幕後玩操作游戲。風險投資者就屬於此類人,比如孫正義投資馬雲,阿里巴巴上市使他大獲成功。

資本家無國界,他們可以控制全球資源流向,可以通過金融體系支配大量別人的資產。看一個人能量多大,關鍵是看他能配置多少資源。

按照這三種不同性質的角色扮演,今後個人如何獲得財富?無非三條渠道:出售資源、配置資源、掌握資本。

1.資源者

資源者通過出售自己的資源生存,也就是資源者的技能,即:時間和體力,這也是社會上分布最多的人群。

所以普通人只能在一家企業工作,通過出售自己的資源換來財富。然而普通人的時間、精力都相差無幾,他們能夠出售的資源都差不多,於是為了讓自己的資源賣上好價錢,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練程度。

這時一個普遍的做法就是讀書,這就是為什麼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為什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般會比沒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

但是現在文憑帶來的技能差別越來越小,一個普通的一本學校的學生與二本學校的學生之間已經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反而不如某些技校畢業的人附加價值高,這是因為前者數量多,後者數量少,而且後者更加註重實踐,供需關系決定了資源的價格,因此「讀書無用論」開始流行。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要麼通過讀書獲得更高、更稀罕的技能價值,要麼愛思考、會做人,通過大量實踐來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另外,對於資源者來說,還有天生的稀罕資源,比如外貌。長得好看的人,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好處;如果長得好看,再加上運氣好,還可以進入演藝圈,成為明星之後,自己的資源就成了稀缺資源,資源的價格也就遠遠高於一般人!

但是,所有的普通工人、白領、職業經理人,甚至當年的「打工皇帝」唐駿,各路明星,都屬於資源者。這些人的特點是,其獲得的財富是有限的。他們有時辛苦了一輩子,但是遇到家人生一場大病,幾乎就會崩潰,有的為了供養孩子、照顧病人,需要打三份工,這是非常辛酸的。職業經理人賺得再多也是有數的,有些過氣的明星過得還不如普通人。

2.配置者(企業主)

這種人不是資源的直接擁有者,他們往往通過腦力去設計資源的配置,通過優化資源去賺錢,企業家就屬於這一類。

從定義上來講,企業家是從事資源的組織、管理並承擔經營風險的人。企業家的收入跟他配置資源的效率成正比,不設上限。但同時他們要為自己的資源配置承擔風險,下限就是破產。為什麼很多人想去創業呢?就是因為他們想從第一類人努力攀爬成第二類人。一旦從資源者升級到配置者,就意味著不用再出賣自己的技能,而是開始經營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人身和經濟上都實現了自由,從而實現人格上的自由。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資源者都適合去創業。他們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創新力、機遇和資本。配置者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群體,他們的素質和數量決定了一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代表了生產力水平。配置者非常需要具備創新精神,所謂創新就是他們對新產品、新市場、新的生產方式、新組織的開拓以及新的原材料來源的控制調配。

這里我們需要提到中國企業家的更新換代。30多年前,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當時的大環境就是最好的機遇,大膽出來闖盪的人,即使沒有文化、沒有見識,也成了企業家,這是當時的環境造成的。

而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此時也對企業家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歐美和日本,企業家始終是社會的精英階層才可以擔任。而在中國,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理想追求,以及對創新的深刻理解,很難再成為社會資源的配置者。因此,中國的企業家正在更新換代,一些「90後」創業者紛紛走進我們的視野,很多老的企業家也漸漸退出歷史舞台,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3.資本家(幕後掌控)

這個社會的財富,看似是屬於分散的資源者的,實際上卻是歸配置者享有的。但在本質上,全部是屬於資本家的!

資本家的定義是以資本運作為業的人。資本家跟企業家的最大區別是:資本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而是在幕後操縱企業的宏觀思路,企業的產品是各類快消品,而資本家的產品就是各個企業。通過投資、入股、並購、重組的方式,將一個企業的未來把控到自己手中。孫正義投資了馬雲,成全了阿里巴巴,馬雲是企業家,而孫正義就是資本家。孫正義手裡有N個馬雲,成了日本首富。再比如巴菲特專門在老家做投資,操縱、布局,他也是資本家。

美國是自由市場經濟,但是為什麼叫「資本主義」社會,而不叫「自由市場主義」社會呢?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資本是衡量和決定一切的標准。

某公司曾經說過,自己從不做研發,而是讓市場上那些小公司去研發,一旦成功,就花錢買過來,如果那些公司不賣,就花錢把這個公司的幾個核心人物挖過來。

如果你有1億元的資本,你可以花1000萬元雇上這個國家最聰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資本從1億變成2億,你躺在床上就賺了大錢。而這一切,只因為你在從事資本運作,你只需要夠聰明、有魄力,不需要有力氣、花時間,更不需要長得漂亮。

誰都拚命進化成第三種人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第三種人賺的錢比第二種人多,第二種人賺的錢比第一種人多。因此,第一種人在努力進化成第二種人,而第二種人在拚命進化成第三種人。

大部分第三種人都是從第一種人或者第二種人進化過來的,雖然目前這種進化已經越來越難了,但不是完全沒有希望,因為以後會更加困難。這就是階級固化,階級間流動減少的原因。

每個人都在玩命探索,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原因只有兩點:你的頭腦有多聰明,或者你積累的資本有多少。

你想到了一個可以改進手機的方案,而且你覺得這個方案可以賺很多錢,那你要問自己,你有沒有資金去運作這個方案?同樣的方案,三星、華為都可以支配更多的資金,僱用更好的工程師,做更好的推廣,你確定自己不是去給這些資本擁有者蹚雷?或者是正在走向一條已經有無數人走過的死胡同?

你想開一個網店,你有沒有資本去宣傳?去壓貨?要麼是你根本賣不出去,要麼是你能賣出去,而那些更有實力的賣家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用同樣的產品將你淘汰。

同時,這也回答了另一個問題:賺錢的方法有千百種,為何你偏偏選擇打工這一種?

答案是:你不打工,你還能幹啥?你以為你出來干別的就能賺錢?

怎樣從第一種人

進化到第三種人

誰都知道第三種人賺錢多,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進化到第三種人。要進化到第三種人,排除先天資源外,你必須一步一步走。

第一步,你要進行資本積累。你願意打工也好,願意自己做產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認為在創業了),要先完成資本積累。這一步最重要,也是發揮大家想像力和體現實力的時候,擺地攤、開淘寶店、做網站、做App、炒股票、做海外代購、開設計工作室、賣肉夾饃、給幼兒攝影等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句話,這一步就是出賣你的個人資源,就看你賣不賣得上價了——多學習吧,即使不是為了文憑;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賣健康。

第二步,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怎麼用資本賺錢?舉個例子,如果你家開了個小飯店,每個月能賺1萬元,但是需要一個廚師。如果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自己當廚師,飯店每月凈賺1萬元;如果僱用一個廚師,每月花8000元,飯店凈賺2000元。你怎麼選擇?

答案:雇一個廚師!這樣你只要能用每月1000元利息的貸款,再盤下一個飯店,那個飯店也能凈賺1000元了(這個飯店賺2000元,還利息1000元,凈賺1000元)。而你,只需要這樣盤下100個飯店,每個月就能凈賺10萬元,而你這時卻在國外旅遊,成了第三種人。

很多人一直在打工,卻沒有成為第三種人,很好理解。改革開放之後做買賣的,也有很多人還是沒有錢,就是因為,他們自己做廚師,自己的妹妹做服務員,自己的老媽管收銀,僅此而已。

所以,問自己怎麼成為第三種人,一句話:不要自己炒菜,雇一個廚師。如果能用資本去賺1元錢,也比用出售自己的體力賺100元錢更符合資本思維。

第三,聰明和資本,如果你只具備其中一點,記得,要找只有另一點的人去合作,他們也在等著你!

另外,即使是具有同樣特點的人,其財富也有差別。同樣出賣自己勞動力或者具有同樣資本的人,其付出的腦力、體力不一樣,所獲得的收益也不同。就是說,兩個一模一樣的打工仔或者兩個王思聰,一個努力思考、肯付出,另一個成天打游戲、睡覺,前一類還是要比後一類獲得的財富多。但是如果聰明勤奮的打工仔總與打游戲睡覺的王思聰比,就是給自己的人生添堵。

投入精力來做一件事

如果你是個普通人,或者自認是個普通人,但是又有上進心,那麼不如務實一點,腳踏實地往前走。

曾經有個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兒子已經5歲,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務、帶孩子。但她擁有人事部二級口譯證書,每個月都有天南海北的會議翻譯任務,還兼任這家口譯中心的導師。

她說,10年前,她曾經看過一份調查報告,一個人如果要掌握一項技能,成為專家,需要不間斷地練習1萬個小時。當時她算了一筆賬,如果每天練習5個小時,每年300天的話,那麼需要7年的時間,一個人才能掌握這項技能。

她說:「幸運的是,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麼技能,我只需要立馬投入干起來就行了,我沒有5個小時的時間,我每天只能學習3個小時,現在已經快10年了,我覺得自己差不多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能吧。」

再比如,披頭士樂隊在成名前已經參加過1200場演出。可是為什麼你做了10年公務員還只是一名小職員?為什麼在家裡做了7年的飯,沒變成特級大廚,反而發現婚姻到了「七年之癢」呢?

那是因為,你沒有投入精力和熱情來練習一項技能。你每天上班只是看報紙、上網、應付各種瑣碎的任務,每天做飯只是為了讓家庭正常運轉,並沒有用專業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

不要再哀嘆大學畢業之後專業就丟了。如果從初中開始算起,12年的學校教育,就算每天用2個小時學習一門技能,一年300天,你也只有7200個小時,還有2800個小時的缺口;就算你畢業後每天堅持練習1個小時,你也需要10年時間。

為什麼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因為只要他們畢業後專業對口,做的還是那點事,那麼他們就等於1天8個小時都在練習。這2800個小時,只需要1年多就填補了。可我們很多人,工作的內容並不是在練習技能,而是在應對瑣碎的事務,實際上,是在荒廢人生。

每天重復的行為在塑造你

也許你會說,我是平凡人,不想成為什麼家,只想安安分分地過日子。那隻是你的錯覺,時間在流逝,你每天重復、重復、再重復的那些行為,就是在塑造你,你不想成為什麼人,可是你註定會成為那樣的人。

每天5個小時,如果你是用來看韓劇、翻手機、玩游戲,那麼7年後,你會變成一個生活的旁觀者,你最擅長的就是如數家珍地說起別人的成功和失敗,在自己身上則找不到任何可說的東西。

花1分鍾想一想,你曾經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每天去做這件事。7年後,你會發現已經可以靠這些出去混飯吃了。

哪怕你喜歡逛街呢,你規定自己每天逛街3個小時試試。一開始你可能覺得很高興,但每天如此,你會感到無聊。再堅持下去,你就開始琢磨了,我逛街還能發現點什麼?還能搞出點什麼花樣?堅持下去,7年之後,你可能會成為時尚達人、形象設計專家、街拍攝影師、服裝買手……

生命中的下一個7年,下一個1萬小時,你打算怎樣度過?

7. 市場思維與資本思維的區別

區別很多,本質的區別在於,前者立足自身的發展,後者立足於借力於他人。

8. 要想學會"資本思維",必須先來深刻理解一下什麼是"資本

資源互換可以產生強大的魔力:假如你擅長技術,你對面或隔壁的店擅長管理,過去的思維模式是你拚命的去學習管理來打敗你對面或隔壁的競爭對手;同理,你的競爭對手也在拚命的學習技術來打敗你,三年過去,你們誰也沒有打敗誰,因為你和你的對手都在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最終的結局是,在你和你的競爭對手拼得你死我活,兩敗俱傷的時候,一個大連鎖進來把你和你的競爭對手全部收購了.....

這就是大多數單店老闆的思維!

我們來換個思維:假如當初你和你的競爭對手聯合起來,成立一家公司,你負責技術,他負責管理。那麼你省下3年的時間來研究管理,他省下3年的時間來研究技術。你們一合作管理和技術都有了,再找一個營銷比較擅長的老闆來合作,那麼技術,管理,營銷全部都有了。

歐盟由27個國家組成,只要是歐盟成員國的公民,無需簽證,在歐洲境內海陸空暢行無阻,27個國家統一了貨幣叫歐元,統一了金融銀行系統叫歐洲央行,國家和國家都可以合作,你只是一個單店老闆而己。

而一談到和別人合作,大多數老闆的思維卻是:和他合作我有什麼好處?一旦你形成了這種和別人合作就必須占別人便宜的思維,那麼你就永遠都做不大。

而真正正確的思維方式是: 和他合作我能帶給他什麼好處?一旦你形成這種總裁的格局,你缺的只是下面的方法而已.....

打敗對手的最高境界是整合對手 兩家店如何合作呢?誰也不要去想收購誰,股權互換就可以了。假如你們兩家店的股本都是50萬一家,那麼你用20%的股權換他20%的股權就可以了,如果兩家店股本不一樣,用等價交換股權的方法是一樣的。賬誰來管都一樣,請專職會計就可以了,管錢的事到銀行申請一個你和他的聯名賬號就可以了。 兩家股本各50萬的店合並在一起後,總股本就達到了100萬,這時再去整合第三家店,假如第三家店的總股本也是50萬,那麼你用10%的股權就可以換他20%的股權了,三家店加再一起後總股本就達到了150萬,用同樣的方法再去整合第四家,第五家.....第十家。你想整合誰假如每家店的股本都是50萬,那麼10家店的股本就是500萬,成立公司後公司控門店股份為30%,那麼公司占門店總股權就是500萬總股本X30%股份=150萬,也就是說公司董事會股本是150萬,而公司本身的總股本就是董事會股本加公司實際投資金額得出公司總股本。

9. 讀者2016第16期巜今天我們怎樣賺錢》

水木然

學會運用資本思維

資本經濟時代就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加了一根「杠桿」。在物理學上,「杠桿」的作用是利用「力臂」將「力量」放大,從而撬起更大質量的物體。經濟上多了這一根杠桿,其活動空間和靈活性都大大增強,這也叫資本思維。中國人今後必須深刻理解和運用資本思維這個工具。

要想學會資本思維,必須先深刻理解什麼是資本。資本僅僅是指錢嗎?不是。資本是對資源的支配權,通過支配資源帶來更多的支配權叫資本運作,通過資本運作優化和配置社會財富,實現社會效率的最大化,這就是資本運作的社會價值。

資本思維的精髓是結構重組,即對資源的分子進行時空和結構上的調整,從而產生由「石墨」到「金剛石」的增值效果。宏觀方面的資本運作是對全社會的資源進行重組,比如中國的國企重組,將大大改變中國經濟的結構,提升整個社會的運作效率。

從經濟層面上講,今後社會上只有三類人:第一,資源者。他們是資源最直接的擁有者,依靠出賣自己的資源生存,比如農民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能、作家靠作品,還有老師、律師等等。第二,配置者。資源是誰的不重要,關鍵要有資源配置權。這類人依靠配置資源掙錢,從事資源的投入、整合、運營、產出工作,以企業家為主,創業者也屬於此類。第三,資本家或投資人。他們離資源最遠,但是所有資源統統歸他們掌控,他們只躲在幕後玩操作游戲。風險投資者就屬於此類人,比如孫正義投資馬雲,阿里巴巴上市使他大獲成功。

資本家無國界,他們可以控制全球資源流向,可以通過金融體系支配大量別人的資產。看一個人能量多大,關鍵是看他能配置多少資源。

按照這三種不同性質的角色扮演,今後個人如何獲得財富?無非三條渠道:出售資源、配置資源、掌握資本。

1.資源者

資源者通過出售自己的資源生存,也就是資源者的技能,即:時間和體力,這也是社會上分布最多的人群。

所以普通人只能在一家企業工作,通過出售自己的資源換來財富。然而普通人的時間、精力都相差無幾,他們能夠出售的資源都差不多,於是為了讓自己的資源賣上好價錢,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練程度。

這時一個普遍的做法就是讀書,這就是為什麼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為什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般會比沒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

但是現在文憑帶來的技能差別越來越小,一個普通的一本學校的學生與二本學校的學生之間已經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反而不如某些技校畢業的人附加價值高,這是因為前者數量多,後者數量少,而且後者更加註重實踐,供需關系決定了資源的價格,因此「讀書無用論」開始流行。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要麼通過讀書獲得更高、更稀罕的技能價值,要麼愛思考、會做人,通過大量實踐來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另外,對於資源者來說,還有天生的稀罕資源,比如外貌。長得好看的人,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好處;如果長得好看,再加上運氣好,還可以進入演藝圈,成為明星之後,自己的資源就成了稀缺資源,資源的價格也就遠遠高於一般人!

但是,所有的普通工人、白領、職業經理人,甚至當年的「打工皇帝」唐駿,各路明星,都屬於資源者。這些人的特點是,其獲得的財富是有限的。他們有時辛苦了一輩子,但是遇到家人生一場大病,幾乎就會崩潰,有的為了供養孩子、照顧病人,需要打三份工,這是非常辛酸的。職業經理人賺得再多也是有數的,有些過氣的明星過得還不如普通人。

2.配置者(企業主)

這種人不是資源的直接擁有者,他們往往通過腦力去設計資源的配置,通過優化資源去賺錢,企業家就屬於這一類。

從定義上來講,企業家是從事資源的組織、管理並承擔經營風險的人。企業家的收入跟他配置資源的效率成正比,不設上限。但同時他們要為自己的資源配置承擔風險,下限就是破產。為什麼很多人想去創業呢?就是因為他們想從第一類人努力攀爬成第二類人。一旦從資源者升級到配置者,就意味著不用再出賣自己的技能,而是開始經營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人身和經濟上都實現了自由,從而實現人格上的自由。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資源者都適合去創業。他們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創新力、機遇和資本。配置者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群體,他們的素質和數量決定了一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代表了生產力水平。配置者非常需要具備創新精神,所謂創新就是他們對新產品、新市場、新的生產方式、新組織的開拓以及新的原材料來源的控制調配。

這里我們需要提到中國企業家的更新換代。30多年前,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當時的大環境就是最好的機遇,大膽出來闖盪的人,即使沒有文化、沒有見識,也成了企業家,這是當時的環境造成的。

而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此時也對企業家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歐美和日本,企業家始終是社會的精英階層才可以擔任。而在中國,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理想追求,以及對創新的深刻理解,很難再成為社會資源的配置者。因此,中國的企業家正在更新換代,一些「90後」創業者紛紛走進我們的視野,很多老的企業家也漸漸退出歷史舞台,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3.資本家(幕後掌控)

這個社會的財富,看似是屬於分散的資源者的,實際上卻是歸配置者享有的。但在本質上,全部是屬於資本家的!

資本家的定義是以資本運作為業的人。資本家跟企業家的最大區別是:資本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而是在幕後操縱企業的宏觀思路,企業的產品是各類快消品,而資本家的產品就是各個企業。通過投資、入股、並購、重組的方式,將一個企業的未來把控到自己手中。孫正義投資了馬雲,成全了阿里巴巴,馬雲是企業家,而孫正義就是資本家。孫正義手裡有N個馬雲,成了日本首富。再比如巴菲特專門在老家做投資,操縱、布局,他也是資本家。

美國是自由市場經濟,但是為什麼叫「資本主義」社會,而不叫「自由市場主義」社會呢?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資本是衡量和決定一切的標准。

某公司曾經說過,自己從不做研發,而是讓市場上那些小公司去研發,一旦成功,就花錢買過來,如果那些公司不賣,就花錢把這個公司的幾個核心人物挖過來。

如果你有1億元的資本,你可以花1000萬元雇上這個國家最聰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資本從1億變成2億,你躺在床上就賺了大錢。而這一切,只因為你在從事資本運作,你只需要夠聰明、有魄力,不需要有力氣、花時間,更不需要長得漂亮。

誰都拚命想進化成第三種人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第三種人賺的錢比第二種人多,第二種人賺的錢比第一種人多。因此,第一種人在努力進化成第二種人,而第二種人在拚命進化成第三種人。

大部分第三種人都是從第一種人或者第二種人進化過來的,雖然目前這種進化已經越來越難了,但不是完全沒有希望,因為以後會更加困難。這就是階級固化,階級間流動減少的原因。

每個人都在玩命探索,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原因只有兩點:你的頭腦有多聰明,或者你積累的資本有多少。

你想到了一個可以改進手機的方案,而且你覺得這個方案可以賺很多錢,那你要問自己,你有沒有資金去運作這個方案?同樣的方案,三星、華為都可以支配更多的資金,僱用更好的工程師,做更好的推廣,你確定自己不是去給這些資本擁有者蹚雷?或者是正在走向一條已經有無數人走過的死胡同?

你想開一個網店,你有沒有資本去宣傳?去壓貨?要麼是你根本賣不出去,要麼是你能賣出去,而那些更有實力的賣家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用同樣的產品將你淘汰。

同時,這也回答了另一個問題:賺錢的方法有千百種,為何你偏偏選擇打工這一種?

答案是:你不打工,你還能幹啥?你以為你出來干別的就能賺錢?

怎樣從第一種人

進化到第三種人

誰都知道第三種人賺錢多,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進化到第三種人。要進化到第三種人,排除先天資源外,你必須一步一步走。

第一步,你要進行資本積累。你願意打工也好,願意自己做產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認為在創業了),要先完成資本積累。這一步最重要,也是發揮大家想像力和體現實力的時候,擺地攤、開淘寶店、做網站、做App、炒股票、做海外代購、開設計工作室、賣肉夾饃、給幼兒攝影等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句話,這一步就是出賣你的個人資源,就看你賣不賣得上價了——多學習吧,即使不是為了文憑;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賣健康。

第二步,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怎麼用資本賺錢?舉個例子,如果你家開了個小飯店,每個月能賺1萬元,但是需要一個廚師。如果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自己當廚師,飯店每月凈賺1萬元;如果僱用一個廚師,每月花8000元,飯店凈賺2000元。你怎麼選擇?

答案:雇一個廚師!這樣你只要能用每月1000元利息的貸款,再盤下一個飯店,那個飯店也能凈賺1000元了(這個飯店賺2000元,還利息1000元,凈賺1000元)。而你,只需要這樣盤下100個飯店,每個月就能凈賺10萬元,而你這時卻在國外旅遊,成了第三種人。

很多人一直在打工,卻沒有成為第三種人,很好理解。改革開放之後做買賣的,也有很多人還是沒有錢,就是因為,他們自己做廚師,自己的妹妹做服務員,自己的老媽管收銀,僅此而已。

所以,問自己怎麼成為第三種人,一句話:不要自己炒菜,雇一個廚師。如果能用資本去賺1元錢,也比用出售自己的體力賺100元錢更符合資本思維。

第三,聰明和資本,如果你只具備其中一點,記得,要找只有另一點的人去合作,他們也在等著你!

另外,即使是具有同樣特點的人,其財富也有差別。同樣出賣自己勞動力或者具有同樣資本的人,其付出的腦力、體力不一樣,所獲得的收益也不同。就是說,兩個一模一樣的打工仔或者兩個王思聰,一個努力思考、肯付出,另一個成天打游戲、睡覺,前一類還是要比後一類獲得的財富多。但是如果聰明勤奮的打工仔總與打游戲睡覺的王思聰比,就是給自己的人生添堵。

投入精力來做一件事

如果你是個普通人,或者自認是個普通人,但是又有上進心,那麼不如務實一點,腳踏實地往前走。

曾經有個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兒子已經5歲,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務、帶孩子。但她擁有人事部二級口譯證書,每個月都有天南海北的會議翻譯任務,還兼任這家口譯中心的導師。

她說,10年前,她曾經看過一份調查報告,一個人如果要掌握一項技能,成為專家,需要不間斷地練習1萬個小時。當時她算了一筆賬,如果每天練習5個小時,每年300天的話,那麼需要7年的時間,一個人才能掌握這項技能。

她說:「幸運的是,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麼技能,我只需要立馬投入干起來就行了,我沒有5個小時的時間,我每天只能學習3個小時,現在已經快10年了,我覺得自己差不多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能吧。」

再比如,披頭士樂隊在成名前已經參加過1200場演出。可是為什麼你做了10年公務員還只是一名小職員?為什麼在家裡做了7年的飯,沒變成特級大廚,反而發現婚姻到了「七年之癢」呢?

那是因為,你沒有投入精力和熱情來練習一項技能。你每天上班只是看報紙、上網、應付各種瑣碎的任務,每天做飯只是為了讓家庭正常運轉,並沒有用專業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

不要再哀嘆大學畢業之後專業就丟了。如果從初中開始算起,12年的學校教育,就算每天用2個小時學習一門技能,一年300天,你也只有7200個小時,還有2800個小時的缺口;就算你畢業後每天堅持練習1個小時,你也需要10年時間。

為什麼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因為只要他們畢業後專業對口,做的還是那點事,那麼他們就等於1天8個小時都在練習。這2800個小時,只需要1年多就填補了。可我們很多人,工作的內容並不是在練習技能,而是在應對瑣碎的事務,實際上,是在荒廢人生。

每天重復的行為在塑造你

也許你會說,我是平凡人,不想成為什麼家,只想安安分分地過日子。那隻是你的錯覺,時間在流逝,你每天重復、重復、再重復的那些行為,就是在塑造你,你不想成為什麼人,可是你註定會成為那樣的人。

每天5個小時,如果你是用來看韓劇、翻手機、玩游戲,那麼7年後,你會變成一個生活的旁觀者,你最擅長的就是如數家珍地說起別人的成功和失敗,在自己身上則找不到任何可說的東西。

花1分鍾想一想,你曾經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每天去做這件事。7年後,你會發現已經可以靠這些出去混飯吃了。

哪怕你喜歡逛街呢,你規定自己每天逛街3個小時試試。一開始你可能覺得很高興,但每天如此,你會感到無聊。再堅持下去,你就開始琢磨了,我逛街還能發現點什麼?還能搞出點什麼花樣?堅持下去,7年之後,你可能會成為時尚達人、形象設計專家、街拍攝影師、服裝買手……

生命中的下一個7年,下一個1萬小時,你打算怎樣度過?

閱讀全文

與資本思維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企業不需要網路營銷 瀏覽:374
天翼電子商務無故扣款 瀏覽:241
市場營銷4t 瀏覽:724
辦公軟體市場營銷方案 瀏覽:442
紅豆網路營銷 瀏覽:836
內蒙古市場營銷專科學校 瀏覽:450
青年培訓工作策劃方案 瀏覽:700
生產標准化培訓方案 瀏覽:547
海底撈市場營銷策略分析論文 瀏覽:568
培訓機構銷售人員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258
江西市場營銷二本學校 瀏覽:236
網路營銷綜合評價體系 瀏覽:309
聖誕節銀行主題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56
達芙妮網路營銷策劃 瀏覽:111
非盈利組織市場營銷策劃方案範文 瀏覽:114
房產網路營銷推廣 瀏覽:895
化妝品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瀏覽:977
葯店九月份促銷方案 瀏覽:465
藝術培訓中心的方案 瀏覽:116
網路營銷微觀環境包含的內容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