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奈曼王府的簡介
奈曼王府建於1863年,位於奈曼旗大沁他拉鎮。建於清同治二年。原分東、西兩院,東院為衛隊駐地,現已不存;西院為王爺府第,門前有大石獅一對,現存建築為迴廊式四合院布局,具有清末懸山滾龍脊、雕梁畫棟、紅柱迴廊等特點,鮮明反映出封建王公的等級尊嚴。
現佔地面積9997平方米,實有建築面積3113平方米,有王府正殿、配殿、家廟等。奈曼王府的全部建築有房屋190餘間,為一方形大院。原佔地面積約22500平方米,四周為夯土板築梯形圍牆,底寬2米,頂寬1米,高4米,四角建有角樓,大院顯得非常威嚴。為清代奈曼部首領札薩克多羅達爾漢郡王的府邸,是內蒙古僅存的一座清代王公府,被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府系台榭迴廊式四合建築,共有房一百餘間。正面是豪華艷麗的兩扇朱紅大門,四合院有兩道過道門房,院內正殿和配殿宏偉壯觀,獸頭瓦當,葉脈滴水,金碧輝煌。正殿和東西二殿均有丹青彩繪,包括山水、花草、人物等。
現已對外開放,有七個陳列室,全面反映了昔日王府概貌及奈曼旗的歷史沿革,很受遊人的歡迎 。
㈡ 棍楚克蘇隆的投奔外蒙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朝政府,代之而起的是五族共和的中華民國。賓圖王和貢桑諾爾布、那彥圖等蒙古王公參加了決定清朝最後命運的御前會議,他成為反對溥儀遜位的蒙古王公之一。清朝滅亡後,蒙古王公利益受損,棍楚克蘇隆先聯系俄國尋求援助,未成後又聯系日本,希望從日本取得借款。但日本方面因懷疑他同俄國有聯系而拒絕了其借款要求。1912年北京兵變時,棍楚克蘇隆回到本旗,想借機起兵獨立,但又怕號召不成。後袁世凱政府任命他為蒙藏院總裁,急電催他火速進京。對此,賓圖王猶豫了好幾天之後,突然,有一天帶親信色登阿、豐升阿、阿木爾等出走,投奔了庫倫。
賓圖王出走後先到奈曼王府,想和奈曼王蘇珠克圖巴圖爾同往庫倫,商議幾日,決定蘇暫時不走。由蘇派兵10名,送賓圖王到錦州東邊的一個小站歷家窩堡上火車,經沈陽、哈爾濱到滿洲里,經西伯利亞大鐵路,由恰克圖到達庫倫。後來蘇珠克圖巴圖爾因奈曼旗內駐有熱河派出的軍隊,故未按約定赴庫倫,而是在卓哩克圖親王色旺端魯布的幫助下脫離所謂「污衊」,應召赴北京覲見大總統袁世凱。而後袁世凱晉封棍楚克蘇隆為親王,還將其出走庫倫解釋為進行所謂策反活動。這都是對其進行的拉攏和羈縻。
㈢ 羊蠍子為什麼叫羊蠍子
因為由於羊整個身體比較長,而且它的脊椎骨是一節一節連接在一起的,兩頭細中間粗,看上去非常像蠍子的形狀,所以被稱為羊蠍子。
最早的羊蠍子是窮人們吃的,因為它上面的肉全部剔除之後,就只剩骨頭,於是窮人就將這些骨頭買回去熬湯來吃。但是後來大家卻發現用羊蠍子煮出來的湯,味道非常的鮮美,而且骨頭上面的肉也特別的好吃,因此現在羊蠍子就成為大家餐桌上的美食,骨頭上的肉也很多了,同時價格也翻了好幾翻,不再成為窮人的美食,而成為大眾的美食。
歷史沿革
羊蠍子需要追溯到康熙年間,蒙古王爺奈曼王有次打獵回來路過後院聞見香氣撲鼻。跟下人打聽才知道是新來的廚子給下人們燉羊脊骨吃。奈曼王爺一嘗味道鮮美。然後看脊骨那形狀酷似一隻蠍子,就起名為「羊蠍子」並且作為府上的食譜,後來就傳到民間了。
羊蠍物美價廉物美價廉的美價廉美食小吃,主要原料採用羊身上營養最豐富、口感最鮮美的羊龍骨——帶裡脊肉和脊髓的從頸項到尾尖的完整的羊脊椎骨,一節一節的羊龍骨從橫切面上看去,成「丫」字狀,而那「丫字狀」的下面,還有一個小的分叉,這就是蠍子張揚的形狀了,「羊蠍子」因此而得名。
㈣ 羊蠍子的名字是怎樣來的
要說羊蠍子的由來,那得追溯到康熙年間了。我記得是蒙古王爺奈曼王好像,有次打獵回來路過後院聞見香氣撲鼻。跟下人打聽才知道是新來的廚子給下人們燉羊脊骨吃呢。王爺一嘗,美味啊。然後看脊骨那形狀酷似一隻蠍子,就起名為「羊蠍子」並且作為府上的食譜。結果後來就傳到民間了。
其實羊蠍子也沒什麼新鮮,就是支一大鍋,燉上羊蠍子,然後加調料和香料。吃的時候呢,是先啃肉再吸髓。就那吃相,非但不雅觀,甚至有些野蠻。可話說回來,這吃像怎麼看怎麼透著股豪爽!論味道,就一個字兒,美!多說幾句呢,可謂肉香湯鮮。這肉是既不塞牙,又無膩味兒;這湯,你想羊龍骨頓的湯要是不鮮都新鮮。
這羊蠍子就跟涮羊肉一樣,絕對是冬天兒最好的吃喝。再適當來點兒白酒,暖胃壯陽補身體,還美了您的舌頭,何樂而不為呢?
羊蠍子堪成是一種物美價廉美食小吃,主要原料採用羊身上營養最豐富、口感最鮮美的羊龍骨——帶裡脊肉和脊髓的從頸項到尾尖的完整的羊脊椎骨,那一節一節的羊龍骨從橫切面上看去,成「丫」字狀,而那「丫字狀」的下面,還有一個小的分叉,這就是蠍子張揚的形狀了,「羊蠍子」因此而得名。
羊蠍子是回民的傳統食品,從2001年起在北京開始火暴起來,至今興盛不衰。有些人一直不吃羊肉,卻對羊蠍子情有獨鍾,羊蠍子本不是登大雅的東西,幾十元錢就能買一小盆,但卻能在競爭激烈的京城餐飲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其原因在於:一是羊肉是溫性的食品,屬於冬季滋補最好的食品,骨頭上肉也是最好的肉。二是羊蠍子火鍋經濟實惠,適合不同的人群,可以說男女老幼、富貴貧賤都能用。三五知己、親朋好友在一起吃羊蠍子也很有情趣。三是最近幾年羊蠍子火鍋的做法有改進,風味、品種有所擴大。像白湯、紅湯、麻辣等不同風味適合不同的人群。另外,和牛肉相比,羊肉是比較安全的食品,不容易使人發胖。羊蠍子吃起來也沒有豬排骨那麼膩。
俗話說:「吃豬不如吃牛,吃牛不如吃羊。」而羊蠍子又是羊中精品----其肉香嫩而不膩,其骨多髓而不滑,其湯濃香而不膻。喜食肉者,解饞而體不長胖,營養而脂未增高。所以說,身體肥胖者,血壓、血脂高者宜食羊蠍子以代豬牛。而且,據專家稱「更具有滋陰清熱、養肝明目、補鈣益氣之特效。」(引自李波《在鄭州吃糊辣羊蠍子》)
㈤ 羊蠍子為什麼叫羊蠍子關於羊蠍子名稱由來
1、在康熙年間時,奈曼王偶然間吃了一次燉羊脊骨,脊骨那形狀酷似一隻蠍子,就起名為「羊蠍子」並且作為府上的食譜,後來就傳到民間了。
2、羊蠍子其實是俗稱,指的是羊身上口感極為鮮美的龍骨部位,也就是脊椎骨,帶著脊背肉和脊髓,一節一節的。因其橫截面有三叉,大概是「Y」字形,貌似蠍子張揚的形狀,故而俗稱羊蠍子。
3、羊蠍子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富含鈣質。易於吸收,有滋陰補腎,美顏壯陽功效。常用來做清湯火鍋,味道鮮美。
㈥ 奈曼旗歷史
奈曼旗源於奈曼部,最早稱「乃蠻」。「奈曼」意為「八」。最初由八鄂拓克或和碩形成。奈曼旗住民,大約在秦漢時期就有,元朝,已經形成部落。據《清史稿》記載:「奈曼部轄一旗:扎薩克駐章武台,在喜峰口東北七百里。西南距京師一千一百十里。古,鮮卑地。隋,契丹地。唐屬營州都督府。遼、金為興中府北境。明為喀爾喀所據,分與親弟,號曰奈曼。」 《清史》又載: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五世孫達延車臣汗(達延汗),游牧瀚海北杭愛山,稱其部曰喀爾喀。其長子圖魯博羅特,於明代由杭愛山徙牧瀚海,南渡老哈河。圖魯博羅特之次子納密克,納密克之子貝瑪土謝圖生子二,長子岱青杜楞,號所部曰敖漢;次子額森偉徵諾顏,以奈曼為部號。額森偉徵其子袞楚克(又稱袞出斯),稱巴圖魯台吉,服屬於當時勢力最強的察哈爾部(該部當時在遼西)。察哈爾部酋長林丹汗侵略科爾沁部,所行無道,引起奈曼等部不滿。皇太極天聰元年(1627年),袞楚克率全部人民歸附後金,受到皇太極的嘉獎。賜之牧地為潢河、老哈河合流之南岸。東界科爾沁,南界土默特,西界敖漢,北界翁牛特。廣九十五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極高四十三度十五分。京師偏東五度。」天聰八年,又明確劃定奈曼部界。崇德元年(1636年),依據袞楚克多年的功勛,皇帝賜授之扎薩克多羅達爾漢郡王的爵位,世襲罔替。從此共經十六任郡王,統治奈曼三百餘年。
㈦ 奈曼人 是什麼人我國古代的
奈曼旗在元朝興起之前便已形成一個部落,而且是蒙古草原強大部落之一。公元十三世紀初,奈曼部被成吉思汗征服,之後一直在漠北草原游牧。公元十六世紀後期,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孫巴圖蒙克又一次統一蒙古草原,史稱達延汗,達延汗子圖魯博羅特分封於漠北,領乃蠻部,明嘉慶年間乃蠻部南跋老哈河流岸駐牧。圖魯博羅特次子納密克之子貝瑪圖謝圖生子二,長子岱青杜楞,號所部曰「敖漢」,次子額奈偉征額顏,號所部曰「奈曼」。
額奈偉征額顏去世後,其袞楚克繼任奈曼部落首領。這時,明朝統治階級日趨腐敗,社會危機不斷加深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北方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當時,後金對漠南東部一些願意歸順的動搖的蒙古族首領採取積極聯合的政策,凡是率部來歸的一律封官賜爵,有的還與之聯姻。袞楚克權衡利弊,毅然偕同其侄鄂其爾率所屬箭丁,同敖漢部一起,於後金天聰元年(1627)歸附於皇太極,察哈爾部長林丹汗知道後,立即派兵討伐奈曼部,被袞楚克擊退。此時,明朝又派人誘降,被袞楚克拒絕,並將誘降書也獻給了後金。此舉皇太極很賞識,即詔還舊牧地---奈曼部落,賜號袞楚克為「和碩齊」。任鄂其爾為邊防將軍,賜雙盔雙甲。
天聰二年,袞楚克隨清軍出征,討伐察哈爾部;天聰五年征索倫;六年征興安嶺;七年征薊州、山東、攻兗州;天聰八年(1634)定外籍禁令。對巴林、翁中特、奈曼、敖汗、四子部落、阿魯科爾沁、扎魯特部劃定游牧地界,分定戶口,奈曼部的疆界作了明確規定。崇德元年(1636)授奈曼扎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爵位。《清史稿》載:「奈曼部一旗,扎薩克駐彰武台,在喜峰口東北七百里,西南距京師一千一百一十里``````牧地當黃河、老哈河合流之南岸。東界科爾沁,西界敖漢,南界土默特,北界翁牛特。廣九十五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極高四十三度十五分,京師偏東五度,貢道喜峰口。」
清政府為了加強對蒙古地區的控制,即將蒙古地區的領導關系取消,對歸屬的蒙古部逐一偏旗,劃定疆界稽查戶口編制牛錄,建立了新的組織一旗,實行了盟旗制度。漠南二十四部劃為四十九旗,當時,奈曼部落劃為一旗,襲用原名為「奈曼旗」。
㈧ 奈曼一中的組織機構
校 長:梁松林
副校長:隋景忠 趙玉溫 謝鳳山
副書記: 張秀艷
工會主席:張志民 辦公室主任:許曉華
教務處主任:姜向文
副主任:張學林
副主任:張寶東
政教處主任:郭煒鵬
副主任:衛子波 樓建波 陳 傑
教研處主任:邵桂雲
電教處主任:李志學
總務處主任:常會傑
高一年級主任:孫景昌 盧澤芳
高二年級主任:王秉學 張桂華
高三年級主任:李 祥 亞中琴 黨支部書記:梁松林
常務副書記:張秀艷
組織委員:隋景忠
宣傳委員:趙玉溫
紀檢委員:范振勇
青年委員:謝鳳山
群團委員:趙樹春
工會委員會組織機構
主席:張志民 經審小組 婦女委員會
組織委員:姜向文 組長:范振勇 主任:趙永欣
宣傳委員:許曉華 成員:謝鳳山 成員:孫東學
經審委員:范振勇 李志學 盧澤芳
青年委員:郭煒鵬
婦女委員:趙永欣
文體委員:劉廣文
共青團組織機構
書 記:馬大光
組織委員:孫東學
宣傳委員: 張威威
教工團支部書記:徐紅艷
高一團總支書記:王京龍
高二團總支書記:耿文傑
高三團總支書記:盧俊玲
㈨ 奈曼王府的介紹
奈曼王府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始建於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9997平方米,有房屋190餘間,系台榭迴廊式四合建築。原為奈曼部首領札薩克多羅達爾漢郡王的府邸,現已對公眾開放。整個建築風格具有鮮明的蒙古民族特色,設計和布局反映了當時王公的尊嚴和嚴格的等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