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美善宣傳

美善宣傳

發布時間:2022-08-29 23:08:30

Ⅰ 雷鋒的美善故事100字

雷鋒出差去安東,去參加沈陽部隊工程兵軍事體育訓練隊。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從撫順一上火車,他看到列車員很忙,就動手幹了起來。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這些事情做完了,他又拿出隨身帶的報紙,給不認識字的旅客念報,宣傳黨的政策。一直忙到沈陽。

到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他發現檢票口吵吵嚷嚷圍了一群人,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個中年婦女沒有車票,硬要上車。

人越圍越多,把路都堵住了。雷鋒上前拉過那位大嫂說:

「你沒有票,怎麼硬要上車呢?」

那大嫂急得滿頭汗地解釋說:「同志,我不是沒車票,我是從山東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時候,把車票和錢都丟了。」

雷鋒聽她說的是真情實話,就說:「別著急,跟我來。」

他領著大嫂到售票處,用自己的津貼費被了一張車票,塞到她手裡說:「快上車吧,車快開了。」那大嫂說:「同志,你叫什麼名字,哪個單位的,我好給你把錢寄去。」雷鋒笑道:「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就轉身走了。那位大嫂走上車廂還感動得眼淚汪汪的向他招手。

雷鋒從安東回來,又在沈陽轉車。他背起背包,過地下道時,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背了個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邁著,雷鋒走上前去問道:「大娘,你到哪去?」

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內來,到撫順去看兒子呀!」

雷鋒一聽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過來,手扶著老人說:「走,大娘,我送你到扶順。」

老人高興地一口一個好孩子地誇他。

進了車廂,他給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邊,掏出剛買來的麵包,塞了一個在大娘手裡,老大娘往外推著說:

「孩子,俺不餓,你吃吧!」

「別客氣,大娘,吃吧!先墊墊飢。」

「孩子,孩子」這親熱的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他覺得就像母親叫著自己小名似的那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老人嘮開了家常。老人說,他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她是第一次來,還不知道住在什麼地方哩。說著,掏出一封信,雷鋒接過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兒子的急切心情,就說:「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幫助你找到他。」

雷鋒說到做到,到了撫順,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人,東打聽,西打聽,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老人的兒子。

這些事後來被戰友們知道了。有人評論說:

「嘿,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卻並沒當一回事。

雷鋒關心群眾是一貫的。有一天,他正在部隊駐地附近擦洗汽車。突然陰雲聚擾,下起了雨。他連忙拉開帆布蓋車,一抬頭,發現公路上有個婦女帶著兩個孩子,懷里抱著個小的,手裡拉著個大的,肩上還背著個包袱,「叭嘰叭嘰」膛著泥水,在大雨中吃力地走著。

雷鋒跳下車來,迎上前去一打聽,原來她姓紀,從哈爾濱來,要到樟子溝去。她發愁地說:「兄弟呀,叫雨澆得,我都迷糊了,往哪走是正路呢?」

雷鋒聽了,看看她背這么大的包,還帶兩個孩子,天又快黑了,下著這么大的雨,怎麼走呀!就說:「大嫂,你在這里等等……。」他連忙跑回宿舍,拿來了自己的雨衣給紀大嫂披上,接過孩子來替她抱著,冒著風雨送她們回家。

一路上,那孩子冷得直打哆嗦,雷鋒又脫下了自己的衣服給孩子穿上,一直走了將近兩個小時,才把她們送到家。紀大嫂感激地說:「兄弟,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啊!」

雷鋒說:「軍民是一家,何必說這個……」

風還在刮,雨還在下,天也黑了。紀大嫂和家裡人再三勸他宿下,等明天天晴了再走。雷鋒想:刮風下雨算什麼?一定得趕回部隊,明天還要照常出車呢!就辭別了他們,又渾身濕淋淋地冒著風雨連夜跑了回來。

Ⅱ 海燕文章中說無產階級革命不說資產階級革命

海燕
課文研討
一、整體感知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詩,它是高爾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寫於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著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底層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斗激情的頌歌。
《海燕》有著深廣的政治意義和象徵內涵,作品通過暴風雨即將來臨前的幾個場景,刻畫了象徵著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海燕」的形象,「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當暴風雨在醞釀之中時,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對暴風雨的渴望和歡樂,沖擊於陰雲和海浪之間,勇猛地叫喊。別的海鳥——海鷗、海鴨、企鵝視暴風雨為滅頂之災,驚恐萬狀,而海燕卻在熱切地迎接一種新生;當暴風雨逼近,陰雲直壓下來時,海燕仍然有如「黑色的閃電」,離弦的箭,在風吼雷鳴中飛舞著,笑著,號叫著,像「暴風雨中的精靈」;當電閃雷鳴、山呼海嘯,暴風雨即將爆發時,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終於發出了疾呼——「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是時代的戰斗的宣言,它預示著革命風暴即將來臨,鼓舞人們積極行動起來,去迎接偉大的戰斗,表現了一種堅強無畏的革命理想主義精神,豪情萬丈,激盪人心。
《海燕》體現了高爾基早期作品中革命浪漫主義的典型特徵。整首詩以宏偉壯麗的大自然作背景,極力渲染惡浪騰空、雷電交加、狂風怒吼、波瀾壯闊的緊張的氣氛,狀寫出油畫般濃烈、鮮明的色彩,塑造出一個「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精靈」般的藝術形象,蘊蓄著激越的情緒和諷刺的筆調,這些都具有鮮明的革命浪漫主義的特點,整體上營造了濃郁的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氛圍,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它反映了高爾基早期的美學主張——他在給契訶夫的一封信中說:「確確實實,需要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來到了。『希望』是不像生活,而高於生活,比生活更美好的東西。」
在寫作技巧上,《海燕》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徵手法的運用。「大海」象徵革命高潮時人民群眾排山倒海的力量,「烏雲」「狂風」象徵反革命勢力和黑暗的社會環境等等,象徵手法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審美空間。正如高爾基說的:「用象徵的形式可以方便和簡潔地說出你想說的東西」,「在象徵中可以注入很大的思想內容」。作品還兼用對比、反復、烘托、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進一步增強了藝術表現力和形象的立體感:不是平面地塑造「海燕」的形象,而是同時刻畫了對暴風雨充滿恐懼的「海鷗」,被「轟隆隆的雷聲」嚇壞了的「海鴨」和畏縮起身子藏在崖岸下的「企鵝」,它們象徵了形形色色怯於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它們的膽怯、自私和逃避現實,對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執著、不畏強暴和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正是在對暴風雨的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所形成的鮮明對照中,一個勇敢無私、樂觀堅定、卓然不群的海燕的形象呼之欲出。寫「風」「雷」「雲」「電」也是為了反襯「海燕」矯健、勇猛的戰斗雄姿和樂觀無畏的革命豪情。高爾基正是運用形象的對比、烘托,抑惡揚善,鞭撻惡丑,褒揚美善,才塑造出了「海燕」這一飽含力與美、深刻反映了時代特徵的藝術形象,從而吹響了一曲嘹亮的時代進軍的號角,喚醒民眾,鼓勵他們勇敢地投入爭取解放的斗爭中去。
在整體的審美上,《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它把詩和散文的特點結合起來,又表現出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文筆粗獷、氣勢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問題研究
1.本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全篇在內容結構上層層推進,前後呼應,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它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展變化可分為三個大的場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的三個場面中進行刻畫。海燕的性格隨著情節的發展逐步鮮明,海燕的形象隨著這暴風雨的漸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第一個畫面(從開頭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寫暴風雨將要來臨,海燕「高傲地飛翔」,以樂觀的激情和勝利的信心「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
開頭先簡潔地寫出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前兆,點明海燕所處的環境。然後重筆從形、音、色三方面正面描寫海燕,以「黑色的閃電」這一準確、精當的比喻來勾勒海燕矯健高傲、銳不可當的雄姿;「高傲地飛翔」總寫海燕的行動,「高傲」,以擬人的寫法給海燕的行動賦以情態,賦以人的神韻。然後從「聲音」這一方面正面闡發了海燕「叫喊」的深刻含義——「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烏雲聽出了歡樂」,「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排比句式渲染了海燕朝氣蓬勃、鬥志昂揚的氣概。
在這個畫面中,與海燕形成鮮明的對比的,還有其他的海鳥,暴風雨的到來使它們驚慌失措,對暴風雨充滿恐懼的「海鷗」,被「轟隆隆的雷聲」嚇壞了的「海鴨」和畏縮起身子藏在崖岸下的「企鵝」,它們象徵了當時現實環境中形形色色明哲保身、怯於革命的不革命者。文章抓住它們的聲音、行動、情態,狀寫它們驚恐萬狀的丑態,反襯出海燕非凡的勇氣和威猛的形象。
第二個畫面(從「烏雲越來越暗」到「是的,遮不住的」):寫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搏風擊浪,以必勝的信心迎接暴風雨的到來。
在這個場景中,首先描寫海浪與天空的激烈拼搏,「烏雲」「狂風」肆虐的意象象徵了「黑雲壓城」的社會環境和政治形勢,大海象徵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狂風與巨浪的搏鬥正反映了革命與反革命的激烈斗爭,在斗爭中顯示了反革命勢力的猖狂和人民大眾主動迎戰的戰斗精神。
在這樣緊張激烈的背景下,作者再次集中筆墨描寫海燕,比上文更進了一步。從「叫喊」到「大笑」「號叫」,從「飛翔」到「飛舞」,從「直沖」到「穿過」,從「碰著」到「掠起」,更顯示了海燕的迅捷、歡快、豪壯和勇不可當。並揭示了它懷著必勝信念的精神源泉:「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睏乏,它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它的勇氣來自它對無產階級革命前途的高度的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
第三個畫面(從「狂風吼叫」到篇末):寫暴風雨即將來臨之時,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熱情呼喚著暴風雨。
在這一個場景中,依然以氣氛的描摹起勢,狂風吼叫、雷電交加、烏雲翻滾,氣氛被渲染得更加濃烈,大海與閃電展開了殊死的搏鬥,象徵了革命斗爭的進一步激化。斗爭最終以大海的勝利告終,再次顯示了大海磅礴的氣勢和力量,說明沙皇反動勢力必然葬身於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中。
在激戰的環境里,作者第三次寫到了海燕,但是不再花筆墨去描寫海燕的姿態,從第一個畫面寫它的「叫喊」到第二個畫面寫它的「號叫」「大笑」,到這里卻是以擬人化的手法直接寫它的兩次大聲疾呼,點出了海燕「預言家」的本質特徵。作品的氛圍經過層層渲染後推向了高潮,也最終完成了海燕形象的塑造。
2.文章的末尾,為什麼海燕像「勝利的預言家」在呼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為什麼海燕對暴風雨充滿了渴望?「——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兩次大聲疾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是學生們在通讀全文中易產生的疑問。「暴風雨」象徵了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治的無產階級革命,這場革命風暴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是掃除一切障礙、使民族獲得新生的契機。所以「海燕」和苦難深重的被壓迫人民對革命充滿了渴望,「——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反復的修辭手法強化了海燕作為「信使」的極度興奮喜悅之情,預示著黑暗的沙皇統治行將崩潰,一場人民革命行將到來,表現出無產階級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對時代歷史劇變的敏銳的預見性。「——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的形式鼓舞人心,這是革命者擲地有聲的戰斗宣言,表達了自信豪邁的戰斗情懷和高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也是革命者從胸臆中迸發出來的對人民群眾的革命召喚,號召人民行動起來,去迎接一場偉大的「暴風雨」般的革命。這兩句話是對時代精神的傳神寫照和高度概括。
3.《海燕》在象徵手法的運用上有什麼特點?
運用象徵手法是《海燕》最重要的寫作特色。引導學生理解象徵手法,體會象徵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是課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象徵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重要的表現方法,簡而言之,象徵就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藉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徵的本體)。通俗一點說,為了要說乙,因為甲跟乙有聯系,所以只說甲不說乙,卻讓讀者通過形象自己去領會乙,去理解抽象的象徵義,就是所謂「托義於物」。象徵能夠使不容易或不便於直接說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而且化「抽象」為「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極大地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象徵的表現手法多體現在一段或一篇之中,或著眼於全文的構思,要准確地了解文章的象徵義,就必須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並且深入分析文中所描繪的情景和作者的藝術構思。
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作品整體上領會文中各種象徵體的象徵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這是理解作品深刻含義的關鍵。總的來說,「海燕」象徵英勇善戰、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暴風雨」象徵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治的無產階級革命;「大海」象徵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海鷗」「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群象徵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寫海鷗「呻吟」「飛竄」「恐懼」「掩藏」,海鴨「呻吟」「嚇壞」,企鵝「膽怯」「躲藏」的驚恐萬狀的丑態,正是為了與海燕「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的對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堅強、樂觀自信的形象。作者對它們進行了無情的鞭撻。「烏雲」「閃電」「雷聲」「狂風」這一組意象群象徵了反革命的黑暗勢力,寫它們的猖狂是為了點明海燕所處的險惡的環境,第二部分寫海浪與狂風生死搏鬥的激戰場面,是以壯闊的背景來烘托海燕的戰斗雄姿;第三部分寫風、雲、雷、電,正是為了烘托海燕發出戰斗號召的豪邁激昂,振奮人心。
此外,文章中兩次寫到了大海和風、雲、雷、電展開了殊死搏鬥,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與反革命斗爭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終戰勝烏雲、閃電,象徵了無產階級革命必勝的前途。
4.本文是如何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
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極大地增強了《海燕》的藝術性,使之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教學中應著重啟發學生理解和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復體味、深入分析,鼓勵學生敢於發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① 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比喻和擬人。「黑色的閃電」比喻精確、傳神,寥寥數字展現了海燕矯健、勇猛的雄姿;「高傲地飛翔」總寫海燕的行動,「高傲」賦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擬人的寫法。這一句從形、色兩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戰的姿態。
② 風緊緊抱著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擬人。連用「抱」「甩」「摔」幾個動詞,還有「惡狠狠」,賦予狂風人的性格和行為,寫出了風的猖狂的氣焰。
③ 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
擬人。「抓住」「熄滅」突出大海的巨大聲勢和強大力量。
④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睏乏,它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比喻、擬人和反復。「敏感的精靈」,「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睏乏」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顯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說明無產階級革命者的高度的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運用反復,語氣肯定,表達了堅定不移的必勝信念。
練習說明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重音、停頓和語速的處理。
設題意圖是藉助朗讀,引導學生領會本文激情洋溢、音韻鏗鏘的特點。
二、海燕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課文中贊美海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度?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領會「海燕」這一形象的深廣的政治意義和思想內涵,以及作者的情感態度。
海燕是勇猛堅強、樂觀自信、富於獻身精神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形象。作者在文中贊美的是像「海燕」一樣的無產階級戰士,鞭撻的是「海鷗」「海鴨」「企鵝」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烏雲」「狂風」為代表的反革命勢力,表現了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度。
三、除了海燕,課文還描寫了海鷗、海鴨、企鵝在暴風雨來臨前的表現。請你想像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飛翔時會有什麼想法,它對海鷗、海鴨、企鵝會說些什麼,試以「海燕的宣言」為題寫一段話,充分表現出海燕的心理活動。
設題意圖要求學生開動腦筋、發揮想像,深入體味作品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
海燕的心理活動應包括這樣幾點:1.歡樂,與其他海鳥的恐懼形成鮮明對比;2.對暴風雨的熱情和渴望;3.無畏和對戰勝暴風雨的信心。它與海鷗、海鴨、企鵝的對話應該突出它們截然不同的精神狀態,形成對比和沖突,表現出海燕對怯懦者蔑視的情感態度。具體表述可由學生自由發揮。
四、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溫煦的愛的陽光照耀,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考驗。面臨生活的暴風雨,你該怎樣做呢?試就這個話題,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學建議
教學本文,建議教師重點實現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領會作品的深刻的象徵內涵,理解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條件、時間許可的話,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其他的閱讀材料,如冰心的《小橘燈》、屠格涅夫的《門檻》、鄭振鐸的《海燕》等文章,和本文對照閱讀。
2.重點讓學生理解高爾基是如何從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兩方面來塑造海燕的形象的。
二、技能目標
1.這是一首充滿革命激情的散文詩,所以教學中要抓好朗誦這一環,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理解作品的詩情、詩理和詩味。了解和把握散文詩的一般特點。注意結合作品的三個場景分三部分朗讀,體會作者在這三個部分情感上的變化和語氣、節奏的變化。
2.分辨多種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的作用,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對表達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對比、襯托的運用。
三、情感目標
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對革命斗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有一定的認識。
有關資料
一、高爾基簡介
瑪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俄國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列寧語)、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生於尼日尼·諾夫戈羅德城(現名高爾基城),父親是細木工,早逝。高爾基由外祖母撫養成人。外祖母家貧,11歲的高爾基就不得不出外謀生。他曾在鞋店、聖像作坊當學徒,在輪船上幫廚,做過腳夫、鋸木工、園丁、麵包師等等以維持生計,少年時期曾參加傾向民粹派的大學生秘密團體。這一切就是高爾基的「大學」。20歲後,高爾基開始在俄國各地流浪,目的在於「了解一下俄羅斯」,「看一看人民是怎樣生活的」。在長期的流浪期間,他一面做工,一面組織秘密小組,進行革命宣傳。
1892年9月高爾基發表了他的處女作《馬加爾·楚德拉》,從此,一顆光芒奪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國文壇。
90年代高爾基寫了許多短篇小說,大多取材於「底層」社會(如《馬爾華》《柯諾瓦洛夫》《切爾卡斯》等)。在高爾基早期作品中,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傳說和寓言式的故事佔有重要地位,如《伊則吉爾婆婆的故事》《鷹之歌》《海燕之歌》(1901);其中《海燕之歌》是一曲鼓舞人心的向革命進軍的號角。
90年代末,高爾基的創作思想臻至成熟,這時期高爾基發表了第一部著名長篇小說《福瑪·高爾傑耶夫》(1899),接著,《三人》(1900)也問世了。此外,高爾基還寫了許多具有極大社會意義的劇本,如《小市民》(1901)、《底層》(1902)、《太陽的孩子》(1905)、《野蠻人》(1905)、《仇敵》(1906)等等。
1906年高爾基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母親》問世。
高爾基在許多作品中無情地抨擊了作為舊制度支持力量之一的小市民意識,如中篇小說《奧古羅夫鎮》(1909)、《馬特威·克日米亞金的一生》(191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高爾基發表的重要作品有《義大利的故事》《俄羅斯漫遊記》等。
在准備「十月革命」的年代裡,高爾基完成了自傳性的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1914)和《在人間》(1916),第三部《我的大學》於1923年寫成。
「十月革命」後高爾基完成了長篇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1925),同時又創作了幾個劇本,其中著名的有《葉戈爾·布雷喬夫及其他》(1932)等。高爾基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是一部史詩式的不朽巨著。
高爾基不僅是語言藝術家,同時還是評論家、政論家和學者。高爾基的文學論文是對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重大貢獻。此外高爾基還從事大量的社會活動,他曾擔任《紅色處女地》雜志的編輯工作,組織「世界文學出版社」,領導1934年第一次蘇聯作家代表大會工作,同時他還是國內戰爭史和工廠史寫作的倡導者和組織者。在他的關懷下,培養出整整一代的蘇聯作家。
二、《海燕》的創作和發表
《海燕》是高爾基早期創作活動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詩。
《海燕》就是一隻鳥兒在《春天的旋律》的結尾部分所唱的歌。這種思想傾向的小說在當時是無法發表的。高爾基先把它寄給了莫斯科的《信使報》,在審查時,書報檢查官在批示上寫了這樣的話:「《信使報》上准備發表幻想曲《春天的旋律》。在這篇幻想曲中,在鳥兒們唧唧喳喳談話的形式之下,描述了當前俄國社會中由於最近的學潮,和由於依萬諾夫將軍根據聖旨對學生所進行的偵察追究而引起的種種情緒。……至於海燕之歌,則是直接的教唆,要大家繼續對所謂開始明顯的失掉耐心的政府進行斗爭。我建議不允許《春天的旋律》發表。」
接著,高爾基又把這篇小說寄給彼得堡的《生活》雜志,也被當局禁止了。但小說的結尾部分《海燕》卻被單獨發表在1901年4月號的《生活》雜志上,這是審查官的疏忽造成的。據《生活》雜志的主編波塞在十月革命以後回憶說:「《海燕》是經過審查官葉拉庚事先審查後發表的,但他沒有看出它有什麼革命性的東西。」事實上,作品一經發表,沙皇當局很快就發現了「漏審的疏忽」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下令查封了《生活》雜志。
(摘自《世界文學名著創作始末》,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三、春天的旋律革命的宣言——《海燕》賞析(盧啟元)
高爾基的《海燕》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輝煌詩篇。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它的讀者,超越國界,超越時代,超越年齡、性別、種族。《海燕》屬於過去,屬於未來,屬於全世界。在作品中,高爾基以昂揚的浪漫主義激情,氣勢磅礴的藝術筆觸,通過對大自然暴風雨即將來臨時的客觀景象的生動描繪,深刻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夜「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暗示了革命暴風雨的即將到來,沙皇專制統治的必然崩潰,革命事業的必然勝利。作品對不畏強暴、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海燕」——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給予了最真摯、最熱忱的贊頌。
寓情於景、借景述懷是《海燕》的基本藝術方法。作者依據自己的美學選擇,賦予筆下的自然景觀以各自不同的象徵意義,並藉助比喻、擬人、對比等藝術手段,使象徵的主客體之間達到天衣無縫、自然和諧的境地。讀者雖滿眼是大海暴風雨前的景象,透過紙背,看到的卻分明是一幅革命與反革命殊死較量的戰斗畫圖。在作品中,烏雲、狂風、雷聲、閃電象徵沙皇專制統治,代表黑暗的反動勢力。「在蒼茫的大海上,風聚集著烏雲」、「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壓下來」,「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這些文字明寫風暴來臨前的自然氣象變化,暗指黑暗勢力的相互勾結、對革命運動的殘酷鎮壓以及最後的垂死掙扎。隨著革命形勢的高漲,敵人的鎮壓愈益猖狂,但歷史潮流不可逆轉,革命暴風雨的來臨之日,就是反動派的滅亡之時。與此同時,海鷗、海鴨、企鵝則象徵害怕革命、目光短淺的資產階級社會階層和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者。面對暴風雨的即將來臨,海鷗「恐懼」「呻吟」,試圖逃避,「掩藏到大海深處」;海鴨「呻吟著」,被「轟隆隆的雷聲」「嚇壞」;企鵝也無比「愚蠢」「畏縮」,以為「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峭崖底下」,就能避開暴風雨的沖擊。這些動物心驚膽顫、張惶失措的情態,正是資產階級和改良主義者害怕革命、貪圖安逸,只想保全自己這一心態的真實寫照,真實地反映了1905年前後俄國資產階級對待無產階級革命的態度,字里行間,寄寓著作者無情的嘲諷和蔑視。作品中,咆哮怒吼的大海象徵日漸覺醒的人民革命力量,暴風雨象徵就要來到的革命紅色風暴,太陽象徵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海燕象徵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光輝形象。作者滿腔熱情,贊美大海,贊美海燕。在烏雲翻滾、白色恐怖猖獗的險惡環境中,與海鷗們的怯弱、驚恐形成鮮明對照,大海翻起「白沫」,捲起「波浪」,發出歌唱,以英勇的迎戰姿態「沖向空中去迎接雷聲」,並把「金箭似的閃電」「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雲霄」,勇敢、熱情、憤怒、歡樂,「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大海的主動出擊,與雷聲、閃電決一雌雄,海燕的興奮活躍,熱烈渴望暴風雨的來臨,正是革命人民和無產階級先鋒戰士革命堅定性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生動體現。象徵的主客體之間可謂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甚至無需藉助想像,聯想,讀者透過這些客觀景緻的描寫,就能發現隱藏紙背的真實意圖,明了其蘊含的象徵意義。
環境烘托是《海燕》的又一成功的藝術手法。如上所述,暴風雨來臨前的諸種自然景象象徵著革命暴風雨的迫近和即將爆發。這正是海燕(革命者)所處的典型環境,活動的特定背景。作者把海燕放在這充滿驚濤駭浪的階級搏鬥的大風大浪中去描寫,便有助於充分展現海燕即革命先鋒戰士英勇頑強的崇高性格和堅定樂觀的英雄氣概,使海燕的形象血肉豐滿、氣質剛正。作品按時間的變化,寫了「暴風雨就要來啦」的三個階段的不同自然景象。這三個不同景象的變換表明了形勢的愈益險惡、階級斗爭的日益激烈,海燕的形象在景象的變換中被步步深入地得到烘托和顯現。我們看,在暴風雨來前,「蒼茫的大海上,風聚集著烏雲」,空中發出「轟隆隆的雷聲」。海燕在此環境中,「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時而「翅膀碰著波浪」,時而「箭一般地直沖雲霄」,又是「叫喊」,又是「歡樂」,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期待。海燕那種樂觀的、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在環境描寫中得到鮮明有力的烘托。當暴風雨逼近,「烏雲越來越暗」,環境進一步險惡時,海燕卻表現得更勇猛、更興奮、更活躍,它像「箭一般地穿過烏雲,翅膀颳起波浪的飛沫」,「飛舞」、「大笑」、「高叫」。它蔑視黑暗,譏笑烏雲,「從雷聲的震怒里」「聽出睏乏」,看出敵人本質的虛弱,「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革命一定勝利。當暴風雨就要降下時,「一堆堆的烏雲,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刀光劍影,形勢更加殘酷,反動派氣焰更加囂張。面對此情,海燕反而顯得鎮靜,穩定,並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發出「暴風雨就要來啦」、「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吶喊。可以說,離開了環境的描寫,海燕的形象便無從顯現。正因為把環境寫得很充分,海燕才得以有施展自己性格的用武之地。當然,《海燕》中的環境(景物)描寫除了起著服務於主題表現和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外,還給作品帶來濃厚的抒情氣氛,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
(選自《中外散文詩名篇大觀》,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請採納~

Ⅲ 優質護理服務的宣傳標語有哪些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
護理工作是平凡而偉大的事業
護理人員奉獻自我、超越自我
尊重護版士 關心護士 保護護權士合法權益
向全體護士致以節日的祝賀和崇高敬意
「追尋南丁格爾足跡,弘揚人道主義精神」
敬業、尊重、美善、關愛。

Ⅳ 關於寫南京的宣傳語

江南古城,金陵城下。
一句梧桐美,種滿南京城。

Ⅳ 釋四字詞語

如釋重負
[rú shì zhòng fù]
好像放下了一副重擔子。形容心情緊張後的輕松愉快。《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釋:放下。重負:重擔。
渙然冰釋
[huàn rán bīng shì]
《老子·十五章》:「渙兮若冰之將釋。」 後用「渙然冰釋」形容嫌疑、誤會像冰化了一樣,一下子就消除了。
愛不釋手
[ài bù shì shǒu]
因喜愛某物而捨不得放下。
解疑釋惑
[jiě yí shì huò]
解:解釋;釋:消除。解答疑難問題,消除困惑情緒。
愛不忍釋
[ài bù rěn shì]
釋:放下。對所喜歡的物品,愛得拿在手裡久久不肯放下。
心凝形釋
[xīn níng xíng shì]
精神凝聚,形體散釋。指思想極為專注,簡直忘記了自己身體的存在。
釋回增美
[shì huí zēng měi]
指去除邪僻,增加美善。回,指邪僻。
矜平躁釋
[jīn píng zào shì]
指心平氣和,有涵養。
冰解凍釋
[bīng jiě dòng shì]
如同冰凍融化一般。比喻困難或障礙消除。
構會甄釋
[gòu huì zhēn shì]
擇善而從。
紆郁難釋
[yū yù nán shì]
幾經蘊結的愁苦、憂患難以化解。
陽儒陰釋
[yáng rú yīn shì]
表面上闡述儒家學說,暗地裡在宣傳佛家觀點。形容表裡不一。
解甲釋兵
[jiě jiǎ shì bīng]
解:解除;釋:卸下。放下武裝,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戰斗。
隨文釋義
[suí wén shì yì]
對某個不懂的概念做出解釋。
雲開霧釋
[yún kāi wù shì]
指天氣由陰暗轉為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憤、疑慮得以消除。
離蔬釋屩
[lí shū shì juē]
比喻脫離清苦生活,入身仕官。同「離蔬釋蹻」。
解疑釋結
[jiě yí shì jié]
解答疑難問題,消除困惑情緒。
念念不釋
[niàn niàn bù shì]
念念:時刻思念著。形容牢記於心,時刻不忘。
霧釋冰融
[wù shì bīng róng]
霧氣消散冰塊融化。比喻疑難消除盡凈。
消愁釋憒
[xiāo chóu shì kuì]
指消除煩悶,愉快身心。

Ⅵ 韓國SM娛樂公司對藝人很苛刻、很暴力嗎

SM的手段大家都知道的,,,SM說到底還是商業企業,當然以營利為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藝人在一個娛樂公司裡面是等級最低的!雖然全公司的工作都是圍繞藝人的,但是藝人對工作人員必須言聽計從,尤其是對安排活動的經紀人.
你想想SM為什麼出了那麼多高人氣藝人?首先他們有技術有條件,然後對藝人的訓練非常嚴格,可以說是超乎常人的訓練量,最後是對藝人的活動安排(通告越多名氣越大營利越多).對於這些工作藝人不可以有任何意見.而且人家隨時可以"優勝劣汰".說白了,公司讓你干什麼你就得干什麼,不行就"冷凍".想像一下如果你在這樣的公司里,你說"不"的話,會有怎樣的後果呢?自己想吧.

劇我的觀察呢,SM的藝人偶而會"受傷",一般對外說什麼跳舞不小心扭的啊或者怎麼不小心摔的,但是那些藝人可都是精力旺盛的年輕人啊,且經常跳舞,柔韌度,反應力和體制都應該非常好才對,就算不好,他們平時都是集體訓練和活動,那麼多人在一起,怎麼會有那麼危險的事發生?!
【HOT】
在HOT時期!
侮辱HEEJUN,要他下跪。
Kang Ta幫忙跪下求情都不行。
不給HOT應得的錢。
迫使在元,佑赫,TONY在記者會上說明離開SM公司,結果卻被說成是離開HOT。
FANS都生氣,傷心,砸SM公司,喊著要重組HOT,但這是不可能的。他們的離開是對的。SM一下少了三員大將,是絕對不會再 讓Kang Ta和HeeJun離開的,並且讓TA和JUN在以後以完全不同的風格出現,想想就知道為什麼了。可憐的HEEJUN和TATA 就只好繼續被SM宰割。
甚至出現了一次FANS在HEEJUN家樓下時,JUN媽媽哭著出來喊:求求你們救救HEEJUN!
萬惡的LSM!!!!
離開的三人組了JTL,給了大家希望。但萬惡的LSM卻警告電視台等傳媒,如果敢讓JTL出現,自己公司的歌手就絕對不會來你們 電視台!可憐的的JTL只能繼續努力,TATA更是勇敢的幫助JTL宣傳。終於成功了。只有成功,LSM就不敢怎麼樣了,他就只 能看著牙癢癢。JTL開演唱會,LSM不讓TATA去,TATA還是去了,結果我相信罵是少不了的。現在HOT的OPPA全單飛 了。但是只要他們的感情還是很好,我也就不在乎了

【神話】
神話時期!
讓人心疼的ANDY事件又是LSM那個老王八!
FANS看見ANDY走入SM大樓,結果出來時就見ANDY戴了面具。
LSM對外的解釋是不小心撞到了!放屁,撞到了能正好撞在嘴那兒?什麼牆這么拐???
後來LSM又想把ANDY給踢掉,我相信一定是ANDY又惹了LSM這老王八不高興。
幸好啊!!!神話的隊員們感情都很好啊!集體跳到了GOOD公司,這讓LSM在HOT事件後又一次恨的牙癢癢。在這我又感慨一下 ,如果HOT當時也這樣。。。哎。。。
跳到GOOD公司的神話OPPA,繼續努力著,走了7年。
7年啊~~多麼不容易啊!7年的努力終於被承認了,哥哥們甚至在台上流下了眼淚。如果他們沒有跳到GOOD。恐怕就被LSM給散 了。
現在神話都忙著個人的事業,讓FANS開始擔心神話會解散。
於是哥哥們告訴橙色公主:單飛不解散!終於讓FANS們放心了。
雖然哥哥們在一起的時間減少了,卻不會讓大家失望,發展自己事業的同時,還是會記住自己是神話。
這不,哥哥們要在年底發專輯哦!是神話專輯哦!

【 2002's M'net 和 Seoul Daesang....】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 神話 又將奪得大獎,
連BoA都知道。
但在那天,SM對M'net和Seoul awards表示:
不要把這個獎頒給神話,
給在海外發展的BOA,
以免BOA本地的人氣下滑。
所以最後的贏冶涑閃薆oA.

結束後,快要瘋掉的彗星在後台摔桌子,把話筒也摔壞了,並在另一個頒獎典禮上哭了,
Junjin一邊發誓一邊踢東西,說:SM不要再對續約抱有希望了,你們沒有機會了...

Minwoo親筆信:
我們的橙色公主,你們辛苦了!
我們現在非常滿足。
我們嘗試著去奮斗,
盡管這樣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不過,只要能被你們認可就好。
我們真的很努力地做到最好,你們-橙色公主也要做到最好。
橙色公主為我們留了很多眼淚,
這些,minwoo都知道。
不要哭了,我的橙色公主不要哭,
minwoo也很難過。
橙色公主們,對不起!
我minwoo,真的對不起大家。
如果這次真的拿到大獎,
你們一定會很高興吧?
但是...
對不起!!!
昨天頒獎禮結束了,
Hyesung他,不停的哭;
jin也是。
但是橙色公主們要知道,
只要心裡記得shinhwa的名字就好了。
橙色公主們,我們真的愛你們!
minwoo能有今天的一切,離不開你們的支持。
如果你們不是橙色公主,但也愛著shinhwa,
我們也愛你。

【東方神起】
神起。被LSM瞄準的又一個撈錢目標。
萬惡的LSM!在台上演出時,因為小米哭了,SM就大罵小米。被東萬(神話)看到了。馬上給其他成員打了電話。告訴哥哥們現在一 定要陪在小米身邊。要不然LSM很可能會對小米動粗。
還想踢掉在在,讓XIAH和BOA組合什麼雙A!
仙後在喜愛著神起的同時。對他們的前方是十分擔心,畢竟SM不是一般的可惡!誰知道這老王八又會想出什麼餿注意!讓MAX改變了 發型,一下了像老了10歲。卻說什麼MAX看起來太小。應該成熟點!又拔掉了U-KNOW的小虎牙!天啊!我不能原諒!小虎牙礙 著什麼了?!那麼可愛卻拔了它!
神起啊~~~差不多的時候要趕快跳啊!SM雖然可以幫助你們,但是也會毀了你們啊!神起的哥哥們啊~~~你們不是很崇拜神話前輩 嗎?

那就跳到GOOD公司啊!神話哥哥可以幫助你們,GOOD公司也可以幫助你們,並且GOOD公司不會像SM那樣是最重要的!
允浩:首先是允浩的虎牙,就因為SM公司李秀滿的一句:東方神起要向成熟方向發展,就把允浩的虎牙給拔 其次允浩得了嚴重扁桃腺炎和咽喉炎,因為無法吃東西而過度營養失調,好不容易等他完成公演,回到韓國時馬上被送進醫院時他全身無力,精神狀態也不好,醫院的人看到浩營養失調的狀況時相當不可置信,他們說一般的人根本無法撐過這種狀態,他們表示浩至少要住院一個月,浩因為口腔發炎太過嚴重,甚至做CT攝影。一般來說CT攝影是不會用於口腔方面的。浩在住院期間必須同時接受葯物及注射治療,可是浩完全吞不下任何葯物,因此雖然在住院,但他的身體卻沒有太大好轉,SM卻因為行程安排不讓浩住院,即使醫院方面表示最短也要讓浩休息一個禮拜,公司卻在浩口腔發炎稍好轉就讓他出院。只讓浩住了3天的醫院.最後是浩在體力衰弱的情況下SM公司強迫他進行過度訓練,他雙腿韌帶因此斷裂。SM卻沒讓他去醫院治療和住院,就帶是腿傷的浩到馬來西亞。浩在沒有就醫情況下撐過公演,情況變得更加嚴重。從馬來西亞回國後,大家看到浩回國相的照片,痛苦的表情,一到醫院就馬上打針。允浩盡管腳踝受傷,為了日本的活動,被經紀人背著用拐杖行走由金浦機場。後來耗子的腿終於上了石膏,但還是要錄音和錄影....(新語 因為允浩和在在的年齡大些,所以被打的次數最多,而且允浩是隊長,什麼事他都會挺身而出,每次被打的最慘的也是他 )

昌珉:因為李秀滿為了搞紅一個女明星,於是想讓昌珉和她傳緋聞,昌珉一萬個不願意,於是李秀滿很生氣,就叫人來打昌珉,還在一旁說只要不打死就可以了。昌珉回到宿舍里,其他四個成員正好也在,在中看到可憐的昌珉被打成那樣差點就哭了。還有一次李秀滿讓昌珉連續工作三天三夜不讓他休息,在第二天昌珉發燒到38度多,倔強的昌珉怕其他人擔心就沒說。就是這個樣子李秀滿還要讓昌珉表演,第三天工作完後昌珉就昏倒了。昌珉才多大啊!?其他四人都哭了,說昌珉不該那麼小就進演藝圈。其實最常被打的不是昌珉,而是允浩和在中他們,因為有一次李秀滿把他們打得太凶了,昌珉就跪下來哭著求他不要打哥哥們了~~(新語 謝謝你為哥哥們做的這些)

Ⅶ 能從哲學的角度解釋下善良的含義嗎善良是人的本能還是由什麼喚起的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會制度和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故而本性,並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與受所處社會環境影響的。人性是從根本上決定並解釋著人類行為的那些人類天性。
東方古語雲:「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 ,西方也有名言:「播下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可見對性格形成的看法都一樣,那麼什麼是性格?河南學者堯穀子在18型人格理論中指出認為人的性格就是人性決定的人格。性格是人格的表現。
性而需,需而求,求而哲,哲而格,格而行,行而習,習而性。性質決定需求,需求決定追求,追求決定哲學,哲學決定性格,性格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質,如此循環往復,終成定格,此乃人格。環境的因素之外,這就是人格的形成的過程。
人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人格及其生態的不斷上升,以實現文明及其幸福的目的。人的偉大本質上是人格的偉大,相反,人的醜陋本質上是人格的污穢。具有偉大人格的人會不斷的服務和增加生態的美善,而具有丑惡人格的人會不斷的破壞和增加生態的丑惡,要使人人成為人學學者,用真理及善良及美好的方式給他人和自己關愛,彼此示範審美觀念和文化現象的傳承、發展、糅合和分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是人類為世界文明及其幸福而天天努力,直到人格及其生態的上升。人人都將人格及其生態的上升作為使命,隨處宣講,為不愛我的人服務,為愛我的人服務,為我愛的人服務,為人類文藝復興服務,將人的發現和上升進行徹底。那些藉人格及其生態上升的人,接受了大我的邀請及自由地予以回應的人,也受了大我愛的驅使,到世界各處去傳播文明及其幸福的人學理論與方法。人學是真、善、美的寶庫。由人類代代相傳,從人的良心中表達出來,為所有立志上升人格及其生態的人展現出來,一方面指示信念,一方面激發情感,並在文明及其幸福中加以詩歌贊頌般的慶祝。
人是從物梯次進化而來的,此種簡單的事實決定了:人性必然與物性有相通之處,因此,人性應當與「求我生存」相關聯。然而,那個代表著物性全部內容的「求我生存」,對人來講卻遠遠不夠了,因為人與物有著本質的不同。
《周易》中,「生生」之「道」意指「援天道證人事」之道和「陰陽」之道;「生生」之「德」重在指導人生價值的取捨;「生生」之「情」具體是聖人的憂患之情和常人的人倫之情;「生生」之「境」的具體化為「時」、理想化為「境界」,這四個方面相依相咸,構築了《周易》有道可依、有德可彰、有情可顯、有境可待的「生生」的生命哲學現。
「生生」之「道」有兩層涵義:「援天道證人事」之道和「陰陽」之道,前者是{周易}「生生」之「道」之所以成立的基本致思邏輯,後者是「生生」之道需要遵循的恆定規律,也就是《易經》天道的本性之一。
「援天道證人事」源於《易經》天人合一的理念,是「生生」之「道」的根本依據。
《易經》一書,涵蓋了天下萬物,即所謂「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系辭上傳》),其所示的。是一個天、地、人的和諧的生命整體。<序卦)雲:「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可見,天地萬物熔融於一體。(周易}的六十四卦即是一整體,體現了天地萬物的生命整體性。從今本六十四卦排列看,《易經》以乾坤兩卦為首,乾為天,坤為地,象徵世界開始於天地。以坎離兩卦為上經末,坎為水,為月,離為日,為明,象徵天地生成萬物,日月陰陽貫穿其中,而萬物生機勃勃達到顯明完善的地步。以咸、恆兩卦為下經之始,咸,為男女交感,恆為家庭恆久,象徵萬物生成後又產生了人類男女、夫婦家庭、君臣及與此相關的社會制度。以既濟、未濟為整個六十四卦之尾,象徵整個世界形成後,其發展變化,永無止境。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也都是一個天、地、人的整體。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每一卦一個中心,一個主題,六十四卦六十四個中心,六十四個主題;另一方面,六十四卦每一卦皆表現著天、地、人各自的定位及和諧共處一體中。就八卦而言。每一卦三爻,上爻為天,中爻為人,下爻為地。就重卦而言,每一卦六爻,上兩爻為天,中兩爻為人,下兩爻為地。(系辭)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說卦}說:「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其間所言。都指天、地、人的相融共處。
可見,《易經》之宇宙是生命宇宙,是一個大化流行的生命世界,宇宙生命之理展現在個人生命之上,個人生命之則契合於宇宙生命之流,二者是融為一體、相互見證的生命整體。人是由天地自然序列而產生的。與天地自然就要遵循同一個生命法則,所以,聖人能夠援天道以證人事,即「古者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系辭下))從天地之必然論證人生之應然。人之「生生」之理,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源於「天地之德曰生」(《系辭下傳》)。
天、地、人所構成的這個生命共同體。同時還具有生命之「德」,蘊藏了作者明確的道德價值取向,有立有破,有取有舍,甚至有善有惡。可以說。《易經》反映了聖人之道,是作為傳授聖人之道的書,是可以指導人們察言、觀變、制器、卜筮的書,其深刻的哲理,可以使君子大有作為,使人生命運更加完美。合道則為德,「生生」之道必然引致「生生」之「德」,即凡能使生者「生」的即為「德」。「天地之德曰生」((系辭下傳》),「生生」萬物是天地之「德」,<易傳)的作者又依循天地人貫通之理,從寬廣的宇宙論背景中追尋人生存在合理性的根據和道德理性的根源,從天地萬物自然生成的宇宙論推導出人生價值論,即人生、社會領域的「生生」之「德」。(易傳》的基本思維方式就是由宇宙論推導人生價值。<象傳)的幾乎全部內容都體現了這種援引類比性理論意圖或理解方式。
善——《說文》吉也。《玉篇》大也。《廣韻》良也,佳也。《詩·鄘風》女子善懷。《箋》善,猶多也。《禮·少儀》問道藝,曰:子習於某乎,子善於某乎。《疏》道難,故稱習。藝易,故稱善。
良——《說文》善也。《廣韻》賢也。《釋名》良,量也。量力而動,不敢越限也。《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注》元,大。良,善也。《諡法》溫良好善曰良。
仁——《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谷種。生之性,便是仁。《六書正譌》元,從二從人。仁則從人從二。在天為元,在人為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愛——《正韻》仁之發也。從心旡聲。又親也,恩也,惠也,憐也,寵也,好樂也,吝惜也,慕也,隱也。《孝經·諫諍章疏》愛者,奉上之通稱。《諡法》嗇於賜與曰愛。
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靈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發見,是乃明德之本體,而即所謂良知也。至善之發見,是而是焉,非而非焉,輕重厚薄,隨感隨應,變動不居,而亦莫不自有天然之中。(《大學問》,《王陽明全集》卷二六,續編一)
善並非本能,與生俱來的善只能通過後天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強行的灌輸是沒有用的。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良、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駐。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對眾人而言,唯一的權力是法律;對個人而言,唯一的權力是善良。孔子、孟子講忠、孝、仁、義、禮、智等。孟子談論四端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中庸》所講的三達德為智、仁、勇。
中國畫裏的梅、蘭、竹、菊各被賦予了美德的象徵:梅代表堅毅、忍耐,蘭代表高雅、文靜,竹代表忠貞、正直、謙虛,菊代表真誠、樸素。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對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勞動成果除滿足自己的生活還有剩餘,產生了貧富,便有了強弱;如何對待貧富、強弱,便有了善惡,善與惡是相對而又相伴。佛教中的普渡眾生,意即勸人向善。古人的善良體現在多方面,打獵者不獵殺幼仔和孕獸,打漁者不用密網網小魚,伐木者不伐稚苗等。可見善良的社會性及作用於社會的意義。善良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人人都有善心、善意、善舉;善良在社會中產生互動,便是和諧社會!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錢穆先生的註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
中國道德從上古發展而來,傳說中堯、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六經》,到漢朝傳為《五經》,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孔子發展的學說,被稱為儒家學說,以後儒家又將《五經》發展為《十三經》,這些儒家經典學說,成為中國道德的主要思想來源。盡管各個時代中國社會的道德觀並不完全符合孔子儒家思想,但儒家學說是歷代中國社會道德觀的依據。
道德是判斷一個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道德是調節人們行為的一種社會規范。按照孔子的思想,治理國家,要「以德以法」,道德和法律互為補充。同時,法律反映立法者的意志,順應民意的立法者制定的法律條文,反映了社會道德觀念在法律上的訴求。
道德具有普適性,對整個社會的所有人,不論身份,全皆適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大學》:「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人之有階級、等差,各國均不能免。他族之言平等,多本於天賦人權之說。吾國之言平等,則基於人性皆善之說。以禮之階級為表,而修身之平等為里,不論階級、等差,人之平等,惟在道德」。」
道德是人們評價一個人的一個尺度。一個人若違背社會道德,比如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那麼人們就會給他負面的評價,造成他沒有好的名聲,從而對他形成一種來自周邊人群的社會壓力,約束他的行為。另一方面,對很多人來說,道德是個人良心的自覺遵守,無需周邊人群的社會壓力制約。人們對一個人的道德評判,主要來自於這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言行。所謂「有言者不必有德」,口頭上標榜仁義道德的不必定真的有仁義道德,因此人們往往「聽其言而觀其行」然後作出評判。個人對道德的意見,對己對人,有寬容者,有苛求者。中國文化中多有提倡對自己嚴格、對他人寬恕的思想。子曰:「厚以責己,薄以責人。」韓愈:「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仁和義是儒家文化中兩大根本性的道德元素,可謂總體價值觀中的核心價值觀。離開了仁、義,忠、孝、禮、樂等等都失去了意義。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准和道德境界。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荀子:「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白虎通》:「君臣以義合,不可則去」,《周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仁、義相比其他價值觀要素具有超然性。例如,孔子在《論語·子路》中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孟子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仁、義的重要性,以孔孟之言為證,孔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
孔子:仁者,義之本也;義者,仁之節也。「仁者,人也;道者,義也」。 孟子:「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子言:「仁有數,義有長短小大。」朱熹:「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也。」《韓詩外傳》:「愛由情出,謂之仁,節愛理宜,謂之義。」韓愈《原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
仁 —— 子曰:仁者,愛人。仁之廣義,涵蓋甚多,例如,「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五者,「恭、寬、信、敏、 惠」。「剛、毅、木、訥,近仁。」「仁者,其言也訒。」「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然而,仁並非遠不可及,「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也不是無理性、無原則或者軟弱,「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仁者,必有勇。」
義 —— 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 子曰:「義者,宜也。」朱熹:「義者,天理之所宜。」義者,理義、道義、正義、公義。子曰:「君子之所謂義者,貴賤皆有事於天下。」「君子義以為上。」「見利思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道德,道遍萬物,貫穿一切,無不在道中。是宇宙不變的本體,老子釋有七律參明,並在一切存在、運動中普示普證其不可抗拒不可更改性。正是這一道的本體、究竟、統一、不變存在,才綱紀了一切生命行為的禍福生死、勝敗苦樂。說其有拿不來、摸不著、看不見,說其無律不離、則不廢、果不昧。而且人類一切文化、一切行為都不外是在試圖超越著什麼,又試圖在得到著什麼。如果把這兩個東西統以道代稱究之,結果可能真的非常意外的明確,而且它們本來就一個不可變的東西。所以是否可結論,人類一切文化、一切行為的奔波、分爭、尋究其最終本質,都不外是在求道、識道、用道、合道、直至得道而一弊之。若以識論之,道是絕對真理的極頂,若以在論之,道是相對至明的極心,普查人類的所有真理追求和設想,無一比老子的道更准確、更真實、更本然、更周圓。妙音賜禪,以究竟有而極虛、究竟無而極真、究竟尊而不為、究竟卑而不改、究竟生而若滅、究竟死而若生,故成一切生追求的最終統一最佳自然自在真本然。
德是道之用,是智慧、能量、境界、依受的實土之積,是智明的選擇,是主體我對依體眾順逆的利害。體用只可分解識而不能分立存,其合於道者曰積德自進道明,其背於道者耗德自墜苦暗。社會的權如此、勢如此、命如此,無一能超越道的德能綱紀。德中包括德能、德為、德受,為是緣起之根、聚散之因、運命之本。為的最佳效果是無不為,為的最高形式是無以為,單從字面之識實難確見老子真面目,不免錯判出唯心、消積的反向誤導。有為執皮,無為及本,生活社會中如果不存在無效於有、柔制於剛的事實,那就不是道的普遍性了。比如一件事的不同處理就本在著有無之別,而且無處不有,遍及世宇。無為不背有為,德治不背法治,只是明確揭示為的最佳狀態。人墜水中不為何以救,世面淪喪不治何以止。但法治不棄教治、不棄德治,這就是有無的統一,這就是不可能社會始終處在有為的法治狀態。當下生滅有亦無,當下執著無亦有,統一落實於生命的全部支撐是眾生。在這個實土上,古今聖明同倡范朴明天下、寧天下,此既德的無教無不教、無為無不為。
性善論是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對人性本來是善的看法。與荀子的性惡論相反,荀子認為人性本來就是惡的。但也有人認為孟子的性善論並沒有明白、直接地稱人性本善,性善是點出(或強調)人性中有善性,以及具有向善的一面。
《孟子·論四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人性論是中國哲學一個重要的課題,第一個談「性」的是孔子 (「性相近,習相遠也」《論語‧陽貨》),但孔子並未明言性為善或為惡。到孟子以善言性,指出仁、義、禮、智正是性善的端倪,就是四端心。 孟子講「心」,不單只是行為的表現,不單只是修養,還深入到人的性情發起的地方、發端的地方、端始的地方,在這里去體會人的性善,人內心的光明。孟子在端始上找根基,找那個本心,所以孟子是立本之論。
性惡篇:「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與孟子相比,荀子的主張更接近孔子:孔子認為人生下來大體不遠,但是仍能看得出差等,所以一定要藉由學習,否則即使是良材也無法成器,雖顏回亦不是例外。這種想法與孟子的「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的想法不同。
荀子被後人說是孔孟之後的儒者,是因為他最終都希望人能向善,並以聖人為最高人格,各人都應以聖人為目標。但最終荀子只停留在經驗層觀察人性,未能開出價值之源,這可說是荀子性惡論的最大問題。傅斯年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荀子針對的對象是孟子,因而在修辭上出現這種缺點。
西方社會的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並不以人性之善為基礎,而是以猶太教、基督教「性惡」作為思想基礎,以承認個人「最初的基本過失」出發,認為人類的最基本天性是「自存」,若任由其發展,會做出無限損人利己的事,因此在組織民主自由的政體時,首先就是限制個人自存企望的過度發展,而不鼓勵各人自行其是。

閱讀全文

與美善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京喆葆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73
電子商務b2b案例 瀏覽:452
市場營銷最新論文 瀏覽:337
財政局扶貧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995
成功的市場營銷書 瀏覽:441
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教室 瀏覽:661
杭州市電子商務發展報告 瀏覽:56
深圳猿人電子商務 瀏覽:675
市場營銷市場變化趨勢可分為 瀏覽:235
化妝品元旦促銷方案書面全面 瀏覽:756
創業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90
培訓中心成立方案百度文庫 瀏覽:98
服務類電子商務網站 瀏覽:880
車險與汽修廠營銷方案 瀏覽:32
二市場營銷營銷理論的發展階段 瀏覽:201
銀行對政府類客戶的市場營銷 瀏覽:585
職業只能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301
婚慶公司開業策劃方案 瀏覽:71
4月8號電子商務稅收調整解讀 瀏覽:150
三態電子商務上市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