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臘八節宣傳

臘八節宣傳

發布時間:2022-08-29 13:26:20

『壹』 傳統臘八節宣傳橫幅上寫什麼

一拳超人,火影忍者,七龍珠,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七龍珠,死神,聖鬥士星矢,家庭教師,櫻桃小丸489949

『貳』 臘八8個字宣傳口號有哪些

臘八8個字宣傳口號:

1、盡享天下美食,體味百味生活!

2、美酒、美食,美不勝收!

3、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4、流不盡的口水

5、柳暗花明有一魚。

6、中華美食健康你我。

7、千年文化傳承,千年坎坷琢磨,中華美食,色香味美。

8、美食在中華營養又健康!

9、美食直通車:游三江,品美食。

『叄』 臘八粥裡面通常放什麼呢有什麼意義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相傳古印度北部迦毗羅王國的太子,29歲那年出家修道,他來到摩揭陀國的尼連河邊,因飢餓和勞累過度,昏倒在地。一位牧女看見後,把身上所帶的谷糧,加些野果,用泉水煮粥喂給他。食畢,這位王子神清氣爽,若有所悟,便在菩提樹下靜坐修行,於當年的十二月初八這天得道成佛。他就是釋迦牟尼。後來,中國的佛教徒們於十二月初八這天,以米和果物煮粥供奉佛祖,稱「臘八粥」。吃臘八粥之風,便逐漸演變成中國民間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隨著改革開放,外國的新事物新思想不斷湧入中國,許多西方節日如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也漸漸為我們所接受,許多年輕人還把這些節日當成大事隆重地慶祝。然而,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時,我們不應忘記祖先們留下的許多傳統。今天,提起臘八節,可能除了老人們以外,年輕人知之甚少,甚至對此一無所知。
其實,我們應當重新重視起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傳統,不能讓自己完全西化,在自己身上找不到一點中國人的影子。過臘八,可以讓平時忙忙碌碌相聚甚少的親人們多一個團聚的節日一起祭祀祖先;可以讓吃慣了油膩的肯德基麥當勞的孩子們嘗嘗地道的臘八粥,讓他們聽聽臘八的典故,也許他們會很新奇。舊中國的臘八帶有迷信的色彩,我們完全可以擯棄某些舊思想,以新的思想來完善它,並且發揚光大。
我們還可以宣傳臘八節,利用傳統節日來興旺旅遊市場,讓更多的國際友人通過臘八節了解中國,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的魅力。尤其是臘八粥,完全可以作為一道中國菜了。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葯、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肆』 臘八8個字宣傳口號是什麼

臘八8個字宣傳口號:

1、盡享天下美食,體味百味生活!

2、美酒、美食,美不勝收!

3、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4、流不盡的口水

5、柳暗花明有一魚。

6、中華美食健康你我。

7、千年文化傳承,千年坎坷琢磨,中華美食,色香味美。

8、美食在中華營養又健康!

9、美食直通車:游三江,品美食。

熬一鍋濃濃的臘八粥,攪一份快樂在裡面,品甜蜜給生活;盛一碗香香的臘八粥,放一勺幸福在裡面,品滋潤給日子;臘八節,送你臘八粥,願你品得如意美滿,品得日子甜甜!

喝了臘八粥,心情爽朗無煩憂;喝了臘八粥,事業愛情雙豐收;喝了臘八粥,神佛保佑增福壽;喝了臘八粥,幸福美滿年年有!臘八節到了,別忘了喝粥哦!

臘八到了,在生活的大鍋里,添些快樂元素,幸福感覺,吉祥氛圍,如意心態,開心表情,健康體魄,美妙心情,平安和睦,加好運火焰烹制,煮成一鍋美好生活八寶飯,全部送給你,願你臘八樂相伴!

『伍』 臘八8個字宣傳口號是什麼

1.臘八節日好!衷心祝福你,上帝保佑你,真主關心你,菩薩愛護你!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花天酒地,黃金遍地!

2.一生中總有一些朋友難忘記,一年中總有一些日子最珍惜,從春夏到秋冬,由陌生到熟悉,雖不能時時問候,卻會在特別的日子送去最誠摯的祝福:臘八快樂!

3.電話手機計算機,朋友之間傳信息;新年新春新景象,祝福朋友皆安康。祝你臘八快樂!

4.送一句你在節日里保持身心皆爽的神奇佛經:哦嗎呢哞嘛哄。記不住的可以念成英文版哦:Allmoneygomyhome!祝來年大吉!

5.秒秒快快樂樂,分分平平安安,時時和和睦睦,天天龍馬精神,月月身體健康,年年財源廣進。臘八快樂!

6.一朵雲給飄多久;一陣雨能下多久;一束花能開多久;一臉笑能掛多久?如果問我祝福你多久,我說:心跳多久,祝福多久!臘八節快樂!

7.一勺快樂,一碗開心,一盤如意,一鍋甜蜜,一罐財富,一筐平安,我統統下到簡訊里,熬出特別的臘八粥,送給你,願你吃的開心!

『陸』 臘八粥的廣告語有哪些

臘八粥的廣告語如下:

1、熬一鍋濃濃的臘八粥,攪一份快樂在裡面,品甜蜜給生活;盛一碗香香的臘八粥,放一勺幸福在裡面,品滋潤給日子;臘八節,送你臘八粥,願你品得如意美滿,品得日子甜甜!

2、喝了臘八粥,心情爽朗無煩憂;喝了臘八粥,事業愛情雙豐收;喝了臘八粥,神佛保佑增福壽;喝了臘八粥,幸福美滿年年有!臘八節到了,別忘了喝粥哦!

3、臘八到了,在生活的大鍋里,添些快樂元素,幸福感覺,吉祥氛圍,如意心態,開心表情,健康體魄,美妙心情,平安和睦,加好運火焰烹制,煮成一鍋美好生活八寶飯,全部送給你,願你臘八樂相伴!

4、臘八節到了,祝你字字句句情悠悠。一祝健康無疾病,平平安安人快樂;二祝事業多順利,步步高升成功握;三祝愛情多甜蜜,恩恩愛愛永和諧;四祝家庭多美滿,幸福生活樂無邊。祝臘八節快樂!

5、在五穀雜糧熬成粥,臘八節時送君嘗:快樂小米消煩惱,好運紅豆財源冒,成功蓮子陪你笑,平安桂圓好味道,健康枸杞添熱鬧,幸福冰糖日子俏!

『柒』 喝臘八粥風俗與臘八粥的由來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相傳古印度北部迦毗羅王國的太子,29歲那年出家修道,他來到摩揭陀國的尼連河邊,因飢餓和勞累過度,昏倒在地。一位牧女看見後,把身上所帶的谷糧,加些野果,用泉水煮粥喂給他。食畢,這位王子神清氣爽,若有所悟,便在菩提樹下靜坐修行,於當年的十二月初八這天得道成佛。他就是釋迦牟尼。後來,中國的佛教徒們於十二月初八這天,以米和果物煮粥供奉佛祖,稱「臘八粥」。吃臘八粥之風,便逐漸演變成中國民間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隨著改革開放,外國的新事物新思想不斷湧入中國,許多西方節日如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也漸漸為我們所接受,許多年輕人還把這些節日當成大事隆重地慶祝。然而,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時,我們不應忘記祖先們留下的許多傳統。今天,提起臘八節,可能除了老人們以外,年輕人知之甚少,甚至對此一無所知。
其實,我們應當重新重視起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傳統,不能讓自己完全西化,在自己身上找不到一點中國人的影子。過臘八,可以讓平時忙忙碌碌相聚甚少的親人們多一個團聚的節日一起祭祀祖先;可以讓吃慣了油膩的肯德基麥當勞的孩子們嘗嘗地道的臘八粥,讓他們聽聽臘八的典故,也許他們會很新奇。舊中國的臘八帶有迷信的色彩,我們完全可以擯棄某些舊思想,以新的思想來完善它,並且發揚光大。
我們還可以宣傳臘八節,利用傳統節日來興旺旅遊市場,讓更多的國際友人通過臘八節了解中國,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的魅力。尤其是臘八粥,完全可以作為一道中國菜了。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葯、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捌』 臘八粥的風俗

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臘八節在陝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台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

陝西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8)臘八節宣傳擴展閱讀:

臘八粥的傳說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

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 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玖』 臘八是什麼節日為什麼,要喝臘八粥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

傳說一:臘八節是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 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 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傳說三: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四: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傳說五: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六: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臘八節習俗
習俗一: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習俗二:吃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葯、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葷臘八粥 :
1、土豆和小米各120千克煮半熟,大蒜20千克均搗碎後用兆福牌原味牛油調和
2、冬瓜片35千克 白菜絲25千克 青椒絲15千克 雞肉末25千克作配料放入
3、加入適量清水和調味品:味精、鹽、黃酒、花椒等然後文火相煮
4、煮至冒氣停火幾分鍾,然後再文火相煮,反復三次左右即可出

習俗三:吃臘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么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准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迴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老北京臨年關,街巷胡同有賣辣菜的,可沒有賣臘八蒜的。這是為什麼呢?您想啊,賣臘八蒜得吆喝吧,怎麼吆喝?直接喊「臘八蒜來!」欠債的人聽見吆喝心裡咯噔一下,怎麼街上還有喊著催債呀!再說了,你一個做小買賣的跟誰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錯了,所以臘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自己先給自己算算,今年這個年怎麼過。

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冷盤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泡臘八蒜為什麼得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實,泡出的蒜脆香。近年來市場上紫皮蒜不多見。用一般的蒜,泡出來,別看瓣大但口感不脆,發紫。種蒜的又怎麼說呢?紫皮蒜低產,比一般的蒜少收兩成,誰還種?紫皮蒜在市場上偶有所見,麥收後就上市了,價格比一般蒜高三分之一。這道理不是一樣嗎?收成少,可能賣個好價呀!

泡臘八蒜為什麼得用米醋?米醋色淡,泡過蒜色澤如初,橙黃翠綠,口感酸辣適度,香氣濃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過蒜色澤發黑,蒜瓣也不夠綠,口感較差,尤其是熏醋,略帶糊味,也許這正是它的特色,其實這只是習慣罷了,好吃不如愛吃嘛!

『拾』 中國民間為什麼要吃臘八粥求答案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

臘八節——

漢地相傳農歷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道日,四大天王從天上來到人間,分別以內裝有八寶飯的金、銀、琉璃、瑪瑙等缽供養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後將四缽合而為一。為了紀念佛陀成道,一些佛教寺院會在這天煮粥供佛,並分送十方善信。而這天(農歷十二月初八)習俗上又稱「臘八節」(或稱「法寶節」)。

民間故事——

近代有流傳於河北廊坊一代的民間故事,講一好吃懶做的盪子花光了祖輩的遺產,在「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日子裡無下米之炊,只好在幾個已經空空如也的糧食屯下各摸出一把煮在一起充飢。臘八清晨,鄰居們發現盪子已經凍死。為志不忘此事,使悲劇不再重演,鄉鄰們相約每年在臘八這天以各種雜糧煮粥,逐漸成為習俗。

過臘八,可以讓平時忙忙碌碌相聚甚少的親人們多一個團聚的節日一起祭祀祖先;可以讓吃慣了油膩的肯德基麥當勞的孩子們嘗嘗地道的臘八粥,讓他們聽聽臘八的典故,也許他們會很新奇。

臘八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隨著改革開放,外國的新事物新思想不斷湧入中國,許多西方節日如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也漸漸為我們所接受,許多年輕人還把這些節日當成大事隆重地慶祝。

(10)臘八節宣傳擴展閱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1、在古印度——

一位老僧苦行6年,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歷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

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說程式,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2、在清代——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嘗食用以度節日。《光緒順天府志》又雲:「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

閱讀全文

與臘八節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b2b案例 瀏覽:452
市場營銷最新論文 瀏覽:337
財政局扶貧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995
成功的市場營銷書 瀏覽:441
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教室 瀏覽:661
杭州市電子商務發展報告 瀏覽:56
深圳猿人電子商務 瀏覽:675
市場營銷市場變化趨勢可分為 瀏覽:235
化妝品元旦促銷方案書面全面 瀏覽:756
創業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90
培訓中心成立方案百度文庫 瀏覽:98
服務類電子商務網站 瀏覽:880
車險與汽修廠營銷方案 瀏覽:32
二市場營銷營銷理論的發展階段 瀏覽:201
銀行對政府類客戶的市場營銷 瀏覽:585
職業只能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301
婚慶公司開業策劃方案 瀏覽:71
4月8號電子商務稅收調整解讀 瀏覽:150
三態電子商務上市 瀏覽:147
博物館戰略與市場營銷 瀏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