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燒烤宣傳語
1、不聞人間煙火,但食人間美味。
2、不一樣的燒烤體驗,烤出不一樣的新意。
3、嘗百味燒烤,品人生百味。
4、超凡的味道,超凡的體驗,超凡的享受。
5、吃喝玩樂不失之雅,色香味形自成一格。
6、創意燒烤,時尚享受。
7、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8、到聽泉觀瀾,我們為您締造「品味」。
9、告別城市喧囂,置身世外「烤」園。
10、觀看世間奇景,烤出人生百味。
11、韓味燒烤,新派一流。
12、健康燒烤,時尚味好。
13、斤斤有味,食全食美。
14、精心炮製,香飄千里。
15、靜享美味不擔憂,聽泉觀瀾吃燒烤。
16、絕佳美味,經得起「烤」驗。
17、烤到表裡油香,吃得內外舒暢。
18、烤蘊百味香,涮出一鍋紅。
19、綠色燒烤,我有絕招。
20、麻也得吃辣也得吃,鮮也叫絕香也叫絕。
21、美味「燒」不盡,佳餚「烤」不完。
22、美味並存,健康猶在,聽泉觀瀾,新派燒烤。
23、美味燒烤,時尚享受。
24、美味燒烤有絕招,獨特享受新體驗。
25、品的是味道,烤的是情調。
26、品美味,享健康;飽眼福,飽口服。
27、品味綠色燒烤,享受健康生活。
28、奇特味妙都不少,感覺唯有你知道。
29、愜意的日子,烤出美味心情。
30、燒不盡的美味,烤不完的享受。
31、燒出美味,烤出健康。
32、燒的是感覺,烤的是情調。
33、燒烤美味,回歸自然。
34、燒烤聽泉觀瀾,不覺天上人間。
35、燒上等美味,烤高尚生活。
36、生活真滋味,一烤永回味。
37、時尚都市,聽泉觀瀾;山野燒烤,天然醇香。
38、時尚新體驗,非一般的品味。
39、聽泉觀瀾,當燒烤愛上健康。
40、聽泉觀瀾,品味燒烤。
41、聽泉於林享美味,觀瀾至顛品佳餚。
42、我不再阿梅燒烤,就在去阿梅燒烤的路上。
43、我們不只征服您的心,更要征服您的胃。
44、無味不致,梅香四溢。
45、享快樂美味,品健康佳餚。
46、享受生活,更要關注健康。
47、享受新派燒烤,喚醒沉睡味覺。
48、笑里且聽泉,燒烤亦觀瀾。
49、新潮流,新品味,新體驗。
50、新燒百味鮮,聽泉觀瀾處。
51、新燒烤,新感覺,新享受。
52、一樣的燒烤,不一樣的享受。
53、影視歌舞韓流襲卷,新派燒烤韓味飄香。
Ⅱ 深井燒鵝的做法及配料
起源於廣東廣州,台山,香港,澳門一帶地區傳統的燒烤肉食。深井燒鵝指的是利用深井的燒烤製作方法,並不是地方名稱,製作出來的燒鵝皮脆肉美,眾多廣東地區的海外華僑必回味的廣東菜食品。下邊我就介紹一下製作方法。
深井燒鵝(全配方)
主料;光黑棕鵝1隻凈重約2500克。
A調料;
桂皮,八角各15克,沙姜粉35克,五香粉30克,砂糖500克,黑椒粉10克,味精30克,鹽350克,蒜蓉粉,香菜籽粉各20克。
B醬料;
芝麻醬200克,柱候醬150克,花生醬400克,海鮮醬200克,米酒,耗油,南乳各100克,蒜蓉200克,薑末50克,干蔥頭100克,首先將蒜蓉用油炸至金黃色依次下入薑末,干蔥頭炒干香加水500克放入上述醬料小火燒開晾涼。
C皮水;
麥芽糖250克,白醋500克,玫瑰露酒50克,大紅浙醋50克,米酒100克,放入盆中中攪拌均勻即可。
D酸梅醬50克加白糖,白醋,西寧汁適量調勻【一份的量】。注;每隻燒鵝只用A,B料各100克,其它留用。
製作方法;
1,從鵝的尾部處取出內臟,油脂洗凈瀝干水分,將調好的A,B料各100克放入鵝內腔塗抹均勻,然後用鵝尾針把開口處封好,腌制30分鍾。2,用清水洗凈鵝身,用氣筒從喉部開口處打氣至鵝全身表皮鼓起,鍋內清水燒開,抓住鵝的頭部用手勺將沸水淋在鵝身上,至鵝身表皮收緊,提出用C料刷在鵝身上。3,用鐵鉤把鵝掛起,用風扇吹4小時至干。4,將吹乾的鵝放入烤鴨爐中先用慢火烤背部20分鍾,待其顏色發紅,專用中火烤胸部15分鍾,即可取出。5,將烤好鵝的鵝尾針拔出,此時鵝內腔的湯汁自然流出,將湯汁用碗裝好備用。鵝切成塊裝入盤中擺好造型,澆上鵝湯汁,跟酸梅醬一起上桌即可。
特點;色澤油亮,紅潤,皮酥脆,肉醇香,口感豐富,回味無窮。
Ⅲ 湛鼎深井燒鵝 餐廳 廣告宣傳詞應該咋做
摘要 親~這道題由我來回答,打字需要一點時間,還請您耐心等待一下。
Ⅳ 粵菜代表菜的特點
白切雞
白斬雞又叫白切雞,是一道中華民族特色菜餚,起源於廣東,在南方菜系中普遍存在。形狀美觀,皮黃肉白,肥嫩鮮美,滋味異常鮮美,十分可口。肉色潔白皮帶黃油,具有蔥油香味,蔥段打花鑲邊,食時佐以薑蓉、蒜泥、醬油,保持了雞肉的鮮美、原汁原味,食之別有風味。
原料:凈土仔公雞300克,老薑80克,青蔥葉、小蔥各50克。
調料:鹽、芝麻油各5克,味精、雞精各3克,白糖2克,色拉油50克。
製作:
1.雞洗凈,放入冷水鍋內,開火煮熟,撈出放入冰水中浸泡至涼,撈出改刀成寬2.5厘米的一字長條,放入盤中。
2.青蔥葉、小蔥、去皮老薑分別切碎,放入攪拌機內打碎。
3.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三成熱時,放入步驟2處理後的原料、鹽、雞精、白糖、味精炒香,淋入芝麻油後倒出,澆在雞塊上即可。
廣式叉燒肉
叉燒是廣東省傳統的名菜,屬於粵菜系。是廣東燒味的一種。多呈紅色,瘦肉做成,略甜。是把腌漬後的瘦豬肉掛在特製的叉子上,放入爐內燒烤。好的叉燒應該肉質軟嫩多汁、色澤鮮明、香味四溢。
製作方法
1 五花肉去皮,洗干凈
2 先用糖按摩五花肉至糖融化,再加入鹽入味,鹽不要一下子加入太多,以防過咸,然後加入一小勺老抽上色
3 加入生抽提鮮,然後加入一小勺米酒,腌制均勻,繼續按摩五花肉大約五分鍾
4 蒜去皮,不需要壓扁,保留整顆,加入五花肉中,再加入蔥姜,還有切碎的1/3個洋蔥,腌制均勻,然後放入保鮮袋,放入冰箱,2-3天都可以,如果十分想吃的,最好也要有一天啦,時間不夠,叉燒出來的口味很不一樣的差很多的
5 烤箱預熱230度,烤盤中放入切片的剩餘的洋蔥,在洋蔥上放上腌制好的五花肉,烤15分鍾至干身定型
6 取出反面再烤十五分鍾後把溫度改到210度,然後烤大約35分鍾,中途每隔8分鍾左右取出塗腌制叉燒的醬汁,還有一層薄薄的油,直到叉燒部分油脂被逼出,表面上色均勻漂亮即可(如果中途換成烤架的話,烤叉燒的時間可以縮短大約15分鍾,而且沒那麼油膩,但有個缺點就是沒那麼香,用烤盤烤,一直可以吸收洋蔥的香味,叉燒滋味才正道。
特別提示
1、做叉燒的肉最好選擇梅頭肉,因為梅頭肉鹽分嫩滑,並且不油膩,這樣做出的成品口感特別好。
2、最好能腌制一個晚上,如果實在趕時間,最少都要腌制2小時以上。
3、腌制前需要吸干水分,這樣豬肉更容易吸收腌料。
4、因為豬肉的厚薄不同,烤的時候要留意,要因豬肉的厚薄調整烘烤時間。
5、調料中的醬油已基本夠味,口味重的親,可以腌制時適當加點鹽。
廣式燒鵝
廣式燒鵝,屬粵菜系,是廣州傳統的燒烤肉食。鵝以中、小個的清遠黑棕鵝為優,去翼、腳、內臟的整鵝,吹氣,塗五香料,縫肚,滾水燙皮,過冷水,糖水勻皮,晾風而後腌制,最後掛在烤爐里或明火上轉動烤成,斬件上碟,便可進食。
原料 光鵝1隻(約3500克)。
調料 脆皮水(白醋、大紅醋各500克,麥芽糖350克),調味粉(鹽15克,白糖、五香粉各10克)。
製作
1.將鵝宰殺制凈,洗凈瀝干水,用調味粉均勻地塗抹在鵝肚上,用鋼針封鵝肚口,用沸開水反復淋鵝身三次,掛起晾乾(約30分鍾)。
2.將脆皮水加熱,均勻地塗抹在鵝身上,掛起風干3小時。3.用炭火加熱燒臘爐,溫度設在250℃—270℃,放入風乾的鵝,烤制35-40分鍾(烤制約20分鍾時,加入一節甘蔗,放在炭火里,使燒鵝吸收蔗糖的香味,口感更佳。
廣式烤乳豬
烤乳豬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並且是「滿漢全席」中的主打菜餚之一。[1]早在西周時此菜已被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
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已把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而記載在《齊民要術》中了。他寫道:「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國漢族勞動人民烹飪技藝已有這樣高深的造詣,實令世人贊嘆。
主料:小乳豬一隻(3000克)
配料:精鹽200克,白糖100克,八角粉5克,五香粉10克,南乳25克,芝麻醬25克,白糖50克,蒜5克,生粉25克,汾酒7克,糖水適量。
工藝流程:
選料→整理→腌制→定形→燙皮→調脆皮糖漿→上脆皮糖漿→烤制→成品。
(1) 選料
一定要選用專用品種,如香豬。重量在5~6千克,要求皮薄,軀體豐滿。
(2) 整理
按常法進行宰殺放血、退毛、去內臟後,清洗干凈。然後,從臀部內側順脊骨劈開,除去板油,剔去前胸3~4根肋骨和肩胛骨。再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瀝去水分。注意不要損破表皮以保持外形完整;豬身表面一定要刮洗干凈;劈豬時應從肚腹處下刀且不能將刀口拖得太長,以能夠挖出內臟為准。
(3) 腌制
將乳豬洗凈後放在工作台上,把五香粉和食鹽擦抹在豬的腹腔內,腌約30分鍾,接著把調味醬、腐乳、芝麻醬、白糖、蒜茸、干蔥茸、洋蔥茸、味精、生粉、汾酒和五香粉調勻,塗抹在豬腹內,再腌約30分鍾。
(4) 定形
用一條長40厘米和兩條長13厘米的木條(長的作為直撐、短的作橫撐),在豬腹腔內安上支撐,用鐵絲紮好,使乳豬定形,再在豬身的前後各插2根鋼叉,以便於烤制。
(5) 燙皮
將支撐好的乳豬用70℃的熱水燙皮,以淋至皮硬為止,然後揩乾表面水分。經過這個步驟後才能均勻地塗上一層麥芽糖漿。
(6) 調脆皮糖漿
為使成品顏色均勻,皮質香脆,對所用脆皮糖漿的質量要求甚高。具體調法是將麥芽糖放入小盆內,倒入150克開水,待其完全溶化後,再加人白酒和浙醋調勻,即成脆皮糖漿。調制時麥芽糖一定不能多用,因其含糖分,遇熱極易上色,致使成品發黑。
(7) 上脆皮糖漿
將脆皮糖漿均勻地塗抹在乳豬皮上,掛在通風處,吹乾表皮。必須將豬皮表面的水分揩乾,才可塗脆皮糖漿,才能塗均勻;塗上後風干,才可烤制。否則,成品會出現「花臉」現象。
(8) 烤制
烤制方法有兩種。一是用明爐烤制,用鐵制長方形烤爐,把爐膛燒紅,放人叉好的乳豬,在火上烤制。先烤胸、腹部,約20分鍾。再順次烤婆,昔、胸膀殛溈緩部鋅豬的全身特別是脖頸和腰部,須用針刺排出水分。同時,要進行刷油,將體內、外烤滲出來的油脂擦去或抹平,以免流在皮或肉上,影響外觀。二是用暗爐烤制,採用一般烤鴨的烤爐。先將爐內燒至高溫,把乳豬胴體放入爐膛內,烤制30分鍾左右。在豬皮開始變色時,取出來用針刺,並刷平滲出的油脂,再烤制20~30分鍾即熟。
不管哪種方法,烤時一定要勤轉動,才能達到色澤均勻。鑒別成熟的方法:察看豬身流出的油,呈清而帶白色時,證明乳豬已烤熟。
(9) 成品
把烤好的乳豬取出後,趁熱在表面刷上一層香油,即為成品。
菜品特色:
色澤紅潤,形態完整,皮酥肉嫩,肥而不膩,又鮮又嫩,入口奇香。其烤制方法早在公元前成書的《禮記》中就有記載,周朝時烤豬(炮豚)是「八珍」之一。直到清朝滅亡前,烤全豬還是宮廷宴席中的「上上品」。
鹽焗雞
鹽焗雞是廣東省客家地區的傳統美食,屬於客家菜,也是廣東當地客家招牌菜式之一;鹽焗雞流行於廣東深圳、梅州、惠州、河源等地,現已成為享譽中國國內外的經典菜式,原材料是雞、鹽和鹽焗粉等,味道咸香,口感鮮艷。
鹽焗雞是中國各大菜系最具特色的烹調技藝,它的形成與客家人的遷徙生活密切相關。在南遷過程中,客家人搬遷到一個地方,經常受異族侵擾,難以安居,被迫又搬遷到另一個地方。在居住過程中,每家每戶均飼養家禽、家畜。在「逃亡」、遷徙過程中,活禽不便攜帶,便將其宰殺,放入鹽包中,以便貯存、攜帶。到搬遷地後,這些貯存、攜帶的原料可以緩解原料的匱乏,又可滋補身體。鹽焗雞就是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運用智慧製作,並聞名於世的菜餚。起初,客家人將宰凈後的原只雞先用鹽堆腌制、封存,要食用時,直接蒸熟即可,即「客家咸雞」。據傳,有一位客家婦女兒女成群,其中一位小孩體弱多病,因當時缺乏各種營養食品,就將用鹽腌制後的雞,用紙包好放入炒熱的鹽中用砂煲煨熟,小孩食用後,身體逐漸恢復,強壯起來,並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狀元。後來這種菜餚家喻戶曉,成為每位客家婦女都能烹制的拿手菜餚。為方便烹調,適應大量生產,經客家廚師不斷改良創新,創制出另一種風味的東江鹽焗雞
煲仔飯
煲仔飯也稱瓦煲飯,是廣東省廣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屬於粵菜系,該菜品的種類主要有臘味煲仔飯、香菇滑雞煲仔飯、豆豉排骨煲仔飯、豬肝、燒鴨、白切雞煲仔飯等。
通常是先將鍋中刷豬油,再把淘好的米放入煲中,量好水量,加蓋,把米飯煲至七成熟時加入配料,再轉用慢火煲熟。
用瓦做成的「煲」,在火候控制方面比較靈活,煲出來的飯也較為香口,齒間留香,回味無窮。吃煲仔飯時,記得嘗嘗飯焦的味道,又香又脆,把熱氣的飯倒在湯里泡一會兒再吃一樣可口。
做法
做法一
步驟:1、沙煲在底部抹薄薄的一層油,米洗干凈。 米和水的比例:1:1.5 (這個比例很重要,關繫到飯的生熟程度!太爛不好吃,夾生則根本沒法吃!) 將米和水放入沙煲,用大火燒開。
2、大概十分鍾不到,飯開始收水。 可以看到飯表面有一個個的洞。這個時候趕快把肉,姜絲放進去! 要快!
3、肉放好後,放姜絲,再打個蛋。蓋上蓋,換最小火,再煮三四分鍾。關鍵時刻來了! 關掉火,讓煲仔飯焗十五分鍾。不要再打開蓋來看哦~ 這是煲仔飯最關鍵的時候,焗的時間不夠飯就生了,而且很難再挽回了。
4、耐心地等待十五分鍾後,香噴噴的煲仔飯就做好了!
做法二
原料:排骨500克、大米300克、香菇3個、油菜3棵、精鹽、色拉油、蔥絲、白糖、姜、雞精、老抽。
做法:
1、排骨事先用蚝油,生抽,水澱粉,糖,蒜香油,少許老抽,少許鹽,少許味 精腌制1小時當然也是久點更好了;
2、放入洗好的大米,加入適量的水,選擇米飯類,大約10分鍾左右,排氣開蓋;
3、將腌制好的排骨、香菇,放入電壓力鍋中,用勺子裝一點油,沿著煲邊輕輕地淋一圈,選擇排骨鍵,大約15分鍾,排氣開蓋;
4、將油菜放入開水中,焯熟,放入煲好的排骨飯中即可食用。
脆皮乳鴿
「脆皮乳鴿」是廣東菜中的一道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具有皮脆肉嫩、色澤紅亮、鮮香味美的特點,常吃可使身體強健,清肺順氣。隨著菜品製作工藝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熟炸法、生炸法和烤製法三種製作方法。無論哪種製作方法,都是在鴿子經過一系列的加工,掛脆皮水後再加工而成,成品外脆里嫩,色澤紅亮,香氣馥郁。這三種方法的製作過程都不算復雜,但若想達到理想的效果並不容易。
熟炸法:所謂熟炸法,就是將鴿子放入特製的鹵水中鹵熟之後,再掛脆皮水炸制的方法,成品皮脆肉嫩、味感豐富,回味悠長。鹵水採用高湯添加多種香料及調味品製成,可以長期使用。鹵水的配製方法:高湯10千克,香料包(砂仁20克小茴香25克,桂皮35克,香葉15克,八角50克,良姜50克陳皮30克甘草40克,百扣5克,黨參15克,當歸25克,山奈25克,草果30克,羅漢果2個,白芷10克,干大紅棗6顆,丁香6粒)。調料(老抽150克,生抽950克,白醬油450克,蚝油200克,花雕酒300克,廣東米酒100克,玫瑰露酒150克,魚露200克,雞汁150克,精鹽320克,味精300克)。大蔥大姜用小火炸至金黃撈出,放入鹵水中燒開即可使用。
將宰殺好洗凈的鴿子用沸水燙一下,迅速投入冷水中,這樣做可以使表皮有韌度,將燙過的乳鴿放入燒開的鹵水中,大火待鹵水燒開之後,離火浸泡15分鍾,利用鹵水的溫度將鴿子慢慢浸熟,這樣可以保證鴿子的肉質鮮嫩且又不損壞表皮。撈出擦乾表皮的水分,掛脆皮水風干後炸制。
生炸法:所謂生炸法,就是將宰殺好洗凈的鴿子加料腌漬入味後,燙水、掛脆皮水風干,直接油炸製成,成品皮脆肉嫩,蒜香味濃。腌料配製方法(乳鴿40隻量):大蒜30斤,洋蔥8.5斤,胡蘿卜5斤,香菜3斤,芹菜5斤,將這些料打碎,加料酒250克,白酒100克,玫瑰露180克,美極鮮130克,魚露100克,芝麻醬400克,花生醬300克,精鹽150克,味精400克,白糖50克,胡椒粉30克,拌勻,填滿鴿子的肚,將剩餘的料蓋滿鴿子,腌24小時後,去凈腌料,將鴿子用沸水燙一下,用干毛巾擦乾水分,掛脆皮水,風干後入四成熱油離火浸炸10分鍾,再上火炸至皮脆上色即可。
烤製法:所謂烤製法,就是將宰殺好洗凈的鴿子加料腌漬入味後,燙水、掛脆皮水風干,用錫紙包裹翅尖和腿尖,放入烤爐中烤熟後,再經過油炸上色製成,成品表皮光滑,色澤紅亮,皮脆肉嫩,蒜香味濃。鴿子的前期加工(包括腌制)和生炸法基本一樣,只不過在腌制時,要把鴿子從胸骨順刀劈開,把腌好的鴿子展開成琵琶狀,用專用的鴿子叉穿好,所以又叫琵琶鴿。掛脆皮水後風干,掛入烤爐中小火燜十五分鍾至九成熟,表皮呈淡黃色,然後再經過油炸上色即可。這種方法較前兩種方法更容易掌握,效果也相對好一些。有廚師朋友問:為什麼不能像北京烤鴨一樣直接就把顏色烤上去呢?其實是可以的,只不過由於鴿子的組織結構特徵跟鴨子有所差異,不能像鴨子一樣去翅充氣,又沒有鴨子那樣脂肪肥厚,被劈開後,直接烤至上色,會造成表面肉質焦黃,翅膀和腿下面的皮容易上色不均勻,影響視覺效果和口感,不如先烤後炸的效果好,所以廚師一直是採用先烤熟後,在經過油炸上色的方法。
風味形成原理
脆皮乳鴿能達到皮脆肉香、色澤紅亮的效果,是利用脆皮水中各種成分在油炸時所產生的一系列理化反應得到的,這其中蘊涵著豐富的科學原理。(1)脆皮水中的麥芽糖含有還原糖,在油炸時發生焦糖化反應,顏色由金黃到淺紅,再到深紅,加工適當就會獲得理想的色澤及焦糖的香味。如果麥芽糖濃度過高,也就是說其中的還原糖含量過高,就會在油炸時產生過多的焦糖,使顏色發黑,出現焦苦味;如果還原糖的含量偏低,焦糖化反應不足,則難以得到皮脆色紅的效果。(2)還原糖中的羰基(由碳和氧的原子構成的基)成分和白酒中豐富的氨基酸,通過高溫產生羰氨反應(又叫美拉德反應),也會使乳鴿的顏色加深。(3)糖在充分加熱的情況下會發生脫水反應,尤其是在酸性環境中,脫水反應迅速而徹底。此外,食粉作為一種疏鬆劑,具有膨脹性,能促使乳鴿表皮更好地吸附脆皮水,使乳鴿表皮脆嫩,起輔助作用。所以,乳鴿在經過油炸時,通過焦糖化反應及糖的脫水反應等綜合反應,產生了皮脆色紅亮的效果。
製作關鍵
(1)脆皮水的調制是確保乳鴿成品質量關鍵的第一步。其製法為:將上海白醋1.5千克、大紅浙醋210克、麥芽糖80克、白酒15克、食粉5克混合在一起,置小火熬至麥芽糖融化後攪勻即可。
(2)脆皮水的掛刷方法值得注意。無論是鹵熟後油炸的乳鴿,還是燙過水後生炸和烤制的乳鴿,都不能馬上掛脆皮水,掛脆皮水後也不能馬上油炸或烤制。因為燙過的乳鴿,表皮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析水現象,直接掛脆皮水難以掛得均勻。掛脆皮水後如果立刻油炸,油就會把脆皮水沖刷掉,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烤制時也會造成著色不均勻。較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將燙過的乳鴿用干毛巾擦乾水分再掛脆皮水,這樣掛得均勻,且不至於脫落,然後掛在陰涼通風處風干,再入油中炸制或入爐烤制。
(3)在油炸的時候,油溫相當重要。油溫過高,會使上述反應急劇加快,劇烈的反應使成品發黑並且產生苦味;油溫過低,則不能在適當的時間產生足夠的化學反應,達不到皮脆色紅的效果。一般熟炸或烤制後炸制,油溫應控制在六成熱,入油中炸至色紅皮脆撈出;生炸時油溫應控制在四至五成熱之間,長時間浸炸至鴿肉成熟,再提升油溫炸至色紅皮脆撈出。
(4)根據開餐時間來安排加工速度。脆皮乳鴿的皮脆程度能持續45分鍾,待溫度降低時表皮會逐漸回軟、收縮起皺。所以,我們在工作中應根據開餐時間來安排加工速度,保證客人在脆皮乳鴿表皮最脆爽時食用,上桌時改刀裝盤,帶桂花口急汁和椒鹽味碟佐食
潮州鹵味
潮汕鹵味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傳統名餚,屬於潮州菜。其製法,是以紅糖、水、鹽、豆醬(或醬油)、蔥頭、南姜、桂皮、八角、茴香等十幾種天然香料進行「打鹵」。將鵝、鴨或豬腳、豬頭皮之類浸入鹵鍋,科學用火鹵制。
不同的鹵品所需的火候及時間是不同的。有潮汕鹵味——味甲天下的說法;潮汕鹵味的製作,可以說源遠流長,製作講究,流派頗多,製作方法大同小異,味道也各有千秋。
潮州鹵水在製作過程中相當講究,為了達到濃、香、醇的效果,這里分成了四個步驟來解釋潮州鹵水的做法及配方。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第一步,熬湯。每當我們提到「鹵水」時,都會為它冠上「百年」的名號,這里所謂的「百年」,是為了說明這鹵水沉積著歲月的精華。而事實上,那隻是對外宣傳的需要,不能當真。在廚師看來,所謂的「百年鹵水」,無非是濃縮的肉湯。有時因礙於成本,鹵水投放的原料並不充足,其肉味的來源還得依賴被鹵的食物。如朱彪初所列的配方當中就沒有刻意地加入什麼肉料,鹵水的肉味全靠鹵制食物去日積月累才呈現出來。
潮州鹵水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就在於它刻意地融入了肉味。這里的肉湯含有三組復合風味:大地魚與珧柱為一組,稱「海鮮味」——它可以讓湯水帶飄香的嗅感;金華火腿皮與金華火腿骨為一組,稱「風臘味」——它可以讓湯水具沉實的質感;老母雞、大骨與梅肉為一組,稱「鮮肉味」——它可以讓湯水賦鮮甜的味感。
製作時先將大地魚在烘爐內烘香。另將金華火腿皮洗凈。然後將清水、珧柱、大骨、金華火腿骨、老母雞、梅肉和鵝油放入大鋼桶內,先猛火燒沸,再改慢火熬約3小時,得濃湯(剩下的骨頭可再加水繼續熬,所得湯水作補充之用)。
葯材
第二步,調香。香有外香與內香之分,而香料很難斷定誰是外香誰是內香,它們有時是共存的。這里有南姜、香葉、八角、桂皮、甘草、草果、香茅、白豆蔻、蒜肉、芫荽頭、芫荽籽、干蔥頭等13種香料。操作時可將香料分為三組:蒜肉與干蔥頭為一組,須用油爆或炸香;八角、桂皮、甘草、草果、干辣椒為一組,要先在干鑊(鍋)里炒炙過才使用;餘下的為一組,直接使用。
將所有加工好的香料都投入湯水鍋里,慢火滾熬30分鍾。
調料
第三步,調味。這里調味是以魚露為主,魚露的味道咸鮮,但稍不注意又會調得咸苦,所以用它來調味,寧少莫多。
第四步,調色。潮州鹵水一般取原色為主。所配食材已經讓這種鹵水賦上灰黃之色,但也有廚師因為嫌這種色澤不亮麗,所以就讓糖色派上了用場。
潮州鹵水能夠脫穎而出,還在於湯中加入了蒜頭。在很多人眼裡,蒜頭是一種讓人敬而遠之的辛辣物;而在潮州人眼裡,蒜頭卻有如「窮人味精」——因為它無論是生的還是熟的,連衣的還是去衣的,原粒的還是剁成茸的,都能散發出不同的味道來。蒜頭被派上用場,還因為潮州鹵水的製作者認為,僅憑熬湯已不足以使鹵水獲得全面的鮮味;而蒜頭賦予的味道,則恰好可以彌補其中所欠缺的鮮味。基於這個原因,有些廚師甚至是連衣蒜子、炸蒜子、炸蒜茸都統統加了進去,以求融合出蒜頭的各種香味來。
此外,在鹵水中刻意加入油脂也是潮州鹵水的一大特色,而這種做法是以往的鹵水所不容的。原因是:過去的鹵水產品對色澤特別講究,而如果鹵水的油脂較多,那就會影響食物上色。而潮州鹵水的製作者認為,傳統開敞式的鹵水容易導致香味揮發流失,而廚師在鹵水中加入鵝油,也就是為了讓鹵水的香味能存留下來。
潮州鹵水的配料:
潮州鹵水具有濃而不咸、香而不濁、醇而不寡的特色,其配方是:大地魚、珧柱、大骨、金華火腿皮、金華火腿骨、老母雞、梅肉、鵝油、清水、南姜(高良姜)、香葉、白豆豉、八角、桂皮、甘草、香茅、草果、蒜、芫荽頭、芫荽籽、干蔥頭、魚露、冰糖、味精和糖色適量。
Ⅳ 燒鵝的製作方法
原料:
鵝齡為90天左右的肥嫩仔鵝1隻。
調料:
燒鵝料150克,皮水4800克(約耗150克)肉蔥、薑片、蒜蓉各20克,燒鵝蘸料100克。
燒鵝料配方:
材料:
白糖5千克,鹽10千克,味精500克,雞精500克,沙姜粉450克,五香粉250克,雞肉醬250克,柱侯醬250克,芝麻醬250克,花生醬250克,芝麻油300克,南乳150克,腐乳250克,蒜茸500克,食用油400克。
製法:
把蒜茸先用400克食用油爆香,然後把油與蒜茸一起倒入其他配料中拌攪均勻即可。
適用:
作為燒鴨、鵝、雞等燒烤前內腔塗抹的腌制用料。
燒鵝皮水配方:
材料:
水4千克,麥芽糖350克,檸檬汁30克,生粉5克,白醋350克。
製法:
把麥芽糖溶解在水中,加入其他原料拌勻,即成皮水。
適用:
燒鵝、燒鴨等產品在入爐之前普遍都需要上皮水,燒烤時才能著色。
注意事項:刷脆皮水時要刷得均勻,否則鵝烤出來後表皮色澤不一致
燒鵝蘸料配方:
材料:
冰花牌酸梅醬500克,白糖100克,白醋50克,檸檬汁10克。
製法:
把所有原料混合,用慢火煮至白糖溶解即可。
適用:
作為燒鴨、燒鵝等的蘸料。
製作方法:
(1)將鵝宰殺褪毛後,在沒開肚之前把鵝充氣壯身,便其皮與肉分離。
(2)用鋒利的尖刀輕輕劃開鵝皮開肚,刀口豎直乾脆,大概8厘米長。用手沿著內臟的邊沿插到內臟的底端,將內臟握在手中。
(3)輕輕取出所有內臟,鵝肺、食管、喉管,用剪刀輔助剪斷。在鵝的屁股處還有一截帶毒的小淋巴,務必除去。然後反復清洗干凈鵝的內腔。
(4)按適當尺寸砍去鵝腳,砍去鵝翼尖。
(5)再次清洗干凈,准備好芫荽,肉蔥,薑片,蒜蓉,鵝尾針,燒臘鉤。
(6)用燒鵝料拌擦鵝內腔,直至塗抹均勻整個內腔。將芫荽,肉蔥,薑片,蒜蓉等逐個放入鵝的內腔反復拌擦。
(7)用鵝尾針把其開口處縫好,一般採用「之」字縫法。最後收口處要縫緊,保證其不漏氣、不漏水。
(8)把鵝全身淋上皮水,用燒臘鉤從兩個翼的底端鉤緊。
(9)用氣泵再次給鵝充氣,使其皮肉再次分離,把充完氣的鵝的脖子和頭彎進燒臘鉤的圓圈內。
注意事項:打氣以打至八成滿為宜,不宜打得過滿。且打氣後不可用手拿鵝的胸脯等部位,以免留下凹痕。
(10)放在通風處吹乾水分,用風扇吹乾也可。
(11)給烤爐點好火,預熱烤爐,等待火勢穩定,將晾乾的鵝掛入烤爐里,蓋上蓋子,開始燒鵝,
(12)用穩定的炭火燒約50分鍾,即可出爐。
注意事項;掛入爐中烤制時,一定要掌握好火候,且要將鵝在爐中轉動幾次?亦可使用自動轉爐 ,使之受熱均勻。
Ⅵ 比烤鴨好吃的廣東燒鵝為何出不了省
為什麼比烤鴨更好的廣東烤鵝不能出省呢?真正的原因讓廣東人「尷尬」!說到烤鴨,可以說是無人不知不曉,但是如果是烤鵝,南方人可能會更熟悉它,更具體地說,就是廣東人對這種烤鵝更熟悉。在廣東,人們比烤鴨更習慣於吃烤鵝。
有人說廣東燒鵝,因此該國每年將近四分之一的鵝都落入廣東人的肚子。盡管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這足以證明廣東人真的很喜歡吃鵝!那麼,為什麼廣東人不那麼喜歡烤鵝,以至於他們沒有離開該省。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廣東人有些尷尬,因為廣東人認為烤鵝很好吃,而其他地方的人則不這么認為。只是我們感覺不好!廣東燒鵝之所以能夠這么好吃,不單單廚師廚藝好,這和選材上面的嚴格要求,有很大的關系。廣東人自己吃燒鵝都不夠,所以很少能夠看到在外地會有廣東燒鵝。
Ⅶ 燒鵝店取名
答:侵權,因為店名等同知識產權,是受法律保護的,打個比方,你開個手機工廠店,然後,你的手機名叫蘋果,行嗎?如果這樣你就借了別人手機的名氣,就侵害了他的知識產權.現實中,要你觸犯了別人的很大的利益,別人寸才去告你,所以,最好不要取這個名字.
Ⅷ 有著700年的悠久歷史 現今古井燒鵝還能香飄多遠
全世界
Ⅸ 求燒鵝店廣告語(非原創勿進)
燒鵝美味香千里,請君務必嘗一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