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能幫我找到這個海報的原圖嗎
台灣設計師作品網頁鏈接
畫廊簡介
國立視覺設計研究所畢。 曾在藝文雜志擔任設計編輯實習、粉絲數超過70萬的電子商務公司擔任平面設計,現任職於國內知名企業擔任網頁設計師。 喜好接觸藝術、文化、土地等人文領域, 關心社會、農業各種層面, 喜歡做人文領域相關的設計。
⑵ 那位朋友有農業銀行的宣傳畫呀
關注微博: 中國農業銀行宣傳海報 .每期手繪定時更新,歡迎採納.
⑶ 中華農業保險宣傳畫
《農業保險條例》是為規范農業保險活動,保護農業保險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促進農業保險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等法律,制定。
由國務院於2012年11月12日發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⑷ 圖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 圖二 某連環畫封面 圖三 20世紀50年代的宣傳畫
(1)特徵:以家庭為生產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精耕細作,自給自足。內積極容影響:①小農經濟是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是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②生產資料基本歸農民私有,使農民具有較高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的發展。 (2)轉變:從「平均地權」到承認「耕者有其田」。背景:改組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對三民主義作出了適應時代潮流的新解釋。 (3)①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為農業生產的恢復開辟了道路;②1953年到1956年的農業合作化運動,即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進一步解放了農村生產力;③1958年開始的「人民公社化」運動,超越了生產力的水平,嚴重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④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4)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是社會安定的基礎;農業是國家自立的基礎;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仍然比較脆弱,農業發展速度仍然相對滯後,農業仍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 |
⑸ 農業學大寨的宣傳畫值多少錢
完好的話上百元。
⑹ 下圖為1958年出現在我國的一幅宣傳畫,畫上配的文字是: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
(1)人民公社 (2)大躍進、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 (3)大躍進運動違背了經濟規律,高指標瞎指揮等錯誤泛濫,工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國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國後未曾有過的經濟困難。 |
⑺ 宣傳畫的中國發展
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和北伐戰爭時期,宣傳畫創作十分活躍。作品多以報刊登載、傳單或牆壁畫的形式出現。內容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清政府和軍閥的殘暴與腐敗為主,還有的歌頌北伐戰士的英勇。20年代末和30年代前期,江西革命根據地曾出現許多粗朴而生動的宣傳畫,如《掙脫枷鎖》、《粉碎敵人進攻》等。30年代最突出的是抗日救亡宣傳畫。1938年,由周恩來、郭沫若領導的政治部三廳,團結了一批抗日畫家,創作了許多抗日宣傳畫。1932至1934年間,以畫家沈逸千為首組織了國難宣傳團,攜布畫先後歷十多個省會巡迴展出。在40年代,解放區的畫家緊密配合抗戰任務,創作了許多反漢奸、減租減息、發展統一戰線、擴大根據地乃至農業生產、講究衛生等內容的作品。其形式主要以木刻版畫為主,有的利用民間「拉洋片」、「西洋景」的方法,獲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宣傳畫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宣傳畫家,影響較大的有哈瓊文、翁逸之、吳敏、游龍姑、吳性清、錢大昕、楊文秀、周瑞庄 、張汝濟等。他們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進行宣傳畫創作。北京、上海、天津遂成為出版宣傳畫最集中的地區。50至60年代,宣傳畫配合群眾運動而出現了繁榮。這一時期的著名作品有蔣兆和的《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哈瓊文的《祖國萬歲》,錢大昕的《爭取更大的豐收,獻給社會主義》,楊文秀的《豬多肥多糧高產》,周瑞庄的《越南南方人民越戰越強,堅決打擊美國侵略者直至勝利》劉秉禮的《心懷祖國,放眼世界》等。60年代末,宣傳畫開始出現浮誇、偽飾風,至「文化大革命」發展到極至。
「文革」期間,宣傳畫印行很多,但題材單調,成了為個人崇拜思潮推波助瀾的工具。在藝術上則多公式化、概念化,用大拳頭、瞪眼睛和裝腔作勢的形象表示「革命」,雖然到處張貼,卻很難有什麼藝術力量。「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宣傳畫創作跌入低谷,一些公共場合寧願掛花鳥風景畫,也不掛宣傳畫。70年代末至80年代,宣傳畫又有了復興景象,但此時的宣傳畫,風格趨向多樣,不再像50年代那樣以寫實為主。同時,一些畫作也出現了與商業廣告的合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