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正面管教宣傳

正面管教宣傳

發布時間:2022-08-27 15:45:29

㈠ 正面管教的12個方法

1、沒有壞孩子,只有壞行為

如果您的孩子因打另一個孩子而表現不佳,而不是稱他為「頑皮的男孩或壞男孩」,請告訴他他的行為是不好的。

您可以禮貌地說:「你不應該打別人,並為自己的行為道歉。」這樣,你的孩子將了解到他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

2、向他展示如何表現

如果您發現您的孩子將要做錯事,而不是簡單地說「別做!」,請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向孩子展示正確的行為方式,教孩子如何正確行為。

3、堅定但善解人意

表現出同理心是使您的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的好方法,但是他仍然需要以正確的方式行事。例如,如果你的孩子說:「他先開始了!」他不會分享球。您可以回答:「我知道您真的很想玩球,他不會把球給你,但是擊中另一個男孩並不是正確的拿球方法。」

是的,你的小孩子不會確信,但是如果您想將他的行為改變為良好,就必須重復很多次。對孩子要有耐心,不要發脾氣。

4、讓孩子學會獨處

超時更像是您的孩子的冷靜期,在此他可以反思自己的行為(即,如果他行為不端)。但是,作為父母,您需要提醒他超時不是一種懲罰。最好的方法是在一個僻靜的地方擺放椅子,讓孩子可以坐一會兒,思考一下他的活動和行為。

5、讓孩子學選擇

這會使您的孩子有控制感,並且不會讓他覺得您總是在告訴他該怎麼做。如果您的孩子打了別人,您可以提供兩種選擇。例如,「你要為打人道歉,還是想暫停一下直到冷靜下來?」

6、把錯誤變成教訓

如果您的孩子從別人那裡搶走玩具,您也可以利用過去的經驗來幫助他理解為什麼他不應該這樣做。

例如:您可以說:「你還記得您的朋友搶走您正在玩的玩具嗎?這讓你感到非常難過,不是嗎?」使用這種方法將幫助您的孩子理解玩伴的情緒,並且他會成長為一個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

7、設定界限和期望

如果您的孩子喜歡玩游戲,那很好,但是您需要為游戲時間設定嚴格的規則。例如:您的孩子可以在完成家庭作業後玩耍,或者在完成所有蔬菜後可以享用冰淇淋。

㈡ 天天聽,到底什麼是正面管教

㈢ 正面管教的內容簡介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我們將通過正面管教家長工作坊幫助家長學會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
沒有哪個父母不為了孩子而竭盡全力,但最美好的願望卻不一定給孩子帶來最好的結果。30多年來,《正面管教》已經成為了管教孩子的「黃金准則」, 《正面管教》的書籍被翻譯成16種語言,在美國銷量超過400萬冊,在美國之外的國家銷量超過200萬冊。

㈣ 什麼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基於阿德勒、德雷克斯心理學理論,由簡•尼爾森、琳•洛特——用於家庭教育,是一種體驗式教學,深入兒童心理,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系統性。

有效管教的五大要素是相互尊重和鼓勵;幫助孩子感覺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培養孩子重要的社會和生活技能;邀請孩子們發現他們的能力;長期有效。

正面管教的創立和理論來源:

正面管教是英文positive discipline的翻譯,在台灣被譯為正向教養力,可以理解為對孩子的正面引導,講究的是不懲罰、不驕縱,和善而堅定的有效育兒,既要和孩子有比較好的情感連接,又要樹立一定的界限。

四十年前,簡尼爾森根據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創建了正面管教,後來,琳洛特和簡尼爾森一起設計了正面管教的家長體驗課,讓普通的家長即便不懂心理學也可以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

《正面管教》這本書被譯為多種文字傳到各個國家,在美國,正面管教已經成為主流家庭的育兒觀。在我國,張宏武女士把正面管教帶回了中國。

13年,創始人簡尼爾森來參加了我國的第一次正面管教年會,12年開始,正面管教在北上廣深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了解,已經進入了許多家庭和機構,去年還被寫進了台灣的教育局文件中。

㈤ 正面管教的理念是什麼

1、正面管教的創立和理論來源

正面管教是英文positive discipline的翻譯,在台灣被譯為正向教養力,可以理解為對孩子的正面引導,講究的是不懲罰、不驕縱,和善而堅定的有效育兒,既要和孩子有比較好的情感連接,又要樹立一定的界限。

四十年前,簡尼爾森根據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創建了正面管教,後來,琳洛特和簡尼爾森一起設計了正面管教的家長體驗課,讓普通的家長即便不懂心理學也可以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正面管教》這本書被譯為多種文字傳到各個國家,在美國,正面管教已經成為主流家庭的育兒觀。在我國,張宏武女士把正面管教帶回了中國,13年,創始人簡尼爾森來參加了我國的第一次正面管教年會,12年開始,正面管教在北上廣深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了解,已經進入了許多家庭和機構,去年還被寫進了台灣的教育局文件中。

簡尼爾森是一名教育學博士,她自己育有七個子女,二十多個孫輩,擔任過十餘年的兒童發展和心理咨詢工作。她已經八十多歲了,還活躍在國際的舞台上,足見PD精神對人的長遠影響。

阿德勒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心理學家,和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心理學三巨頭,他和弗洛伊德曾經共事,但是後來在學術上有了分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講的是一種「原因論「,即你的過去造就了你,而阿德勒認為,人不應該被過去所束縛,應該更加積極地去把握當下,達成人生的目的,所以阿德勒的心理學講的是一種「目的論」。這個大家有興趣的話,我推薦兩本書,一本是《自卑與超越》,一本是《被討厭的勇氣》,如果你和我一樣也有著不夠自信的問題,這兩本書會有很大的幫助。

正面管教的一些核心觀點就來自於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例如孩子的種種行為都是對價值感和歸屬感的追求,孩子要成長為自信和有責任感的人,就要學會貢獻、合作和對他人感興趣,這些都是價值感和歸屬感的來源。

2、正面管教的幾個核心理念。

行大於言:

第一個理念叫做行大於言,這個詞可以多方面的理解,首先是我們做了什麼比說了什麼更重要,孩子一個主要的學習途徑就是模仿,例如我們常常教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但我們自己卻偶爾會帶著孩子橫穿馬路,孩子可能記不得咱們所說的規則,卻能記住我們所做的負面行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講育兒先育己,自己吃得健康,孩子才會少吃零食少喝飲料,我們自己在家中也遵守我們共同制定的規則,例如有限的屏幕時間,這樣孩子才不會常常捧著手機,我們自己從來不翻書,那孩子就很難愛上閱讀。有時候孩子是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孩子生活規律混亂,可能指向的是我們自己的生活沒有規律,我們要先做好自己,才有資格去管理孩子的生活,這也是把孩子當成和我們平等的人來尊重。正面管教中「控制自己的行為」工具。

行大於言的另一層意思是,我們想讓孩子學會的能力和技能,是需要示範和練習的,有些家長會對孩子抱有一種「生而知之」的想法,例如我們想讓孩子自己好好吃飯,卻不仔細告訴孩子應該如何使用餐具,也不給孩子失敗的機會去練習,最後的結果肯定不盡如人意。成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很難意識到,許多我們已經內化了的經驗,對孩子來說還是第一次,有時候孩子並不是為了激怒我們而去做一些「錯誤行為」,而是我們沒有告訴孩子「媽媽需要你這樣做」,幾次示範和幾次練習的機會,雖然在這個階段會花費一些時間,但在孩子具備了這樣一種經驗後,會省掉許多不必要的小麻煩收拾殘局的時間,孩子通過技能的學習也能獲得「我能行」的體驗。在正面管教的工具中,「教孩子該怎麼做」就是在提醒我們要行大於言。

行大於言還有一層延伸意思,就是我們說的和我們做的要統一,當我們的言行不統一時,我們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會更大。還舉孩子不好好吃飯的例子,當家長追著孩子喂飯,孩子就是不吃,媽媽可能會說那你就餓肚子吧,但是到了孩子餓的時候,媽媽面對孩子可憐兮兮的小臉兒就不忍心讓孩子餓著,又給了其他食物,這樣,聰明的孩子就知道,媽媽說讓我餓,但我還是會有吃的,他沒有承擔餓肚子的後果,自然就不會重視媽媽所說的話。正面管教中的「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就是這個意思,承擔了後果才能負起責任,才會重視規則。

在我們以往的管教方式中,有時候我們心情不好,可能會因為小事責罵或懲罰孩子,但隨後家長可能會出現內疚和補償心理,覺得自己說重了或不願看到孩子不開心,再用其他的獎勵去補償,這就是時而懲罰時而驕縱的管教了。這會讓孩子對規則產生不信任,對小月齡的孩子來說,他們是需要固定的規則和生活規律來獲取安全感的。

確保孩子感受到愛:

我們傳統上提倡的管教方法,其實是比較嚴厲的,有句話叫「慈母多敗兒」,說的就是對孩子應該嚴厲,但這樣的方法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孩子常常理解不到家長嚴厲背後的愛。請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小的時候,犯錯誤被責罵後,你自己的感受是什麼?你當時的決定是什麼?有沒有人覺得,我爸爸罵我打我,打的真好,是因為他愛我,有沒有人在被劈頭一頓罵後,決定自己從此要聽話,努力。我想更多的想法會是:這次被抓了,真倒霉,更多的會是傷心,羞愧,甚至不服氣。這個時候我們是很難感受到愛的,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正面管教之所以不提倡懲罰孩子,這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懲罰在表面上暫時制止了錯誤行為,卻指向了更多的負面情緒負面反應,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正面管教有一個工具叫做「先連接再糾正」,還有許多類似的工具如「共情」「認同感受」,都是在強調,我們管教孩子的行為,背後是對孩子的關愛,這一點非常重要。

有些爸爸媽媽可能會問,他都已經犯錯了,我正在氣頭上,怎麼去表達愛呢?這就要提到正面管教的另一個觀點了:「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叫「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在生活中,我們對孩子的錯誤其實容忍度是很低的。我們學習了正面管教之後,可能對待孩子的錯誤就會有一個更輕松的態度了,因為這是孩子學習的好機會,他在練習,摸索,成長,我們不僅不懲罰,還要給孩子個擁抱,告訴他「你已經很努力了」,「媽媽看見你的付出了」,試想這時孩子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感覺更好,才能做得更好」,這就是為什麼要確保孩子了解我們的愛。另外,正面管教的理論講孩子的所有錯誤行為都是在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只有讓孩子感受到愛,孩子才能獲得這兩種感受,才會為了自己的價值而活,而不是為了獲得獎勵或為了避免懲罰。

行為背後的目的:

常常有家長會說自己家的熊孩子反復犯錯,說了很多遍還是不聽,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實際上第一步不是考慮怎麼說,而是要先讀懂孩子言行背後的信念,然後對症下葯,前面我們也說了,孩子的不良行為其實都指向一個需求,就是尋求價值感和歸屬感,正面管教有一個工具叫做「錯誤目的表」。

在錯誤目的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不良行為被稱作錯誤目的,主要分為四種,在第一列中可以看到,分別是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大家可以通過自己當時的感受去做基本的判斷,在第三列中顯示的是家長可能出現的錯誤做法,如哄騙、替孩子做、投降,或看我怎麼收拾你,大家可以對照自己在面對孩子時是否出現了這樣的意識,後面一列顯示了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還有我們可以使用的正面管教工具,也就是合適的應對辦法。大家不妨一用,然後在群里反饋。需要說明的是,這個表上的四種錯誤行為劃分,在使用時並不需要分的特別仔細,例如一個孩子有著拖拉磨蹭的問題,既可能是尋求過度關注,也可能是對父母先前行為不滿的報復,家長可能煩躁,也可能無助,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去分析,最重要是放過這個錯誤本身,看見孩子可能的需求,然後再使用工具。

㈥ 慧育家所說的正面管教是什麼

正面管教是把正確的做法和道理告知孩子,不列舉反面案例。

閱讀全文

與正面管教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政府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535
業務拓展策劃方案 瀏覽:150
企業捐贈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12
廣電網路市場營銷題庫 瀏覽:406
同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28
培訓方案的設計應包括 瀏覽:111
關於微博成立的策劃方案 瀏覽:328
世界電子商務公司排名 瀏覽:232
小學校本培訓計劃並實施方案 瀏覽:104
電子商務考題單選題 瀏覽:174
上海盈達電子商務 瀏覽:800
微信營銷崗是干什麼的 瀏覽:707
上猶縣電子商務示範縣 瀏覽:181
教職工普通話培訓方案 瀏覽:456
南京喆葆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73
電子商務b2b案例 瀏覽:452
市場營銷最新論文 瀏覽:337
財政局扶貧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995
成功的市場營銷書 瀏覽:441
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教室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