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生態修復宣傳

生態修復宣傳

發布時間:2022-08-27 03:07:47

A. 請你為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寫一條宣傳標語

黃河流域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需要你我共同努力,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

黃河流域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

1、黃河母親再也受不起傷--保護黃河,人人有責

2、愛護黃河,就是愛護自己的母親

3、讓黃河母親與華夏兒女同在

4、黃河之水天上來,請珍惜這天上之水吧

1、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護黃河非傳人!   

2、每條河支撐著生命的延續。    

3、你在這片土地上奔流不息。 

4、炎黃子孫為了使黃河變成綠河,讓我們一起行動吧!   

5、長江黃河兩大江,猶如人類父母親。   


6、黃河清,天下平。 

7、不息的流淌孕育著大地的生機。   

8、愛護黃河,就是愛護自己的母親!    

9、黃河,我們的屏障。

2、母親:你真的很累,保護黃河就是保護我們的母親。    


3、黃河被污染了,你還潔凈嗎? 

    
4、讓黃河之水源源不斷,讓母親乳汁永不幹涸。   

  
5、九曲黃河一份情,兩岸綠林四季清。    


6、母親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永遠永遠保護你     

7、保護母親,保護黃河。 

B. 保護生態環境的宣傳語

綠色環保的宣傳標語如下:

1、自然在身邊,保護在心中。愛護大自然,建設美好家園。

2、少些塵土,再現碧藍天空。讓保護環境成為我們的自覺行動。

3、創藍天碧水新城福澤你我他,建文明和諧人居惠及千萬家。

4、構建和諧社會大環境,倡導文明環保新氣象。與綠色相約,與環保同行。

5、自然在身邊,保護在心中、愛護大自然,建設美好家園。

6、愛護環境,保護地球,讓我們托起雙手共同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7、打開藍天的窗,扣開青山的門,走進環保世界,共享美麗人。

C. 黃石市礦山生態修復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修復礦山生態,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湖北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礦山生態修復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礦山生態修復是指對因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等活動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採取水土保持、生態復綠、復墾利用等方式進行的治理恢復。第三條礦山生態修復應當堅持科學規劃、系統修復、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防治結合,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第四條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礦山生態修復,建立政府主導、礦業權人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礦山生態修復體系,協調推進礦山生態修復。

縣(市、區)人民政府(含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下同)負責本轄區內礦山生態修復的監督管理,並組織實施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第五條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礦山生態修復的指導、協調、檢查。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與礦山生態修復相關的污染防治監督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與礦山生態修復相關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

應急管理部門負責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以及其他與礦山生態修復相關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公安、財政、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等單位,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與礦山生態修復相關的工作。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礦山生態修復方面的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的礦山生態保護意識。第七條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以及其他相關企業事業單位開展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研究,推廣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產品,提高礦山生態修復的科學技術水平。第八條鼓勵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鼓勵單位和個人依法投資礦山生態修復。

鼓勵礦山生態修復與保護歷史文化以及發展科普教育、旅遊觀光、農業綜合開發、體育休閑、特色小鎮等相結合。第九條對在礦山生態修復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第二章礦山生態修復第十條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生態環境、應急管理等有關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編制礦山生態修復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據礦山生態修復規劃,制定本轄區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第十一條礦山生態修復規劃應當遵循自然生態規律,符合國家、行業標准和規程以及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等。第十二條礦山生態修復規劃應當包括礦山生態的基本情況、生態修復的目標任務、重點治理區、保障措施以及其他應當列入的內容。

編制礦山生態修復規劃,應當採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第十三條礦山生態修復規劃應當嚴格執行;確需調整的,應當按原批准程序辦理。第十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每五年組織一次礦山生態修復規劃執行情況的評估,並將評估結果作為調整礦山生態修復規劃的重要依據。第十五條礦業權人是礦山生態修復的責任人。

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由所在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名錄由市人民政府公布。第十六條探礦權人應當保護礦山地質環境,在礦產資源勘查活動結束後未申請采礦權的,應當對其勘查礦產資源遺留的鑽孔、探槽等進行封閉、回填,對破壞的山體、植被等進行修復。第十七條采礦權人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綠色礦山建設要求,依法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礦山。第十八條采礦權人應當保護礦山地質環境,開展礦山生態修復與開采礦產資源同時設計、施工,實行邊開采邊修復。采礦權人應當在礦山關閉前完成礦山生態修復。第十九條采礦權人在礦產資源開采活動中應當採取下列生態修復措施:

(一)對可能被損毀的耕地、林地、草地等,進行表土剝離,分層存放,分層回填,優先用於復墾土地的土壤改良,並採取治理措施避免或者減少土壤污染;

(二)對植被破壞後裸露的山體、岩坑等,進行生態復綠;

(三)對已經塌陷的采空區,進行回填、復墾等;

(四)對尾礦庫採取防滲漏、防揚散等措施,防止造成環境污染等;閉庫和銷庫後,及時進行土地復墾或者生態復綠;

(五)對礦區及其周邊採取修建擋土牆、截水溝、集水池、沉砂池和其他廢水處理措施等,減少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礦區生產和生活污水經分別處理後達標排放;

(六)其他生態修復措施。

D. 2021年生態修復行業宣傳部工作職責

摘要 加強生態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提高生態文明建設能力。

E. 東營市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與修復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加強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與修復,促進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黃河三角洲內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以及從事相關生產生活、開發建設及監督管理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其他法律、法規對本條例調整事項有更嚴格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本條例所稱黃河三角洲范圍包括本市全部行政區域。第三條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應當堅持統籌規劃、科學布局,保護優先、系統治理,合理利用、損害擔責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狀況負責,將生態保護與修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生態保護修復和經濟社會發展。
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統籌本行政區域內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發展改革、財政、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水務(利)、農業農村、海洋發展和漁業、文化和旅遊、黃河河務、自然保護區管理等有關部門單位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
各級河湖長、灣長、森林濕地長等應當做好各自職責內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與修復議事協調機制,統籌協調生態保護與修復中的重大事項。
市人民政府應當在生態共建、污染共治、應急聯動、聯合執法等方面加強與相關市的溝通協作。第六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享有良好生態環境的權利,並有依法保護生態環境和節約自然資源的義務。第七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宣傳教育,提倡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採取多種措施促進全社會養成保護生態、綠色生活的習慣,提高全社會生態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加大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宣傳力度,對破壞生態的行為依法進行輿論監督,營造全社會保護生態的良好氛圍。第八條對在生態保護與修復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市、縣(區)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規劃與管控第九條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應當組織開展自然資源調查和監測,調查和監測結果應當作為編制相關規劃、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管理活動的基礎和依據。第十條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市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縣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應當依據市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編制,報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備案。第十一條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應當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依據,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需求相適應,突出黃河三角洲地域特色,聚焦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等重點區域,科學布局生態保護與修復空間,構建市域國土空間生態安全格局,避免生態空間退化和破碎化,實現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第十二條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應當明確生態保護與修復的目標任務、空間布局、重點工程以及保障措施等內容。
編制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應當組織專家論證,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第十三條市、縣(區)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嚴格執行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不得違反規劃批准建設項目或者組織開展其他開發建設活動。
相關部門編制涉及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專項規劃,應當與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相銜接。第十四條經批準的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應當按照原規劃編製程序報批、備案、公布。第十五條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劃定的生態空間應當按照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要求,實行嚴格管理。
建設項目應當不佔或者少佔林地、濕地等生態空間,確需佔用的,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並依法辦理相關手續。臨時佔用的,應當在佔用期滿後及時修復。第十六條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應當堅持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有機融合。
規劃建設項目應當合理布局生態空間,與項目主體建設內容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驗收。
工礦廢棄地、村莊拆遷土地以及其他建設用地整治,應當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濕則濕、宜荒則荒的原則,進行生態修復。第十七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完善生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預防和減少因自然和人為因素造成的突發生態災害,保障生態安全。

F. 太原市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維護晉陽湖生態功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晉陽湖保護區內規劃建設、生態保護與修復及其監督管理等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應當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遵循統一規劃、生態為本、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的原則。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的領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中的重大事項。

市人民政府應當把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晉陽湖生態保護、修復以及信息化建設等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市人民政府應當構建多元化投資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建設和運營。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水務、園林、規劃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文旅等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做好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

(一)市水務部門負責水資源保護、水量保障、水利設施、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和節約用水等工作;

(二)市園林部門負責管理范圍內湖泊治理、城市綠化、公園建設等工作;

(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負責國土資源、森林資源、草原資源、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濕地資源的保護、利用和監督管理,組織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等工作;

(四)市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質量監測、環境污染防治和水質監測等工作;

(五)市農業農村部門負責農業生物物種資源、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組織開展村居環境整治,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指導發展生態農業等工作;

(六)市文旅部門負責統籌文化和旅遊產業等工作。

市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住建、城鄉管理、交通運輸、應急、文物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

西山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管理委員會應當按照市人民政府的授權,做好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有關工作。第六條晉陽湖保護區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做好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

(一)宣傳貫徹生態保護與修復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

(二)依照職責實施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

(三)組織落實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的重大決策事項;

(四)依法開展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行政執法工作,查處有關違法行為;

(五)市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晉陽湖保護區所在地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在上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做好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有關工作。第七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研究西山自然生態與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的關系,協調處理好人工湖保護與水、濕地等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有效發揮晉陽湖的自然生態功能。

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宣傳教育,對在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破壞晉陽湖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勸阻或者舉報。

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受理舉報,依法予以處理。第二章規劃建設第九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水務、園林、規劃和自然資源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編制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並按照規定程序報批後實施。

經批準的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報批。

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應當納入市國土空間規劃。第十條晉陽湖保護區天際線管控范圍內建築高度按照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一條在晉陽湖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工程,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國土空間規劃、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水資源保護、海綿城市建設等有關規定,並依法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和行政許可等手續;

(二)建設項目的選址、布局、高度、體量、造型和色彩等應當與周圍景觀和環境相協調;

(三)按照環境和文物保護有關規定,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周圍自然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

在晉陽湖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不得影響水工程安全和運行管理,不得損害河流、湖泊及濕地的生態環境。

G. 長治市沁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沁河流域生態環境,規范流域治理、保護、開發、利用等活動,保障流域用水安全和生態健康,促進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沁河流域的流域規劃、生態修復與保護以及監督管理等活動,適用於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沁河流域,包括沁源縣王陶鎮、韓洪鄉、郭道鎮、交口鄉、沁河鎮、中峪鄉、靈空山鎮、聰子峪鄉、法中鄉、赤石橋鄉、景鳳鎮,長子縣石哲鎮,沁縣故縣鎮,屯留區張店鎮境內的沁河幹流及其支流匯水面積內的水域和陸域。第三條沁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應當堅持統一規劃、區域協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生態優先、合理利用、綠色發展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負責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的組織、管理、協調和監督工作,應當將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並組織實施沁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目標和年度計劃。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在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指導下,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落實本轄區內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的相關工作。

鼓勵村(居)民委員會將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第五條市、縣(區)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水污染防治的統一監督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水資源管理和河湖生態修復與保護的統一監督管理;規劃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開展轄區內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

市、縣(區)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住房和城鄉建設、城市管理、農業農村、應急管理、交通運輸、衛生健康、文化和旅遊、能源、財政、行政審批等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協同配合,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的相關工作。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流域生態環境的義務,有權對破壞流域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舉報。

對在沁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七條沁河流域實行河長制。

市、縣(區)河長負責協調和督促相關主管部門實施責任水域治理和保護。

鄉級河長負責協調和督促責任水域治理和保護具體任務的落實。第八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沁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專項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市、縣(區)人民政府在安排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文化保護、農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旅遊業等資金和項目時,適當向沁河流域傾斜。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相關科學知識和法律法規。

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保志願者開展多種形式的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宣傳活動,參與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的監督。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的公益宣傳,對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第二章流域協同與規劃第十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在省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與下游同級人民政府協商,建立上、下游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協同共治機制,通過建立聯席會議、簽訂協議等方式,推動流域生態環境的系統保護和綜合治理,協調解決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中的重大問題。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與下游同級人民政府在政府規章制定、規劃編制、監督執法等方面,建立協作機制。

市人民政府應當與下游同級人民政府協商建立監測信息共享、生態環境風險報告與預警、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工作機制。第十二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協同下游同級人民政府,建立沁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享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第十三條市人民政府按照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編制的山西省沁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相關規劃,編制本市的沁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規劃,並向社會公開。

縣(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本市沁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規劃,編制本行政區沁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實施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向社會公開。

沁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規劃、生態修復與保護實施方案應當包括水污染防治、飲用水源保護、地下水保護、生態流量保障、河湖空間管控、濕地修復與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內容。

H. 忻州市滹沱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滹沱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改善流域生態環境,規范滹沱河流域開發、利用、治理等活動,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滹沱河流域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滹沱河流域(以下簡稱流域),是指位於忻州市境內的滹沱河河流源頭、幹流及其支流匯水面積內的水域和陸域,以及出露帶在流域范圍內的岩溶泉域。

本條例適用於流域內生產生活、開發建設、生態修復與保護、投融資保障、監督管理等活動。第三條流域內的生態修復與保護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一規劃、保護優先、科學修復、綜合治理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實施山水林田湖草和河流源頭綜合治理,保障流域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相適應。第五條市人民政府全面負責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統籌協調和研究解決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的重大事項。

市人民政府在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中主要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綜合規劃的編制;

(二)審查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

(三)制定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各項經濟和行政措施;

(四)制定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實施方案;

(五)制定滹沱河幹流及其支流源頭治理方案;

(六)協調流域幹流、支流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

(七)根據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實際情況,需要依法履行的其他職責。第六條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

流域村(居)民委員會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第七條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實行河長負責制,落實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責任。第八條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將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的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生態保護意識。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流域生態環境的義務,有權依法檢舉和制止破壞流域生態環境的行為。第二章流域規劃與產業發展第十條滹沱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應當統一規劃。規劃分為綜合規劃和專項規劃。

省人民政府批準的《滹沱河流域山西段生態修復與保護規劃》是滹沱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的綜合規劃。

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綜合規劃,編制滹沱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專項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一條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規劃應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礦產資源規劃等相協調。第十二條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制定規劃實施方案,分解規劃的目標和任務,明確責任分工與項目工程責任主體,保證規劃的有效實施。第十三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發展改革行政主管等有關部門,根據滹沱河流域產業發展規劃和國家、省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制定鼓勵、限制、禁止發展的產業、產能和產品目錄,及時向社會公布並組織實施。

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生態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合理安排城鄉建設和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第十四條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流域規劃,將節水、節能、資源綜合利用、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等項目列為重點發展領域。

鼓勵企業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新材料,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開展廢棄物處理及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第三章生態修復第十五條流域生態修復應當堅持節水優先、自然修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提高流域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第十六條水資源配置應當統籌兼顧上下游、左右岸和有關地區之間的利益,推進流域內河湖連通,實現多源互補,恢復流域生態功能。

水資源利用應當優先使用地表水,合理調配外調水,充分利用礦坑水和再生水,有效涵養和保護地下水。

閱讀全文

與生態修復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同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28
培訓方案的設計應包括 瀏覽:111
關於微博成立的策劃方案 瀏覽:328
世界電子商務公司排名 瀏覽:232
小學校本培訓計劃並實施方案 瀏覽:104
電子商務考題單選題 瀏覽:174
上海盈達電子商務 瀏覽:800
微信營銷崗是干什麼的 瀏覽:707
上猶縣電子商務示範縣 瀏覽:181
教職工普通話培訓方案 瀏覽:456
南京喆葆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73
電子商務b2b案例 瀏覽:452
市場營銷最新論文 瀏覽:337
財政局扶貧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995
成功的市場營銷書 瀏覽:441
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教室 瀏覽:661
杭州市電子商務發展報告 瀏覽:56
深圳猿人電子商務 瀏覽:675
市場營銷市場變化趨勢可分為 瀏覽:235
化妝品元旦促銷方案書面全面 瀏覽: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