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涿州市是地級市還是縣級市
涿州市是地級市,涿州市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部,北京西南部,京畿南大門。東臨固安,西接淶水,北通北京,南到高碑店。涿州市隸屬於河北省。涿州市總面積742.5平方千米。截止至2010年12月,涿州市全市戶籍總人口約為64.55萬人。
1986年9月24日,撤涿縣,以涿縣轄區建涿州市,仍屬保定地區。
涿州市名優特產有涿州貢米、金絲掛毯、督亢面等。涿州市著名人物有劉備、張飛、趙匡胤、酈道元等。
2013年,涿州市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35.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5%。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6.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9%。2008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2015年2月28日,河北召開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動員會,經河北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報經中央編辦批准,今年河北省將擴大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試點范圍,涿州上榜。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
(1)涿州是宣傳片擴展閱讀
春秋戰國時期,涿州為燕之涿邑。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滅燕後,於涿邑置涿縣。
西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分廣陽郡南部、鉅鹿郡北部及恆山郡一部,置涿郡。郡、縣治所均在今涿州城區。
新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涿郡為垣翰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改垣翰為涿郡。靈帝中平五年(188年)涿縣屬幽州。
三國魏黃初七年(226年),涿郡改稱范陽郡。
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范陽郡改稱范陽國。幽州刺史遷返薊。在原陽鄉侯國地建萇鄉縣,屬范陽國;
東晉十六國時,涿地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及後燕;
南北朝時,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萇鄉、方城2縣並入涿縣;
隋開皇元年(581年),析涿縣西境原遒縣地置范陽縣,屬昌黎郡(今易縣)。
大業三年(607年),幽州改名為涿郡(治所在今北京)。
唐武德元年(618年),罷涿郡改稱幽州,武德七年(624年)涿縣改名范陽縣。安史之亂後范陽郡又稱幽州;
五代,後晉天福元年(936年),涿州范陽縣屬遼。遼於涿州置永泰軍。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劃范陽、良鄉、宛平3縣邊地置萬寧縣(後改名奉先,元改名房山),隸屬於涿州。
元朝,採行省制,涿州升為涿州路,轄范陽等7縣。
明洪武元年,涿州屬北平府。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順天府分設四路廳,涿州屬順天府西路廳。
民國二年(1913年)撤州,涿州改稱涿縣。民國三年(1914年)順天府改稱京兆特別行政區,涿縣隸屬京兆。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涿縣被日本侵略軍占據。1941年與房良縣、淶水縣並稱房淶涿縣。到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平南縣南部組成「涿良宛」縣,至1947年。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涿縣縣城為國民黨政府接收,設第六督察區於涿縣。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涿縣劃歸河北省保定專區。1970年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轄涿縣。1986年9月24日,撤涿縣,以涿縣轄區建涿州市,仍屬保定地區。
1999年,保定地、市合並,涿州隸屬保定市至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涿州市
❷ 誰知道涿州介紹下
天下第一州--涿州
自北京天安門南行 60 公里,有一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這就是河北省涿州市。全市總面積 742 平方公里,轄 15 個鄉鎮、辦事處、開發區, 407 個行政村, 30 個社區,總人口 59.4 萬。涿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
250 多年前,清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涿州這塊京畿重地時寫下了「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音「南」)第一州」的詩句。如今的涿州,正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承接著難得的發展機遇。特別是 2005 年,涿州市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擴權縣(市),被賦予與設區市相同的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這為涿州的騰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毗臨北京的獨特區位
涿州近臨北京,地處大北京經濟圈緊密層,位於京、津、保三角區中心地帶,具備北京高能資源聚集和涿州低成本優勢對接的優越條件。獨特的區位優勢,又成為中國南資北移、南企北擴,進軍北京的「橋頭堡」和匯納百川的最佳商貿集散地。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環渤海經濟區」合作機制的形成,沖破了長期以來難以逾越的體制和思想障礙,使涿州真正溶入了一個充滿生機和巨大潛力的大市場,土地和勞動力的低成本優勢似乎在一夜之間凸顯出來。涿州正在成為中外客商投資的熱土。
隨著 2008 年的臨近,北京奧運經濟的熱浪涌動著涿州,一些有見識的企業家把涿州視為處於京津腹地的一片難得的投資成本窪地。選擇涿州就是選擇京津,投資涿州就是播種希望。
無以比擬的歷史文化資源
涿州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北京周邊和河北省文化底蘊最深厚的縣(市)之一。在 2300 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了漢昭烈帝劉備、漢桓侯張飛、東漢政治家盧植、中國地理學之父酈道元、北宋哲學家邵雍、宋太祖趙匡胤、禪宗六祖慧能等一大批歷史名人,使這座擁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的古城更加顯得厚重、輝煌。
涿州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廣為流傳。「三國文化」在涿州產生著重要影響,至今,漫步街頭還隨處可見三國文化的遺跡。桃園飯店、桃園大街、三義小學、三義宮、張飛廟無不展示著涿州人對先祖的仰慕和對忠義、誠信思想的崇尚。
以東漢政治家盧植為代表的盧氏,望出涿郡,名人輩出,千百年來,「文武兼備,詩禮傳家」,成為在中國大陸除孔氏家族之外的另一支經久不衰的家族文化。
與歷史文化遙相呼應的是這些珍貴的古城遺跡。經專家認定的中國第一長石拱橋——永濟橋;國家級重點文物——遼代雙塔;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古建築都將按照《涿州歷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與利用》整體規劃得到全面挖掘和修復。
一座歷史文化資源集中、特色鮮明的涿州古城將以嶄新的風貌重現在世人面前,成為「人文涿州」的精品明片。不同於北京的「皇城文化」,涿州在京郊正以無法克隆的歷史文化優勢搶占著旅遊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先機。
如果說,歷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環境與文化品位的重要內涵,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那麼,在省級旅遊度假區內具有國際水準的高爾夫球場和北方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為涿州現代文化品味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成為京南獨具特色的旅遊熱線。
城市基礎設施承載優勢
涿州城區有良好的基礎條件。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涿州城市建設發生了巨大變化,市區規模由改革開放前的 3 平方公里發展到今天的 24 平方公里,全市近 60 萬人口中城市人口占 20 萬。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載體功能不斷增強。
涿州自古享有「京南門戶」、「十八省通衢」之稱,如今的京廣公路、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三條交通大動脈自市區穿行而過,把涿州這座古城同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將全市鄉村同市區緊密聯系。方便快捷的現代化通訊網路使生活在偏遠鄉村的農民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入信息社會。
華北、北京電網為涿州雙向供電,城市給水工程、天然氣工程、污水處理工程以及與北京及周邊地區對接的路網建設項目,為涿州發展蓄積了強勁的動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開放誠信的人文環境
涿州有突出的人才優勢,是全國科技人才密度較高的城市之一。 40 多家中央部屬科研單位和院校,兩個博士後工作站,擁有院士、突出貢獻專家等高層次創新型人才。中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華北鋁業有限公司、鐵道部建廠局、水電部四局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為海內外人才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幾年來,北京鋼研院中試基地、中國農大涿州農業科技園區、清華紫光電子項目、世界 500 強德爾福公司汽車零部件項目以及新凱汽車項目等高新科技產業先後在涿州落戶,進一步凸現出各領域人才集聚和獲得行業間技術協作的優勢。
涿州把優化環境視為經濟發展的第一競爭點,把打造誠實守信的人文環境作為涿州人的歷史責任。「親商、安商」、「親民、愛民」教育;執法執紀部門公開服務承諾;對職能部門的服務進行社會民主評議打分;市委、市政府出重拳打擊破壞發展環境的不法行為。堅持不懈地致力於機關效能建設,提高了辦事效率,增強了「以人為本」的親合力。尊重企業、尊重企業家、尊重納稅人的意識在涿州成為社會共識。
涿州義務教育、職業教育保持全國先進水平,每年都有 4000 余名熟練工人走向企業的各個崗位。北京人青睞涿州良好的環境,看好物美價廉的房地產,僅 2004 年一年在涿州購房面積超過 1 萬平方米。
開放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如今人們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涿州人也在開放中不斷強化著誠信創新理念。
農民在實現生產方式轉變的同時,也改變著長期以來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以「經濟發展有實招、民主健全有措施、精神充實有載體、環境良好有標准」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喚醒了農民群眾多年的夢想,他們用雙手建設自已的美好家園。投資者也看中了這里迸發出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把項目放在環境優美的文明生態村。
厚實合理的產業基礎
涿州有良好的農業基礎。近年來,涿州農業突破了傳統種植方式,向著高新技術和產業化邁進,以往單純的糧食種植被以市場為導向的多種經營所代替。節水農業、創匯農業、訂單農業、棚室農業、綠色農業等如今已成為時尚。北京這個大市場,為涿州農業發展特別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了廣闊的開發空間。
迅猛崛起的工業園區是涿州精心打造起的發展平台。涿州開發區,是經河北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 12.28 平方公里,是新型產業先導區和高科技示範區。幾年來,涿州開發區軟硬環境兩手抓,擴充了項目的承載力和吸引力,生產要素不斷向園區聚集,初步形成了新型材料、生物技術、機械加工與製造等主導產業,顯現出產業集群的規模競爭力,成為區域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
發展空間廣闊的涿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吸引和利用外部資金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是建設京南現代加工製造基地的支撐點。
京城著名的超市、連鎖店也紛紛搶灘涿州市場。衛生、文化、娛樂、餐飲等服務業硬體建設和管理水平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實現與北京對接。
充滿希望的發展熱土
面對新一輪全球經濟大潮,涿州以科學的發展觀,精心謀劃著跨越式發展的宏偉藍圖。
2004 年,同濟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及河北省內著名專家、學者齊聚涿州,圍繞「涿州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城市總體發展」、「歷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與利用」三個課題進行深入調研和反復論證,科學制定出了具有前瞻性的「三大規劃」,並經市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形成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
讓我們打開涿州未來的美好畫卷。
確定了「三步走、翻三番」的經濟發展目標、實施「工業立市」、「以城興市」、「借京強市」三大主體戰略,提出用 15 年左右的時間,把涿州建設成為綜合實力較強、產業結構優化、科學技術先進、社會文明協調、服務體系完備、城市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安全便捷、環境良好的現代化中等城市和京郊生態衛星城。經過 15 年的努力,將涿州建設成以「一城五區」為框架,以「名人文化」為主題,以「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為品牌,以文明生態「宜居地」為特徵的濱河花園式京郊生態衛星城。
如果說,今日的涿州是一片蘊含著蓬勃生機的熱土,那麼,不久的將來,涿州就是一顆閃耀著時代光彩的明珠。
人們常用「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來形容一個地方的美好,而今的涿州,以其獨有的區位優勢、燦爛的歷史文化、厚實的產業基礎、科學統籌和諧的發展理念、誠實守信、事爭一流的人文精神,構建一種新的環境、新的優勢。
從歷史,我們走來,在今天,我們創造未來。
「天下第一州」,已張開雙臂,迎接四海賓朋。
中 共 涿州市委
涿州市人民政府
2005 年 5 月
❸ 涿州是縣還是市是什麼級別的地方
之前的涿州市屬於縣級市,隸屬於保定市。而15年十月之後,涿州將脫離保定,省直管,注意,是全面省直管。不敢說跟保定平起平坐,但也差不多。
❹ 歷史上涿州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傳統文化和風景
涿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經濟發達,文化燦爛,古跡眾多,人文歷史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古往今來,這里名流輩出,燦若繁星,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漢桓侯張飛、東漢名臣盧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苦吟詩人賈島、六祖禪師慧能、易學大師邵雍、深受魯迅推崇的現代詩人馮至、當代著名劇作家張天民等皆出於此,是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故地。近年來,涿州圍繞建設"京郊生態型衛星城"的總目標,瞄準迅速膨脹的京津旅遊度假消費的大市場,把旅遊休閑業作為縣城經濟的主導產業來抓,下大力優化發展環境,下大力招商引資,積極謀劃引進了一批旅遊業的龍頭項目,先後投資20多億元,興建了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京都、京南、東京都三座高爾夫球場,修復了三義宮、張飛廟、張飛古井以及盧氏宗祠、酈道元故居、涿州雙塔、葯王廟等歷史人文景觀,建設了誠信大廈、陽光酒店等一批休閑服務設施~
❺ 涿州市是屬於北京還是屬於河北的廊坊
涿州市屬於河北省保定市。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涿縣縣城為國民黨政府接收,設第六督察區於涿縣。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涿縣劃歸河北省保定專區。1970年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轄涿縣。1986年9月24日,撤涿縣,以涿縣轄區建涿州市,仍屬保定地區。
1999年,保定地、市合並,涿州隸屬保定市至今。
(5)涿州是宣傳片擴展閱讀
涿州下轄3個街道、10個鎮、1個鄉以及1個經濟開發區 ,共計38個社區、405個行政村。
涿州市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部,北京西南部,京畿南大門。東經115°44′-116°15′、北緯39°21′-39°36′,東臨固安,西接淶水,北通北京,南到高碑店。東西橫距36.5千米,南北縱距25.5千米。涿州市總面積742.5平方千米。
涿州臨近北京,地處北京大經濟圈緊密層,位於京、津、保三角區中心地帶。
涿州市境內地形總體特徵是西高東低,地勢相對平坦。全境地處太行山前傾斜區,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海拔69.4米,最低海拔19.8米,地面坡降1/660左右。地貌形態受拒馬河沖積影響,南北各有二級階地,高差2-4米不等。
涿州市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顯著,溫差變化大,四季分明。
❻ 天下第一州是涿州么那裡為什麼會是天下第一州
因為黃帝大戰蚩尤在涿鹿之野,涿鹿與涿州在古時為一個很大范圍的地方,現在不是一地了,之後炎帝與黃帝部落統一在此建立第一個城邑,故此建立華夏,故稱涿州天下第一州,乾隆的題詞是後話了,明朝時就有人稱此地為天下第一州。
❼ 中國傳統文化——涿州篇
涿州地處京畿,位於北京經濟圈的緊密層,距天安門僅六十二公里,總面積七百四十二平方公里,人口六十萬。涿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經濟發達,文化燦爛,古跡眾多。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清乾隆帝皇帝御筆親題「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第一州」。古往今來,這里名流輩出,燦若群星,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漢桓侯張飛,東漢名臣盧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六祖禪師惠能,易學大師邵雍,深受魯迅推崇的現代詩人、學者馮至,當代著名劇作家張天民等皆出於此。
近年來,涿州確立了「「工業立市,以城興市,借京強市」三大主體發展戰略,投資興建和修復了中國影視城,三義宮,兩個高爾夫球場,酈道元故居,盧氏宗祠等一大批景區及誠信,陽光等眾多的接待設施,旅遊產業已初具規模。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25個特色經濟示範市(縣)之一,涿州的發展重點就是旅遊休閑業,被國家統計局列為全國最具有經濟發展活力的百強縣(市)之一。
相關鏈接:
涿州建制已有2300多年,是一座歷史名城,素有「天下第一州」美譽,自秦置涿縣,三國魏時設范陽郡,元為涿州路,明清時期先後隸屬北平府、順天府,民國時稱涿縣,始隸屬河北省。1986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並被列為河北省甲級開放城市,是河北省四大旅遊區之一。
涿州人傑地靈,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漢桓侯張飛、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苦吟詩人賈島皆出於此,是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地,中央電視台涿州影視基地、劉備故里、張飛古井、酈道元紀念館、京都和京南兩個高爾夫球場等景點對外開放,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投資八億元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將使涿州構成集旅遊、文化、商貿於一體的京郊型經濟新格局,進一步豐富旅遊資源,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天下第一州--涿州
自北京天安門南行 60 公里,有一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這就是河北省涿州市。全市總面積 742 平方公里,轄 15 個鄉鎮、辦事處、開發區, 407 個行政村, 30 個社區,總人口 59.4 萬。涿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
250 多年前,清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涿州這塊京畿重地時寫下了「日邊沖要無雙地,天下繁難(音「南」)第一州」的詩句。如今的涿州,正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承接著難得的發展機遇。特別是 2005 年,涿州市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擴權縣(市),被賦予與設區市相同的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這為涿州的騰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無以比擬的歷史文化資源
涿州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北京周邊和河北省文化底蘊最深厚的縣(市)之一。在 2300 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了漢昭烈帝劉備、漢桓侯張飛、東漢政治家盧植、中國地理學之父酈道元、北宋哲學家邵雍、宋太祖趙匡胤、禪宗六祖慧能等一大批歷史名人,使這座擁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的古城更加顯得厚重、輝煌。
涿州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廣為流傳。「三國文化」在涿州產生著重要影響,至今,漫步街頭還隨處可見三國文化的遺跡。桃園飯店、桃園大街、三義小學、三義宮、張飛廟無不展示著涿州人對先祖的仰慕和對忠義、誠信思想的崇尚。
以東漢政治家盧植為代表的盧氏,望出涿郡,名人輩出,千百年來,「文武兼備,詩禮傳家」,成為在中國大陸除孔氏家族之外的另一支經久不衰的家族文化。
與歷史文化遙相呼應的是這些珍貴的古城遺跡。經專家認定的中國第一長石拱橋——永濟橋;國家級重點文物——遼代雙塔;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古建築都將按照《涿州歷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與利用》整體規劃得到全面挖掘和修復。
一座歷史文化資源集中、特色鮮明的涿州古城將以嶄新的風貌重現在世人面前,成為「人文涿州」的精品名片。不同於北京的「皇城文化」,涿州在京郊正以無法克隆的歷史文化優勢搶占著旅遊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先機。
如果說,歷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環境與文化品位的重要內涵,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那麼,在省級旅遊度假區內具有國際水準的高爾夫球場和北方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為涿州現代文化品味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成為京南獨具特色的旅遊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