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推特中國宣傳

推特中國宣傳

發布時間:2022-08-26 21:10:35

1. 推特開通了肖戰的專屬話題板塊,這是什麼樣的殊榮

根據新聞媒體的報道,這一次國外的社交平台推特就開辟了一個肖戰的專屬話題。很多粉絲在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非常的激動,表示肖戰現在已經有這樣的特殊待遇。要知道,在現在國內的粉絲當中,只有張藝興和王嘉爾曾經有過這樣的殊榮。那麼今天肖戰也成為了擁有專屬話題的明星,是不是意味著它重新活躍起來,成為了新的一線明星。今天就在這里跟大家探討一下我對這件事情的一些看法。將會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分析,來看一下肖戰在這次事件當中的影響。

第三,希望這些流量明星能夠正視自己。

其實對於流量明星,我一直都是非常反感的,認為他們拿不出任何的作品,但是每天都能夠出現在頭條之上,被別人討論,我感覺就是在浪費別人的時間,這一次又出現在推特之上,簡直就是丟人丟到了國外。雖然不想要這么說,但是說實話,我一直沒有感覺到肖戰到底有哪些作品值得大家關注。所以希望大家都是追星的時候能夠理性一點,如果他真的有好多作品,難道還需要這么大張旗鼓的不斷宣傳嗎?

2. 推特為什麼會關閉17萬誇中國賬號

推特公司關閉的這些賬號主要是針對香港事態和新冠疫情發了信息,它們大概反映了中國大陸社會的立場,並稱他們在「傳播有利於中國共產黨的地緣政治言論」,因為違反平台操作政策而被刪除。

根據推特的說法,其中23750個賬號「高度參與」發布對中國有利的內容,另有15萬個賬號來擴大這些內容的影響力,例如轉發或點贊。與之前相比,此次「虛假」信息運動中增加了宣傳中國政府抗疫表現的內容。

(2)推特中國宣傳擴展閱讀:

第一次對所謂「有利於中方」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推特第一次對所謂「有利於中方」的用戶下手。

去年8月,推特公司就發聲明稱,他們已經暫停了936個在內地建立的推特賬號。理由也非常荒唐——這些賬號有「官方背景」,通過協調一致的統一行動在傳播、放大各種涉港信息,破壞香港示威的「合法性」,還「企圖在香港播下政治不和的種子」,「擾亂香港政治秩序」。

但推特聲明給出的示例顯示,這些所謂破壞香港暴亂「合理性」的信息,全都是痛斥暴徒暴力行為,力挺香港警察的內容。

3. 西方勢力對中國文化滲透的新特點是什麼

冷戰結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把其戰略目標轉移到了中國,在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的同時,美國固守其「冷戰思維」,抓緊時間利用其各種手段來進行顛覆滲透中國的活動。其中,文化滲透作為一種又古老又新潮的手段,愈來愈成為西方國家的新寵兒。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全球化的不斷加快,世界已由分散世界進入到整體世界。互聯網的發展更是使信息流通更為快捷,也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但科技是把雙刃劍,在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也更應該意識到仍有不少西方勢力妄圖通過網路手段來干擾我國的社會穩定和傳統文化。2011年以來在北非、阿拉伯世界發生的顏色革命充分表明西方通過網路進行文化、政治滲透的能量是巨大的,對我國的社會穩定造成了重大挑戰。
我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與此同時,一些尖銳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目前,我國的社會分層進一步顯著,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社會流動存在固化現象。社會規范和道德的缺失使得我國社會處於一種亞健康的狀態,理想信念的缺失,對西方宣傳的所謂「美好生活」的嚮往等等,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成為西方進行文化滲透提供了土壤,而通過網路這種新的傳播形式,西方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的手段和樣式也層出不窮,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 目標人群青年化
中國的新生代人群大都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信息時代發展而誕生的。第一,新生代人群對於新鮮事物的接觸能力強,興趣度高。加之大都是獨生子女,因此這一代人群很容易從父輩那裡獲得到更多的資源,由於對資源的佔有度和支配能力的增強,使得其對獲得新鮮事物的速度也就增強。第二,當代新生代人群大都沒有經歷過艱苦的歲月和大的社會變革,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盛行是新生代青年的一大特點之一。第三,追求個性和自我的個體心理因素的影響,叛逆、樂意嘗試和發現新事物也是青年階段的特點之一。對新鮮事物的高接受能力、資源獲得速度的加快,享樂和拜金思想的蔓延,追求自我個性等特性,恰恰符合西方所推崇的價值觀念,也給網路的傳播提供了土壤,因此自然而然的成為了西方重點攻堅的目標。
以往文化滲透的對象主要是我國的黨政人員、公眾人物以及其他有聲望的社會人士,但由於其接觸壁壘較高,作用較小,影響較弱,不易攻破等特點,使得西方勢力由針對社會上層人士轉為針對社會基層人士,而青年是基層群體中最易攻破的。
西方勢力通過文化對中國青年進行網路滲透的手段目前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網路使得電影、音樂的傳播更加便利。把西方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通過電影、電視劇的手段來進行文化滲透是西方國家的慣用手段之一。根據《2015年中國電影產業觀眾觀影行為分析報告》中所調研的數據指出,18歲-30歲之間的人群已經佔到了人群總和的70.46%,18歲-25歲之間的觀眾佔到了35.77%,是中國電影市場的絕對主力,這也側面反映出了我國的電影消費人群主要在青年。也意味著通過電影來對青年進行文化滲透是一條捷徑。在國產片與進口片傾向對比中,進口片的傾向對比佔到了58.54%。數據已經表明青年群體對進口電影的傾向是很大的,如果再使用互聯網手段,那麼其效果會大大加強。而目前來說出現的一個新的特點是,我國的一些國產電影、電視劇的內容也逐漸向西方價值觀看齊、並攏,某些國產電影在其內容上毫不保留的把西方崇尚的消費主義、拜金主義展現出來,並且還美名「自我奮斗」、「自我實現」所得到的,具有極大欺騙性。通過華麗的服飾和裝扮,出入高檔消費場所,駕駛豪華汽車,語言對白之間無不透露著對享受、戀物的崇拜等等符號性的手段來凸顯其價值理念,這些電影的目標人群恰恰是青年人。即便是這些電影所體現的價值觀念已經在社會上產生重大爭論時,國家媒體進行大范圍的批駁時,但是不少青年人群對此仍然樂此不疲,對其宣傳的理念仍津津有味,並且不斷吸引著更多人前來觀看,在網路上更是具有極大的號召力。這種具有「西方價值的自我內化」傾向的電影、電視劇比西方直接進行文化輸入顯得更為可怕和危險,因為這表明,中國的一些文化產品製造商和從業人員已經把西方的價值觀念作為其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網路則成為其利益最大化的最大推手。為了實現其經濟利益而逐漸喪失了立場。也更顯示了西方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已經產生了其想要達到的效果。
此外,一些針對青年的網路文化產品,打著「勵志」、「青春」的幌子來吸引青年群體,但是在其內容上卻自覺不自覺地,通過暗示性的方法和物體呈現將西方的倫理和價值滲透到這些文化產品上,最明顯的就是在部分影視作品中加入西方宗教成分,例如舉辦西方宗教式婚禮,不同影視場合出現神職人員,飲食、言談舉止無不透露著對西方價值觀念的崇拜和嚮往,這種具有傾向性的文化影視作品對尚不具有明辨是非能力的青年群體來說無疑是正中西方勢力下懷。而網路流通速度的快捷使得這些文化影視產品以最快的速度展現在青年面前,對於管理者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西方勢力還通過大量色情、庸俗的文化產品來對我國青年群體進行滲透,青年的模仿能力和叛逆,青春期的躁動和對自我的思考都成為西方勢力重點進攻的目標之一,西方勢力利用中國在性教育上的空白,通過在網路上散播色情、庸俗文化產品,使得青年喪失意志,頹靡和分化青年群體,進而削弱青年群體的整體凝聚力。 青年群體,特別是高校中的青年群體已經成為西方勢力爭奪的重點對象。西方勢力通過各種網路渠道,通過微信、微博等新的社交工具,不斷在互聯網上發布文章、利用新聞事件製造社會熱點吸引眼球,從而在新聞事件中植入西方的價值理念,對涉世未深、政治敏感度不高的高校青年來說誘惑力極大,在缺乏有效的明辨是非的機制引導下,青年群體很容易被西方勢力所利用,對我國的整體文化安全造成影響。
青年作為國家的未來,對未來我國各項事業建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網路已經越來越成為青年群體生活中的必需品,如何把握和指導青年群體正確面對西方的網路宣傳和文化滲透,如何把一些政治目的險惡、良莠不齊的糟粕文化給消除掉也是各級部門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之一。傳統「堵」的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形勢環境,如何利用巧妙的辦法引導青年群體明辨是非也是各級部門要研究和加以重視的。
二、宗教傳播網路社交化
宗教滲透是政治活動而非宗教活動,政治惡意性是其核心的特徵。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意識形領域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利用宗教對抗和削弱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以此實現向社會主義國家的滲透是他們的慣用伎倆 。
西方勢力目前採用的「宗教+互聯網」來進行文化滲透是西方勢力屢試不爽的手段之一,互聯網傳播有低成本、難監控、匿名性、受眾廣的特點,為境外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宗教宣傳和滲透提供了絕佳的前提條件。他們設立宗教網站和網頁,進行視頻傳教,電子教義傳教,建立網路宗教活動平台及互動機制,包括網上教堂、網上彌撒、網上論壇、網上遠程進香等; 設立宗教網路學校,招收網路學生和信徒,建立宗教電子教務;設立宗教電子商務,進行宗教書刊和宗教用品銷售;還通過大量群發電子郵件進行傳教等。 然而傳統的互聯網手段已經顯得有些過時了,現在的「宗教+互聯網」已經達到了一種新的階段,特別是社交媒體的興起,使得這種手段的傳播方式更加便利,更加便捷和有效。特別是西方國家採用的臉書、推特等新興社交傳媒方式,在2011年前後北非、中東發生的「顏色革命」中已經被證明其強大的擴散和整合功能。2011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華盛頓喬治大學發表演講。希拉里表示不僅要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發送「推特」消息,而且還要用中文及俄文發布「推特」消息。事實已經證明,「推特」在進行文化滲透和顏色革命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極大地改變了地區局勢的轉變。
據《宗教與世界》雜志提供的材料顯示: 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中文網站大約就有 1040 個,天主教的有 160 個,70%設在香港、台灣地區; 基督教的有 380個,一半以上設在港台,105 個設在北美、歐洲和東南亞。其中一些網站、網頁已經成為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的重要渠道之一。
部分西方勢力也利用中國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建立有關宗教的公眾號和微博賬號,或者採用一些其他的名稱,隱蔽的進行傳教、宣傳活動,通過社交媒體網羅社會群體,利用其所謂的「傳播福音」來吸引群眾,組織有關活動,從而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中國的各個社會群體,使各個「聽眾」和「信眾」自覺不自覺地踐行其宗教意識形態。
社交媒體的零距離互動,極大地縮小了傳播者和受眾者之間的距離,使雙方可以獲得更加貼心的接觸,這也為其擴大受眾人群打破了重要的接觸壁壘,從而更好地使受眾者從內心深處接受其宗教傳播理念,明代儒學大師王陽明說過:「破山中賊易,攻心中賊難。」的確,在新的互聯網背景下,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已經為宗教傳播破除了「心牆」,部分社會成員對社會的不滿和個人的困擾也可以藉助這種方式進行有效的發泄,同時也可為西方勢力拉攏我國群眾奠定了技術和心理條件,也為我國的社會管理帶了更大的困難。原有的「宗教+互聯網」已經轉變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宗教+社交媒體」模式。
面對波譎雲詭的全球局勢,正確利用社交媒體進行社會管理,也成為了政府和社會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問題之一。在網路社交媒體中掌握主動權,防止西方勢力利用「宗教+社交媒體」進行文化滲透是擺在政府和社會的一大課題,值得研究和思考。
三、爭奪網路話語權隱秘化
在互聯網的匿名性、開放性、隨意性的特性下,我們很難分辨出哪些「網路聲音」是真正的為國家、為社會擔憂的愛國者,哪些是不懷好意、另有企圖的「特洛伊木馬」。網路時代中,對話語權的爭奪愈發激烈,語言愈發極端,而其背後的身份我們卻不得而知,這就造成了整個網路空間中,我們無法詳盡的得知這些發聲者的目的是什麼?這些因素的干擾,成為了新形勢下的西方對我國進行網路文化滲透的新特點之一。
話語控制是文化滲透的關鍵環節。話語佔領也就是權力佔領。福柯在論述知識、話語和權力的關系時,提出了「話語就是一種權力」的觀點,這種觀點反映了當代社會的文化現實。
網路的大眾化和普及已經成為了新形勢下的傳播環境的主流。網路正以其強大的力量逐步取代電視、報紙、電台在傳播信息的地位。輿論場是話語權爭奪的主要場所,也是進行文化滲透的絕佳機會之一。網路話語權的爭奪對大眾輿論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傳統的網路話語權往往是依靠行動者主動發布文章,發布新聞等消息來吸引群體,從而爭奪輿論場。而現在的一大新特點在於,西方進行文化滲透往往採用新聞評論的方式來進行,他們不會主動發布文章或製造新聞,而是依靠現有的新聞熱點和社會事件進行評論和分析,在既有的新聞事實基礎上來主導輿論,形成「意見領袖」。換句話說,社會熱點和社會事件的產生對西方勢力來說是一個主動出擊的好機會,他們可以以旁觀者、評論者的角度對事件進行傾向性的評價,利用隱諱的文字和語言來評論社會熱點,從而在內容上發布損害中國社會利益的言論,並宣揚其西方社會的優越性。
由於互聯網的匿名性、開放性和隨意性等特點,使得西方勢力很容易地介入到社會熱點和事件當中去,依靠大數據的整合和社交媒體的傳播,他們很容易地對一個社會熱點和事件可以迅速的形成全面、直觀的分析和判斷,並找到其要害和紕漏,一旦加入其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那麼對輿論就有著不可估量的引導性作用。如果一旦發現輿論風向發生了轉變或者對其不利,他們又會很容易地退出或消失。但對於缺少完整的信息來源、對社會熱點和事件缺乏理性分析的部分網民來說,這極易掉進西方勢力所設下的輿論陷阱。 此外,評論話語形式的多樣性也極大幹擾了輿論的正常導向。進行文化滲透可以有多重方式,可以對社會熱點進行「流氓式」地、「口無遮攔」地炮轟,也可以是含沙射影的諷刺和嘲弄,也可以是對比性的評論,加之「網路水軍」的機制,使得部分評論得以迅速擴散和放大,以至於對整體社會輿論的走向產生重要的影響。
輿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網路的傳播為輿論的發生和演變提供了絕佳的場所,每一個網民、每一位互聯網的使用者都會成為參與輿論的因素。針對於網路話語權的隱秘化特點,各級部門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幫助網民和群眾明辨是非的互聯網解決方案,增強網民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網民的理性思維能力是社會和網路管理者要重點注意的。
四、語言西化和暴力化
我國的網路文化環境中的語言環境西化和暴力化的趨勢明顯,主要是通過網路游戲的發展衍生而來。西方電影、電視劇的傳播也進一步增強了這種態勢。主要表現為自日常的網路對話中大量使用拉丁字母,使用污穢語言文字,用影視作品對白相互交流等形式。而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網路語言也已滲透到日常的交往中。
語言的西化和暴力化是上述三個特點所派生出來的。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2016年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0.3%。新增加的網民群體中,低齡(19歲以下)、學生群體佔比分別為46.1%和46.4%。網民以10-39歲年齡段為主,比例高達75.1%。其中20-29歲的網民佔比最高,達29.9%。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青年群體仍然是網路的主要使用者。而網路游戲的目標市場又主要以青年群體為主。因此青年在網路游戲或其他社交活動中都會使用網路語言。拉丁文字和其他西方語言文化在網路游戲中得以滋生和發展,對我國傳統語言文字的文化生態是具有挑戰性的。當青年群體沉溺於網路世界中時,其游戲中所使用的文化符號便潛移默化地植入到其行為和思想當中,並在離開虛擬世界後繼續發生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用「游戲語言」來交流,久而久之其「游戲語言」中所體現的西方價值觀便會映刻到其行為上。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而青年群體大量使用拉丁文字和西式語言,正是西方勢力所要達到的效果。從語言上來進行文化滲透,是西方勢力的慣用手段。藉助網路游戲,更加快其傳播速度和影響廣度。目前諸多網路游戲中,暴力化的場面層出不窮,暴力化的語言更是伴隨著網路游戲的發展而進一步蔓延,因此語言的西化和暴力化,與網路游戲的普及有著密切的關系。
由於網路話語權的隱秘性,我國的網民很難分辨出敵我實力,因此如果西方勢力在輿論場或其他社交場合使用暴力化的語言,那麼對我國的很多網民來說,其煽動性就會增強,社會的對立性就會增強,極大惡化了我國的整體網路文化生態。
五、結語
總體來說,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國與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和文化爭奪的熱點場所。全球化背景下的互聯網時代已經不能阻擋信息的傳播,我們不能閉門造車、固步自封,要敢於面對新形勢下的世界格局,主動出擊,在互聯網上占據主動權。牢牢把握住青年群體的思想動向是防範西方進行文化滲透的大前提。對於話語權的爭奪,我們更要敢於「亮劍」,敢於說話。文化是具有潛移默化性質的,我們也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在網路陣地上,樹立起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的大旗,不斷豐富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我們需要依靠互聯網,進一步挖掘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我們也要依靠青年群體和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文化形式來傳播和弘揚我國的傳統和現代文化,使「軟實力」真正「硬」起來。通過對上述特點進行分析,我國各級部門要建立起一個完整的互聯網文化戰略體系,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一個良好的網路文化氛圍。
注釋:
匡長福.淺談西方對華文化滲透的新路徑.形勢與政策.2011(5).50.
莫岳雲、李娜.境外宗教滲透與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幾個問題.湖湘論壇.2014(2).106.
龔學增.關於抵禦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滲透的幾個問題.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3集).2008.
金民卿.西方文化滲透的程式與路徑.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8).105.

4. 推特關閉17萬誇中國賬號是怎麼回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6月11日報道,推特周四宣布,已經關閉超過17萬個所謂「與中國政府有關」的賬號,並稱他們在「傳播有利於中國共產黨的地緣政治言論」,因為違反平台操作政策而被刪除。

根據推特的說法,其中23750個賬號「高度參與」發布對中國有利的內容,另有15萬個賬號來擴大這些內容的影響力,例如轉發或點贊。與之前相比,此次「虛假」信息運動中增加了宣傳中國政府抗疫表現的內容。

(4)推特中國宣傳擴展閱讀

推特不止一次針對內地賬號

去年8月,推特公司就發聲明稱,他們已經暫停了936個在內地建立的推特賬號。理由也非常荒唐——這些賬號有「官方背景」,通過協調一致的統一行動在傳播、放大各種涉港信息,破壞香港示威的「合法性」,還「企圖在香港播下政治不和的種子」,「擾亂香港政治秩序」。

但推特聲明給出的示例顯示,這些所謂破壞香港暴亂「合理性」的信息,全都是痛斥暴徒暴力行為,力挺香港警察的內容。

同年9月,推特公司再次宣布以所謂「背後有國家操縱」為由永久關停4301個中國賬號。

時任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曾對此回應表示,「對於當前香港局勢,14億中國人是什麼態度,你應該清楚。海外華人華僑、廣大留學生是什麼態度,通過媒體報道,你應該也很清楚。我想這些人都可以表達他們的觀點和看法。」

5. 推特為什麼有中國廣告

因為合作。推特是一家美國社交網路及微博客服務的公司,致力於服務公眾對話。推特有中國廣告是因為有合作,可以幫助中國本土公司在海外做宣傳,公司會支付給推特平台一定的費用,達到共贏的目的。

6. 推特為何對部分政府官員和「官方媒體」貼標簽

之所以推特會對部分政府員工以及官方媒體貼上標簽,是為了讓使用者能夠更加了解這個人所控制的賬號的具體情況。

我們知道近日來推特已經開始對中國,美國,法國,俄羅斯以及英國5個國家的部分政府官員以及官方媒體貼上了標簽,但是有很多網友表示推特的這種行為完全就是妥妥的商標行為,比如推特對一個直播大平台生活的賬號貼上了,貼上了一個中國媒體的標簽標簽,可是對一些美國國際媒體旗下的一些媒體賬號並沒有貼上美國媒體的標簽,完全就是有一點針對的意味。


對於此舉我並不能表示什麼看法,我覺得你貼上標簽也好,讓那些美國用戶知道哪些是中國的賬號,沒准會給中國的賬號帶來更多的流量,因為我覺得這也能夠讓美國民眾更加了解中國,知道中國所做的一些政策,並不是如美國那些政客所言的那般,能夠讓美國民眾看清世界的本質,而不是僅僅聽著那些美國媒體在那裡瞎編亂造。

7. 在中國發推特會被抓嗎

中國人使用推特並沒有觸犯法律規定,所以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來使用一些社交軟體。
一、中國人用推特犯法嗎?
推特其實是國外的社交軟體,就相當於國內的抖音或者是微博。中國人使用這樣的軟體並沒有觸犯法律規定,所以中國人使用推特並不犯法。而且中國的法律也沒有明確的禁止中國公民登錄並且使用推特,但是大家如果使用了一些非法的渠道進行上網,那麼這種行為就是犯法的,如果被發現了的話,可能就會被處以警告,並且還會罰款。
二、具體的分析
互聯網給大家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互聯網也並不是大家的法外之地,大家在使用互聯網的時候也必須要遵守互聯網信息服務的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一定不要違背法律。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能夠製作,或者是復制以及傳播一些違反了憲法規定的基本原則的東西,而且也不能夠傳播危害國家安全以及破壞國家統一的信息。大家上網所宣傳或者是轉載的一些內容也不能夠擾亂社會秩序,大家在網路上也不能夠隨便散布謠言。
三、結語
Twitter其實也是一種社交軟體,所以大家也不用害怕自己違背了法律,因為公民也有使用社交軟體的權利,只要你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就行了。除了推特之外,大家也可以使用別的社交軟體,如果大家能夠合理的利用這些軟體,那麼也能夠通過這些平台獲得更多的信息,其實對於大家來說也是很有好處的。但是在社交平台上出現的各種信息是非常復雜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謹慎地選擇,否則自己在使用軟體的過程中,可能也會觸犯法律。

閱讀全文

與推特中國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酒店餐飲部營銷方案 瀏覽:386
項目合作新聞發布會策劃方案 瀏覽:149
通用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960
網路營銷騙局 瀏覽:836
安徽搜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53
電子商務專員發展前景 瀏覽:967
我國中小企業網路營銷的現狀 瀏覽:243
光伏發電市場營銷案例 瀏覽:486
關於政府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535
業務拓展策劃方案 瀏覽:150
企業捐贈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12
廣電網路市場營銷題庫 瀏覽:406
同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28
培訓方案的設計應包括 瀏覽:111
關於微博成立的策劃方案 瀏覽:328
世界電子商務公司排名 瀏覽:232
小學校本培訓計劃並實施方案 瀏覽:104
電子商務考題單選題 瀏覽:174
上海盈達電子商務 瀏覽:800
微信營銷崗是干什麼的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