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李河君的資料
李河君先生的漢能控股集團在水電領域,漢能的項目權益總裝機容量超過6GW(600 萬千瓦),其中,兩期總裝機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是世界上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最大規模水電站。在太陽能領域,2012年,漢能的薄膜太陽能總產能已達到3GW(300萬千瓦),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通過全球技術整合,漢能的薄膜光伏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中銅銦鎵硒(CIGS)組件量產轉化率已達15.7%,研發轉化率最高已達19.6%。
❷ 漢能最大「對手」 First Solar轉做晶硅了 李河君怎麼辦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沒有一點點防備,只是一夜之間,馬雲被新晉富豪李河君擠下首富之位的消息就占滿了中國各大媒體的首頁。這一切的起因,都是源於漢能薄膜發電市值的暴漲:截至2014年11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每股價格站上1.92港元起,市值達到了800億港元,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光伏企業;然而,短短兩個月過後,2015年1月27日收盤時間,漢能薄膜收報3.73元,總市值達1552.93億港幣。當這個數據被有心的媒體曝光後,霎時間李河君首富的呼聲鋪天蓋地。吹捧者有之,質疑者有之,然而,更多的人還是在看熱鬧——這到底是一個鬧劇,還是因為世界變化太快?
正是由於漢能才成就了李河君的首富稱號,那麼不妨先了解一下漢能。它到底是怎樣一個公司?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李河君進軍太陽能行業的主跳板。漢能進入太陽能行業時間較晚,2009年金融危機後才踏入到光伏領域。而且與尚德,英利等主流企業不同,漢能選擇了薄膜技術。薄膜相對於晶硅技術來說,技術壁壘更高,成本下降曲線更緩慢,另外還有電池壽命,轉換率衰減等問題。因此經過幾年的商業競爭,目前全球只有美國的Firstsolar公司才能將薄膜技術既玩出水平又玩出規模。
有人評價說,其實李河君的太陽能生意,論規模在太陽能界不算大,論時間進入的也不早。其在圈子裡面獲得熱議的原因是其與眾不同的商業模式和技術路線,以及李河君對於自己太陽能生意的高調宣傳。
資料顯示,在漢能進入光伏行業的2009年之前,彼時因為晶體硅價格虛高,因此薄膜電池發展較快,薄膜技術和晶硅技術的全球產量比例尚在二八左右。但後來晶硅價格逐漸回歸正常,價格從最高400美元下降到目前20美元左右,而且晶硅技術的效率提升很快。2009年之後,薄膜技術的市場份額日益減少,目前薄膜技術和晶硅技術的全球產量比例已經達到0.5比9.5左右。近幾年內,大批的薄膜技術企業破產,漢能也因此能夠抄底那些曾經在業內風光一時的薄膜技術企業,包括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e,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
然而,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抄底」行動,讓漢能一舉成為全球薄膜光伏發電行業的領導者。不管是從企業規模、產品產能還是技術領先程度上,收購了如此多先進薄膜企業的漢能,已經遠遠地將其原先的同行拋開。兩年前漢能與哈高科市值差不多,可是兩年多後,漢能就從每股0.2元七八十億市值漲到現在1600億市值,而哈高科卻從18元跌到了6元,跌到了剩30%,一個向上漲,一個向下跌。在總體規模上,兩者已經不在一個數量級別上了。
❸ 漢能薄膜發電光伏產品騙人嘀,有誰安裝了
沒見過並不能說薄膜發電光伏產品騙人的,更不能隨便去否定一家有真實產業的公司,我們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去分析,例如為什麼城鄉地區大部分使用晶硅太陽能電池,極少使用薄膜太陽能電池?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和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在目前國內大量推廣使用主要因為生產技術簡單,設備便宜,加上近年來硅價格在較低水平,國家對於光伏發電有補貼政策,成本控制在大眾可以接受的水平。簡單總結就是技術門檻低、產品價格低、具備適中的轉換效率,所以在第一代的光伏發電產品里是非常成功的,得到迅速普及,大眾認知度也很高。但隨著了解產品質量及技術特點的人越來越多,對於晶硅產品存在的熱斑效應、轉換效率衰退、二次污染等問題逐漸引起關注,市場慢慢開始轉向第二代光伏發電產品薄膜太陽能電池。發達國家早已大量使用薄膜太陽能電池,特別是美國、德國、日本普及率很高,中國用戶近年也開始重視光伏產品的技術特點及質量,薄膜太陽能電池在衛星、無人機、高檔別墅、大型社區等中高端市場供不應求,但隨著產能的擴大,城鄉地區分布式市場也將得到大力推廣,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能享受薄膜太陽能光伏發電產品帶來的便利。
文章來源於薄膜技術專家網頁鏈接
❹ 漢能薄膜發電怎麼樣
薄膜電池是光伏電池的一種。目前光伏電池按原料分為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和其他材料薄膜。薄膜組件可能是非晶硅也可能是其他一些材料,例如碲化鎘、銅銦鎵硒等等。目前漢能掌握的是一種銅銦鎵硒薄膜技術。
❺ 漢能的招聘是否為一場鬧劇
初中的愛情 並不是鬧劇。
但是初中時的我們 都還小,並不懂的什麼叫真正的愛情!
不是說小就不懂,有的人到20幾歲也許還不懂什麼叫愛情
當然,如果是大人聽到初中的我們談戀愛的話
肯定會說我們只是 西西的
但是我們並不是這樣想,因為我們是喜歡我們的那個才談的
你說呢?
所以說米有一場愛情是鬧劇。。。
❻ 比亞迪+華為5G,中國製造兩巨頭聯手,漢能突破特斯拉的壟斷嗎
拋開汽車性能,就品牌力而言,比亞迪很吃虧。今年6月,國產特斯拉銷量1.5萬,市場佔比23%,幾乎壟斷了高端市場,足可見其品牌力的火爆;反觀比亞迪,直至目前,仍然有不少消費者對比亞迪存在「低端品牌」的刻板印象。
從高端車型運營的層面來看,比亞迪亦缺失相關經驗。盡管漢不是比亞迪第一款20萬元以上的車型,但無論是之前的唐EV還是唐DM都不是一款以駕駛體驗為核心的車型,拋開限購政策影響其實沒有太多與平級燃油車競爭的資本。
不過,比亞迪在漢發布會上透露,預售一個多月來,比亞迪漢的訂單已經突破2萬輛,未來是叫好不叫座,還是打破特斯拉Model3的市場壟斷,成為新能源高端市場行業標桿,進而帶動自身零部件業務做大做強,仍充滿變數。(責編/楊佩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漢能薄膜發電的原理是什麼
薄膜發電的原理網路上寫的很明白,我就不再贅述。目前就我所知存在三種太陽能發電方式,傳統的晶體硅,目前比較前沿的薄膜發電,還有一種發電方式(咳咳)忘記了。在這就談談這兩種吧
1.晶體硅:晶體硅目前技術成熟,規模化發展,成本非常低,但是發電效率比不上薄膜發電,而且目前晶體硅發展處於一個瓶頸狀態,短時間要有較大的突破不太可能。2.薄膜發電:薄膜發電是屬於新技術,各方面性能(發電效率,污染量等方面)優於晶體硅,雖然目前成本依舊比晶體硅高,但是規模化生產是可能的,降低成本隨著技術研究和生產規模擴大也還能降低。據我調查,國內漢能的薄膜發電搞得最好,與國際接軌最緊密的光伏企業,專利獲取方面也遠超國內的絕大部分上市光伏企業。目前國內喝國際上太陽能市場都正在蓬勃發展,相信漢能能夠發展得很好。但是:對於幾年內趕超比爾蓋茨,我個人覺得這純屬誇張說法。先不說目前國際上的各種政策方面對中國企業的抵制,就說國內國際發電,不要忘了,清潔能源發電可不止你光伏發電一種。風電,核電,水電,哪一個發電發展起來都能擠占你光伏發電的市場份額。雖然這些東西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和短處,但是遲早都能克服的。另外現在這個時代,互聯網才是發展中心和發展動力,幾乎方方面面的資金都流入互聯網了,就這方面而言,我個人覺得做太陽能產業的想在幾年內趕超一個做互聯網產業的,可能性不高。
❽ 摩拜單車助力全國節能宣傳周主題活動是怎麼回事
作為推動智能共享綠色出行的典範,摩拜單車堅持科技創新和理念創新,並被上海市發改委授予2017市民低碳行動合作踐行單位。6月11日-17日為全國第27個節能宣傳周,本屆宣傳周的主題是「節能有我、綠色共享」,摩拜也當之無愧地加入其中。
此前,摩拜單車被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授予新一屆「氣候創行者」稱號,並獲得「可持續城市交通特別獎」。摩拜單車在城市低碳出行領域的成績也被頻頻「點贊」,日前剛獲得上海市靜安區「環保優秀案例」,成為踐行環保的企業典範。
希望摩拜單車能夠一直堅持下去,也祝願摩拜單車能夠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