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魔裟斗宣傳

魔裟斗宣傳

發布時間:2022-08-25 12:28:45

① 踢拳的歷史發展

廣義的kickboxing,包括了多種格鬥技,凡是能夠拳打腳踢且禁止地面技的,都算廣義上的kickboxing,以下的流派都屬於廣義的kickboxing:
Adithada(印度拳)——允許膝、肘和額頭攻擊。
Lethwei(緬甸拳)——傳統緬甸格鬥技,允許膝、肘和頭攻擊。身體任何部位都可以用來攻擊對方

Pradal Serey(柬埔寨拳)——類似泰拳。注重肘擊。
Gwon-gyokdo(拳擊道)——韓國混合泰拳和跆拳道搞出來的玩意。
Muay Thai(泰拳)——拳打腳踢,肘頂膝撞。
Muay Boran(古泰拳)——允許頭擊。
Japanese kickboxing(日式踢拳)——最早用「kickboxing」一詞做名稱的體系。
American kickboxing(美式踢拳)——不允許踢擊腰部以下。
Savate(法式拳擊、法國踢腿術)——允許穿鞋。
散打——不用多說了。
Shoot boxing——日式kickboxing變種,允許摔法和站立submission。
Yaw-Yan(菲律賓拳)——號稱死亡之舞,類似泰拳。
日式kickboxing主要是作為一種起源性概念存在,而不是一種技術風格,同樣在日本訓練的
kickboxer技術上可能相差很遠,比如魔裟斗和小比的打法幾乎沒多少相同之處,但他倆都是標準的日本
kickboxer,kickboxing已經走入統一化、融合化,也沒什麼嚴格意義上的日式kickboxing了,
kickboxing走向的一直是不斷改良與精進的體系道路,而不是定格為某種強調於「一成不變」的風格上
。 日本踢拳「Kick Boxing」團體、世界踢拳組織「Kick Boxing」因這項職業運動有別於拳擊運動,所以日本的王座認定團體一直以復數分裂著,連世界王座認定團體也不斷亂立而出。在此我將介紹日本職業的地區王座、日本王座、世界王座等團體。
地區標題
1. Okinawa Martial Arts Federation
沖繩格鬥技連盟
簡稱:OMAF
2. International Sport Karate Association
國際競技空手協會
簡稱:ISKA
又偁之為「ISKA沖繩」——此為美式踢拳技術的日本官方代表組織
3. 全沖繩王座
4. JMP是「REAL DEAL所認定的九州王座」
5. M-1
1. Shin Nihon Kickboxing Association
新日本踢拳協會
簡稱:原為SNKA改為SNKF
SNKF前身為「日本踢拳協會」是日本第一個職業踢拳團體,1966年由踢拳擊之父「野口修」所設立,
初期超級明星為「澤村忠」,之後經歷了團體的分裂,1998年變更為「新日本踢拳協會」,重新設立後的SNKF以打倒泰拳為主。自1999年間連續5年在泰國興行比賽,2003年起正式讓旗下選手參戰K-1,同年正式加盟了「日本職業體育協會」。2004年召開了世界級頂尖選手試合「TITANS」與唯有女性比賽的「ANGEL`S」,現今會長為「伊原信一」
主要選手「武田幸三」、「松本哉郎」、「深津飛成」、「內田升」
體重別階級「最輕量級」、「蠅量級」、「羽量級」、「輕量級」、「超級輕量級」、「中量級」、「重量級」等7個量級架設
由於野口修的努力宣傳,再加上其政治力效果與澤村忠出色的表現,最終奠定下日本踢拳的歷史性初章,
也為日本職業踢拳最古老的團體。
2. All Japan Kickboxing Federation
全日本踢拳連盟
簡稱:AJKF
1971年創設,一直積極於其他團體交流戰上,國內國外的踢拳團體都保持著一定關系,與SNKF並列為日本最古老的團體。現今會長為「今田敏男」,初期明星為「藤原敏男」,中期時有「小林聰」
主要選手「TOMO」、「鄉野聰寬」、「山本優彌」、「山本元氣」、「金澤久幸」、「大月晴明」、「石川直生」、「山內裕大郎」
過去在籍選手有「魔裟斗」與「佐藤嘉洋」
體重別階級「超級蠅量級」、「輕羽量級」、「超級羽量級」、「輕量級」、「超級輕量級」、「次中量級」、「中量級」、「重量級」等8個量級
3. New Japan Kickboxing Federation
新日本踢拳連盟
簡稱:NJKF
理事長為「齊藤京二」
2006年8月在全日本踢拳連盟交流戰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犯規騷動,該團體將「石黑龍也」與滋事的觀眾以就此事除名作為處分。
主要選手「石毛慎也」、「米田貴志」、「櫻井洋平」、「TOMONORI」、「笛吹丈大郎」、「國崇」、「久保優太」、「久保賢司」、「山本雅美」
體重別階級「最輕量級」、「繩量級」、「羽量級」、「輕量級」、「次中量級」、「中量級」、「重量級」等7階級
4. Martial Arts Japan Kickboxing Federation
武術日本踢拳連盟
簡稱:MJKF
標題以「擊倒、或是被擊倒」為主的過激團體,象徵著絕對KO,又簡稱為MA踢(MAKick)或是MJKF,標榜著現存日本踢拳團體中最為古老的
主要選手「木村允」、「白須康仁」、「山本佑機」、「壯泰」、「森田晃允」、「K路易斯」、「DAVID」、「小石原勝」、「城戸康裕」
體重別階級「特輕量級」、「蠅量級」、「羽量級」、「次輕量級」、「輕量級」、「次中量級」、「中量級」、「重量級」等8個量級
「本人推測應為日本踢拳擊協會所分烈出去的團體之一」
5. J-NETWORK
日本網路「註:我自己翻的」
簡稱:J-NET
1996年創立,由J-NETWORK株式會社的企業營運,本社的住所為「東京都世田穀區三軒茶屋2-14-12三元大樓5F」,不單是踢拳大會的主辦方,也兼職了國內會館。初次興行的王座挑戰就以自由化方式執行,讓其他團體的選手也能挑戰其王座為賣點。該公司之後還有WWWA「全日本女子職業摔角」與射擊拳擊「Shoot Boxing」等賽事舉行。3番目開始了女子王座的認定團體,2007年2月4日由J-NETWORK主催「2007年女祭開幕戰」,將其命名為「J-GIRLS」,並架設了「最輕量級」、「輕蠅量級」、「蠅量級」、「超級蠅量級」等4個量級。舉行成功之下再追加業余女性大會「J-GROW」,而在職業女子方面又追加了「超級蠅量級」。J-NETWORK是日本主要的職業女子踢拳「Kick Boxing」舉行團體
6. Real Impact Sports Entertainment
真實沖擊娛樂運動「註:我翻的」
簡稱:RISE「註:意味著升」
2003年2月23日於東京ANNEX正式揚旗,以年制度召開錦標賽,禁止肘擊及連膝,這是為了使對格鬥技不明白的觀眾容易懂的比賽。再者激烈的打鬥就會因此而升華。在該大會有名的選手有K-1 Max的TATSUJI」與K-1的「澤屋敷純一」等人,另有業余大會「KAMINARIMON」等定期開催,以選手育成和擴大競技人口為主。為民間培育踢拳手的機構
業余標題,雖然有些空手道團體,不過比賽依舊是在拳擊場上,並且戴著拳套進行試合,以直接打擊制規則進行。同時有些團體是被職業團體認定,也有世界業余王座的設置。
日本團體
1. All Japan Shin Karatedo Federation
全日本新空手道連盟
簡稱:AJSKF
2. University Kickboxing Federation
全日本學生踢拳連盟
簡稱:UKF
日本踢拳學生的統括團體,每年春季與秋季都會於東京後樂園內開催「全日本學生踢拳選手權大會」,
春季選手權為開幕戰晉級階段,秋季選手權為冠軍決定戰錦標賽。
加盟校「東洋大學」、「專修大學」、「國學院大學」、「國士館大學」、「創價大學」、「拓殖大學」、「東海大學」、「中央大學」、「日本大學」、「明治大學」、「明星大學」、「學習院大學」
是日本培育大學生進入職業踢拳比賽的甲子園。相當於官方認可的專業校制踢拳比賽。
3. All Japan Glove Karate Federation
全日本拳套空手道連盟
簡稱:AJGKF
4. Japan A(此單詞被擺渡河蟹,英文的「業余」) Kickboxing Federation
日本業余踢拳連盟
簡稱:JAKF
JAKF是為了提高國內踢拳技術與觀眾人口擴大的業余團體,是MJKF旗下團體,每年定期開催。

② K-1的有關資料去那找~

K-1簡介

K-1是一種搏擊比賽,K為Karate, Kongfu, Kickboxing等項目第一個字母的簡寫,這些項目均為一定規則下的搏擊項目,1為第一、頂級之意,合在一起的含意為頂級搏擊大賽。

K-1目前為日本國內最具影響的搏擊比賽,並且其影響已逐步擴展到日本以外。 K-1在比賽形式上突破了傳統體育比賽的單調模式,迎合現代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追求時尚的心理,大膽借鑒現代流行音樂和流行歌曲演唱會的表現方法,將最先進的燈光、音響、舞美、音樂導入比賽之中,進行了成功的結合。

從某種意義上講,K-1的成功是現代體育與現代表演藝術結合的成功。 K-1給傳統武技導入了一種全新的表現形式,沖擊了傳統武技固有的許多觀念。K-1的成功,在日本國內引起其他武術流派的廣泛關注,這種關注部分來自K-1對其他項目的沖擊,另一部分則來自對其他武術流派對新技術條件下自身發展前景的思考。

K-1是競賽還是表演:

傳統的體育比賽可以歸結為錦標主義或金牌主義,其實質是體育比賽的結果--比賽成績及金牌,故而圍繞傳統體育比賽的訓練、競賽組織、裁判等都是為比賽結果服務的,比賽的觀賞性和可視性只是一種副產品和從屬物。運動員被置於競賽的核心地位,觀眾的有無並不重要。

K-1將商業主義原則導入了體育比賽,商業主義的本質是以觀眾為核心,體育比賽的運作是生產一種可供消費的產品,通過現場或電視媒介來傳導這一產品,並獲得商業價值,故而比賽的訓練、組織、裁判等都是為滿足觀眾服務的。同時,對體育比賽這一產品進行強有力的商業包裝,這種包裝觀念來自於現代表演藝術的發展,包裝的形式則是借用了現代燈光、音響、音樂、舞美藝術,以達到充分刺激觀眾視覺、聽覺的目的,充分滿足現代社會充滿緊張、壓力、焦慮的人們放鬆身心的需要。所有有利於滿足觀眾需求的形式和內容都有可能被引入了商業主義的體育競賽。

持有錦標主義競賽觀念的人在觀看K-1的現場比賽時,將會發現K-1已經突破了傳統體育比賽,運動員的個性張揚成為重要的內容,有些場次的比賽顯露出十分明顯的的「作秀」和「貓膩」的痕跡,現場主持人肆意引導觀眾的情緒,彩色大屏幕刻意誇張局部的細節。 實質上K-1是比賽還是表演對K-1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觀眾,觀眾需要比賽的時候就是比賽,觀眾需要表演的時候就是表演。

K-1的觀眾定位

K-1的現場觀眾,95%以上是20歲左右的年青人,其中80%左右是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現場極少發現50歲以上的觀眾。 毫無疑問,這是無形的市場之手進行雙向操作的結果。 20歲左右的年青人正是所有社會最具活力、最富想像的階層,他們的思想缺少約束,他們追求社會上所有認為應該追求的東西,他們想表現與眾不同。但是他們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經歷、資歷,使他們的現實與理想總是產生距離,他們想成為社會的主流,可是只能服從社會。現實與夢想的差距,造成他們的痛苦與焦慮。因此,他們只能把頭發染成金黃、彩色,穿上厚底的皮鞋、寬口的喇叭褲,吸引社會的注意。因此他們創新社會,社會也為他們創意,酷(cool)、摩登(modern)都是被他們創造的名詞,也是用來形容他們的。尤其在異性面前,他們更加願意昭示他們的與眾不同,這種昭示有時是不惜代價的。

K-1比賽所顯示的是一種力的較量,表現的是一種雄性的魅力。運動員強健發達的肌肉,冷酷而無所畏懼的表情,強而有力的拳腳進攻,極易引發觀眾的英雄崇拜情結。這種情結誘發出他們的夢,同時也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強烈、刺激、變化的激光燈,嘈雜、狂躁、振撼的搖滾和爵士樂,加上主持人歇斯底里的狂叫,足以發泄年青人心中所有的壓抑、憂郁和煩悶的心境。

K-1的競賽規則

K-1的競賽規則是典型的商業主義規則,規則是為現場氣氛和觀眾感受服務的,許多被傳統競賽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得到了修改。 K-1的規則對競賽過程的關注高於對競賽結果的關注。實際上,結果是對運動員的,過程是對觀眾的,觀眾對競賽結果的關注是由競賽過程形成的。沒有激烈、精彩的競賽過程,枯燥的競賽結果對於觀眾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摟抱和消極進攻這類在傳統競賽規則中束手無策的頑症,在K-1的規則中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扣分。具有血腥色彩和強刺激的擊倒(KO)給予了高度的渲染。 在記分方式上,K-1給予了高度簡化,裁判除了在處理高度專業化的問題和判斷極為接近的比賽結果時發揮作用外,一般的比賽結果觀眾即可預以判斷,實際上,觀眾的判斷就是規則的判斷。

K-1的技術

K-1比賽中運動員運用的技術十分簡潔,主要的拳法技術為拳擊的直拳、擺拳、勾拳,腿法技術為低鞭腿及少量的高鞭腿,部分有特色的高水平運動員偶爾可使用轉身後擺拳和轉身掃擺腿。 K-1技術的簡潔性,作為項目開展的初期,便於使觀眾理解這一運動。但是當觀眾對這一項目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並通過對K-1的興趣開始對其他項目的關注時,K-1技術的簡潔性顯然難以繼續滿足觀眾增長了的胃口需求。

K-1的轉播畫面及傳媒

K-1比賽由兩家電視台進行現場直播。轉播畫面採用現場場景與特寫回放、資料插播相結合的方式。在鏡頭的處理上,採用了電影手法,強調對局部的描寫和對畫面的渲染,並運用煙火技術營造氣氛。現場設置四塊大屏幕,在場面相對靜止和缺乏渲染力時,通過大屏幕來彌補現場氣氛。

在現場機位的運用上,充分運用多機位的優勢,四個固定機位上,每個機位設置兩個攝像機。同時設定了若干遊走機位,大炮遊走機位設於舞台前,一個遊走機位一直反映運動員上場的特寫,一個遊走機位在拳台上表現運動員上台後與比賽前之間的特寫。通過機位的遊走,在大屏上及時反映觀眾不能仔細觀察的細節。

K-1的組織者給予了媒體高度的重視,在K-1現場有一百多個包括電視、報紙、雜志、電台在內的媒體對K-1進行現場采訪,媒體記者享受與贊助商一樣的待遇。攝影記者可以在拳台邊上進行攝影。 K-1日常的電視宣傳保證每周一次的頻率,這樣在K-1的競賽不是十分頻繁的情況下,能保證日常傳媒滿足觀眾對K-1信息的需求。

K-1與贊助商

在所有商業性的體育競賽中,贊助商對活動的資助將占據整個活動收入的一大部分。K-1除在現場給予了贊助商各種方便的觀看和休息環境外。更重要的是處處考慮贊助商的廣告,引導牌、場地廣告是任何商業性體育競賽的經典力作,K-1當然也不會放棄。更重要的是,在現場大屏幕上,適時地在開場、運動員上場等時候推出相應的廣告,完成廣告與現場氣氛的有機結合。

K-1的場地布置

K-1的場地布置採取了表演區和拳台分離的方式。這種二分的方式,有利於克服在比賽期間拳台單調,缺乏背景變化的缺點。在比賽期間,如果比賽平庸、枯燥或短暫停賽時,大屏幕和表演區燈光及制景的變化可以適時轉移觀眾的視覺,減少冷場給觀眾心理造成的不適感。 同時表演區也是運動員出場首先通過的區域,在表演區的燈光調控下,可以充分反映運動員的自信。 在表演區和拳台之間使用了一條50米左右的大通道,使運動員在上場前,觀眾可以充分運用現場視覺和大屏幕的特寫,判斷運動員的心理、實力,觀察運動的長相,決定自身的喜好。

比賽拳台作了加高處理,普通拳台的高度為95-100厘米,K-1將拳台做成了120厘米,據說這樣做的理由有二:一、通過提高拳台的高度,現場觀眾視覺比較舒服,尤其是後排觀眾不易被前排觀眾遮擋視線。二、便於電視轉播和攝影記者拍照。 由於K-1的觀眾相對固定,因此為了每次給觀眾有一種新穎感,K-1的舞美及背景制景每次都不一樣,本次採用音樂噴泉和兩個大氣球製作的龍、虎作為背景,並通過激光幻燈成像技術,在噴泉上方製作動態立體畫面,結合必要時的煙花及背景燭光,形成一個完整的畫面。

K-1的燈光、音響

K-1現場大量使用了高科技的燈光,現場使用的激光燈達400餘個,在各種場下,通過燈光的變化來調動和調節現場氣氛。 燈的具體分配為:拳台上方四排激光燈(25X4),紅、藍兩種顏色變化,在比賽停止期間用以調節氣氛。拳台上方四排普通燈,用於比賽期間照明和攝影、攝像的光源。 體育館後排座位設置了八個大追光燈。用於運動員上場和退場的追光。 在表演區的前方設置兩排激光燈,為紅、藍兩種顏色,作為紅、藍方運動員上場時背景燈和表演時的背景燈。 在表演區的後方設置兩排激光燈。表演區的上方設置兩排激光燈。在表演區的後台設置一個激光成像的大燈。 現場音響主要使用體育館的音響。音樂則使用強刺激的搖滾音樂。

K-1的人員

K-1事務局是一個高效率的工作機構,事務局的正式工作人員只有十幾個。事務局只負責總體的策劃、廣告和對外聯絡工作,一些具體的工作則交由有關的專業機構和公司與運作。

K-1的虛實與繁簡

在普通人的想像中,K-1作為日本極具影響的一項體育賽事,一定組織得盡善盡美,所有的設備、環境等都是一流的。實際上,在現場處理上,K-1採用了繁簡結合、虛實結合的方式,該精美的地方處理得極精美,該簡潔的地方處理得極簡潔,可以以虛代實的地方盡量地以虛代實。 比賽技術的虛實。本次K-1比賽共進行了8場,部分場次上採用了虛的技術,部分場次上採用了實的技術,其目的就是通過對比賽的控制達到控制現場觀眾情緒的目的,形成迭盪起伏的競賽局面。

第一場、第二場採用擊昏的策略,讓觀眾立刻感受到比賽的殘酷性,在觀眾沒有反應過來時,第三場比賽則形成打滿5局,以分數計算勝負的局面,觀眾情緒剛剛平穩,第四場比賽就以三次擊倒(KO)結束,這時場上觀眾情緒已經完全被控制。剩下的比賽在穿插各種花絮的情況下緊張進行。 在道具、燈光的使用上,也採用了虛實、繁簡結合的形式,燈光的變化極為精心細致,而道具則相當簡單。 座位的平面布置、高度、角度等方面考慮得相當精細,而座位本身非常簡單。

K-1這種對於繁簡、虛實的控制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控制運營成本,如果不計成本地完善一切設備,勢必使整個比賽的開支成倍擴大。二、任何事情所有的細節完全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時,外界形成的主觀評價就會趨於平庸。正如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一樣,該平的時候平,該起伏的時候起伏,該細化的地方絕不粗糙,該粗糙的地方不應精細。

日本舉辦的站立綜合格鬥賽事。比賽只能在站立狀態下進行。(「K」從Karate(空手道)、Kongfu(功夫)、Kickboxing(踢拳),Kempo(拳法)等含有」K」字母的格鬥技而來,「1」代表第一、冠軍,即最好的意思。)

1993年日本正道會館館長石井和義創辦。社長石井和義,2002年因逃稅事件辭職,2003年被判刑1年10個月。(其間入獄3個月後保釋出獄)現在依然對K-1影響力巨大。

現在運營機構為FEG(Fighting Entertainment Group),2003年9月成立,社長谷川貞治。

K-1 Grand Prix (K-1大獎賽 簡稱K-1GP:無差別級K-1賽事

1993年舉辦了第一屆,每年一屆。
K-1 GP歷屆總冠軍
1993年Branco Citatic (克羅埃西亞)
1994年 Peter Aerts (荷蘭)
1995年 Peter Aerts (荷蘭)
1996年 Andy Hug(瑞士)
1997年 Ernesto Hoost(荷蘭)
1998年 Peter Aerts (荷蘭)
1999年 Ernesto Hoost(荷蘭)
2000年 Ernesto Hoost(荷蘭)
2001年 Mark Hunt(紐西蘭)
2002年Ernesto Hoost(荷蘭)
2003年Remy Bonjasky(荷蘭)
2004年Remy Bonjasky(荷蘭)

K-1 WORLD MAX (Middleweight Artistic eXtreme 的簡稱):70公斤級以下的K-1賽事
2002年舉辦了第一屆。
歷屆K-1 WORLD MAX世界第一決定賽冠軍
2002年 Albert Kraus(荷蘭)
2003年 魔裟斗(日本)
2004年Buakaw Por .Pramuk / 播求(泰國)

K-1 World MAX系列賽事

K-1 World MAX是K-1從2002年新開辦的一個系列賽事,MAX是Martial Artist`s Extreme的簡稱,參賽的對象為70公斤及以下選手。由於K-1 World GP是無差別級賽事,亞洲選手由於人種的原因在體格和體質上很難與歐美選手抗衡,但在小級別上,技術無疑是更重要的致勝因素,事實上在日本和泰國很多中量級選手具有很強的實力,於是K-1 World MAX應運而生為他們提供了展現亞洲力量的舞台。2002年5月的第一屆K-1 World MAX共有8名選手參賽,其中日本、澳洲代表通過選拔產生,其他的為K-1特邀,我國散打名將「閃電開碑手」張家潑代表中國武協參賽,在第一輪負於泰國倫披尼拳場70公斤冠軍高蘭。自2004年開始,K-1 World MAX擴軍,16名選手在4月捉對廝殺決出8人進入7月份的總決賽。2002年K-1 World MAX冠軍為自由搏擊王國荷蘭的Albert Kraus,2003年頭名被日本搏擊偶像魔裟斗摘得,2004年新科狀元則是來自泰國曼谷郊區的窮孩子播求(Buakaw Por.Puramuk)。K-1 World MAX的另一傳統賽事是每年10月的「世界 vs 日本」對抗賽,7名世界一流好手與7名日本頂尖高手硬碰硬對決,我國散打選手「怪俠三毛」王三貞參加了2002年的這一賽事,以有爭議的判定負於日本選手大野崇。不同於K-1 World GP選手的「傻大黑粗」,K-1 World MAX擁有不少外形俊朗的偶像拳手,吸引了大批的女拳迷。中量級選手所展現的速度、技術和爆發力的完美結合加上若干偶像拳手的個人魅力使K-1 World MAX系列賽事正成為K-1新的亮點。

K-1 MMA

近年來為K-1打天下的老臣們歲月不饒人,狀態逐漸下滑,而中生代和新生代一直沒有很好地接過前輩的槍,K-1對於鐵桿武迷的吸引力有下降的趨勢。那邊廂,綜合格鬥(Mixed Martial Arts, MMA)組織PRIDE雖然1997年才成立,但其影響已經穩執業界牛耳,成為世界上最高的綜合格鬥殿堂。商業上,PRIDE的門票銷售遠遠強過K-1,而且收費電視(Pay Per View)訂數也表現強勁,可以說PRIDE在媒體宣傳、收視率、選手資源與K-1展開了全方位的爭奪,並大有後來居上的趨勢。K-1花費10餘年建立龐大的搏擊帝國,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2003年新上任的總裁谷川貞治採取了與PRIDE拼刺刀的硬碰硬策略,放棄K-1作為站立格鬥技代名詞這一形象,著手開辟自己的綜合格鬥賽事——K-1 MMA。在2003年12月31日的K-1 Dynamite新年特典和2004年K-1 Japan系列賽事中某些場次試驗MMA規則後,2004年5月22日,第一次K-1 MMA賽事正式舉行,並被命名為ROMANEX(這是一個由Roman和Extra生造的派生詞)。讓K-1不安的是,這次賽事並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反響,相反灌輸到谷川耳朵里的更多的是人們拿其與PRIDE賽事對比後的尖銳批評,原因只有一個,K-1 ROMANEX的選手大多還是K-1選手客串和一些職業摔角選手,靠這些人是不可能打敗PRIDE的。因此,找到正宗綜合格鬥選手是擺在K-1 ROMANEX面前最緊迫的問題。到哪裡去找?答案只有一個——花錢去PRIDE搶。可以預見K-1與PRIDE為爭奪選手又將展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K-1 Premium Dynamite

日本國民對於武道的熱愛恐怕在世界上也無出其右,新年夜的K-1 Premium Dynamite賽事的舉辦可以說是最好的例證。K-1各系列賽事都在比賽當天採用錄播形式在幾大公共電視台如富士電視台和東京廣播系統(TBS)轉播,其收視率一般在體育類節目中都名列前茅。但K-1並不滿足於此,他們聯合東京廣播系統作出一個近乎驚世駭俗的舉動——在新年夜挑戰紅白歌會。眾所周知,日本NHK電視台的紅白歌會就像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數十年來牢牢占據新年夜收視率冠軍寶座,誰豈圖與其爭奪收視率不啻於以卵擊石,更別說是一檔格鬥節目。2003年12月31日,K-1播撒重金,打造了一個包括前奧運會摔跤冠軍的超豪華陣容,以當時的超級明星Bob Sapp對前相撲橫綱曙太郎一站為壓軸戲,取得令人震驚的19.5%的收視率,其中Bob Sapp vs 曙太郎的刻鍾收視率超過40%,真正實現了「打倒紅白歌會」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受此鼓舞,K-1與TBS決定將K-1 Premium Dynamite辦為每年一度的例賽,其中既有用傳統K-1站立規則場次,也有用K-1 MMA規則的綜合格鬥,甚至還有用K-1站立和K-1 MMA混合規則的(一回合K-1站立規則,一回合K-1 MMA規則),比賽的唯一目的就是娛樂觀眾並爭取收視率,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打「名人牌」,因此我們看到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夢幻對決」。2004年12月31日的K-1 Premium Dynamite,TBS電視台搞笑節目主持人奈及利亞人Bobby居然用MMA規則挑戰K-1悍將Cyril Abidi並戰而勝之,柔術大師Royce Gracie 用關節技制服了比他重120多公斤的曙太郎。該檔節目在受紅白歌會和PRIDE新年特典男祭II的雙重擠壓下仍然取得20.2%的平均收視率,並有兩場比賽刻鍾收視率超過30%,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一個只有在日本才會發生的「奇跡」。

結束語
如果把K-1體系比喻為一支特混艦隊,那K-1 World GP毫無疑問就是旗艦,不單是因為其他系列比賽都自其派生,更因為在大多數拳迷的心目中它就等同於K-1;K-1 Japan好比供給艦,承擔著為K-1輸入新鮮血液的任務;K-1 World MAX則堪比魚雷艇,個頭雖小但機動靈活且火力強大;K-1 MMA彷彿是艦載機,為K-1在站立技擂台之外開辟了第二戰場;而K-1 Premium Dynamite只能用航空母艦來形容才貼切,既有水面艦艇的常規武備(K-1規則比賽),又配備艦載機(K-1 MMA賽例),所動用的資源無以倫比甚至對K-1 World GP有喧賓奪主之勢。今後如何協調旗艦與航母的關系是K-1當局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③ K-1是什麼東東厲害嗎

K-1是一種搏擊比賽,K為Karate, Kongfu, Kickboxing等項目第一個字母的簡寫,這些項目均為一定規則下的搏擊項目,1為第一、頂級之意,合在一起的含意為頂級搏擊大賽。

K- 1目前為日本國內最具影響的搏擊比賽,並且其影響已逐步擴展到日本以外。 K-1在比賽形式上突破了傳統體育比賽的單調模式,迎合現代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追求時尚的心理,大膽借鑒現代流行音樂和流行歌曲演唱會的表現方法,將最先進的燈光、音響、舞美、音樂導入比賽之中,進行了成功的結合。

從某種意義上講,K-1的成功是現代體育與現代表演藝術結合的成功。 K-1給傳統武技導入了一種全新的表現形式,沖擊了傳統武技固有的許多觀念。K-1的成功,在日本國內引起其他武術流派的廣泛關注,這種關注部分來自K- 1對其他項目的沖擊,另一部分則來自對其他武術流派對新技術條件下自身發展前景的思考。

K-1是競賽還是表演:

傳統的體育比賽可以歸結為錦標主義或金牌主義,其實質是體育比賽的結果--比賽成績及金牌,故而圍繞傳統體育比賽的訓練、競賽組織、裁判等都是為比賽結果服務的,比賽的觀賞性和可視性只是一種副產品和從屬物。運動員被置於競賽的核心地位,觀眾的有無並不重要。

K- 1將商業主義原則導入了體育比賽,商業主義的本質是以觀眾為核心,體育比賽的運作是生產一種可供消費的產品,通過現場或電視媒介來傳導這一產品,並獲得商業價值,故而比賽的訓練、組織、裁判等都是為滿足觀眾服務的。同時,對體育比賽這一產品進行強有力的商業包裝,這種包裝觀念來自於現代表演藝術的發展,包裝的形式則是借用了現代燈光、音響、音樂、舞美藝術,以達到充分刺激觀眾視覺、聽覺的目的,充分滿足現代社會充滿緊張、壓力、焦慮的人們放鬆身心的需要。所有有利於滿足觀眾需求的形式和內容都有可能被引入了商業主義的體育競賽。

持有錦標主義競賽觀念的人在觀看K-1的現場比賽時,將會發現 K-1已經突破了傳統體育比賽,運動員的個性張揚成為重要的內容,有些場次的比賽顯露出十分明顯的的「作秀」和「貓膩」的痕跡,現場主持人肆意引導觀眾的情緒,彩色大屏幕刻意誇張局部的細節。實質上K-1是比賽還是表演對K-1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觀眾,觀眾需要比賽的時候就是比賽,觀眾需要表演的時候就是表演。

K-1的觀眾定位

K- 1的現場觀眾,95%以上是20歲左右的年青人,其中80%左右是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現場極少發現50歲以上的觀眾。毫無疑問,這是無形的市場之手進行雙向操作的結果。 20歲左右的年青人正是所有社會最具活力、最富想像的階層,他們的思想缺少約束,他們追求社會上所有認為應該追求的東西,他們想表現與眾不同。但是他們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經歷、資歷,使他們的現實與理想總是產生距離,他們想成為社會的主流,可是只能服從社會。現實與夢想的差距,造成他們的痛苦與焦慮。因此,他們只能把頭發染成金黃、彩色,穿上厚底的皮鞋、寬口的喇叭褲,吸引社會的注意。因此他們創新社會,社會也為他們創意,酷(cool)、摩登 (modern)都是被他們創造的名詞,也是用來形容他們的。尤其在異性面前,他們更加願意昭示他們的與眾不同,這種昭示有時是不惜代價的。

K- 1比賽所顯示的是一種力的較量,表現的是一種雄性的魅力。運動員強健發達的肌肉,冷酷而無所畏懼的表情,強而有力的拳腳進攻,極易引發觀眾的英雄崇拜情結。這種情結誘發出他們的夢,同時也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強烈、刺激、變化的激光燈,嘈雜、狂躁、振撼的搖滾和爵士樂,加上主持人歇斯底里的狂叫,足以發泄年青人心中所有的壓抑、憂郁和煩悶的心境。

K-1的競賽規則

K-1的競賽規則是典型的商業主義規則,規則是為現場氣氛和觀眾感受服務的,許多被傳統競賽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得到了修改。 K-1的規則對競賽過程的關注高於對競賽結果的關注。實際上,結果是對運動員的,過程是對觀眾的,觀眾對競賽結果的關注是由競賽過程形成的。沒有激烈、精彩的競賽過程,枯燥的競賽結果對於觀眾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摟抱和消極進攻這類在傳統競賽規則中束手無策的頑症,在K-1的規則中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扣分。具有血腥色彩和強刺激的擊倒(KO)給予了高度的渲染。在記分方式上,K-1給予了高度簡化,裁判除了在處理高度專業化的問題和判斷極為接近的比賽結果時發揮作用外,一般的比賽結果觀眾即可預以判斷,實際上,觀眾的判斷就是規則的判斷。

K-1的技術

K-1比賽中運動員運用的技術十分簡潔,主要的拳法技術為拳擊的直拳、擺拳、勾拳,腿法技術為低鞭腿及少量的高鞭腿,部分有特色的高水平運動員偶爾可使用轉身後擺拳和轉身掃擺腿。 K-1技術的簡潔性,作為項目開展的初期,便於使觀眾理解這一運動。但是當觀眾對這一項目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並通過對K-1的興趣開始對其他項目的關注時,K-1技術的簡潔性顯然難以繼續滿足觀眾增長了的胃口需求。

K-1的轉播畫面及傳媒

K-1比賽由兩家電視台進行現場直播。轉播畫面採用現場場景與特寫回放、資料插播相結合的方式。在鏡頭的處理上,採用了電影手法,強調對局部的描寫和對畫面的渲染,並運用煙火技術營造氣氛。現場設置四塊大屏幕,在場面相對靜止和缺乏渲染力時,通過大屏幕來彌補現場氣氛。

在現場機位的運用上,充分運用多機位的優勢,四個固定機位上,每個機位設置兩個攝像機。同時設定了若乾遊走機位,大炮遊走機位設於舞台前,一個遊走機位一直反映運動員上場的特寫,一個遊走機位在拳台上表現運動員上台後與比賽前之間的特寫。通過機位的遊走,在大屏上及時反映觀眾不能仔細觀察的細節。

K- 1的組織者給予了媒體高度的重視,在K-1現場有一百多個包括電視、報紙、雜志、電台在內的媒體對K-1進行現場采訪,媒體記者享受與贊助商一樣的待遇。攝影記者可以在拳台邊上進行攝影。 K-1日常的電視宣傳保證每周一次的頻率,這樣在K-1的競賽不是十分頻繁的情況下,能保證日常傳媒滿足觀眾對K-1信息的需求。

K-1與贊助商

在所有商業性的體育競賽中,贊助商對活動的資助將占據整個活動收入的一大部分。K-1除在現場給予了贊助商各種方便的觀看和休息環境外。更重要的是處處考慮贊助商的廣告,引導牌、場地廣告是任何商業性體育競賽的經典力作,K-1當然也不會放棄。更重要的是,在現場大屏幕上,適時地在開場、運動員上場等時候推出相應的廣告,完成廣告與現場氣氛的有機結合。

K-1的場地布置

K-1的場地布置採取了表演區和拳台分離的方式。這種二分的方式,有利於克服在比賽期間拳台單調,缺乏背景變化的缺點。在比賽期間,如果比賽平庸、枯燥或短暫停賽時,大屏幕和表演區燈光及制景的變化可以適時轉移觀眾的視覺,減少冷場給觀眾心理造成的不適感。 同時表演區也是運動員出場首先通過的區域,在表演區的燈光調控下,可以充分反映運動員的自信。在表演區和拳台之間使用了一條50米左右的大通道,使運動員在上場前,觀眾可以充分運用現場視覺和大屏幕的特寫,判斷運動員的心理、實力,觀察運動的長相,決定自身的喜好。

比賽拳台作了加高處理,普通拳台的高度為95-100厘米,K-1將拳台做成了120厘米,據說這樣做的理由有二:一、通過提高拳台的高度,現場觀眾視覺比較舒服,尤其是後排觀眾不易被前排觀眾遮擋視線。二、便於電視轉播和攝影記者拍照。由於K-1的觀眾相對固定,因此為了每次給觀眾有一種新穎感,K-1的舞美及背景制景每次都不一樣,本次採用音樂噴泉和兩個大氣球製作的龍、虎作為背景,並通過激光幻燈成像技術,在噴泉上方製作動態立體畫面,結合必要時的煙花及背景燭光,形成一個完整的畫面。

K-1的燈光、音響

K- 1現場大量使用了高科技的燈光,現場使用的激光燈達400餘個,在各種場下,通過燈光的變化來調動和調節現場氣氛。燈的具體分配為:拳台上方四排激光燈(25X4),紅、藍兩種顏色變化,在比賽停止期間用以調節氣氛。拳台上方四排普通燈,用於比賽期間照明和攝影、攝像的光源。 體育館後排座位設置了八個大追光燈。用於運動員上場和退場的追光。在表演區的前方設置兩排激光燈,為紅、藍兩種顏色,作為紅、藍方運動員上場時背景燈和表演時的背景燈。在表演區的後方設置兩排激光燈。表演區的上方設置兩排激光燈。在表演區的後台設置一個激光成像的大燈。現場音響主要使用體育館的音響。音樂則使用強刺激的搖滾音樂。

K-1的人員

K-1事務局是一個高效率的工作機構,事務局的正式工作人員只有十幾個。事務局只負責總體的策劃、廣告和對外聯絡工作,一些具體的工作則交由有關的專業機構和公司與運作。

K-1的虛實與繁簡

在普通人的想像中,K-1作為日本極具影響的一項體育賽事,一定組織得盡善盡美,所有的設備、環境等都是一流的。實際上,在現場處理上,K-1採用了繁簡結合、虛實結合的方式,該精美的地方處理得極精美,該簡潔的地方處理得極簡潔,可以以虛代實的地方盡量地以虛代實。比賽技術的虛實。本次K-1比賽共進行了8場,部分場次上採用了虛的技術,部分場次上採用了實的技術,其目的就是通過對比賽的控制達到控制現場觀眾情緒的目的,形成迭盪起伏的競賽局面。

第一場、第二場採用擊昏的策略,讓觀眾立刻感受到比賽的殘酷性,在觀眾沒有反應過來時,第三場比賽則形成打滿5局,以分數計算勝負的局面,觀眾情緒剛剛平穩,第四場比賽就以三次擊倒(KO)結束,這時場上觀眾情緒已經完全被控制。剩下的比賽在穿插各種花絮的情況下緊張進行。 在道具、燈光的使用上,也採用了虛實、繁簡結合的形式,燈光的變化極為精心細致,而道具則相當簡單。座位的平面布置、高度、角度等方面考慮得相當精細,而座位本身非常簡單。

K-1這種對於繁簡、虛實的控制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控制運營成本,如果不計成本地完善一切設備,勢必使整個比賽的開支成倍擴大。二、任何事情所有的細節完全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時,外界形成的主觀評價就會趨於平庸。正如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一樣,該平的時候平,該起伏的時候起伏,該細化的地方絕不粗糙,該粗糙的地方不應精細。

日本舉辦的站立綜合格鬥賽事。比賽只能在站立狀態下進行。(「K」從Karate(空手道)、Kongfu(功夫)、Kickboxing(踢拳),Kempo(拳法)等含有」K」字母的格鬥技而來,「1」代表第一、冠軍,即最好的意思。)

1993年日本正道會館館長石井和義創辦。社長石井和義,2002年因逃稅事件辭職,2003年被判刑1年10個月。(其間入獄3個月後保釋出獄)現在依然對K-1影響力巨大。

現在運營機構為FEG(Fighting Entertainment Group),2003年9月成立,社長谷川貞治。

K-1 Grand Prix (K-1大獎賽 簡稱K-1GP):無差別級K-1賽事1993年舉辦了第一屆,每年一屆。

K-1 GP歷屆總冠軍

1993年Branco Citatic (克羅埃西亞)

1994年 Peter Aerts (荷蘭)

1995年 Peter Aerts (荷蘭)

1996年 Andy Hug(瑞士)

1997年 Ernesto Hoost(荷蘭)

1998年 Peter Aerts (荷蘭)

1999年 Ernesto Hoost(荷蘭)

2000年 Ernesto Hoost(荷蘭)

2001年 Mark Hunt(紐西蘭)

2002年Ernesto Hoost(荷蘭)

2003年Remy Bonjasky(荷蘭)

2004年Remy Bonjasky(荷蘭)

K-1 WORLD MAX (Middleweight Artistic eXtreme 的簡稱):70公斤級以下的K-1賽事

2002年舉辦了第一屆。

歷屆K-1 WORLD MAX世界第一決定賽冠軍

2002年 Albert Kraus(荷蘭)

2003年 魔裟斗(日本)

2004年Buakaw Por .Pramuk / 播求(泰國)

2003年開始每年元旦前夜舉辦K-1 Premium Dynamite,成為日本傳統迎新年節目紅百歌戰的收視率的最強力挑戰者。

K-1GP經過各分站賽決出6名分站賽冠軍,再加上2名FEG的推薦選手,此8人將與上一年的K-1GP總決賽的前8名進行K-1開幕戰,決出本年的8強。

④ 空手道的資料

資料http://bk..com/view/16673.htm ,還有 http://www.youtube.com
都有一些的
以下是在下收集的視頻(本人練的極真)

播求VS孫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f1tYh2LIVY&search=Buakaw%20

播求VS魔裟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GhbGzP3sCg&search=buakaw

ITF K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3-ay58oXiA&search=Buakaw%20
播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inZ010-cb0&search=Buakaw%20

Kyokushin karate ringfigh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 ... mp;search=kyokushin

okei Matsui 100 man kumite
(松井章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opqMm14XMw&search=kyokushin

極真宣傳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bjEP0uE_A&search=kyokushin

Kyokushin Karate 2006 World Cup_KO Teas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K-23qBlMpg&search=kyokushin

松井章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ftoFd8hMQg&search=kyokushin

Kyokushin very nice Ko'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khwJXzWc_E&search=kyokushin

Darren Chan Kick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WLqxP_nFmQ&search=kyokushin

Andy Hug the stor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 ... =related&search=

跆拳道華麗的腿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CfqDQiRmT4&search=Taekwondo

Andy Hu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 ... artial%20arts%20mma

武當輕功http://www.6rooms.com/watch/23161.html

看過拳霸的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hRb62Kbk8o&search=Tony%20Jaa

綠健兒實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S3xTV0NCu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 ... related&search=

跆拳道 vs 空手道(須藤元氣)
http://www.6rooms.com/watch/230878.html

播求 vs 小光頭(Zambidis)
http://www.6rooms.com/watch/244584.html
2位都是我喜歡的選手,很不錯的比賽,強烈推薦

打架也要看對象呀
http://www.6rooms.com/watch/215406.html

《霍元甲》被刪劇情
http://www.6rooms.com/watch/367250.html

你沒見過的投籃方式
http://www.6rooms.com/watch/86515.html

劍道卷技
http://www.6rooms.com/watch/397554.html

⑤ 播求為什麼要去武林風打比賽

中國武術自古被傳的神乎其神,到了近代及現代,由於武術界上層的管理者對於中國武術的不自信,擔心輸掉比賽會影響中國武術幾百甚至上千年來的神聖。所以一直不主動參加一些國際上知名的比賽,即使國外的一些在大型比賽(比如K1)上得到好名次的名將輸在中國武術台上,可是中國那些怕死的上層仍然不敢讓中國選手參加大型比賽。這樣,就引來了很多著名拳手的非議,膽小的說中國是一個不可接近的武術聖地,因為的的確確有很多高手倒在中國選手的拳下。另外一些年輕氣盛的拳手比如播求,他們或許認為,中國武術徒有其表,空名遠揚,連比賽都不敢打,就向中國下戰書,相向世人證明他們才最強。這是播求來武林風的原因。
其次,播求已經成了世界搏擊界的神話,170戰155勝2004斗年的K1大賽決賽場上,播求VS魔裟斗,魔裟斗是日本的一位年輕泰拳王,是當年日本的冠軍,他的鬥志也是很值得尊敬的!播求最後兵不血刃的用外圍技術戰勝了魔裟斗,成為了世界上最強的人!
他的言語足以令全世界注意,更會使全世界相信他,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以中國不得不應戰。
這就造成了如今的狀況。
播求,一個響當當的大將,竟然向一個不入流的「武林風」挑戰。只希望中國武術能爭口氣,贏播求者贏天下!這句話是我說的,相信一定會被更多人所知道。不過以王洪祥目前的實力,贏他還是相當有難度的。看看中國有沒有「世外高人」參賽,我更關注的是這個,因為中國真正的高手都在民間。有一次去山東,看見一幫徒弟向師傅挑戰,被師傅全部撂倒。而且幾個人對師傅都沒有一次有效的攻擊,全被師傅化解。(以上為突發事件,絕對不是師徒做戲,據說這個師傅幾乎從來不出手,為此還跑了不少徒弟呢)。
你明白了嗎?以上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希望你能滿意,分數就給我吧。哈哈。=_=

⑥ 余文樂主演的軍雞是什麼題材的影片。

對於鄭保瑞來說,《軍雞》恐怕算得上是一部正常的電影,邊緣人的自我覺醒與實現,以走上光明正大的拳台為途徑,努力博得社會認同,目的也是單純地「以後再也不會被瞧不起」,與《狗咬狗》搏命求生存的扭曲比起來,活脫脫一部熱血勵志片。假若不是那幾分戾氣,與《柔道龍虎榜》倒是有些相似。畢竟從一開始,鄭保瑞就不是離經叛道的邱禮濤,這部片子怕是要讓那些看過《狗咬狗》之後,期待更黑暗更扭曲的觀者失望了。 之前沒想到片長居然近兩個鍾,鋪墊部分蜻蜓點水而過,像是電子游戲的過場CG,遠沒有宣傳噱頭那麼勁爆,過多的慢鏡與特寫頗為拖沓,正本戲節奏變快,感覺也好了不少。對於一部以日漫為原著的港產片,《軍雞》的「去香港化」還是頗為成功的——假如不介意廣府話對白的話,陰冷環境與爆裂情緒的對比,很有日式熱血卡通直來直去的感覺,配上典型J-Rock的LM.C《Metally》,比《頭文字D》的日漫外衣香港內核要純正許多。 魔裟斗、吳鎮宇、梁小龍的打戲,說起來都不太好看,要麼是大特寫或高速凌亂的近景,要麼是略顯寫意的三拳兩腳,效果實在一般。電影雖然不是打片,但這樣的卡司(當然吳鎮宇除外),實在有些可惜。 對於成島亮這樣乖張暴戾的角色,余文樂以金毛扮相、斜眼扭脖努力作猙獰狀來演繹,效果竟也不差,只不過身形太過瘦弱,光著膀子打架的模樣有些慘。值得一提的是他最後一場的血眼造型,好像當年《熱血青年》里靈堂遺像變臉的驚悚一幕,叫人心有餘悸。想起六七年前《憂憂愁愁地走了》裡面的白面小生,今天的余文樂已然成熟許多,算是一個好演員。石橋凌純粹為增添日片感覺而來,配音糟糕透頂,慢慢吞吞地叫人煩躁不堪。吳鎮宇還是那個鎮得住場的吳鎮宇,輕輕鬆鬆倒也給電影增色不少。 片尾決戰,余文樂屢次被重擊倒地,最後又能爬起,簡直像是破壞之王里的星爺般,這哪裡是什麼黑暗不歸路,分明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光明大道。

⑦ 一龍真的在打假拳嗎如果是,他為何能假那麼多年

龍應該是有假拳的現象,這個傳言不是空穴來風。在跟播求二番戰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人看見他跟場下裁判的交流了,場下裁判用兩個拳頭相碰暗示要平局,一龍微微搖頭,隨即場上裁判宣布一龍勝。但是這一段後期剪輯肯定不會被剪進去。一龍有實力,但是沒有武林風宣傳那麼大。他也不是代表中國武術,他早期沒錢的時候就是自己練的泰拳和散打。後期的「武僧」「中國功夫」只不過是武林風為了激起民族情感的一種包裝炒作。一龍平時按照現代搏擊的訓練方式訓練,重視身體素質,所以看他身體體脂比很低,肌肉飽滿,是力量型選手。但是XXD點評沒問題,他確實不如體制內的選手。他早年自學的搏擊,不是科班出身極大的影響了他的實力發揮:精準性差,不論是時機把握還是落點;打擊的時候幾乎調動不了下半身,力量優勢也發揮不出來。但是他後來選擇了比較明智的方式彌補,那就是抗擊打能力。他再不行,他敢於跟播求等一干世界級高手進行正面對抗的陣地戰,播求在征戰K1的時候曾經用兩條鐵棍一樣的腿把日本國寶魔裟斗的腎都踢壞了,下了擂台魔裟斗都尿血。但是在跟一龍打的時候打擊效果卻被極大削弱了。一龍是被極大的炒作了,但是基本實力和勇氣都是有的,比所謂的民間武術大師們強的太多了。一龍有自己的風格,雖然粗糙,但是並沒有想像的那麼不堪。

閱讀全文

與魔裟斗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母嬰店舉行促銷活動主持稿 瀏覽:401
未來電子商務的網路營銷方法 瀏覽:702
網路營銷是電子商務的一種產物對嗎 瀏覽:508
音樂培訓機構培訓方案 瀏覽:286
酒店餐飲部營銷方案 瀏覽:386
項目合作新聞發布會策劃方案 瀏覽:149
通用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960
網路營銷騙局 瀏覽:836
安徽搜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53
電子商務專員發展前景 瀏覽:967
我國中小企業網路營銷的現狀 瀏覽:243
光伏發電市場營銷案例 瀏覽:486
關於政府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535
業務拓展策劃方案 瀏覽:150
企業捐贈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12
廣電網路市場營銷題庫 瀏覽:406
同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28
培訓方案的設計應包括 瀏覽:111
關於微博成立的策劃方案 瀏覽:328
世界電子商務公司排名 瀏覽: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