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女媧的資料
女媧,又作女希氏,又稱女媧氏、女媧娘娘、媧皇氏、鳳里希、始祖母神,生於古成紀(地名),傳說她有神聖之德,人首蛇身,摶土造人,故稱媧皇。五氏之四。 後來成為中國傳統國教道教中的一位女性神,全稱「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簡稱地皇。是傳說中華夏民族的始祖。《三家注史記·三皇本紀》中稱女媧氏風姓,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相傳為中國樂器鼻祖之一。又傳她與伏羲兄妹相婚,教民結網漁獵,卜八卦。
女媧的主要功績為摶土造人,以及煉石補天。後世女媧成為民間信仰中的神祇,被作為人類始祖和婚姻之神來崇拜。女媧補天的故事和盤古開天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
女媧的地位時有變化,有時在三皇之上,有時在三皇之內,有時在三皇之下。據說原因有三:一、神話說中女媧化生萬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二、傳說中伏羲、女媧既為兄妹又為夫妻,均為一家人,列入三皇時有時兩個人都選中,有時只選一人作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三、尚書在經書中的顯赫地位使得它所宣傳的伏羲、神農、黃帝三皇觀點為大多數人認可,而且女媧所在的是母系社會,之後是父系社會,以男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
② 女媧造人類主要內容20字
傳說女媧用泥土仿照自己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
(2)女媧宣傳擴展閱讀
女媧造人,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
有關記載
風俗通義、太平御覽、淮南子等
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③ 神話也是一種文化傳承,有關女媧的古代神話傳說有哪些
有關女媧的古代神話傳說:
女媧造人
傳說,某一天,她經過黃河的河畔,想起開天開辟以來,創造了山川湖海、飛禽走獸,改變原本一遍寂靜的世界。
但是,女媧總覺得這世界還是缺了點甚麼,但又一時想不起是些甚麼。當她低頭沉思,看到黃河河水裡自己的倒影時,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世界上還缺少了像自己這樣的人。於是,女媧就參照自己的外貌用黃河的泥土捏制了泥人,再施加神力,泥人便變成了人類。
女媧高媒
女媧造了女人和男人,女媧想它們是人,總會有死的一天。死了怎麼辦再做一批太麻煩了。於是女媧去求上蒼,安排男婚女嫁,並使人們結合,於是有了婚姻,故又被視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之神。
女媧補天
根據《淮南子·覽冥訓》等典籍記載遠古時代,四根天柱傾倒,九州大地裂毀,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濫不止。
女媧不忍人類受災,於是煉出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人類始得以安居。
(3)女媧宣傳擴展閱讀:
天地開辟以後,半蛇女神女媧創造人類,每當妖魔肆虐,都挺身拯救萬民。有一回,人不敬天招惹天怒;天帝遣諸凶星、惡神下凡茲擾四方,又令共工發天河之水淹滅神州。
四方諸神紛紛避走天界,唯女媧獨留人間,力阻諸諸神魔貽害人間。女媧身披紅衣,手持蛇杖奔走四方,殺共工止洪水,斬玄龜補天柱,降青龍伏白虎,逐凶星除惡神,終而四方平復。
天帝惱怒,憤而斷建木之丘,絕通天之梯。從此,女媧及諸凶星,再也無法回到天界。千百年後,四方神州的百姓。
未再遭受神魔們的迫害,人們已經淡忘了這位女神的存在,但是,這位半蛇女蛇的傳說,仍然在南方的苗族之中流傳著。
④ 女媧知識要點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 ,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本名
女媧
別稱
媧皇、女陰、女希氏、有蟜氏
所處時代
上古時代
民族族群
華夏族
主要成就
造物造人,補天救世;社稷福神,先靈聖賢;女皇之治,制樂立媒
女媧 伏羲女媧王者女媧形象女媧補天女蝸媧女媧為什麼是人首蛇身女媧造人女媧王者榮耀女媧造人的故事
人物淵源
上古神話
女媧,據考古出土的文物遺址、遺跡和彩陶紋飾提供的史前人類與洪水抗爭及對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跡信息,究其歷史文化根源,在於原始母系社會女性崇拜觀念的遺傳。
稱號亦有媧皇、靈媧、帝媧、風皇、女陰、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陰皇、陰帝、帝女等, 史記女媧氏,風(或為鳳、女)姓,是古代傳說中的大地之母 。
一說她的名字為風里希(或為鳳里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對萬物救助巨大的一位上古女神。相傳她是華夏族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還有傳說女媧補天,即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重立四極天柱,平整天地。另外傳說女媧製造了叫一些叫笙簧、瑟、塤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記載中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婚姻女神。
在古代宗法制下:父權、夫權、男權成為三座牢牢壓抑著女媧神話發展的大山枷鎖,使得其拆分為三類性質:
一、作為創世女神的女媧,肯定其作為人類之母與大地之母的身份;
二、作為上古賢王的女媧,肯定其作為補天聖女與三皇之一(伏羲血親)的身份;
三、祭祀供奉女媧所有神職業位:才是完整一體的創世始先神形象。
歷史地位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女媧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是史前文明和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已經開展的中國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對象。
先秦文獻古籍《史籀篇》、《楚辭》、《禮記》、《山海經》、《淮南子》和秦漢以來的《漢書》、《風俗通義》、《帝王世紀》、《獨異志》、《路史》、《繹史》、《史記》等史料都有關於女媧的記載。在整個古文化系列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人類發展史和民俗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
一是有突出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是傳承華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
二是具有實現民族大融合、增強民族凝聚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
三是對增強創業精神、充實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促進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體現了奇特的民間、民俗文化現象,對人生禮儀、人類生存、文化傳承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女媧的地位時有變化,有時在三皇之上,有時在三皇之內,有時在三皇之下。據說原因有三:
一、神話傳說中女媧化生萬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
二、傳說中伏羲、女媧既為血親又為夫妻,均為一家人,列入三皇時有時兩個人都選中,有時只選一人作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
三、《尚書》在經書中的顯赫地位使得它所宣傳的伏羲、神農、黃帝三皇觀點為大多數人認可,而且女媧所在的是母系社會,之後是父系社會,以男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
⑤ 初一課文《女媧造人》中女媧的形象
女媧,即女陰,是生育之神的化名。女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與伏羲為兄妹。人首蛇身,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天,並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人類生命,造化世上生靈萬物。 女媧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的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在目前中國,有以下幾個地方都在宣傳女媧的歸屬:
1。陝西平利縣:多部史書中記錄的女媧的故里,生態縣。當地也保留大量關於女媧的傳說和足跡,有女媧山和女媧廟。出士了大量的遠古時期的陶片。
2.河北省涉縣:宣傳起步早。
3甘肅天水秦安 :傳統說法上的「女媧故里」
4.山西晉城澤州:宣傳較弱,建有「華夏女媧文化園」
5。河南周口西華:有個女媧捏土造人的女媧城
⑥ 關於女媧的問題
女媧,即女陰,是生育之神的化名。女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與伏羲為兄妹。人首蛇身,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天,並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人類生命,造化世上生靈萬物。 女媧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的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在目前中國,有以下幾個地方都在宣傳女媧的歸屬:
1。陝西平利縣:多部史書中記錄的女媧的故里,生態縣。當地也保留大量關於女媧的傳說和足跡,有女媧山和女媧廟。出士了大量的遠古時期的陶片。
2.河北省涉縣:宣傳起步早。
3甘肅天水秦安 :傳統說法上的「女媧故里」
4.山西晉城澤州:宣傳較弱,建有「華夏女媧文化園」
5。河南周口西華:有個女媧捏土造人的女媧城
【女媧造人】
《太平御覽》:女媧在造人之前,與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羊,初四創造豬,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 為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另一種傳說《獨異志》是:女媧是與伏羲為兄妹。當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他們兄妹二人,在昆侖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議想為夫妻,又自覺羞恥。兄即與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請您將天上的雲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雲散了吧。」以是天上的雲立即合起來,他們倆就成了夫妻,中華民族都是他們倆的子孫後代。
【女媧補天】
女媧補天的記錄見於《淮南子》:在洪荒時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後祝融打敗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輸而羞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那不周山是撐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紋,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湧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
女媧目睹人類遭到如此奇禍,感到無比痛苦,於是決心補天,以終止這場災難。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它們熔化成漿,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填好,隨後又斬下一隻大龜的四腳,當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邊天支起來。女媧還擒殺了殘害人民的黑龍,剎住了龍蛇的囂張氣焰。最後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媧還收集了大量蘆草,把它們燒成灰,埋塞向四處鋪開的洪流。
經過女媧一番辛勞整治,蒼天總算補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龍蛇猛獸斂跡了,人民又重新過著安樂的生活。但是這場特大的災禍畢竟留下了痕跡。從此天還是有些向西北傾斜,因此太陽、月亮和眾星晨都很自然地歸向西方,又因為地向東南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裡匯流。當天空出現彩虹的時候,就是我們偉大的女媧的補天神石的彩光。
女媧勞苦功高,在西漢的《運斗樞元命苞》中,女媧被列為和她的哥哥伏羲、嘗百草救人無數的神農為中華民族人始之初的三皇。
⑦ 女媧長什麼樣子呀
人首蛇身,晉代學者郭璞注釋的《山海經傳》中,對"女媧之腸"解釋道:"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女媧是大地之母、人類之母。據說她花六天時間創造了各種動物,又在第七天用泥土製作出與自己相似的人類。此外,在共工怒觸不周山,使得天空出現一個巨大的缺口時,也是她煉石補天,才終於拯救了凡間。
女媧的地位
女媧的地位時有變化,有時在三皇之上,有時在三皇之內,有時在三皇之下。據說原因有三:一、神話傳說中女媧化生萬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
二、傳說中伏羲、女媧既為血親又為夫妻,均為一家人,列入三皇時有時兩個人都選中,有時只選一人作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
三、《尚書》在經書中的顯赫地位使得它所宣傳的伏羲、神農、黃帝三皇觀點為大多數人認可,而且女媧所在的是母系社會,之後是父系社會,以男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