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馬獎再遭台灣名嘴怒斥:變鐵馬獎,今年金馬獎是否是最差一屆金馬獎
近日,台灣名嘴邱毅在節目里更是炮轟怒斥沒有大陸片的金馬獎變成鐵馬獎了。今年金馬獎是否是最差一屆金馬獎?
第三個就是不僅僅大牌不到,Oppo、瑪莎拉蒂、寶格麗、伯爵等大牌贊助商悉數撤銷了贊助。這說明,金馬獎的影響力在下降,降到史上最為慘淡的地步,是不是就慢慢淪為台灣地區的一個獎項呢?甚至,是不是會逐漸萎縮,乃至消失呢?這一切,也是未必不能啊!你覺得這樣的金馬獎有必要參與嗎?
我覺得只要是台灣的領導人不要那麼作,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就好,這個有那麼難嗎?你怎麼看?
② 什麼是金馬獎
金馬獎是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是全球最早華語電影獎之一,旨在獎勵華語電影創作與發展,有「華語電影界奧斯卡金像獎」的美譽。
1962年,台灣新聞局公布實施《五十一年獎勵國語影片辦法》,正式創設金馬獎。共設18個獎項,採取先公布評選結果,再舉行頒獎典禮的形式並維持該形式至第十四屆。頒獎典禮的舉辦日期為每年10月31日,第三至十五屆改為10月30日。
1979年,金馬獎舉辦日期不再限於每年10月30日,並擴大為晚會形式。
1980年,首度舉辦國際影片觀摩展,首度使用樊曼儂作曲、孫儀填詞的主題曲《金馬奔騰》。
1984年,金馬獎首度交由民間辦理。
1993年,金馬獎設立星光大道,大陸電影人首次正式組團參加相關活動,頒獎典禮首次在亞洲地區同步播出。
1997年,新聞局廢除《獎勵優良國語電影辦法》,將金馬獎定位為全球華語影片競賽。
③ 金馬獎為何越來越水
金馬獎執委會真的是越來越毫無底線,第56屆金馬獎的失敗,直接讓第57屆金馬獎開始自甘墮落。嘗到了第56屆缺少影片參與的痛楚,第57屆金馬獎不斷發下好人牌,兩部港片入選閉幕片,但官網的簡介卻讓人難以接受,有違立場。
金馬獎做出一些違背原則、違背立場的舉動,無疑就是自甘墮落,遭人抵制、成為眾矢之的也是正常現象,這怪不得誰。畢竟在原則立場上,不要說一個小小的電影獎,即使是一個電影節都會遭到叫停、抵制。畢竟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觸碰到了觀眾愛國的底線,金馬獎也沒必要玩一些文字游戲,來糊弄觀眾,到頭來只會在無底線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消失成為歷史。
④ 台灣電影金馬獎的獎項設置
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的影片獎項包含最佳劇情片、最佳動畫長片、最佳紀錄片及最佳創作短片等影片獎項,個人獎項有最佳導演、最佳男 / 女主角、最佳男 /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剪輯及最佳音效等。另外還有特別獎項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以 及非正式競賽項目的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1962年,為促進台灣電影製作事業的發展,表現對優良台灣電影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由台灣當局「行政院新聞局」創辦金馬獎,並且,主要為促進華人電影製作事業,藉此表揚對中華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士。
從1980年(第二十七屆)起,金馬獎改為財團法人「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The Motion Pic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主辦,並在旗下設立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敦聘九至十五位電影學者及從業人員擔任執行委員,設主席一人、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一人負責推動會務,下設三個組,行銷宣傳組負責所有廠商合作、造勢及周邊活動、媒體宣傳及文宣刊物製作等業務,競賽組負責華語影片競賽、金馬獎頒獎典禮及國際數位短片競賽等,影展組則負責影展內容策劃、影片及影人邀約、字幕翻譯製作、拷貝運送及影展現場執行等各項事宜。
長期以來,因為海峽兩岸在政治上面的立場不同,使得金馬獎在2000年之前,多偏重於台灣電影及香港電影的鼓勵。但是台灣電影工業的衰弱,香港電影工作人員大量的流失,使得本獎項逐漸開放中國大陸電影進入,並參加競賽項目。
本獎項現今仍由台灣當局「行政院新聞局」所補助的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下屬之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所舉辦,其勢則區分為「國際影片觀摩項目」與「華人電影競賽項目」。「國際影片觀摩項目」以售票方式籌款,再加上「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之補助來運行;「華人電影競賽項目」則由金馬獎執行委員會專責處理。
早期,金馬獎的主持人常有「港台」互相搭配的傳統,但後來也有皆由台灣主持人擔任的情況出現。
⑤ 求2018台灣金馬獎55屆百度雲完整版資源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mfxeHdxfqY1mOScVTg46iA
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是中國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主辦的電影獎項。該屆金馬獎共有667部影片報名,12部影片獲獎。《大象席地而坐》獲得最佳劇情長片,張藝謀憑借《影》獲得最佳導演,徐崢憑借《我不是葯神》獲得最佳男主角,謝盈萱憑借《誰先愛上他的》獲得最佳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