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共產黨榜樣人物
為推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進行,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經中央批准同意,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活動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犧牲,值得永遠銘記的革命先烈;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的基層優秀共產黨員、戰斗英雄和革命群眾的傑出代表;堅決擁護和支持革命事業,積極從事進步活動的著名民主愛國人士和國際友人;在全民族抗戰中頑強奮戰、堅苦奮斗為國捐軀的愛國將士。時間限定在從中國共產黨誕生到新中國成立,即1921年到1949年這28年。
按姓氏筆畫排序
1.八女投江——同侵略者血戰到底
2.於化虎——膠東民兵英雄
3.小葉丹——與紅軍彝海結盟
4.馬本齋——英雄的回民支隊司令員
5.馬立訓——威震敵膽的「爆破大王」
6.方誌敏——浩然正氣垂青史
7.毛澤民——發展蘇區經濟事業的卓越領導人
8.毛澤覃——英勇善戰的紅軍指揮員
9.王爾琢——井岡驍將
10.王盡美——齊魯英傑
11.王克勤——愛兵模範 殺敵英雄
12.王若飛——一切要為人民打算
13.鄧萍——遵義城下灑熱血
14.鄧中夏——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袖
15.鄧恩銘——齊魯大地的先鋒戰士
16.韋拔群——廣西農民運動的先驅
17.馮平——瓊崖革命的先驅
18.盧德銘——秋收起義年輕的總指揮
19.葉挺——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傑出的軍事家
20.葉成煥——血染抗日戰場的虎將
21.左權——傑出的軍事家
22.白求恩——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23.任常倫——膠東抗日英雄
24.關向應——忠心耿耿為黨為國
25.劉老莊連——革命英雄主義的壯歌
26.劉伯堅——生是為中國 死是為中國
27.劉志丹——群眾領袖民族英雄
28.劉胡蘭——生的偉大 死的光榮
29.吉鴻昌——丹心碧血沃中華
30.向警予——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31.尋淮洲——紅軍最年輕的將領
32.戎冠秀——子弟兵的母親
33.朱瑞——人民炮兵的奠基者
34.江上青——救亡圖存 矢志不渝
35.江竹筠——化作紅梅映山紅
36.許繼慎——英勇善戰的紅軍將領
37.阮嘯仙——中國審計事業的奠基者
38.何叔衡——可當大局的秀才
39.佟麟閣——血染盧溝寫忠烈
40.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
41.吳煥先——驍將英名留陝甘
42.張太雷——擊碎舊世界的驚雷
43.張自忠——以身殉國 第一名將
44.張學良——中華民族千古功臣
45.張思德——為人民服務的楷模
46.曠繼勛——壯志不渝勵後人
47.李白——讓紅色電波永不消逝的人
48.李林——華僑抗日女英雄
49.李大釗——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
50.李公朴——人民英烈
51.李兆麟——抗聯英豪
52.李碩勛——忠貞不渝的共產主義戰士
53.楊殷——用生命捍衛信仰
54.楊子榮——特級偵察英雄
55.楊開慧——溫婉驕楊 英雄女傑
56.楊虎城——著名抗日愛國將領
57.楊靖宇——抗日名將
58.楊闇公——巴山蜀水鬧革命
59.蕭楚女——「蠟燭精神」寫人生
60.蘇兆征——工人運動的領袖
61.鄒韜奮——以犀利之筆為人民大眾服務
62.陳延年——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
63.陳樹湘——血染湘江的紅軍將領
64.陳嘉庚——紅色的資本家
65.陳潭秋——楚山英雄天山魂
66.冼星海——人民的音樂家
67.周文雍、陳鐵軍夫婦——刑場上的婚禮
68.周逸群——湘鄂西蘇區的創建人之一
69.明德英——沂蒙紅嫂
70.林祥謙——工人階級的不屈戰士
71.羅亦農——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
72.羅忠毅——蘇南抗日名將
73.羅炳輝——從奴隸到將軍
74.鄭律成——軍歌永遠嘹亮
75.惲代英——中國青年的楷模
76.段德昌——洪湖革命根據地的常勝將軍
77.賀英——有勇有謀的巾幗英雄
78.趙一曼——甘將熱血沃中華
79.趙世炎——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革命家
80.趙尚志——白山黑水驅倭寇
81.趙博生——寧都起義的領導者
82.趙登禹——第一位抗日戰死師長
83.聞一多——正氣長存的民主鬥士
84.埃德加·斯諾——工合運動創始人之一
85.夏明翰——為真理而凜然獻身
86.格里戈里·庫里申科——為中國抗戰而犧牲的蘇聯勇士
87.狼牙山五壯士——浩氣長存
88.聶耳——人民音樂家
89.郭俊卿——現代花木蘭
90.錢壯飛——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
91.黃公略——中國工農紅軍的傑出將領
92.彭湃——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
93.彭雪楓——文武兼備 一代英才
94.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英雄
95.董振堂——高台壯歌著榮光
96.謝子長——陝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
97.魯迅——左翼文化運動的旗手
98.蔡和森——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卓越領導人
99.戴安瀾—— 以死報國的抗日名將
100.瞿秋白——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此次「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傑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的目的,主要是推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進一步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對祖國最深厚、最高尚、最神聖的深刻情感,是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王進喜,從「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到新時期領導幹部的優秀代表鄭培民……這一串串閃光的名字,雖然年代不同,事跡也不一樣,但其精神實質都是一致的,即: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們是民族的脊樑、時代的先鋒、祖國的驕傲,是愛國主義教育最生動、最直接的教材,是激勵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是集中學習宣傳英雄模範人物,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契機。通過開展「雙百」評選活動,大力頌揚英雄模範的先進事跡,弘揚英雄模範的崇高精神,能夠在全社會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引導人們深刻理解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這次「雙百」評選活動為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搭建了一個新的平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一個載體,是先進典型學習宣傳的一個創舉。「雙百」評選活動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群眾性,重在評選過程、重在群眾參與。評選對象突出人民群眾中涌現的英雄模範和先進人物。評選過程始終貫徹群眾路線。所有候選人都由群眾直接提名,並主要根據群眾提名情況來確定;正式人選在適當考慮歷史階段、地區分布、行業歸屬等結構平衡因素的基礎上,也主要是根據廣大幹部群眾投票結果來確定。評選成效著眼於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充分發揮廣大群眾在評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使評選活動真正成為廣大幹部群眾了解英雄模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的過程,成為學習英雄模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的過程。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的標準是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軍光榮犧牲。
⑵ 根據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規定可以通過哪些形式宣傳時代楷模道德模範
1、舉辦道德模範事跡展覽。運用圖片、影像、實物等方法手段,生動展示道德模範的事跡生平和人格魅力。
2、製作刊播道德模範公益廣告。從道德模範真人真事中選取素材,精心策劃選題和內容創意,製作形式新穎、打動人心的公益廣告,在各級各類媒體大力度刊播展示。
在社會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等場合,充分利用電子顯示屏、車載電視、櫥窗展板、建築圍擋、道旗燈箱等大眾媒介,情景交融地宣傳道德模範,讓好人受到社會仰慕。
3、開展道德模範「故事會」活動。每名道德模範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蘊含著真善美,承載著正能量。要深入采訪模範原型,精心創編故事節目,組織故事員到群眾中講述,進行寓教於樂的道德教化。
積極探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效途徑,運用各種民間文化樣式展示道德模範精神,創作演出小戲、小曲、小品等地方特色節目,讓群眾想看愛看、易於接受。組織力量為道德模範撰寫個人傳記,編入地方誌等重要文獻中,讓道德豐碑永載史冊。
(2)宣傳上的模範擴展閱讀:
開展關愛道德模範行動。以專項資金、道德基金、社會捐助、志願服務等方式,幫助生活困難的道德模範解決實際問題,樹立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
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把學習宣傳道德模範作為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內容,大力弘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品德,推動良好黨風政風民風社風的形成。
突出學模範、做模範主題,深入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誠信做產品」、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公眾人物「重品行、樹形象、做榜樣」等活動,引導人們向道德模範看齊,做核心價值觀的模範踐行者。
⑶ 長春市近年來宣傳過的模範人物
馬憲華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果樹農場果樹小學的一位普通女教師,也是這所小學的唯一一名教師。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林業管理局要在琿春的10多座深山上建設萬畝以上蘋果梨園,來自東三省的一些貧困農民拖家帶口到這里承包果園,在山溝里蓋起了茅草屋,「果樹村」就這么建了起來。幾年後,果農的孩子到了上學的時候,但最近的學校也在10多公里以外。1996年8月25日,琿春市教育局把人品好、能幹、能吃苦、當時在新地方小學任代課教師的馬憲華調到果樹農場小學任教。這一調就是7年多。
從馬憲華家到學校,單程33華里,山路崎嶇,要繞過4座山,趟過5道山間小河。遇上暴風雨雪時繞道要走39華里。北方的大山裡,季節十分鮮明,冬天大雪封山,夏天河水湍急,春秋寒風刺骨。如果出遊,這是美麗的景緻,但是對於每天要趕時間、走遠路的馬憲華來說就變成了一種磨難。山溝里的太陽7點才露臉,下午4點就落山,馬憲華每天必須5點30分從家裡出發,晚上6點多鍾才回到家。冬天雪大,沒有路標,就約摸著走,常常多少天不能騎自行車,有時候騎一段推一段再抬一段,實在抬不動了,就把自行車埋在路邊的雪堆里,回來時再從雪裡扒出來。
春秋兩季是最難熬的季節,山路泥濘,馬憲華上班要穿一雙鞋,還要帶一雙鞋子。有時她只好強忍著冰冷的河水脫下鞋,光著腳,推著車,一步一步趟過那滿是冰碴的水過河。夏天雨水急,趕上汛期,眼看著從山上奔騰而下的滿槽河水不敢過去,常急得她在河邊打轉。有一次剛下河裡,連人帶車一下被沖出好幾米遠,在過路人的幫助下,才脫離了危險。有時一連下幾天雨,黃泥山路特別粘,腳踩下去,拔不出來,一步一陷,車軲轆上全是泥,走幾步就粘住了,她就用木棍或手摳,有時候天黑,手摳破了她還沒有察覺。
在這條路上她沒少掉眼淚,但不管刮風還是下雨,不管嚴寒還是酷暑,馬憲華都按時到校上課,從沒有給學生缺過一節課。她總是在想:堅持一點,再堅持一點,一點堅持就可能改變那些孩子的命運。7年來,為了大山深處的孩子,她一萬多次穿越大山,兩萬五千次趟過山間河流,一雙腳板走了八萬多公里山路、水路,充分展現了這位山村女教師的頑強意志。(完)
【吉林推薦】吉林省琿春市果樹小學教師馬憲華「這么多年,面對艱苦的工作環境,我的思想上也會有波動。但是一想到那些孩子,想到我的堅持可能改變他們的命運,我就想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在吉林省東部長白山區,有這樣一位山村女教師:拿著不足300元的月工資,每天往返34公里山路,翻4座山,趟5條河,在四面透風的茅草房裡,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將山裡一批批孩子齊整整送進了上一級學校。
如今,9年過去,這位女教師依舊走在那條山路上,只是她的心情更明亮了。過往的行人、司機和遠近的村民都知道她的名字——馬憲華。
「我一定不離開你們」
吉林省琿春市境內有個果樹新村。這里山高路遠,交通閉塞,距離最近的小學也有十幾華里,且道路凶險,常發生事故。當年的村長汪貴忠在村民們的攛掇下,跑到琿春市,讓教育局給派個老師來。「我們自己出錢給老師開工資!」汪貴忠代表村民表示。
馬憲華就是那個時候來到果樹村任教的。那個日子她記得很清楚:1996年8月25日。
那天是開學第一天,下著小雨,琿春市教育局的梁照喜主任特意打個車來她家接她。雖然有輕騎代步,她仍然能感到那條路的崎嶇和寂寞。然而,當她來到這所簡陋的學校,眼前的情景讓她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已經和這所學校緊緊地連在一起了。
那天,果樹村全村停工,12個大大小小的孩子,穿著干凈衣服,整整齊齊坐在那兒,眼巴巴地望著她。市教育局送來20套桌椅、學慣用具、紅領巾、少先隊旗。國旗一掛,國歌一響,村裡幾個婦女就激動得哭了。
馬憲華尤其記得那一幕:當學生們坐到教室里的時候,門口站著一個衣衫襤褸的孩子,哭著求媽媽讓他上學。教育局的一位同志看見了,從兜里拿出200元錢,塞給了孩子的媽媽,讓她把孩子送到教室。看著這樣的教室,看著這群孩子,看著窗外不肯離去的家長,馬憲華說了一句話:「同學們,從今往後我就是你們的老師,只要你們想上學,我就一定不離開你們。」
這是馬憲華的承諾。為了這份承諾,她承受了千辛萬苦。
「自己與這份『苦差』難割捨」
馬憲華雖然做好了吃苦的准備,但困難仍然遠遠超過了她的預想。從馬憲華家到學校,單程34華里。從家裡出來,要繞過4座山、趟過5條河,正常情況下,走路就得花費2個多小時。為准時趕到學校上課,每天天不亮,她便推車出門,晚上頂著星星才能到家。
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馬憲華每天經受著春夏秋冬雨雪風霜的折磨。春天雨多,河水來得快、流得急,深的地方沒過腰。一次她連人帶車被卷到水裡,沖出好幾米遠,幾個過路的村民把她拽上來,沖她直吼,說她不要命了!夏天下雨,黃土路泥濘難行,走一步就陷進去一步,車軲轆上沾的都是泥,推也推不動,走幾步就得用棍兒剜,用手摳。最難熬的是冬季的雪天,雪深處能埋住人。
作為一個年輕女子,有著一雙黑亮眼睛的馬憲華特別喜歡裙子。但誰能想到,「穿裙子」在她看來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因為一年四季總騎車在山路上跑,她的裙子只能壓在箱底。而渴望美的她,由於常年握自行車把,手指變得有些彎曲,骨節凸起,伸都伸不直。
「我覺得自己受的一切苦都值」
馬憲華任教的果樹小學並不是完整的小學,只是一個教學點,她的學生從來沒超過13名,少時只有5名。為了這寥寥幾個學生,她又吃盡了另一番苦。
教學點雖小,可她對待教學相當正規。每到期末,她都到琿春市第一小學領取相關年級的考試題。讓教導處作密封處理,考試時現場開封。令馬憲華欣慰的是,每次考試,孩子們成績都在90分以上,就是跳級跟班的學生也都達到80多分。7年來,她教了三批學生,加在一起是31名,他們都整整齊齊地上了上一級學校。
馬憲華教學很認真、正規,考得也嚴格。兩批在果小完成三年級學業的23個孩子都經過考試後轉入市一小,兩名進了「奧班」。進入市三中學習的第一批13名學生,學習成績都在中等以上,有的還進入了前10名。而且馬憲華教的學生沒有一個失學或輟學。
馬憲華對學生們付出了超越母親的愛,山裡的孩子也用他們特有的方式回應著她:果樹村滿山都是果樹,每天清晨,馬憲華的講台上都會放著一個蘋果梨,教櫃里也會被一袋袋蘋果梨塞滿。有時孩子帶兩個蘋果,准會把最大的一個送給她,還非得看著她吃。
上班路上,馬憲華總能遇到已經到市區上學的學生,孩子們遠遠地看到她,都會馬上從自行車上跳下來,向她行禮問好,她不走過去,他們就不肯上車。還有一些坐城裡班車的孩子,一見到她,就會拍著車窗使勁喊「馬老師」。時間長了,班車司機都認識她了,每次遇到她,都會鳴笛示意。性格堅強的馬憲華,每遇到這種情景,常常會落淚。「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受的一切苦都值了。」她常常這樣說。
「我圖的就是山區孩子有書念」
馬憲華一家在琿春市新地方村是個殷實之家:一家3口人,5間磚瓦房,22畝地,家有黃牛、手扶拖拉機,丈夫還有一手絕好的瓦工活兒。可是,有著這樣衣食無憂的生活,馬憲華卻每月拿著果農湊的300元錢,干著常人難以承受的一份苦差事,這在一般人很難理解。
為了這份苦差事,她的家人也吃盡了苦頭。馬憲華的丈夫閻令順說:「每到農忙,人家都是一家人在田裡忙活,看看自己,總是一個人,心裡真不是個滋味。別人中午回家都能吃口熱乎飯,我回到家裡,連口熱水都沒有,晚上和孩子倆等到很晚才能等到她回家。這些年來,除了早飯,我和孩子很少吃過她做的飯。」
馬憲華最心疼的是兒子。剛到果樹小學時,她的孩子閻義明才7歲,是新地方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新地方小學在一座山外,離家非常遠,過去小義明可以和媽媽一起上下學,但媽媽到果樹小學後,他只能一個人翻山上學。
有一回下大雨,兒子不敢一個人回家,學校老師送了他一段,等到他一個人光腳跑回家時,天都黑了。看他淋得像落湯雞,臉上也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她一把摟住兒子說:「媽明天不去上班了。」這樣的話她說了多少次,可是她不能不去。
又一個大雨天,她連滾帶爬地回到家,手不知被什麼給剮出了血,她疲倦得站不住,丈夫嘆著氣說,300元錢,我隨便干點啥都掙出來了,你圖的是啥呀?這時她心裡也閃過這樣的念頭:不去了,明天不去了。但一倒在炕上,她的意識馬上就提醒她:我不去,那些孩子就真沒書念了!
兒子過10周歲生日那天,她答應給兒子買個生日蛋糕。可她當天給學生補課,把這件事忘得死死的。晚上回到家,看見爺兒倆坐在飯桌旁等她,桌上是豐盛的飯菜。她二話沒說,騎上自行車就往市裡趕,丈夫、兒子的勸阻聲她都沒聽見。來回20公里的路,騎到家已經是9點多,切蛋糕時手還在抖。那天,很少說話的丈夫先唱起「祝你生日快樂」。他這一唱,馬憲華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馬憲華說,她這樣堅持是因為她常常想到自己的童年,想到當時自己是多麼渴望學習,卻因為多種原因沒有得到繼續學習的機會。她說:「這么多年,面對艱苦的工作環境,我的思想上有時也會有波動。尤其是一批孩子送走後,我都會考慮是否再堅持下去。但是一想到那些孩子,想到我的一點堅持可能改變那些孩子的命運,我就想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如今的果樹村已由當年的20多戶發展到60多戶,人丁漸旺,果小的孩子也多了。現在正在進行教育布局調整,但據說果樹村情況特殊,果小一時半會兒撤不了。所以,馬憲華還要走那彎彎曲曲的山路、水路。她還要沿著長長的水渠、墳地,每天一個人,翻4座山,趟5條河。
⑷ 關於道德模範的宣傳標語.
道德,道遍萬物,貫穿一切,無不在道中。是宇宙不變的本體,老子釋有七律參明,並在一切存在、運動中普示普證其不可抗拒不可更改性。正是這一道的本體、究竟、統一、不變存在,才綱紀了一切生命行為的禍福生死、勝敗苦樂。說其有拿不來、摸不著、看不見,說其無律不離、則不廢、果不昧。而且人類一切文化、一切行為都不外是在試圖超越著什麼,又試圖在得到著什麼。如果把這兩個東西統以道代稱究之,結果可能真的非常意外的明確,而且它們本來就一個不可變的東西。所以是否可結論,人類一切文化、一切行為的奔波、分爭、尋究其最終本質,都不外是在求道、識道、用道、合道、直至得道而一弊之。若以識論之,道是絕對真理的極頂,若以在論之,道是相對至明的極心,普查人類的所有真理追求和設想,無一比老子的道更准確、更真實、更本然、更周圓。妙音賜禪,以究竟有而極虛、究竟無而極真、究竟尊而不為、究竟卑而不改、究竟生而若滅、究竟死而若生,故成一切生追求的最終統一最佳自然自在真本然。
德是道之用,是智慧、能量、境界、依受的實土之積,是智明的選擇,是主體我對依體眾順逆的利害。體用只可分解識而不能分立存,其合於道者曰積德自進道明,其背於道者耗德自墜苦暗。社會的權如此、勢如此、命如此,無一能超越道的德能綱紀。德中包括德能、德為、德受,為是緣起之根、聚散之因、運命之本。為的最佳效果是無不為,為的最高形式是無以為,單從字面之識實難確見老子真面目,不免錯判出唯心、消積的反向誤導。有為執皮,無為及本,生活社會中如果不存在無效於有、柔制於剛的事實,那就不是道的普遍性了。比如一件事的不同處理就本在著有無之別,而且無處不有,遍及世宇。無為不背有為,德治不背法治,只是明確揭示為的最佳狀態。人墜水中不為何以救,世面淪喪不治何以止。但法治不棄教治、不棄德治,這就是有無的統一,這就是不可能社會始終處在有為的法治狀態。當下生滅有亦無,當下執著無亦有,統一落實於生命的全部支撐是眾生。在這個實土上,古今聖明同倡范朴明天下、寧天下,此既德的無教無不教、無為無不為。
⑸ 評選宣傳功勛模範人物會產生哪些積極的社會影響這個題怎麼答呀
首先是對國家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例如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其次,為國人樹立了努力奮斗為國奉獻的光輝榜樣!
⑹ 道德模範的宣傳標語
道德模範宣傳標語
1、以創建促和諧,以和諧促發展。
2、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
3、學道德模範,樹文明新風,促社會和諧。
4、評選道德模範,倡導文明新風。
5、學習道德模範,樹立文明道德風尚。
6、學習道德模範,培育文明道德風尚。
7、德育重在堅持,文明貴在行動。
8、崇尚道德模範、學習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
9、學習道德模範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10、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1、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12、積極參與楚州區首屆道德模範評選活動,在全社會形成學習先進爭當模範的熱潮。
13、人人參與道德建設,美德養成從我做起。
14、知榮辱樹新風做文明的'楚州人。
15、道德是立人之本、創業之策、為政之根。
16、學模範,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
17、學習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
18、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19、講道德,做好人。
20、楚州區首屆道德模範評選活動已啟動,敬請您為道德模範投一票。
21、樹立道德新風,弘揚社會正氣。
22、學習道德模範,弘揚傳統美德。
23、大力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楚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24、評道德模範,樹群眾典型,倡導文明新風。
25、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見義勇為。
26、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優質服務水平。
27、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富裕、魅力、文明、和諧新楚州。
⑺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的重要意義
這次「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的目的,主要是推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進一步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對祖國最深厚、最高尚、最神聖的情感,是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王進喜,從「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到新時期領導幹部的優秀代表鄭培民……這一串串閃光的名字,雖然年代不同,事跡也不一樣,但其精神實質都是一致的,即: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們是民族的脊樑、時代的先鋒、祖國的驕傲,是愛國主義教育最生動、最直接的教材,是激勵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是集中學習宣傳英雄模範人物,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契機。通過開展「雙百」評選活動,大力頌揚英雄模範的先進事跡,弘揚英雄模範的崇高精神,能夠在全社會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引導人們深刻理解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這次「雙百」評選活動為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搭建了一個新的平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一個載體,是先進典型學習宣傳的一個創舉。「雙百」評選活動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群眾性,重在評選過程、重在群眾參與。評選對象突出人民群眾中涌現的英雄模範和先進人物。評選過程始終貫徹群眾路線。所有候選人都由群眾直接提名,並主要根據群眾提名情況來確定;正式人選在適當考慮歷史階段、地區分布、行業歸屬等結構平衡因素的基礎上,也主要是根據廣大幹部群眾投票結果來確定。評選成效著眼於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充分發揮廣大群眾在評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使評選活動真正成為廣大幹部群眾了解英雄模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的過程,成為學習英雄模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的過程。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的標準是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犧牲,
⑻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一、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犧牲,值得永遠銘記的革命先烈(39位):
1、李大釗: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2、鄧中夏: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者
3、蔡和森:黨的早期卓越領導人、黨建理論家
4、楊匏安:黨的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宣傳理論家和活動家
5、惲代英: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創辦和主編《中國青年》,它培養和影響了整整一代青年。
6、瞿秋白: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
7、趙世炎: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者、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
8、羅亦農: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革命先驅
9、陳潭秋:黨的"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
10、何叔衡:黨的"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
11、向警予:黨的第一個女中央委員和第一任婦女部長
12、何孟雄:最早的黨員之一,工人運動的重要組織者
13、張太雷: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黨的歷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斗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
14、鄧恩銘:黨的"一大"代表
15、林育南:二七大罷工的重要組織者
16、阮嘯仙:廣東地區青年運動的先驅者之一,是中共早期農民運動的重要領導者。
17、黃愛:"我的生命,終必為勞動運動一死!"
18、蘇兆征: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
19、林祥謙:二七大罷工的著名烈士
20、施洋:二七大罷的領導者之一,勞動者的律師
21、彭湃:中國農民運動大王
22、蔣先雲:優秀黨員、革命烈士
23、左權:八路軍在抗戰時期犧牲的最高將領
24、王若飛:一切要為人民打算
25、韋拔群:右江農民運動和百色起義領導者
26、葉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傑出的軍事家。毛澤東曾當面稱他是"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
27、方誌敏:贛東北根據地的創始人,寫有《清貧》、《可愛的中國》
28、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29、盧德銘:秋收起義總指揮
30、袁文才:協助毛澤東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革命烈士
31、周逸群:中國湘鄂西紅軍和蘇區創建人
34、黃公略:軍事家,被毛澤東稱為"偏師借重黃公略"
35、郭亮:魯迅說:"革命被頭掛退的事是很少有的"
36、楊靖宇:東北抗聯的重要領導人
37、劉志丹:陝甘根據地的創始人,周恩來稱之為:"一個真正具有共產主義品質的黨員。"
38、王爾琢:井岡山時期的紅軍重要指揮員
39、關向應:早期軍事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二、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的基層優秀黨員、戰斗英雄、革命群眾的傑出代表(61位):
1、楊開慧: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毛澤東詩詞中"我失驕楊君失柳"的懷念亡妻之作,幾乎為世人周知
2、陳然:紅岩烈士、《我的"自白書"》的作者
3、許建業:小說《紅岩》中許雲峰的原型人物,中共重慶市委委員兼工運書記。
4、茅麗英:中國職業婦女俱樂部主席,"為義賣而生,為義賣而死"陳毅親筆寫了輓聯:"為人民利益而犧牲是光榮的,人民永遠紀念她!
5、何功偉:革命烈士
6、繆伯英:第一個女共產黨員
7、於方舟:天津五四運動傑出的領導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黨團組織的重要負責人。
8、馬駿:黨的早期活動家和領導者之一,中國革命的先驅人物,第一批入黨的回族黨員。
9、毛澤建:衡山朱鳳,傲霜秋菊
10、吳煥先:鄂豫陝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
11、曹淵:周恩來贊揚他"為謀國家之獨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犧牲了,這是非常光榮的"。葉挺稱他是"模範的革命軍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
12—13、周文雍和陳鐵軍:刑場上的婚禮
14、李林:雁北游擊隊獨立支隊騎兵營教導員,賀龍稱贊她是"我們的女英雄"
15、江竹筠:江姐的原型
16、張思德: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高度評價說:"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17、劉胡蘭:生得偉大,死得光榮
18、張森林:冉庄地道戰的組織者
19、何敬平
20、馮平
21、王孝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傑出代表,陳毅寫了"為工人階級犧牲"的題字。
22、陳翰章:東北抗聯的早期領導人這一,"死也不當亡國奴!"
23、羅世文
24、耿長鎖:被毛澤東譽為"群眾所信任的領袖人物"
25、楊暗公:"你們只能砍下我的頭,可絕不能絲毫動搖我的信仰。我的頭可斷,志不可奪!"
26、熊雄:我黨早期從事革命軍隊政治工作的領導人之一
27—28、陳覺、趙雲霄:革命伉儷義感天地
29、趙一曼: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
30、冷雲:八女投江
31、陳為人:中央文庫的保管員
32、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
33、田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
34、聶耳譜出中國最強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
35、冼星海:《黃河大合唱》作曲
36、吳運鐸:中國的保爾
37、李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位女將軍
38、毛科文:"在行的農民運動領袖"
39、"劉老莊連"群體:朱德在《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一文中,把它譽為"我軍指戰員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40、董天知
41、馬天訓:"山東爆破大王"
42—47狼牙山五壯士
48、楊承貴:《林海雪原》楊子榮原型
49、王克勤:"王克勤運動"中思想、技術、生活三大互助的帶兵經驗迅速在全軍推廣,對人民軍隊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50、楊根思:華東一級戰斗英雄",獲"華東三級人民英雄"、"全國戰斗英雄"稱號。
51、董存瑞:"為了新中國,沖啊!"
52、陳樹棠:獨膽英雄
53、魏大光:八路軍參謀長的葉劍英在悼念魏大光的文章中說"這種百戰而死的精神,說明魏旅長為國家盡了大忠,為民族盡了大孝"。
54、曹亞范:東北抗聯第一軍二師師長
55、夏雲傑
56、任常倫:用大刀奪取日軍的三八步槍,八路軍"一等戰斗英雄"。
57、桂干生:紅四方面軍授予"夜襲常勝軍"的稱號
58、文立正:電影《鐵道游擊隊》的人,誰不熟悉政委李正這位傳奇人物?他的原型
支前英模"沂蒙六姐妹":
59、明德英:"沂蒙紅嫂"
60、李自蘭:"擁軍模範"
61、王鳳英:渡江支前模範
三、堅決擁護和支持革命事業,積極從事進步活動的著名愛國人士和國際友人(15位):
1、白求恩:加拿大人,國際共產主義戰士
2、漢斯希伯:德國人,第一個拿起槍桿子保衛中華民族的歐洲人
3、文幼章:加拿大人,致力於世界和平友好事業,世界著名的和平戰士
4、斯諾:美國人,撰寫了轟動世界輿論的《紅星照耀中國》
5、露易•艾黎:紐西蘭人,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建設事業奮鬥了整整60年
6、愛潑斯坦:波蘭人
7、史沫特萊:美國人,在她的葬禮中奏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8、綠川英子:日本人,日本軍國主義稱為"嬌聲賣國賊"
9、鄭律成:朝鮮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作者
10、魯迅: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1、聞一多: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2、李公朴: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
13、蔡元培:被毛澤東同志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14、張學良:東北軍少帥,偉大的愛國者
15、楊虎城:推動全國一致抗日,有功於國家民族
四、在全民族抗戰中頑強奮戰,為國捐驅的愛國將士(12位):
1、佟麟閣:是我國抗戰中最早捐軀疆場的一位高級將領
2、趙登禹:強敵面前臨危不懼、英勇奮戰、血灑疆場的國軍師長
3、高志航:第一個擊落日軍戰機的空軍飛行員
4、郝夢齡:抗戰初期犧牲在抗日疆場上的第一位軍長
5、王銘章:抗戰名將,與強敵焦土激戰三天,殺傷大量日軍,守城官兵全部傷亡,王壯烈捐軀。
6、張自忠:抗戰名將,,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彌留之際,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
7、謝晉元:抗日"八百壯士"的領導者
8、蕭山令:湖南益陽縣(今益陽赫山區)人。奉命兼任憲兵司令、南京市長等職,擔負拱衛南京的重任。在率部堅守南京城彈盡援絕之際,疾呼:"殺身成仁,今日是也",自殺殉國。
9、李必蕃:湖南嘉禾縣人。抗日戰爭任國民革命軍師長,率部固守荷澤城,與優勢日軍激戰數日。他在指揮部隊突圍時身負重傷,臨終前留下遺言:"誤國之罪,一死猶輕,願我同胞,努力殺敵。"
鄭作民:湖南新田縣人。抗日戰爭任國軍第9師長。在昆侖關戰役中犧牲。
10、戴安瀾: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將
11、彭士量:湖南瀏陽縣人。抗戰爆發任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五師師長,率部參加常德會戰,相持數月余,重挫敵人的進攻銳氣。在作戰前線遭日機轟炸犧牲,彌留之際仍大呼:"大丈夫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死何憾焉!"。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
12、齊學啟:湖南寧鄉縣人。任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少將副師長,赴緬甸作戰。首戰緬北仁安羌即殲敵1200餘人,解救出被日軍圍困英軍數千人,轟動了英倫三島。在一次戰斗轉移中因重傷昏迷被俘。面對日軍誘降,他寧死不屈,大義凜然地斥責:"中國軍人,可殺不可辱,速槍斃,勿多言"。
⑼ 南通市近幾年來宣傳過的江蘇省道德模範有哪些
南通汽運集團如東分公司駕駛員葛紀軍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