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民黨政府在哪一年成立了中央國術館
1927年3月在南京成立。當時所說的國術,即現在的武術。該館成立之後,有的省、市、縣也成立了國術館。該館是群眾性學術機構,受當時的行政院資助,在組織沿革上分為兩個階段。開始階段設少林、武當兩個門派:少林門,門長是王子平(見彈腿);武當門,門長是高振東。後一個階段,這種兩門制的組織改為教務處、編審處、總務處等,主要任務是整理國術,宣傳國術,培養國術師資,出版國術書刊,如《國術周刊》等,還制定了《國術國考條例》。
B. 夢入神機的龍蛇演義中所說的國術是否屬實
不屬實,被小說明顯誇大了。例如:書中的「王超打破虛空可以見神」的描寫,明顯是虛構和誇大的。《龍蛇演義》前期明勁階段還挺接近真實,到暗勁開始虛構和誇大了。
1、《龍蛇演義》是夢入神機所著,原名王鍾,本書主要寫國術和現代火器的對撞,世界紛亂,龍蛇並起,一個平凡的少年,如何一步步走上巔峰的位置,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國術世界。
2、國術,中國武術,個人延衍強盛,國家繁榮安定之術。國術就是武術,國術是民國對武術的稱謂,不同於尋常概念的國術。
3、近代比較著名的中國國術演員有: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甄子丹、洪金寶、吳京、張晉、吳樾、趙文卓、鄭佩佩、楊紫瓊、樊少皇、梁小龍、於海、於承惠、鄒兆龍、元華、元彪、元秋、邵長華、狄龍、徐少強、計春華、周比利、許冠傑、黃日華、劉家輝、釋小龍、陳國坤、釋行宇、陳之輝、李奇龍、郝邵文、謝苗、曹駿、陳佳佳、谷文澤、等。
註:夢入神機
職業寫手,原起點中文網白金作家,現縱橫中文網專欄作家。代表作品:《佛本是道》、《黑山老妖》、 《龍蛇演義》、《陽神》、《永生》、《聖王》、《星河大帝》等。
C. 中國武術文化為什麼會影響世界武術的發展
1、中國武術的歷史文化歷程
作為一種特有的身體文化,武術的發展符合一般民族文化傳播的規律,它應該由自然的歷史進程和人為的文化傳播所組成。作為中國人創造的體育文化,武術又具有不同於許多西方體育文化的獨特文化意蘊,中國傳統文化的粘附性、獨特的身體技巧、審美情趣和技擊表現力使它在許多方面超越了西方的體育文化。太極、形意、八卦的陰陽五行八卦哲學意味,少林、峨嵋、武當的宗教色彩、螳螂拳、蛇拳、鷹爪功的仿生思想都不是西方體育文化所能比擬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武術的文化性並不是一朝養成的,而是經歷了千年之功所造就的。中國武術的對外傳播交融歷程幾乎與此同步。如果說武術是中國文化的產物,那麼,外來文化也對它施加了影響(如印度佛教對禪宗武術的影響)。進入近代,當刀槍劍戟讓位於洋槍洋炮的時候,當義和團神兵的身體被洋槍掃射得象馬蜂窩一般的時候,當西方的體操、田徑、足球、籃球等項目湧入中國國門的時候,中國武術著實遇到了嚴峻的挑戰。但是,幾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蘊釀就的武術文化還是頑強地生存下來,並且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霍元甲及其以後陳公哲等人的努力造就了名冠華夏、威及南洋的精武體育會;1923年全國武術運動大會的舉行雖然是表演性的,但吸引了全國大量武術家參與;1929年在杭州舉行的國術游藝大會匯集了幾乎全國的國武林精英,散手冠軍五千大洋的獎金顯示了組織者的重視程度;1928年和1933年由「中央國術館」組織的「國術國考大會」是可以與全運會媲美的武術全運會。王五、孫祿堂、楊露蟬、陳微明、杜心伍等武術名家的影響深遠,曾國藩、馮玉祥、張學良、張之江等重視推廣武術的政治和軍事名人為武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1933年中國武術代表團訪問東南亞,在華人社會傳播了武術;1936年中國武術隊赴德國柏林參加奧運會表演更是給當時在賽場一無所獲的中國代表團挽回了面子,就連納粹首領希特勒也贊揚中國武術的美妙和神奇。奧運會以後,這支由6男3女共9名運動員為核心組成的中國武術隊在德國進行了巡迴表演,並取得了轟動性的效果。
然而,近代的中國武術雖然在比賽形式上採用了拳擊的點數計算和按體重分級的做法,但很難與國際的拳擊等項目接軌;在組織方式上擺脫了擂台的傳統模式,實行了運動會和裁判評判等形式,但仍然出現眾多的漏洞;在教學形式上擺脫了古代師徒式的口傳心授,但仍然難以在廣大民眾中傳播。一些武術教學中出現不同門派之爭、大量武術競賽中出現評判爭執,武術宣傳中神秘和非科學化的言語更是頻繁出現。解放以後,中國武術的改革步伐更快,科學化和社會化的決心更堅決。進入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歷程加快,武術國際化也成為中國武術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目前,中國武術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武術改革與嘗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訓,推進了武術的國際化。目前,已經舉辦了四屆世界武術錦標賽,武術曾經是三屆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亞洲武術錦標賽和歐洲武術錦標賽也不斷舉辦。1990年國際武術聯合會的成立和1994年成為加入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都使武術成為國際體育的一支生力軍。經過最近的這一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國際武術聯合會的成員已經達到83個,超過了國際奧委會批准奧運會項目的數目──四大洲75個國家和地區。「武術源於中國,屬於世界」的觀念已經逐步深入人心。
D. 關於武術電影的資料
武術,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名族的寶貴文化遺產。它具有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名族特色,不僅受到國內各族人民的喜愛,而且還對世界體育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E. 在近代中國,武術也叫國術,對嗎
張之江先生1927年以第二集團軍全權代表到達南京,公務之餘宣傳武術,獲得朝野支持,創辦了中央武術研究館,一時群英薈萃,惟各專家均有門戶之見,互相攻擊,大有各不相融之勢,且抱殘守缺,絕不公開研究。社會人士亦往往把習武之人視為江湖暴客,不屑為伍。張之江為求融合武術人士的情感,融各武術門派於一爐,為改善社會人士對武術的印象,提出改名一新社會耳目。於是向社會公開徵集名稱,終於定名為「國術」二字,在國民政府備案後通令全國採用。並於1928 年3月24日,將中央武術研究館改名為中央國術
F. 中國功夫宣傳文章
還是搜搜佛家文化(傳入中國後怎樣融入修正且紮根的)道教養生長壽術的修煉(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更深入更現實。你說對嗎?!
少林武功子達摩祖師傳入後有七十二藝;國術武學不僅有武當、峨眉、青城派,還有道教龍門派(北七真人丘處機創立並流傳至今的功法)以及散落民間的武功數不勝數。。。好好挖掘吧!小老弟。
G. 探討一下如何發展合氣道這種宣揚愛護、禮儀、不爭、止殺的武術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如何宣傳,宣傳合氣道的什麼才能吸引人來學這個,來消費這項健身的運動。畢竟你去做宣傳為了是投資的一個回報,而不是散萬貫錢財為了推廣這么一個運動。
說到底這是一項商業推廣,這里首先不能從「用」的角度去推廣,畢竟現在和諧社會,而這個合氣道所面對的是一些高收入人群。白領以上吧。這些人平時忙賺錢,有閑花錢買個娛樂健身的花樣。你能指望他在這上面投多少錢,但不能指望他會把這個合氣道練到個什麼地步。
合氣道明講了,不用於技擊。 推廣上這就是弱項。至於合氣道技擊上的強弱不論。至少在推廣上,就弱了這一點。
為啥合氣道現在道場不少,但學員卻沒有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也就是這個原因。他沒什麼亮點可用於推廣,只能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要想真實的去推廣,做為核心,你要去立項。比如中國的合氣道協會(不曉得有沒有這個組織)免費去培訓講師,為啥叫講師,合氣道不是個能切磋的功夫。 這些講師來自五湖四海,有窮地方有富地方。回去因地制宜的去開館(或者叫道場)。這個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第一步,至少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個印象。
現在,短視的經營方式,造成了合氣道的一種半死不活的氣象。這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為的。 不是合氣道推廣不出去,而是作為第一批的推手,他們的目的地錯位了,越走越遠,於是合氣道註定成為了一個末流的派別。
當然,他並不是最差的,現在的中國功夫比合氣道的推手們更加短視。他們只看到了日本人來賺錢了。於是他們抄襲了該運營模式。杯具啊。
作為一個國術的愛好者來講。雖然面對杯具,但至少還有這些人在傳著這些即將消逝的歷史的長河中的寶貴遺產。
合氣道。在這樣的滾滾波濤中也只能隨波逐流了。
H. 國術的沒落,是因為什麼怕人還是牽扯到利益
應該是商業化的問題,現在的人了解武術多數通過電視和網路視頻而不會自己去練一把,那些吹綜合格鬥的也就是看看比賽照著抖巴兩下,沒人會正兒八經找個武館練練,偽拳迷太多,武術的商業化程度還是停留在古代,但這和學術是否正統沒有關系,我認為它並沒有沒落,只要有路在,就永遠會有人去走,武術的傳承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現在並沒有走下坡路
I. 中華武術的現狀如何產生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麼
國術發展的前景很悲哀,一是國家標准賽將一些傳統拳術裡面過於激烈的招數改變,導致了傳統拳術的原汁原味變質,二是拜金社會風氣的盛行,促使一些人借著國術的旗號教學,但最終是誤人子弟,使不少人對國術產生了質疑,三是民間武術家難得找到合適的傳人,使得很多武術絕技失傳,四是國家體育部對國術的重視不夠,宣傳的力度不夠。國術也是中國的國粹,試想一下韓國只有個跆拳道,日本也就是相撲,柔道,空手道,我們中國呢,比較出名的就有太極拳,八極拳,形意拳,少林拳,八卦掌,南拳,梅花拳,查拳,洪拳,詠春拳,通背拳……其中各拳種並有分支,一個太極拳就有陳,楊,孫,吳四大分支,以此類推,國術是有何等魅力,倘若再不喚醒有關部門的重視,國術發展的前景是不容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