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0上海世博會資料
2010年上海世博會
【概況】2002年12月3日,中國成功獲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權,實現世博史上無發展中國家成為綜合性世界博覽會舉辦國的歷史性突破。中國政府曾就舉辦世博會向國際展覽局作出鄭重承諾,全力支持舉辦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全國各地也以各種方式給予積極支持。2003年,上海正式啟動世博會的籌備工作,由於「非典」,等客觀原因籌備工作一度受到影響。經過調整,開展了組織構建、調研、舉辦或參與相關活動等工作。在辦博組織機構尚未正式建立的情況下,由原來的申博機構組織召開各類國際性研討會和論壇,參加與世博會相關的國際會議,舉辦大型紀念性活動,接待國內、國外訪團的參觀和學習。廣大群眾對世博會的認知和了解度不斷提升。(朱航)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歷程回顧展暨世博會150年歷史回顧展開幕】2月22日,該回顧展和黃浦江沿岸開發周年規劃成果展在上海城市規劃館揭幕,上海世博會的倒計時鍾也同時啟動。世博回顧展以翔實的文字資料、300多件實物和400多幅圖片,回顧申博3年難忘的歷程。世博會歷史回顧展通過一系列動人的故事講述世博會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黃浦江兩岸開發周年規劃成果展向觀眾展示上海燦爛的前景。該展覽展期3個月。(朱航)
【上海世博會代表團參加國際展覽局第一三三、一三四次成員國代表大會】6月3日,上海世博會代表團參加國際展覽局第一三三次成員國代表大會,這是中國上海在取得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後,首次在國際展覽局亮相。中國政府在大會上陳述,表示將履行申辦時的承諾,做好舉辦2010年世博會的一切准備工作。上海2010年世博會場址較申辦規劃有所調整,鼓勵參展者建造永久性展館,作為世博會結束後各國歷史文化和經濟科技的展示館。世博會場址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交流中心。12月9~12日,國際展覽局召開第一三四次代表大會。中國前任駐法國大使吳建民在會上當選為國展局新任主席。吳建民是由中國政府推薦,經各國常駐國展局代表充分協商後推舉的新一屆主席唯一候選人,也是國展局成立75年來首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主席。他的當選是國際博覽界對中國的選擇,表明國際社會希望日益強大的中國為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大會前一天,為慶祝國際展覽局成立75周年,上海市政府向國際展覽局贈送「世博會150年暨國際展覽公約成立75周年展」。該展覽佔地約200平方米,以200多幅珍貴圖片和20多個精緻的模型,簡要清晰地展示世界博覽會在人類近現代歷史中的作用,演繹了世博會150多年的歷史。12月11日,交接儀式在巴黎舉行,巴黎市副市長布羅斯、中國駐法大使趙進軍和國展局各成員國代表、法國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交接儀式並參觀展覽,國際展覽局主席諾蓋斯接受捐贈證書。(朱航)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掛牌】10月30日,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掛牌成立,標志著世博會籌備工作全面展開。該局是世博會籌備事務的日常執行機構。其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市世博領導機構確定的辦博戰略和方針;協助中國政府總代表,聯系國際展覽局和各成員國、各參展國,並實施其與各參展國的交往;對上海世博會進行整體推介,促進招商、招展、招客;指導世博園區規劃和建設以及世博會的經營運行。上海世博局成立後,上海申博辦同時撤銷,由世博局履行國家世博會組織機構所賦予的各項職責,並積極籌建上海世博土地儲備中心和上海世博(集團)有限公司。有關土地、資金、場館規劃與建設,將在世博局的指導下由該兩個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朱航)
【上海與國際展覽局合作舉辦「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論壇」】10月30日,為期兩天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論壇」在上海召開。這是國際展覽局首次與舉辦城市在世博會的籌備過程中合作舉辦研討活動,目的在於通過舉辦論壇,吸收全球的智慧,為辦好世博會出謀劃策,同時向世界展示上海辦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的信心和決心。參加論壇的代表200多人,分別為國際展覽局主席、秘書長、副主席,來自各大洲的專家、2010年世博會申辦競爭國代表、世博會舉辦城市代表和世界各大媒體的記者。其中,中國方面除上海的代表,還有來自江蘇、浙江和長江三角洲15個城市的代表,以及昆明世博會的主辦者、2008年北京奧運會組委會的負責人。本屆論壇的主題為「面向未來的世博會」,分為世博會與科技創新和人類生活、與城市經濟、與城市文化、與可持續發展4個專題,共有25名專家、學者發言。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菲利普森和國際展覽局執委會主席塞雯擔任各專題組的主席。該論壇從2003年起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之前,將每年舉辦一次。(朱航)
【召開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第十五次會議】該會議於11月2日舉行。會議的主題是「如何辦好一屆成功的世博會」。這充分顯示出上海對舉辦世博會的重視,以及辦博工作的國際視野和開闊思路。出席這次會議的外賓和上海市各副市長都參與專題討論並作發言,涉及對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內涵的深入闡述,吸引更多參展國家、參展機構和遊客的推廣策略,以及世博會場館建設、投融資和特需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內容。此外,還特邀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就「成功的世博會」作闡釋,里斯本世博會和漢諾威世博會負責人分別對世博會場館設施後續利用的規劃,以及如何吸納更多國家參展等重要問題作經驗介紹。(朱航)
【舉辦中國成功申博1周年紀念】12月3日,中國成功申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1周年,距世博會開幕還有2341天。上海市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12月2日晚,南京路步行街世紀廣場舉行「慶祝中國申博成功一周年晚會」,眾多市民在南京路步行街盡情狂歡慶祝。12月3日,世博局在虹橋迎賓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海內外徵集世博會會徽、會歌和口號,並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公開招聘優秀人才加入世博會的籌辦工作。同日,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俐為申博成功1周年在上海開獨唱音樂會。(朱航)
【安德烈·波切俐2003上海演唱會舉行】「慶祝中國成功申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功一周年交大昂立之夜——世界著名男高音安德烈·波切俐2003上海演唱會」於12月3日在上海大舞台舉行。安德烈·波切俐的演唱會持續時間約2個小時,共演唱21首曲目。為本次演出伴奏的是已有百年歷史的上海交響樂團。指揮是義大利的指揮家馬塞羅·盧塔。義大利女高音瑪莉亞·魯吉婭·波西、「上海女兒」黃英也在演唱會上串演。演唱會的主角波切俐的歌聲優美舒展而富穿透力。演唱結束,波切俐真心祝賀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成功一周年。演出結束,波切俐接受了上海市政府饋贈的金鑰匙。(嚴藝)
【世博會版權保護工作啟動】在世博會申辦、籌辦和舉辦期間已經產生和將會產生大量版權歸屬世博會舉辦單位的作品,其中主要有:文字作品,如申博報告、世博主題詞、海報、口號等;音樂作品,如會歌等;美術作品,如會徽、會旗,吉祥物、宣傳畫、紀念封上的圖案等;影視作品,如申博宣傳片等;模型作品,如世博建築模型等。為了有效保護世博會知識產權,制止未經授權擅自使用屬世博會享有版權的作品的侵權行為,6月,上海市版權局為第一批25件作品辦理著作權登記。
世界博覽會的歷史與由來
在古代農耕社會,人們往往在慶賀豐收、宗教儀式、歡度喜慶的節日里展開交易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定期的、有固定場所的、以物品交換為目的的大型貿易及展示的集會。這就是世博會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紀,波斯舉辦了第一個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覽會。18世紀,隨著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出現,人們逐漸想到舉辦與集市相似,但只展不賣,以宣傳、展出新產品和成果為目的的展覽會。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舉辦了這樣的展覽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展覽會的規模也逐步擴大,參展的地域范圍從一地擴大到全國,由國內延伸到國外,直至發展成為由許多國家參與的世界性博覽會。
二戰後,世界人民在滿目瘡瘓的廢墟上重建家園,並在恢復生產,復甦經濟的基礎上,於1958年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戰後第一個世界博覽會,主題「科學、文明和人性」。為了體現科學的這個主題思想,布魯塞爾世博會建造了一座原子能結構的球型展館,代表看人類進入了科技進步的新世紀的象徵,它獨特新穎的造形,雖然時隔快半個世紀之久,但仍然歷歷在目。博覽會的輝煌和豐富,幾乎便以往的所有塢博會都默然失色。
1962年美國西雅圖舉辦了一次規模不大的專業性的博覽會 「太空時代的人類」。博覽會展出F新的先進科技,自動售貨機和單鋼軌鐵路,使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4年為了紀念紐約建城300周年,紐約又一次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雖主題的格調高雅 「通過理解走向和平」。然而這次世博會濃重的商業氣氛,使觀眾駐足不前,失去了紀念活動的意義。1970年在日本大阪首次舉辦了世界博覽會,日本人稱之為萬國博覽會,體現「人類的進步與和諧」,向觀眾展示了繼東京奧運會之後,日本日本在各方面的發展和成就,得益於這次博覽會,日本在以後10年的經濟發展中,一直保持強勁的勢頭。
1985年再次舉辦世界博覽會,會址是在新城築波市,一座距東京50多公里的全新科學文化城。博覽會的主題是:「居住與環境 人類的家居科技」。時隔一年,加拿大為紀念溫哥華建城100周年,又舉辦了一次以「交通運輸」為主題的博覽會。
1988年是英國人在澳洲建立居住點200周年,為銘記這一日子,澳大利亞在東部黃金海岸城市布里斯班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這次博覽會的主題「科技時代的休閑生活」。體現了人類在當今科學技術極其發達的時代中休聞和娛樂。各國都圍繞這個主題大做文章,以體育、文娛、旅遊、休閑、烹調、園藝等等各種內容來體現人類生活的豐富多彩。
1990年日本大阪舉辦丁AI類專業性的國際花綠博覽會,主題是:「人類與自然」。展出以世界園藝為內容,作為慶祝大阪「新的開端」100周年的紀念活動。這次展覽會共有82個國家參加,55個國際組織與日本各省市和大企業都單獨設了展館或展台。百次在亞洲實現了大型國際園藝博覽會,取得了臣大的成功。
1992年,是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為此,西班牙政府在塞維利亞舉辦了世博會,把博覽會的主題命名為「發現的時代」。世博會佔地面積478萬平方米,有100多個國家參加。觀眾達的6000多萬人次。距今最近的一次博覽會是1993年韓國大田博覽會,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主題為:「新的起飛之路」。
籌備世界博覽會是一個浩翰的龐大的系統工程,作為一個國家政府的重大行動,它不僅成為紀念某個重大歷史性事件的國際活動,而且可以展示和傳經濟、文化、科技某一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因此,籌備時間,一般都需要5~6年的時間。在本世紀以末前已經擬定的世博會有:1998年在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覽會。1998年是聯合國批準的國際海洋年,博覽會的主題為:「海洋——未來的財富」。博覽會佔地55公頃,特有12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接待觀眾預計2000萬人次,這是一個專業性博覽會。
1999年我國在昆明申辦AI類專業性的世界園藝博覽會。5月1日,中國1999世界園藝博覽會在雲南省昆明市隆重開幕。這是在我國首次舉辦的全球性園藝盛會,其主題是「人與自然,邁向二十一世紀」。博覽會展示了各國的園藝傳統和園藝品種,每天吸引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參觀者,歷時184天,於1999年10月31日閉幕。
2000年在德國漢諾威舉辦21世紀第一個國際博覽會,使漢諾威聞名世界。
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簡稱為「愛知世博會」)於2005年3月24日下午在日本愛知縣舉行開幕式。
日本天皇夫婦、皇太子、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以及各國代表近2500人出席了當天下午的開幕式。
「愛知世博會」自本月25日起將進行歷時半年的大型博覽活動。本次世博會的主題是「自然的睿智」。共有121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參加本次世博會,中國也是參展國之一。「愛知世博會」的中國館以十二生肖、九龍壁等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景觀進行裝飾,其主題是「自然、城市、和諧——生活的藝術」。
㈡ 蘇州通在哪兒辦吶、
蘇州通客服中心 地址 電話
烽火路客服中心 烽火路56號(供電公司旁) 68296688
宏盛大廈客服中心 干將東路566號宏盛大廈一樓西側 62888688
莫邪路客服中心 莫邪路826號(漢亭坊斜對面) 65120101
南門客服中心 人民路48號(公交公司月票卡辦理處) 65282885
研究生城客服中心 獨墅湖高等教育區文星廣場2樓 65935114
婁門客服中心 婁門路271號(婁門橋東公交車向陽橋站旁) 62769016
新莊客服中心 西環路3105號(嘉業陽光城旁) 67516882
北寺塔客服中心 人民路1881號江蘇銀行大樓旁 67772755
桐涇路客服中心 桐涇南路568號 68704837
木瀆蘇州通公交聯合客服中心 木瀆鎮香溪東路翠坊公園老年大學側 66311720
蘇州通代理服務點 鳳凰街148號 65113000
人民路慕園電信、蘇州通聯合營業廳 人民路1296號 65815631
三香路電信、蘇州通聯合營業廳 三香路1036號 68283299
另外市區有108個可的 也可以買到
㈢ 上海科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漕河涇營業部怎麼樣
上海科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漕河涇營業部是2008-04-01在上海市徐匯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徐匯區古美路1515號19幢1105室。
上海科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漕河涇營業部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04672717821Q,企業法人徐德琦,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科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漕河涇營業部的經營范圍是:為設立社招攬遊客,並提供咨詢或宣傳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科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漕河涇營業部更多信息和資訊。
㈣ 申海是哪個城市
申海是電視劇《司藤》中一個虛構的城市名字。
申海劇外是上海,之所以出現那麼多的諧音,很多人理解上是為了顯示這部劇所講述的是架空的,不是現實發生的事情,就像現實情況下,建國之後都已經不能成精了,而司藤除了可以說本身就是的精怪,故事本身就是半科幻的劇,當然也就不能使用真實的地名了。
現代劇其實都是這樣,只不過是因為這部劇中的地方都被拍攝的太美了,讓人心生嚮往,所以才有很多觀眾想要知道是在哪裡拍攝的,其實就像《長安十二時辰》播出之後,很多人去西安吃水盆羊肉,火晶柿子一樣,美食美景,一直都是我國的觀眾所關注的重中之重。
《司藤》劇集評價
《司藤》剛開播就火爆網路。劇中,景甜飾演的女主司藤是外星基因和地球植物的融合體,人設帶感。網友在熱評這部劇「人設新穎、劇情高能、造型絕美、風光迷人」的同時,也為景甜的演技點贊,感嘆景甜沒有通過大片走紅,反而因為演網劇演技大漲。
作為科幻題材劇,該劇的劇情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大膽想像。該劇的故事創新性和可看性較強。
《司藤》第一集就像是交通安全宣傳片,反派將男主秦放連人帶車推下懸崖,還一本正經的提醒到:「在這樣的地方開車,一定要注意行車安全。」有觀眾感嘆,看完第一集最大的感受就是上車必須系安全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司藤
㈤ 急求產業孵化行業的標桿企業
——上海市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
企業化 孵化器的二次創業
三步走探新路。「孵化器在支持創新創業環境建設方面有這不可取代的作用。通過孵化高科技企業來推動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並進而提升整個園區的創新能力,這是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的天職。」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總經理韓寶富認為,創業中心取得成績的關鍵因素在於企業化運作模式。從注冊登記、財務體繫到工作展開,中心都以企業方式核算、管理。「在上海高新區孵化器中大概只有我們是這樣做的。」韓寶富報告訴記者,「企業化運作其實是我們創業中心的二次創業。」
早在1989年,科技孵化工作就已經在漕河涇展開。創業中心常務副董事長馬榮林把創業中心的發展分為3個階段。「剛開始的稱號是『科技創業村』,也就是把開發區內的農民平房通上電,裝上電話,以極為低廉的租金提供給下海的科技人員,讓他們有地方把成果盡快產業化。『科技創業村』就是現在創業中心的雛形。到了1994年,新興技術創業公司取代了創業村,從那時起,孵化器就已經以國有企業形式存在了,不僅要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還要兼顧社會效益。這是一個孵化器探索如何進行企業化運作的階段。目前的創業中心是在1997年正式成立的,總投資1億元,擁有3個孵化基地,總面積達29000平方米。」
兩效益,雙豐收。
培育初創企業風險大收益小,因此孵化器帶有明顯的社會公益性質,為何要採用企業化模式?韓寶富對此有過明確的闡述:企業孵化器如果不能自身很好地以企業方式運營,它如何去孵化企業?它又如何提升其有效的服務水準?它如何吸引企業入駐,它又如何可以長久地生存下去?應該充分認識到,企業孵化器自身也像初創的企業一樣,也要經歷艱難和困苦,它必須有自己的可行性報告、發展規劃、選擇合適的員工、獲取資金,然後提高並改進自身服務以適應客戶需要。即使企業孵化器發展起來後,仍要使自己發展規劃跟上時代最新步伐,選擇更好員工,並且開發新的服務項目,以滿足孵化企業不斷變化的需要。做到這一點唯一辦法就像管理企業那樣管理企業孵化器,不管企業孵化器是盈利性或是非盈利性實體,通過把企業孵化器作為模板,引導孵化企業與孵化器共同進步。
事實也正是如此。創業中心從成立的第二年起就開始盈利,累計利潤達數百萬元;國有資產得到保值增值,增值率達到近5%。同時,創業中心歷年累計孵化科技企業多達300餘家,成功率在90%以上,實現了社會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四采購,上正軌。
既然要走企業化道路,就要關注企業收益。孵化器的收益從何而來?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經過數年摸索,總結出4個主要收入點,並因此達到盈利。
基礎采購,這是一個固定的收入,包括房租等物業成本,這基本上與房東應該得到的收益相當;服務采購,孵化器為人駐企業提供的工商登記、項目申報、資格審核等基礎服務,企業支付一定的報酬;政府采購,包括各種獎勵基金的發放等,事實上體現出孵化器代替政府行使公益行為而獲得的收益;企業增值采購,包括了相當寬泛的內容和形式,可以是創業中心開辦的各種財務、管理輔導,可以是技術、投融資信息,也可以是舉辦展會、推介產品。增值采購不但增加了創業中心收益,更深化了服務功能。
區域化 整合資源 由點到面
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的服務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對創業企業的孵化,從育苗功能向造林作用轉變,從創業服務向創新服務轉變,從為創業企業服務向創新產業服務轉變。中心正在努力實踐區域化服務,推動漕河涇高科技園區乃至徐匯區域產業發展。
中心承擔了漕河涇所有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初審工作。僅2005年,中心就對區內157家高新技術企業進行了復審,同時受理了13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新認定8家。此外,中心將培訓服務面進行了擴展。2004年,來自區內85家企業近550人次參加了中心組織的10次培訓課程,其中除了包括常規性的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整合性思考、企業國際化策略和操作離岸運作研討會、企業中層幹部領導力建設之調動員工積極性的藝術等培訓,還包括「劍橋商務英語外教班」這樣具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極大地拓展了培訓的空間,為孵化基地以及整個開發區內的企業和員工提供了優質實用的培訓服務。
軟體園建設是中心工作區域化的主要體現。2003年4月和2004年12月,創業中心分別獲得市信息委兩筆400萬元的資金支持,用以漕河涇軟體園基礎環境和培訓中心的建設。目前軟體園內有83家企業,經營收入總額為25億元,其中軟體產品收入總額為10億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總額為2億元。中心為10家軟體企業申報了各類軟體項目,其中2家獲得25萬元的政府資助,3家獲得成果轉化項目認定。同時,中心組織軟體企業參加2005年上海信息博覽會,並組織參加軟體外包峰會的代表參觀軟體園,提高了漕河涇軟體園的知名度。
2005年,中心還承擔了「示範信息化園」項目的企業信息化推廣實施工作,根據要求編寫了企業享受資助的辦法和實施細則,並舉辦了相應的項目推廣會,落實了項目操作的具體方法,向企業進行了重點宣傳。9月,中心針對項目的推廣效果,進行了調整,並重新制定了相應的流程,積極協調溝通相關業務商。11月,中心順利完成85萬元的資助款的發放,為41家企業提供了資助,實際合同金額達到149萬元。
系統化 流程服務 效果顯著
高效的運作來源於一個良好的系統。對於入駐的企業來說,孵化器應該是一部運轉良好的機器,有一整套精心編排的系統服務,在技術、市場、金融、管理等各個環節都有相應服務方式和內容,從而幫助企業順利走上創業之路,並能健康畢業。
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就是將自身服務整合成一個系統化流程,從市場、技術、培訓、融資、管理等方面服務人手,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深層次的孵化服務。2004年,創業中心對重點跟蹤孵化企業名單進行了調整,選出8家企業作為重點企業,並落實了相關人員對企業進行跟蹤,及時了解企業的動態。同時,還針對企業的特殊需求,派遣中心工作人員到創業企業直接參與企業管理工作,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使之走上正軌。
2005年,中心組織舉辦了12期企業培訓,包括人力資源方面、企業信息方面、資金方面、財務方面等培訓,獲得了89%的客戶滿意率。此外,中心和市成果轉化中心以及上海高校建立了人才交流的機制,成為首批「上海高校學生就業實習與科技創業指導服務基地」之一,為基地內企業在人才引進方面提供渠道。在孵企業加入基地後,得以順利找到人才,有效解決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人才瓶頸問題。
國際化 把握機會 贏得市場
早在1997年正式成立之初,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就已經是國內首批國際企業孵化器單位。2004年10月的亞洲企業孵化器年會上,經由LAKAKA等國際資深企業孵化器專家組成的亞洲企業孵化器協會評選委員會考核,上海國際企業孵化器被授予「榮譽亞洲企業孵化器」稱號,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是其中一份子。
1998年10月,中心成功舉辦了中國「首屆企業孵化器管理人員國際培訓班」,來自10個國家的孵化器經理參加了培訓。同樣由中心承辦的「第七屆國際企業孵化器培訓研討會」在2004年10月舉行,來自13個國家的28名學員參加了近一周的交流研討活動。這些國際培訓班的舉行無疑大大提升了中國孵化器在世界的影響力。
對於創業企業來說,走向國際市場是一種奢望,而創業中心給他們提供了一些天賜良機。2005年,中心為軟體企業愛思科技、康泰克電子和海高通訊等公司與日本企業建立項目合作的渠道;組織了拓能醫療;復博軟體、新立科技和華北科技參加2005年中國在印度的展覽會;協助塔瑞莎、新生源申報英國、法國的獎學金項目;為伽利略公司與法國POLESTAR公司牽線搭橋,尋找商機;中心員工趁著獲得法國國家獎學金免費一個月赴法考察培訓的機會,也把基地內的好項目帶到法國去,為企業尋找合作夥伴。
規范化 搭建平台 持續高效
2000年底,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成為國內首家通過IS09000認證的孵化器。通過4年的質量體系運行,中心的日常工作、孵化服務等已經融入到規范、系統中,標准化的服務極大地提升了中心的創新服務質量水平。繼2003年6月份順利通過了上海質量審核中心質量體系2000版的轉版審核,並獲得全國首家覆蓋「科技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過程」的證書後,根據IS09000質量體系中「持續改進」的要求,中心針對自身的主要業務及質量方針、目標,新增了7.3「設計和開發」條款,充分體現了中心質量管理方面的持續改進能力,為中心的業務領域的拓展提供了更為規范的發展空間。中心從領導到員工不斷加強質量體系的學習,深入研究體系文件,熟悉各項體系表格的運用。7月底,中心的質量體系順利通過了年度監審以及7.3的擴版認證。
將中心工作納入常態管理,為企業提供規范的服務是漕河涇科技中心一貫追求的目標。2004年,中心組織編寫了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創業服務手冊,內容包括:入駐創業中心企業申辦程序、項目認定程序和條件、創業中心服務功能、優惠政策等,為企業提供了入駐、政策等多方面的導向性指引,也進一步將規范化納入中心的日常工作之中,使中心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為了進一步規范系統化的服務體系,漕河涇高科技創業中心還進行了多個服務平台的建設。2005年,「中介服務平台」、「風險投資平台」、「專家咨詢平台」、「政策服務平台」和「技術服務平台」、「信息服務平台」已經開始向基地內企業和開發區內企業提供服務。目前,服務平台的網上注冊用戶達到308個,通過信息平台,向企業發布了55條政策服務信息、25個培訓活動信息和12個市場活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