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什麼網路流行語 和有趣點的廣告詞
網路流行語
淫——人
偶——我
強——好
撮——吃
唔——不
素——是
表——不要
靠——不滿
鼠——滑鼠
頂——支持
衰——倒霉
雞——妓女
鴨——男妓
咸——色/情
雞——計算機
暈——看不懂
仆——即「倒」
粉——很,非常
酷——cool的音譯
倒——暈倒,厥倒
壓——語氣詞「呀」
哈——語氣詞,相同——嘻嘻
坑——會引起很多人回復的帖子
切——語氣詞(qie~),表示蔑視
寒——驚嘆,害怕。有時也寫作「汗」
表——不要,比如表太好,不要太好的意思
愛——能讓HP回復的能力,出自機戰系列
捏——語氣詞,發音為「nie」,表示的語氣接近於「呢」
當——down的音譯,用於下載(down load),當機(shutdown)
貓——MODEM(數據機)的音譯。用它連線上網的撥號音戲稱「貓叫」
魂——能讓攻擊力上升3倍的能力,原出自機戰系列,另一解為指帶有榮耀,奮戰不懈的職業精神
小強——蟑螂
蝦米——什麼
稀飯——喜歡
果醬——過獎
木油——沒有
養眼——好看
醬紫——這樣
飯飯——吃飯
片片——照片
硬體——房子
腐敗——吃喝
外遇——不忠
聚會——見面
東東——東西
美眉——妹妹
蹦的——跳舞
姨媽——月經
鑒定——看MM
大刀——打倒
做臉——整容
大蝦——大俠
板斧——版副
壇子——論壇
和和——呵呵
菜鳥——新手
慘綠——不幸
油墨——幽默
達人——高人
領導——老婆
內存——存款
拋磚——跟帖
小白——白目
跌股——沒面子
洗耳——聽音樂
洗胃——喝飲料
洗眼——看電影
殘念——可惜的
圍爐——打群架
小黑——黑名單
系咪——是不是
老斑——班主任
泡妞——追女孩
有料——有本事
醬紫——這樣子
有形——有派頭
釀紫——那樣子
驢友——旅遊者
漫迷——漫畫fan
泥巴——mud游戲
暴笑——巨大笑聲
恐龍——網上醜女
青蛙——網上醜男
大蝦——網上高手
菜鳥——網上低手
小資——單身女人
殺人——紙牌游戲
狂頂——強烈支持
開畫——公開放映
狗狗——狗的昵稱
廢柴——沒用的人
飯局——別人請吃飯
偉哥——偉大的男人
色老——老闆是色狼
燒餅——很騷的女生
油條——很花的男生
嘔像——嘔吐的對象
甫士——Pose,姿勢
咔嚓——砍了,yan了
解剖——對某人的解析
強暴——強有力的擁抱
可愛——可憐而沒人愛
吐血——形容郁悶心情
泡菜——在論壇里瀏覽
回鍋——重新PO的文章
泡菜——韓國人的稱呼
唔系——不是。廣東話
閃客——製作flash的人
開刀——拿各版主來惡搞
靚號——號碼不錯的QQ號
水手——水版的芸芸眾生
咣當——暈倒發出的聲音
練狙——練習狙擊槍技法
素顏——沒有化裝的面孔
歐巴——30歲以上的女性
最高——最棒、最好之意
兔爸——toolbar,工具條
強者——做出逆天行為的人
菜鳥——對網路新手的稱呼
竹葉——主頁的另一種說法
賢惠——閑閑的什麼都不會
啊哦——唐老鴨常用語氣詞
隔壁——旁邊論壇或聊天室
恐龍——kl,長相困難的女生
青蛙——qw,長相可怕的男生
姐貴——全身肌肉的大姐姐
殘念——①可惜②死亡(日語)
潛水——呆在聊天室里不說話
拍磚——指回貼時持批評態度
吼吼——恐龍專用,情緒不明
兄貴——全身肌肉的強壯男子
搶整——qz,搶發第整數帖文章
逆天——做出一些違反常理的事
我閃——用於表示惹不起躲得起
搞大——把事情弄得誇張的意思
抓狂——受不了刺激而行為失常
亮騷——將心愛的東西給別人看
不錯——長成這樣真的不是你的錯
馬甲——指一個人擁有的多個ID
滿清——十大酷刑,老祖宗的玩藝
苦手——對某件事感到困擾、棘手
豬娃——ccf傳過來的口語,好孩子
母代——沒得,沒有。(南京發音)
人妖——現實中的性別在網路中相反
弓雖——語氣詞「強」,厲害,了不起
置頂——將某個帖子放在列表的最上方
青筋——即是請進,請過來看看的意思
搶一——指在論壇里搶第一個回復位置
盲狙——不開瞄準鏡,直接打狙擊槍的
甩槍——憑感覺將準星甩出去瞄準射擊
打口——碟片被打了個口子的海關行為
孟獲——為南蠻語,表「不知道」之意
我倒——用於表示佩服,或出其意料之外
包子——某人長得難看或者笨就說他包子
小強——蟑螂,也可稱做有不死之身的人
灌水——在網路上發布一些意義不大的文字
戰隊——指一組成員編組參加電腦游戲比賽
斑竹——即是版主,指BBS或者論壇的管理員
折凳——七武器之首,被譽為史上最強的兵器
醬紫——這樣子。例句——故事的發生是醬紫的
菌男——即是俊男。類似的還有——霉女(美女)
型男——模特身材的男人,也有「型女」的說法
收聲——此為港漫用語,意指閉嘴,通「收嗲啦」
小強——蟑螂。來自於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
爆頭——游戲中引來的詞彙,把某人打得腦袋開花
潛水——指暫時不會到某站發表主題或留言的行為
轟殺——此為港漫用語,用來指要殺掉某人的動作
怨念——對某人事物的執念,據說有怨念就能成為NT
青蛙——是女孩用來諷刺愛上網但相貌比較丑的男生
素敵——有稱贊「好棒、完美」之意,同意於「素晴」
姑狗——Google搜索引擎。也寫作「辜狗」、「狗狗」
蘿莉——16歲以下的"可愛"小女孩,源於「LOLITA」一書
食神——堪稱一大千古佳作!大部份KUSO的句型都出自其中
流星——意指略帶一點點情色意味或有些微露點成份的CG圖
小蝦——又稱菜鳥。指剛剛入網不久,對網路一無所知的人
口桀——此為港漫用語,常用來指壞人的笑聲,特別是指奸笑
肉雞——弱機,是指網路上安全性不強,被人完全控制的機器
破天——此為港漫用語,就是「打破天」,不爽時可使用此詞
刷屏——用重復的句子把聊天或論壇的一頁刷一遍,以清潔版面
王道——指最為正確或常出現的人事物,通常只是個人偏執的認定
老大——帶頭的。有時是被眾人吹捧的人,有時是被眾人暴打的人
樓上——樓上就是上面的帖子回復者。另外還有「樓下」、「頂樓」
正太——16歲以下的"可愛"小男孩,源於「鐵人28號」中的金田正太郎
大鑊——意指糟糕了,例——下星期就要期考了,書都未看,這下子大鑊了
逆天——此為港漫用語,指要逆著天道而行,或憤怒時所使用之句首助詞
廢材——此為港漫用語,指無用之人,或者是廢物,通「廢柴」、「膿包」
刷牆——掃樓的同義詞。也就是整個版面都是你的回復,一種被譴責的行為
狼族——與色狼不同,作風正派,喜歡獨斷獨行,雖愛女色,但從不死纏mm
熱血——能讓攻擊力上升2倍的能力,原出自機戰系列,後引申為激昂的心情
恐龍——起源於台灣大學校園,是男孩用來諷刺愛上網但容貌不出眾的女孩子
外道——特指擁有過度豐滿胸部的女性,另解為有違常理(或者是太合常理)的事物
口胡——此為港漫用語,常用來表示心情,可同於XD,為擴大效果可用「口古月」
魔人——某方面功力深厚的人,通常會隱藏在各版中,比如說轉貼魔人,灌水魔人
斑竹——也稱「板豬」、「版主」,論壇版塊的管理人員,把水版比作個小店,他們就是店小二
灌水——讓你發表意見,寫文章。與之相應的還有造磚,灌水是隨便寫,造磚是用心寫
敗家——指花錢買很多的精品(好物)的動作,另解為一次花費很多錢去買東西或解為購物
怨念——某人對某件事感到怨恨而形成的一股強大的靈念,或用來表示對某件事物的狂熱
仆桌——此為高等技巧,須將仆街技及翻桌技練的十分成熟,而且等級還須滿20才可使用
正太——和Loli屬相反性別同義詞,也就是指生理年齡約為12歲以下之少年,同樣因各人見解之不同,現只指作外貌像小孩的男孩,其明確之定義為「依據個人觀點而認知的小弟弟」
芬達——為譯名,原名為Fanta,為一碳酸飲料之品牌,在台灣由太古可口可樂公司所代理,
但也是thunder譯名,現作為模擬中神聖系的最強武器,在香港的模擬芬達團支部中也用作黑暗飲料的主要材料,有化學成分。
仆街——其實「仆街」的原意是「路倒屍」,是早期的黑道術語,在加入幫會儀式中發毒誓時用的。不過其後香港政府禁止黑社會公開進行活動,造成儀式漸漸從簡,再加上一般市民失去接觸黑社會的途徑,因此「仆街」這兩個字也就沒有以前那樣敏感了。名詞時解作「混蛋」。
稀飯——喜歡。
木有——沒有。「木」不知道是來源於哪裡的發音。同樣用法的還有「米有」。
粉——很。來自閩南方言。
表——「不要」速讀連音,據說來自上海人的發音。
白爛——來自閩南語「白卵」,意指一個人既笨又啰唆,還很麻煩,含貶義。
素——台灣普通話「是」的讀音。與之對應的有「8素」。
醬紫——「這樣子」速讀連音,也作「絳紫」。
酷——也說「褲」、「庫」,Cool的音譯。
偶——台灣普通話「我」的讀音。
蝦米——啥,什麼之意,來自閩南語發音。
口耐——可愛之意。
可耐——可愛之意。
滴——的,地。
介個——這個。
奔四——笨死的諧音。
果醬——過獎。
馬甲決——馬家爵。
二硫碘化鉀——KISS。
咔嚓——某種練《葵花寶典》前必做的手術。
口年——可憐。
人參公雞——「人身攻擊」的通假。
泥——你。
好康——好看。來自閩南方言。
筒子——同志。
安咯——表示安慰。
安了——表示安慰。
安啦——表示安慰。
咿呀咧——……醉仙原創的,不可偷學……- -
的說——通常後置,本身無意義。
幼齒——也稱「素人」,年紀小,不怎麼懂事的意思。
達人——很強的人。
歐巴——30歲以上的女性。
兄貴——全身肌肉的強壯男子。
姐貴——全身肌肉的大姐姐。
御姐——比自己年長的女性。
惡趣味——怪癖、與眾不同的特殊喜好。
流星——指略帶一點兒情色意味或稍有些露點成份的CG圖。
口胡——港式動漫用語,也可寫作「口古月」,相當於「靠」之2008-6-3的語氣助詞。
口桀——港漫用語,常用來指壞人的笑聲,特別是奸笑。
轟殺——港漫用語,用來指去殺某人的動作。
廢柴——港漫用語,指廢物、沒用的人。
破天——港漫用語,即「打破天」,不爽時可使用。
逆天——港漫用語,指逆著天道而行,憤怒時可使用。
未夠班——港漫用語,意指不夠格。
收聲——港漫用語,指閉嘴。
耽美——出自日語,原意是指唯美主義,後經台灣演繹,變成BL的代稱了,專指女作家寫/畫給女讀者看的小說或漫畫。其實在日本,JUNE才是BL的代稱。
蕾絲——lesbine,女同性戀,簡稱女同,也稱同好,拉拉。
同人女——超級喜歡BL文化的女性,在日語中被稱為「腐女子」。
耽美狼——超喜歡耽美文學的女性。
18禁——未滿18歲不能觀看。
激H——H度非常高,描述相當激烈火爆。
清水文——沒有H情節的文章。
鬼畜——來自日語,原意指像魔鬼畜生一樣殘酷無情。
緊縛——H時將受的身體用繩子捆綁起來,使其不能掙扎。
攻——BL的雙方,充當主動的那一方,即男同志中通稱的一號。與「攻」相對的,就是「受」了,受是零號。
年下攻——攻的年紀比受小。
年上攻——攻的年紀比受大。
女王受——受的性格像女王一樣高傲,可以把攻吃得死死的。
下克上——地位較低的是攻,地位較高的是受。
立場倒換——攻受相互轉換身份。
總受——不管跟誰配對,都是充當受。
總攻——不管跟誰配對,都是充當攻。
強氣攻——個性很強悍的攻。
強氣受——個性很強悍的受。
健氣受——個性比較活潑、健康、開朗類型的受。
天然受——個性比較少根筋的受。
誘受——主動誘惑攻和自己H的受。
女王——女性主子被稱為女王,性格一般比較高傲、殘酷。女王的通常形象總是穿緊身衣、高跟鞋,手執皮鞭的。後引申為強勢的女性。
調教——顧名思義。在有H情節的小說中,調教不僅是從生理上,更從心理上,以摧殘對方的自尊,使其完全臣服為目的。此類小說通常會被稱為「調教系」。
同人——二次創作,將名家名作中的情節或人物衍生出自己的故事。同人創作不限於BL,一般性向的也可以。
女體化——把原著中的男性角色改成女孩子進行同人創作。
同人志——由作者自己花錢出版的書刊。由出版社所出的書刊叫「商業志」。
斑竹——版主,也可寫作板豬。由於拼音輸入造成的美妙諧音。副版主叫「板斧」。
馬甲——注冊會員又注冊了其他的名字,這些名字統稱為馬甲,與馬甲相對的是主ID。
菜鳥——原指電腦水平比較低的人,後來廣泛運用於現實生活中,指在某領域不太拿手的人。與之相對的就是老鳥。
大蝦——「大俠」的通假,指網齡比較長的資深網蟲,或者某一方面(如電腦技術,或者文章水平)特別高超的人,一般人緣聲譽較好才會得到如此稱呼。
灌水——原指在論壇發表的沒什麼閱讀價值的帖子,現在習慣上會把絕大多數發帖、回帖統稱為「灌水」,不含貶義。
純凈水——無任何實質內容的灌水,也說水蒸氣。
水手——喜歡灌水的人。級別高的也稱水桶、水鬼、水仙。指女性灌水狂人時,還有個特定稱呼——水母。
潛水——天天在論壇里呆著,但是不發帖,只看帖子、而且注意論壇日常事務的人。
打鐵——寫帖子,一般指有點兒重量的帖子。
拍磚——對某人某帖發表與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 例句——俠友們拍磚請注意口氣和態度,否則很容易轉化為人參公雞。
刷屏——打開一個論壇,所有的主題帖都是同一個ID發的。
掃樓——也叫刷牆,打開一個論壇,所有主題帖的最後一個回復都是同一個ID的。
樓主——發主題帖的人。
蓋樓——回同一個主題帖,一般粉絲比較喜歡蓋樓。
樓上的——比你先一步回復同一個主題帖的人,與之相對的是「樓下的」。
幾樓的——除樓主外,所有回復帖子的人,依次可稱為「2樓的」、「3樓的」……
板凳——第二個回帖的人。
地板——連板凳都沒得坐的人。
頂——一般論壇里的帖子一旦有人回復,就到主題列表的最上面去了。這個回復的動作叫做「頂」,與「頂」相對的是「沉」。
走召弓雖——超強,通常用於回帖時表示對主題帖的膜拜。
汗——表示慚愧、無可奈何之意。衍生詞有——暴汗、大汗、汗死、瀑布汗、暴雨梨花汗等。
倒——暈倒,表示對某帖某人或某現實很驚異。
寒——對某帖某人或某現象感到渾身發冷。
抓狂——形容自己受不了某人某帖的刺激而行為失常,處於暴走狀態中。
踩一腳——也稱踢一腳、留個爪子印等,都是跟帖之意。
路過——不想認真回帖,但又想拿回帖的分數或經驗值。與之相對的字眼還有——頂、默、灌水、無語、飄過、路過等。 例句——在俠客社區,凡回帖只迴路過、頂、默、灌水、無語、飄過、路過等字眼的行為,都會被視為故意灌水。
閃——離開。
匿鳥——隱身了。「匿」作「藏匿」講;「了」是多音字,在句尾本該讀「LE」,有人喜歡誤讀「LIAO」,遂諧音為「鳥」。
找抽帖——樓主發的帖子內容特別找抽,讓絕大多數人都不待見,也稱找磚帖。
火星帖——很久以前已經被無數人看過轉過的舊帖,轉火星帖的人被稱為火星人。通常回帖會這樣說——樓主還是快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險滴。(來自周星星《少林足球》)
恐龍——長得不漂亮的女性網民,含貶義。與之相對的是「青蛙」,形容相貌抱歉的男性網民。
犬科——喜歡追逐論壇里的女生的那種類型,尤其喜歡死纏爛打。
狼族——熱愛美色,不過比犬科作風正派一點,不會糾纏。
……的說——動詞後置的一種用法,來自日文語法。 例句——青眉要去吃飯的說。
……ing——動詞進行時的一種用法,來自英文語法。 例句——俠友們如此支持《武俠版》和俠客社區,青眉感動ing。
殘念——可惜之意,引申有「碎碎念」等。
王道——相當於「權威、真理」之意。
黑旺財——旺財是《唐伯虎點秋香》里的一條狗,狗者,犬也。黑犬,就是「默」。此典出自晉江。
小白——①白爛的昵稱,指專在網上無事生非的人。②「小白痴」的縮寫。
小黑——黑名單。
浸小黑——ID被登記進黑名單。
小強——《唐伯虎點秋香》中的那隻蟑螂,泛指生命力特別頑強的人。
粉絲——FANS的音譯,超迷某人或某物的一類人,也稱扇子、蕃薯,簡稱「粉」或「迷」。
包子——形容某人笨,或者長相欠佳。
蛋白質——笨蛋+白痴+神經質。
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
臘鴨——垃圾(來自《麥嘜》系列)。「掛臘鴨」在粵語俗語中指吊頸自殺。
維客——喜歡使用WIKI這種超文本技術的網路愛好者。
博客——一種網上共享空間,讓人以日記的方式在網路上展現自己的形式。博客讓兩個女人飛速走紅——木子美和芙蓉姐姐。
黑客——又稱駭客,指在電腦領域有特殊才能或技巧的人。這類人運用自己的才能或技巧,要麼是專門檢測系統漏洞,要麼有可能做有違道德或法律的事。
紅客——具有民族主義傾向的中國網路技術愛好者,與黑客相對。
朋客——起源於「朋克」。電腦朋客現在越來越多的被等同於電腦罪犯了。
閃客——使用Flash軟體做動畫的人,我們看到的很多電子賀卡和網站MTV都是閃客的傑作。
極客——也稱奇客,Geek,指有較高超電腦能力的人。
驢友——①泛指愛好旅遊,經常一起結伴出遊的人。 例句——阿肥去年才和松風古琴他們一起去過新疆,現在又要徵集驢友去湖南啦。②一起用電驢的朋友(電驢,一種下載軟體,類似BT)
播客——被稱作「有聲博客」,將自己製作的「廣播節目」上傳到網上與廣大網友分享。
偶——我
稀飯——喜歡
強——好
弓雖——強
超弓雖——超強
恐龍——長相不好
有米有——有沒有
興混——興奮
表——不要
滴——的
蛋白質——笨蛋、白痴、神經質
我閃人——我先走了
銀——人
粉——很
素——是
衰——背
靠——不滿
小強——蟑螂
濁不來——什麼
果醬——過獎
東東——東西
恢常——非常
木油——沒有
銅子——同志
飯飯——吃飯
片片——照片
暈——看不懂
小P孩——年輕人
醬紫——這樣子
釀紫——那樣子
美眉——女孩、姑娘
伯哥——博客
樓主——變形1——樓豬;變形2——LZ
樓上——上一個帖子回復者。引申1——樓下;引申2——頂樓
蓋樓——發帖、回帖,讓帖子越來越長
同上——回帖時同意樓上的意見
倒——表示佩服或出呼意料
斑竹——論壇版主
沙發——SF:So fast、Second floor 的變形;第一個回帖的人。
板凳——沒有搶到沙發,但緊跟在沙發之後的跟帖
灌水 ——大量發帖
水桶——灌水狂人。變形——水鬼、水仙、水王、水母(指女性)
潛水——在論壇里只看不發言
冒泡——潛水久了偶爾回帖子
拍磚——指回帖時持批評態度
挖坑——頻繁發新帖子又不及時回復或發連載帖子不寫完
大蝦——大俠、高手。變形——DX
老鳥——老手
菜鳥——初學者
寒——驚嘆、害怕。變形——汗
馬甲——指一個人擁有多個網路名字,一般用匿名發言
三毛抄四——該當紅青春作家寫過一本書,和三毛作品同名,由此衍生而來的新成語。意指盲信某種理論、某個人物而完全不管真相,本末倒置、顛倒黑白的一種狂熱精神狀態。出自龍空。
② 什麼是真正的蒸汽朋克
什麼是真正的蒸汽朋克?
方聿南 發表於 2012-10-09 19:15
近日,打著「蒸汽朋克」宣傳旗號的武俠大片《太極》在國內熱映,片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當屬那座以蒸汽做動力,造型古樸精美,能鋪出鐵軌、摧毀房屋的機械怪獸「特洛伊」。《太極》里的「蒸汽朋克」究竟有幾成功力?我們在這里不做評判。我們只來說說,什麼是蒸汽朋克,風味純正的蒸汽朋克又具有哪些核心精神。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會有自己的判斷。
《太極》戛納宣傳海報。
什麼是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是一種興起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幻想流派。「蒸汽」代表了人類歷史上蒸汽工業最發達的時代和地區,即十九世紀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那是大英帝國的巔峰年代,彌漫著奢華、優雅、浪漫和無窮的想像力,工業齒輪的隆隆聲響徹雲霄,蒸汽作為主要動力來源,推動科技迅猛的發展,人們的物質世界、認知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極大拓展,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遐想。而「朋克」則意味著拒絕對傳統和權威的妥協,象徵著一種標新立異、創造自由烏托邦的精神內核。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碰撞在一起就誕生了蒸汽朋克這種新穎的藝術形式。
蒸汽朋克與當代社會俯拾皆是的信息技術幾乎絕緣,通過幻想創造出這樣的典型場景:一切現實或未來信息時代的科技成果,完整存在於蒸汽時代,且擁有信息時代產物的功能。其本質就是在工業革命科學的基礎上,呈現現實中不存在的空間,通常是一個平行於十九世紀西方的架空世界。從狹義來講, 蒸汽朋克可以被簡單定義為: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格加上蒸汽驅動的現代科技的世界觀 。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流派,雖然誕生時間並不久,但蒸汽朋克正在被主流文化所認同,其影響力正慢慢滲透到當代社會的很多方面,尤其在娛樂界和工藝領域最為深遠。
下面,我們來逐條解讀蒸汽朋克的核心精神。
叛逆
朋克的精神本質在於超越社會准則,反對除朋克外的一切,有反社會無政府主義的傾向,通常被人視作叛逆的代名詞。蒸汽朋克之所以被冠以朋克的名頭,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功不可沒,他發表於1991年的《差分機》震驚世界,首次將之由幻想潮流提升為一種幻想流派。由於他「賽博朋克教主」的身份,這一新興世界觀也依據其時代特色,被順理成章地稱作「蒸汽朋克」。
由於同宗同脈,蒸汽朋克與賽博朋克在精神世界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一共分享叛逆母題,但前者的反叛情緒顯然要溫和得多,並沒有後者那種科技發達、物質文明泛濫、世界被機器主宰、人際關系冷漠疏離、精神迷惘空虛的反烏托邦寫照。蒸汽朋克非但罕見陰郁低落的基調,而且往往充滿了催人振奮、積極向上的情緒,這與維多利亞時代的科技樂觀主義是一脈相承的。《亞特蘭蒂斯》、《蒸汽男孩》等蒸汽朋克電影,都以勇敢探索未知領域、不向惡勢力低頭為主題,傳達出信念和希望。
《飆風戰警》中的機械蜘蛛。
蒸汽朋克作品中叛逆因素的存在,更多的是為了切合架空世界的後現代表現形式。它常將我們耳熟能詳的東西改頭換面後進行拼湊,比如把科幻史上的經典角色重新包裝進架空世界中,為他們安排全新的冒險(《超凡紳士聯盟》又名《天降奇兵》的英雄大雜燴),或竭力刻畫與傳統觀念中造型、科技含量和功能都錯位的道具(《星銀島》的宇宙飛船,《飆風戰警》的機械蜘蛛),造成耳目一新的效果。未來與過去、現實和想像、魔幻和科學的元素相互混淆,雜陳出現,既能達到對那個大工業時代的遐想,又能恰如其分地營造超現實的幻想氛圍。
懷舊
維多利亞時代為蒸汽朋克提供了一個典雅迷人的懷舊坐標。彼時的英國工業發達,科學、文化、藝術空前繁榮,有情調、愛時尚的中產階級越來越多,同時迅速向外擴張,在全球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地,日不落帝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文化輸出和佔有率,比當今的好萊塢有過之而無不及。時至今日,即使在英國以外,這個逝去的時代仍被許多人戀戀不忘,並被貼上了古典主義的標簽,成為優雅奢華的代名詞。《超凡紳士聯盟》,《飆風戰警》,《回到未來3》等原汁原味的蒸汽朋克電影,時代背景精確定位在19世紀末,將古典主義格調與高科技劇情結合得天衣無縫,成功引發觀眾對於那個時代的懷戀。
《天降奇兵》的懷舊風格。
當然,很多蒸汽朋克作品並未局限在維多利亞時代,地點也遠遠不止英倫大陸以及受其文化影響深遠的北美等地,但對於往昔的緬懷和追憶,是它們共通的精神訴求。《天空上尉與明日世界》是對上世紀30、40年代偵探片的致敬,用蒸汽朋克的影像復原黑色電影的冷峻氣息;《變異編年史》的未來大地則由於科技倒退,呈現出近似一戰的形態。雖然有些過去並不那麼美好,但仍有理由懷念,而蒸汽朋克正是極佳的載體和修飾品。此外,蒸汽朋克電影也經常吸收維多利亞時代的服飾元素,在架空的19世紀故事中,英國紳士的燕尾服、禮帽、拐棍和懷表,都是屢見不鮮的道具。
機器美學
叛逆與懷舊的水乳交融,造就了蒸汽朋克電影獨樹一幟的機器美學,大工業時代的機械風格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蒸汽朋克藝術家們對當代特色的數碼產品帶點不屑一顧,後者遵循實用簡潔的設計原理,被打磨得光滑無暇,也不可避免地顯露出千篇一律的蒼白,缺乏產品本身精雕細琢的審美享受,而這正是蒸汽朋克美學的長處。
由於其代表的科技比當代基礎,其中的機械設備——包括交通工具、武器、建築和其他道具——通常造型古樸、體積龐大、結構復雜,以蒸汽鍋爐或原始的電能為動力,螺旋槳、齒輪、活塞、軸承、旋鈕、管道共同組成眼花繚亂又極具序列美感的連鎖裝置,透著令人匪夷所思的想像力。一經啟動,鍋爐中升起騰騰熱氣,活塞錯落有致地起伏,精準咬合的大小齒輪互相帶動旋轉,那是一幅大工業時代盛世圖景的完美再現。遍覽蒸汽朋克電影,小到《回到未來3》的狙擊步槍,《微光城市》的電廠儀表盤,大到《明日世界》的懸空飛船,《鋼鐵蒼穹》的納粹母艦,無不洋溢著對機械質感的強烈贊美。
《回到未來3》中的槍械設計。
除了在美工布景中大顯神通,近年在動畫領域,蒸汽朋克還將機器美學延伸應用到虛擬角色的裝束上。《星銀島》中的外星智能機器人,儼然是由19世紀的機械部件組成;《機器人9號》將之發揚光大,主角小人們全由拉鏈、紐扣、別針和麻布頭組成,雙眼是古銅味的蒸汽朋克眼鏡,龐大怪物在近景中金屬材質和傳動結構一覽無余,有著達芬奇科學發明的古老魅力。總的來說,蒸汽朋克的機器美學集中體現了後現代藝術的精髓,百無禁忌,任想像馳騁,但又有一定規律可循,呈現一望即知的視覺風格。
異質世界
蒸汽朋克的世界是拼湊出的虛幻,獨立、區別於古往今來的任何一個時代的面貌,構成獨一無二的異質世界。在這里,先進與落後共存,明顯屬於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片的元素,會占據同樣顯眼的位置,刻意製造出強烈的不協調感。《風之谷》中身著盔甲的士兵一面駕駛坦克開火,一面又以腰佩的中世紀刀劍打鬥。《美少女特攻隊》中蒸汽朋克夢境一幕,一戰戰場上的老舊槍炮,對抗的是高新生物科技控制的行屍走肉,而女主角們還用冷兵器加武術消滅敵人。
《美少女特工隊》中的異質世界。
在這里,魔法與科技也可以和諧共處。蒸汽朋克是科學剛剛步入人們視野,中世紀的魔法鬼怪仍大行其道的世界觀,傳統意義上兩者的界限被徹底模糊,科技可以是高級魔法,魔法又可以解釋科技原理,也正因為此,很多蒸汽朋克作品很難被簡單劃分為科幻或奇幻。《哈爾的移動城堡》中既有達到機器美學巔峰的工業城堡,也有古老的巫術和魔鬼的契約,互相結合,趣味盎然。
蒸汽朋克的精神內核是隨著時代的不斷演進的,保持著前衛形態的同時營造懷舊的氛圍,因此它的定義和表現形式是處在恆變中的,不斷吸納新構想,增加新元素,才是蒸汽朋克藝術家共同的追求。本文的論述,也只是勾勒出了蒸汽朋克的一個輪廓面貌,要更深入地體會蒸汽朋克的魅力,還需通過具體的影像,結合文章的啟發和視覺印象。
③ 賽博朋克2077預告片英文台詞是啥
你說的是2018年的E3預告片?
時長1分鍾4秒的那支?
視頻名稱:《賽博朋克2077》E3 2018預告:逐夢之人
英文旁白:
In 2077, they voted my city the worst place to live in America
(2077年, 我所在的城市被評為全美最爛地區)
Main issues
(主要原因呢)
Sky high rate of violence
(高的嚇人的犯罪率)
and more people liveing below the poverty line than anywhere else
(貧困線下的人口數量位列全國第一)
Can't deny, it's true
(無法否認,可事實就是如此)
But everybody still wants to live here
(來此居住的人 還是絡繹不絕)
This city always got a promise for you
(這城市總會給你一絲希望)
Might be a lie
(謊言也好)
An Illusion
(幻覺也罷)
But it's there
(但就近在咫尺)
Just Around the corner
(彷彿觸手可及)
And keeps you going
(讓你捨生忘死)
It's city dreams
(迷幻的城市)
and I'm a big dreamer
(我 正是逐夢之人)
④ 搖滾潮流朋克是什麼,要做樂隊宣傳海報
你說的朋克應該是流行朋克吧?朋克分為:硬核,流行朋克,滑板朋克,情緒核……
流行朋克加入了流行的元素,所以聽起來比較通俗,比如SIMLEPLAN
硬核比較有原味,編曲以及唱法都很硬,你聽聽硬核就知道什麼是朋克了,如SICK OF ALL
滑板朋克以及情緒核都是在硬核的基礎上演變來的,前者節奏感強但沒硬核那麼放肆,國外滑雪場都放滑板朋克。如PENNY WISE.情緒核比較情緒化,節奏變化的很快。如THE USED。
但是~~最最正宗的還是上世紀70年代的朋克,如性手槍,CLASH,他們才是最最原汁原味的PUNK!
最後,流行搖滾就是流行歌曲中加如了激烈的吉他SOLO以及快速的鼓點,個人感覺還是那麼軟
如果還有問題給我發消息吧,雖然我懂得不多但盡量解答你
轉自網路
⑤ 跪謝!關於punk
punk,一種曾經或許現在也遭人唾棄的東西,但作為音樂,他不再如此……
$ Punk n. 1.廢物,廢話,胡言亂語。
2.無用的人,小流氓,小阿飛。
3.年輕無知的人,小夥子。
4.[古]***女。
5.半朽的木頭,(點火用的)乾燥朽木。
6.火線,(點爆竹用的)細棒狀點火物。
$ Punk adj. 1.無用的,不好的,低劣的。
2.身體不好的。
3.腐朽的。
4.朋克的;頹廢派的(指1970年代英國青年反對以錢為中心的社會價值的運動,尤其以含暴力,粗話為特色的音樂來表達)。[摘自《新英漢字典》和《現代英漢字典》]
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在,PUNK已經變成了時尚標簽,被各大品牌重構吸收,形成了現在的後PUNK潮。
PUNK是興起於上世紀70年代的一種反搖滾的音樂力量:完全發泄一腔的憤恨,無論對前途、社會都是一種控訴。最早由LegMcNeil於1975年創立《PUNK》雜志。1975年Virgin唱片公司所簽下的label-「性手槍」,是PUNK的起點。
PUMK潮回顧
上世紀80年代麥當娜、梅艷芳的一身打扮都是受PUNKLOOK影響。上世紀80年代的男生用發膠膠起頭發,一條窄身牛仔褲,加上一件不扣鈕的白恤衫,再戴上一個耳機連著腰間的walkman,就是一種PUNKLOOK。(切記耳朵里聽的一定要是PUNK,這才證明你不是偽PUNK友)
後PUNK潮的五個指標
鮮艷 今年的PUNK不再是沉色的天下,玩的就是鮮色,越搶眼越好,最好就是紙醉金迷
破爛 這可是PUNK的本來面目,雖然我們不是窮人,但多少得向PUNK前輩致敬
簡潔 PUNK的出現是為了對抗當時趨向繁復的搖滾,影響到時裝上就是簡潔
金屬 誇張的金屬扣,閃爍的亮片,重型的金屬鏈是這一季的PUNK標簽
街頭 本季的PUNK融合了很多的街頭元素,進一步年輕化
Punk之母:維維安·韋斯特伍德
韋斯特伍德被人們稱為20世紀後期最重要的設計師之一,她早在70年代就以叛逆的風格成名。早在1970年,當嬉皮士審美還在美國盛行的時候,韋斯特伍德已經開始做那些5年後才在英倫三島冒出小芽的朋克運動的服裝和服飾了。她極具現代傳奇的時裝店,就開設在倫敦國王路430號,從此開始了她將地下和街頭時尚變成大眾流行的漫漫征程。
PUNK音樂介紹:
朋克是最誠實的搖滾樂,是搖滾精神的核,是RNR精髓最坦盪,最狂野,最放肆的解釋,它是解放的號角。朋克是建築在背叛基礎上的對當代文明頗為精緻的嘲諷與破壞。只有勇於去說:「NO!」只有勇於去抹殺那些企圖將你窒息死的凡規俗律,只有勇於向發光的聖體上吐痰,我們才會不斷前進,才會找到真正隸屬自己的充滿人性的幸福。脫離了嬉皮們用毒品薰出的曇花一現的***文化與將自身放到遠離大眾,脫離搖滾本質的半空中的海市蜃樓里的藝術搖滾幻景,朋克以搖滾救世主的面目出現了,它以搖滾樂沉澱出的最為純粹的,來源於母體的解放慾望,它使年輕人有機會與途徑去活得真實,有勇氣去唾棄這世上骯臟的一切,去顛覆羈絆人類獲得自由的所有圈套,包括傳統,規則,習慣,紀律等等一切發臭長霉的狗屎!朋克不一定是憤怒,悲觀,絕望;不一定是精神自虐狂與虐他狂,乞憐主義,極端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極端自我主義;朋克不一定充斥了破壞欲與毀滅欲;朋克不一定宣揚恨,排斥愛;朋克不一定瘡疔滿身,惡臭難聞;朋克不一定只有黑暗與苦痛;朋克不一定冷漠,不一定只有鮮血與淚……但朋克一定是不妥協!妥協即是死亡!!無論受到如何的摧殘與詆毀,朋克永遠是朋克。
朋克雖然只是一個音樂詞彙,但它總是以一種深刻的社會現象學的姿態呈現,呈現出一種義務反顧、直面現實、永不氣餒的批判精神。而後者的概念註解就是我對朋克思想的理解和體會。朋克是不分疆域、界限、知識層面、范疇、方式方法的真正屬於普羅大眾的僅存的思想方式,唯一的文化手段。它是反精英文化,去偽存實,反意識形態的一種不妥協批判態度。
可是今天,中國的朋克僅僅倦縮在我眼前的這本封面充滿花哨電腦設計的薄薄的《通俗歌曲》雜志里,並且它已經升華為時尚的《吉他之友》了!朋克就是青春期的噪動?朋克就是誇張的炫示?朋克就是兇猛的挑釁?朋克就是棒打一大片?朋克就只是中國樂壇一朵即將調謝的奇芭?朋克就不講技術?朋克就是時髦?——謊言,全是謊言!這是有知識沒文化的所謂樂壇精英、文化青紅幫、媒介干將們合力泡製出來的最最惡毒和陰險的誣告,這就是它們的策略。普羅大眾的唯一發音筒就這樣瞬間的、合情合理的被它們剝奪了。
歌手們、樂迷們,請你們不要忘記你們身邊的人,窮苦無助的人,頻臨絕境的人,沉默的大多數!在中國還有無數的默默無聞的底層人民此時此刻正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和生活中的敵人進行著你死我亡的戰斗,他(她)們正出賣著自己的血與內,正出賣著自己的靈魂以換來片刻的喘息。你看到了嗎?在黑沉沉的夜晚總會閃爍著一絲微弱、血紅的目光:你聽到了嗎?在黑暗深處傳來的沉著的呼吸聲,他(她)們是不會去酒吧、迪廳聽歌跳舞的,但他(她)們是會憤怒、會吶喊、會復仇的!他(她)們包括一切有良知、有覺悟的普羅大眾,有工人、農民、學生、市民、教師、士兵、警察、公務員、個體經營者、所有的下崗中年和無業青年們,所有的被侮辱過被蹂躪的婦女們,所有等待著規訓與懲罰吶喊
到來的絕望無助的走鬼百姓們。他(她)們遍布城鄉僻壤、大街小巷、牆內牆外,任何臟亂差的角落都可以成為一座座的街頭堡壘。白天,他(她)們為了解決一日三餐默默無聞為這個社會賣命;夜晚來臨了,他(她)布滿血絲的雙眼滿懷仇恨,他們被侮辱過的臉上深深的刻著「復仇」二字。他(她)們的親厲親為捍衛著中國大眾朋克的旗幟,這桿大旗永遠屹立不到,這桿大旗永遠飄揚在這腐爛的、絕望的城市上空,這桿大旗永遠傲視一切抽象的、具象的敵人和幫凶。他(她)們是不可以被棒球帽、滑板褲、波鞋、金屬手鏈、拉丁鬍子、緊身T恤、金黃頭發所替代的,它們永遠只是一雙能夠跋山涉水的步鞋。中國的朋克文化面臨著重所未有的困難和誤解。一次又一次的時尚浪潮,一次又一次的集體作秀,一次又一次的被媒介走狗們玩於股掌之中,正由於這些強勢勁敵,中國的大眾朋克遭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狂忌和妄斷。「中國朋克完了,中國朋克沒戲了」對,沒錯,相對於那些唱猴戲、玩雜耍的樂壇中人來說,朋克只是它們炫示自己無知青春的一件外套,只是倍伴它們騷首弄姿跳艷舞的一盒伴奏帶。它們懂得什麼朋克,它們只知道利用人民,狂亡自我,它們與人民為敵,與普羅大眾為敵。也正是這種膩歪的聲音提醒我們,中國的朋克文化不僅是曇花一現,它起碼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呈現不出任何成功的跡象的,它總是沉浸在漫漫黑夜之中,不發出一絲光亮,也正因如此,真正的朋克才會忍受極其殘酷的鍛煉,才會練就永不磨滅的鬥志和無比堅韌的戰鬥力。同時也使得我們撕開一部人的猙獰面具,是的,總是有了更狡猾、更強悍的對手,才會更加激發我們的戰斗積極性。
光是說是沒有任何實質用處的,朋克是經常性的斗爭,從街邊滿牆壁的時尚浪潮可以看到,文藝精英已利用大眾傳媒進行了極其武斷的宣傳,這更使革命的大眾朋克不容少許的等待。大眾朋克文化應該即刻開始實際工作。這個巨大的艱苦的運動應當即從這里開始,一切問題都要從這里漸漸走近它的解決。所以在此我號召所有的覺悟青年、有良知的人以大眾朋克文化的工作態度來履行我們的義務和責任。我們要實實在在的搞、持續永久的干,別對他人抱任何一絲的期望,因為社會給你帶來更徹底的絕望,要相信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你手中的鋼筆就是你的吉他,你手中的掃把就是你的貝司,你的爛水桶就是鼓,你的褲腰帶就是你的麥克風,你的思想就是你的風格。朋克是不分模式領域的,手段是多樣,目的是一致,我手中的吉他就是我的木刻刀,我每天用刀譜寫我的朋克思想,我要與所有自稱朋克的傢伙一較高低,和所有的偽藝術家,圈內的捕風捉影者,媒介干將們、掛羊頭賣狗肉的文藝奴才決一死戰,戰場就在街頭,就在社會,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中,我們看誰被誰幹掉,看誰做走狗,看誰堅持活下去,看誰才是最後的朋克。
鑒於目前形勢,我厲兵秣馬,積極備戰,我要做一個外形最最普通的朋克份子,衣著樸素整潔大方,以寬松為准。每天准時作息,按時讀書看報,了解一切資訊情況,然後埋頭苦幹。不參加集體活動,不過夜生活,不拉幫結派,不喝酒,不抽煙,不嫖不賭不經商,不風花雪月,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對人謙虛友善,對敵時刻警惕,並做好隨時痛殲敵人的准備。對一切人民群眾積極團結和爭取,嚴厲打擊中間份子,嚴防背後給你一槍的同道們。
我不搞音樂,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我有正式職業,但對我的思想沒有任何干擾和影響,我反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更善待單位的同事,更捍衛自己的思想,我相信練就強大的控制力則會凝聚更強大的戰鬥力。打破所謂手段方式方法的局限和束縛吧,只要朋克之心永存,就應該就地而起,揭竿奮戰。那怕最後失敗了,那怕別人說你落後了,那怕只剩下幾桿老槍了,那怕時代變遷了,我們仍然,一如既往,毫不猶豫的,戰斗下去。
⑥ 朋克到底是什麼意思
朋克是什麼?(註:此處朋克絕非泛指。)
朋克是一種音樂形式,一種文化,不如就把它看成一場對目前生存狀態的革命。搖滾樂經歷了存在與虛無的盛世,依靠柏拉圖式的理想和葯物生存的年代,人們生活得太壓抑,太木納。隨著一大批頂尖樂隊曲高和寡的音樂的路線,年輕的一代發現沒有適合自己的音樂,同時憤怒,空虛又在一天天的增長。七十年代,朋克這樣一種音樂燃遍了英倫三島和美利堅大地。幾乎每處都可以聽到憤世嫉俗的吶喊。直至七十年代末,朋克的熱潮過去了。八十年代,重金屬替代了朋克,成了這一時期音樂的主宰。而朋克依然在地下積蓄力量,等待一次徹底的爆發。九十年代,Grunge火山終在美利堅爆發,幾支樂隊一夜之間成了萬眾矚目的偶像。可惜好景不長,Kint Con寓所里的一聲槍響,結束了一代Grunge偉人的生命,也結束了一個Grunge時代的輝煌。此時,大洋彼岸的英倫亦興起了「朋克復興」運動,一批新生代的樂隊共同分割著日漸衰敗的朋克市場。
朋克的革命性在於其絕對不會向周圍的任何事物妥協,盡管在大多數時候,對立面總是顯得那麼強大。
朋克在音樂上的不妥協性表現為與商業的勢不兩立。自從商業界入藝以後,庸俗、流行毒瘤,充斥了藝術界。力圖用藝術為自己貼金,將藝術貼上標簽放在貨櫃。商業的界入從來沒有為朋克的發展提供一絲一毫的幫助,反而扼殺了眾多才華橫溢的樂人。美國Grunge火山噴發之時,Kint Con依靠一張《Never MIND》登上巔峰。其實那張銷量最大的專輯並非十分出色,面對歌迷對人不對音樂的瘋狂,他也曾失去方向。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終於推出了名垂朋克的《In Utero》,而這張專輯的命運是叫好不叫座。面對熱愛的音樂,被糟蹋的現也不會像朋克一樣擁有如此眾多的地下樂隊。被市場拋棄了朋克依舊在憤怒的燃燒。這時候商業與朋克實,Con選擇離開這個咒罵了多次的世界。一個朋克天才在商業的逼迫下夭折了。商業對朋克這朵帶刺的玫瑰已無所適從,另外朋克在市場中漸漸已淪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最終的結果是商業悄悄遠離了朋克。任何音樂之間幾乎斷絕了任何的來往。獨立音樂的出現預視著一條嶄新的朋克道路的出現。Do it yourself,成為許多朋克樂隊的出專輯模式。在地下有我們的希望,在地下有一個真實的世界,朋克在地下跨入新一個千年。
朋克從產生的那天就沒有向現實妥協過,正是由於社會的壓迫才使得克樂人大多出身在社會的底層,自幼對底層的黑暗、貧窮、暴力有很深的感受,並在他們的心靈留下了不可撫平的創傷。他們企圖用音樂摧毀整個讓其失望的現實,顛覆許多業已存在的習慣、紀律、規則,打破舊傳統的禁錮,去尋找真正屬於自由的天性,去尋一批人成了朋克的創造者。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公正,丑惡已經生了銹,發了霉的條條框框,常常使得我們不得不心甘情願接受,在一次次的接受過程中,生命的光芒被世俗的陰雲掩蓋,良知的鎧甲被偽善的污穢所銹蝕,僅存的希望被無情的現實所壓垮。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在不計其數的機械重復以後,我們被迫離開這個世界。可是朋克卻讓我們要敢於與人斗,與天斗,與顛覆束縛人性的一切,拋開世俗,獲得人性的自由。「真正的勇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可能為此付出的代價不僅是名譽、時間、甚至是前途和生命,朋克對當代文明的嘲諷,對一切既定事物的否定和破壞,這不是朋克摧枯拉朽的驚人力量。權威對於朋克而言只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朋克從來不需要權威,不需要主流文化的肯定,更不需要由幾個知名人物的贊揚而一步登天。朋找一個明潔的空間,讓其能夠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死去。很高興看到,有許多樂隊正籍於此,而艱苦的奮斗著。一些樂隊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無法聽到他們的作品,有朝一日他們的作品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可能就是我們朋剋期待以久的聲音。
朋克的發展似乎走入了一條死胡同,許多樂隊的音樂可以說是臟、亂、差,模糊的聲音,不可分辨的器樂,就像一鍋不可下咽的豬食。也有幾個無所事事的小混混,從時裝店購入幾件另類的衣物,掛滿亂七八糟的金屬零件,滿嘴吐著臟話,瞧誰誰不順眼,忽然拿起了吉它,煞有介事的稱「我們是朋克」。事實上,我們中的許多人亦苟同了這樣的區分標准,這樣的「朋克復興」給朋克帶來的只能是滅亡。朋克需要反叛,但不是輕浮。如果只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前衛,標榜自己的另類,朋克請這些人滾開。深入的剖析朋克,看到的是朋克靈魂最深處的本質,那是一顆乾乾凈凈淌血的良心。讓朋克回歸久違的真誠,回歸良知吧!
只要世界有不公正、黑暗、丑惡存在,朋克就一天不會停止斗爭。當把一切假、惡、丑的垃圾葬送後,朋克也會像一個寂寞高手那樣遠離世界。如果朋克滅亡了,前提是朋克先要把黑暗滅亡。朋克是憤怒的也是清醒的,它要搖醒人們的良知、沉睡的思想,誘導人們唾棄庸俗的商業文化,重新審視倫理,道德人性。也許這就是朋克的責任所在。
為了朋克,絕不妥協,為了朋克甘灑熱血。朋克萬歲!喜愛朋克的人們萬歲!
朋克雖然只是一個音樂詞彙,但它總是以一種深刻的社會現象學的姿態呈現,呈現出一種義務反顧、直面現實、永不氣餒的批判精神。而後者的概念註解就是我對朋克思想的理解和體會。朋克是不分疆域、界限、知識層面、范疇、方式方法的真正屬於普羅大眾的僅存的思想方式,唯一的文化手段。它是反精英文化,去偽存實,反意識形態的一種不妥協批判態度。
可是今天,中國的朋克僅僅倦縮在我眼前的這本封面充滿花哨電腦設計的薄薄的《通俗歌曲》雜志里,並且它已經升華為時尚的《吉他之友》了!朋克就是青春期的噪動?朋克就是誇張的炫示?朋克就是兇猛的挑釁?朋克就是棒打一大片?朋克就只是中國樂壇一朵即將調謝的奇芭?朋克就不講技術?朋克就是時髦?——謊言,全是謊言!這是有知識沒文化的所謂樂壇精英、文化青紅幫、媒介干將們合力泡製出來的最最惡毒和陰險的誣告,這就是它們的策略。普羅大眾的唯一發音筒就這樣瞬間的、合情合理的被它們剝奪了。
歌手們、樂迷們,請你們不要忘記你們身邊的人,窮苦無助的人,頻臨絕境的人,沉默的大多數!在中國還有無數的默默無聞的底層人民此時此刻正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和生活中的敵人進行著你死我亡的戰斗,他(她)們正出賣著自己的血與內,正出賣著自己的靈魂以換來片刻的喘息。你看到了嗎?在黑沉沉的夜晚總會閃爍著一絲微弱、血紅的目光:你聽到了嗎?在黑暗深處傳來的沉著的呼吸聲,他(她)們是不會去酒吧、迪廳聽歌跳舞的,但他(她)們是會憤怒、會吶喊、會復仇的!他(她)們包括一切有良知、有覺悟的普羅大眾,有工人、農民、學生、市民、教師、士兵、警察、公務員、個體經營者、所有的下崗中年和無業青年們,所有的被侮辱過被蹂躪的婦女們,所有等待著規訓與懲罰吶喊
到來的絕望無助的走鬼百姓們。他(她)們遍布城鄉僻壤、大街小巷、牆內牆外,任何臟亂差的角落都可以成為一座座的街頭堡壘。白天,他(她)們為了解決一日三餐默默無聞為這個社會賣命;夜晚來臨了,他(她)布滿血絲的雙眼滿懷仇恨,他們被侮辱過的臉上深深的刻著「復仇」二字。他(她)們的親厲親為捍衛著中國大眾朋克的旗幟,這桿大旗永遠屹立不到,這桿大旗永遠飄揚在這腐爛的、絕望的城市上空,這桿大旗永遠傲視一切抽象的、具象的敵人和幫凶。他(她)們是不可以被棒球帽、滑板褲、波鞋、金屬手鏈、拉丁鬍子、緊身T恤、金黃頭發所替代的,它們永遠只是一雙能夠跋山涉水的步鞋。中國的朋克文化面臨著重所未有的困難和誤解。一次又一次的時尚浪潮,一次又一次的集體作秀,一次又一次的被媒介走狗們玩於股掌之中,正由於這些強勢勁敵,中國的大眾朋克遭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狂忌和妄斷。「中國朋克完了,中國朋克沒戲了」對,沒錯,相對於那些唱猴戲、玩雜耍的樂壇中人來說,朋克只是它們炫示自己無知青春的一件外套,只是倍伴它們騷首弄姿跳艷舞的一盒伴奏帶。它們懂得什麼朋克,它們只知道利用人民,狂亡自我,它們與人民為敵,與普羅大眾為敵。也正是這種膩歪的聲音提醒我們,中國的朋克文化不僅是曇花一現,它起碼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呈現不出任何成功的跡象的,它總是沉浸在漫漫黑夜之中,不發出一絲光亮,也正因如此,真正的朋克才會忍受極其殘酷的鍛煉,才會練就永不磨滅的鬥志和無比堅韌的戰鬥力。同時也使得我們撕開一部人的猙獰面具,是的,總是有了更狡猾、更強悍的對手,才會更加激發我們的戰斗積極性。
光是說是沒有任何實質用處的,朋克是經常性的斗爭,從街邊滿牆壁的時尚浪潮可以看到,文藝精英已利用大眾傳媒進行了極其武斷的宣傳,這更使革命的大眾朋克不容少許的等待。大眾朋克文化應該即刻開始實際工作。這個巨大的艱苦的運動應當即從這里開始,一切問題都要從這里漸漸走近它的解決。所以在此我號召所有的覺悟青年、有良知的人以大眾朋克文化的工作態度來履行我們的義務和責任。我們要實實在在的搞、持續永久的干,別對他人抱任何一絲的期望,因為社會給你帶來更徹底的絕望,要相信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你手中的鋼筆就是你的吉他,你手中的掃把就是你的貝司,你的爛水桶就是鼓,你的褲腰帶就是你的麥克風,你的思想就是你的風格。朋克是不分模式領域的,手段是多樣,目的是一致,我手中的吉他就是我的木刻刀,我每天用刀譜寫我的朋克思想,我要與所有自稱朋克的傢伙一較高低,和所有的偽藝術家,圈內的捕風捉影者,媒介干將們、掛羊頭賣狗肉的文藝奴才決一死戰,戰場就在街頭,就在社會,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中,我們看誰被誰幹掉,看誰做走狗,看誰堅持活下去,看誰才是最後的朋克。
鑒於目前形勢,我厲兵秣馬,積極備戰,我要做一個外形最最普通的朋克份子,衣著樸素整潔大方,以寬松為准。每天准時作息,按時讀書看報,了解一切資訊情況,然後埋頭苦幹。不參加集體活動,不過夜生活,不拉幫結派,不喝酒,不抽煙,不嫖不賭不經商,不風花雪月,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對人謙虛友善,對敵時刻警惕,並做好隨時痛殲敵人的准備。對一切人民群眾積極團結和爭取,嚴厲打擊中間份子,嚴防背後給你一槍的同道們。
我不搞音樂,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我有正式職業,但對我的思想沒有任何干擾和影響,我反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更善待單位的同事,更捍衛自己的思想,我相信練就強大的控制力則會凝聚更強大的戰鬥力。打破所謂手段方式方法的局限和束縛吧,只要朋克之心永存,就應該就地而起,揭竿奮戰。那怕最後失敗了,那怕別人說你落後了,那怕只剩下幾桿老槍了,那怕時代變遷了,我們仍然,一如既往,毫不猶豫的,戰斗下去。
〓〓〓〓朋克〓〓〓〓〓〓〓
真正的朋克音樂就是那種尚未經過唱片工業策劃、包裝過,由來自勞工階層的青少年所表達的對社會不滿、對現實的抗議並通過破壞、否定和毀滅一切價值觀念的手段創造的一種反叛性極強的搖滾樂。"朋克"一詞本身就很讓人討厭,朋克往往指那些無目的生活的人、污物、廢物、垃圾、陳腐和一切平庸無價值的東西--乃至娼妓。朋克搖滾自然也不會討人喜歡。從音樂上看,朋克搖滾混亂、無序、粗野、原始。它是沖著否定 搖滾樂來的。一切搖滾的東西它都要否定、反叛在朋克搖滾樂手眼中,唱片工業就是一個 大騙局。
70年代商業化音樂的泛濫(最明顯的例子是迪斯科音樂興起)使青少年對流行音樂產生厭 煩情緒。他們想聽的音樂聽不到,不想聽的音樂隨處可聞;另一方面,失業和經濟危機是英國70年代中後期 最頭疼的問題,這使大批青少年對統治階層產生了懷疑,對搖滾樂的不滿。對資本主義懷疑,使他們有可能用一種方式把不滿發泄出來。
60年代的搖滾樂從某種意義上講反商業、反資本主義、激進或純粹為娛樂業服務都是很自然的,它反對舊的傳統、舊的價值觀念,並創造一種新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但70年代的朋克運動卻只有破壞沒有建設。隨著朋克搖滾成了唱片公司目錄單上的一個品種之後,朋克搖滾也就成了唱片商投機的目標了。其實搖滾樂就是這樣,一種音樂在沒有受到商業控制時是最真實最原汁原味的,一旦它變成商業潤滑劑之後就淪為一處 毫無特色的商品了。即使是頭上長角身上長刺的朋克搖滾也是如此,短短兩三年,朋克的稜角就被磨掉,朋克搖滾僅僅是搖滾樂中的一種調料了,朋克搖滾由最初的反商業、反流行的形象蛻變成一種時髦流行樂。唱片商一方面利用朋克搖滾的激進、反叛和可憎的一面來吸引青少年聽眾、另一方面是通過商業手段"改造"朋克搖滾。"性手槍"和"沖撞"是當時兩支最具代表性的朋克樂隊,在商業操縱面前,他們各選擇了自己的命運。 "性手槍"在朋克發展的最高峰期解散。"沖撞"一直延續到80年代後半期,但他們已不是朋克了。"朋克搖滾" 一詞可能被一些搖滾樂手延續至今,但朋克精神已盪然無存。
作者: 魚和水 2004-9-29 18:31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朋克〓〓〓〓〓〓〓
60年代末期Beatles樂隊沖擊美國後,美國出現了一種被稱為車庫樂(the Garage Music)的搖滾樂,可以認為是 朋克搖滾的雛型,這其中較著名的樂隊有MC5、the Stooges、Shadows Of Knight和the Velvet Underground等。這些樂隊大多桀驁不馴、盛氣凌人,但卻很少在商業上取得成功。以MC5為例,領隊John Sinclair是當時美國「白豹黨」的成員,著名的《白豹黨人之立場》中曾斷章取義地引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的文字。Sinclair曾斷然宣告:「在地球之上,我們必須為人們創造出一個樂園。在那兒人人都平等而快樂,我們不達到這個目標就絕不罷休。」然而,MC5的搖滾樂只是曇花一現。他們只有一張專輯進入排行榜。與他們在全世界鼓動革命的初衷相去甚遠,不久,MC5就變成了具有早期樸素重金氣質的樂隊。
進入70年代後,紐約出現了一個名為CBGB的音樂俱樂部,許多早期的朋克樂隊都是它的成員,如the Ramones、Talking Heads、Television、the Voidoids、Blondie、the Dictators等。這個俱樂部使朋克樂開始對外界產生影響。如果這些樂隊當時一直僅僅停留在酒吧中演出的話,那麼他們至今仍是偉大的;但如果真是這樣,朋克對這個世界就無足輕重了。
Television是CBGB的第一支樂隊,由4名成員組成:吉他手兼主唱TomVerlaine、吉他手RichardLloyd、鼓手BillyFicca及貝司手RichardHell。1974年,電子音樂大師BrianEno曾為Television製作過一盤demo帶,但樂隊很不滿意,所以最終沒有錄成專輯。1975年,他們推出第一首單曲「小喬尼的珠寶」(Little Johnny Jewel),不 久後樂隊就加入了CBGB。1977年,Television在Malcolm McLaren的幫助上來到英國演出。Television是第一支 朋克樂隊,它對以後的the Sex Pistols、the Clash及那些在英國利物浦組成的樂隊。如Echo and Bunnymen和 Teardrop Explodes等都有很大影響。
音樂界所承認與接受的第一張朋克專輯是1975年Patti Smith推出的《馬》(Horses)。當Smith在《馬》第一首歌中開口唱道:「有人害死耶穌,這不是我的錯」時,搖滾樂的大門敝開了。朋克的前景果然開闊,在演唱會上的舞台上,Smith儼然是一位未卜先知的預言女神。
盡管朋克從靈歌、雷吉和別的非洲音樂中汲取了精華,但它最先是生活在郊區的白人青年唱的歌,是最白人化的搖滾樂,朋克對歷史的敏感程度超過了以前任何一種音樂,它註定不會只停留在地下,而是會征服整個世界。
英國朋克的出現意味著朋克大震盪的年代終於來臨。70年代的英國搖滾走上了嘩眾取寵的道路。the DoobieBrother的歌使英國年輕人感到厭倦。而曲高和寡的Pink Floyd和Queen更使他們想找回60年代的感覺。70年代後半期是英國的絕望年月。1977年,英國18歲男青年的失業率達28.6%,女青年達29.6%,通貨膨脹率高達10%以上。罷工浪潮席捲全國,絕望的工人子弟和移民後代因處境最為艱難,與警察陷入了內戰似的爭斗對抗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朋克這頭長角的怪獸終於在英國誕生,對著這個世界發出了第一聲咆哮。
提到英國朋克,就不能不談到有「英國朋克之父」之稱的Malcolm McLaren。在1974年,倫敦的切西區成立了一家專賣50年代服裝的名為「搖起來」的商店,店主就是Malcolm McLaren。同年,美國前朋克樂隊the NewYork Dolls來到英國卻未造成我大影響。McLaren卻對他們一見鍾情,並在自薦成為其經紀人後隨同他們飛去了紐約。在the New York Dolls於1975年夭亡之後,McLaren回到倫敦,將商店更名為「性」,與著名前衛服裝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攜手,請她專門設計各式朋克服裝的時候,一時生意火爆之極。於是他乾脆出頭挑選了幾位「朋克」哥們,組成了後來天下馳名的the Sex Pistols樂隊。他挑出的主唱是John Lydon。原因是這位年輕人最愛到店裡溜達,常常發出像弱智兒一樣的尖叫,並喜歡惹事生非。The Sex Pistols的另3名成員分別是Glen Matlock、Paul Cook和Steve Jones。
975年11月6日,英國倫敦聖馬丁藝術學校外,聚集了一群裝扮奇特的年輕人,他們穿著早已過時的破爛不堪的衣服;兩邊頭發剃光,中間的頭發染成五顏六色,像雞冠一樣豎起;臉上塗滿各種油彩;脖子上掛著粗鐵鏈。原來,the Sex Pistols樂隊正在這里舉行首場演唱會,這些「朋克」裝扮的青年是專程趕來觀看的。但連藝校的教師們也感到驚奇的是the Sex Pistols根本不像是在唱歌,倒像是野獸在咆哮,因為滿口壞牙而被稱為「壞牙Johnny」的Lydon在台上傲慢而狂妄地咒罵一氣並亂吐唾沫,還胡亂拿起東西在臉上刮來颳去,甚至沖著觀眾大叫「我恨你」,藝校的一位交際秘書忍無可忍,在他們唱到第5首歌時拉下了電閘。
1976年9月21日,the Sex Pistols與the Clash等樂隊一同在倫敦牛津街的「100俱樂部」舉行第一個朋克音樂節。一時間,數百朋克青年在演唱會之前便堵塞了那條有名的商業街,他們色彩紛呈,爭奇斗艷的化裝、發型和全身披掛的破布、內衣、鏈條、刀片、狗項圈之類飾物讓路人目瞪口呆,而他們正是利用這種難得的露臉機會達到了激怒社會的效果,這次音樂節過後,the Sex Pistols也被報界稱為「有史以來最粗鄙和毫無音樂性可言」的樂隊。
1976年,The Sex Pistols發行了第1張單曲「英國無政府主義」(Anarchy In The U.K.)。1977年5月27日,樂隊推出第1張,也是唯一的一張錄音室專輯《Never Mind The Bollock,Here's Sex Pistols》(專輯名來源於McLaren在紐約街頭看見的一件亮黃色T恤上的一行字。)同年又推出單曲「神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專輯的封套上,英國女王的雙眼和嘴分別被「God Save The Queen」和「Sex Pistols」字條封住。Lydon在歌中肆無忌憚地詛罵:「神佑女王/你們也沒有未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英國舉國上下慶祝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登基25周年之時,the Sex Pistols的這張專輯竟然也同時在BBC電台上升到了冠軍,與喜慶的氣氛大唱對台戲。這後樂隊便被趕出了英國,但這支在英國紅極一時的樂隊沒有受到美國人的歡迎,心灰意冷的Lydon及時地解散了the Sex Pistols,為這支朋克樂隊留下了一個好名聲。
另外一支在英國朋克樂壇佔有重要地位的樂隊是the Clash樂隊,該樂隊的風格直接受到Patti Smith、the NewYork Dolls、the Stooges、MC5和the Ramones的影響。樂隊組建於1976年,由Mick Jones任吉他手,Joe Strummer任主唱,Paul Simonon任貝司手。Topper Headon任鼓手。剛組隊時,他們每周都在英國著名音樂周報《Melody Maker》上登一則廣告,希望有更多的朋克音樂迷與他們聯系。樂隊的經紀人是McLaren的密友Bernnie Rhodes。
起先,樂隊與Guy Stevens一起做了一些小樣帶,但一直沒有推出。1976年年中,他們與CBS唱片公司簽訂了10萬英鎊的合同,錄制並推出第一張專輯《Clash》。此時,牙買加的雷吉樂進入英國歌壇。Led Zeppelin、Eric Clapton、Steve Wonder、the Eagles、Police等歌手與樂隊紛起仿效,the Clash也不例外。後來,the Clash成為第一支到牙買加演出的朋克樂隊。由於他們裝扮奇特,當地人戲稱他們為「火星人」。1978年,樂隊推 出專輯《給他們足夠的繩子》(Give' Em Enough Rope),由美國人監制,在美國出版,70年代末,他們又推出專輯《倫敦在召喚》(London Calling),並獲得了成功。
但到了1980年,新浪潮音樂忽然席捲了從歐洲到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大城市。為保住自己並獲取商業上的成功,Blondie、Talking Heads、the Pretenders、Patti Smith等樂隊和the Clash等都紛紛登上電台,並售出大量唱片。然後,最奇怪的事發生了,這些樂隊中的大部分在短時間內突然紛紛宣告解散。
70年代的朋克是一幕神話劇,雖然曇花一現,但卻燦爛奪目,其實任何一種搖滾樂都是這樣,在沒有受到商業腐蝕之前,它是原汁原味的,一旦成為商業與唱片工業的投機目標,它就會因違背初衷而凋謝。
80年代初期的朋克樂是真正的地下音樂,朋克本身註定將經歷這個階段。
朋克在地下散發出死亡的氣息,芸芸眾生不會去多看它一眼,當然更不會出錢買它。娛樂業也完 全拋棄了原先的含蓄,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像Loverboy和Quarterflash這類鄉花枕頭般的樂隊之 上。
80年代早期,西海岸朋克樂誕生之後,在南加州出現了一支名為Minutemen的朋克樂隊。由吉他 手D.Boon、貝司手Mike Watt和鼓手George Hurley組成。他們與由Black Flag吉他手Greg Ginn 創辦的獨立唱片公司SST簽約。與起源於的朋克的硬核(Hardcore)音樂相比,Minutemen的音樂更為地域化。SST旗下的樂隊大多隻有貝司、鼓和吉他,但各自演繹主式不同,其中Minutemen是比較注重旋律性的一支樂隊。但在1985年的聖誕之夜,Minutemen因D.Boon死於車禍而突然解體。
當時在美國喜歡朋克樂的人並不多數中學里沒有喜歡朋克的人,除南加州外,每所中學里最多隻有3、4個朋克樂迷。家長與教師不時警告這些「行屍走肉」們,給他們進行整套的心理測試與心理治療。這些孩子通常具備很高的智商,極富創造力,但在學習上卻存在著障礙,如多動症、誦讀困難等。他們經常自己用葯物治療。他們彼此仇視就像他們仇視整個世界,他們不停地相互指責對方是偽裝者、趕時髦的人。
其實,把亞文化群分開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做法。如果只有通過吸毒過量致死來證明自己不會是個偽裝者,那麼只要活著的就是虛偽的。
1985年,一位英國記者Dave Rimmer出版了一本討論朋克文化的書——《如果朋克從未誕生過:文化俱樂部和新的流行樂》。書中談到一代「出道於朋克年代,汲取了它的精華,學習了它的方法,但拋棄了它的理想」的年輕人,其中就包括Boy George、Spandau Ballet、Wham!、DuranDuran和Adam Ant。
無論是追求名利還是自我毀滅,對大多數朋克樂手而言,「朋克」也就意味著「無秩序」,而後者曾以極高的頻率出現在當時的報紙上。80年代美國最著名的「無秩序」是the Dead Kennedys樂隊。樂隊的隊名就代表了他們的立場,表示了他們是一支褻瀆神明的極具危險性的樂隊。the Dead Kennedys帶動了一大批持共和主義博愛信仰的孩子。主音歌手Jello Biafra在「NaziPunks Fuck Off」一曲表達了他的迷惘感,直到今天,他還時不時引用這首歌中的句子。到了80年代中期,the DKs在洛杉磯和舊金山能一下子召集15000名歌迷,在別的大城市也能召集幾千名。這樣,有許多人理解了the DKs的音樂,但仍有一些人只想和著他們的音樂節奏跳舞。於是出現了在舞廳和溜冰場里放朋克音樂的怪現象。
繼the DKs後,美國又出現了Dead Cops、DOA、the False Prophets、Nausea Missing Foundation等反戰、反社團、反等級制的樂隊,另外還有一些吸毒的樂隊,如後改名為Fugazi的Minor Threat。著名的Black Flag樂隊的吉他手Greg Ginn和主音歌手Henry Rollins堪稱80年代朋克樂手的楷模,這支樂隊後來成為Hardcore的核心,發展了朋克樂的演奏技巧。The Bad Brains樂隊將雷吉揉進了朋克。Agnostic Front、Murphy's Law和Carnivore3支樂隊群起反對「和平朋克」,推崇虛無主義,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另外,the Jam樂隊的領隊Paul Weller和the Replacement樂隊的主唱Paul Westerberg也對朋克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朋克樂的一個共同點是對重金屬音樂的仇視。事實上,如果在同一場演唱會上既有朋克樂隊又有重金屬樂隊,他們便很難相安無事。朋克樂手們只喜歡死亡金屬,如Motorhead樂隊。
朋克也帶起了一場雜志出版界的變革。由於普通的媒介一般不介紹,也很少上電台,朋克樂隊手們必須直接在俱樂部中交流。倒是在一些不起眼的小雜志上偶而會發現對朋克的激烈爭論之詞,其中包括《Maximum ROCK&Roll》和《Flipside》,當然這兩本雜志在今天已經相當有名了。
到了80年代末期,朋克漸漸「銷聲匿跡」了,朋克精神也在青少年心目中漸漸淡忘。但是,這頭搖滾怪獸並沒有死亡,它在地下馳騁的這段日子反而使它的肌肉更加結實,羽毛更為豐滿。總有一天,它要從地下的鬼火中跳出來,發出令世人震驚的咆哮。
作者: 魚和水 2004-9-29 18:32 回復此發言
---------------------------------
⑦ 朋克是什麼意思
朋克(Punk),又譯為龐克,誕生於七十年代中期,一種源於六十年代車庫搖滾和前朋克搖滾的簡單搖滾樂。
它是最原始的搖滾樂--由一個簡單悅耳的主旋律和三個和弦組成,經過演變,朋克已經逐漸脫離搖滾,成為一種獨立的音樂,朋克音樂不太講究音樂技巧,更加傾向於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銳立場,這種初衷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在英美兩國都得到了積極效仿,最終形成了朋克運動。同時,朋克音樂在年輕人中十分流行,為世界多地青年所喜愛。
朋克是一種音樂風格 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也就是生活真正的隨意隨心 做自己想做的。
朋克是一種音樂范疇,它誕生於英國,最早出名的是70年代大放光彩的,被譽為「英國朋克革命急先鋒」的「性槍手」樂隊。緊隨其後的還有:碰撞、詛咒、洛克西、褻瀆神靈等等。他們的音樂風格可能不大一樣,但音樂的特點卻同出一轍,那就是:反叛、反叛、再反叛!反叛傳統、反叛制度、反叛日漸枯燥毫無激情和意義的生活。
⑧ 「朋克」是什麼意思
朋克是一種音樂范疇,它誕生於英國,最早出名的是70年代大放光彩的,被譽為「英國朋克革命急先鋒」的「性槍手」樂隊。緊隨其後的還有:碰撞、詛咒、洛克西、褻瀆神靈等等。他們的音樂風格可能不大一樣,但音樂的特點卻同出一轍,那就是:反叛、反叛、再反叛!反叛傳統、反叛制度、反叛日漸枯燥毫無激情和意義的生活。他們的每一個人身上都帶有一種強烈的革命意識,事實上,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八十年代平庸的歐洲大陸掀起一場深入生活的各個角落的大革命,以便在人類通向未來的旅途上添上些色彩。 朋克音樂家們的創作往往直指人類的苟且,以挑戰一切既成的規則。他們用簡單的和弦,表達簡單的情感,用粗俗明了的語言,訴說人性的美醜。他們歌頌大麻,也歌頌上帝;他們崇尚亂交,也呼喊著要社會關注那些單親的孩子;他們詛咒戰爭,卻在生活中濫用暴力;他們生活靡亂,但對未來充滿嚮往,他們在顛覆舊有的糜費文化同時也創造新的糜費。總之,同文學上的「垮掉的一代」、美術上的「 達達主義」一樣,他們代表著人類發展方向的一種可能性和多種可選擇性,是人類多重矛盾集於一身的直接反映。
繼而,朋克文化從舞台走向生活,他們開始在表演以外的各個層面表現他們徹底革命的決心:穿上磨出窟窿、畫滿骷髏和美女的牛仔裝;男人們梳起酷斃了的雞冠頭,女人則把頭發統統剃光,露出青色的頭皮;鼻子上穿洞掛環;身上塗滿靛藍的熒光粉,似乎非得讓你對他們側目而視才滿意,其實他們什麼也不為,只是要以此表現他們的與眾不同,表現他們的叛逆,表現他們對這個現實社會的不滿罷了。如果你以為他們是為了表現自己是朋克而如此裝扮,那就錯了,用朋克的話來說:「我朋克所以我朋克,如果是為了讓人認識到我是朋克,而把自己裝扮得像朋克的話,那就一定不是真的朋克。」如今這個社會似乎什麼都有假的,假冒名牌商品的;假冒警察罰款的;假冒瞎子要飯的,當然也有假冒朋克的。這些假的朋克們不斷的自我標榜為朋克、自詡為鬥士,「我只會三個和弦!」天知道是不是第四個和弦苦練未遂才這么說的,其實,他們骨子裡不過是比俗人更加虛偽的俗人。 有假裝朋克的俗人就有假裝俗人的朋克,前者為滿足慾望和虛榮而後者卻為了滿足內心和精神需要。
⑨ 朋克音樂的基本信息
他們的每一個人身上都帶有一種強烈的革命意識,事實上,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八十年代平庸的歐洲大陸掀起一場深入生活的各個角落的大革命,以便在人類通向未來的旅途上添上些色彩。 朋克音樂家們的創作往往直指人類的苟且,以挑戰一切既成的規則。他們用簡單的和弦,表達簡單的情感,用粗俗明了的語言,訴說人性的美醜。他們歌頌大麻,也歌頌上帝;他們崇尚亂交,也呼喊著要社會關注那些單親的孩子;他們詛咒戰爭,卻在生活中濫用暴力;他們生活靡亂,但對未來充滿嚮往,他們在顛覆舊有的糜費文化同時也創造新的糜費。總之,同文學上的「垮掉的一代」、美術上的「 達達主義」一樣,他們代表著人類發展方向的一種可能性和多種可選擇性,是人類多重矛盾集於一身的直接反映。
繼而,朋克文化從舞台走向生活,他們開始在表演以外的各個層面表現他們徹底革命的決心:穿上磨出窟窿、畫滿骷髏和美女的牛仔裝;男人們梳起酷斃了的雞冠頭,女人則把頭發統統剃光,露出青色的頭皮;鼻子上穿洞掛環;身上塗滿靛藍的熒光粉,似乎非得讓你對他們側目而視才滿意,其實他們什麼也不為,只是要以此表現他們的與眾不同,表現他們的叛逆,表現他們對這個現實社會的不滿罷了。如果你以為他們是為了表現自己是朋克而如此裝扮,那就錯了,用朋克的話來說:「我朋克所以我朋克,如果是為了讓人認識到我是朋克,而把自己裝扮得像朋克的話,那就一定不是真的朋克。」如今這個社會似乎什麼都有假的,假冒名牌商品的;假冒警察罰款的;假冒瞎子要飯的,當然也有假冒朋克的。這些假的朋克們不斷的自我標榜為朋克、自詡為鬥士,「我只會三個和弦!」天知道是不是第四個和弦苦練未遂才這么說的,其實,他們骨子裡不過是比俗人更加虛偽的俗人。 有假裝朋克的俗人就有假裝俗人的朋克,前者為滿足慾望和虛榮而後者卻為了滿足內心和精神需要。 朋克的革命性在於其絕對不會向周圍的任何事物妥協,盡管在大多數時候,對立面總是顯得那麼強大。
朋克在音樂上的不妥協性表現為與商業的勢不兩立。自從商業界入藝以後,庸俗、流行毒瘤,充斥了藝術界。力圖用藝術為自己貼金,將藝術貼上標簽放在貨櫃。商業的界入從來沒有為朋克的發展提供一絲一毫的幫助,反而扼殺了眾多才華橫溢的樂人。美國Grunge火山噴發之時,Kurt Con依靠一張《Never MIND》登上巔峰。其實那張銷量最大的專輯並非十分出色,面對歌迷對人不對音樂的瘋狂,他也曾失去方向。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終於推出了名垂朋克的《In Utero》,而這張專輯的命運是叫好不叫座。面對熱愛的音樂,被糟蹋的現也不會像朋克一樣擁有如此眾多的地下樂隊。被市場拋棄了朋克依舊在憤怒的燃燒。這時候商業與朋克實,Con選擇離開這個咒罵了多次的世界。一個朋克天才在商業的逼迫下夭折了。商業對朋克這朵帶刺的玫瑰已無所適從,另外朋克在市場中漸漸已淪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最終的結果是商業悄悄遠離了朋克。任何音樂之間幾乎斷絕了任何的來往。獨立音樂的出現預視著一條嶄新的朋克道路的出現。Do it yourself,成為許多朋克樂隊的出專輯模式。在地下有我們的希望,在地下有一個真實的世界,朋克在地下跨入新一個千年。 朋克從產生的那天就沒有向現實妥協過,正是由於社會的壓迫才使得克樂人大多出身在社會的底層,自幼對底層的黑暗、貧窮、暴力有很深的感受,並在他們的心靈留下了不可撫平的創傷。他們企圖用音樂摧毀整個讓其失望的現實,顛覆許多業已存在的習慣、紀律、規則,打破舊傳統的禁錮,去尋找真正屬於自由的天性,去尋一批人成了朋克的創造者。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公正,丑惡已經生了銹,發了霉的條條框框,常常使得我們不得不心甘情願接受,在一次次的接受過程中,生命的光芒被世俗的陰雲掩蓋,良知的鎧甲被偽善的污穢所銹蝕,僅存的希望被無情的現實所壓垮。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在不計其數的機械重復以後,我們被迫離開這個世界。可是朋克卻讓我們要敢於與人斗,與天斗,與顛覆束縛人性的一切,拋開世俗,獲得人性的自由。「真正的勇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可能為此付出的代價不僅是名譽、時間、甚至是前途和生命,朋克對當代文明的嘲諷,對一切既定事物的否定和破壞,這不是朋克摧枯拉朽的驚人力量。權威對於朋克而言只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朋克從來不需要權威,不需要主流文化的肯定,更不需要由幾個知名人物的贊揚而一步登天。朋找一個明潔的空間,讓其能夠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死去。很高興看到,有許多樂隊正籍於此,而艱苦的奮斗著。一些樂隊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無法聽到他們的作品,有朝一日他們的作品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可能就是我們朋剋期待以久的聲音。
朋克的發展似乎走入了一條死胡同,許多樂隊的音樂可以說是臟、亂、差,模糊的聲音,不可分辨的器樂,就像一鍋不可下咽的豬食。也有幾個無所事事的小混混,從時裝店購入幾件另類的衣物,掛滿亂七八糟的金屬零件,滿嘴吐著臟話,瞧誰誰不順眼,忽然拿起了吉它,煞有介事的稱「我們是朋克」。事實上,我們中的許多人亦苟同了這樣的區分標准,這樣的「朋克復興」給朋克帶來的只能是滅亡。朋克需要反叛,但不是輕浮。如果只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前衛,標榜自己的另類,朋克請這些人滾開。深入的剖析朋克,看到的是朋克靈魂最深處的本質,那是一顆乾乾凈凈淌血的良心。讓朋克回歸久違的真誠,回歸良知吧! 原始朋克(Proto-Punk)又叫前朋克!前朋克發生在美國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當時的一些樂隊在簡約主義的思緒下,開始嘗試創作粗糙的搖滾樂。當時以the Velvet Underground為代表的這種樂隊,並非有意識地扮演「重建搖滾樂,還搖滾樂質朴本質,推翻被美化的搖滾樂」這一好鬥的角色,很顯然,他們所做的一切只是出於一種下意識的反應。盡管他們的音樂並未全面帶出日後朋克的影子,但至少他們已開始關注朋克文化的最深層精髓,只是不夠反叛罷了,朋克最終發現並延伸了前朋克含糊的樸素精神,並把徹底的造反精神融入前朋克粗糙的音樂,創造出一種挑戰社會、否定美化搖滾的時代強音,並被無數的青年接受,得以開創朋克王朝。
原始朋克是一群同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初期的主流搖滾圈子格格不入的藝術家們組成的鬆散聯盟.從地下絲絨(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聲音實驗和假裝文雅的民謠搖滾,到狂野,熱衷於性內容的紐約妞(The New York Dolls),以及音樂詩人Patti smith,原始朋克涵蓋了一大批不同的聲音和風格,但他們都被一條共同的紐帶聯繫到一起,那就是一種躁動,附庸風雅的力圖顛覆,無視甚至改寫搖滾樂現有規范的嘗試.在這一過程中,這些藝術家的精神--有時候反倒不總是音樂--為日後70年代晚期的朋克革命撥下了種子.
現在有不少人總是將原始朋克和70年代中晚期出現的英美朋克混為一談,認為他們是一種類型的音樂,都簡單地一語蔽之曰朋克,這種觀點是有些欠妥的.盡管從音樂的表面看他們之間的確有不少相似之處,而且的確彼此之間也存在深厚的聯系,再說這種聯系只能使他們可以歸入同一系統,而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成了一種風格.這兩者之間聯系是有的,可差別也不小.且如上文所言,原始朋克和朋克之間的這種聯系首先是一種精神氣質上的,其次才是音樂形式上的.從精神氣質上講,對比原始朋克和後來的朋克音樂作品我們會清楚地看到在前者的身上更多的傾向於一種帶有玩世不恭色彩的技術家氣質,甚至是詩人氣質;而後者身上更多表現出的則是一種充滿碰撞性,破壞性,毀滅性和造反意識的反問化精神,有時甚至表現為囂張的流氓氣焰(尤其是The Sex Pistols).音樂上,前者帶有更多實驗性,先鋒色彩,即興的成分非常多;而後者則是回歸早期搖滾樂本源的同時又毀滅它,音樂結構上也顯得簡單和直接得多.當然,朋克的重要性也正在於音樂從來沒有這么簡單和直接過,這也是它對傳統搖滾觀念帶來的巨大沖擊與震撼.因此這兩者之間的文化價值取向和音樂審美取向是存在不小差異的. 硬核朋克(HARDC0RE Punk,又譯做核心朋克)硬核朋克是朋克搖滾中最強硬個極端的一個變種.屬於極端搖滾。
硬核朋克誕生於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它把朋克搖滾進一步引向極端--更快、更噪、更僵硬的演奏,喊叫式的演唱、邋遢骯臟的錄音效果(有時也包括專輯封套)。這種音樂極其之快速,旋律簡單,錄制質量水平不高,歌手簡直就是在叫喊,疊句很簡單,作品看起來(或者聽起來)就像是在在什麼人家的地下室里錄制的.大多數這類樂隊相互之間聽起來都相似得令人難以置信,但也多少有一些帶有與眾不同的聲音拋在身後,而僅僅保留其觀念.
硬核朋克最初產生於美國,主要是一種美國的現象,並且主要集中在洛杉磯和紐約地區,但在美國的全境內還有一些小規模的零星分布,先後涌現了BlackFlag、HuskerDu、Descendents、MeatPuppets、DeadKennydys、BadBrains等著名的硬核樂隊。
而硬核在整個領域的影響面之廣,是很少有風格可以望其項背的。
硬核的發展甚至影響了整個八十年代的金屬圈子,啟發了整個黃金時代。當時幾乎每種風格的發展都滲透著HardCore的影子,盡管有的很多喜歡技術派的人不願意承認,可激流金屬本身就是硬核與傳統金屬的結合產物。啟發了激流金屬的元老VENOM的,早期激流金屬樂隊EXODUS,甚至荷蘭死亡金屬元老THANATOS,美國老派死亡金屬樂隊Nunslaughter等一干早期樂隊,都在接受采訪時承認他們曾受到過硬核的影響。
甚至一些激流金屬樂隊乾脆加強了自己編曲中的硬核成分,造就了Crossover這一激流金屬中非常重要的風格。
代表樂隊有D.R.I.、ATTITUDE、ADJUSTMENT、EXCEL、SIEGE、早期C.O.C.
Witches Hammer這樣的加拿大地下硬核樂隊也曾經坦言,80年代早期你能在加拿大羅斯灣看到身著Slayer服裝的雞冠頭,激流金屬演出現場也經常聚集一些喜歡硬核的人。因為有著同樣瘋狂的Riff。在現場音樂界限很模糊。而金屬和硬核的分家直到1986年才開始。
.核心朋克繼續出現在90年代,而且繼續沒有匯入主流圈子,可是一些受到核心朋克美學影響的樂隊包括Nirvana為代表的一批新人成為90年代主要的搖滾明星,而早期的那些核心朋克樂手如Bob Mould,Henry Rollins,Mike Watt,Ian McKaye和Dinosaur Jr.樂隊的J Mascis卻轉變成了另類音樂的偶像,核心朋克的不少觀念和特點也被其他不少同時代的風格吸收和轉化(如重金屬和電子樂領域).另外,核心朋克還有一個更加快速,吵鬧,非旋律性,有暴力傾向和白人至上主義傾向的分支--Oi.
硬核朋克雖然對以後眾多的搖滾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一直沒有主流化,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代表樂隊:Converge,Hatebreed,Sick of It All,Black Flag,Dead Kennedys... 1977年的朋克革命之後,有一大批的新樂隊組建.他們都從朋克搖滾獨立自主的精神和朴實的聲音中得到了靈感.為了避免復制The Sex Pistols的聲音,不少這樣的樂隊進入了更加實驗化的音樂領域,將朋克搖滾以外如Roxy Music,David Bowie和T.Rex的影響吸收了進來.結果導致了一由反主流文化精神和挑戰公認搖滾傳統的旗幟聯系在一起的樂隊群體的出現.很多像Joy Division 或The Cure這類樂隊創造出了一種黑暗,陰冷的音樂氛圍,他們同時使用了電子合成器和吉他兩件主要樂器;另一些樂隊則在音樂上選取了更加輕快一些的路線,盡管他們的歌詞和聲音之間顯得有些脫節,但顛覆了傳統流行搖滾的歌曲結構.後朋克最終發展成了80年代的非主流音樂.
代表樂隊:Gang of Four、Siouxsie & the Banshees、Joy Division、The Cure 朋克搖滾流行的時間雖然很短(約1977-1980),有人卻把它與普萊斯利、披頭士並列,認為是搖滾樂歷史上強調反叛精神的第三次革命。不管怎麼說,朋克搖滾的表現的確太極端了。可能為了逃避別人的指責,使自己不那麼被人討厭,緊接著朋克,出現了搖滾樂的一個新名?新浪潮。新浪潮的概念是模糊的。它可以看作是從朋克派生出來的一種搖滾樂,但其目的是為了區別於那些朋克樂隊,而且力求在材料和演奏方面更具專業性。於是到了70年代末,英國很多朋克樂隊,包括沖撞都變成了新浪潮樂隊。英國的新浪潮代表人物是埃爾維斯·科斯特洛(Elvis Costello,生於1955年),他將多種風格與搖滾樂相結合,剔除了朋克中極端的成份,使音樂聽起來不顯得那麼喧鬧。同時他也為朋克時期英國的搖滾樂走向專業化道路(使其具有音樂性)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新浪潮的概念在美國用得更為廣泛,只要不是明顯的朋克或帶有先鋒派特點的都稱作新浪潮。其中,最重要的樂隊是傳聲頭像(Talking Heads),他們帶領其他樂隊從朋克走向新浪潮。傳聲頭像由領隊戴維·伯恩(David Byrne,生於1952年)建立於1975年。他們避免奇裝異服和舞台上的古怪行為,從現代的嚴肅音樂中吸取材料,產生一種更加復雜的風格,歌詞經常強調個人與社會的矛盾沖突。專輯《永不熄滅》(Remain in Light,1980)採用一種來自簡約派創作原則的搖滾樂風格。在器樂伴奏中,使用了非洲的復合節奏,持續不斷的音型貫穿始終,聽起來就像是巨大的機器穩定而連續地生產出音樂來一樣。在他們的作品中,有時還可感覺到雷蓋音樂(Reggae,見下文)和其他黑人音樂的影子.
代表樂隊:Talking Heads、Elvis Costello、Blondie、Duran Duran、B-52's、The Cure、Eurythmics、The Cars、Bauhaus 這是同第三次斯卡復興浪潮緊密相關的一個概念,因為大多數後一類型的樂隊都是建立在斯卡朋克基礎之上的.顧名思義,他是源自牙買加的斯卡音樂同朋克搖滾的一個混種.
Ska-Punk最明顯的表現特徵是,不加失真(亦或失真很淺)的吉他音色,在弱拍上進行節奏鋪底,而貝司進行和聲旋律的走向。加之明快的節奏,音樂感覺很跳躍。在演出中,很多觀眾自發的跳起自編的無名舞蹈,隨意、歡快!之後,出現了Ska舞。
斯卡(Ska)牙買加的一種本土流行音樂形式(屬於雷鬼樂族群),50年代產生,60年代早期非常流行,是後來風行一時的雷鬼樂(Reggae)的直接祖先.它受到新奧爾良節奏布魯斯,爵士樂,非洲古巴黑人音樂,早期搖滾樂以及其他多種音樂形式的影響.這是一種輕快的音樂,蜻蜓點水般的吉他演奏和切分節奏是它的鮮明特色.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可以認為它是牙買加人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出的節奏布魯斯.
朋克復興Punk Revival(朋克復興): 九十年代初期,美國朋克迎來了第二個春天。Green Day和the Offspring的Punk Pop(朋克流行樂)開始使朋克進入主流搖滾,或許受到八十年代末硬核轉變為速度金屬的啟發,朋克復興樂隊的音樂不僅保持了簡潔的音樂線條和飛快的速度,而且音樂愈發沉重起來。另一方面,強力流行樂討好的形象和更加圓滑的音效、講究的編排使聽眾在感受朋克力量的同時同樣可以感受到優美的音樂,這也正是朋克得以復興的法寶。Punk Pop被視為Post-Grunge(後垃圾樂,即溫和商業化的Grunge)重要組成部分。 說到它的起源,不得不說一說1983年的那點兒破事。一個叫Lach的小青年帶著自己的夢想來到了傳說中的Folk City,渴望能夠尋找到演出的機會。然而,老闆在聽了他的演出後,卻說,你的音樂太朋克了。第二年,Lach自己在紐約東城區開了家名為the Fort的俱樂部。由於開業恰好撞上了紐約民謠藝術節,這個天生反骨的傢伙就把the Fort的開業稱為紐約反民謠藝術節。一年後,警方關閉了the Fort,於是the Fort就變成了一個流動性很強的反民謠演出場所。在1993年,反民謠已經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並成為了多個藝人的墊腳石。Beck, Regina Spektor, 以及the Moldy Peaches,都是反民謠的代表人物。《紐約時報》曾在一篇報道中寫道,他們(即以上提到的藝人)都有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用顛覆傳統且毫無懼怕的態度去創作。
到了2000年左右,反民謠的概念傳入英國,並迅速在倫敦,曼徹斯特以及布萊頓的地下音樂圈中傳播開來。直到2006年八月,在當月的Timeout雜志中,反民謠已經被認為是倫敦最熱門的亞文化之一了。
從音樂來源看,反民謠主要來自於民謠與朋克。它繼承了民謠的和緩和木吉他的伴奏,同時也吸收了朋克的激進,節奏以及大膽。它不再只拘泥於民謠對人生對世界亦或是對政治的憂郁和哀嘆,它更多的是像朋克一般集中於自我以及自我與世界的關系。反之,它拋棄了朋克的簡陋,無畏和大汗淋漓,而是採取了民謠的平靜,冷眼旁觀整個世界。而在歌詞創作方面,反民謠大約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向流行靠近,另一類則向獨立靠近。前者我們看到的是Regina Spektor,後者我們看到的是Kimya Dawson。歌詞大多以簡單的東西來表現歌曲的基調。在留給聽者更多想像空間的同時,又不至於像聽Bright Eyes似的消耗自己的腦細胞。而且,最要命的是,常常在這些簡單哼唱的歌詞中,我們聽到的是更多更純粹干凈的溫暖。
Lach在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時曾說,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是用民謠化朋克的方式來搖滾(When we started, we were to folk what punk was to rock.)。而當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想到去年聽Sonic Youth的新磚The Eternal時,曾讀到過這樣幾句話,「民謠和朋克都對現狀極度不滿,兩者以不同的方式逃避:民謠懷舊,通過退行到童年稚嫩、無辜、干凈的狀態,來維持起碼的生存願望;朋克破壞,通過否認仇視並破壞一切,在毀滅之後涅磐。」
可以說,民謠和朋克是音樂史上最激進的兩種音樂。前者把一切都悶在心裡,後者卻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音樂史上從朋克轉型到民謠,從民謠轉型到朋克的音樂人都大有人在,諸如,Feist, Tony Dekker等。而反民謠,作為民謠與朋克的混合產物,讓我們看到了其中和作用的奇妙反應物。或許少了民謠的內斂與深刻,少了朋克的張揚與無懼,但是反民謠的存在,卻的確為這個世界上所不可缺少的。 Feist
Feist本名Leslie Feist,她於1976年出生在加拿大的一個寧靜小城卡爾加利,自幼喜歡音樂,後來她便用自己的姓氏Feist給自己取了這樣一個藝名。起初先是在高中,她和幾個同樣喜歡搖滾樂的朋友組建了一支朋克樂隊 - Placebo,有意思的是這和現在英國十分走紅的那支朋克樂隊有著相同的名字。後來Feist率領她的樂隊在當地一系列的搖滾比賽中取得了優勝,小有名氣的他們後來成為了The Ramones在加拿大演出的開場樂隊。也就是在這個時候,Feist選擇了音樂作為畢生的事業,她開始艱苦而毫無希望可言的生活,在之後的五年中,Feist開始在加拿大的各個地方演出,也正是這個時候,她結交了很多著名的音樂人士。可是正當Feist准備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之時,她的嗓子卻音樂莫名的疾病不能發聲了,面對這個打擊Feist幾乎放棄了她的音樂人生涯。後來她四處尋醫,終於在多倫多找到了一位醫生並治好了她的病,於是她決定離開家鄉卡爾加利並搬來多倫多開始全新的生活。在多倫多Feist租來的小小的寢室中,她開始利用一台破舊的四軌機為自己錄音,而此時她所演繹的音樂已經有了很多的改變。一把吉他,還有簡單的歌聲,這就是來自Feist的新嘗試,做一個民謠歌手。
後來Feist加入了當地的By Divine Right樂隊並且開始逐漸被更多的人知道,她和樂隊為加拿大老牌搖滾樂隊The Tragically Hip做北美巡演嘉賓。在1999年她錄制了第一張屬於自己的專輯——《Monarch (Lay Down Your Jeweled Head)》,清新的民謠歌曲,彷彿重獲新生。2000年,她幫助Peaches製作了專輯《Teaches of Peaches》;兩年之後她又加入了By Divine Right的後身樂團——後搖滾風格的Broken Social Scene,並且憑借專輯《You Forgot It in People》一鳴驚人。2004年的《Let It Die》是Feist精心打造的一張清新民謠風格的專輯,其中包括了她翻唱本國民謠歌手Sexsmith以及Bee Gees的歌曲。《Let It Die》專輯中的Mushaboom被Lacoste的香水廣告選用。
Regina Spektor
蕾吉娜·史派克特(Regina Spektor),盡管曾與前段時間排行榜上火爆一時的「敲擊」樂隊(The Strokes)一起做過巡演,此外,在過去的幾年中,於紐約的「反傳統民謠」(anti-folk)圈子中也已小有名氣,但是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人來說顯然還是頗為陌生。史派克特已經自發行了3張專輯作品,但卻很少能夠進入人們的視線,不過隨著互聯網路對於藝人自我宣傳的愈發顯著的支持,蕾吉娜·史派克特也逐漸開始為一些人所知。
Rgina Sektor的音樂會讓你不禁然地聯想到一個很有古怪靈秀氣質的女孩,事實上,在她所演繹的大部分音樂中,富於冷峻而詭異變化的鋼琴是唯一的伴奏樂器,這讓我們想起了另一位現在已身為人母、可當年卻以怪異鋼琴氣質而獨步樂壇的女唱作人Tori Amos。但是,如果僅僅給Regina Spektor冠以「怪異風格唱作人」的頭銜則無形中大大削減了她音樂中具有的多元化音樂色彩。
Adam Green
「他是從天而降的怪人」,說這句話人的是The Strokes的主唱Julian Casablancas,「他」指的是另一位紐約獨立音樂人Adam Green,前Moldy Peaches的主唱之一兼吉他手,目前最主要的Anti-Folk 領軍人——假如這種音樂確實有一定規模的話。 忍不住八卦一下這個人做過的怪事:巡演的時候穿成羅賓漢造型,唱描述網路色情業的歌,采訪的時候談論樂隊成員的小便味道如何……呃,不想影響你的胃口;所以說,這個人的音樂是自私的,跟所有單飛音樂人一樣,他的歌詞更加著重抒發個人看法,針砭時事(似乎是美國音樂人的特色之一)更加肆無忌憚,最近的一次是在新專輯的歌里把Jessica Simpson涮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