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法制宣傳還是法治宣傳

法制宣傳還是法治宣傳

發布時間:2022-08-17 11:46:40

① 法制宣傳與法治宣傳哪個正確

兩個都是正確的。只不過二者的含義不同,如下:

法制宣傳:指的是法律制度的宣傳。

法治宣傳:指的是法律治理的宣傳。

(1)法制宣傳還是法治宣傳擴展閱讀

法制

「法制」我國古代已有之,在現代,人們對於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一樣的。

其一,狹義的法制,認為法制即法律制度。詳細來說,是指掌握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和制度。

其二,廣義的法制,是指一切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嚴格地、平等地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

其三,法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不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實施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過程。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

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並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

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排除了奴隸制、封建制國家法制的專制性質,但資產階級受階級本性的局限,當有的法律規定不符合本階級的利益時,就加以破壞。

只有徹底消滅剝削制度,實現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法制。

法治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② 法制宣傳是什麼意思

12月來4日為一年一度的全國法制宣源傳日。

法制宣傳就是通過一些活動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促進社會和諧。

活動形式包括舉辦座談會、書畫展、網上論壇,印發宣傳資料,在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製作播出專欄、專版、專題節目等。

全國法制宣傳日標志寓意

===該作品底色為紅色,由「法」字演繹而來。「法」字的「水」部放射出三條弧形光帶,穿越整個圓形,具有動感、傳播、放射、擴大之效應,寓意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像光芒一樣在全社會傳播,同時又如一隻用於宣講法律知識的喇叭。「法」的「去」部,造型如一把金鑰匙,插在三條光帶中,象徵通過法制宣傳教育開啟法律知識之門,啟迪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供朋友參考

③ 黨的哪一次會議用法治代替法制提出了法治目標

「七五」普法決議「法治」替代「法制」提出了法治目標,2016年4月28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一、要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
「七五」普法規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都明確把領導幹部作為重點對象。
在學法方面,近日印發的《關於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的意見》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健全完善黨委(黨組)中心組學法制度,完善日常學法制度,要求各級黨委(黨組)書記作為學法用法第一責任人,帶頭講法治課。同時要制定年度學法計劃,對於學法計劃的執行情況定期檢查、抽查,制定學法考勤制度,制定學法情況通報制度等。要求把憲法和法律列為黨校、幹部學院、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和其他一些培訓機構的必修課,必須保證學習的課時和質量。
在用法方面,要求必須嚴格依法決策,必須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辦事,法律授權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要落實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要求各級政府推動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要求黨政機關和各人民團體普遍建立公職律師制度,積極推動國有企業建立公司律師制度,這就有利於保證領導機關依法決策和依法行政,保證了企業領導者依法經營。同時,建立重大決策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
為了確保上述措施的落實,要求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在年終考核時要進行述法,把法律的觀念、法律的素質作為領導幹部德才情況的一個重要考核內容。
二、新一輪普法繼續加大檢查監督力度。
在回答推進普法責任制落實的問題時,劉振宇指出,法治宣傳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剛剛通過的決議特別強調了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組織實施、各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普法體系,就是形成一個法治宣傳教育的大格局。
為了把這個大格局落到實處,提出國家機關要建立「誰執法、誰普法」的責任制。
為了使法治宣傳教育取得實效、落到實處,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以及律師以案說法制度,在案件審判、行政執法、糾紛調處、法律服務的過程中,讓這些法律人士來宣傳法治、弘揚法治精神。同時,將建立定期發布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的制度,要求司法、執法機關編篡典型案例,定期向社會公布。
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部門行業特點,向特定群體進行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富有實效的法治教育。比如環保法,就用環保的案例、事例進行法治教育。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宣傳,使得宣傳方式更加喜聞樂見,宣傳效果更加富有實效。
建立並落實好媒體公益普法制度。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發揮這些媒體的作用,在重要版面、重要時間段來刊登法治公益廣告,製作、播放法治節目和開設法治講堂。下一步還將運用新媒體進行法治宣傳,引領社會法治風尚。
新一輪的普法還要繼續加大檢查監督力度,切實把部門責任落到實處,把法律的力量真正體現出來。針對法治宣傳教育的實效性,不僅會在「七五」普法中期和結束後分別進行評估,平時還有不定期的督察、檢查。
三、一字之差體現出建設法治國家內涵。
在「七五」普法決議里,用「法治宣傳」替代了「法制宣傳」,這一字之差背後的深意:
從依據上說,這是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關於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完善法治宣傳教育制度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這個總要求的變化。
「制,指具體的法律制度,治,包括治理,外延更加寬泛,內涵更加豐富,既包括法律制度,也包括治理。所以,我國的法治宣傳教育也要適應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內涵的要求。

④ 法治宣傳還是法制宣傳

法律分析:兩個都是正確的。只不過二者的含義不同,法制宣傳:指的是法律制度的宣傳。 法治宣傳:指的是法律治理的宣傳。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並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⑤ "法制宣傳"還是"法治宣傳"

法制宣傳:指的是法律制度的宣傳
法治宣傳:指的是法律治理的宣傳
故班級宣傳應是法制宣傳。

⑥ 什麼是法制宣傳

你好,
在網路百科中,法制宣傳是這么理解的。
憲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得到比較廣泛的普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普遍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逐步提高;隨著普法教育的深入,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展開,為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 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都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
顧名思義,就是將一些法律知識普及到百姓身邊,從而提高百姓對自身的保護和對法律的關注,從而達到提高素質的目標,這些法律就我理解有各門各類的,從基本的國家大法——憲法,到各個行業的法律規章制度,都是需要進行宣傳的。例如在衛生領域,需要宣傳的有傳染病防治法等與我們健康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總的來說是對我們非常有益的事情。
如果相關知識還需要了解,我給你網路的網址,你可以去看一下的。
http://ke..com/view/186281.htm

⑦ 法治宣傳還是法制宣傳是什麼

法制宣傳正確。

解析:法制宣傳:指的是法律制度的宣傳,制是制度的意思,所以制正確。

拼音:zhì,部首:刂,筆畫:8,繁體:制,五筆:RMHJ。

釋義:

1、製造。

2、擬定;規定。

3、用強力約束;限定;管束。

4、制度。

5、姓。

治,從水從台(胎的本字)。自水的初始處、基礎、細小處開始,以水的特徵為法,進行的修整、疏通,是為治。治,本義水名,出自泰山。治,一般做動詞,亦可作名詞或形容詞。有管理、懲辦、醫療、從事研究等意思。舊稱地方政府所在地,如府治、治所等。還可作姓氏。

組詞:製造、制服、抑制、制憲、研製、制止、控制、節制、鉗制、遏制、抵制、剋制。



相關漢字:


拼音:zhì,部首:氵,筆畫:8,繁體:治,五筆:ICKG。

釋義:

1、治理。

2、指安定或太平。

3、舊稱地方政府所在地。

4、醫治。

5、消滅(害蟲)。

6、懲辦。

7、研究。

8、姓。

組詞:治安、治理、治水、治病、醫治、懲治、治療、政治、統治、治學、自治、文治。

⑧ 到底是宣傳"法制"還是"法治"啊

法制是個名詞,意思是法律制度
法治是個動詞,意思可理解為依法治理
宣傳的是法律制度,所以應該是「宣傳法制」。

它們的區別: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4、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二者的聯系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
「法制」與「法治」是我們日常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兩個詞,人們有時甚至不加區分地使用。實際上,「法制」與「法治」是有一定內在聯系但內涵並不完全相同的兩個詞。「法制」與「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中,「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治」則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簡而言之,法制是一種社會制度,屬於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屬於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與鄉規民約、民俗風情、倫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會規范相比,法制是一種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范。法治與人治則是相對立的兩種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規則)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後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雖然法律也是由人來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動性,但從法律的制定、執行到修改都必須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規則,人的能動性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發揮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這正是法治內在的本質要求。
法治與人治這兩種治理社會的理念曾經在古希臘同時並存。柏拉圖曾經熱烈主張的「賢人政治」實際上就是人治。他的基本立場是人治優於法治。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不是哲學家,則法治要比人治好。然而法治只能稱為「第二等好的」的政治,終究不如賢人政治好。亞里士多德在批評柏拉圖的人治論的基礎上建立起法治論。他明確指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應當說,西方社會的法治傳統發軔於亞里士多德的法治論。不過,在亞里士多德所處的奴隸社會里的法治和現代西方社會的法治顯然不是一回事,奴隸連人身自由都沒有,更遑論在法律面前與奴隸主平等了。根據英國法學家戴雪對於法治的經典定義,法治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法律具有超越也包括政府的廣泛裁量權在內的任何專制權力的至高無上的權威;第二,任何公民都必須服從在一般法院里實施的國家一般法律;第三,權力不是建立在抽象的憲法性文件上,而是建立在法院的實際判決上。」顯然,這樣的法治只能是啟蒙運動以來逐漸形成的。
在法律產生之前,當然也就沒有法制,更不會有法治,調節、制約人們社會行為的是風俗習慣、倫理道德,這樣的社會只能是人治社會。只有在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尤其是國家出現之後,法律才產生。但是,法制的產生,並不意味著法治的誕生。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法制並不必然地排斥人治,法制既可以與法治相結合,也可以與人治相結合。當法制與人治相結合時,法律權威是第二位的,政府權威(在封建社會就是皇權)是第一位的,法律制度是為人治理念服務的。在那裡,調節國家行為的主要是政府權威,調節民間行為的主要是道德權威,法律權威只是起一種補充和輔助的作用。當法制與法治相結合時,法律權威是第一位的,是一種超越所有權威,包括政府權威、道德權威在內的社會權威,法律成了所有社會群體、社會個人的行為准則。在那裡,政府權威源於法律權威,服從法律權威,道德權威只是起一種補充和輔助的作用。在法治社會里,法律權威源於大多數社會成員對法律的「合法性」的認同。所謂合法性,是指人們對法律或規則或制度的一種態度,是對有關規則的產生或有關規則制定者及其權威的判斷。正如英國法學家阿蒂亞所說的那樣,「只有當人們認為有某種道義上的義務遵守法律時,人們才有可能遵守法律。」所以,法治社會不僅是法治意識與法律制度相結合的產物,往往也是與民主制度相結合的產物.

⑨ "法制宣傳"還是"法治宣傳" 班級要搞的"法制"(法治)宣傳欄啊! 到底用哪個

法制宣傳:指的是法律制度的宣傳
法治宣傳:指的是法律治理的宣傳
故班級宣傳應是法制宣傳.

閱讀全文

與法制宣傳還是法治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街道安全生產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113
幼兒教師美術培訓方案 瀏覽:111
湖南海翼電子商務官網 瀏覽:553
中小企業培訓方案 瀏覽:846
公司舉辦籃球策劃方案 瀏覽:666
學校食堂培訓方案 瀏覽:394
農村法律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214
愛奇藝會員促銷活動 瀏覽:107
電子商務社會效益分析 瀏覽:759
手機報推廣方案 瀏覽:240
濟南專業網路營銷培訓 瀏覽:739
團隊燒烤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5
未來品牌營銷策略的變化 瀏覽:603
教育系統保安員培訓方案 瀏覽:241
跆拳道考試策劃方案 瀏覽:744
藝術照方案策劃 瀏覽:550
培訓班消防安工作方案 瀏覽:992
銀行年終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24
香奈兒網路營銷案例分析文檔 瀏覽:52
森林防火撲火培訓方案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