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東省翁源縣的客家人的來歷
翁源客家方言是在民族大遷移的過程中形成的。翁源客家人與其他客家人一樣,原居住於中原,由於戰亂等歷史原因,自東晉起陸續南遷,先到江西,繼而遷入贛南、閩西、粵東。從族譜記載來看,翁源各姓大都是宋末明清從贛南、閩西再轉遷而來的,而多數是從閩西上杭直遷翁源。由於遷徙的地域、路線和歷史時代的不同,翁源客家內部的民情風俗、語言面貌亦存殊微之處。與梅縣客家話比較,翁源客家話的主要特點是有舌葉音t∫-t∫『-∫-和撮口呼y。就翁源內部而言,較大差別的僅算翁北的岩庄一帶,其特點是ts-ts『-s-,t∫-t∫『-∫-二套合而為ts-ts『-s-,其他地方僅存細微差別。翁源縣志
❷ 2020年翁源初中升高中分數線是多少
翁源初中升高中分數線並沒有在網路上公開發布,需要到該校的招生辦進行詢問,下面從多角度對該校進行分析介紹:
翁源中學——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創建於1950年,曾命名為「八泉中學」、「育紅中學」,1981年更命為翁源中學,定為縣重點中學。學校設施先進,內設信息中心、語音室、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千光校園網和高標准學生生活區等多媒體教學全面進課室。
校園佔地面積94105平方米,建築面積59032平方米。至2018年9月,有教學班60個班,學生3145人,教職工262人,其中專任教師225人,高級教師 100人,中級教師 109人,特級教師2人。 被評為縣級以上優秀教師206人次。
辦學理念:
本著「關注每一個學生進步,激勵每一個學生成功」的宗旨,根據不同學生的教育特點,從分層教育入手,創辦校中「五校」,即共青團校、青年黨校、學生幹校、希望學校、家長學校。通過制訂章程,「五校」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成立組織機構,形成指揮系統和工作系統。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翁源中學
❸ 翁源縣翁源中學怎麼樣
簡介:翁源縣翁源中學創建於1950年,曾命名為「八泉中學」、「育紅中學」,1981年更命為翁源中學,並定為縣重點中學。校園依山傍水,環境幽雅,是教師治學、學生求知的佳境勝地。 校園佔地面積158畝,建築面積63781平方米,現有61個教學班,學生3237人,教職工256人,其中專任教師209人,高級教師59人,一級教師116人,特級教師1人,被評為縣級以上優秀教師206人次。學校設施先進,內設信息中心、語音室、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千光校園網和高標准學生生活區等多媒體教學全面進課室。
注冊資本:888萬人民幣
❹ 韶關有那些比較有名的小學,條件好的小學。
良洞小學
地址: 良洞管理區小學內
地點標識:韶關
屬性標識:生活黃頁 生活資訊 小學
乳源小學
地址: 文昌路7號
地點標識:韶關
屬性標識:生活黃頁 生活資訊 小學
湖萬小學
地址: 隘子鎮石圍子
地點標識:韶關
屬性標識:生活黃頁 生活資訊 小學
翁源縣第3小學
地址: 康樂路1號
地點標識:韶關
屬性標識:生活黃頁 生活資訊 小學
韶關市靖村小學
地址: 十里亭鎮靖村
地點標識:韶關
屬性標識:生活黃頁 生活資訊 小學 小學校
韶關市武江區紅星小學
地址: 五祖路47號
地點標識:韶關
屬性標識:生活黃頁 生活資訊 小學 小學校
韶關市湞江區蓮花小學
地址: 蓮花村委會
地點標識:韶關
屬性標識:生活黃頁 生活資訊 小學 小學校
翁源縣龍仙第三小學
地址: 龍仙鎮康樂路1號
地點標識:韶關
屬性標識:生活黃頁 生活資訊 小學
曲江城南小學
地址: 馬壩鎮獅岩路
地點標識:韶關
屬性標識:生活黃頁 生活資訊 小學
大坑口鎮中心小學
地址: 大坑口鎮勝利路
地點標識:韶關
屬性標識:生活黃頁 生活資訊 小學
韶關東崗小學 東崗小學是韶關市武江區窗口學校,市一級學校,市乒乓球傳統項目學校。坐落於市區新建路東崗嶺。該校是一所辦學時間比較長的學校,創辦於1965年,現有教學班32個,有學生1800多名。
師資雄厚。有一支專業知識廣博、治學嚴謹、敬業愛生、教有特色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師65人,有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43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教師30多人。音樂、體育、英語、美術、電腦等學科都配有專科畢業的老師。
校園美麗,環境優美。校園佔地近7000平方,是市區校園較大的學校之一。新建的教學大樓,平整寬闊的活動場地,紅花綠樹、草地、塑像點綴其中,宣傳櫥窗、文化設施樣樣齊全,布局合理,是讀書學習的好地方。
教學設備先進。多媒體電教室、電腦室、語音室、實驗室、電子備課室、預覽室、美術室、音樂室等場室齊全,各班基本上配備了「四機一幕」。藏書近5萬冊的圖書室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目前,學校正加緊校園網建設,力爭辦成韶關市首家小學智能化學校。
管理嚴謹科學。學校重視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治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德育工作為核心、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保證、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素質為目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並多次承擔市教育科研任務。「三結合」德育網和「五育並舉」的科學管理,使該校形成了「勤奮文明、求實創新」的校風、「尊師守紀、勤學上進」的學風、「敬業愛生、嚴謹創新」的教風。「六優一提高」的課堂教學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成長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學校以教學嚴謹、質量領先、學生基礎扎實素質全面稱譽韶關城,是一所人人嚮往的學校。
❺ 翁源縣以前拍過什麼電影
始料未及
又名:無
看點: 未知
類型:懸疑 劇情
語言:未知
地區:大陸
時長:62分鍾
導演: 黃金慶
演員: 周甜甜 黃立君 范瑞
❻ 韶關翁源哪裡最好玩
東華山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北3公里處,總面積6.2平方公里。它由風景秀麗的東華山和歷史悠久的東華寺構成。東華山屬喀斯特地貌,遍布鬼斧神工的奇峰怪石,景色迷人,風光秀麗。有雄偉挺拔的五指山,文人墨客贊嘆不己的筆架山、金龜望月山、玉兔峰、獅子山、卧佛山、天王山、駱駝峰、雞冠石等。令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東華寺是東華山上著名寺廟,據韶州史記載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葯禪師航海抵粵,途經翁源,見此地境界非凡,佛光普照,山形地貌酷似印度靈鷲山,便在此地創建靈鷲寺。後於唐龍朔元年(公元661年)改稱東華禪寺。素有「東華寺的風,南華寺的鍾」之說,千百年來,東華寺香火鼎盛,遊客如雲,名聞遐邇。東華山風景區奇特的自然風光並融合悠久的宗教文化底蘊,在國內尚屬罕見,其建成將是一處度假、觀光、休閑的旅遊勝地,是目前翁源旅遊開發的龍頭項目。
湖心壩客家群樓
位於江尾南塘村,始建於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佔地150公頃,共有59座圍樓。群樓坐落別致,視野開闊,聚集在奇峰腳下,芊芊綠野之中。
59座圍樓集古、奇、朴、幽於一體,千姿百態,形成樓外有樓、樓中有樓,仙閣群樓,前呼後應。群樓小巷連大街,縱橫有序,紅麻石砌井,鵝卵石鋪巷,流水拱橋,鯉魚吐水,大門屏風,龍鳳呈祥,雕梁畫棟,相互暉映。人們在這里安居樂業,仿如《清明上河圖》的美麗畫面。
八卦圍
始建於明朝弘治年間(公元1488--1505年),為張九齡後裔所建,因其圍屋按周易陰陽八卦布局建造而稱奇,是廣東客家圍屋中獨一無二的「八卦村」,是周易八卦文化和客家文化完美融合的古建築。
八卦圍佔地23000多平方米,有房屋間,街巷89條。屋形奇特,有的似摺扇,有的似鐮刀。大小街巷鋪滿鵝卵石,縱橫交錯,撲朔迷離,神秘莫測,一般人進入仿如進入迷宮,分不清東西南北,宛如闖入諸葛亮布下的八卦陣。
三華李觀光園
三華李是翁源最譽盛名的名優、特色水果,翁源縣三華鎮是三華李的發源地,種植歷史已有近五百年。三華李有雞麻李、白肉雞麻李、大蜜李和小蜜李四個品系,芒種後至夏至前後成熟。果大、肉厚、無渣、核小,清甜爽口,有香味。1986年在廣東省水果品評會上榮獲「名優品種」稱號,1987年被評為廣東省十大優稀水果之一。目前全縣種植面積2萬多畝。
三華李觀光園主要位於翁源龍仙鎮三華村,省道官龍公路貫穿通過,距106國道約15公里,縣城15公里。是粵北地區富有特色的農業觀光園之一。觀光園可開展農業觀光、花果採摘、農家樂等活動。翁江河從旁通過,可開展竹筏、漂流等水上娛樂活動。書堂石是晚唐傑出詩人邵謁潛心苦讀遺址,也位於觀光園的翁江河中,因而三華李觀光園是集農業觀光、休閑度假、修學教育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區。
書堂石旅遊景點
書堂石旅遊景點位於翁江河羅江水域官龍公路旁。因晚唐詩人邵謁在此潛心苦讀,而且後來許多學子曾在此讀書而得名。
書堂石遺址佔地700多平方米,分正門、書房、空曠地三部分。傳說,當年在邵謁書院讀書的人都能考取功名,有一年,六名學子在書堂讀書,上京赴考時,七人中舉,原來連在書堂做飯的廚子也一起考上。此說一直流傳至令。據史料記載,邵謁有33首詩作收入了《全唐詩》。
書堂石,地形獨特,得天獨厚,巍巍巨石屹立江中,四周環水,青山對峙,每當三華李盛開時,就會形成醉人的「羅江霜雪」美景。島上岩層重疊,書堂石倚岩而築,岩牆交錯,渾然一體。但古樸天然,傲然屹立,尉為奇觀。
仙鶴花卉長廊
位於江尾鎮仙鶴村,距縣城18公里。分布於省道S245線兩旁,形成一條長廊。該長廊從2002年後開始規劃建設,目前已聚集了30多家台灣等外地蘭商前來種植蘭花5000多畝,培植國蘭和洋蘭約400多種,遠銷國內外蘭花市場,獲得了全國蘭花博會70多個獎項。
目前在長廊區內備建蘭花展覽館、組培基地、度假別墅等。開展花卉餐飲、花卉療養、花卉美容等特色活動。該村還是翁源久負盛名的特色水果九仙桃的種植基地,目前已種植4000多畝,滿山遍野的桃花與蘭花斗映爭輝,分外妖嬈。
鐵龍水龍宮
水龍宮位於翁源縣鐵龍鎮,由8個群洞組成,主龍洞長約2公里,面積約1萬多平方米。
主龍洞屬地下河,低地面約10米,河中有數處龍潭,最大的長達62米,水面寬7米,最深處5米。洞中寬敞,構造奇特,各種景象,栩栩如生。穿行其洞,聽潺潺流水,品神趣各景,望洞頂滴泉,觀奇石怪光,如龍宮仙境,令人心曠神怡。
由於水龍宮風景別致,香港《大公報》曾載文推介,並在有關場合播放錄像予以介紹。現水龍宮已開發了部分項目,每逢節假日,都有大量的遊客聞名而至,品嘗大自然獨特的風光。
躍進水庫休閑度假村
位於縣城東南13公里處,省道S244線從中通過。度假村屬森林山谷型自然風景區,水庫發源於海拔1200多米的青雲山,位於崇山峻嶺的峽谷中,庫容量近2000萬立方米,周邊是100平方公里的茂密森林,非常幽靜。這里是碧水藍天,鳥語花香,亭台閣榭,可供遊客燒烤、垂釣、泛舟游覽、登山觀光、採摘奇花野果等。水庫旁建有度假村,擁有豪華客房,風味餐廳,可品嘗山地雞,大頭魚,山水豆腐等農家菜,這里還是翁源縣自駕車旅遊者協會接待基地,是休閑消暑、自駕游的好去處。
翁源特產:
1.九仙桃地理標志產品翁源特產,因產於「中國九仙桃之鄉」翁源縣江尾鎮九仙村而得名。從明朝嘉靖年間開始種植,至今有近五百年栽培歷史。九仙桃屬我國南方硬肉桃品系,具有果大、核小、肉厚、果肉離核、含糖量高等特點。果實外觀粉紅色,果身飽滿、肉質脆、化渣、清甜,平均單果重達200克以上,果長圓形,果實頂點尖小彎曲凸起,肉質爽脆,風味獨特,栽植主要分布在龍仙、江尾、壩仔等地。九仙桃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圍為廣東省翁源縣龍仙鎮、江尾鎮、壩仔鎮、官渡鎮現轄行政區域。......[詳細]
2.三華李地理標志產品三華李產於翁源縣三華鄉,品種很多,以雞麻李和蜜李風味最佳。三華李在芒種、夏至成熟,是城市的淡季水果。它的特點是果大、肉厚、無渣、核小、清甜爽口、有香味。1987年,三華李被評為廣東省十大優稀水果之一,每年的6月下旬有中國翁源三華李節。(韶關)三華李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廣東省翁源縣龍仙鎮、壩仔鎮、江尾鎮等3個鎮現轄行政區域。......[詳細]
3.翁源果蔗果蔗顧名思義是食用的水果甘蔗,是一種供鮮食的甘蔗。其特點是汁多清甜,脆嫩爽口。我國果蔗按皮色主要分黃皮果蔗和黑皮果蔗兩種,產地主要在廣東﹑廣西、浙江﹑福建等省。水果甘蔗經歷了十幾年的品種改良,先後出現了黑蔗、玉蔗、竹蔗、米蔗、黃皮果蔗。廣東翁源縣是中國黑皮甘蔗種植大縣,2010年種植面積達到三萬多畝,豐富的種植和管理經驗,畝產平均達到10噸。甘蔗甘甜可口,節長莖粗,節節均勻,長2.5-2.8米,重5-8斤,品質優良,受到廣大客商的好評。每年收獲季節,每天都有大量來自北京、上海、江蘇、湖北、河南、福建、江西、安徽、山東、哈爾濱等地的車輛到我縣收購黑皮甘蔗。......[詳細]
4.六祖甜茶南華甜茶又稱六祖甜茶,是南華寺六祖慧能祖師在曹溪周圍大山中所發現,從唐代流傳至今。南華寺僧人以殼斗科植物多穗石柯嫩葉製成。其茶色橙紅,氣味芳香,以甜味濃重區別於一般青茶而成為南華寺特產。以南華寺九龍泉水沖泡,其味更佳。南華甜茶純天然野生,直接採摘曬干,無任何污染、添加劑。味甘香醇可口,在佛教界稱之為禪茶,屬清涼甜茶。......[詳細]
5.油罩糍油罩糍是翁源街頭小吃之一,也是翁源人從小吃到大的小吃。簡單的原材料,生粉加上蔥花,經過適當的的油溫煎炸,就形成了它特有的香味。......[詳細]
6.客家釀豆腐千年古縣翁源,是客家人聚居之地,中原人南遷到這里,不僅帶來了勤勞樸素的風氣,也形成了自己的飲食文化—客家菜。在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上挖個小洞,然後把豬肉和蔥做成的餡「釀」入其中,然後放到鍋里慢慢燜,最後灑上蔥花,一道美味的客家釀豆腐就做成啦。......[詳細]
7.爽脆肉丸新鮮豬肉,用手工傳統方法棒槌拍打成糕漿,伴以食粉製成的肉丸,與普通肉丸大不相同,其特點:爽脆嫩滑。至今翁源仍保留這一民間傳統料理,深受食客偏愛,情有獨鍾。......[詳細]
8.梅香蝦米蝦米蒸蝦醬,梅香伴家常,這是水鄉人家一種美味家常菜,錦江河蝦米,以色澤鮮紅連殼可食流傳於民間。......[詳細]
9.馬古塘蓮子南浦鎮馬古塘村:馬古塘蓮子。......[
❼ 請問韶關翁源的人怎麼樣地方偏僻嗎
翁源縣城離韶關市區約有110公里,距廣州200公里,深圳300公里,至廣州黃埔港220公里,至廣州新白雲機場120公里,屬於珠三角2小時經濟、生活圈的范圍。境內京珠高速公路、國道G106線、省道S341線、S244線、S245線貫通而過,而規劃中的昆(明)汕(頭)高速公路、深湘高速公路亦將貫穿其中,建成後翁源將形成「三縱一橫」的高等級公路網路,優越的交通環境更加凸顯翁源的區位優勢。要說偏不偏僻,只能說相對於什麼地方來說,但說實話,如果不是在縣城的話,有些地方也是很偏僻的,我所認識的翁源人比較少,只有幾個同學,人都還不錯,但總體來說,那裡的人名聲不是很好,有些人比較野蠻,比較多人流串到附近的縣城去從事偷竊、搶劫等行當,聽說當地的治安也不太好——特別排擠外地人,當然,我說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情況,具體的人和事還得靠你自己去了解和判斷,希望這個回答能對你有好處!說得不對的地方請海涵!
❽ 廣東省翁源縣歷史人物
翁源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周文王分封諸子時,即有一子被封到翁源(時稱翁山)。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純朴、勤勞、智慧的翁源人民譜寫了光耀古今的篇章。唐代「嶺南五才子」之一的邵謁;宋代「父子進士」的梅鼎臣、梅佐;明代明神宗皇帝贈聯「破虜平蠻,功蓋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嘉獎的抗倭名將太子太保陳嶙;在今天享譽全美的旅美傑出華人、二十世紀中華傑出英才、著名美國油畫大師塗志偉等,為千年古邑綴上串串亮麗的珍珠。
梅鼎臣 梅佐父子
梅鼎臣、梅佐父子倆人為宋代江鎮鋪(今新江鎮)人,漢台侯梅鋗之後。
宋天聖二年(1024),梅鼎臣與曲江縣余靖同中進士。出任於宋仁宗慶歷年間(1042~1048),官至殿中丞、殿中省。他為官剛直廉明,為各官欽敬,宋帝嘉許。他認為沒有直言規勸的臣民,則不能真正擁戴皇帝理正朝綱;不堅持正直的言論,則不能為好部屬。他大力提倡修正不良的舉止(行為),剎治墮落現象。以剛正、直言、敢諫聞名於當世。
梅鼎臣之子梅佐,繼承其父的高風亮節,宋天聖五年(1027)考取進士。父子雙進士傳為佳話,為世人欽羨。
梅佐官任藤州知州(今廣西藤縣)。當時藤州轄蒼梧、彝戎、雜揉等南越族諸域。前任諸官大都是徇私舞弊、貪贓枉法者,以致民怨沸騰。梅佐到任後,以寬厚仁義對待少數民族的人民,以開明政策招撫那些與官府作對的民族,使其誠服,並以自身的模範行動取信於民。梅佐一生清正廉明,且能刻苦鑽研學問,深知「寶劍鋒從磨礪出」的道理。後與其父合著《大學》、《中庸》講義,精闢闡述「格致(格物致知),誠正(誠實正直),修齊(修身齊家),治平(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詳細分析天性人命的旨意,人稱「理學名臣」。
邵 謁
邵謁(約公元八六O年前後在世),字不詳,韶州翁源人。 唐代「嶺南五才子」之一。
晚唐時期,邵謁在翁源縣衙任小吏。一日,有客至,縣令指使其鋪床接待,邵謁不應,縣令怒而斥之,邵謁不服,奮然拔刀截其發懸於縣門,並發誓曰:「學苛不成有於發」,之後匆匆離去。邵後來到羅江水(即今翁江)河心小島上隱居攻讀,苦讀三年,學業大進,於唐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赴長安入國子監,得詩人溫庭筠賞識並力舉,詩名大振,後登進士第。邵謁有詩三十二首選入《全唐詩》。溫庭筠稱其詩「識略精微,堪裨教化,聲詞激切,曲備風謠,標題命篇,時所難著」。明代進士黃佐贊邵謁曰:「五嶺以南,當開元盛時,以詩文鳴者,獨謁與曲江公(張九齡)巍然並存。」後來為何邵謁默默無聞?想必是其詩多抨擊時事,敢為被壓迫者鳴不平,故不得當政者的賞識。如邵謁詩《歲豐》曰:「皇天降豐年,本憂貧士食,貧士無糧疇,安能得稼穡。工佣輸富家,日落長太息。為供豪者糧,設盡匹夫力。天地莫施恩,施恩強者得。」另有《自嘆》、《寒女行》等篇,都反映了他的疾世的思想。
陳 璘
陳璘(1543-1607),字朝爵,號龍崖,翁源縣龍田鋪人(今周陂龍田村)。璘少懷大志,身材魁梧,膂力過人,結交多賢豪,相與談劍術,講韜略,盡得其秘。在國家民族內外患之際,璘決心從軍報國。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潮州、連江等地區數萬人起事,粵中大震,總督下令熟兵法者爵萬戶。此時,璘獻策軍門,總督大為賞識,即署把總軍銜,命璘領兵前往平息,升為指揮僉事。平息英德起事,升廣東守備。
萬曆初年,高要、揭陽及山人鍾月泉等起事,璘奉命領兵討平,升為都指揮僉事,僉書廣東都司。平息高要朱良寶,封為肇慶游擊將軍,後任高州參將。廣東總督凌雲翼為鏟除地方割據勢力而大征羅旁時(今雲浮、羅定、鬱南等地),璘領兵從信宜東進。在羅旁戰役中,璘破佔山為王的苗瑤軍90支,詔封為副總兵兼署東安參將。從此,陳璘把家遷至雲浮,定居在六都鄉。璘定居後,即精心規劃,營建房宇,分田戌兵。幾年間,縣城建設初具規模,正如史書所載:「山城如畫,行者歌,居者寧,縉紳大夫東西上下,而夜拆不擊。」
歷史二十一年(1593),璘出任副總兵駐守南澳島(朝廷直隸),在位時,璘帶領島上官兵廣為植樹,親為此舉立碑,古樹和碑石今仍在。
萬曆二十五年(1597),倭寇大舉侵犯朝鮮,朝廷知璘有謀略,善用兵,又熟悉倭情,命他統領廣東5000兵援朝抗倭。翌年二月,璘被提為御倭總兵官兼水師提督。當時,璘轄副將陳蠶、鄧子龍、游擊馬文煥、季全、張良等將領,統率水軍1.3萬人,戰船500餘艘,開往朝鮮的忠清、全羅、慶尚等海口。倭寇發現璘的戰船後,慌作一團。不久,日本主政者豐臣秀吉死去,倭寇軍心動盪。璘覺察後,即與鄧子友與朝鮮名將李舜臣率兵進擊。鄧子龍、李舜臣不幸想繼犧牲。此役,倭船被焚,溺死者數以萬計。與此同時,劉廷部部奮勇攻佔行長,直入順天大城,璘看準時機,兩面夾擊,焚倭船百餘艘。倭首石曼子率兵向西增援,璘待石曼子戰船行駛至半海中,即將石曼子夾殺,並殲其水軍300多人。倭寇倉皇退守錦山。不久,倭寇偷渡潛伏於乙山中。乙山崖深道險,將士們望而生畏。璘親率兵星夜潛入乙山,包圍其岩洞。拂曉,炮火齊發,山谷震盪,倭寇急奔後山,憑高頑抗,璘率將士殊死攻擊,倭寇慌忙逃竄,璘窮追不舍,把來犯的倭寇一舉全殲。戰後,璘的鬢發由黑全然變白。朝鮮國王李公見璘時說:「大人鬢發盡皓,形容盡變,殊異於曩日接見之時,必用慮於戰功之故。」援朝抗倭,戰果輝煌。論功行賞,璘升為都督同知,世蔭指揮僉事。
班師回國後,於萬曆二十八年(1600)被欽命為湖廣總兵官,璘奉命征計播州(今貴州遵義)苗民義軍,後渡烏江,與各路苗軍作戰。萬曆三十四年四月,璘再次奉命領兵萬人平息水艮山起事的苗軍,降苗1.3萬餘人,後奉命調回廣東任總兵官。朝廷論功行賞,封璘為左都督,世蔭指揮使。萬曆三十五年五月,璘病逝於任內。朝廷以璘平亂抗倭有功,同年九月封贈「太子太保」,再蔭百戶。
朝鮮人民為紀念璘在抗倭援朝時立下的功勛,在璘滅倭寇的皇朝里(今德松時)建造了「陳璘別廟」,城內設「太保祖祠」和「太保祠」,欽賜祠聯曰:「闢土開疆,功蓋古今人;第一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朝廷對璘的祖輩、家眷以及子孫均作了封贈。其子孫均作了封贈。其子孫多遍布於羅定、雲浮、鬱南、信宜等地,並有遷播於廣西、四川者,其中一孫陳泳素,於明末遷至南朝鮮皇朝里,至今繁衍300多戶,2000多人。
塗志偉
塗志偉(1951- ),廣東翁源人,著名油畫家。1981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並獲得文學碩士學位,1985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1987年赴美國留學,獲美術碩士學位。後定居美國。1992年被載入《中國現代美術家名人大詞典》。塗志偉在1993年加入全美油畫家協會,1996年獲協會主席特別獎,1997年被授予協會榮譽會員稱號。1998年獲協會年會大展金獎,1999年成為大師級會員,2000年至現在擔任常務理事和藝術評委主任。2002年獲協會第十一屆年展的大師級會員頭獎,同年被選為該協會的副主席。最近被全美油畫家協會選舉為主席,這是該組織歷史上首位由華裔擔任主席。塗志偉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畫展及全美畫展並多次獲大獎,被美國油畫學會評為"油畫大師"。
❾ 韶關市翁源官渡經濟開發區有太安堂集團的葯廠或分公司嗎
根據經驗,你極有可能是遇到傳削了;
韶關市翁源官渡經濟開發區沒有所謂的「太安堂集團」,只會是傳削的窩點!
如果你遇到以下情況,請立即提高警惕,以免進一步上當受騙:
1、接到自稱是「XX集團、XX國企、XX外企等」的電話,來電卻是來自廣東韶關的手機號碼、或者是小靈通(固話);
2、對方邀請你進行所謂的「電話面試」(遠程面試、電話錄音)、「個人資料登記」,並詢問你以下問題(重點):
你是否是外地戶口(外地人)、非韶關人;
你是否在韶關有親朋;
你是否是應屆畢業生(沒有社會經驗、工作經驗)
3、當場或者是告知你已經被「錄用」,要求你攜帶行李到韶關「某某工業園」「某某新區」進行數周或者是數月不等的「培訓」;
4、提供「高薪待遇」(帶薪培訓、報銷費用、包吃住、幾房幾廳、空調寬頻等)、「專人專車接送」等;
5、常見的「培訓」地點:一般為「培訓基地」,也有謊稱是「培訓機構」、「分公司」、「人事部」的所在地;
以韶關來舉例,主要是遠離市區的偏遠地帶,主要有以下幾種:
(1)市屬郊區,如北江科技園、南郊民營工業園、粵北工業開發區、沐溪工業園、武江科技園等;
(2)縣市級郊區,如始興工業園、(曲江)白土工業園、樂昌工業園、乳源工業園、新豐工業園、南雄精細工業園、翁源官渡開發區等;
(3)某某新區:如芙蓉新區等
(4)某某大道:馬壩大道、西聯大道、韶南大道等
若符合上述描述的,百分百是騙子,絕大多數是傳削!
「在外地的沒有社會經驗的求職者」(重點),特別是「應屆畢業大學生」(重點/高危人群),最容易受到傳.銷分子的目標和引誘;
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花言巧語,否則等待你的只會是陷.阱!
建議你:
1、登錄該公司官方網站,繞開騙子留下的聯系方式,根據網站上提供的聯系方法,與總部進行核實;
2、可撥韶關區號(韶關區號是0751)+114,核查來電(固話);
3、可撥韶關區號+12315,核查分公司注冊等信息,或者登錄韶關工商紅盾網進行查詢!
相關信息請搜索「韶關 培訓」、「韶關 傳削」!
❿ 關於翁源婚嫁的風俗問題
訂婚禮俗記要
訂婚又稱「文定」,昔稱「納吉」及「納徵」,訂婚雖然不像結婚般繁復,但傳統習俗仍非常重視,男女雙方均需准備若干禮品,其過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後與媒人同乘一車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車,進了門,紅包可跑不掉哦!
(一)貢禮官:俗稱「押箱先生」,專門負責送禮行聘事宜。貢禮官必須控制人數(湊成雙數)、車輛(六輛或十二輛)、聘金(雙數且用紅紙包裝妥當)、六件禮。
(二)家祭:出發前往女方家納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儀式,這時將納采所用之「盒仔餅」或大餅,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將前往某處女方家下聘,請示列祖列宗保佑這段姻椽美滿幸福。
(三)出發:行完家祭後,貢禮官負責將所有聘禮搬上車,新郎與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紅包:出發前貢禮宮除了打理人數、車數、聘禮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備紅包。如:前來開新郎車門的舅爹、「壓桌」、六名隨去的親人都需備有新娘見面禮、捧洗臉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禮。
· 訂下終身後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禮中要有米香餅。
·為什麼要准備四色糖呢?
是象徵新人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的意思。
聘禮不僅代表男方報答女方家長的心意,感謝女方家含辛茹苦撫養即將過門的新嫁娘,同時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數都願意添置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而且每件聘禮也都包含了討吉利、增圓滿的象徵意義。
聘禮通常分簡單的六件禮或講究的十二件禮,聘禮的多寡依照個人的預算安排,同時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長請教,詢問女方意見,做個兩全其美的排場。
·男婚女嫁正式登場
霹哩叭啦!鞭炮聲響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當天要進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牽手到白頭的戒指後才算禮成。
·大禮過後,女方如何回禮?
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在男方過大禮後,女方自然也要備回禮,可不能讓男方空手而歸啊。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戰國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乾杖而離之。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清末冊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並,只禁止同宗結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家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這時男家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了解後,稟告父母,托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後,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宴款待。小夥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後敬自家舅舅,然後先客後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後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准備嫁妝,男方准備傢具,依期舉行婚禮。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米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並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後,親友簇擁新郎於正廳,唱賀郎歌。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後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後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最後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並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後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並贈禮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夥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打開箱子,展示其中穀米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門、查家。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黑房搶親: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賀縣一帶。在下程山區,新娘哭嫁兩天兩夜後,過門之日清早與女伴們同藏黑房。男女迎親隊伍到達後,新娘的兄長(或堂兄表哥)和親威中的男青年破門而入。女伴擲沙子揮竹枝抵抗。搶者力圖將女伴們拖出門外以排除干擾。如兩個搶者敗陣,則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強背出門。再由男方迎親隊中的兩個(或4個)女子輪流背新娘到郎家。搶親角逐中,男給女抹鍋煙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搶婚遺風演變為男女青年的打鬧嬉戲。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並說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龍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並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祝詞說完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並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