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住在電視台附近有沒有輻射
沒有。
對輻射的關注,自從移動通信出現後,大家就談論,這方面,國家也已經做了很多的科普宣傳。「入網使用的通信設備都是嚴格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運營企業在建基站的時候,也都會對這個基站對周圍的輻射情況進行環評。」
實際上,大部分人是能夠理性看待基站建設的。據媒體報道,上述小區物業貼出的基站有輻射「溫馨提示」中,很多支持設置信號設備的業主在上面用筆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你不用網我們要用。」
有專家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稱,「什麼沒有輻射。手機、電腦等輻射更嚴重,基站輻射是在一定范圍內的,只要正常使用通信服務,對健康產生的影響可以忽略。」
實際上,大家都離不開基站的建設。用戶手機可以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離不開電信企業持續投資建設的基站,因為基站如果不在邊上,手機基本上是沒法使用的,增設基站,也是為了更好的信號覆蓋。
(1)小區輻射宣傳擴展閱讀
很多人都能說出一二,但是卻說不出全部,正是這樣的一知半解,讓人們對電磁波產生了相當強烈的抗拒和誤讀。正如空氣一樣,電磁波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周圍,只有了解它,掌握它,才能真正地與電磁波和諧相處,就像人類逐漸學習與自然和諧相處一樣。
現代人每天都生活在電磁波環境之中。電閃雷擊、太陽黑子活動、大氣、宇宙等都產生電磁波,這是來自自然的電磁波現象。
而來自人類社會的電磁波,則來源於無線電發射設備、工業設備和醫療設備,如無線電台、手持行動電話、交流高壓輸電線、熒光燈、微波爐、電視機、計算機、基站天線等等都會產生電磁波。
實際上,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存在著各種頻率不同、強度不一、看不見、摸不著又聞不到的電磁波。
隨著現代生活的科技化,電磁輻射越來越多地存在人們身邊,但它給人體帶來的影響與危害其實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麼可怕。以移動通信基站為例,它們由於目標大,往往使人們對基站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產生疑問。
然而任何一期移動通信工程建設方案的設計,均是經過嚴格設計和環保評估。
我國通信基站標准嚴格符合國家標准要求,其電場強度遠小於12伏/米,功率密度遠小於40微瓦/平方厘米,在移動通信頻段(800MHz-2100MHz),我國制定的電磁輻射標准比國際非電離輻射推薦的標准嚴格11.25—26.25倍,堪稱全球最嚴格的標准。
電磁輻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距離10米的強度與距離1米的地方相比,輻射強度減小了100倍。另外,電磁輻射如果穿過牆面之類的物體,輻射強度也會急劇衰減。如果基站造在居民住宅樓樓頂的話,對樓內的居民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伴隨3G、4G時代的到來,TD基站更是採用智能天線,發射功率更小,實際輻射就更小了,遠遠低於計算機、微波爐、電視的輻射。
更為重要的是,很多人其實並沒有意識到,基站密度越合理,人受到手機的輻射強度就越低。手機與基站之間,有智能控制機制,動態調整互相之間的通話信道、電磁輻射功率。
一個覆蓋半徑在500至700米的通信基站,相對於該范圍內的移動手機而言,距離基站越遠,對應信道和手機的發射峰值功率越強。當手機在距基站700米左右的樓內通話時,手機的發射峰值為2W左右。
而當手機移動到距基站1至200米的視角距離時,基站與手機之間對應的信道發射功率將分別自動調節在0.1W左右。也就是說,基站密度高的情況下,每個基站與手機之間對應的發射功率會變低,如果基站數量不夠,手機發射功率增高,對人體就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所以,移動通信基站密度越合理,手機在使用過程中對通話者越安全。
因為樓頂上的一個個基站,人們得以順暢地溝通和交流。基站設施也是現代社會最基礎的設施之一,在移動通信已經和水、電一樣尋常的今天,科學認識電磁輻射、科學認識移動通信設施,在享受現代通信帶來便捷的同時,保護這些便捷生活的基礎設施,最終受益的是老百姓自己。
『貳』 說說有哪些核輻射的宣傳標語
福社(輻射)無處不在!
希望採納
『叄』 小區配電房的輻射及噪音問題如何解決
一般開發商在設計的時候就會把配電間的位置規劃好的。
大型配電房距離住戶區至少20米,主要是為減少配電房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此外,配電房的輻射會對居民家裡的電視、冰箱等電子產品造成影響,逢雷雨天氣可能會產生安全隱患。
如有造影很大,最好找個電工或者直接打供電熱線找人來看下配電間的變壓器是不是存在異響, 現在小區一般都是乾式變壓器, 乾式變壓器的矽鋼片產生的電磁振動聲隨著負載大小會發出大小不一的聲音, 大很了可能是變壓器容量小了,負載大了或者一直滿負荷工作 ,還有就是一些固件鬆了等等都會導致聲音過大的。
如果確實很嚴重可以和開發商和物管進行協商,協商不成向有關部門反映,若沒有解決,通過法律途徑和媒體也是可以的。
『肆』 關於小區配電房輻射對人體危害
小區配電房輻射對人體是沒有什麼危害的,供電系統的工頻電磁場不會產生電磁污染。在我國的工頻是50赫茲,其電磁波波長是6000公里。如果把電力線路看成一根「發射天線」,它的「發射」能力幾乎為零,實際上也不可能形成向外輻射。
人體處在電力線路附近幾米到幾十米的地方,這里的電場和磁場在空間是靜止不動,不可能存在電磁波發射現象。另外,在30萬兆赫茲頻率以下,電磁粒子能量太小,遠不能使物質產生電離(斷開細胞間的化學鍵),這與核輻射具有本質區別,絕對不會對人體產生輻射危害。
(4)小區輻射宣傳擴展閱讀:
電是人們生活所必需的。因此,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高壓輸電線和變壓器並不罕見。隨著城市半徑的不斷擴大,以往一些變電站,如北京市光華路110千伏變電站、西大望路220千伏變電站等都已被納入中心城區范圍。
在城市新建設規劃中,由於電力輸送的需要,必須在鬧市區內選址建設變電站和輸電線。因此,部分供電設備必然會設置在一些居民小區的附近,但這對人體是沒有什麼危害的。
『伍』 如何防範電磁輻射啊~~~~~~~~~~~~~~~~~~~~~~~~~~~
電磁輻射的危害與防範
電磁輻射與身體健康
20世紀被譽為電氣時代,發電站、輸電線越建越多,各種各樣的電器深入工廠、實驗室、辦公室以及普通居民家庭。但電磁場,特別是(50-60HZ)工業頻率的電磁場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影響,是人們一直比較關注的問題。
上世紀60年代初,有關專家們開始研討這個問題。起初,專家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於電場的作用而忽略了磁場的作用。因為當時人們誤以為這種電磁場中的磁場分量很小,它不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可以感覺出來的影響。許多國家的有關衛生保健標准中只規定工業頻率電磁場中可以容許的電場分量的標准;在製造各種電氣設備和電器以及架設輸電線時,只考慮對電場分量規定的標准,而沒有考慮對磁場分量可以容許的最高限額。但後來進行大量的調查與統計分析表明,磁場也能影響人體健康。如,人體發生多種腫瘤病變的概率與所受到的低頻電磁輻射密切相關。歐美許多國家的專家和一些政府機構確信,低頻磁場會顯著增大下列疾病的發生率:白血球增生與白血病(特別是對兒童危害更大)、癌症、新生兒形體缺陷、乳腺癌、腦瘤、惡性淋巴瘤、神經系統腫瘤、星形細胞的發展,慢性骨髓細胞樣的白血病,染色體畸變等。有些報告還指出,在電磁場作用下一些激素的分泌減少,還可能是引起乳腺腫瘤發展的原因。
關於手機對身體的危害,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最直接的證據,但總的來說用手機還是以長話短說為好。
電磁輻射知多少
有些調查報告指出:經常接觸電磁輻射的人,若再受到高溫作用,則他們體內發生乳腺癌變的危險就更大;長期擔任電氣工程師的人,若再經常接觸汽油、農葯或殺蟲劑,則他們患急性白血病的危險就增大。
不少調查報告還指出,從事「電氣職業」者,兒童以及不適當使用家庭電器者(常玩視頻游戲的兒童,常使用電熱毯和其它電加熱器的婦女與兒童等)受低頻磁場損害的危險較大。一些國家對懷孕的婦女還有這樣的規定:嬰兒未出生前3-6個月內不能上微機。
低頻磁場輻射的強度和累積量都會影響致病的概率。並且,有些人是在潛伏期長達10-15年以後才發病的。國際衛生標准中規定,可以容許的磁感應強度上限為100微特斯拉。電磁輻射就像太陽和紫外線的關系一樣,你要享受陽光就不可避免接受紫外線的輻射。電磁輻射看不見、摸不著,難以感知,因此其危害就顯得尤為隱秘。從電子鬧鍾、吹風機、微波爐、電熨斗,到計算機、傳真機、電話機,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電磁的「撫慰」。走出門外,電力線、各種電機設備又使我們十分容易地處於電磁場中。21世紀電磁環境惡化已成定局。
==
電磁輻射的防範措施
眾所周知,有電的地方就有電磁輻射,而且電磁輻射是看不見、摸不著,防不勝防的。那麼人們採取什麼樣的防範措施就顯得至關重要。
首先,我們應該廣泛宣傳電磁輻射的基本知識,讓人們弄清電磁輻射是怎樣產生的,對人體會產生哪些傷害,什麼樣的場所以及使用什麼樣的設備會產生電磁輻射,這是一項長期的耐心細致的工作。
其次,採取一些必要的防範措施,去迴避或降低電磁輻射。如現在已經有了一種將多種防電磁輻射的原料製成混合纖維,織進衣服的面料里,製成的防輻射服裝,其電磁屏蔽效果非常明顯。假如我們的商家多生產一些這樣的服裝,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將會大大削弱。
如何防止電磁輻射所產生的危害
1.防止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1)屏蔽室:由金屬(片、網)所構成,多用於對大型機械組或控制室的主動場屏蔽;
(2)屏蔽衣屏蔽頭盔和屏蔽眼鏡:這些均是個人防護具,可以有效地降低磁輻射強度,以保護從事接觸電磁輻射的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
(3)屏蔽罩:這是對小型儀器的主動場屏蔽的主要方法,屏蔽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是電阻率小的導電性材料,如銅、鋁等;
(4)對於手機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可以戴耳機來減小電磁輻射,信息產業部電信傳輸研究所泰爾實驗室的實驗證明使用耳機通話時頭部受到的輻射量處在直接用手機通話輻射量的 1/100 到 1/200 之間。
2.防止電磁輻射泄露你的電腦機密的方法主要有:
(1)被動模式:進行電磁屏蔽,防止電磁波向外泄漏。單一使用這種模式的缺點是,如果屏蔽不能徹底,高靈敏度的電磁接收設備還是可以獲取信息;
(2)主動模式:發射電磁波,使得用於竊密的電磁接收設備接收到被干擾了的信號。單一使用這種模式的缺點是,如果使用設計得非常好的軟體對接收到的被干擾了的信號進行分析,還是有可能和還原出有用的信息。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同時混合使用這兩種模式。
因此,採取被動模式防止電磁波向外泄漏,就要從這些方面入手。單一對顯示器進行屏蔽,還不足夠。當要在保密情況下使用電腦的時候,應當把所有不必要的電纜和外圍設備除去。
使用電池供電的手提電腦就能夠免除這種連接。但如果非得要使用公共電源的話,被動模式的濾波設備或者再加上主動模式的干擾信號注入電源線,就成是可考慮採用的措施。
==
居住環境質量 電磁輻射危害不可忽略
目前,隨著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購房人在選擇住房時除了考慮地段、價位、戶型、園林、物業等因素之外,也開始關注環境質量。據了解,為了讓人們享有一個安全、健康的居住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將從9月1日起施行,也就是說,對於居住小區項目,今後在項目立項之前都需要進行強制性的環境影響評價。
電磁輻射浮出水面
對於戶外的環境質量而言,噪音問題、空氣指數問題、電磁輻射問題是人們最關心的三個問題,特別是電磁輻射問題。由於電磁輻射摸不著,看不見,人們對它又不太了解,住在高壓線、變電站、電台、電視台、雷達站周邊的許多居民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有關專家指出,盡管電磁輻射有一定危害,可一方面電磁輻射並不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發生危害;一方面電磁輻射是可以屏蔽的,因此,居民大可不必對電磁輻射恐惶不安。
正確認識電磁輻射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大量電視塔、廣播站、雷達、衛星通信、微波等帶有電磁輻射的設備和活動也越來越多。這些設備對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發展的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產生的電磁波也是一個環境污染要素。社會發展愈是進步,電磁污染環境狀況也越嚴重。所以,電磁波既是有益於社會發展的信息載體和能量流載體,又是有害於人類生活的污染要素,其危害已受到國際環保領域的高度重視。因此,既要把電磁能作為一種資源,充分地利用;又要加強管理,將電磁輻射的負面效應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關專家介紹,從專業角度說,電磁輻射一般是指頻率在100KHZ以上的電磁波。電磁場的來源有自然和人工兩類。首先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磁場,太陽光本身也是電磁波的一個頻段,還有雷電和其他星球產生的電磁波,都是自然產生的,而人類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進化過來的,與自然形成了一種和諧的共存關系,所以,自然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然而,自從19世紀以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發明了很多利用電磁能工作的設施,這些設施大量的向環境中發射電磁輻射或產生電磁場,使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問題越來越嚴重,從而產生了電磁環境保護問題。產生電磁輻射的設施大致可分為五類:
1、廣播電視發射系統,如電視發射塔、廣播轉播台站;
2、無線通信發射系統,如手機基站;
3、高壓送變電系統,如高壓線、變電站;
4、電氣化鐵道,如磁懸浮列車;
5、工業、科學、醫療用電磁能設施,如高頻冶煉爐;
電磁輻射的危害
人類本身就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電磁場里,電磁輻射無所不在,所以電磁輻射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電磁輻射只有超過一定的數值時,才會對人的身體產生不良影響。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局發布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電場強度如果低於每米40伏應該就是安全的。即使超過這個數值也不一定產生危害,這根據個人的抵抗力和接觸的時間、距離等情況而定。另外,專家還指出,電磁波無所不在,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便利,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合理利用,完全沒有必要過份擔憂,只要進行適當的屏蔽防護,就可以大大降低輻射影響。
==
電磁輻射究竟有多可怕
近年來,國內外媒體對電磁輻射有害的報道一直未斷:義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兒童患白血病,專家認為病因是受到嚴重的電磁污染;美國一癌症醫療基金會對一些遭電磁輻射損傷的病人抽樣化驗,結果表明在高壓線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細胞生長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我國每年出生的2000萬兒童中,有35萬為缺陷兒,其中25萬為智力殘缺,有專家認為,電磁輻射是影響因素之一。
電磁輻射的危害真這么聳人聽聞嗎?
其實人類一直生活在電磁環境里。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其表面的熱輻射和雷電都可產生電磁輻射。此外,太陽及其他星球也自外層空間源源不斷地產生電磁輻射。但天然產生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是沒有損害的,對人體構成威脅、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是人工產生的電磁輻射。
早在168年以前,英國人法拉第就發現了一種奇妙現象:電流通過媒體時可產生電場和磁場,這就是後來被人們稱之為電磁感應的現象。19世紀80年代,人們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發電站。從此,人類大步邁進了電磁輻射的應用時代。
從1901年首次開始的全球通訊,到如今移動通信的大面積使用,以及家家必備的彩電、冰箱,電磁輻射的應用已經深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充分享受電磁輻射帶來的方便舒適的同時,人們也日漸感受到它的負面效應。如電磁兼容中的電磁輻射曾造成導航系統、醫療信息系統、工業過程式控制制和信息傳輸系統的失控,干擾了人們對廣播、電視的收聽……
聽說家用電器、電子設備、移動通訊設備等電器裝置,只要處於操作使用狀態,它的周圍就會存在電磁輻射。又聽說電磁輻射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有人因此將產品電磁輻射產生的污染比喻為「隱形殺手」。那麼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多大的危害呢?
記者為此采訪了北京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教授趙玉峰。
趙教授說:「電磁輻射和電磁污染是兩個概念,電磁輻射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電磁污染只有在電磁輻射超過一定強度(即安全衛生標准限值)後,才對人體產生負面效應,導致頭疼、失眠、記憶衰退、血壓升高或下降、心臟出現界限性異常等症狀。如在電磁輻射超強度的環境下長期作業,嚴重的可能引起部分人員流產、白內障,甚至誘發致癌……」
趙玉峰坦言,電磁輻射對人的影響雖普遍存在,卻並不可怕。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齡段對電磁輻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即使在超標環境下,也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會得病,因此大可不必對電磁輻射「草木皆兵」。當然,對老人、兒童、孕婦或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對電磁輻射敏感人群及長期在超劑量電磁輻射環境中工作的人應採取防患措施。
針對日常生活中接觸電器產品產生的電磁輻射,可能危及健康,中國消費者協會8月6日發出警示:生活中須防電磁輻射。
「其實,電磁輻射到底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影響並不是什麼新鮮問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研究員李天麟告訴記者,「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對電磁輻射的研究及評論已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但由於研究的目的、方法、條件(接觸電磁輻射源的距離、時間、生物模型等不同)等因素不一致,目前全球有關專家學者們對電磁輻射生物學效應研究結果和觀點也不盡一致。因此,電磁輻射對人體究竟有哪些影響及危害,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不過,李天麟認為,作為一個大國,我國有關主管部門應當盡快制定一個全國統一的電磁輻射安全衛生強制性國家標准。以便生產企業能遵循這一標准研製、開發超低電磁輻射的電器、設備,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同時將電磁輻射的管理納入正常的社會環境保護范圍,有效地保護消費者、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記者就制定電磁輻射標准問題采訪了幾個有關部門,了解到,過去衛生部、電子工業部(現合並到信息產業部)、國家環保總局、軍隊等部門,都分別制定過本行業電磁輻射安全的標准,但卻沒有一個統一的電磁輻射安全強制性國家標准。據悉,目前我國正在著手制定電磁輻射方面的強制性國家標准,今年年底前有望出台。
據國家環保總局專家介紹,目前我國的電磁輻射環境是比較好的,相當於五六十年代時我國面臨的水污染、大氣污染的情況,有苗頭出現,遠未到嚴重的地步。但從現在就要從嚴管理,未雨綢繆。因為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對電磁輻射的應用。若電磁污染到了環境無法忍受的地步,再想進一步發展經濟就舉步維艱了。
『陸』 一樓是配電房二樓是住房,安全嗎
是電流產生了就要有輻射,你所說的基本對人影響不大,況且國家相關行業都是有設計規范的,不要過多擔心。
你所謂的一米遠,是不是就是小區的配電室,也就是說小區變電室就設在你的隔壁了。一般小區的變電室也就是10KV/0.4KV,由於國家對電磁輻射沒有國標,只是環境部門有一個推薦標准,4KV/M,也就是說只要有2.5M就夠了,根據《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94 》所要求的電氣安全距離,基本能滿足這個距離。
不少城市的供電公司與規劃部門已達成共識,小區配電室不能建設在居民樓下,必須獨立於其他建築之外;如果沒有地方建設必須要建在居民樓下時,配電室的上層不能有人居住;配電室內的變壓器雜訊不得超過45分貝。
你到可以考慮噪音影響是否可以投訴一下。
根據你所補充的,我再進行補充回答,由於中國目前尚未有相關國家電網環保規定和標准,所以如今只要在居民小區建造變電站、架設變壓器或樹立電桿、鋪設電纜等,均會遭到居民阻撓,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前媒介對電磁輻射宣傳有偏頗,以訛傳訛,居民對配電設施的電磁輻射有誤解,小區變壓器輻射比用手機還要弱,更小於家用微波爐等電器的輻射危害,只要保證變壓器對居民有一定安全距離,變壓器輻射是沒有危害的。
我國目前推薦採用的電磁輻射標準是國際上20世紀90年代標准,比一些發達國家對電磁輻射的規定嚴格得多。電磁輻射是指電場和磁場交互變化產生的電磁波,電磁波向空中發射現象即為電磁輻射。過量的電磁輻射不排除對人神經系統可能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頭暈、心煩、失眠等。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國家規定的安全電磁場強度以下,電磁輻射對人體絕對沒有影響。
可參考的法規條文:
《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94 》;
《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95;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
《住宅建築規范》GB50368-2005;
《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
《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
《架空絕緣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
《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
《3~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范》
『柒』 小區 配電房離我家只有6米遠 我想問一下 是不是有輻射危險 還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一、按照《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的規定,建築之間的防火間距的計算,應按相鄰建築外牆的最近距離計算,因此,你這個建築的間距計算應以主體牆為基準;二、消防車道的凈寬和凈高各不小於4米;普通的居民樓,規范並未強制形成環形車道啊 三、不知道你這個配電房的變壓器是油浸的還是箱變,如果是油浸式,則應不小於6米,如果為箱變,則不應小於3米。詳見《建築設計防火規范》第5.2.2和第5.2.1條及其條文說明。容量超過1000千伏安的,與民用建築的防火間距按該規范第3.4.1條的規定執行。 樓主所問的這類問題,僅適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其它的規范是不適用的。由於中國目前尚未有相關國家電網環保規定和標准,所以如今只要在居民小區建造變電站、架設變壓器或樹立電桿、鋪設電纜等,均會遭到居民阻撓,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前媒介對電磁輻射宣傳有偏頗,以訛傳訛,居民對配電設施的電磁輻射有誤解,小區變壓器輻射比用手機還要弱,更小於家用微波爐等電器的輻射危害,只要保證變壓器對居民有一定安全距離,變壓器輻射是沒有危害的。 我國目前推薦採用的電磁輻射標準是國際上20世紀90年代標准,比一些發達國家對電磁輻射的規定嚴格得多。電磁輻射是指電場和磁場交互變化產生的電磁波,電磁波向空中發射現象即為電磁輻射。過量的電磁輻射不排除對人神經系統可能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頭暈、心煩、失眠等。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國家規定的安全電磁場強度以下,電磁輻射對人體絕對沒有影響。 可參考的法規條文:《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94 》;《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95;《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住宅建築規范》GB50368-2005;《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架空絕緣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3~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范》 一般來說是電流產生了就要有輻射,但你所說的基本對人影響不大,況且國家相關行業都是有設計規范的,不要過多擔心。 你說的所謂的6米遠,就是說是小區的配電室,也就是說小區變電室就設在你的隔壁了。一般小區的變電室也就是10KV/0.4KV,由於國家對電磁輻射沒有國標,只是環境部門有一個推薦標准,4KV/M,也就是說只要有2.5M就夠了,根據《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94 》所要求的電氣安全距離,基本能滿足這個距離。不少城市的供電公司與規劃部門已達成共識,小區配電室不能建設在居民樓下,必須獨立於其他建築之外;如果沒有地方建設必須要建在居民樓下時,配電室的上層不能有人居住;配電室內的變壓器雜訊不得超過45分貝。 你到是可以考慮因為噪音的影響到相關供電部門可以投訴一下,從輻射原因估計得不到解決的。
『捌』 小區配電房有輻射嗎
小區配電房有輻射,但對人體的傷害可以忽略不計。
小區內配電房規劃設計、建設之前都要通過環保部門的環評。而相關部門會按照國家標准去嚴格審核,批准之後才能建設的。
所以社區內配電房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任何影響。
(8)小區輻射宣傳擴展閱讀:
小區裡面的配電房這種輻射跟我們所理解的輻射不一樣,配電房的輻射是電磁場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幾乎是可以忽略,而平時人們所說的輻射指的是電磁波輻射,電磁波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是比較大的。
電能從產生到居民使用的輸送過程中,電網的交流電只有50赫茲,不會產生電磁輻射。此外,配電設施都會建在一座封閉的空間里,並採取隔音措施,加上距離居民樓有一定距離,噪音對居民基本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