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平天國的都城位於今天的哪裡
江蘇南京```古代又叫天京
㈡ 中國歷代古都都是哪
1.夏朝(公元前 21 世紀到公元前 16 世紀)都城在陽城,今河南登封 東。
2.商朝 (公元前 16 世紀至公元前 11 世紀) 都城在毫, 今河南商丘北。 公元前 14 世紀,商王盤庚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
3.西周(公元前 11 世紀至公元前 771 年)都城在鎬京,今陝西西安 西。
4.東周(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陽。 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5.秦朝(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前 206 年)都城在咸陽,今陝西咸陽東 北。
6.西漢(公元前 206 年至公元 23 年)都城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7.東漢(公元 25 年至 220 年)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8.三國(公元 220 年至 280 年)魏的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蜀 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吳的都城在建業,今江蘇南京。
9.西晉(公元 265 年至 316 年)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10.東晉(公元 317 年至 420 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蘇南京。
11.南北朝(公元 420 年至 589 年)南朝經歷的宋、齊、梁、陳四個 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 同東北。公元 493 年,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東;東魏的都城在鄴, 今河北臨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北齊的都城 在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12.隋朝(公元 581 年至 618 年)都城在大興,今陝西西安。
13.唐朝(公元 618 年至 907 年)都城在長安,今陝西西安。
14.五代(公元 907 年至 960 年)梁、漢、周的都城在今河南開封; 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陽。
15.北宋(公元 960 年至 1127 年)都城在東京,今河南開封。
16.南宋(公元 1127 年至 1279 年)都城在臨安,今浙江杭州。
17.元朝(公元 1271 年至 1368 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18.明朝(公元 1368 年至 1644 年)都城在應天,今江蘇南京。後遷往北京
19.清朝(公元 1644 年至 1911 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遼寧沈陽。 公元 1644 年清軍入關後,順治帝遷都京師,今北京。
由此大家可以看出,所謂六大文明古都分別是:北京、南京、西安、 洛陽、開封、杭州。
北京(明清) 西安(漢唐)南京(南朝各代, 那時叫建康或金陵) 杭州(南宋) 洛陽(北朝各代) 沈陽(後金, 清朝入關前) 廣州(南粵王) 成都(蜀, 後蜀) 大理(在理國) 蘭州(西夏)
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 : * 春秋 戰國時期 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 薊 。 * 遼代 為陪都,稱 燕京 。 * 金朝 (1115 年 - 1234 年)自金世宗起至 1217 年為 中都 。 * 元朝 為 大都 。 * 明朝 自 永樂帝 起為首都,稱為 京師 。 * 清朝 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 中華民國 北洋政府 時期,當時稱 北平 。 * 現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首都。
西安 古稱 長安 ,又曾稱 西都 、 西京 、 大興城 、 京兆城 、 奉元城 等, 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 歷時最久的城市。 先後有 西 周 、 秦 、 西漢 、 新 、 東漢 ( 獻帝 初) 西晉 (愍帝) 前 、 、 趙 、 前秦 、後秦、西魏、北周、 隋 、 唐 等 13 個王朝在這里建 都達 1100 余年之久。又曾為赤眉、綠林、大齊(黃巢) 、大順( 李 自成 )等農民起義政權的都城。因此西安位居中國六大古都之首, 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世界 四大文明古都 之一。
杭州 在 五代十國時期 為吳越之首都。金朝滅 北宋 後,皇族 趙構 逃往南方,令當時稱為 臨安 的杭州成為 南宋 都城。
開封 是五代十國時期四個中原地區政權——後梁、後晉、後漢及後 周的國都,時稱 大梁 。 趙匡胤 陳橋兵變代後周稱帝、建立 宋朝 後,仍以開封為首都。
洛陽 十三朝古都 夏 、 商 、 西周 、 東周 、 東漢 、 三國時期 魏 、 西晉 、 北 魏 (493 年才自 大同 遷都至此) 、隋、 唐 、後梁、後晉、後唐均 以 洛陽 作國都。是中國建都時間最早,建都時間最長的古都。
南京 六朝古都 南京 三國時稱為 建鄴 ,是 吳國 的首都。 西晉 避司馬業諱,改 名為 建康 。接續的 東晉 、及 南北朝 的宋朝、齊朝、梁朝、陳朝 皆以此城為都,所以南京亦稱 六朝古都 。
㈢ 十三朝古都是咸陽還是西安,許多人都說是咸陽呀,為什麼公認又是西安呢
在西安建都的王朝:10~17朝演算法不一。西安涵蓋古咸陽、長安、豐鎬;西周是建都豐鎬,因為著名的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毀,周平王東遷洛邑後,秦孝公在豐鎬附近建咸陽城(古咸陽),秦朝建都咸陽,咸陽城被項羽焚毀。劉邦重新營建新都,就是後來的長安城。古代城沒那麼大,咸陽和長安在古代不是一個地方。豐鎬僅是西周的都城,古咸陽僅是秦都城,長安是漢及以後N多朝都城。西周都城豐鎬舊址在長安,可以算是也可以不算是在長安建都,因為當時還沒有長安呢。但要說是幾朝古都,西安就都算是了。就連西周和秦都算上了,這就包含了城市被毀後其原址在西安市內的豐鎬和古咸陽,豐鎬徹底被毀,秦朝時期的咸陽,其實與現在的西安市部分是重合的。因為秦朝時期的咸陽和現在的咸陽市的行政區劃是不同的。洪武四年(1371年),明廷將咸陽遷至渭水驛,也就是現在的咸陽市秦都區,這才是現代咸陽市的前身。因此說西安市是10~17朝古都(演算法不同)。嚴格說今天的咸陽算不得古都,古咸陽才是秦都城。其實這都是個人理解,也不必太過糾結吧,若是為了宣傳旅遊業打打擦邊球,繁榮一下經濟,這也沒什麼不好,都會把自己的歷史說的有故事一些,旅遊的人也就圖個樂,又不是去考古。
㈣ 洛陽曾為哪些王朝的都城
西安是我國也是世界的大占都,這已是獲得廣泛認同的不爭的事實;但西安究竟是幾朝古都,以及與之相關連的西安始都於何年,西安建都究竟歷時多少年等,卻是學術界長期爭論紛紜的問題。近年來,「十三朝說」得到較多學者的贊同,但不時仍有不同意見提出。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不影響對西安古都地位認定的無關宏旨的問題,但實際上不僅使有關政府部門在對外宣傳介紹時常出現混亂現象,也妨礙對西安作為重要古都之歷史的深入研究。所以還需要進行精深的研究,得出令大家信服的結論。
據學者們對述及西安地區歷史上建都之王朝問題的論著進行搜檢統汁,發現關於西安建都朝代數,已先後出現十朝說、十一朝說、十二朝說、十三朝說,直至二十一朝說等12種之多。實際上在上述諸說中,不少還有2 種、3 種甚至4 種見解。粗略統計,見諸報刊論著中關於西安建都朝代的說法,竟達20多種。當然,上述的諸朝說只是一種概稱,究其實,內中既包括有統一時期的王朝,也包括有分裂時期的割據政權,還包括有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說:
(一)十朝說。最初的倡導者是歷史學者武伯綸。他在1979年出版的與1984年再版的《西安歷史述略》一書中,列出了在西安建都的10個朝代,即:
西周(前1134一前771 )
秦(前221 前207 )
西漢(前204 —24)
前趙(318 —329 )
前秦(351 —383 )
後秦(384 —417 )
西魏(535 —556 )
北周(557 —581 )
隋(581 —617 )
唐(618 —907 )
前後歷時共1062年。
作者也認為「以上只是一個傳統的說法,事實上並不完全正確,有的更不能反映歷史的實際情況」_J1.上述十朝說的確不全面,尤其是一些朝代在西安建都的起訖年代,未作精審的考訂,很不準確。但所列10個朝代卻是曾在西安建都的最主要的王朝與政權。
(二)十四朝說。由統計學家、曾任西安市統計局副局長的王書勛於1992年在《對西安歷史上建都朝代和時間的統計研究》一文中提出。即在前述十朝外,增加了新、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周(武周)等4 個朝代。在文中列有《西安建都朝代統計表》,對所確定的十四個朝代在西安建都的起止年代一一列明,得出在西安建都歷時1158年的結論。
作者對建都朝代認定標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同時從專業統計工作角度對新認定的14朝在西安建都之起訖年代竭力進行准確的統計。但因所提出的一些建都朝代標准存在可商榷之處以及進行建都年代統計的一些根據,如前述之《西安歷史述略》等並非權威性論著,因而也存在若干不確定的問題。
(三)十三朝說。由歷史學家牛致功教授於1993年著文淪定。他在《關於西安建都的朝代問題》0 一文中,在肯定了西周、秦、西漢、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個朝代在西安建都「是沒有爭議的」之後,論定王莽建立的新朝與東漢獻帝被脅迫到長安以及西晉愍帝在長安稱帝均應視為在長安建都,同時還闡述了北魏孝武帝西奔長安與武則天所建周不應視作在長安建都的理由。因而認為在西安建都的朝代是:西周、秦、西漢、新、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 、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個王朝。因為所論依據比較充分,所以頗具影響。但在學術界,對該文所說「至於黃巢在長安建國稱帝,李自成在西安建國稱王,都是農民政權的問題,不必和封建王朝相提並論」卻頗多批評,未得到廣泛認同。
(四)十七朝說。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教授力主此說。
1990年,他在《中國古都概說》一文中將西安市定為我國惟一的一座歷史上建都歷時千年以上的古都。並將他認定的在西安建都的17個王朝與政權列述如下:
1.鎬:西周都,268 年;
2.咸陽:秦都,145 年;
3.長安:西漢都,208 年;
4.長安:新莽都,15年;
5.長安:漢(劉玄)更始都,3 年;
6.長安:赤眉都,2 年;
7.長安:東漢獻帝都,6 年;
8.長安:晉惠帝愍帝都,7 年;
9.長安:前趙都,10年;
10長安:前秦都,35年;
11. 常安:後秦都,32年;
12長安:西魏都,23年;
13. 長安:北周都,25年;
14長安:隋都,26年;
15. 長安:唐都,266 年;
16長安:齊(黃巢)都,4 年;
17長安:大順(李白成)都,2 年。
上列17朝建都歷時為1077年。
十七朝說較前述十三朝說增加了西漢末漢更始帝劉玄、赤眉帝劉盆子與唐末大齊黃巢、明末大順李白成等4 個政權。其中作者將漢更始帝劉玄所建政權稱為「西漢之際稱雄諸國」之一,而將後三者稱為「農民及流民建立的政權」。此說雖於1991年初即已刊布,竟未為十三朝說及十四朝說之作者們所認同,這顯然是彼此間學術觀點不同所致。
綜合分析上述幾種以及其他一些有關西安地區建都朝代之見解,可以看出造成諸說雜出、意見不一的主要原因還在判定古都的標准有歧義以及對一些史實的認識不一致。前者集中在對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所建都城之認識上,後者反映在西晉之惠帝、愍帝及武則天所建周朝是否在長安建都等問題上。所以要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還是要從確立科學的古都定義人手,在此基礎上,以史實為依據,來確定建都朝代問題。
關於古都的定義,已有一些學者作出了自己的闡述。但目前為我國古都學界多數學者所認同的定義則是:我國歷代王朝與政權所建立的首都(包括一些地區性政權建立的都城)及陪都皆為古都,這一定義顯然是較為寬泛的。也就是說,凡是被歷史上某一王朝或政權的統治者作為統治中心的城邑,不論其時間的久暫,統治區域的廣狹,是統一時期之王朝還是分裂時期之王國,是華夏族還是其他民族所建立的政權,是貴族豪強還是農民起義所建立的政權,是首都還是陪都,是已淪為廢墟還是形成了新的城市,皆應視為古都。
按上述定義,則上述牛致功教授所確認的西周、秦、西漢、新、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西安地區建都當無問題。關於西晉惠帝與北魏孝武帝西奔長安不應認為是遷都,以及武則天所建周朝,是以東都洛陽為都,且易名神都,武周王朝的政治生命是與神都共始終,因而不當以長安為都,上述情況,牛致功教授在他的《關於西安建都的朝代》一文中皆有精闢論述,這里不再引述。因而此三朝應排除在曾於西安建都之朝代之外。
對於劉玄、劉盆子、黃巢、李自成等所建政權是否在西安建都事,按前述古都定義審視,不當以因是農民政權,「不必和封建王朝相提並論」一語即行否定,而應當予以考慮。
正史中對劉玄、劉盆子事跡記載最詳的當推《後漢書》,該書曾為劉玄、劉盆子設傳,排為列傳第一,緊接在帝後紀之後。可見對二人十分推重。按其史實,二人均於新莽末年乘勢而起,聚眾起義,並被擁立為帝,先後攻入長安,封王拜相。
建年號,行政令,歷時均分別達到2 年。因此漢更始帝劉玄、赤眉帝劉盆子應視為在長安建過都。對於黃巢,舊唐書、新唐書俱有傳。載明黃巢率起義軍於唐僖宗廣明元年(880 年)12月5 日攻佔長安,13日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為金統。後至金統四年(883 年)4 月10日始撤離長安。以長安為都施行政令長達3 年,故而大齊政權也當列入在西安地區建過都的一個政權。至於明末李自成,雖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冬十月攻佔西安,十七年(1644年)正月稱王於西安,定國號為大順,年號永昌。但為時不長,即於當年二月東渡黃河,進入山西,三月十九日攻佔京師,並在北京稱帝。
由此可見,李白成只是將西安當作攻取京師的基地,並未將之定為都城。
綜上所述,可判定西安地區在歷史上曾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隋、唐等六個統一王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五個分裂時期的政權,東漢獻帝與西晉愍帝等二個末代皇帝以及漢更始帝劉玄、赤眉帝劉盆子、大齊皇帝黃巢等三個農民起義政權建都,即合計有十六個王朝與政權在西安建都。因此可稱西安是「十六朝古都」。
關於歷代王朝與政權在西安建都合計歷時多少年的問題,也有多種見解,短者有1062年的,長者有1220年的,介於二者之間的尚有1077年、1158年與1099年諸種。。
這顯然是與各自認定的建都朝代與計算方法不同有關。現按前述確定的十六朝另行計算如下:
西周:都於豐鎬,始於文王末年,止於幽王十一年。幽王十一年為公元前771 年,此為史所明載。至於文王都豐之年代,向有多種說法。2000年10月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公布的《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將公元前1046年定為武王克商的首選之年。這樣據《史記。周本紀》,武王元年則為公元前1057年,文王死於公元前1058年,周人自岐下東徙,
於灃河西岸作豐邑就為公元前1059年。 此即為西安地區始都之年代,也是西安地區建城之起始年。若以此年為西周在西安地區建都之起始年,至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身死國滅,西周在豐鎬建都歷時為289 年。
秦:都於櫟陽,始於獻公二年(前。383 年),止於孝公十二年(前350 年),歷時34年;都於成陽,始於孝公十二年,止於子嬰元年(前207 年),歷時144年。合計178 年。
西漢:都於櫟陽,始於高祖五年(前202 年),止於高祖七年(前200 年),歷時3 年;都於長安,始於高祖七年,止於孺子嬰居攝三年(8 年),歷時208年。合計211 年。
新:都於常安,始於王莽始建國元年(9 年),止於地皇四年(23年),歷時15年。
漢更始帝劉玄:都於長安,始於更始二年(24年),止於更始三年(25年),歷時2 年。
赤眉帝劉盆子:都於長安,始於建世元年(25年),止於建世二年(26年),歷時2 年。
東漢獻帝:都於長安,始於初平元年(190 年),止於興平二年(195 年),歷時6 年。
西晉愍帝:都於長安,始於建興元年(313 年),止於建興四年(316 年),歷時4 年。
前趙:都於長安,始於劉曜光初元年(318 年),止於光初十二年(329 年),歷時12年。
前秦:都於長安,始於苻健皇始元年(351 年),止於苻丕太安元年(385年),歷時35年。
後秦:都於常安,始於姚萇建初元年(386 年),止於姚泓永和二年(417年),歷時32年。
西魏:都於長安,始於文帝大統元年(535 年),止於恭帝三年(556 年),歷時22年。
北周:都於長安,始於閔帝元年(557 年),止於靜帝大定元年(581 年),歷時25年。
隋:都於大興,始於文帝開皇元年(581 年),止於恭帝義寧二年(618 年),歷時38年。
唐:都於長安。由於武則天建周朝,移都神都(今洛陽市)及黃巢大齊政權曾都於長安,故唐朝都於長安可分為前、中、末三個時期。前期始於高祖武德元年(618 年),止於睿宗文明元年(684 年),歷時67年;中期始於中宗神龍元年(705 年),止於僖宗廣明元年(880 年),歷時176 年;末期始於僖宗中和三年(883 年),止於昭宗天佑元年(904 年),歷時22年。前、中、末期合計265 年。
大齊帝黃巢:都於長安,始於金統元年(880 年),止於金統四年(883 年),歷時4 年。
上列16個朝代與政權在西安地區建都,去掉7 個重疊年份,累計為1133年。簡言之,西安是十六朝古都,建都歷時長達33年。
㈤ 西安都是那些朝代的都城
歷史上有13個朝代在西安定都,它們分別是:
1.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秦(前350年-前206年)
3.西漢(前200年-9年)
4.新朝(9年-23年)
5.東漢(190年-195年)
6.西晉(313年-316年)
7.前趙(319年-328年)
8.前秦(352年-385年)
9.後秦(386年-417年)
10.西魏(534年-557年)
11.北周(557年-581年)
12.隋(581年-618年)
13.唐(618年-904年)

(5)都城宣傳單擴展閱讀:
西安之地古屬雍州,這里的黃土地即所謂韻「黃壤」,被列為最高等級「上上」,是祖國大地中最早被稱為「天府」,的地方,在鋤耕農業時代算是最好的土地條件。
尤其這里「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獨以一面束制諸侯」,「此亦檻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在冷兵器時代實是難得的高屋建瓴之地、形勝之國。
唯其如此,這里便成為古人建都的最佳處所,而唐人也留下了「秦中自古帝王州」的詩句。
由於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最負盛名的西周、秦、西漢、唐這樣幾個王朝,均建都於此,遂使這里長期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而引領著中國歷史前進。周秦漢唐的輝煌,鑄就了西安歷史的輝煌。
㈥ 為什麼古代大部分王朝的都城在長安或洛陽
我覺得是因為長安和洛陽地理位置重要,適合統治。此外,長安和洛陽地處中原地帶,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擁有中原就是擁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