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華南理工大學尋訪校友策劃書

華南理工大學尋訪校友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2-08-10 10:47:13

『壹』 訪一名校友,撰寫一篇訪談心得

廣東實驗中學120周年校慶校友采訪——何建罡
廣東實驗中學120周年校慶校友采訪——何建罡

何建罡:63屆校友,畢業於華工建築系。

1954年3月出生,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現任廣州市民用建築科研設計院副院長

中國工程建設標准化協會砌體結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建材學術委員會輕骨料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鋼協混凝土啊結構協會理事

長安大學客座教授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兼職碩士導師

對母校情深意重,參與多項省實初中校區建築物的設計及施工

第一次與何建罡老師聯系的時候,我們發了一封很長的簡訊去介紹省實校慶的種種情況。就在我們還在為這次采訪活動能否成功進行而躊躇不定時,何老師很快回了簡訊「好,什麼時候?」坦誠與高效率,是何老師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采訪定在了省實校內的敬師亭內進行,星期天的校園學生不多,亭子里可以看到省實的教學樓和實驗樓,彷彿空氣中都可以嗅出琅琅書聲。何老師一身簡潔的白色,雖然已是比我們年長幾十屆的老學長,但一舉一動都流露出年輕的氣息。親切的微笑和出乎意料的善談,一下子把我們的距離拉近了起來。

那時候的省實

何老師是六三屆的省實學生,他的父親和兒子都是省實的學生。因此,他對母校有著一番特別深厚的感情,對省實的傳統,也有著比一般人更深入的了解。按何老師的話來說,能在省實讀書,其實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在何老師讀書的那個年代,要想考上中學,必須參加全市的統考。想要進入像省實這樣的名校,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省實作為一所百年名校,有著比其他學校更為優越的師資條件。一般的學校沒有開設英語這一門課,而何老師當時的英語老師,竟是國內有名的英文電影翻譯家。這使何老師和他的同學比同齡人有優勢。在那個時候,很多學校連續幾年沒有一個學生考上大學,而省實,卻能有一半的學生順利升學,差距就在這里拉開。何老師半開玩笑的說,放學以後,其他中學的學生都會選擇聚集在越秀山看足球,而省實的學生還是一如既往的努力讀書,這就是省實吸引他的地方。

當我們好奇地追問那時候的省實和現在到底有什麼區別時候,何老師的答案是:現在省實的很多傳統,在那個時候已經存在了。比如說課外的科研小組,像無線電研究小組,生物研究小組等等。那時候的生物課,也並不是單純的讀書,有時還要到學校的植物園去種東西,可以說是樂趣無窮。也有很多省實的學生去參加各類的競賽,不過那時候的學生只是單純的因為興趣而去參賽,而不像現在,或多或少有著一些「一定要獲獎的」的心態。總而言之,全面地發展這種理念在那時候的省實已經開始紮根。可以說現在省實的優秀,也得益於前輩們的開明和努力。

看學習:勤奮+全面知識+實踐

在何老師讀書的時候,流傳著一句笑話: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然而這也是當時很多學生的真實寫照。在何老師看來,死讀書這三個字,有時候是必要的。

何老師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批研究生。在參與工作十幾年後再重返校園讀書,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死讀書」在這時候,可以辯證地譯作勤奮。「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每天晚上不到1點是不會睡覺的。」何老師笑著回憶當時那段艱辛的讀研時光。由於文革的影響,基礎知識的薄弱使他每做一件事都要翻閱大量的資料,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工作。何老師認為,當遇到不清楚地問題時,參考別人的資料與經驗,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在通過與別人交流時,自身的經驗與知識也可以得到積累,長期的積累,對自己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盡管何老師讀書很勤奮,但在他的人生經歷中,「巧讀書」似乎占據更重要的地位。在中學時代,讀書對於他來說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那時候在省實讀書,壓力並不大,作業也不多。何老師每天在學校就將作業完成了,一放學就去書店看課外書。他尤其喜歡科技類的書,但其他內容的書籍,也或多或少地接觸一些。不局限自身的知識,在何老師看來尤為重要。

「很多工科的學生總以為經濟學屬於文科,與自己無關,其實這種想法是很片面的。」何老師從學生時代,到後來參與工作,都盡量地接觸各種各樣的書。何老師畢業於華工建築系,然而在工作時,會參與各種各樣的設計,像水泥廠化肥廠的籌建等等,都必須具備多種的知識。退休後的何老師成為法人代表,他便特意地了解很多法律上的專業

『貳』 華南理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校友會在哪裡成立時間過了,我還能再入會嗎

可以,直接聯系學院招辦。

『叄』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向校友寫信幫在校生找工作,你怎麼看呢

由於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走高,所以近年來畢業季,輿論中總會聽到“史上最難”的聲音。不過,和2020年畢業季相比,此前的難度或許不值一提。即便是備受青睞的985高校畢業生,今年的就業壓力也是相當之大,找份好工作更是困難重重。至於原因,大家都懂的!

對於985名校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向校友發布“求助信”,以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做法,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肆』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的學生進來一下!!

我來回答,其實樓上的錯了,華南理工的重點的確是工科和理科,但是一樣有很多綜合的學科,比如:藝術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等等,下面就由我來給你解說一下
解讀南方名校:華南理工大學

又到一年一度高考時,正在為填報志願忙碌的莘莘學子們肯定都在為了解各自心裡夢想的高校而急切,可以這樣說吧,我可以作為你們的學長了,因為我也曾走過那段激情的歲月,——為了急大家之所急,盡可能的讓大家了解華南理工這個南方名校,展現出華工全景式的內涵,給各位對華工一個感性和理性的認識,我寫這篇簡介類文章。

辦學性質:國家公辦

歸屬: 教育部直屬(這就是有別於地方性名校標志)

辦學范圍:本科到博士一應俱全,設有11個博士後流動站。——當然華工還有外加成人教育,網路學院等。呵呵,裡面還有一個幼稚園,一個華南理工附屬初中。

華南理工大學歷史和概況——原名華南工學院,組建於1952年。由當時包括中山大學、嶺南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等幾所當時中國著名大學在內的中南5省12所院校的有關系科調整合並而成。
特別提一下本校校址是在廣州天河五山——原中山大學國民時期的校址處,風景秀麗,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由於中山大學原校址十分龐大,現在為兩個學校所分:一個就是華南理工,另一個既是為一牆之隔的兄弟院校華南農業大學。說實在的華南農業大學所佔地方要大於華工,達到1.87平方公里。想一想,真為以前的中山大學感慨——地方真的很大。現在在華南理工的正校門右側的地方還留有國民時期「國立中山大學」的牌坊,上書:為人民服務。左右分別標明:華南理工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一看即可讓人肅靜。

現在因為廣東建立大學城的緣故,作為廣東龍頭大學之一的華南理工校也自然首先進駐,所以現在校園分為兩個校區,上面所說的位於廣州市天河區石牌高校區五山的——稱為北校區,而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內——稱為南校區。學校一共大小為4417畝(其中南校區1677畝)。

華工北校區被稱為本校——其中本校因為龐大,為了好認地方,又分南北稱呼,校內共有四個大湖,南湖比較小,北湖最為大和幽靜,西湖也非常美,湖中有一金銀島,島旁有一自卑亭。島上靜坐,身心皆寧。

華南理工的實力是強大的——在立校8年之後即1960年,就已經成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8年1月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
1995開始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1999年底,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優秀評價,成為全國第一批"本科教學優秀學校";同年,經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國家大學科技園(上年建成,位於北校區的校北區內);2000年,經批准成立研究生院(這是研究為主的高水平大學的象徵);2001年,實行新一輪部省重點共建,學校進入國家高水平大學建設行列,成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此次2004年至2008年「985工程」二期建,除經常性事業經費安排以外,教育部將按照中山大學4億元、華南理工大學2億元的規模控制數繼續給予兩校中央專項資金支持,廣東省也將按照中山大學6億元、華南理工大學4億元的規模控制數給予兩校重點建設專項經費支持。在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教育部和廣東省將加強對「985工程」建設經費使用的監管。

雖然華工相比合並中山醫科大學以後的中山大學而言差一些,但是我們在實實在在的迎頭追趕著。以前華南五省,中大,華工一文一武相互割據的場面在經歷亂糟糟的中國大學合並和以為追求綜合型為主的風潮之後,已經開始不見。在國家和廣東省政府下定決心共建的過程中,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在南方五省中脫穎而出,211,985——開始卓見實效,上面提到的985二期省部共建中華工拿到了6個億的資金——中大是10個億,而這些錢華農,華師,廣工等高校是沒有的,只為中大,華工重點大學建設專項資金。

在最近幾年中大排名的激進下——大家是否在擔心華南理工呢?——不用急,華工並沒有落下他的腳步,在原有20個學院的基礎上,在前年多設9個文類和藝術類以及旅遊,酒店管理類學院。除此,在2005開始拿出1億專款在全球招聘人才。其實就我而言,我不太支持華工追求綜合型,我認為在一方面為主做強也是不錯的,而不應該全國大學都是一味追逐綜合性——麻省理工大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代表。
在廣東,中大和華工的角力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每年省府高官演講——都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省長在中大的話——那麼省委書記必然就會在華南理工大學同時演講。據說這是為了安撫這兩所學校,盡量避免給人只重視一方的嫌疑。

對於科研水平,華工每年的科研經費就超過2億,要說科研轉化實力如何,你只要看看每年的在廣東舉行的全國最大的高新技術交易會就知道了,其中在2005年高交會在深圳,華南理工大學簽約項目涉及總投資金額超過2.57億元,為廣東高校之首。要知道作為以工科為主,在沒有兼並別的學校利益的的情況下達到這水平是不多的。其中還有一個創新性的典型表現是華南理工的專利申請數持續多年居全國高校前5位——這些是中大所不能比的。

是的,從整體水平和底蘊來說,華工確實輸於中山大學,如果你想在政治,文學,考古,歷史,醫學,管理等方面進行深造的話,我建議還是中山大學比較優秀他的水平在全國前列。而如果是你想在工業,建築,機械,企業方面得到熏陶的話——在華南五省內,老實說——無論從地理位置,環境還是學術方面,華南理工都是莘莘學子理想的不二選擇。有這樣一個事實:中山大學一個班出多個市長,而華工一個班出十幾位企業家。華工前任校長曾說:在珠三角的數以萬計的企業主管大多為華工校友,這就和廣東政治生態中大多為中大畢業生一樣。

事實求是的說,在外省和中國北方地區,中山大學的名氣要大於華南理工,這個是事實。

其次在網上很多人對華南理工都具有不客觀認識,比如老比華中科技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這是沒有必要的。華科和華工各有所長,各有自己的時代任務——各位都是為著中華民族的復興在盡著各自努力,沒必要厚起薄彼。(華中科技大是在全國合並風潮中合並多所院校後改名為華中科技大——由華中理工大學、原同濟醫科大學、原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和科技部幹部管理學院於2000年5月26日合並成立華中科技大。)而華南理工一直是自己奮斗——在這各角度看兩所學校根本沒地方可比。各位看過後以後也就不用再在意這些了。

二:華工的制度方面

在學校裡面主要是有三級制度左右:1,是最高層的學校校級領導,負責決策學校的整體性方向和未來的道路等宏觀上的事。2,是個學院自己的管理層,這里包括各位講師,教授等,需要特別提一下的是,在華工,學院的獨立性是非常大的。呵呵,對教學水平,自定教學課程,教科書,還有對學生的處理等等。3,就是學生會和社團組織等,基本上學生自己的事——生活,娛樂,體育,活動,和校外聯歡等等都是通過學生們自己的組織來進行的,自主性也非常大,這是一個健康合理的名校大學氣氛。秉承6四傳統,學生們都是國家活力和組織的未來,提前在大學體會一下,挺不錯的。雖然老狼我不那麼參加學生會,哈哈。

在我剛上華工的時候,感覺華南理工是有其制度性缺陷的。——最為突出的是:本科的教育——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學和模仿的形態。有一種讓人機械化的傾向(哈哈,畢竟是機械類老大)。說到這里順便提一下,華南理工在剛開始立校的時候是號稱五大專業——化工,機械,建築,輕工(主要是造紙),無線電。最近的幾年機械被稱為「沒落的帝國」——但是最近中央提出在全國重新振興重工業,機械行業在可見的將來必然會再度爆發出他的魅力。

其中華工建築也有個有趣的過往——曾經在全國有「建築6君子」之稱,清華排第一,華南理工位居中間,水平不可謂不高。在1982年深大建校的初期,鄧小平從清華大學給深大調去了一幫建築院專家——於是深大建築系迅速崛起,在深圳和廣東開始名聲鵲起——這就是深大人現在自豪的建築系的過往——時間進入90年代末期,老一代清華系開始離去,深大建築系恢復平淡。而華工建築秉承傳統,優良依舊。

近幾年來,華南理工在現實壓力下開始轉變自己的教學風格——這點相信在裡面的人是深有體會的。主要是在文化底蘊,氛圍,和提倡創新型人才方面。
特別要重點提一下——"三創型"(創新、創造、創業)的制度——即實行產學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把學生研究計劃(SRP)、百步梯攀登計劃和學生競賽計劃統一起來,著力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哈哈,各種創業規劃大賽,學生研究計劃等接踵而來,對此大二大三的人是可能最有體會。學生研究計劃和百步梯攀登計劃是非常有趣,引導華工建立未來強悍實力的基本好制度之一。

這里有必要解釋一下:學生研究計劃和百步梯攀登計劃——這絕對是一個創新型的東西。他是建立在學生自己提出一個感興趣的科研項目,並自己建立解決這個研究課題的理論或模型,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最終解決這個問題。你要做的就是把你自己感興趣的在生活或生產或專業學習中發現的問題以及自己對此問題的解決設想在每年的4,5月份做成一份申報材料,通過學院像學校學生創新研究計劃的組織申請,通過的話,將會獲得1000~4000元級別的科研資金自己支配,用於在未來的一年內解決你提出的研究題目。為了解決問題,你當然的自己閱讀大量相關主題的科技著作,有些甚至得跟隨老師或班級走訪企業,訪問教授等,這將會使得以前只能接收知識的學生開始向主動探索知識的境界轉變——這非常有趣,這是一個一流大學和普通大學的根本性區別——這可以讓我們看到了華工的切實可見的未來——創新型本科「產教研學」綜合的一流大學。
華南理工的的學術講座非常多,如果你是喜歡擴充自己見識和了解整個科技現狀之類的,那你將會非常滿意此類講座,進來後,你可以慢慢聽。
所以我說,未來的在華工深造的學子們都是非常幸運的,你們將承接起華工的傳統,並愉快的開拓世界的未來。

當然現在華工還有一個全國都普遍存在的學生班級輔導員不足的問題——這和全國的擴招形式政策有關,也與中國大學的傳統不足有關——主要是,輔導員人不夠,以及輔導員和學生接觸交流不夠,等等。

當然最後我還提一提一點:就是外校很多人將華工題為「狼窩」——這個我認為沒有什麼不好——起碼這反映了兩個事實:1,華工女生比較少——各位看我帖子的女生們我誠意的邀請你們考華工呢,哈哈。我向你們說一點,華工的女生節從開幕到結束幾乎是兩個月那麼久,在其間段你們可以享受男生們的小禮物,還有可向組織要求一些幫助等。2,反映華工學生的素質——是一個絕對能適應未來,適應民族崛起的的一群,世界和國際的本質就是強者生存,弱肉強食。要應付以後中國強大過程中的各種復雜國際環境,各種利益交換等,需要的就是這種人。呵呵,雖然說得血腥一點,但這是事實——要記住,我們是唯一一個國際上強大的共產黨國家——西方以及日美等時刻都是在虎視眈眈。進入大學,你也就意味著相信的承受起民族的任務,這是自然而然的——無論你在意還是不在意。
當然,由於華工的底蘊深厚,文化綿長,校園龐大,制度繁雜,我寫這文章也只能是掛一漏萬,其他網友可以再補充。
好了,文很長,但願可以令你對華南理工有個基本的了解和印象——未來的旗手們,華南理工大學歡迎你們。

華南理工大學究竟怎麼樣,請您慢慢體會!! 8712希望對你有幫助!

『伍』 華南理工大學是985還是211

華南理工大學既是985也是211。

華南理工大學地處廣州,是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校園分為五山校區、大學城校區和廣州國際校區,是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獲得單位。

學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創新能力推動一流大學建設,建有27個國家級科研平台、185個部省級科研平台,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廣東高校首位。

人才培養:

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高等教育各類學生51萬多人,一大批畢業校友成為中國科技骨幹、著名企業家和領導幹部。

以上內容參考:華南理工大學官網——學校簡介

『陸』 華南理工大學怎麼樣

華南理工大學是很好的學校。華南理工大學地處廣州,是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校園分為五山校區、大學城校區和廣州國際校區,是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獲得單位。

學校的輕工技術與工程、建築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整體水平進入全國前10%;12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農業科學、計算機科學5個學科領域躋身全球排名前1‰。

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高等教育各類學生56萬人,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來位居全國高校和廣東省高校前列,一大批畢業校友成為我國科技骨幹、著名企業家和領導幹部。學校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企業家的搖籃」,入選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以上內容參考華南理工大學——學校簡介

『柒』 #華南理工大學#請問你們都是華工哪年畢業的呢

我是2002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畢業後主要工作是做銷售,現在想找一家更合適自己的公司,敬請師兄弟們幫忙介紹工作,感謝感謝! 來自職Q用戶:梁先生
我07,已回西安,目前考慮換工作 來自職Q用戶:匿名用戶

『捌』 華南理工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誰更出名

北京理工大學更出名。

1、地域位置對比

北京,廣州這兩座城市比較,北京和廣州都是國家中心城市,一線城市,一直以來都極具吸引力。

2、定位對比

兩所大學的都是985,211和雙一流全國重點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隸屬於工信部,創建於1940年,1952年定名為北京工業學院,1988年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72個本科專業,2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華南理工大學位於一線城市廣州,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原名華南工學院。學校擁有3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院士1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獎者37人。

3、排名對比

軟科2020最新版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北京理工大學排全國第20位,華南理工大學排全國第25位。

校友會2020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中,華南理工大學排第29位,北京理工大學排第30位。

在華東師范大學社會調查中心推出的2013至2017年中國大學五年錄取分數線排行榜中,北京理工大學排全國第24位,華南理工大學排全國第35位。

在雙一流大學2019年理科投檔線排行榜中,北京理工大學排全國第12位,華南理工排全國第25位。

4、學科評估對比

北京理工大學,一共9個A類學科,其中A+學科1個(兵器科學與技術),A學科2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6個A-學科(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另有6個B+學科,6個B學科。

華南理工大學,一共有8個A類學科,其中A+學科1個(輕工技術與工程),7個A-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建築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另有10個B+學科,4個B學科,6個B-學科。

『玖』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的院長致辭

在法學專業創建二十周年慶典上的致辭
徐松林
2013年11月16日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今天是個好日子!
今天有數百位華工法學專業的校友回到了母校。看到你們歷經社會的磨練,一個個變得成熟穩重而又不失青春朝氣,我們很高興,母校歡迎你們回家!
藉此機會,我向各位校友匯報我們華工法學專業二十年的發展歷程。
華工法學專業創建於1993年。創建時的名稱叫「經濟法專業」、只是專科。專業創建之初我們只有3位老師,不久另外兩位老師就棄我而去,辭職去做專職律師去了,我幾乎成了光桿司令。好在,1995年教育部批准我校試辦經濟法本科,有了本科專業這個平台,我們迅速引進了張洪林、曾友祥、關永紅、劉漢霞等幾位教師。
我現在還記得,那時,我們整個社科系擠在北校區18號樓四樓的一半空間,法學專業甚至沒有一間自己的辦公室;由於教師缺乏,我們每位教師要承擔六七門專業課;我也記得,我們老師在北校區1號樓上完一二節課,然後騎上自行車以百米沖刺速度趕往被稱為西伯利亞的化機繫上三四節課的情形,站在講台上,我們的衣服幾乎被汗水濕透(有同學告訴我,當年對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襯衫總是濕漉漉的貼在身上)。
實話說,對最初的幾屆學生,我們既沒有條件為你們准備足夠的圖書資料,也沒有能力教給你們完整的專業知識,我們心有愧疚!但這同時也培養了你們超強的自己動手的能力(所以現在,外界評價我們華工法學專業畢業生,其中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動手能力強」)。
1996年,雖然教育部正式批准了我校設立法學本科,但在理工科大學辦法學,困難重重、舉步維艱。我們沒有錢購置圖書資料、沒有經費引進優質教師、沒有能力建設校外實習基地。艱難困苦中,1999年學校迎來了教育部的首次優秀本科教學評估。在評估總結會上,教育部專家提出,一個學校,如果只有強大的工科,而沒有強大的理科和文科,不可能成為一流大學。華工要想建成一流大學,必須加強理科和文科建設。
以此為契機,學校開始重視發展文科。2002年學校成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莫岳雲教授是人文社科學院首任院長,學院下設法學系,張洪林教授是系主任。2003年底,學校籌建法學院,並成立籌備組,張富強教授是籌備組組長。2004年7月,華工法學院正式成立,經過全國遴選,葛洪義教授出任法學院創院院長。
法學院成立後,在以葛洪義教授為班長的領導班子帶領下,法學專業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從2004到2013,華工法學專業從每年僅招本科生30人左右、只有一個經濟法碩士點的專業,發展成為擁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一級學科博士點、年招研究生超過本科生、年招碩士生近兩百人、博士生近20人的研究型學院。我們現在有一個國家級培訓基地、兩個省級重點研究基地、我們法學學科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並進入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單位之列。
華工法學專業的全國排名,也從全國50名開外,一躍而升至全國第29名。我們也從擁擠狹窄的北校區18號樓4樓搬到了空氣清新、風景如畫的大學城。
二十年,華工法學院共為社會輸送專科畢業生310人、本科畢業生1899人、雙學位畢業生174人、法學碩士350人、法律碩士378人。
總結起來,華工法學專業的二十年的發展,實際上分成兩個階段,前十年是蹣跚學步、艱苦探索的求索期,後十年是快速發育、發展壯大的成長期。二十歲,我們成年了,我們已經從一個瘦弱的孩童成長為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
吃水不忘挖井人。借今天這樣的機會,我代表現任學院領導班子,向為華工法學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葛洪義教授表達深深的敬意;向在專業的建設發展過程中播撒了青春和汗水、為專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莫岳雲教授、張富強教授、張洪林教授、張麗書記、孫國忠書記、徐兵書記表達深深的敬意!
專業雖然發展壯大了,但我們頭腦很清醒:
一個專業最終辦得是否成功,不在於我們有多少學位點、多少研究基地,而在於我們有多少傑出校友、我們的校友表現如何!
校友是學校的名片。這些年,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一些重大法治事件中,總能見到我們校友的身影。前年的廣東省十佳公訴人大賽,經過層層選撥,最後評出的全省十佳公訴人中,有兩位是我們的校友;有一年媒體評出的廣東省十大名案中,就有一個案件是我們的校友任審判長、一個案件是我們的校友任代理律師。這些年,我們先後有十幾位校友出任基層法院、中級法院的院長、檢察院的檢察長;我們也有不少校友在金融領域、資本市場大顯身手;我們有更多的校友成為律師事務所主任、合夥人、成功律師!
校友還是我們辦學的依靠力量。這些年,我們建立了十幾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我們和實務部門共建了三個合作研究、協同創新平台,我們聘請了近40位校外碩士生導師。這些項目的建成,多是依靠校友或校友單位的幫助。
我們深圳校友會還設立了校友互助基金,幫助、扶持到深圳找工作的學弟學妹,雖然單次資助的金額只有區區數百元、千餘元,但讓初到深圳、孤立無援的學弟學妹們倍感校友之手的溫暖與同學之情的溫馨!
手拉手、相互攙扶;心連心,同舟共進!這就是華工法律人群體!
以前,常有校友向我反映,一談到自己是華工畢業的,周圍總有人瞪大眼睛,「華工還有法學專業?」。這幾年,瞪大眼睛的人少了,豎大拇指的人多了。業內人談起華工法學專業,總會感嘆,「華工法學,不錯,了不起」。
從瞪大眼睛到豎起拇指,只是一個簡單的身體動作變化,但這種改變,不容易!這既是我們全體教師努力的結果,更是我們全體校友爭氣的結果!
校友們,母校為你們感到自豪!
我們有一個夢想:我們要建百年法學院。我們要從一屆又一屆的校友身上提煉出一種華工法律人精神,我們要讓這種精神代代接力、薪火相傳,最終形成華工法律人的獨特精神氣質!
我想,「踏實、堅持、有夢想、有擔當」,這也許就是我們華工法律人精神!
謝謝大家!

閱讀全文

與華南理工大學尋訪校友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選擇題及答案 瀏覽:697
青年教師培訓提升方案 瀏覽:159
百分百網路營銷助手破解版 瀏覽:639
電信全員營銷獎勵方案 瀏覽:741
抵用券策劃方案 瀏覽:38
中國電商企業網路營銷現狀 瀏覽:914
西安交大市場營銷學下載 瀏覽:378
市場營銷復習思考題 瀏覽:83
華為的市場營銷與銷售 瀏覽:678
上海上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5
上海電子商務外包服務 瀏覽:943
英語培訓學校續費方案 瀏覽:167
春季促銷活動動員大會領導發言 瀏覽:51
水吧開店方案策劃書 瀏覽:338
市場營銷參考答案 瀏覽:476
汽車品牌推廣策劃方案 瀏覽:903
景區娛樂節目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58
火鍋宣傳方案策劃書 瀏覽:974
市場營銷在職博士 瀏覽:830
美容美妝營銷方案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