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麵皮宣傳

麵皮宣傳

發布時間:2022-08-06 19:53:48

① 新開的餃子館有什麼新穎的宣傳

1、金元寶銀元寶不如麵皮元寶,菜飄香飯飄香怎敵餃子飄香。

2、天為內皮地為餡包進世間百態,錢容似水財似湯流入萬戶千家。

3、白面書生溫水浴,清湯百味暖客心。

4、餡心味美行人喜,餃子皮薄過客歡。

5、無所不包。

6、清水飄芙蓉,元寶落玉盤。

7、饕餮世間味,最是此物鮮。

8、略同湯餅賽新年,薺菜中含著齒鮮,最是上春三五日,盤餐到處定居先。

9、展乾坤包萬象百家各異,藏玄機納錦綉人間飄香。

10、莫道離別愁幾許、一餃此中攬。來年早歸喜幾多、吃餃話團圓。

11、好受不如躺著,好吃不過餃子。

12、舉家同樂吃餃子。

13、人逢喜事精神爽,嘴遇餃子口水流。

14、有才何須多開口,萬般滋味肚中藏。有緣伴君三杯酒,相逢一笑齒留香。

15、俗客常笑撐船肚,知己方知腹中珍。牢騷太盛難容物,我輩豈是蓬蒿人。

② 請問在飯店內做關於擀麵皮的宣傳資料,應該怎麼寫呢

首先一定要突出你擀麵皮的特點.其次不一定是要用寫的,廣告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用圖片加簡單說明的方式會更加直觀容易接受.最後,因為你是飯店,所以在為客人服務的時候可以特別的為客人推薦,再加上你的店面宣傳,相信客人不會拒絕

③ 關於麵皮的廣告宣傳語

岐山的御京粉好吃,正宗

④ 網上賣擀麵皮,應該注意什麼

我建議還是不要賣的好,消費群體太小,除非你賣其他的捎帶賣這,我朋友在網上賣過涼皮,很麻煩的,還不賺錢,如果要注意的話,就是保鮮和包裝。

⑤ 關於漢中麵皮調料

軟糯香辣是漢中麵皮的主要味型及口感。因為是大米製作,熱食特別軟糯。

漢中麵皮 (6張)

在味型上,漢中因地近川渝,故辣味是主角,但每家麵皮店又都有自已獨門的油辣子製作秘方配方,變化出各自不同的特點,因而有各自不同的擁躉。漢中市十縣一區的麵皮各自有各自特色,有的在油辣子製作上下功夫,有的熬制獨門調味水,有的在米漿中加入其它澱粉來改善口感,追求不同口味口感的方法不而一足。
底菜配以黃瓜絲或滾水氽過的黃豆芽、土豆絲、芹菜、菠菜,豌豆芽等墊在碗底,和麵皮同時調味,爽脆感和軟糯香辣在口齒舌尖碰撞,讓人更加欲罷不能。漢中人稱各種麵皮的配菜有一個專用詞,叫作「底墊子」。
在漢中,城固麵皮、勉縣麵皮、西鄉麵皮、洋縣麵皮、鎮巴麵皮等各縣區各有自己的特色,分別代表了漢中麵皮的不同流派,大大豐富了麵皮的口感。[1]

套餐搭配
常和麵皮搭配同食的是漢中另一名小吃:菜豆腐,這種搭配是當地早餐主角。此外,也常與花生稀飯、漿水拌湯、鍋貼、核桃饃等搭配。另外,還有一種極具本地特色但免費的麵皮配餐:菜豆腐湯。

麵皮套餐搭配 (5張)

漢中麵皮與涼皮的區別
①陝西關中、河南等地涼皮一般是用麵粉洗出麵筋後製作,且一般都配有麵筋同食,而漢中麵皮多用米漿製作沒有麵筋。
②口感上漢中麵皮更軟糯,關中、河南等地的涼皮更有韌勁兒;漢中麵皮對辣椒(油辣子)更為講究一些。
③漢中麵皮熱食在當地流行,最受歡迎的吃法也是熱食,而關中、河南等地普遍為涼拌食用。
④熱食時漢中麵皮切得較寬,而關中、河南等地的涼皮沒有熱食的習慣普遍較窄。
外地人初到漢中常大惑不解:明明是米做的叫「麵皮」,面做的反而叫「面麵皮」?其實,這除了和它誕生時的原料有關外,還和漢字簡化有一點關系,漢字簡化時將表示臉面的「面」(獨體字)與面條的「面」(左右結構,麥字旁)進行了合並(類似的還有,皇後的」後「與後面的」後「在繁體中原是2個不同的字)。漢中麵皮中的「面」字最初和原料並無關,而是指原料的形狀,和胡椒面中的「面」字含義一樣,麵皮是指由「面」而成皮。漢中當地方言把很細的粉末一律叫「面面」、「粉粉」或「灰灰」,例如,把麵粉就叫「灰面」。這可能和「鄭人南奔」保留了較多上古語言習慣有關。
另有一說:漢中麵皮因為柔嫩、勁道就像上好的面條一樣,故名之。[2]
類似的小吃還有同為陝南的安康蒸面,和漢中的「面麵皮兒」相似。

製作方法編輯

麵皮蒸制
漢中盆地氣候濕潤,土地肥沃,物產豐饒,盛產稻米,素有「西北小江」,「魚米之鄉」之稱。
漢中麵皮是以當地盛產的優質大米為原料,提前將大米淘洗干凈,浸泡後磨成米漿,調至濃稠合適,然後以特製的麵皮鍋鍋刷上油,舀適量米漿倒入,置滾水中,稍蒸便熟。提出麵皮鍋鍋,涼水中隔水略浸,以筷頭順鍋沿一旋,反扣,一張雪白柔軟的麵皮便成了,家庭多用此法。涼水中隔水略浸是為了蒸好的麵皮同麵皮鍋鍋分離,多蒸幾張後,如無粘連,就可不用。
用蒸籠蒸時一次可製作出多張麵皮,舀適量米漿分別倒入每層屜布,攤平,疊放好蒸籠,旺火一般2-3分鍾即熟。麵皮店多用此法。
麵皮店的一角 ...
將麵皮抹上少許菜籽熟油防粘連,疊折後用刀切成條狀。熱麵皮現蒸現切現調現吃,一般切得較寬。涼食時切得較細。

原配料
主料:大米(浸泡後磨製成濃稠合適的米漿,上籠蒸成麵皮)。

麵皮油辣子配料,按1:5混入辣椒面中 (2張)

配菜:黃豆芽、豌豆芽,土豆絲、芹菜、菠菜、胡蘿卜絲、黃瓜絲等。
調料:油辣子、味精、精鹽、醋、醬油、蒜泥 等。有的麵皮店還有獨家熬制的調料水。油辣子是麵皮最上味的調料,製作步驟為:將菜籽油燒至沸騰冒煙,稍涼,無煙後將油倒入容器內,然後再向熱油中加入麵皮特製調味料和辣椒面攪拌均勻即可。火侯以辣椒面不變黑,色焦黃為最佳。最好用未脫色原榨菜籽油。麵皮特製調味料配方如圖,和辣椒面比例是的1:5。辣椒面不宜太細,太細容易焦黑,且口感不佳。也可在辣椒面中加入適量白芝麻增香。

製作設備

漢中麵皮蒸籠,麵皮店用,一次可蒸多張 (2張)
1. 麵皮蒸籠,或者麵皮鍋鍋(也稱麵皮鑼鑼)

材質:鋁合金、鍍鋅鐵皮、不銹鋼、竹木。
2. 石磨(手磨子),大米打漿機,均有市售成品
產量:大米打漿機每小時可以加工生產約50斤浸泡後的大米,手磨子多

大米磨漿的設備 (2張)
農村家庭(山區)用。

傳說起源編輯

傳說一
據傳漢中麵皮起源於公元前231—前213年的秦始皇鼎盛時期。《長安縣志》和《留壩縣志》描述漢中麵皮的起源有這段文字:秦始皇在位時,漢中當地有稻田十萬畝,有一年久旱不雨,稻田乾枯,打下的稻穀盡是稻秕,碾出的大米質量太差,無法向皇帝納貢,農民們深恐欺君之罪,非常焦急恐慌。當時有位姓朱的農民,他將打下的新大米碾成很細的粉末,又過篩羅後,再用水調成糊狀,然後傾倒在甑子上蒸熟切成條狀,名為麵皮子,大家嘗後個個稱奇。他帶著麵皮子和納貢的人來到秦鎮,將麵皮獻給秦始皇,皇帝吃了麵皮美味可口,倍加贊賞,並令今後漢中地區的貢物只能獻大米製成的麵皮。後來在他逝世的漢中地區農民家家戶戶都有蒸麵皮的石磨碾子等器具,方便製作這一美食。[3]

傳說二
劉邦在漢中稱王,命蕭何修築山河堰,糧食連年豐收。農民為改善生活,把麵粉加水稀釋,蒸成薄餅,切條涼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劉邦微服出訪,進入百姓之家,好客的農民便以涼拌蒸餅絲條招待。劉邦邊吃邊稱贊,問及名稱,農民說不出來,劉邦聽了製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說道:「此乃蒸餅也。」後來,人們改用重疊式竹蒸籠,一次可蒸數張,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細條,筋絲柔韌,軟而不斷,恰像皮條,改名「麵皮」。[4]

傳說三
據《漢中日報》載,相傳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漢中之戰,曹操部下用船押運糧食途經褒河,陰雨連綿,河水暴漲,一船大米被淹在水中,三日過後,河水下跌 ,整船大米被水浸泡的無法運走,曹操部下將押運看管運糧船隻的士兵打的死去活來 ,當時給軍營做飯的衡志四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暗暗流淚,一則不願讓士兵挨打,二則不能讓貴重的大米白白浪費,經過一夜苦思冥想,第二天把侵泡的大米磨成濃米漿,加上適量的白糖,在竹籠里蒸成米糕饃,切成方塊給士兵吃,一舉成功,衡志四大喜,又將濃米漿加入適量的水放在竹籠里蒸成薄皮,切成條狀,調入鹽、醋等調料,使士兵吃後大喜 ,一船浸泡的米消除完 ,衡志四覺得曹操部下不問青紅皂白毒打士兵,不知那一天會輪到自己頭上,便告別軍營回到故鄉城固縣上元觀。幾年過後,家鄉連遭洪水,衡志四無法生計,便想起了他在軍營作麵皮的事,便借債設制了一套竹笆笆等工具,在上元觀做起了蒸麵皮的生意,久而久之,人們也用紅薯粉、土豆粉、麵粉單獨蒸或相互混和蒸制麵皮獲得成功 ,以後麵皮遂開始在漢中流傳。[5]

其它傳說
漢中還流傳著一個「麵皮知府」的小故事。清代康熙年間,漢中人張某在河南汝陽當縣官。有一年朝廷派欽差大臣到汝陽視察,張知縣未備酒宴,只有家鄉的麵皮簡單招待。欽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覺胃口油膩,一嘗麵皮,喜之不盡。問起製作方法,張知縣一一奉告。欽差回朝不久,張知縣就提升為洛陽知府。人們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麵皮討得欽差心歡,美言上奏天子而陞官爵。此事傳回漢中,被老百姓戲稱為「麵皮知府」。

主要評價編輯

民間評價
「中國十大經典地方早餐」之一
早在2008年以前,就有媒體開始將漢中麵皮列入「中國十大經典地方早餐」之一。與之同時列入的南方早餐還包括武漢熱乾麵、上海的糯米團、寧波的湯圓、長沙的米粉、重慶的酸辣粉等。[6]
「漢中十大入圍文化符號」之一
2014年,由漢中市委宣傳部倡導組織的「漢中十大文化符號」評選活動結果正式揭曉。漢中麵皮雖然未入選「漢中十大文化符號」(漢、古棧道(石門棧道)、龍崗文化、拜將壇、張騫、定軍山、石門十三品、朱䴉、漢調桄桄、漢中仙毫),但是入選了「漢中市十大入圍文化符號」(古漢台、漢桂、旱蓮、武侯祠、龍亭侯蔡倫、李固、張良廟、江神廟、午子山、漢中麵皮)。[7]
「漢中風味小吃四絕」之一
漢中麵皮是「漢中風味小吃四絕」之首,其他三項分別為菜豆腐、漿水面、粉皮。[8]

非物質文化遺產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根據《漢中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漢中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漢中麵皮」列入漢中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9]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單位


43 VIII-12 漢中麵皮
城固縣文化館、西鄉縣文化館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根據《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漢中麵皮製作技藝」列入陝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324
VIII-85
漢中麵皮製作技藝
城固縣文化館

地方標准
2010年6月,首屆漢中麵皮文化節在山河堰舊址舉行。其中,就提出:此次漢中麵皮文化節活動將出台漢中麵皮的行業標准。[1]
2012年,在漢中市食品安全委員會部門聯席會議上,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提出了將根據《陝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標准管理規定》,對一批具有濃郁漢中特色的地方風味食品制定出台食品安全地方標准,此舉得到了衛生、質監、工商、食品葯品監管等與會單位的一致認可。經會議研究決定將漢中麵皮、漢中豆芽、西鄉牛肉乾、寧強麻辣雞和漢中蕨根粉絲,列為第一批制定標準的品種。此後,2013年頒布了《漢中市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試行)》,其中就提及「漢中麵皮、麻辣雞、核桃饃、牛肉乾等地方特色食品」。[11]
2014年,西安市食品葯品檢驗所提出,將申報「涼皮、涼面類陝西省地方標準的制定與研究」課題,從西安、咸陽、楊凌、寶雞、渭南、漢中、安康、商洛、延安、榆林、銅川等地進行采樣。采樣涉及涼皮、涼麵食品生產各環節和流通環節。並對涼皮、涼面的感官、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食品添加劑、貯存做出規定,保證其食用安全。[12] 但有報道稱,涼皮應指陝西關中地區特有的,用小麥麵粉製作,經過洗面後,蒸制出來的,這種才能稱作是「涼皮」,陝南漢中的熱麵皮是用米漿製作的,不宜稱為涼皮。[13]

成本規模編輯

當地規模
據2011年新聞報道,在漢中本地,做麵皮的人近2萬,占進城務工人員的一半。而走出漢中到外地賣麵皮的人員超過20萬。[14]

製作成本
2007年,漢中麵皮價格節節攀升和街頭巷尾的市民熱議引起了漢中市物價部門的關注,並首次採取公布成本價的溫和手段,對麵皮價格進行適時調控。8月初,漢中市物價局專門就此成了調查組,進行了為期3天的調查了解。調研人員從麵皮的基本費(店面面積、人員工資)、原材料費、設備燃料費和上繳各項稅費的合計,核算出平均製作經營成本僅為每碗1.116元。而漢中當時麵皮價格卻賣到了每碗2.5元。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獲利大於35%的屬於暴利經營。物價部門在得出結論後,通過當地媒體將核算成本向廣大市民公布,提醒消費者,應對麵皮漲價,也應貨比三家、理性選擇。與此同時,漢中市物價局的工作人員跑遍了全城300多家麵皮店,向麵皮經營者送達麵皮成本調查結果通知。[15]
2010年,據《漢中廣播電視報》重新核算,漢中麵皮的經營成本按主要原料、輔助材料、水電費、房租、服務員工資、稅費、機械維修七個部分計算,得出的結論為每碗麵皮經營成本已經升至2.52元。

影視文學作品編輯

央視欄目
2006年10月4日,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CCTV-2,現財經頻道)《為您服務》欄目十一特別節目《完美假期——美食走四方》,其中拍攝了漢中麵皮店內的熱麵皮的製作過程。[16]
2013年8月27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遠方的家》欄目,《 百山百川行(83):秦嶺 朱䴉起舞 水潤平川》一集,介紹了漢中洋縣熱麵皮的做法。[17]
2014年1月12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城市1對1》 欄目,《古韻雙城 中國-漢中寮國-琅勃拉邦》一集也介紹了特色小吃麵皮。[18]

紀錄片
央視《漢源》《舌尖2》均提及這一漢中美食
2014年4月,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頻道(CCTV-9)播出的紀錄片《漢源》,第四集《天漢》專門介紹了漢中麵皮的製作方法。[19]
2014年4月25日,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播出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第二集《心傳》也出現了「漢中麵皮」的鏡頭,可惜鏡頭剪切歸入了關於麵食介紹的片段,因而引起爭議。此後,根據首播各方面反饋,攝制組對該片各集均進行改動,2014年6月20日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頻道(CCTV-9)重新剪輯的新版本中,剪短了該鏡頭並隱去了字幕。

電影
2012年上映的電影《風過菜花黃》,漢中熱麵皮在片中出現了兩次以上。在《風過菜花黃》中,不但展示其製作,還強調「澆上漢中的菜籽油最好吃」。[20]

文學作品
在2005年4月14日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CCTV-10)《子午書簡》欄目曾播出《漢中麵皮》一集,作者是馮貴華,文章選自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雲遊民間多味齋》。[21] 《漢中麵皮》原文最初在《人民日報》發表後,《讀者》等數家報刊、網路轉載,並收入多種叢書。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詞條圖片(4)

漢中麵皮蒸籠,...(2)

大米磨漿的設備(2)

漢中麵皮(6)

麵皮套餐搭配(5)

麵皮油辣子配料...(2)

1/2
參考資料
1. 漢中麵皮文化節6月中旬舉行 .新浪網.2010-06-02

⑥ 純手工擀麵條怎麼宣傳

快手純手工擀麵條的用料
麵粉 300克水 140克鹽 4克玉米澱粉 適量
快手純手工擀麵條的做法步驟
將做法保存到手機
步驟 1
space

面,水,鹽,活在一起,揉成面團,醒面20分鍾左右,揉成光滑面團。面要和的硬一些。

步驟 2
space

用擀麵杖把面團壓扁。

步驟 3
space

擀成約2毫米的面片。上面均勻撒上麵粉或澱粉。 用澱粉,其防粘連性更好!!

步驟 4
space

從兩邊對折,均勻撒上麵粉或澱粉。

步驟 5
space

再對折,兩面都撒上麵粉或澱粉!

步驟 6
space

從中間切開。

步驟 7
space

切成2毫米寬的細條。

步驟 8
space

切好了。

步驟 9
space

攤開,放置。

步驟 10
space

也可以疊成三折,如下圖。

步驟 11
space

先疊一折。

步驟 12
space

疊成三折的樣子。

步驟 13
space

然後放在案板上,切成細面條。

步驟 14
space

這樣切出來的面條! 小夥伴們,試試吧!!

快手純手工擀麵條的小貼士
菜譜創建時間:2017-02-12 15:32:10
換個做法

⑦ 頂大麵皮兒的最近事件

1、2012年11月頂大公司在沈陽體育大學促銷活動,場面火爆,禮品精美,吸引很多學生參與活動,活動採取抽獎模式,凡購買頂大麵皮兒即可參與抽獎,100%中獎。
活動的場面


學生購買麵皮兒之後,抽獎獲得精美禮品

(由於聯系不到照片本人,如若不允許,請網路聯系曾經相遇丨)
2、河北頂大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激情大沖關欄目展示風采
復雜的賽道,提前研究一下,爭取取得好成績!

伴隨著主持人激情洋溢的解說,該公司8名朝氣蓬勃、活力四射的年輕選手,身穿分別印有「頂大食品」字樣的服裝登台上場,充滿自信地參加了各項沖關挑戰!

為隊員的勝利感到自豪!

雖沒有沖關成功,但把禮品帶回家!
通過這次激情大沖關活動,豐富了員工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增強了企業凝聚力。
3、頂大麵皮兒最新宣傳語出爐:「不一樣的青春,一樣的味道」。

⑧ 漢中麵皮的傳說起源

「中國十大經典地方早餐」之一
早在2008年以前,就有媒體開始將漢中麵皮列入「中國十大經典地方早餐」之一。與之同時列入的南方早餐還包括武漢熱乾麵、上海的糯米團、寧波的湯圓、長沙的米粉、重慶的酸辣粉等。
「漢中十大入圍文化符號」之一
2014年,由漢中市委宣傳部倡導組織的「漢中十大文化符號」評選活動結果正式揭曉。漢中麵皮雖然未入選「漢中十大文化符號」(漢、古棧道(石門棧道)、龍崗文化、拜將壇、張騫、定軍山、石門十三品、朱䴉、漢調桄桄、漢中仙毫),但是入選了「漢中市十大入圍文化符號」(古漢台、漢桂、旱蓮、武侯祠、龍亭侯蔡倫、李固、張良廟、江神廟、午子山、漢中麵皮)。
「漢中風味小吃四絕」之一
漢中麵皮是「漢中風味小吃四絕」之首,其他三項分別為菜豆腐、漿水面、粉皮。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根據《漢中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漢中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漢中麵皮」列入漢中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單位43VIII-12漢中麵皮城固縣文化館、西鄉縣文化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根據《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漢中麵皮製作技藝」列入陝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324VIII-85漢中麵皮製作技藝城固縣文化館 2010年6月,首屆漢中麵皮文化節在山河堰舊址舉行。其中,就提出:此次漢中麵皮文化節活動將出台漢中麵皮的行業標准。
2012年,在漢中市食品安全委員會部門聯席會議上,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提出了將根據《陝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標准管理規定》,對一批具有濃郁漢中特色的地方風味食品制定出台食品安全地方標准,此舉得到了衛生、質監、工商、食品葯品監管等與會單位的一致認可。經會議研究決定將漢中麵皮、漢中豆芽、西鄉牛肉乾、寧強麻辣雞和漢中蕨根粉絲,列為第一批制定標準的品種。此後,2013年頒布了《漢中市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試行)》,其中就提及「漢中麵皮、麻辣雞、核桃饃、牛肉乾等地方特色食品」。
2014年,西安市食品葯品檢驗所提出,將申報「涼皮、涼面類陝西省地方標準的制定與研究」課題,從西安、咸陽、楊凌、寶雞、渭南、漢中、安康、商洛、延安、榆林、銅川等地進行采樣。采樣涉及涼皮、涼麵食品生產各環節和流通環節。並對涼皮、涼面的感官、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食品添加劑、貯存做出規定,保證其食用安全。 但有報道稱,涼皮應指陝西關中地區特有的,用小麥麵粉製作,經過洗面後,蒸制出來的,這種才能稱作是「涼皮」,陝南漢中的熱麵皮是用米漿製作的,不宜稱為涼皮。

⑨ 最著名的米皮是哪裡的口感是什麼樣的

本人認為最好吃的米皮當然屬於漢中熱米皮,顧名思義不光熱著吃,也可放涼後吃,走遍一些地方,為什麼都叫漢中涼皮或米皮,怎麼沒有叫秦鎮米皮的,相反關中人喜歡一些秦鎮米皮,而全國各地都還是喜歡漢中米皮的。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它是陝西麵皮里唯一用小麥麵粉做的,比秦鎮米皮和漢中米皮好吃的多了,關中麵皮用新麵粉,不像秦鎮米皮和漢中米皮用陳米,尤其是調上關中興平的油潑辣子,真是紅亮,勁道,爽滑,配上地道的關中粗瓷大碗,吃了一碗,保准還要第二碗,那滋味,用關中話說:聊咋咧!漢中熱麵皮吃的是辣、香、柔韌,配上菜豆腐或者花生稀飯非常好吃,調制熱麵皮用的調料水和油辣椒都很關鍵,用油潑辣椒油溫必須高讓辣椒有一種焦香味。熱麵皮是熱吃,出鍋就入碗。

⑩ 岐山擀麵皮真空包裝的可以出口到國外嗎

岐山人愛吃麵皮,這是誰也不會否認的,特別是想帶著它去遠一點的地方,帶個麵皮,真的不容易,以前沒有真空包裝賣的時候,夏天坐上一晚上的車,等到目的地的時候,麵皮基本就變酸變質,冬天帶的話,過去就變硬了,一熱就碎了。所以,經常被身邊朋友說:「你們的麵皮真難吃!"說實話,把我噎的沒話說,這幾年,真空包裝開始流行了,不過,不知道大家對自己帶的麵皮吃起來感覺如何,就我自身而言,味道不香,吃起來總找不到擀麵皮的味道。還有一點,打開包裝,你想把麵皮散開,不用點武力是不可能的,自己吃倒無所謂,岐山人吃麵皮,估計用手拿著蘸著調貨水水都能吃,關鍵是,把這個送個外地人,我想他們肯定覺得太費事了,想吃麵皮還要想辦法把麵皮散開。我看了看,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改良,現在的真空包裝機,基本是熱加工,在包裝的時候,把外面一層麵皮燙熟了,結果造成陀了,不容易散開,能否找個冷加工的方法,讓麵皮不那麼粘連;其次,現在的麵皮,都是機子壓的,太厚,而且大多數為快,用的機子切,機子切面條不錯,切麵皮有點太細,再加上厚,出來就太硬了,本來外地人不喜歡吃這么硬的,連我這個岐山人都吃的覺得費勁,不如現場切的好吃。為了能岐山麵皮走出陝西,希望各位麵皮生意人,共同改變現狀,好為岐山麵皮做個宣傳,讓外地人也喜歡上咱的擀麵皮!

閱讀全文

與麵皮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十萬農戶培訓方案 瀏覽:588
普法策劃方案 瀏覽:477
陰陽師推廣方案 瀏覽:540
鄉鎮量服培訓方案 瀏覽:697
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方案 瀏覽:972
應聘網路營銷職業的個人簡歷 瀏覽:886
網路營銷對企業內部的作用 瀏覽:754
屬於電子商務基礎層的是什麼 瀏覽:805
簡述市場營銷中品牌對營銷者的作用 瀏覽:579
2017保安培訓方案 瀏覽:133
促銷活動優化之處 瀏覽:347
策劃新生來校的方案 瀏覽:812
市場營銷和銷售管理創新 瀏覽:795
電子商務選擇題及答案 瀏覽:697
青年教師培訓提升方案 瀏覽:159
百分百網路營銷助手破解版 瀏覽:639
電信全員營銷獎勵方案 瀏覽:741
抵用券策劃方案 瀏覽:38
中國電商企業網路營銷現狀 瀏覽:914
西安交大市場營銷學下載 瀏覽: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