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今天問了一下,聽建設銀行工作人員說明天要降利息是真的嗎
聽說最近存款利息又要降了,是這樣的嗎?
是的,而且這次是各家銀行集體降息,特別是大家非常喜歡的大額存單,都在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下降的狀況,而本次的降息是在央行公布的存款利率沒有任何變化的情況下,各家銀行都非常默契的在「統一行動」,這背後的故事就值得我們去研究一下了,今天咱們就一起分析一下,這次降息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記得前幾天央行公布降準的消息之後,我就說過未來給各家銀行降息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不4月25日降准政策剛剛執行,各家銀行就爭先恐後的發布降息的消息, 很多銀行都將各自的大額存單利率降低了0.1個百分點,而部分股份制銀行,甚至直接下降了0.75百分點,可見各家銀行降息的迫切性了。
那麼本次降息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當然還是剛才我們說到的,央行降准之後,給各家銀行釋放了大量的資金,手裡有錢的銀行,對於存款的依賴當然會小很多。
其次剛剛過去的一季度,是各家銀行非常重視的「開門紅」時間段,因此為了吸引大量的存款,利息肯定是要比平時高出不少,而現在一季度已過,任務指標不管完成沒完成,已經成為了過去時,因此目前銀行對於存款的需求已經沒有那麼強烈了。
還有一點是非常關鍵的,就是因為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很多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此很多朋友對於貸款的需求已經大大的降低,在貸款放不出去的情況下,銀行如果手裡的錢太多的話,是要不停的付利息的,銀行當然不會這么幹了,由此降低存款利率,以減少成本是很自然的事情。
最後一點就是降息已經成為了目前的一大趨勢,不光是存款,貸款也在不停地降息,特別是應國家要求,銀行要為實體經濟、小微企業、先進製造業、鄉村振興等領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減費讓利,那麼貸款的利率下降的同時,為了保證基本的利差,存款利率走低是不可避免的。
⑵ 銀行的廣告宣傳是否可以說「減負、減息」等字眼兒有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廣告法》規定廣告的原則是真實、合法。因此銀行的廣告中如果出現「減負、減息」等字樣,必須有據可查,必須說到做到。真實是廣告的生命,但有些真實的東西卻未必合法,如精神類葯品、抗癌葯品盡管有真實的療效,但不允許做廣告。
⑶ 央行降息是什麼政策
法律分析:央行降息是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意味著銀行的存貸款利息都開始變低,人們更樂意將錢取出來,銀行開始增加貸款的力度,企業有了貸款以後,能更好的搞活經濟。中國人民銀行有權調整利率。
法律依據:《人民幣利率管理規定》 第七條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履行下列利率管理職責:(一)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貨幣政策要求,制定利率政策和利率管理法規並組織實施;(二)領導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的利率管理工作;(三)監督、檢查金融機構執行國家利率政策、法規的情況;(四)協調、處理金融機構的利率糾紛和利率違規行為;(五)宣傳、解釋國家的利率政策及相關法規;(六)研究、制定、實施國家的利率改革規劃;(七)監測、調控金融市場利率;(八)其他利率管理工作。
⑷ 名詞解釋:中國之命運,減租減息,中國遠征軍和中國民主同盟。謝謝!!!!
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
1943年3月,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一書出版。
此書由蔣介石授意,陶希聖執筆。全文共分八章:(1)中華民族的成長與發達;(2)國恥的由來與革命的起源;(3)不平等條約的影響之深刻化;(4)由北伐到抗戰;(5)平等互惠新約的內容與今後建國工作之重點; (6)革命建國的根本問題; (7)中國革命建國的動脈及其命運決定的關頭; (8)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前途。全文的核心是宣傳只有國民黨救中國,只有三民主義救中國。
減租減息
減租減息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處理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會議上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正式提出了以減租減息作為抗戰時期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
這一政策兼顧農民和地主兩方面的利益,既有利於團結大多數地主抗日,又可以削弱封建剝削,改善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條件,從而發動廣大農民抗日。因此,這就在民族戰爭條件下,把發展統一戰線和解決農民問題很好地結合起來。但是,直到1941年底,有的地區還只是把減租減息當作宣傳口號,並未認真執行,或者只在形式上減租減息,實際上明減暗不減,因而未能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對抗日根據地的鞏固極為不利。
針對這種情況,1942年1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關於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2月4日又發出了《關於如何執行土地政策決定的指示》。這兩個文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減租減息政策及執行辦法作了明確規定。主要內容是:(一)減租減息政策的目的是扶助農民,減輕地主的封建剝削,保證農民的政治經濟權利,藉以改善農民的生活,提高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二)現階段土地政策是減輕封建剝削,而不是消滅封建剝削,因此實行減租減息後,又須實行交租交息,保障地主的地權、財權和人權,以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三)承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中國現時比較進步的生產方式,對於富農則削弱其封建部分,鼓勵其資本主義部分的發展。文件還指出,實行減租減息,必須放手發動和組織群眾,依靠貧農,團結中農,實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治。在群眾發動起來以後,要注意糾正「左」的偏向,同時注意保護幹部和群眾的積極性。對頑固不化的地主,必須給予打擊,但不是一切打倒。在中共中央上述正確政策的指導下,各抗日根據地普遍掀起了減租減息的高潮。
通過減租減息,根據地中各階級的土地佔有關系和經濟地位發生了很大變化。地主的戶數和佔有土地的比例有所減少。貧雇農的戶數有所減少,每戶平均佔有土地數量有所增加,經濟地位顯著上升,其中一部分上升為中農。中農的戶數和所佔有土地的比例也有顯著增長。同時,通過減租減息,地租率明顯下降,地租中超經濟的額外剝削和高利貸剝削消除了。佃戶的收入增加,生產積極性提高。他們購置土地,添置農具,喂養耕畜,增施肥料,精耕細作,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減租減息政策的貫徹執行,適當地調節了根據地內的生產關系和階級關系,團結了各個階級、階層,這對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中國遠征軍是根據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軍事民盟而組織的。當一九四○年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六月四日英法軍在敦克爾克棄甲丟盔大潰敗之後,英倫三島岌岌可危,英國希圖借中國人民長期抗戰的偉大力量,支援它在遠東殖民地特別是緬(緬甸)、印(印度)、馬(馬來亞)方面的軍事,挽救遠東大後方的危機。同時,在中國方面,為了要取得抗戰最後
的勝利,當時也必須確保滇緬路這條最後國際交通運輸線。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間起,英國首先開放封鎖已久的滇緬路,接著醞釀中英軍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國邀請「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到緬甸、印度、馬來亞作軍事考察。以後幾經協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簽訂「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成立中英軍事同盟。
根據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的意見,中英軍事同盟本來早應成立,以便中國軍隊及早開入緬甸布防。可是英方遲遲不決,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間,中國軍隊才先後動員入緬;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後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後情況變化未發表),指揮三軍在緬甸與英軍並肩作戰。這就是本文所稱的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隨著當時情況的發展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和三種不同任務、不同作戰地區的組織。前一階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國軍隊動員入緬開始。屬於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指揮范圍。第一次入緬遠征失敗後退入印度的部分軍隊改稱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簡稱「駐印軍」或「中國駐印軍」;另一部分軍隊退至本國境內怒江東岸,連同以後新增加的部隊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此為後一階段。但因一般都稱「遠征軍」,以致歷史資料中,經常混淆不清。特別是這三種任務不同的部隊在三個戰區作戰,先後又統歸史迪威指揮,更易造成錯覺。
現在我把中國遠征軍前後兩個階段、三種情況的實際組織分述如次:第一階段:可以概括為自珍珠港事變、日寇侵緬、中國出兵遠征的時期。
時間: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國軍遠征軍開始入緬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間。
地點:包括全境內同古(即東瓜)、葉帶西、斯瓦、仁安羌(即彥南陽)、喬克巴當、棠吉(即東枝)、臘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橋諸戰役及失敗後分頭撤退的地點。
部隊番號及指揮官: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司令長官衛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繼任羅卓英,副司令長官杜聿明;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兼,第二百師師長戴安瀾、新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第九十六師師長余韶,游擊司令(即第五軍新兵訓練處)黃翔;第六軍軍長甘麗初,第四十九師師長彭璧生、第九十三師師長呂國銓、暫五十五師師長陳勉吾;第六十六軍軍長張軫,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新二十八師師長劉伯龍、新二十九師師長馬維驥。
第二階段:可以概括為准備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稱史迪威公路)時期。在這一階段中又分為兩個方面:印度方面:時間: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間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及新二十二師、新三十八師等部隊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地點:包括中緬印邊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會師、打通中印公路諸戰役。
部隊番號及指揮官: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總指揮史迪威兼,副總指揮鄭洞國(前為羅卓英);新一軍軍長鄭洞國,繼任孫立人;新三十師師長胡素,繼任唐守治;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繼任李鴻;第五十師師長潘裕昆;新六軍軍長廖耀湘,新二十二師師長李濤,第十四師師長龍天武。
中國方面:
時間:自一九四三年四月前後至一九四五年三月前後。
地點:包括中緬邊境松山、騰沖、龍陵、畹町會師諸戰役。
部隊番號及指揮官;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司令官陳誠,繼任衛立煌,副司令長官黃琪翔;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第二軍軍長王凌雲、第六軍軍長黃傑,第七十一軍軍長鍾彬、第五軍第二百師師長高吉人;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第五十三軍軍長周福成、第五十四軍軍長闕漢騫;直屬部隊,第八軍軍長何紹周。本文所述,只是遠征軍第一階段一些慘痛的回憶。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以文教界中上層知識分子為主的政黨。1939年秋,張瀾、沈鈞儒、黃炎培、梁漱溟等在重慶發起組織統一建國同志會,主張實行民主政治。1941年3月,統一建國同志會經過改組,由中國青年黨、國家社會黨、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中華職業教育社、鄉村建設協會組成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2年,沈鈞儒領導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加入該組織。這時民盟有「三黨三派」之稱。1944年9月,該組織改名為「中國民主同盟」,由團體會員制改為個人參加。爾後又將投靠國民黨反動派的青年黨與民主社會黨開除出民盟。1947年10月,國民黨當局宣布民盟為非法團體,民盟總部被迫解散,地方組織和廣大成員轉入地下堅持斗爭。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開一屆三中全會,成立臨時總部,公開宣布同中國共產黨攜手合作。目前,民盟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地方組織。歷屆主席是黃炎培、張瀾、沈鈞儒、楊明軒、楚圖南、費孝通,現任主席為丁石孫
⑸ 2019年10月31日美聯儲宣傳降息,降了幾個基準點
2019年10月31日,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降息2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范圍下調至1.50%-1.75%,為年內第三次降息,符合市場預期。
⑹ 2012年上半年實行了哪些貨幣政策
1.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那些傳統 的、經常運用的、能對整體經濟運行發生影響 的工具。如再貼現、存款准備金、分開市場業 務。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各金融機構 的再貼現率的升降,來調節信貸規模與數量。 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在法律新賦予的 權力范圍內通過規定或調整商業銀行和其他金 融機構交存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比率來降低 或增加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貸能力, 從而達到收縮或擴充社會貨幣供應量的目的。 公開市場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 或賣出有價證券以擴大或收縮信用,調節貨幣 供應量。2.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指那些只起到 加強或改進貨幣政策對特殊領域作用的工具。 它包括優惠利率、證券保證金管理、消費者信 用控制、不動產信用控制、.預交輸人保證金, 直接信用控制、間接信用控制等。①優惠利 率:是指中央銀行根據某一時期國家經濟發展 的重點,對與國民經濟關系重大的部門、行業 等制訂並實行較低的貼現利率或放款利率。優 惠利率大都在不發達國家運用。②證券保證金 管理。是指為防止證券投機,中央銀行對證券 市場實行信用管理,規定購買證券要繳納的保 證金比率。保證金比率是指證券購買者在購買 證券時必須支付現款的比率。③消費信用管 理。是指中央銀行對不動產以外的各種耐用消 費品的銷售融資所予以的控制。①不動產信用 控制。是指中央銀行就一般商業銀行對客戶購 房貸款的額度和分期付款等規定的限制性措 施。⑤預繳輸人保證金。是指要求進口商必須 將其進口所需資金的一部分,在指定期限內存 人中央銀行。⑥直接信用控制。中央銀行基於 質與量的信用管制目的,依據有關法令對商業 銀行創造的各種直接干預措施的總稱,包括貸 款總額上限控制、有選擇的信貸控制和利率上 限控制。⑦間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及一 般信用控制以外的各種控制方法。主要有道義 勸說(亦稱「窗口指導」)、公開宣傳、君子協 定等。3.直接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尖銀行 以行政命令方式,直接對商業銀行及其他接受 存款金融機構進行管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