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國際女童宣傳活動

國際女童宣傳活動

發布時間:2022-08-03 21:17:25

1. 16歲少女擔任一日芬蘭總理活動的背後,究竟有何意義

近日,一則新聞在廣泛流傳:一個16歲的少女擔任了芬蘭10月7日的一日總理,這個女孩子叫默托。因為芬蘭響應了10月11日的“國際女童日”,所以為了呼籲科技領域實現性別平等,所以在芬蘭的10月7日當天,這個來自芬蘭南部哇卡西的16歲女孩暫時替代一天芬蘭女總理桑娜馬林去暫時管理芬蘭。因為國際女童日的提出,這可以更好的使這個節日得到呼應。我們總需要做些事情來相應和號召對女童的關心和消除歧視。

這個活動的舉辦是有意義的,但是希望它不要太浮於表面,有些要盡可能去做到,我知道,這樣的日子在未來的發展中終會實現。但是也需要太多的人去參與其中, 在這個社會,無論是什麼職業都是可以有女性的存在的,她們不單單可以做一些基礎的工作,促進國家和地區發展的問題也可以很好的去完成。性別歧視會消失的。

2. 國際女童日的組織機構

全球兒童非營利組織「國際計劃」首席執行官奈傑爾·查普曼對此表示歡迎,聲明稱:我們一致認為應對全世界女童的權利給予特別關注,很多國家的女童在從上學到工作的所有生活領域都不受重視,嚴重的歧視和偏見使得很多女童不能發揮其真正潛力。
女孩的誕生可能會使其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在最貧窮的社會,於其兄弟相比,女童面臨較大的風險,比如營養不良、飢餓和疾病,並且接受教育和就業的機會較少。很多發展中國家,七分之一的女童不滿15歲就結婚。
研究顯示,資助女童以及年輕女性,將對緩解貧困產生極為有力的影響,這不僅僅是對女童自身,也是對其家庭、社會還有國家。女童多上一年學,其終身收入平均增加10-20%。
2012年「國際女童日」的主題是未成年人婚姻對少女發展的影響。

3. 國際兒童節

一、簡介

國際兒童節(又稱兒童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它是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的節日。大多數國家通常定為每年的6月1日。目前,各國政府普遍關注兒童的未來,保護兒童的權益。聯合國1990年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我國是參與制定國和簽約國之一。在批准《兒童權利公約》的同一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這對維護少年兒童的權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由來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的主人翁,因此,如何提供兒童一個良好的家庭、社會或是學習環境,乃是世界各國致力的目標。1925年8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關於兒童福利的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國際兒童節」的概念。
這次大會有54個國家的愛護兒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通過《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宣言中,對於兒童精神上應有的享受、貧苦兒童的救濟、兒童危險工作的避免、兒童謀生機會的獲得,以及怎樣救養兒童等問題,均有熱烈討論。
自此次大會後,一方面藉以鼓舞兒童,讓兒童感到幸福、快樂,另一方面也為引起社會重視與愛護,各國政府都先後訂定「兒童節」。
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裡的房舍、建築物均被燒毀,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1951年4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蘇聯莫斯科開會,決定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決議號召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的權利。指出:全世界所有民主團體和成年男女要同僱用男女童工現象作斗爭,由國家保護兒童的健康,用削減軍費的辦法滿足兒童所需的經費。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在歐美國家,兒童節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舉行社會公眾性的慶祝活動。因此往往有人誤解為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將6月1日定為兒童節。事實上,近年來,美國的一些組織也開始考慮將兒童節定在6月1日。

三、各國的兒童節

1、中國——6月1日、4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六一」國際兒童節為中國兒童的節日,並宣布廢除國民黨政府1931起實行的4月4日為兒童節的規定。中國第一個兒童節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的4月4日。民國二十年(1931年),「上海中華慈幼協會」發起建議,希望政府規定每年4月4日為兒童節。隨後,教育部制定了兒童節紀念辦法,並於隔年的4月4日實施。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間在約定俗成下,兒童節的日期保留為4月4日。民間慶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遊玩。台灣地區也仍以4月4日為每年的兒童節。

2、日本——3月3日「女孩節」;5月5日「男孩節」;11月15日「七五三」兒童節
(1)男孩節。日本的兒童節,叫做「兒童的日」(日語:こどもの日),是一個傳統節日。在每年的5月5日,日本的家庭都會慶祝孩子的長大。二戰前,這個節日被稱為「端午節」(日語:端午の節句),並且只是男孩的節日。1948年,當這個節日成為公眾假日的時候,便成了慶祝所有兒童幸福和福利的節日。在節日當天,日本的家庭都會在屋頂上懸掛魚狀的標志,用來象徵兒童消除厄運,克服困難,順利成長。
(2)女孩節。每年的3月3日則是女孩節。日語中又把此節稱為「雛祭」、「桃花節」(因為過去女孩節是在舊歷三月三日,正值桃花盛開之時,由此得名)。在家中擺設偶人架是女孩節的傳統慶祝活動。這天,凡是有女孩子的家庭都會在客廳里設置一個階梯狀的偶人架,在上面擺放各種穿著日本和服的小偶人(玩具娃娃),以慶祝女孩健康成長。這些小偶人,有自己製作的,也有買的。日本人家只要有女孩降生,父母、祖父母或者親戚朋友就都會送她一套精緻漂亮的小偶人。一套偶人,一般為15個,有皇帝和皇後,3位宮廷貴婦人,5名樂師,2位大臣和3個衛兵。這些小偶人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今天的日本女孩,平時是不穿和服(日本的傳統服裝)的。但在女孩節這天,她們卻都會穿起漂亮的和服,並且邀來自己最親密的夥伴,大家圍坐在偶人架前,盡情地說笑、玩耍,愉快地歡度節日。
(3)「七五三」兒童節。11月15日是日本的「七五三」兒童節。在日本習俗里,三歲、五歲和七歲是小朋友特別幸運的三個年紀,所以每年的這一天,會專門為這三個年紀的孩子熱鬧地慶祝一番。這一天,小朋友會穿上最好的傳統和服,還會背上一個畫了松樹、烏龜或鶴等圖案的小紙袋,紙袋裡裝滿了父母買的糖果和玩具。穿戴整齊後,父母會帶小朋友上日本神社,祈求並感謝神明給小朋友帶來健康和快樂。

3、韓國——5月5日
韓國的兒童節(朝鮮語:어린이날)開始於1975年,是從「男孩節」演變過來的。這也是韓國的公眾假日,定在每年的5月5日。家長們通常會在這一天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或者其他游樂設施,讓孩子開心地度過假日。

4、印度——11月14日
在印度,兒童節的日子就是開國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生日,也就是每年的11月14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印度的兒童會有各種民族氣息濃郁的舞蹈、音樂表演,政府也會出面組織一些慶祝活動。

5、土耳其——4月23日
4月23日,是土耳其的「國家主權及兒童日」。這個節日來自土耳其獨立戰爭期間1920年土耳其國民大會的召開日期。1929年,根據兒童保護組織的建議,這一天被定為兒童節。從1986年起,土耳其政府開始在4月23日慶祝國際兒童節。

6、泰國——一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
泰國的兒童節在一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

7、新加坡——10月1日

8、印度尼西亞——7月23日
7月23日是印度尼西亞的兒童節,家境好的兒童上游樂場、逛商城;貧苦的孩子卻依然要幫助家裡打工掙錢。印尼目前有1170萬適齡兒童失學。

9、德國——9月20日
在冷戰期間,東西德國在兒童節上做法迥然不同。首先,日期就不一樣:東德(民主德國)定在6月1日,西德(聯邦德國)定在9月20日;其名字也不同:東德稱作「國際兒童節」(「internationaler Kindertag」),西德稱為「世界兒童節」(「Weltkindertag」)。另外,節日的傳統也有區別。
在民主德國,兒童節開始於1950年,之後每年的這一天,都是孩子們一年中最開心的日子。往往會收到家長的祝福和禮物,在學校里也會舉行特別慶祝活動,例如郊遊等。在聯邦德國,兒童節並沒有特別的意義,許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這個節日的存在。
隨著1990年德國統一,西德地區的兒童節日期和名稱成為全德國官方的統一標准。然而在東德的許多地區,人們仍然無法改變舊有的習慣和稱呼。因此,在每年的6月1日,許多家長仍然會和孩子一起慶祝兒童節的到來。

10、瑞典——8月7日「男孩節」;12月13日「女孩節」
歐洲國家瑞典也把兒童節分得比較細,每年的8月7日是「男孩節」,又稱為「龍蝦節」,意思是鼓勵全國的小男孩學習龍蝦的勇敢精神。這一天,孩子們要打扮成龍蝦的樣子,表演一些非常活潑可愛的節目。
12月13日則是瑞典的「女孩節」,又叫「露西婭女神節」。露西婭是瑞典傳說中專門保護女孩的女神,每到這個節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樣,為其他孩子做好事。

11、英國——7月14日

12、俄羅斯——6月1日
俄羅斯的兒童節和國際完全「合拍」,就在6月1日。每當兒童節來臨的時候,俄羅斯各地的孩子們都會興高采烈地歡度自己的節日,還會表演一些民族歌舞,學校里則舉行慶祝活動。
其實說起兒童節的來歷,與俄羅斯有重要關聯。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13、美國——10月31日(一說5月1日)
在10月31日這一天,美國兒童們要參加學校、家庭及社區為他們組織的節目晚會及娛樂活動、活動將持續一夜。

14、哥倫比亞——7月4日
中美洲國家哥倫比亞將每年的7月4日定為兒童節。在這個節日里,全國的學校都要舉行各種生動活潑的慶祝活動,兒童們還常常戴上各式各樣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樣子在街頭玩耍,十分開心。

15、巴西——8月15日、10月12日
巴西的兒童節在8月15日,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國防疫日」。所以,每到這個日子,各地的醫生們都要為孩子們看病,還要給5歲以下的兒童注射預防小兒麻痹症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關心兒童的健康。另外,巴西的「聖母顯靈日」10月12日也往往作兒童節,全國會有一些慶祝活動。

16、古巴——7月6日

17、伊斯蘭國家——齋月後第14天「糖果節」
大多數伊斯蘭國家都將齋月後第14天定為「糖果節」,對孩子們來說,這也是最快樂的兒童節。「糖果節」一般為期三天,小朋友們三五成群,到附近的各家各戶索要糖果。按照當地民俗,大人們不能拒絕兒童的要求,所以孩子們這一天總是能滿載而歸,歡天喜地。

18、非洲國家——持續一月的兒童狂歡節
非洲西部的馬里等國家以伊斯蘭教齋月為「兒童狂歡節」,持續1個月的活動是兒童最歡樂的時刻。非洲人歷來能歌善舞,他們在狂歡節里盡情地唱歌跳舞,或做各種游戲。在跳舞時,非洲孩子特別喜歡戴上各種各樣的動物面具,盡情歡樂,熱鬧非凡。他們不管相識與否,都態度友好,宛如一家。

四、有關兒童節的兒歌、朗誦稿

百花開放笑聲甜,
拂面濃馥六月天。
對對白鴨游碧水,
雙雙木槳盪畫船。
嫦娥羨慕兒童節,
織女思凡懶做仙。
敢問瑤台誰是主?
新蕾初綻正童年。
在繁花喧囂的日子裡
六月告別春風的季節
顆顆亮閃閃的
致潔無比的心依依綻開
翠色幕幔徐徐開啟
舞台上粉黛濃妝的小天使
咿咿呀呀地細訴著
滿樹都是鮮艷的故事
天空湛藍如水

「六一」的太陽
為什麼這樣輝煌?
「六一」的花朵
為什麼這樣芬芳?
「六一」的紅領巾
為什麼這樣鮮艷?
「六一」的孩子們
為什麼這樣歡暢……
你知道,他知道,
大家全知道。
全世界最年少的節日
已經來到,
全世界最天真的節日
就在今朝。

「六一」的歌聲
為什麼這樣動聽?
「六一」的舞蹈
為什麼這樣多情?
「六一」的故事
為什麼這樣引人?
「六一」的集會
為什麼這樣歡騰……
你清楚,他清楚,
大家都清楚。
歌舞、故事、集會
表達兒童的幸福,
今天的小苗,
必將長成參天大樹。

我們是出巢的小鷹,
明天將飛得很高很高。
我們是含苞的小花,
明天將奼紫嫣紅,分外妖嬈。
我們就是我們,
紅領巾在胸前燃燒。
請看明天
我們將舉起山,挑起河,
捧起現代化的祖國,
飛向金色的目標……

我想活在一個永遠也長不大的世界
人們天真,善良,不互相傷害
即使吵架,也很快和好
即使哭泣,也很快停止
卧室里,操場上,江河邊
堆積著我們共同的玩具
天空蔚藍,大地潔白
走到哪裡都是小風車
小木馬,小花朵
展露出羞怯的笑臉
如今的世界叫人憂郁
厭惡。又無法改變
特別是當時間把我們送入青年
送入中年,送入老年
我們艱辛生活,苦中作樂
每年只有一個晚上
用來短暫地揮霍
每年只有一個晚上
想起遙遠的事物
兀自動容,又黯然失色

4. 國際女童日的維護女童權利

增加對少女的投入,少女賦權,預防和終結少女們面對的多種形式的暴力,都是女童關懷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強調這一點,我們將2014年國際女童日的主題定為賦權少女:終結暴力循環。
要採取行動,讓終結對婦女和少女施暴的工作更上一層樓,就必須要關注少女群體。我們不應止步於提高公眾關注,要對少女注入資源,貢獻支持,因為她們是塑造現在與未來的關鍵。聯合國秘書長發起了運動聯合起來,制止侵害婦女的暴力行為(UNiTE),在此之上我們要尋找機遇,比如全民教育和全球終結童婚行動;我們要提供幫助,促進少女賦權;同時我們必須確保她們遠離傷害,有親友的支持,能主張自己的權益。是時候整合我們的成功實踐,專注於行動和成果。這既為一個性別更平等的2015後發展議程鋪路,又對北京宣言和行動綱要作出了回顧和總結。
我們呼籲各國政府,聯合國系統,民間團體,公眾和私人機構聯合起來,重申諾言,終結少女們受到的暴力荼毒,並通過以下的行動,賦權少女: 對少女投入資源:包括家庭、學校、科技和職業的教育培訓,健康、社會和經濟支持系統。用技能、自信來裝備她們,給她們更多人生選擇; 改造基礎設施、服務和科技,以迎合女童對安全性、連通性和移動性的需求,使得女童更易獲得使用機會; 促進少女對公民、經濟和政治生活的參與; 繼續主張曝光和抨擊對婦女和女童施暴的行為,這種暴行無論是在公眾場合還是在私下,都是不能接受的; 加強有關少女賦權和終止對少女施暴的數據測量和證據基礎。

5. 2007年中國女足世界盃的足球支持女童計劃

9月7日,在FIFA2007年中國女足世界盃來臨之前,國際足聯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主辦的足球支持女童計劃正式啟動。這一計劃的主旨是在婦女和女童中間提高教育水平,倡導性別平和維護婦女和女童權益等。
在新聞發布會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太區副總監里查德?布里德爾強調說,兒童,不論在世界各地,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女童教育對戰勝貧困很重要,而且這可以保護她們免受暴力侵犯,免受剝削和警惕艾滋病。
他接著說,體育在這些方面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因為我們非常樂於和我們常提的合作夥伴國際足聯來共同發起這一計劃。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非常高興在中國這件事,在這個國度,在過去十年中,兒童教育和婦女情況取得了很大進步。
詳細情況請閱讀下面有關足球支持女童的介紹: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際足球聯合會藉助體育運動的力量,促進女童發展,推廣愛生學校平等創機遇。
FIFA 2007年中國女足世界盃支持的公益主題活動計劃概要
背景和基本理念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出版的《2007年世界兒童狀況》報告明確指出消除性別歧視、倡導婦女權利對兒童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大而積極的影響。
促進社會性別平等能夠產生 雙重紅利,使婦女和兒童都從中受益。而且,社會性別平等對促進家庭和睦、社會進步以及民族發展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婦女享有平等權利並過著充實而有成效的生活時,兒童能健康成長,家庭會幸福興旺。
《2007年世界兒童狀況》報告還提出了若干項旨在實現社會性別平等的重要途徑,其中包括婦女互助自強,增強自身的權利,因為婦女自身就是推動變革的最強力量。她們充分發揮個人和團體的作用,通過挑戰和反抗其身邊以及社會上的歧視態度,將倡導女童和婦女權利的事業代代相傳。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直是積極推動 聯合國女童教育計劃的主力軍。參與聯合國女童教育計劃的組織共同致力於實現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縮小性別差距,並且確保在2015年之前讓所有適齡兒童都能接受並完成小學教育,同時確保女孩和男孩都享有平等的機會接受優質的免費義務教育。此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在積極倡導目前影響日益擴大的 愛生學校的理念。愛生學校關注兒童全面發展的需求。學校為學生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的場所,而是讓孩子們感覺舒適安全、讓學習成為一種快樂體驗的環境。愛生學校倡導採取綜合手段為學生在情感、心理和身體各方面的發展提供一種健康、安全和受保護的環境,包括倡導衛生保健和學校體育運動、各種生活技能知識、安全的飲用水和適當的環境衛生設施,同時還加強了學生安全管理工作,以保護兒童遠離暴力和騷擾的傷害。
愛生學校提供性別敏感的教學和學習環境。這種教學兼顧個人發展和社會責任,並關注兒童的實際需求。在 愛生學校里倡導為女孩和男孩提供的分開使用的廁所,讓孩子們學會相互尊重、學會禮貌待人。
長期以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充分發揮其領導力在全世界倡導:參加體育運動、娛樂活動和做游戲不僅是兒童和青少年的基本權利,同時也是推動發展、促進和平和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強大力量。在反對性別歧視、反對限制女孩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和盡最大努力服務於社會等方面,體育運動可以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手段發揮巨大作用。
體育運動可以幫助女孩和年輕女性爭取平等的社會地位,可以為她們提供一個更好地把握自己命運的機會,可以幫助女孩們學會尊重自己的身體,樹立起自尊和自信。通過體育運動,女孩們可以結交朋友,建立友誼。體育運動還可以教會女孩們如何做到自立自強以及發揮領導力。通過展示女性傑出代表勇於挑戰女不如男傳統觀念的風采,體育運動可以幫助女孩們對實現更多人生目標樹立信心。
女運動員們成為優秀的女性典範和婦女權利的倡導者
在體育運動的現代史上出現了很多勇於挑戰傳統觀念、激勵新時代女孩們打破傳統禁錮並勇於達到新高度的優秀女性典範。
米婭·哈姆(Mia Hamm)曾經在美國國家女子足球隊服役17年。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她在國際比賽中的進球數超過世界上任何一位男、女運動員。哈姆成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運動員之一,是女性參與體育運動的傑出代表,鼓舞和激勵了一個時代的女孩們努力追求並實現她們的夢想。
有誰會忘記1984年那一特別的時刻:洛瓦爾·艾爾·蒙塔瓦克(Nawal El Moutawakel)奪得了洛杉磯奧運會女子400米欄比賽的冠軍,從而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來自伊斯蘭國家獲得奧運會獎牌的女運動員,同時也是摩洛哥歷史上第一位奪得金牌的運動員。當蒙塔瓦克獲勝後,她高舉摩洛哥國旗繞場向觀眾致意時,摩洛哥各年齡層女性乃至整個國家無不為她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驕傲自豪和歡欣鼓舞。今天,蒙塔瓦克依然活躍在通過體育運動促進社會性別平等的事業中。她在摩洛哥、非洲地區以及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成功地組織發起了許多項目。
2000年9月25日,凱希·弗里曼(Cathy Freeman)在本國觀眾的注視下,勇奪2000年悉尼奧運會400米冠軍。作為一名代表澳大利亞隊參賽的土著選手,她被視為民族的驕傲,繼而被許多來自非土著區域的人們視為澳大利亞土著和非土著人民之間實現民族和解的象徵。
泰格拉·勞洛普(Tegla Loroupe)出身於肯亞農村,全家共有24個兄弟姐妹。從七歲起,她每天在家和學校之間赤足奔跑十公里。1994年,她在紐約市贏得了她的第一個馬拉松比賽冠軍。此後,勞洛普接連贏得了世界上幾乎所有主要馬拉松賽事的冠軍。勞洛普成名後,充分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一直致力於幫助世界各地那些受到沖突和內亂影響的脆弱群體解決沖突、締造和平以及擺脫貧困。
得益於媒體對全球體育賽事的關注,像上述幾名體壇名將一樣傑出的女性運動員的事跡和形象已經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些女性取得驕人成績的運動項目以前只有男性參與。今天的女運動員已然用行動和事實表明:對女性發展的禁錮可以被打破,傳統的性別偏見能夠被破除。在典型的由男性主導的運動項目中出現女性體育偶像,這本身就是促進社會性別平等的一種更強大的力量。
為什麼選擇體育運動?
同教育一樣,游戲和娛樂活動是兒童和青少年的一項基本權利。與教育相同的另外一點是,游戲和娛樂活動對於改變孩子們的生活具有極大的影響力。體育運動可以幫助孩子們培養一些重要的價值觀和社會技能,例如團隊合作、自立自強、公平競爭和尊重他人等,並對他們的身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內的許多組織越來越重視將體育運動作為推動發展與促進和平的一種有效方法。
體育運動、教育和女童發展
體育運動是一種的能夠對女孩們產生影響並引導她們獲取有關自身健康和身體發育方面科學知識的極好方式。體育運動能夠為女孩們提供與他人進行社會交往的機會。由於承受著繁重的家務勞動、照看孩子和其他家務等負擔,許多女孩都沒有這種社交機會。當女孩們有機會參加體育運動的時候,她們就有能力挑戰那些把她們貼上不如男孩標簽的世俗偏見。可見,如同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一樣,體育運動可以幫助女孩們成長為在社會中參與公平競爭的強者。
藉助體育運動的力量支持女童教育
要開展一項大型倡導活動,就需要找到便於信息溝通的有效途徑。體育運動正是這樣一種強大而有效的方式,特別體現在足球運動上,因為它具有世界性的號召力。從激烈的比賽現場到場外媒體的宣傳報道,像FIFA女足世界盃這樣的體育賽事成功地打造了一個面向大眾的理想平台。
為什麼選擇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中國擁有底蘊深厚的文化和歷史,是國際社會上新崛起的強大力量。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中國開展的合作項目根基扎實、成績矚目並擁有能力強大的合作夥伴。中國作為東道主主辦本屆FIFA 2007年中國女足世界盃,把握這一機會既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提高公眾對女童和婦女現狀的關注度,又能向世人展現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其合作夥伴在中國積極開展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特別是在消除性別歧視以及推廣以促進性別平等、鼓勵兒童參與體育活動為重要內容的 愛生學校等方面。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際足聯合作開展以平等創機遇為主題的公益活動,通過教育和體育運動挑戰性別歧視、倡導女童權利
活動的總體目標
藉助體育運動的力量以及足球運動的國際影響力,以FIFA 2007年中國女足世界盃為平台,在全球范圍內發起一項旨在消除性別歧視並倡導婦女和女童權利的公益活動。這項活動重點關注女童教育以及愛生學校這兩個重要方面,將其視為實現總體目標的兩種最有效的途徑。
目前,中國的女孩和婦女總數約佔全世界女性總數將近20% 2。這項公益活動將重心放在中國,並力求在全球層面能夠發揮影響力和號召力。
活動的具體目標
1. 藉助體育運動的力量,提高社會對女童和婦女的尊重並促進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特別是其中第三項目標:促進兩性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利 。
2. 集中力量動員政策制定者、新聞媒體、捐助者以及在婦女和女童中具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對推廣 愛生學校以及確保女孩和男孩都享有平等的機會接受優質的免費義務教育的工作給予更大的理解和支持。
3.在中國以及全球范圍內大力支持 愛生學校的推廣工作,使其數量不斷增加。
女字標識和主題詞
此項活動標識中的漢字女代表著女性,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際足聯合作開展以平等創機遇為主題的公益活動中居於核心地位。
女字標識的設計生動地展現了充滿活力的女性處於動態中的形象 - 奔跑、舞蹈、前行,表達了倡導女童和婦女權利、激勵女性勇往直前、積極向上的理念,也體現了此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際足聯雙方合作所要實現的最終目標。
國際上使用的英文主題詞Goals for Girls!用於在全球層面上的活動推廣。鑒於應根據實際情況推出更能使中國的受眾產生共鳴並深入人心的主題詞,此項公益活動使用的中文主題詞確定為平等創機遇。

6. 關愛女童的由來

摘要 親,關愛女童報告的形式回顧了中國女孩生存問題的歷史、現狀、原因、後果及治理,總結和評價了中國政府和公民社會在促進性剮平等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國政府在女孩生存問題治理方面所採取的公共政策手段、專項性戰略行動及其階段性進展,並指出了關愛女孩行動目前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策略。

7. 16歲女孩擔任一日芬蘭總理,此事具體是何情況

16歲的女孩穆托擔任一天的芬蘭總理其實是聯合國的”女孩接管“活動項目的一部分,這也是對今年10月11日國際女童日的一個響應。

這個活動不僅僅只有穆托一個人參與,組織也邀請了世界各地的女孩去體驗各界各領域領導人的工作。不過,顯然一個16歲的女孩擔任一國總理這樣的事情更具轟動性,更容易吸引人們的眼球。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觀念也在逐漸改變,相比以前,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到了社會的工作之中,女性的話語權和地位也逐漸在提高。除了社會環境這種外部因素的改變,女孩們也應該自信起來,相信自己能行,勇敢打破所謂的天花板,這是很重要的。

8. 16歲女孩擔任一日芬蘭總理,具體是怎麼回事

16歲女孩擔任一日芬蘭總理究竟是什麼回事呢?據新聞報道,16歲的芬蘭少女穆爾托在10月7日代理了芬蘭總理的這一職位。並且正式的參與了總理有關的相關議題以及按照總理的日常進行了相映的政府活動。那為什麼一個16歲的少女能夠代理總理取得如此高的成就,這是因為他參加了一個由國際兒童慈善組織發起的全球女孩接管的項目企劃。目的就是讓更多的女性能夠實現與男性站在同一平等線上的活動,對於性別平等的問題探討。因此,當該名女孩參與活動之後,活動主辦方通過相應的途徑為女孩爭取到了這一職位,於是便有了16歲女孩擔任一日芬蘭總理的事情。

如此一來,有更多的孩子們能夠體驗到他們可能一生都沒法獲得的職位。彌補了他們對於國家重要人物的願望,同時也讓其真正刻刻的感受到當一日國家的重要人物是怎樣的感受。

9. 國際女童日的介紹

2011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66/170決議,宣布每年的10月11日為國際女童日,以確認女童的權利和世界各地的女童面臨的獨特挑戰,並提高全世界對於女童面臨的不平等待遇的認知,以期提高女童在教育、醫療、營養、法律和安全方面的待遇。

10. 如何看待16歲女孩擔任一日芬蘭總理這件事

近日,16歲女孩擔任一日芬蘭總理一事引起民眾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對於此事,自然是毫無問題,具有積極意義的一件事。

對於筆者來說,筆者完全贊同芬蘭這樣的做法,認為這樣的做法是有積極向上的意義的,是毫無問題的。這樣的做法不僅讓社會各界聽到“男女平等”的持續呼聲,更讓一些未成年人有了初步的就業體驗,也為國家的行政機關不時的加入新鮮的血液,為國家的民主、公平起到了帶頭和推進作用。世界也可以看到這個國家在踐行聯合國十七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男女平等”所進行的努力,何樂而不為?對於網路上的一些言論如“僅僅是做做樣子”“形式主義罷了”等筆者則持反對看法。

與國際女童宣傳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排球指導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57
小學生健康教育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512
曼秀雷敦男士化妝品的市場營銷策劃過程 瀏覽:166
電子商務研究背景 瀏覽:289
酒店網路營銷營銷目標 瀏覽:992
天翌電子商務淘寶店 瀏覽:491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雅馬哈 瀏覽:687
衛計系統技能培訓方案 瀏覽:610
生態環保知識講座培訓方案 瀏覽:367
啤酒促銷活動策劃書 瀏覽:138
餐飲部服務員培訓方案 瀏覽:345
銀行樓盤營銷推動方案 瀏覽:605
祈陽浯溪古鎮旅遊策劃方案 瀏覽:619
湖南農業電子商務 瀏覽:905
網路營銷能做什麼 瀏覽:680
執法培訓方案範文 瀏覽:156
網路營銷的職能是什麼 瀏覽:882
銀行宣傳營銷主題方案 瀏覽:73
十萬農戶培訓方案 瀏覽:588
普法策劃方案 瀏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