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陸風宣傳

陸風宣傳

發布時間:2022-08-03 20:42:20

⑴ 陸豐頭條貼吧微信公眾號是百度陸豐 頭條吧對外宣傳的途徑之一,是繼新浪微博_陸豐頭條貼吧開通後的另一

陸豐市屬於廣東省汕尾市,南臨南海,北和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汕尾市城區為鄰。總面積1681平方千米。總人口157萬人(2003年)。是全國著名的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市人民政府駐陸豐市區(東海),郵編:516500。代碼:441581。區號:0660。
東海街道
東海街道地處螺河平原,因東河穿城而過流至烏坎港入海而得名。南臨碣石灣,東連城東、河東兩鎮,西依螺河與河西、潭西、上英三鎮為界,北靠河圖嶺。全鎮陸地總面積56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8.7萬人,轄7個居委會和12個村委會。
城東街道
城東街道屬於陸豐市,漯河下游東岸,南頻南海。全鎮現有總人口約6萬人,總面積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380畝。轄10個行政村,1個居委,48個村民小組。
河西街道
河西街道位於陸豐市西部,螺河西岸,隔河東望陸豐市區,與城東、河東、潭西、西南和星都經濟試驗區相鄰交界。地理位置優越,廣汕公路和深汕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螺河自北而南傍鎮而過。全鎮總面積54平方千米,總人口3.5萬人,轄13個村(居)委會。
大安鎮
大安鎮位於螺河中下游,陸豐市北部,東接八萬鎮,西鄰西南鎮,南連河東鎮,北靠陸河縣。全鎮總面積93.5平方公里,總人口6萬人,轄17個村(居)委會。
八萬鎮
八萬鎮地處陸豐市東北部,東鄰陂洋鎮,西連城東、河東鎮,南接博美鎮,北靠陸河縣,全鎮總面積126平方千米,總人口近3萬人,轄11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是一個山多田少的農業山區鎮。
陂洋鎮
陂洋鎮位於陸豐市東北部,東接惠來縣,西連八萬鎮,南與銅鑼湖農場為鄰,北依陸河縣、普寧市。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陸惠縣委和解放前夕陸豐縣委所在地。全鎮總面積159平方公里,總人口4.4萬人,轄14個村(居)委會。
博美鎮
博美鎮地處陸豐市東部,東鄰內湖鎮,西連城東鎮,南隔烏坎港與橋沖鎮相望,北靠陂洋、八萬兩鎮。全鎮總面積66平方公里,總人口6.7萬人,轄12個村(居)委會。是陸豐市的主要糧食產區之一。
南塘鎮
南塘鎮位於陸豐市東南部,東鄰甲子、甲西鎮,南連湖東、碣石鎮,西靠內湖鎮,北接汕尾市華僑管理區。全鎮總面積141。5平方公里,總人口10.5萬人,轄24個村委會,是陸豐市主要的農業重鎮。
甲子鎮
甲子鎮是一個古老、發展較早的粵東古鎮,原稱甲子門,因港口有大石壁立排列如門,與天乾地支六十甲子字相符,故稱甲子。甲子鎮地處陸豐市南部,東隔瀛江與甲東鎮相望,北與揭陽市惠來縣交界,西與甲西鎮相接,南臨南海。全鎮總面積18平方千米,總人口10.8萬人,轄有14個村(居)委會。是陸豐較大的漁業鎮。
甲東鎮
甲東鎮地處陸豐市最東端,西與甲子鎮隔海相望,北連惠來縣,東、南瀕南海,海岸線長22公里,是一個三面環海的美麗半島。全鎮總面積75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人。轄15個管理區。鎮人民政府設在石清。
湖東鎮
湖東鎮地處陸豐市東南部,東鄰甲西、甲子兩鎮,西接碣石鎮,北靠南塘鎮,南臨南海,海岸線長16公里。全鎮總面積54平方公里,總人口8萬人,轄20個村委(居)會。是陸豐市主要的漁業產品集散地。
碣石鎮
碣石鎮位於陸豐市南部,東臨碣石灣,與金廂鎮隔水相望。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40.3千米,總人口17多萬人,轄41個村(居)委會。
金廂鎮
金廂鎮位於陸豐市東南部,碣石灣畔。東南與碣石鎮接壤,東北、西北分別與橋沖鎮

⑵ 廣東汕尾陸河以前有什麼古稱

陸河縣新田鎮參城管理區是一座古老的城池,原名參將府,建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574年)。
早在嘉靖42年(公元1563年),有倭、海兩寇及「赤毛番」潛入此地區,騷擾擄掠百姓,而官府又橫征暴斂,弄得民不聊生。為拯救百姓與水深火熱之中,民眾中以馬祖昌、曾朝元、葉景清等為首,先後發起農民起義。我縣第一高峰「武墩」曾一度是義軍活動的據點,官府聞訊,視之為賊。而設防剿滅於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在新田設防駐兵鎮守。明萬曆二年,移惠州參將於新田,建成營房72間,四周築以高6米,厚1.5米,長達兩千餘米的城牆,建東、西、南、北門。然只開東、西、南門,而北門長期關閉,傳之防虎、防賊。參城外,設有較場、跑馬、射擊等訓練場地。參將侯繼高奉命帶兵駐守。
明末(公元1644年),參將署撤廢,為當地平民居住。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設左營守備衙門。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再度廢置。參將府歷經四百年風風雨雨,城牆雖廢,但舊跡猶存,給人們留下了一段久久回憶的歷史。

謝非1947年至1955年任廣東省陸豐縣河田鎮民運組組長、鎮政府指導員,區委委員、土改工作隊隊長,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1955年至1960年任中共廣東省陸豐縣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副縣長、縣委書記(其間:1959年至1960年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中級班學習)。1960年至1973年任廣東《上游》雜志社編輯,中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廣東省革委會政工組政工辦公室副主任。1973年至1979年任廣東省科教政治部副主任、省文教辦公室副主任,《紅旗》雜志社三人領導小組成員。1979年至1983年任中共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1983年至1986年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兼省委秘書長、省委黨校校長(其間:1983年至1984年在中共中央黨校進修部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1986年至1988年任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兼廣州市委書記。1988年至1991年任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1991年至1992年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1992年10月當選為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93年2月任廣東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1993年5月至1998年3月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1997年9月當選為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98年5月任全國人大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委員。
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至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

⑶ 汕尾設市以前是怎麼樣的

這個問題比較不好答,不知道你說的汕尾是指市還是指市區。
因為建國後,汕尾設市前,一般叫汕尾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市區是屬於廣東省海豐縣的。但建市後,海豐反過來屬於汕尾市。只能稍微遠一點從海豐的歷史說起。如果你沒有耐心,可以在後面看起。看後面的【建國後】的即可

海豐取義於「南海物豐」。海豐縣為嶺南所稱望邑。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先民們已在東南沿海聚居生息。歷夏、商、周至春秋戰國為「南蠻」之地,也是「百越族」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214年),秦平百越設郡縣,次年設南海郡,置龍川、博羅等縣,海豐地域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成帝元年,析南海郡之東為東官郡,海豐隸屬東官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從東官郡的博羅縣劃出部分地區設置海豐縣。據傳因海豐地臨南海,海產豐富,取意於「南海物豐」,稱海豐縣。海豐置縣後,至南北朝均隸屬東官郡。唐代屬循州,唐代天寶元年(公元724年),海豐縣擢升海豐郡。海豐郡管轄歸善(今惠陽、惠東)、博羅、海豐、河源、雷鄉(今龍川)、興寧六縣。唐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廢置海豐郡,仍為海豐縣。五代屬越州,宋代屬惠州,元代屬惠州路,沿至明、清均屬惠州府。
海豐置縣後,區域界限曾有變更。唐代武德五年(公元 625年),從海豐縣劃出部分地區設置安陸縣(即原陸豐縣的前身)。至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安陸縣又並回海豐縣。宋代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推行王安石「募兵制」新法,海豐縣設八個都,有興賢都、金錫都、楊安都、石塘都、石帆都、吉康都、坊廊都、龍溪都。當時的海豐縣區域包括現在的汕尾市全境和惠來、普寧、揭西等部分地區。明代嘉靖年間,全縣又分設 8都 30里,明代正德十年(公元1516年),從海豐縣劃出東部的龍溪都與普寧縣部分地區合起來設置惠來縣,海豐縣存 7個都。清雍正九年(公元 1731年)農歷四月五日,將海豐縣所屬的坊廓都、石帆都、吉康都等3個都劃出來,設置陸豐縣。海豐縣存興賢都、石塘都、楊安都、金錫都4個都,下設55約。

辛亥革命以後,全國行政區劃廢除府、州的設置。民國三年至民國九年(公元1914年至1920年),海豐隸屬於廣東省潮循道(潮循道包括汕頭地區和佛山地區一部分,共25個縣)。
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廣東省劃分為15個行政視察區,海豐隸屬第10行政視察區(第10行政區包括海豐、陸豐、惠來、潮陽、普寧等縣)。
民國二十五年(公元 1936年),廣東省改為九個行政督察區,海豐縣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海豐設立七個區:一區海城、二區公平、三區梅隴、四區青草、五區汕尾、六區赤坑、七區捷勝。 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五月以前,全縣設立6個區,45個鄉,11個鎮,794個保; 5月以後,又改設為4個大區,50個鄉,10個鎮。 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以後,全縣撤區分設為35個鄉鎮,轄582個保。

■■■■■■■■■■■■■■■■■
【建國後】
1949-1952年12月,海豐縣隸屬東江區;1952年12月以後,海豐縣改屬粵東區;1956年3月以後,海豐縣隸屬惠陽地區;1958年12月以後,海豐縣改屬汕頭地區;1983年9月以後,海豐縣改屬惠陽地區;
1988年1月,汕尾市設立,海豐縣隸屬汕尾市。 一直以來,海豐縣與陸豐縣合稱「海陸豐」,在建市初期,海陸豐的叫法遠比汕尾市的稱呼更為廣泛。而汕尾市主要由原來的海豐縣與陸豐縣為主,加上陸河縣組成。這也是後來呼籲改名「海陸豐市」的原因。
汕尾建市時,出於一些深奧的原因,選擇當時一個小鎮的海豐縣汕尾鎮作為市區,以汕尾鎮加上東涌鎮(讀音:東沖鎮)、馬宮鎮、紅草鎮、捷勝鎮、田墘鎮、遮浪鎮幾個鎮,合成城區。管轄下屬的三縣(海豐、陸豐、陸河)一區(城區)。
後來,1994年7月,汕尾市委設立「汕尾市華僑管理區」(即原廣東省陸豐華僑農場,先後三次較大規模接納安置了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的歸難僑民2萬多人)。接著陸豐縣因為種種深奧原因1995年1月撤縣設縣級市。開辟由於跟隨當時全國性的開發區浪潮,為建設「紅海灣經濟開發區」,於是,將田墘鎮、遮浪鎮劃為一區,就是上面說的「紅海灣經濟開發區」了。
於是,到目前為止,汕尾市管轄就成了一市(陸豐市<縣級市>)、兩縣(海豐、陸河)、三區(城區、紅海灣經濟開發區、華僑管理區<陸豐內>)
至於汕尾市這個名字,只是因為種種或明或暗的原因,以市區主體所在的汕尾鎮鎮名而命名。由於主體汕尾鎮在上面所述已經知道原隸屬海豐。所以,歷史文化傳統語言等均與海豐一脈所承。
所以。出門在外地,有說汕尾人(汕尾市人)或者海陸豐人,其實都屬於一個源的自己人。當然如果要細分汕尾人(那就是指城區本身原汕尾鎮的了,現在也會包含一些城區的人),在整體上而言,出門在外的比較成熟的勢力或個人面前,通常情況汕尾人跟海陸豐人沒有太大區別,尤其在海外,包括港澳。至於現在網路上多數的有關於海豐人與汕尾人的爭端一般只是一些人沒文化不知道歷史又以為面子是靠地方大小來區分的無聊人,為爭面子爭風吃醋之類的小屁事在那拉幫約派煽風點火而引起。加上一群不明真相的小孩子居於地方保護的心理被那些人利用而義憤填膺……
具體詳細情況,可以參考網路的汕尾市、海豐縣、陸豐市、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等詞條。至於上述的種種深奧原因,因為都是風傳明傳暗傳等等說不清楚的因素,故不列明……只做參考。

⑷ 海陸豐有什麼好玩的嗎

.紅宮紅場,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誕生地——海陸豐革命政權的中心,與莫斯科紅場齊名。
2.蓮花山,粵東景色第一山,有山有水有游樂場燒烤場和別墅。
3.龍山和彭湃故居一帶,龍山能看到縣城,特別是老縣城的景色,山下的彭湃故居廣場也是觀光的好地方。
4.大面嶺,青年水庫,前面是縣城新貌,還有小溪流水。
5.文天祥紀念公園,「一飯千秋」景點。
6.龍山(觀龍津河)、公平水庫等。

基本上在吃的裡面,海鮮真的就不錯,不過汕尾的海鮮是哪都有的~因為實在是很近海,呵呵;
還有就是一定要到「咸茶鋪」去看看,因為「咸茶」並非就是單純在茶裡面加鹽,而是融合了很多食材進行加工,有茶的香,有芝麻、香草的濃香~不過貌似正宗「咸茶鋪」在汕尾本市很難找~海陸豐地區的就很多哦~;
再來就是碣石鎮的正宗「菜頭丸」,食材主要是白蘿卜、花生、番薯粉,好的「菜頭丸」外表晶瑩剔透,裡面有彈性有嚼勁,味道甘香甜,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為多年經濟不景氣,做它的人是很少了哈,有認識的朋友叫他帶你去咯~記得買熟的,生的我怕你不會做;
還有就是博美鎮的「綠豆餅」,雖然的確是很普通的綠豆餡餅,不過正因為它的食材只是新鮮的綠豆細沙,所以吃起來才格外清香,而且沒有任何添加劑。記得有一件店做的餅皮很脆很脆哦~
最後是甲子鎮的「魚丸」,因為取材新鮮,所以魚丸也特別能有海鮮的香氣,而且入口也酥脆爽口。如果你是生活在廣東,相信你應該不會對魚丸陌生,不過這里的魚丸圖的就是個新鮮~
二· 至於玩的地方,既然是來到汕尾,不去海邊怎麼行?紅海灣,遮浪島都不錯,其中,紅海灣還舉行過國際風帆賽事,明年還將作為亞運會的風帆賽場咧~而且海水很清,政府是重點照顧的哦;
再來就是蓮花山的度假區了,你查過應該知道,蓮花山系出廣東著名的蓮花山山脈,很出名的丹霞山你應該聽過吧?蓮花山也是如此。去蓮花山最好在那邊住一下,不住的話去走走也行,反正就是樹特多,加上本地基本沒什麼工廠經濟不發達,所以不擔心會有污染~
還有就是碣石鎮的玄武山塔、東海鎮的清雲山定光寺。玄武山塔平平無奇,只是矮矮的一座燈塔建築,不過它附近的古建築群倒是值得欣賞,已經被列入了國家文化保護遺產,我看的時候是看它的屋樑結構和屋頂的裝飾和釉彩哈;定光寺,哈,一聽就知道是與宗教有關,沒錯~定光寺的確是一座古寺,不過由於很多海內外信徒的捐贈,現在已經擴建成一個大到你不敢相信的傍山龐建築群,而且奇特的是從山腳一直往山頂上擴建,聽說過幾年要翻越山往山的另一頭擴建呢,裡面也有一間國家級的尼姑庵本科教育學校,而且設施很全,值得去看看~喔,要是餓了就去寺內飯堂吧~雖然沒肉,但菜還不錯喔~記得給些捐款啊~
提醒:以上說的這些有好多都不在汕尾本市城區,得到臨近的小鎮上去,一般相鄰也就一個鍾頭的車程~記得不要驚訝街道的衛生環境,一般風景好的地方也是經濟落後的地方哦~更多可看看潮汕三市通

⑸ 彭榮的彭榮即瞿秋白

彭榮瞿秋白黨史懸案

1928年4月15日,是台灣革命歷程中的一個重要日子。這一天,在中共中央的直接指導下,台灣共產黨在上海霞飛路(今淮海中路)的橫通里金神父(後稱金神父路,今稱瑞金路)一家照相館樓上宣告成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並領導這一重要會議的是彭榮同志,他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系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展的經過及其經驗教訓,「從1919年以來中國無產階級運動沿革說起,尤其將中國共產黨國共合作時期至分裂時期的狀況詳加說明:『因為中國資產階級具有反帝國主義力量,所以共產黨在本身勢力微弱時代與其合作尚屬正確,但對於革命發展至某一階段後資產階級必然投入反動陣營之道理缺乏理解,因此將武漢的國民黨誤認為小資產階級政黨,與其妥協,並任其實行壓制罷工和農民運動等,犯了最大錯誤……』於是警告台灣共產黨勿再陷入這種機會主義錯誤,並對爾後黨的策略及以它為依據的蘇維埃的發展等事項予以論述後說:『必須堅持惟有共產黨始克成為解放無產階級的指導體的信念。』接下去大會參加者紛紛向彭榮請教有關戰術上的諸問題。」①會後,當選的台共領導成員要求彭榮給予指示,彭榮說:「台共領導成員幾乎都是知識分子,真正工農出身的分子很少,這是建黨初期難以避免的現象,但今後要在實際工作中注意大力吸收工農分子入黨,以改變黨內知識分子所佔成份的比例;其次,黨內和領導機構內有不少人曾信仰過無政府主義,回台後應盡快召開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以改變這種現象。」當台共領導成員告訴他:計劃五月以前讓全體黨員回台灣從事實際工作,回台後主要工作重點是工運、農運和台灣文化協會(台灣進步人士組織的文化團體)時,彭榮都同意了②。
前面一段資料是《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中收載的史料。台灣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後僅過10天,台灣革命者在上海法租界的寓所便遭到日本特警的襲擊,多人被捕,台共成立的所有文件全都落到日本人的手裡,這些文件被收入日本總督府編印的《警察沿革志》一書之中,這本書是日本人編的,是專門供總督府警員作為執行公務上的參考,屬於秘密資料。然而它卻保留了關於台灣共產黨成立前後的大量寶貴史料。通過這一史料,我們才得知中共中央領導成員彭榮出席了台灣共產黨成立大會並在會上講話這一極為重要的內容。日警搜捕不僅使剛成立的台灣共產黨遭到挫折,而且使這些有關中共指導台共成立的文件全都落入日本手裡,這也是中共黨史上缺少這一方面史料的原因。

那麼,彭榮究竟是誰呢?查遍我們黨早期領導人及黨史人物的別名,黨的這一時期的諸領導人中,沒有一個叫彭榮或別名彭榮的。本來這一問題並不復雜,只要當時參加會議的當事人在解放後把彭榮是誰講出來就清楚了,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大部分當事人過後都在日本殖民當局的「大檢舉」中遭到逮捕,犧牲在敵人的獄中,倖存者在解放後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中遭受不公平對待,都自暇不顧,再加上在「左」的時代,對黨史人物功過是非的評價偏離實事求是軌道,以及台共一直是個敏感的話題等諸多原因,幾乎沒有人去講彭榮是誰這個問題。在這一段時間里擔任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的有瞿秋白、蘇兆征、李維漢三人,還有在南昌起義後輾轉回到上海的周恩來(在這一時期是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肯定知道受中共中央委派、代表中共中央參加指導台共成立大會的彭榮是誰,但瞿秋白已於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被俘,4個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而周恩來亦已作古;加上革命年代裡白色恐怖之下革命工作的單線聯系,以及年代的久遠,如今知情人都不在人世,等等因素使得解開彭榮之謎更為困難,「有關彭榮的身份至今仍是一個謎」③。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恢復,人們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評價開始客觀、理性起來,一些人開始在思考研究台灣革命和台灣共產黨成立的得與失、經驗與教訓,彭榮問題於是凸現出來。

對彭榮是誰的問題至今只有兩個人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兩個見解又都不謀而合認為是彭湃同志。其一是台灣學者許世楷1973年在他就讀東京大學撰寫博士論文《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一文中提出的,他不知根據什麼直截了當地認為「彭榮就是中共的領導人彭湃」。其二是謝雪紅在《我的半生記》一書中認為的,1955年國慶節她上天安門紅台觀禮時,李立三告訴她彭榮是彭湃,後來她去廣州參觀,到農民運動講習所參觀,「在那裡,我看到彭湃同志的照片,我認出他就是當年的彭榮同志。」④
如果說前者提出的觀點並無什麼具體的證據,或者只根據彭榮姓彭就主觀臆斷地認為「彭榮即彭湃」的話,那親歷者謝雪紅的上述敘述,應該講是對彭榮問題的最肯定的答解了,這樣,彭榮即彭湃似乎已不成問題了。
如果這一論點能夠成立,那麼彭湃的革命歷程乃至中共黨史在這段時間里就欠缺了一項重要的內容。但是,遺憾的是,筆者查閱了至今為止所有有關記載彭湃革命歷程的資料,包括幾種不同版本的《彭湃傳》,包括彭湃家鄉海豐縣黨史部門、紅宮紀念館、彭湃故居等對彭湃烈士生平最為了解、史料最為豐富的部門所擁有的資料,發現均無此項記載。大量有關彭湃傳記著述表明,從1928年1月至5月正是彭湃在廣東東江地區領導海陸豐工農革命運動最為艱苦繁忙、也最離不開的時期,茲一一列舉如下:
王曼、楊永著的《彭湃傳》(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記載,南昌起義後,彭湃奉中共廣東省委命令,於1927年11月7日從香港返回海陸豐,擔起創建紅色政權的重任,先後於這一個月創建起陸豐縣、海豐縣蘇維埃政府。廣州武裝起義失敗後,海陸豐蘇維埃政權處於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彭湃此時正率領工農武裝與敵軍日夜周旋在廣東東江地區。
1928年4月初,進占海陸豐的敵軍調集兵力直撲惠來,敵我力量懸殊,彭湃不得不再次撤出惠來,惠來縣蘇維埃政府也遷到遠離縣城的林樟鄉,彭湃在這里召開了東江特委和紅二、四師委聯席會議,討論如何應對當前局勢,決定回師海陸豐。
其時,廣東省委已派出省委委員、東江軍委特派員趙自選來領導反攻海豐縣城的軍事行動,這一行動因准備不周而失敗,趙自選同志在戰斗中犧牲。彭湃沒有參加這次行動,他當時留在惠來繼續領導惠(來)、普(寧)、潮(州)三縣的斗爭。
由於永波主編的《徐向前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1年出版)也講到彭湃的情況:「4月,東江特委在大南山的一個村子(即林樟)召開紅二、四師領導幹部聯席會議,彭湃、董朗、葉鏞、徐向前、袁國平、顏昌頤等參加了會議,討論當前局勢與行動方向,通過了回師海陸豐的決議。」
由中共海豐縣委宣傳部、縣委黨史辦合編的《不朽的豐碑》(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一書載:「4月上旬,在惠來和普寧交界處的一個村子(就是林樟)召開東江特委與紅二、四師師委聯席會議,決定紅二、四師回師海陸豐……11月份上旬,彭湃等人被調上海中央工作。」
由中共陸豐黨史研究室編,葉左能、邱海洲著的《陸豐革命史》(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書記載:「1928年4月13日,中共廣東省委在香港召開了第一次擴大會議,會議改選了省委,選舉正式委員32名,彭湃和海豐楊望、陸豐黃依農當選為正式委員。他們因正在領導反『圍剿』斗爭而沒有出席會議。」
由華南農學院馬列主義研究室、海豐縣紅宮紀念館編的《彭湃傳》(北京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72至178頁對彭湃在這段時間的活動和調上海工作的記載最為詳細,第172頁記載:「1928年4月中旬,彭湃在大南山林樟召開潮普惠三縣幹部會議,商討建設大南山革命根據地問題。」第178頁記載了彭湃奉中央之命離開海陸豐前往上海工作的詳細經過:「1928年11月,彭湃偕夫人許冰遵照中央的指示前往上海,大南山的人民和戰友在林氏祖祠召開歡送彭湃大會。會上彭湃深情地對戰友說,我永遠不會忘記大南山根據地,永遠不會忘記大南山人民和戰友們。他鼓勵人們說,烏雲必將過去,革命必定勝利,要增強革命必勝的信心,勇敢地與反動派作斗爭。他在蔡孟康醫生陪同下,由農民自衛軍陳賢頌帶領從苦棚坐漁船出海,經香港轉赴上海。」時間、地點、人物、經過,言之鑿鑿,十分詳細具體。
上述各種著作、史料所提供的彭湃在這一時期的活動的線索都交叉到一點,證實了彭湃在四月份這段期間里都在潮惠普交界的大南山根據地領導中共東江特委、紅二,四師與敵人的重兵「圍剿」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他不可能前往上海去出席4月15日的台灣共產黨成立大會。他在這一年確實奉中央之命到上海工作,但那是在11月份。由此可見,彭榮即彭湃的論點是無法成立的。彭榮不是彭湃。

既然彭榮不是彭湃,那麼彭榮又是誰呢?我們只能從當時能代表中共中央的中央領導人來一一查找。也就是從1927年「八七」緊急會議上當選的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瞿秋白、蘇兆征、李維漢三人之中看一看哪一個同志有可能出席台共成立大會。
先說蘇兆征,他是早期我們黨惟一沒有別名、化名和筆名的領導人。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他擔任省港罷工委員會委員長,領導省港大罷工。1927年中共五大進入中央政治局,在「八七」緊急會議上成為中央臨時政治局三常委之一,1928年2月8日他主持召開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一次擴大會議,12日結束。當月中旬離滬秘密前往蘇聯參加赤色職工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和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當選為這兩個國際組織的執行委員,至1929年1月才回國。台共成立之時,蘇兆征還遠在蘇聯,不可能出席台共成立大會。
再說李維漢。他的化名、別名、筆名不多,僅有李和生、和笙、羅邁、松等寥寥幾個。1928年6月18日,黨的六大在莫斯科召開,李維漢是留守上海的中央領導人,他當然可以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和指導台共成立大會,但他沒有時間參與這件事。因為他這一天里正忙著另一件事,《黨史資料叢刊》1981年第3期在刊載金再及的一篇回憶「羅亦農同志被捕、犧牲前後的一些情況」的文章中恰巧十分清楚地講述了李維漢在1928年4月15日這天的活動情況:「1928年4月中旬,有兩個外省代表(其中一個是從山東來的)到中央接頭。14日晚,李維漢同志到靜安寺愚園路亨昌里中宣部機關羅亦農住處報告了這件事,隨後商量決定:第二天由羅亦農同志去戈登路(現江寧路)、愛文義路(現北京西路)、中福里1239號半黨中央機關接待山東省委代表,再由李維漢去哈同花園南邊南成都路機關和另一個省的代表接頭。次日晚,李維漢到羅亦農住處匯報接頭情況,在那裡等了很久,但羅沒有回來,不久,傳來羅亦農被捕的信息。」
為什麼這一記述這么清楚呢,原來這一天正是當時任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在1927年11月臨時中央政治擴大會議上增補)和中央組織局主任羅亦農被捕的日子,有這一重大事件的牽連,李維漢在這天的活動也就十分清楚地印刻在熟悉當時情況的黨內知情者腦海之中了。有了這么一件事,李維漢連同新進中常委班子的羅亦農出席台共成立會議也就最後被排除了。
還有一個人必須提及的就是周恩來。當時他的身份是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和中央組織局副主任。1928年3月中旬周受中央委派到香港主持召開廣東省委擴大會議,整頓遭受破壞的廣東省委組織機構,至4月中旬他才從廣東返回上海,一回來便馬上負責組織「特科」和投入營救羅亦農的工作中。所以周恩來也沒有時間參加台共成立大會。
最後一個人就是瞿秋白。在黨的早期領導成員當中,瞿秋白別名、化名、筆名最多,據陳玉堂編的《中共黨史人物別名錄》(紅旗出版社1985年出版)中提供的資料,瞿的別名、筆名多達99個,待考的筆名、別名、化名還有二十多個,可能還有不少遺漏,彭榮是不是他化名中的一個重要遺漏呢?
筆者認為,彭榮就是瞿秋白,彭榮是瞿秋白數不勝數的別名、化名中的一個遺漏。主要理由是:
其一,他當時是中共中央的負責人,又是共產國際中國代表團團長,由於當時台灣還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台共是在共產國際的授意下,以日本民族支部名義成立的。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由有著雙重身份的瞿秋白出席並指導台共成立,最為合適。
其二,他當時正在上海中央機關,4月12日,他為「六大」會議的召開所寫的主報告《中國革命與共產黨》剛剛完成⑤,正好有時間出席和指導台共成立大會。
其三,他在台共成立大會上所作講話的內容正是他在剛完成的《中國革命與共產黨》的報告中所闡述的,兩者的吻合印證了講話的人與文章作者是同一個人。
其四,瞿秋白在上海大學任教務長和社會學系主任,培養了像翁澤生、洪朝宗等一大批台籍中共黨員學生,並與他們建立了濃厚的感情,還輸送了一批台籍學子(如謝雪紅、林木順等人)前往蘇聯留學,這些人都成為台共的創建者。
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瞿秋白是當時我們黨重視和關注台灣運動的早期領導人之一,正由於他的這一重視和關注,因此工作再怎麼忙,他出席和指導台共成立也就是十分必然和順理成章的事了。
其五,作為更有力的證據,則是台灣日本總督府《警察沿革志》記載的有關台灣共產黨為准備召開二大會議時的一些史料明確記載了瞿秋白的又一次指導活動:1930年12月初,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瞿秋白來訪翁澤生、潘欽信(均為台籍中共黨員、台共核心成員,當時翁澤生、潘欽信均為共產國際派遣指導台共「二大」的代表)。由午後二時會談至八時左右,瞿秋白有關這次談話內容潘欽信供述如下:
「本人系代表中國黨中央而來,想與台灣同志談談關於台灣黨的問題。依據國際東方局所提台灣黨陷入機會主義的錯誤,黨員欠缺積極性,黨組織非常幼稚,黨的活動遲滯,呈現出無法遂行革命活動指導任務的狀態,擬向黨員諸君提議台灣黨的改革……台灣的黨如不迅速徹底清算以往機會主義錯誤,則必將無法指導即將發生的偉大革命斗爭。」⑥
這一史料是台灣日本殖民當局於台共二大之後所進行的又一次大搜捕中獲得的,在這次行動中,潘欽信等台灣共產黨在台成員幾乎全部被捕,所有文件均落入敵人手裡,上段文字是潘欽信在日本法庭上的供述。所以台灣日本殖民當局檔案有瞿秋白的上述談話記載。
這段史料記載明白無誤地反映出瞿秋白對台灣革命運動的關切入微,正是由於有參與指導台共成立的全過程,十分了解台共成立及之後的情況,才能有這一講話中流露出的焦慮和期望,這一過程的一脈相承和緊密聯系,更是彭榮即瞿秋白的有力印證。
注釋:
①《(日)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第二篇「共產主義運動」中譯本,創造出版社(台)1989年6月出版。
②謝雪紅口述、楊克煌筆錄的《我的半生記》,1996年由楊翠華整理出版。謝雪紅是台共的創建者之一,是台共成立時的參加者,台共成立十天後她在寓所被日本特警捕獲,遣送回台灣,因證據不足獲釋。之後,在台共二大過後不久又一次遭捕,判刑13年,出獄後領導台灣二·二八起義,遭國民黨反動派通緝,逃亡香港,在港組建「台盟」,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成立後任首任台盟中央主席。
③台獨分子陳芳明著《謝雪紅評傳》第90頁,(台)前衛出版社1991年版。
④《我的半生記》第253頁。
⑤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上)第242頁。
⑥日本總督府《警察沿革志》中譯本《台灣社會運動史》第114頁。

⑹ 陸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急急急)

陸豐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正字戲、皮影戲,大安鎮南溪滾地金龍。陸豐正字戲劇團、陸豐皮影戲劇團兩大劇團國家特別重視,經費嚴重短缺。經常往返新加坡、香港、澳門演出。陸豐正字戲劇團即將趕赴澳門巡演,接下來去廣州。劇目以舞台為主,主要由老曲藝藝術家彭美英執導。陸豐市宣傳部長彭意青亦有很重要的貢獻。曾經在國家首都北京展演。

⑺ 廣東陸豐全市電影院暫營業,電影行業今年應該如何自救

首先電影行業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沖擊,這是一定的。自救將會是線下和線上之間的較量。

關於自救首先應該解決的是消費者的感覺: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的是消費,而消費的主體是服務對象的首要考慮的問題。消費者的認可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其健康發展。因此加強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是讓消費者主動掏腰包的唯一辦法。不能單方面的想得到而不付出。

最後是消費者:消費群體的不同也會影響,學生群體追求氣氛;情侶群體要求安靜舒適;商業辦公要求的是舒適;同時娛樂群體要求的是新。因此為了讓不同群體可以滿足有融洽,我們不能單單的提供一個環境。應該在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消費者群體的多少來確定環境的變化和數量,

⑻ 廣東陸豐全市電影院暫停營業了

是的,「今日陸豐」微信公號8月15日發布緊急通知,要求陸豐市電影院暫停營業

通知稱,陸豐全市各電影院自2020年8月14日晚21時起暫停營業,具體恢復營業時間另行通知。請各影院做好清場後場地消殺等防疫相關工作,並做好停業期間影院安全生產相關工作。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14日晚通報,該省汕尾陸豐市在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監測中,排查發現1名新冠肺炎核酸陽性人員,經省市衛生健康部門判定,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8)陸風宣傳擴展閱讀

廣東強化做好秋冬季節疫情防控:

在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今天(2020年8月16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表示,秋冬季節更適合於病毒的生存和傳播,是呼吸道疾病的一個高發期,為做好這個秋冬季節疫情的防控,廣東省多次召集專家的座談會進行研判,專家分析秋冬季存在疫情發生的可能性。

段宇飛表示,我們的疫情防控一刻都沒有放鬆,在做好常態化的一些防控的同時,也積極地做好應對秋冬季可能發生疫情的准備。段宇飛說,「我們相信有前期防控的經驗,有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基礎,有靈敏完善的監測體系,有科學的疫情防控的措施,我省的疫情防控工作將會更加主動、精準、有力。」

⑼ 海陸豐農民起義為什麼不是第一槍

第一槍打出頭鳥。你第一個挑事權貴們自然集中剩餘力量搞你第二農民大多眼光短淺度量小。不是我黑農民。你想想小農經濟自給自足天天在自己家呆著種地織布最多在周...

⑽ 澎湃為白字班寫的什麼劇

在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時期,我黨在廣東海陸豐地區的主要負責人彭湃積極開展群眾工作,很快就團結了廣大的底層群眾。其中就包括白字戲班。

澎湃為了更好地管理白字戲班,在海陸豐地區成立了專門的組織,並命名為「梨園公會」。

梨園公會成立之後,工會之中的藝人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加革命活動和宣傳工作,為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宣傳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彭湃同志為了讓梨園公會的宣傳更有效果,親手為梨園公會創作了《田仔罵田公》的劇本。在戲班創作之後,梨園公會十分重視,立刻進行排練,並且分頭行動來到海陸豐的鄉村為當地農民以及佃戶進行表演。

在田間地頭,藝人們就地取材,搭建簡易戲台,將彭湃創作的通俗易懂、膾炙人口的《田仔罵田公》表演給大家。藝人在演出場所唱道:

咚咚咚!田仔罵田公。

田仔做到死,田公吃白米。

咚咚咚!田仔打田公。

田公唔不知死,田仔團結起。

團結起來幹革命,革命起來分田地。

你分田,我分地;

有田有地真歡喜,免食番薯食白米。

咚咚咚!田仔打田公。

田公四散走,拿包斗,

包斗大大個,割谷免用還。

這個《田仔罵田公》就在人民群眾之中獲得了認可,以烽火燎原之勢風靡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影響極廣,老幼能唱。配合當時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革命形勢,很好地宣傳了黨的政策和宗旨,為在海陸豐地區建立蘇維埃政權做好了准備工作。

1927年11月,海陸豐蘇維埃大會在彭湃同志的領導下,在海陸豐地區正式成立。梨園公會的藝人們熱情地參加了慶祝活動。在第一次蘇維埃大會上,通過了「關於改良戲劇」的決議案。

在這一次的會議中,梨園公會的藝人在彭湃同志的親自領導下,以當時當地的真人真事為題材,編演了一出反封建壓迫的大型白字戲《彭素娥》,並且整理上演了歌頌明代農民起義的劇目《李闖王》。

白字戲《彭素娥》是澎湃等人根據當時真人「彭素娥」的事跡改編的。那個時候「五四」運動波及海豐,彭湃與學聯總會骨幹們極力宣傳反帝、反封建以及「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革命道理,這些道理好似春風吹開了廣大婦女的心扉,使她們看到了自由、解放的曙光。

彭素娥和她的學生也被這些新鮮的革命道理吸引著,經常偷看進步刊物和有關婦女自由、解放的文章,並進行熱烈的討論。

彭湃還把彭素娥反對封建制度、爭取婚姻自由的事跡編成《女性先覺》的白話劇進行演出。有些進步青年看完《女性先覺》的話劇後,把彭素娥作為向封建勢力斗爭的榜樣學習,從而提高了彭素娥的政治地位。

彭素娥也從自身的經歷中深深地體會到,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前途是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她時刻關心國家大事,並循循誘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

後來,她的學生彭鏗、陳新等就讀於彭湃創辦的女子學校,並在彭湃的教育下走上革命道路,成了大革命時期的「七顆明星」之一。她們創建了海陸豐婦女解放協會,為婦女的自由、解放作出了卓著的成績,成為海陸豐婦女運動的先驅。

閱讀全文

與陸風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排球指導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57
小學生健康教育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512
曼秀雷敦男士化妝品的市場營銷策劃過程 瀏覽:166
電子商務研究背景 瀏覽:289
酒店網路營銷營銷目標 瀏覽:992
天翌電子商務淘寶店 瀏覽:491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雅馬哈 瀏覽:687
衛計系統技能培訓方案 瀏覽:610
生態環保知識講座培訓方案 瀏覽:367
啤酒促銷活動策劃書 瀏覽:138
餐飲部服務員培訓方案 瀏覽:345
銀行樓盤營銷推動方案 瀏覽:605
祈陽浯溪古鎮旅遊策劃方案 瀏覽:619
湖南農業電子商務 瀏覽:905
網路營銷能做什麼 瀏覽:680
執法培訓方案範文 瀏覽:156
網路營銷的職能是什麼 瀏覽:882
銀行宣傳營銷主題方案 瀏覽:73
十萬農戶培訓方案 瀏覽:588
普法策劃方案 瀏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