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動植物標本策劃書

動植物標本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2-08-02 21:55:23

❶ 急求一份策劃書.是製作植物標本比賽的.

一. 比賽抄時間:2006年11月13日——2006年12月1日,襲參賽同學利用上自然、生物、計算機課活課余時間完成。

二. 比賽內容:採集植物葉子,製作書簽標本後過塑,內容自定。

三. 資料來源:三樓植物園的各類植物葉子;計算機課查找有關植物資料。

四. 比賽形式:利用自然、生物、計算機一節課的時間由科任老師組織完成查找資料、採集標本並製作。

五. 參賽對象:小六,初一,初二,高二全體同學。可一人或二人合作。

六. 比賽獎勵:參賽作品(註明作者班級、姓名)於12月1日前提交到理化組。每個年級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三名。

❷ 植物細胞玻片標本的製作過程(用7個字概括)動物細胞玻片標本的製作過程(用7個字概括)

撕取蓋染色吸水
應該是這樣的

❸ 怎樣做植物標本 【最有創意的】

植物學做標本的時候都這樣做的
(一)准備
採集前應先收集有關採集地的自然環境及社會狀況方面的資料,以便周密安排採集工作。同時應准備採集必需的用品,主要有:標本夾(45×30cm方格板2塊,配以繩帶)、標本紙(吸水性強的草紙,折成略小於標本夾的3~5張一疊若干)、採集袋(塑料袋)、枝剪、標簽、野外記錄紙、照相機等....
種子植物標本的採集和製作
(一)採集標本的要求
1.標本單株選擇
從同種眾多單株中,應選擇生長正常,無病蟲害,具該種典型特徵的植株作為採集對象。力求有花有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及種子。
草本植物要挖出根,植株高的可以反復折疊或取代表性的上、中、下3段。一次采不全,應記下目標,以備下次再采。
如果是供教學、科研用的標本就要精細一些了。即使是同一種植物,也要考慮不同的環境下產生的不同的個體。比如說同一種植物會有的異性葉(比如構樹就有缺刻狀分裂的和心狀卵形的兩種不同形態的葉片)、雌雄異株等等都要做成不同的標本以便於教學示範。
2.採集步驟
按預定目標,選擇合要求的單株,剪取具代表性枝條25~30cm(中部偏上枝條為宜),依次完成下列步驟:
(1)初步修整。如去掉部分枝、葉,留下分枝及葉柄一部分。
(2)掛上標簽,填上編號等(一律用鉛筆。下同)。標準的採集簽應包括採集號
採集時間、年 月 日、採集者、採集地點。
(3)填寫野外記錄。注意與標簽編號一致,標準的野外記錄應包括採集號
採集時間、年 月 日、採集者、採集地點、海拔高度、樹高、胸高直徑、樹皮、樹枝
葉、花、果、習性、生態環境、用途、俗名、正名、學名、科名、備考。當然實際操作也未必要填這么多的,可以根據情況酌情填寫。
(4)暫放塑料採集袋中,待到一定量時,集中壓於標本夾中。
(5)採集中應注意同株至少採兩份,用相同的採集號標記。如有的植物需要開花結果後再采,應記下所選單株座標方位,留以標記。同種不同地點的植物應另行編號。散落物(葉、種子、苞片等)裝另備小紙袋中,並與所屬枝條同號記載,影像記錄與枝條所屬單株同號記載。有些不便壓在標本夾中的肉質葉、大型果、樹皮等可另放,但注意均應掛簽,編號與枝相同。
(6)注意有毒性、易過敏種類。如蠍子草、漆樹等,應慎重。大戟科、毛艮科等等都是比較有名的毒科。當然,在野外也不要亂嘗試沒吃過的植物。
(7)注意愛護資源,尤其是稀有種類。這個不用多說了吧,破壞環境和資源可不好。
(二)臘葉標本的壓制與裝幀
壓制是標本在短時間內脫水乾燥,使其形態與顏色得以固定。標本製作是將壓制好的標本裝訂在台紙上,即為長期保存的臘葉標本。壓制與製作標本須注意以下各點:
1.順其自然,稍加擺布,使標本各部,尤其是葉的正背面均有展現。可以再度取捨修整,但要注意保持其特徵。
2.葉易脫落的種,先以少量食鹽沸水浸0.5~1分鍾,再以75% 酒精浸泡,待稍風干後再壓。
3.及時更換吸水紙。採集當天應換干紙2次,以後視情況可以相應減少。換紙後放置通風、透光、溫暖處。捆綁標本夾時,松緊要適度,過緊易變黑,過松不易干。標本間夾紙以平整為准。如球果、枝刺處可多夾些。換下的潮濕紙及時晾乾或烘乾,備用。
標本壓制乾燥後即可裝訂,裝訂前應消毒和做最後定形修整,然後縫合在台紙上(30~40cm重磅白版紙)。將野外記錄貼左上方,定名簽填好貼右下角,此簽不得隨意改動。對定名簽鑒定的名稱有異議,可另附臨時定名簽。照片、散落物小袋等貼在另角。貼時均不要用漿糊,以防霉變。標本布局應注意勻稱均衡、自然。裝訂後的標本再經過消毒,夾紙或裝入塑料袋保存於專門的標本櫃中。
縫合的時候一般取一些莖或枝,用線固定在白版紙上,葉子就要粘貼了(我們是用毛筆蘸白膠塗在葉子背面粘貼)。原則是葉片之間盡量不重合。談談本人的經驗,粘羽狀復葉的時候建議從上往下粘,因為可以保證葉片不重合,如從下往上很可能貼到中段兩片葉子的角度就近乎0度了,再下去就要重合了。當然,我們博物組比較講究標本的美觀,所以在裝訂和整形上還是比較注意植株在白版紙上排一個怎樣的形狀比較好看。

❹ 植物標本製作的方法是什麼

植物標本的製作方法如下:

准備材料:幾片樹葉,書一本。

1、准備一些樹葉。

❺ 植物化石標本資源收集技術規程

前言

植物化石標本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了植物化石資源能有序、准確而有效地獲取,特製定《植物化石標本資源收集技術規程》,以確保安全合法而有效地獲取植物化石標本資源。

赴野外採集植物化石前需做好與採集相關的一系列准備工作,野外尋找與採集時也應遵循一定的原則與方法,植物化石標本資源的收集還涉及交換標本、捐贈標本和索取標本等。

本規程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本規程起草人:楊小菊。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植物化石標本的收集所用術語,植物化石標本採集准備工作、儀器設備要求、野外記錄本要求、野外記錄的內容和標准格式、採集步驟、標本的野外處理、標本的包裝材料和包裝方法、標本運輸方法,以及交換標本、接受贈送標本和索取標本的信息記錄、要求和注意事項。

本規程適用於古植物學工作者、地質工作者野外採集植物化石工作及博物館等保存單位徵集植物化石工作。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稿(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9649.9—200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1)植物大化石(megafossil):指除孢子花粉等個體微小及保存大小在幾個毫米以下的植物碎片以外,一般的植物化石,如具解剖構造的木化石、保存有角質層的葉、花、種子等或它們的印痕化石。

2)植物中化石(mesofossil):指中等大小的植物化石,主要包括絲炭化的木化石碎片及葉、大孢子和種子等繁殖器官,標本的大小一般約在0.25mm到幾毫米之間。肉眼可以辨別但需用顯微鏡研究。

3)壓型化石(compression):植物各器官被細粒沉積物迅速掩埋後,在沉積物累計的重壓下,逐漸脫水和壓扁,有機物揮發後僅留下與原來植物部分輪廓完全一致的炭質膜,保存有部分或大部分植物原有物質和結構。

4)印痕化石(impression):植物體留在岩石基底上的印跡,通常是壓型化石的反面印痕,或是植物體本身的物質消失後留下的部分內面或外面的印痕。

5)礦化化石(petrification):被埋藏的植物體各部分器官經含礦物質溶液浸泡,礦物質逐漸滲透入植物的細胞腔及細胞間隙而礦化,但植物體仍保持原有的結構。

4 准備工作

4.1 採集工具

根據採集任務的需要,准備以下工具:鐵鍬、鐵錐、十字鎬及小手鎬、釘字鎬、手鋸、鋼撬、地質包、地質錘、地質羅盤。

放大鏡:一般用10倍的。

定位儀:目前野外工作常用GPS儀(全球定位系統)。

4.2 野外記錄工具

野外記錄簿:最好是防雨紙質的記錄本,用以記錄工作地點的地質地理、地形地貌、化石產出和採集的剖面位置和層位、工作情況等。

記號筆:油性筆用於直接在標本上編號,普通筆用於記錄。

標簽紙:應有統一的印刷格式,記錄植物化石採集的時間、地點、採集人,化石產出的時代、層位、野外初步鑒定結果及鑒定人,化石的野外編號。

膠布:粘貼在岩石上用於標號。

照(攝)相機。

4.3 標本包裝材料

包裝紙和棉花:包裹化石,以防標本受到磨損、擠壓、碰撞而遭破壞。

紙袋:用來放置已脫離的表皮材料。

玻璃瓶:放置小塊的重要的植物化石,如碎裂的葉片、種子、孢子葉球。

4.4 防護用品

根據工作環境和性質,應適當准備一些勞保用品,如護眼、手套、安全帽、防曬霜。

4.5 相關文件和資料

在進行挖掘和採集化石之前,採集者必須了解化石產地的所有權,進入產地採集並收集化石的相關法規及合法性資料。

已有的地質研究資料,包括發表和未發表的相關文章、地質報告、圖件等。

4.6 其他

1)大范圍地進行挖掘工作,要求清除大量的上覆物,要考慮挖掘機的參與,或者採取爆破等手段。上覆岩塊的清除還可以用配有電動絞車的四輪驅動汽車或卡車等移開。

2)在植被覆蓋地區進行大面積挖掘時,事先應與林業部門和環保部門取得聯系,並避免對森林植被及水土保持造成不良後果。

3)在採集壓型化石時,應准備一些小紙袋、小盒子、小瓶子等,以盛裝剝落的角質層以及小塊的重要的植物化石,如碎裂的葉片、種子、孢子葉球等。

5 植物化石的尋找與採集

5.1 確定並記錄化石產地

無論從事何種類型的採集,根據已有線索作有計劃大規模發掘是獲得豐富化石材料的必要手段。

如果要對某個區域進行評估,最好仔細考察本區內所有已發現的岩性中最有希望的露頭,而不要僅停留在一個已發現了化石的地點進行採集。用羅盤或藉助衛星定位儀器測出化石點的方位。

針對化石的層位以不同距離拍照並對化石點再次定位。

5.2 辨認化石及岩性

含有植物大化石的層位沒有嚴格的岩相類型限制。在許多沉積岩中都可以找到大、中化石,有時甚至在海相沉積物或火山岩和火山灰中也能找到很好的化石。

沿層面上產出的植物化石,只要沿著平行層面揭開就可以了。即使壓型/印痕化石保存差,被風化,它們也易於在碎石堆中找到,產這些化石碎片的岩性就指示了好的化石材料可能在附近某一層位中。

礦化植物化石如果沒有適當暴露,就比較難以發現。在大多數岩相中鑒定較小類型礦化化石要求相當精確地觀察。發現以後可藉助10倍的放大鏡進行觀察,以確定化石是否保存了解剖結構。

5.3 挖掘和搬運化石材料

確定了被認為值得挖掘的採集地點之後,主要根據研究類型和范圍的要求來決定挖掘的程度。

如果為開展生態研究而進行大化石定量統計研究,就要進行「大范圍工程」,它要求大幅度地揭示岩層表面,幾乎肯定是要大范圍清除上覆岩層(上部掩蓋)。

當採集壓型或礦化化石時,化石本身的大小應當決定了挖掘岩塊的大小,因為它是整株植物復原中首要的考慮因素。首先應清除上覆物。另外,最好不要挖出上部岩石壓住的塊體,否則岩塊內部的層面可能會開裂,從而很容易破壞化石標本。

如果估計在野外採到的岩塊可能產有豐富的化石,可把岩塊帶回實驗室後再劈開、修理,或進行浸泡處理等。

5.4 挖掘方法

1)大范圍的挖掘工作要求清除大量的上覆物,這種工作需要挖掘機的參與。有時上覆岩塊可以用配有電動絞車的四輪驅動汽車或卡車來移開。相對鬆散的岩塊有時可用拖繩來移走,也可以用簡易的手動汽車千斤頂放在岩塊後將鬆散的岩塊移開或沿斜坡推下。

2)對於不超過1~2m大小的岩塊,可使用重型鋼撬(至少2m長)移開相連接的岩塊。

3)移開較小一點的岩塊可以用小一點的撬棍或手鑿子,用撬棍松動岩塊,然後輕輕地撬起再搬開。

4)成層的岩塊採用重方錘和鑿子進行松動後,將其移開。

5)上覆岩層清理完畢,在採集開始之前,應該清晰地標明化石產出的岩相和層位。可以用噴繪、彩色標志,或彩色粉筆標出,以便於作業。為了在實驗室對取回的岩塊進行定向,必須進行詳細的野外素描和照相。

6)根據研究類型的不同,含化石的岩塊可在野外挖掘過程中劈開,或整個搬回實驗室後再劈開。

7)含壓型或印痕化石的成層較好的沉積岩,可用錘子和鑿子或具鑿邊的錘子沿層面剖開。20mm或30mm厚、較薄的岩片要用夾鉗或帶刃的老虎鉗對壓型化石的周圍進行修理。

8)礦化的標本最好成塊帶回實驗室,進行切片。如果含有礦化植物的岩塊在掘出過程中破碎了,必須對破碎的表面進行仔細觀察,以檢查礦化標本是否順延到了毗鄰的岩塊中。

9)保存在大塊的堅硬沉積岩里的植物化石,可用建築工人的石工鋸移動或切開岩塊。

10)最好使用較高質量的地質錘和鑿子。

11)發現巨大的樹樁和樹干化石時,可根據研究需要將其全部采出,或採取大塊,或採取拳頭大小的標本。

12)大規模的工作中,最好將不含化石的上覆岩層全部鏟除,將岩石剝到一定的程度,使所獲得的含印痕岩板不致過薄和易碎(其厚度一般為2~3cm,根據標本的大小而定)。打去多餘的岩石,結實而濕潤的頁岩可用刀切割,較堅硬的可用手鋸來鋸。從標本四周和下部打去多餘的岩石時可用刀子來切割或用十字鎬或地質錘輕輕地短促地敲打。很脆和很小的標本應當用棉花包裹起來,置於小盒內。

13)不明顯,但很有價值或感興趣的或值得保存的印痕應用記號筆圈出。

5.5 包裝

所有採集到的材料,尤其是裂開的壓型化石,都必須盡快、妥善地包裹好,防止灰塵和沙子破壞化石表面的細微構造、角質層等有機物質從化石表面脫落。具體要求為:

——精緻的化石首先要用軟紙或廚房用的卷紙仔細包好,為了更加保險,再用報紙或「泡沫材料」進一步包裹。

——絕對不要將壓型化石的正模與負模再次「拼接」起來包裹,清晰的表面盡管「大體吻合」,但拼接後會破壞一些細微結構。這些標本最好一直用合適的材料分開包裝,以保護其新鮮暴露面。如果岩石塊體破碎,在沒有被膠結之前,清晰的壓型或礦化標本最好在原位置就拍下照片,然後再各自分開包裝,認真加上標簽。

——許多地方產出的化石在剛採集時是潮濕的,比乾燥時更容易裂開。那些在野外採集,准備搬回實驗室再劈開的岩塊,可以二次浸水。方法是將岩石置於數層濕報紙之間,放置幾天。如果要完整地劈開層理差的岩石中的壓型化石,這種方法相當有效。

——對較易破碎的和較軟的含有柔弱印痕的黏土、軟質頁岩和含泥質砂岩的標本,最好首先用棉花或軟紙包裹起來,含印痕的微小的岩塊包在棉花里,數個同置於一個盒子中。

——在用紙包裹標本時應當將其包裹成便於疊放的形狀,如方塊狀和磚狀。

——為了避免磨損,應將標簽折疊起來置於紙包內的一個角落裡,為保證記錄完整,在標簽和紙包上不同地方多寫1~2次。用這種方法包裝的標本可以放在背包和背囊中搬運。

5.6 野外記錄的內容

在野外記錄本上應記錄含化石的標本是在什麼條件下(山谷傾斜處、採石場、泥塘、探槽、鐵路路塹)採集的,並標明岩層的垂直方向、距地表的深度及產有標本的岩石名稱和位於該岩石上下岩層的名稱(如在砂岩中的頁岩夾層)。野外採集時一定要在採集時對化石進行編號,包裝好後進行編錄並附上標簽。記錄的內容包括:

——准確的發現地,最好指出最近的居民點、火車站、區域、省份及其與河流的關系以及有關的地物、地貌等。

——標明採集日期。

——寫出採集人的姓名。

——記錄化石產出的時代、層位。

——記錄露頭或人工點的號碼,同一岩層中的全部標本必須用同一號碼標出,如+++號露頭,++號標本;采自同一岩層的標本不必每塊都單獨進行特殊的編號,但如標本是在同一露頭上或剖面上的兩個或以上的岩層中採集的,就應當用特殊的號碼標明岩層的上、下關系;從同一剖面的不同岩層上採集的數塊標本應當按順序進行編號,並指明標本之間的距離(如++露頭,第1號岩層)。

——記錄野外初步鑒定結果及鑒定人。

——記錄化石的野外編號。

5.7 運送或郵寄標本

為確保安全,應將標本放置在不易彎曲變形、可堆放得很牢固的箱子里,以免在震動時擦傷或破損。為了包裝得更加牢固,可以塞上刨花和紙,或稻草、乾草等可以減震的充填物(必須是乾的,以免標本長霉)。

6 交換標本、捐贈標本和索取標本

主要是正模標本。這些標本的獲得應符合相關的法律。

——簽署一個「轉交項目」合同,將交換標本、捐贈標本和索取標本的合法所有權轉給收藏單位(博物館或研究機構)。

——標本登記並建立交換、捐贈和索取標本的目錄,其中包括標本來源的個人(或單位)資料和標本數據,這些信息應人工記錄或輸入資料庫中。

——向捐贈者發一份正式的感謝信。

——對標本進行檢查,確定是否要求特殊保存,如必要便立即實施。

——將標本的詳細信息進行記錄或輸入資料庫,每個標本都應編有登記號。這些信息包括採集人/捐贈人、標本學名、地層細節、產地信息、岩性、保存形式以及所採用的特殊保存措施。如果是在某文獻中已描述的標本,還應記錄作者姓名、文章題目、書刊名稱、出版年份、頁碼、圖版等。

除了基本的模式標本以外,下列情況的標本也在收集之列:

——館藏中未曾描述,或只是粗略描述的標本。

——來自與館藏已有但層位不清的標本是同一產地且有準確層位的標本。

——館藏中已有的,但保存特別好的標本。

——新採集標本。

——特殊保存的標本。

——曾在出版物中發表的標本。

——即將被發表的標本。

❻ 學習製作生物標本的意義是什麼

從前面的內容我們不難看出,生物標本具有獨特的特點和廣泛的用途,因此,學習製作生物標本對青少年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一、激發學習興趣

生物標本的採集與製作能活躍人的思想,激起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同學們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只要熱愛,就一定會主動去學。而熱愛和主動地去學習一門課程的關鍵是要有學習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一個學生一旦對某一學科有興趣,他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去鑽研,學習效果必然會得到提高。學習和興趣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從對學習的促進來說,興趣可以成為學習的動因;從由學習產生新的興趣和提高原有興趣來看,興趣又是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可以認為是學習的結果。

學習興趣有2類:①間接興趣。它是由學習活動的結果引起的,如獲得一個好的學習成績等。②直接興趣。即由所學材料或學習活動本身所引起的興趣。間接興趣和直接興趣都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慾望,但大量實踐表明,對學習的直接興趣才是提高學習質量最有利的因素。

在學校,學習興趣的產生和培養,與老師有密切的關系,老師應使學習活動有趣味。當老師把學生送到五彩繽紛的大自然中去觀察、捉采動物植物時,當老師把學生領到自然博物館和動物園去觀察標本和動物時,當老師把學生帶進實驗室去親手解剖各種各樣的生物時,學生們興奮的心情是難以形容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和老師的關系變了,學生要進行獨立的觀察和實驗,他們是主動者,而老師則是指導者。這種學生「直接去做」的學習活動,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更加主動地去學習,並且熱愛所學的知識,從而達到學校教學的目的。

同學們在學校生物教學中,一定會發現使用生物標本能集中聽課的注意力。大量的生物教學實踐證明:老師在課堂上出示生物標本要比大聲疾呼「注意」、「注意」有效得多。為什麼?因為人的知覺不是一架錄像機——有像就能錄下來,而是有選擇性的。當外界事物引起大腦的興趣時,其注意力集中在大腦的相應區域,稱為優勢興奮灶,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注意力集中點,處於這種優勢興奮的區域的反應能力最好,注意力最集中,條件反射易於形成,所以學習效率也最高。

因此,同學們不僅要依靠老師的教學方法提高對生物學習的興趣,也要通過自身發掘找到對生物學習的興趣,而積極主動學習生物標本的製作就是同學們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過採集標本,同學們可以識別各種生物,了解它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況,使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以鞏固和擴展。回到學校後,把親手製作出的標本拿到課堂上去演示,能極大地吸引聽課的注意力,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親自採集和製作生物標本,能培養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能明確科學概念。

一切科學上的新發現、新成果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確觀察的基礎上的。巴甫洛夫一直把「觀察、觀察,再觀察」作為座右銘,並告誡同學們:「不會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弗萊明也說過,「我的唯一功勞是沒有忽視觀察」。可見,觀察是一切知識的門戶;在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各個領域中,它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預定目的、有計劃的主動的知覺過程。觀察比一般知覺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維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觀察力是智力結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培養觀察力是同學們自我提高的一項重要任務。

採集和製作標本不是機械地重復某一種動作,它要求採集製作者有敏銳的觀察力、正確的方法、完整的思路和靈巧的動手能力。

同學們學習製作生物標本,首先要進入大自然,下一步就是要對大自然及生物體進行觀察,包括觀察生物的生態環境、生活習性、生物體本身的形態結構以及每一種生物的生活史等,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提高同學們的觀察能力。例如採集蛙卵標本時,不僅要知道在什麼樣的生態環境下能找到蛙卵,還要弄清蛙卵與蟾蜍卵的區別。

動植物捉採回來之後要製作標本,也需認真觀察。例如,在製作鳥類剝制標本前,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要仔細觀察這只鳥的姿勢和神態,包括它的眼睛、喙、後肢的顏色等,如果不能很好把握這只鳥的形態和神態,做出的標本就不能很像。脫離原動植物體主要特徵的標本不是一個合格的標本。

在一系列採集、製作標本的活動中,同學們親自動手,這是鍛煉動手能力的極好機會。比如在採集菜粉蝶標本時,如果不掌握採集要領,跟在菜粉蝶後面亂跑,急速翻網的方向又不對,那就很難採集到。

此外,在採集和製作標本時,同學們往往會遇到許多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查找資料,閱讀書籍、雜志、剪報等,將能進一步加深對生物科學概念的理解,並獲得許多有關的自然科學知識。

三、發展思維能力

通過親自採集製作生物標本,可以加快同學們學習生物學知識的速度。因為人的感覺和知覺的速度取決於獲得感性認識的速度,而反映同一知識內容的不同直觀手段,會在感知速度上有很大差別,如果採用的方法得當,就能迅速地理解應當看清的一切,學習速度就會相應加快。例如,在學習蝗蟲口器的知識時,隨著教師的講解,如果同學們的手中有一份蝗蟲口器的標本,就能夠很快知道哪是上唇、下唇,哪是上顎、下顎、舌,等等。同時,理解知識的速度也會加快,例如,在講解裸子植物的特徵時,觀察裸子植物標本能夠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很快理解所學的知識。

此外,生物標本還可以幫助同學們把分次理解了的知識進行類比、分析與綜合,得到新的理解。例如,在動物學學習中,如果結合動物形態的標本、解剖標本,比較脊椎動物各綱的構造和功能,包括體表、腦、呼吸器官、循環系統、運動器官、生殖器官等,同學們就能很快理解動物的進化是由水生到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這一結論。

所以,學習生物標本的採集、觀察與製作,既能加快學生認知事物的速度,又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訓練生物學基本技能,提高生物學能力

在中小學時期掌握生物學基本技能是生物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通常所說的技能是指在一定條件下,選擇和運用正確的方法,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一種活動方式或心智活動方式。生物學基本技能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

(1)使用觀察實驗器具和儀器的操作技能。

(2)搜集、培養和處理觀察實驗材料的動作技能,其中又包括製作塗片、裝片和徒手切片的技能,採集動植物並製成標本的技能和培養、解剖動植物的技能。

(3)觀察和實驗的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

生物學基本技能的訓練要和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學習結合在一起進行。技能的訓練要有明確的目的,而且練習的方式要多樣化,保證質量,知道結果。採集和製作生物標本恰恰有助於生物學基本技能的培養。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同學們掌握能力比學習知識更重要,因為能力是自我獲得知識的手段和源泉。生物學能力是以思維為核心,把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結合起來,去分析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的一種思考和行動的綜合能力。

生物學能力使同學們在學校里能更快地獲得知識,走上工作崗位後能不斷獲得新知識並圓滿地解決科學、生產和生活中的問題,有些還可能有創造發明等。因此,生物學能力的培養是不可忽視的。

培養生物學能力有多種途徑,其中採集和製作生物標本是重要途徑之一,因為這一活動涉及的知識面很廣,而且非常結合實際,所以難度比較大,培養出來的能力水平也就高一些。有些生物標本的採集和製作還具有科學研究的性質,有的就是科學研究的初級題目。例如,有些標本的採集和製作要經過反復實驗和觀察,最後才能做出來,這就是科學研究的雛形。

閱讀全文

與動植物標本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翌電子商務淘寶店 瀏覽:491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雅馬哈 瀏覽:687
衛計系統技能培訓方案 瀏覽:610
生態環保知識講座培訓方案 瀏覽:367
啤酒促銷活動策劃書 瀏覽:138
餐飲部服務員培訓方案 瀏覽:345
銀行樓盤營銷推動方案 瀏覽:605
祈陽浯溪古鎮旅遊策劃方案 瀏覽:619
湖南農業電子商務 瀏覽:905
網路營銷能做什麼 瀏覽:680
執法培訓方案範文 瀏覽:156
網路營銷的職能是什麼 瀏覽:882
銀行宣傳營銷主題方案 瀏覽:73
十萬農戶培訓方案 瀏覽:588
普法策劃方案 瀏覽:477
陰陽師推廣方案 瀏覽:540
鄉鎮量服培訓方案 瀏覽:697
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方案 瀏覽:972
應聘網路營銷職業的個人簡歷 瀏覽:886
網路營銷對企業內部的作用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