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護濕地的措施
一、從宏觀引導方面完善濕地保護規劃。按照我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2002—2030年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制訂更有針對性的、分階段實施的工程實施規劃,並認真抓好落實。
二、突出用制度管人、管事,推進濕地保護的制度建設。按照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總體要求,有計劃地、逐步地建立包括自然濕地保護制度、退化濕地恢復制度、濕地生態效應補償制度、濕地保護紅線制度、濕地生態系統評價制度、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動態監測和預警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使濕地保護形成較為完整的制度框架。
三、強化依法「治濕」,制訂出台全國濕地保護條例。雖然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中有一些有關濕地保護的內容,但多數都是針對濕地保護的單一元素設置的,零碎、分散,其完整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操作性都遠遠跟不上工作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濕地資源調查監測、濕地佔用徵用的監督管理、各種破壞行為的處罰等,包括怎樣更好地履行國際公約,都缺乏一些更明確的、更有操作性的、更管用的條款和規定,所以很有必要從國家層面出台一部專門針對濕地保護的行政法規。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我們把濕地作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重要的生態系統,從加強整體保護的角度做出規定,規范行為;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我們各個部門形成合力,更好地履行國際公約。
四、著眼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的提升,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對那些功能退化的沼澤、河流、湖泊、濱海濕地等,通過採取植被恢復、鳥類棲息地恢復、生態補水、污染防治等系列手段,進行綜合治理,恢復和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
五、強調科學「管濕」,提升濕地保護管理的科技支撐水平。重點針對濕地保護模式、濕地退化機理及修復關鍵技術,以及科學合理利用濕地的模式等重要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提高整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② 如何保護濕地需要政府或企業或個人做些什麼
在如何保護濕地方面,個人確實力量有限,但是可以參加一些志願者活動來進行社會實踐,並向他人傳遞一些濕地保護的意義;對於企業嘛,可以多做一些環保公益來實際保護濕地,通用汽車在做環保這方面就一直就挺給力的,你可以搜索一下回歸棲息地的相關信息;對於政府,官員們也應該培訓培訓,了解一下濕地的重要性,在做市政規劃一類的項目時,不要破壞濕地,最好還能投入一部分維護資金。
③ 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有哪些
建立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管理協調機制。目前我國的濕地管理主體較多,涉及農業、林業、國土、水利和環保等多個政府部門,而多部門管理的結果又往往是管理混亂,缺乏協調性。由於我國在濕地管理工作中缺乏相應的政策,再加上各管理機構的管理許可權沖突、協調能力差,濕地管理的難度非常大。因此要加強濕地資源的管理工作,建立高效的濕地保護與管理協調機制是關鍵。為此有必要在政府部門設置一個能夠促進各管理部門協調發展的功能,以便於對濕地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和管理。在實際操作中還要強化濕地資源的統一和綜合管理,並採取統一管理和分類分層管理相結合、一般管理和重點管理相結合的措施,切實做好濕地資源的分類管理和重點管理工作。
建立並完善濕地保護與利用的政策和法制體系。我國的濕地管理工作起步較晚,缺乏專門的法律法規,而相應政策體系也不完善。近20年來,我國雖然制定了一些與濕地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地方條例,如2000年我國發布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2004年國家林業局公布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但總的來講,我國濕地法律和政策的保護力度仍然不夠,至今尚未有專門的濕地保護法規出台。可以說,我國濕地資源的保護仍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因此,加快濕地保護的立法進度、制定完善的法制體系是有效保護濕地和實現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而建立有效的濕地管理經濟政策對於中國濕地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也有著重要意義。為此,要評估現行政策和法律法規在濕地保護中的作用,及時建立並完善與濕地有關的政策和法規,並在國土資源利用的整體經濟運行機制下,逐步建立和完善鼓勵並引導人們保護與合理利用濕地、限制破壞濕地的經濟政策體系。要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各濕地管理機構的許可權和分工,並規范其管理程序。
加強濕地資源的綜合保護,開展退化濕地的恢復與重建。鑒於中國濕地資源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採取多方面有效措施,加強濕地資源的綜合保護,開展退化濕地的恢復和重建,減輕人為因素對濕地的負面影響就顯得非常必要。為此,要將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納入到國家、省區的土地利用、生態治理、資源恢復等方面的管理規劃中,通過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評估濕地資源利用與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並以此來尋求解決方案。要加大退耕還湖和還沼的力度,強化各級管理部門的責任感,並通過營造生態保護林和水源涵養林的方式,防止水土流失,減少河湖淤積。要制定與水資源保護相關的水資源管理戰略,加強水資源開發對濕地生態環境影響的預測和監測,並通過建立最優河流水量分配方式來維持流域重要濕地的自然狀態及生態功能。要嚴格控制濕地周圍的污染源、污染物數量和排污途徑,而對於已受污染的海域、湖泊和河流等,要有計劃地進行治理並恢復其生態功能。此外,在不同地區要有重點地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退化濕地,開展退化濕地的恢復和重建工作。
④ 濕地保護計劃是什麼
「濕地保護計劃」是通用汽車中國攜手中華環保基金會發起為期三年的「回歸•棲息地」自然保護區項目。通用汽車中國將同時在遼寧、山東、上海三地開展此項環保項目,期望繼續發揮企業公民的力量,與中國人民共創更環保的家園。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是世界三大候鳥遷徙路線之一,分布在我國中東部遼闊海岸線上的一系列重要濕地,為這條線路上的遷飛鳥類提供了必要的繁殖地、棲息地、越冬地。隨著濕地的退化、食物的減少、風電場的開發建設、人類的捕殺,給候鳥遷徙帶來嚴峻威脅。因此,通用汽車選擇該遷徙路線上三個具代表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即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遼寧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通用汽車濕地保護計劃,致力於為改善自然保護區生態狀況、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公眾自然保護區環保理念和志願精神做出貢獻。
在這三年內,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將攜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協助三地濕地保護機構分階段開展如下工作
第1 階段 - 局部濕地水質治理改善和外來入侵物種治理工作
濕地污染和外來物種入侵是濕地退化的重要標志,也是中國濕地面臨的嚴重威脅。由於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污染,以及圍墾、過漁等原因,造成水資源補充、交換路徑大多不暢。同時,過度開發和氣候變化帶來的濕地斑塊化也加劇了水質的惡化。通用汽車中國攜手中華環保基金會,將分別在上海崇明東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局部濕地水質治理改善和外來入侵物種治理工作,在山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局部濕地水質治理改善工作和鳥類飲水工程和在遼寧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黑嘴鷗繁殖地管理保護工程。
第2 階段 - 提升保護區能力,協助建設候鳥遷徙驛站
由於缺乏食物和棲息地的濕地萎縮,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會有大量病、傷、迷鳥需要救護,其中一些候鳥為珍稀瀕危物種。項目將在上述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選取保護區適當地點,建設候鳥遷徙驛站,作為鳥類食物補給站、病傷救助站和科研觀測點。
第3 階段 - 遊客生態教育中心
今年2月2日,是第十六個國際濕地日,本屆濕地日的主題是:負責任的旅遊有益於濕地和人類。中國提出的口號是「濕地旅遊:一種美妙的體驗」。「回歸•棲息地」項目將與三地保護區合作,增加生態教育設施,豐富教育內容,引導到訪濕地的人進行「負責任的旅遊」,並期望通過通用汽車自媒體平台,將生態環保理念和志願精神擴展到更多公眾。
通用汽車中國通過「濕地保護計劃」,將立足於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生物生存狀況改善,吸引志願者或環保人士的參與,同時也廣泛傳遞人類與自然和諧統一、自然保護區是人類共同棲息地等環保理念。保護生態的多樣性與動植物的生存需求,拯救人類最寶貴的自然資源
⑤ 濕地生態保護什麼制度
【法律分析】
《濕地保護管理規定》已經國家林業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國家林業局負責全國濕地保護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並組織、協調有關國際濕地公約的履約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及有關濕地保護管理機構應當加強濕地保護宣傳教育和培訓,結合世界濕地日、愛鳥周和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濕地保護意識。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濕地保護管理的科學研究,應用推廣研究成果,提高濕地保護管理水平。
【法律依據】
《濕地保護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了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履行國際濕地公約,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濕地,是指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和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包括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濱海濕地等自然濕地,以及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或者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濕地。
第三條 國家對濕地實行保護優先、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
第四條 國家林業局負責全國濕地保護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並組織、協調有關國際濕地公約的履約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
⑥ 濕地保護管理規定(2017修改)
第一條為了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履行《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以下簡稱「國際濕地公約」),根據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濕地,是指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和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包括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濱海濕地等自然濕地,以及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或者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濕地。第三條國家對濕地實行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第四條國家林業局負責全國濕地保護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並組織、協調有關國際濕地公約的履約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及有關濕地保護管理機構應當加強濕地保護宣傳教育和培訓,結合世界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和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濕地保護意識。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濕地保護管理的科學研究,應用推廣研究成果,提高濕地保護管理水平。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組織,以志願服務、捐贈等形式參與濕地保護。第七條國家林業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編制全國和區域性濕地保護規劃,報國務院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批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會同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濕地保護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批准。第八條濕地保護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濕地資源分布情況、類型及特點、水資源、野生生物資源狀況;
(二)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指導思想、原則、目標和任務;
(三)濕地生態保護重點建設項目與建設布局;
(四)投資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第九條經批準的濕地保護規劃必須嚴格執行;未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不得調整或者修改。第十條國家林業局定期組織開展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監測和評估,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布相關情況。
濕地資源調查、監測、評估等技術規程,由國家林業局在徵求有關部門和單位意見的基礎上制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及有關濕地保護管理機構應當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的濕地資源調查、監測和評估工作,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布相關情況。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可以採取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等方式保護濕地,健全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完善濕地保護體系,加強濕地保護。第十二條濕地按照其生態區位、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程度,分為國家重要濕地、地方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第十三條國家林業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重要濕地認定標准和管理辦法,明確相關管理規則和程序,發布國家重要濕地名錄。第十四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在同級人民政府指導下,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地方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認定標准和管理辦法,發布地方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名錄。第十五條符合國際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標準的,可以申請指定為國際重要濕地。
申請指定國際重要濕地的,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濕地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向國家林業局提出。國家林業局應當組織論證、審核,對符合國際重要濕地條件的,在徵得濕地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同意後,報國際濕地公約秘書處核准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第十六條國家林業局對國際重要濕地的保護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定期對國際重要濕地的生態狀況開展檢查和評估,並向社會公布結果。
國際重要濕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對國際重要濕地保護管理狀況進行檢查,指導國際重要濕地保護管理機構維持國際重要濕地的生態特徵。第十七條國際重要濕地保護管理機構應當建立濕地生態預警機制,制定實施管理計劃,開展動態監測,建立數據檔案。第十八條因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造成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特徵退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進行調查,指導國際重要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制定實施補救方案,並向同級人民政府和國家林業局報告。
因工程建設等造成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特徵退化甚至消失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督促、指導項目建設單位限期恢復,並向同級人民政府和國家林業局報告;對逾期不予恢復或者確實無法恢復的,由國家林業局會商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後,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⑦ 濕地保護的基本指導思想
1.濕地保護是資源與環境的綜合體
在許多情況下,人們討論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時,常將濕地作為兩種不同的事物,以人類的活動作為紐帶使之發生聯系。事實上,濕地保護既是資源的保護同時也是環境保護的一種具體體現。
2.濕地保護必須體現流域的整體概念
濕地是流域形成、發育過程中自然出現的,是流域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在流域中扮演著匯的角色。如果流域中水流網路的任何一段被人為截斷,其下游的濕地就會萎縮甚至消失。所以,濕地保護不能只局限在濕地的現有范圍內,而必須從其源頭和下游的物質輸移整個空間上來思考。
3.濕地保護應突出重點
濕地保護的最終目的,是使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所以,濕地保護必須與流域內其他資源的配置相統一。為了協調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有些濕地可能會被人為疏干或平復;為了改善人居環境和處理中水,也會人工開挖、建造一些人工濕地。因此,濕地保護不意味著對現有大大小小的濕地統統保護起來,而是要有重點。選擇那些對流域生態調節起關鍵作用的湖泊、沼澤進行嚴格保護。換句話說,濕地保護是基於構建人―地關系和諧理念下的一種決策,缺乏這種宏觀思想指導下的任何一種保護措施都有可能達不到人們預期的良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