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蒙山宣傳片

蒙山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2-07-30 17:55:22

⑴ 為什麼人人都說沂蒙山好

有一首歌是這么唱的:「人人都說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風光。青山綠水多好看,風吹草低見牛羊…」

地處沂蒙山革命老區的蒙山坐落在山東省中南部臨沂市境內,綿延75公里,總面積約1125平方公里,是沂蒙山區好風光的典型代表。人稱蒙山「既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又有黃山之秀麗,雁盪山之奇絕」。

蒙山是「東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跡薈萃,文物眾多,兩千多年來,一直為文人騷客、帝王官吏所矚目。蒙山沂水孕育了眾多的仁人志士,如荀子、劉洪、諸葛亮、劉勰等。「一路山色一路景,無限風光在龜蒙」,雄偉壯麗的蒙山集眾多名山之長於一身,讓我們步步登高,盡情欣賞蒙山的秀麗風光吧!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系,立即刪除)

⑵ 人人都說好的沂蒙山,沂蒙山到底好在哪裡

沂蒙山可謂是人人都說好的一個地方,那麼大家可知道沂蒙山究竟哪裡吸引人呢?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他吧!

現如今交通如此發達,人們想出去看看的心情就越來越強烈,是啊,世界這么大,總要出去看看。沂蒙山的美景你值得去!

⑶ 沂蒙山旅遊區的介紹

沂蒙山是泰沂山脈的兩個支系,指的是以沂山、蒙山為地質坐標的地理區域,這里不僅是革命老區,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圈,歷史上屬於東夷文明。1 沂蒙山同時也是一個旅遊概念,沂蒙山旅遊區位於山東省中南部,包含沂山景區、蒙山雲蒙景區、龜蒙景區三個景區,核心景區面積148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齊長城所在地、世界著名養生長壽聖地,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

⑷ 沂蒙山革命老區的故事

1、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

1941年冬,大批日偽軍包圍了駐沂南馬牧池村的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部。11月4日,八路軍一名小戰士在反「掃盪」中負傷,沖出敵人包圍圈,跑到馬牧池村西河岸邊,在墳塋、樹木間不停地躲閃、奔跑,敵人不停地尋找、追趕。

明德英看見了小戰士的處境,迎上去將他拉進自家窩棚里,按在床上,蓋上破爛不堪的被子。不一會,兩個日本兵追趕過來,窩棚門矮得低下頭都難走進去。日本兵發現她是啞巴,就比劃著戰士的身高、衣著,問她見到小戰士沒有。明德英毫不猶豫地朝西山指了指,兩個日本兵急忙朝西山追去。

日本兵走後,明德英上前揭開被子,發現小戰士因傷口流血過多,已經昏迷過去。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來不及燒水做飯,毅然將乳頭塞進小戰士嘴裡,乳汁一滴一滴滴進戰士的嘴裡……小戰士終於得救了。

隨後,她又和丈夫殺了家中僅有的兩只雞,做成雞湯,一口一口地喂給小戰士。她還天天用鹽水為他清洗感染流膿的傷口。半個多月後,小戰士傷愈歸隊。

2、沂蒙六姐妹

在1947年的萊蕪戰役中、淮海戰役中,特別是孟良崮戰役期間,沂蒙六姐妹不分晝夜,在村幹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線的軍支前重擔,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為部隊納軍鞋、護理傷病員等。

戰役期間,六姐妹和她們的鄉親們一天只吃一頓飯,整天忙碌著,操勞著,每天來回20多里山路。據不完全統計,在孟良崮戰役期間,她們帶領全村為部隊納軍鞋500多雙,她們還經常在村子,前線搞宣傳,鼓舞士氣。沂蒙六姐妹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1947年6月10日,當時的《魯中大眾》發表了題為《婦女支前擁軍樣樣好》的革命獻身精神,稱她們為「沂蒙六姐妹」。

3、為了中國革命奉獻了無私無畏之愛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祖秀蓮

1947年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庄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著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裡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著一項艱巨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

春英一家為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為做軍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望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於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成了終身的遺憾。

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沂蒙紅嫂們用她們的勇敢、堅毅、無私奉獻,詮釋了感動中國的沂蒙精神。

4、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

抗戰期間,淵子崖村群眾堅決抵制日偽軍敲詐掠奪。1941年12月19日,盤踞在小梁家的偽軍約156人包圍淵子崖,被自衛隊用土炮打跑。20日上午10時許,日偽軍1000餘人撲向淵子崖,自衛隊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拚死抵抗,直到太陽偏西敵軍才擁進圍子。

村民誓死不降,用原始的武器與日偽軍展開逐屋逐戶的巷戰。傍晚,八路軍山東縱隊二旅五團一個連及縣、區武裝趕來支援淵子崖,敵人被迫撤退。

此戰役中淵子崖自衛隊員共殲滅日偽軍100餘人,但也有147名自衛隊員和男女村民在戰斗中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淵子崖民眾英勇抗敵的事跡,在莒南黨史和山東革命斗爭史上譜寫了輝煌的一頁,被當時的濱海專署授予「抗日模範村」稱號,其事跡載入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1995年被拍成電視片在中央台播放 。

5、厲家寨

1951年,厲月坤任厲家寨鄉黨總支書記,同時兼任厲家寨村黨支部書記,領導著厲家寨人改造家園。1954年冬至1955年春,他帶領全鄉幹部群眾發起了治山治水的攻堅戰,鑿平了11個嶺頭,填平了70多個大汪和300多條大溝,鑿通了三道大嶺,迫使13條山河改了道,把1180塊小地整成了「三合一」標准梯田。

在新時期,沂蒙精神仍然煥發出了勃勃生機,誕生於革命戰爭年代的沂蒙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展現出越來越耀眼奪目的偉大光輝,令無數後人敬仰。

沂蒙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伴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前行,沂蒙精神必將折射出愈加璀璨奪目的光芒,影響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後人,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脊樑。

⑸ 有去過山東蒙山的嗎能不能介紹一下值得去看看嗎!謝謝

蒙山古稱「東蒙」、「東山」,為泰沂山脈的一個分支,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85%, 現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東方養生長壽聖地。其主峰龜蒙頂位於平邑縣境內,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因其酷似一巨大神龜伏卧於雲端天際而得名,它與泰山遙遙相望,被譽為「岱宗之亞」。蒙山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眾多,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被古人視為「華夏神山,天下大宗」。自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成王就封人類始祖伏羲太昊的後代顓臾王在此建立了顓臾國。老一輩革命家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都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過。

東 路 導 游 詞

(一)萬壽宮

這里是攀登龜蒙頂的起點,前面的這片建築群稱為萬壽宮,它最早為顓臾王祭祀蒙山的場所,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稱蒙祠。宋雍熙年間改祀顓臾王,俗稱顓臾王廟。宋神宗年間,守廟高士賈成篤信道教,廣收門徒,香火甚盛。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徽宗詔見賈成, 賜以「紫衣象笏」,仍歸道觀,是時,蒙祠改稱「玉虛觀」,主祀玉皇。明朝改稱萬壽宮,並一直沿用至今,清康熙年間最盛,廟地達4000餘畝,道眾達300多人。 現存玉皇殿、觀音殿等建築。玉皇殿前有一大型奇石,嶙峋古拙「形如山峰」,稱「蒙山祠石」,宋人鐫「玉華峰」三字於其上,此石已被宋代金石名家趙明誠收入《金石錄》書中。

附:

1、有關史料

(1)「任、宿、須句、顓臾」風姓, 為春秋時的東方四小國。顓臾國故城遺址就在萬壽宮附近的固城村,城址近正方形,南北長600米,東西寬550米。

(2)位於萬壽宮附近的柘溝村, 曾是中共山東省委機關駐地。1938年3月3日,時任省委書記的黎玉及趙傑、程照軒等帶領中共山東省委機關進駐萬壽宮。現在尚存黎玉 等住過的房屋。

(3)1940年11月22日,日軍田中聯隊400餘人及劉桂堂匪部千餘人侵佔武安,企圖修築「環蒙公路」,封鎖蒙山抗日根據地。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四團包圍敵人,經兩天一夜激戰,打退敵人數次增援,殲敵300餘人。

2、禍起蕭牆

《論語·季氏》中曾記述了春秋魯國大夫季孫氏欲伐 顓臾而引起孔子師徒辯論的故事。當時擔任季氏家臣的冉 有、季路將季孫氏欲伐顓臾的事告訴了老師孔子,孔子認為他倆不去勸阻季孫氏是一種過失。冉有說:「顓臾固而 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駁斥說,你們兩人「相夫子而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 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 在蕭牆之內也」。這就是成語「禍起蕭牆」的出處。文中 提到的顓臾國,為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封太昊後裔所建,其都城就在萬壽宮附近的固城村,現仍存顓臾國舊城牆遺址。

3、葯王傳奇

葯王姓甚名誰,無從可考,但在當地百姓中,他的故事廣為流傳,萬壽宮附近原有葯王殿一座。據說葯王頭上長有兩角,他什麼葯草都敢嘗,一旦吃到毒草,只需搖一下角就沒事了。他一生中吃了無數毒草、毒蛇、毒蟲都平安無事,然而「一代葯王」卻被一種紅色千腳蟲葯死,連搖角也不靈了。

葯王有生之年,行醫鄉里,醫治病痛,在百姓中威望極高。他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德行,修建了葯王殿以祭祀這位「民間神醫」。(註:它處葯王殿多祀葯王孫思邈)

4、劍池

萬壽宮東北約4公里處,有一池名曰:「劍池」, 當地百姓又稱之為「劍汪」。池子大約有兩丈見方,池水清澈甘甜,歷經幾千年而不見乾涸。池中有寶劍一把,斜插於石縫中,寶劍光芒奪目,冷華泛泛。平日微風吹拂,波浪起處,寶劍顫動,發聲若龍呤虎嘯,霎是神奇。

相傳此劍為軒轅黃帝時,隱居於蒙山的「蒙山老人」所鑄,乃絕世好劍、曠世之神兵利器。據傳此劍的鑄造需經3000年火中燧煉,3000年清水浸泡方能鑄成、「蒙山老人」在蒙山得道成仙時,此劍尚未完成3000年浸泡,故被遺於此「劍汪」中,繼續吸取天地之靈氣,日月之光華。說到這里,大家也許會心生疑問,為什麼這么多年一直沒有人來拔取此神劍呢?唉,你可別說,還真有許多人曾潛到水中去拔,但無論如何也拔不出。此劍還有奇怪之處,坐在池旁,用腳觸劍柄,可見劍身上下顫動,彷彿一觸即倒,可就是拔不出來,真是氣煞人也!據說,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有人見「劍池」附近,電閃雷鳴,地動山搖,聲震數里。第二天,到劍池觀看的人都大吃一驚,但見池旁巨石俱焚,神劍已不翼而飛,概3000年水中浸泡已成,乃升空而尋主人去了吧!

(註:本故事由劉同公提供線索)

(二)翠竹園

翠竹園,正式建園於1972年春。先後從福建武夷山,南京林業大學等地引進竹子30多個品種,現在竹園已被省科委列為全省「南竹北引」的科技示範園。

竹園內生長著毛竹、淡竹、剛竹、紫竹、鳳尾竹、孝順竹、鵝毛竹、茶桿竹、斑竹、地毯竹等品種。其中毛竹佔了這片竹林的大多數,毛竹又叫南竹、江南竹,可用於傢具、工藝美術品加工,筍可食用。毛竹適應性強,引種潛力大,佔全國竹林總面積的70%左右。淡竹又名紅淡竹、小青竹,它用途廣泛,筍味鮮美,可食用。剛竹抗性很強, 能耐-18℃低溫,在PH值8.5的鹼性土壤中也能生長,它的筍味苦,水漂後也可食用。紫竹通體發紫,高雅迷人,為典型的觀賞竹。鳳尾竹猶如鳳凰的尾巴一樣,灑脫不羈,也很漂亮。孝順竹生長繁殖起來井井有序,是做行道竹的好材料。鵝毛竹的竹葉,象反轉的鵝毛,別致而有情趣,可做盆景。斑竹身上帶有小斑點,與湘妃竹相象,看起來也別有情調。

中國的竹文化源遠流長,自古至今,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多有吟頌。竹子以其堅韌挺拔、耐寒、高雅的風格,與梅、蘭、菊並稱為「花中四君子」,同時又位列「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一,可謂是植物王國中的一顆奇葩!鄭板橋在《竹石》中描寫竹子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艱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任七品縣令時,又曾題詩曰「夜闌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把自己的一身傲骨與憂國憂民的真摯感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寄興良也曾寫詩曰:「居不可無竹,無竹令人俗」。

竹園內有小橋一座,名為玲瓏橋,取宋代詩人蘇舜欽《滄浪亭懷貫之》中的名句「日光穿竹翠玲瓏」之意。玲瓏橋小巧古拙,下有水渠,潺潺流水緩緩流過,更襯托出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優美意境。

每到冬季的傍晚,成群的喜鵲由四面八方紛紛聚棲竹園,可觀賞到夕陽余輝下,群鵲歸巢的奇麗景觀。

附:

1、八戒石

進入翠竹園,可見前方路邊有一象形石,肥頭大耳,憨態可掬,與《西遊記》中的豬八戒極為酷似,取名為「八戒石」。傳說豬八戒來此是想到前方聚賢亭參加聚賢大會的。可惜他「懶、饞、色、貪」無一不絕,又怎能稱賢呢?這不,他被亭前的老神樹趕了出來,正懊惱著呢!大家看,他的鼻子都氣歪了。

2、聚賢亭

蒙山鍾靈毓秀,自古就是一座宗教名山,曾吸引了無數的賢人雅士,乃至帝王將相前來游覽。至聖先師孔子,東漢文字家蔡邕,書聖王羲之,唐李白、杜甫,清康熙、乾隆等均曾游歷蒙山。此亭取名為「聚賢亭」,有「納四方賢士,聚九州王侯」之意。亭前有白皮鬆,亭右有萬桿翠竹,亭周還有數枝臘梅圍繞,恰合「歲寒三友」之意。(註:「歲寒三友」中,松象徵堅貞不屈,竹子象徵清雅高潔,梅象徵忠烈。)

3、竹林七賢

所謂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時期的雅士: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

王戎:西晉琅琊(今臨沂)人,西晉惠帝時,累官至尚書令,司徒。王戎好貨而吝嗇,廣收八方園田,積錢無數,每每自執牙籌,與夫人晝夜計算,為時人所譏。南朝著名詩人顏廷之在他的詩《五君詠》中,只詠「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咸、五人,而鄙視山濤和王戎。

4、翠竹園的來歷

自蒙山萬壽坊向北前行不遠處,可見一大片青青翠竹立於青山綠水之間,給蒙山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關於這片竹林的來歷,還有一段優美的傳說。

據附近村民們講,這片竹園可不是一般的竹園,它可是乾隆帝御手親植的呢!傳說當年乾隆下江南時,尤其酷愛吃竹筍,臨走便 從當地帶走了一些竹鞭,准備到宮廷中載植,回歸的途中,路過蒙山,留戀於蒙山的美景,便在此遊玩了兩天。遊玩期間,當地的縣官從蒙山腳下的太平庄找了一位遠近聞名的美女陪侍左右,乾隆非常喜歡她,把她封為妃子,因為此女姓馬,當地百姓稱其為馬娘娘,至今蒙山西路上有乾隆與馬娘娘共同住過的「乾隆行宮」,乾隆臨走時,本想帶著馬妃一同進宮,但馬妃因其父去世未滿三年,她要留在家中為父親守墓,不願進宮,乾隆感念其孝心可嘉,不便勉強, 便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臨走之時,他與馬妃共同在山下栽植了一棵竹子(實際上是埋植了一根竹鞭),希望青山作證,他們的情義將與蒼松翠竹一樣四季常青。沒想到這棵竹子迅速向外蔓延,最終便發展成一片竹園。

真是紅顏薄命,後來馬娘娘不幸染病, 未等進宮便病死於家中,至今山下仍保存有馬娘娘的墓碑。後來乾隆皇帝又曾多次登臨蒙山,一是為了祭祀昊天和五帝百神,同時也是為了來憑吊自己的愛妃。

(三)蠍子山

在翠竹東北方有一山名為蠍子山,山頂有一亭,稱為峻然亭。立於亭中,頓覺天開地闊,清風拂面,愜意異常。曾有無名氏登亭留詩曰:「南瞻蒙湖水如鏡,北顧群峰蒼翠浮。一亭一人一壺酒,滿天霧氣拜神龜。」

傳說,過去蠍子山上蠍子泛濫成災,成千上萬的蠍子竄到附近村莊,蜇死了許多人畜,人們想盡各種方法,都不能除去這些蠍子。後來,人們從茅山請來了一個老道士,在附近建了座金雞廟,蠍子從此便絕跡了。至今,蠍子山上沒發現過蠍子。

盡管蠍子山上沒有了蠍子,可蒙山其它地方卻盛產蠍子,並且龜蒙頂前的蠍子比其它地方的還多兩條腿,稱為「全蠍」,葯用價值極高。關於「蒙山全蠍」,早在1100多年前的醫學典籍《蜀本草》中就有記載。

(四)神龜望月

在蠍子山上有巨石極似一神龜在眺望空中明月。相傳很久以前,蒙山腳下即為東海之濱,有一隻修煉500 多年的靈龜,經常在沒人時,爬出水面玩耍,尤其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它常爬到高處去觀賞月色。

在一個月光明媚的夜晚,靈龜正在岸邊養神,忽然,它發現蠍子山涼亭中,有一白衣絕色女子在翩翩起舞,朦朧中,靈龜彷彿看到女子正對它微笑,一時間,不禁心旌旗搖,便匆匆向蠍子山上爬去,企盼能拜見拜見仙女(和八戒一個毛病!),誰知靈龜只顧慌里慌張向前一路猛爬,等它氣喘吁吁地爬到山頂時,白衣仙女已是人去樓空,回想剛才仙女那勾魂奪魄的舞姿和清麗脫俗的面容,靈龜不禁大大後悔自己的魯莽,已至於驚走了仙女。

靈龜又忽然想到,此女必為月中嫦娥下凡無疑,於是便望著月亮痴痴地發呆,它是多麼希望伊人再現,再看一眼那優美絕倫的舞姿和仙女嬌美的容顏啊!可就這樣它一等就是三千六百個輪回,也不見那仙女再現,最終便化成了一隻石龜,卻仍在虔誠地仰望著月亮,傻傻地等待。真是世間自有痴情者,聲漸不聞舞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五)沙 家 浜

一提到沙家浜,大家可能會聯想到革命樣板戲《沙家浜》,事實上,這名字的由來,確實與真正的「沙家浜」有些關聯。

修蒙山公路時,有一支工程兵在此駐扎, 其中一江蘇藉士兵,老家恰好是江蘇常熟沙家浜,他看到此處水草豐茂,心想此地種蘆葦不錯,於是便趁回家探親時,帶回一簇蘆葦。蘆葦在此安家後,迅速蔓延,此地一度成為蘆花世界。到如今,這蘆葦叢幾盛幾衰,斷斷續續地生長了30個年頭。後來,帶蘆葦的這名工程兵在一次爆炸事故中,不幸以身殉職,人們為了紀念烈士,便把這個地方取名為「沙家浜」。

大家再看,遠處的石壩上還生長著茂盛的何首烏。幾年前,有人在此挖出過一對成人形的何首烏,縣電視台曾報道過。這對何首烏一男一女,須發皆清晰可見。當初,張果老騎驢成仙,可就是因為喝了「千年首烏湯」呢!大家不妨買些首烏帶回去泡酒喝,雖不能得道成仙,但何首烏對頭發的保養和養顏抗衰功能,已是科學證明的事實。

(六)寶葫蘆石

從沙家浜前行不遠,即可見路邊石壁上有一石,形如大葫蘆。相傳這是當年東山狂李白與杜甫同游蒙山時,酒醉後遺落於此,石化所成。

又傳,此葫蘆乃是一把可開啟蒙山神秘宮殿的鑰匙,宮殿內有軒轅時,在蒙山得道成仙的蒙山老人所遺留的仙丹一顆,以及《龍嶠經》一本。相傳讀經書可讓人大徹大悟,永離苦海;吃仙丹則可讓人長生不老,得道成仙。

(七)讀 景 壁

讀景壁可謂是一幅瑰麗的立體畫卷,從石壁上可以看出許多象形景物,如「猿人臉」、「玉兔」、「老子像」、「鯉魚躍龍門」、「大佛」、「巨龍騰飛」、「孔子像」、「虎」等景物。

如把「猿人臉」看成是孫悟空的臉,則它和後面的老子像一起,就成了「三打白骨精」的場面。而「孔子像」恰好位於「心」形當中,好像口中還念念有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樂乎?」,「老虎」位於孔子像左側,讓人又不禁聯想到孔老夫子的警世名言:「苛政猛於虎也!」

讀景壁左側山頭上,有一石,象巨龜正引頸高歌:「祝-你-健-康-長-壽!」左前方山谷平台上,還有一石牛,維妙維肖,被稱為「卧牛石」。

(八)攬勝亭

由讀景壁上行不遠,即可來到一座古亭,名為攬勝亭。亭前視野開闊,三面環山,層林疊翠。

亭右下方,可見「萬龜竟奔」,( 可能是龜蒙頂上的老神龜,正召集眾龜到山頂開會,去晚了要打板子,還要扣獎金,你看他們爬的多起勁啊!)在眾龜中間一開闊地, 有兩塊巨石極象一對小情侶在竊竊私語,兩人相對側卧著,女的還挎著一個小包。(好象正商量著:「你看我們兩個都老大不小了,這婚事也該辦了,老拖也不是辦法呀!」)在「情侶石」左側還有一長條型巨石,儼然賀龍將軍的石刻造像,命名為「將軍岩」。

再往右前方山上望,有一塊條形石頭立於崖壁之前,樣子很特別,稱為「思過崖」,即指那象一個人在面壁思過。關於「思過崖」還有一個凄美的傳說。( 見附1「思過崖的傳說」)

從攬勝亭向前方山上望,可見「孔雀開屏」、「鷹嘯絕谷」兩景。其中「孔雀開屏」那個山頭叫「鳳凰山」,而且也可整體看作是「孔子坐像」。攬勝亭前平而開闊 , 古稱「聞樂台」。另外,在左前方山上,可見「獅身人面像」等景物。

附1:思過崖的傳說

蒙山白雲岩有座清虛觀,隸屬全真教華山派。道教分為全真派和符錄兩大派,前者以北京白雲觀(號稱全真教天下第一叢林)為代表,後者以茅山道士為代表。其中全真派道士不允許結婚生子,忌女色。

據說清虛觀中有個叫方青的小道士,一日他替師傅下山買葯,結果與葯店老闆的女兒翠薇一見鍾情,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一時間竟山盟海誓,忘了自己是全真道士了。從那以後,方青便經常偷偷溜到山下與翠薇幽會,但最終還是被掌門清真子發現了,清真子大怒,便罰小道士到「思過崖」去面壁七天,不準吃東西。

翠薇在家等了三天不見方青前來幽會,便差人偷偷地到觀里去打聽,當她得知方青已被餓了兩天後,心急如焚。天剛一黑,她便帶著做好的飯菜,爬上了思過崖。當他看到小道士時,禁不住內心的激動,邊叫著方青的名字,便向他奔去,誰知恰在此時,不幸的事發生了,她竟一腳踏空跌進了萬丈峽谷!

方青目睹情人墜崖,悲痛欲絕,他跪在崖壁前,不吃不喝,氣絕而亡,最後化成了石頭。為了紀念這段凄婉的愛情故事,翠薇墜崖的山谷,便稱「情人谷」。

(十)望峰亭

「望峰亭」位於「勝利門」前方,為觀賞鷹窩峰而建。因此峰絕壁千尺,人猿難攀,只有蒼鷹才可飛臨其上做窩築巢,故名「鷹窩峰」。

立於此亭,可見鷹窩峰巍然矗立,直刺蒼穹,宛若一巨大的假山盆景立於群山萬壑之中。它孤峰獨立,四周如刀劈斧削,極其險峻,頗似張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故有「小張家界」之稱。峰頂有蒼松如蓋,從石縫中長出,傲然挺立,連鬍子花白的老頭也說不清此松的年齡,因為他們聽說在父輩們還小的時候,山頂上就有這么一顆小松樹。

每當夕陽西下,雲歸鳥還,山色灰濛,奇峰與晚霞相映生輝,斑斕瑰麗,呈現出「暮色蒼蒼千嶂暗,萬山叢中一片霞」的奇麗景色,自古便有「不到鷹窩峰,枉為蒙山行」之說。

鷹窩峰上還可看出「兵馬俑」、「彌勒坐像」等景觀。望峰亭附近有「孔子坐像」、「圖騰石」等象形石。若極目上望,則可見有一駝鳥正在林中奔跑,命名為「綠洲駝鳥」。在望峰亭前,路右側山崖上,有兩只動物栩栩如生,活象一隻大鯨魚和一隻烏龜在嬉戲玩耍,名為「鯨龜嬉戲」。

過望峰亭里許,向對面山坡望去,有一巨石凸現於綠樹叢林之中,該石酷似神龜引頸顧盼左右,被稱為「林海卧龜」。

(十一)東天門

從望峰亭上行約1.5公里,到達一處牌坊, 稱為「東天門」。此地峽谷縱橫,地勢險要,有蒙山十大景觀之一的「虎踞龍蟠」勝景。它扼東路與中路的交匯點,可謂是蒙山之「鎖鑰」。

這里空氣異常清新,據中國科學院環境評價部測定,此地峽谷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20萬個/cm3,為國內第一,是大氣平均值的4400倍。可以說,這里是「天然的氧吧」,天賜的「森林浴場」。據科學研究表明,負氧離子比純氧更易與人體血紅蛋白相結合,可緩解人的精神壓力,有效改善人體血液循環,並能治療人體多種疾病」。如:它可以平衡人體血糖濃度,有效治療糖尿病;它可以改善人體的呼吸功能,有效治療哮喘病等呼吸系統疾病。

在東天門牌坊西側有一巨石名為「老虎石」;非常威武,但若從牌坊下觀看,老虎石則成了「泰坦尼克號」最後的輝煌,船身搖搖欲墜,桅桿業已折斷,真是前看成虎側成船,妙不可言!(註:若是和領導乘車上,則可說成是「一帆風順」或「直掛雲帆濟蒼海」為好。)與老虎石相對的山崖上,有一隻烏龜伸著長長的脖子正向上爬,邊爬邊向遊客張望,名為「神龜驚望」。

東天門牌坊上有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的字「西望碧霞籠泰岳,東來紫氣滿蒙山。」米芾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為「宋四家」。其中關於「東來紫氣」還有個典故,據說當年守衛函谷關的士兵忽然發現東邊有一團紫氣飄來,有人說,今天一定會有聖人駕到,過不多時,果然見老子倒騎青牛緩緩走來。由此,「紫氣東來」就成了吉祥福瑞的象徵。大家看,今天有沒有紫氣飄來呀!

(十二)群龜探海

從東天門上行1公里左右,可見路右邊有一片山崖瑰瑋萬狀,上有許多烏龜或閉目沉思,或匆匆前行,或東張西望,形態各異。因峽谷中常能形成雲海、霧海,這些爬行的烏龜在「海」中極富動感,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邊的巨龜已爬進海底,中間的有的在踽踽前行,有的在左右回顧,最上邊的幾只小龜可能是剛從蛋殼中爬出來,還不敢下海,正在東張西望,可愛至極。此景被命名為群龜探海,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在中國、日本等東方國家,烏龜是長壽的象徵,有「龜齡鶴壽」的說法。蒙山是一座長壽山,被稱為東方養生長壽聖地,有以下原因:

其一,在航片上看龜蒙頂及其周圍海拔千米以上的幾座山峰,在支架上恰好構成一個「壽」字形圖案,蒙山是長壽山,可謂有其天意。

其二,蒙山龜狀象形石極多,是長壽的福音。

其三,蒙山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國內最高,既便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這給養生長壽在客觀上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希望大家來到長壽山上,都健康長壽!

在路左側,有大片的落葉松林,遠觀如江南的水杉,其松針是上好的花肥材料,亦可做成枕頭,有清心明目之功效。此松只有在海拔千米以上才能生長良好,也就是說,您現在已位於海拔千米以上了。

(十三)龜蒙頂

龜蒙頂為蒙山主峰,它海拔1156米,在山東省境內僅次於泰山,因其猶如一隻巨龜伏卧於雲端天際而得名。

到達龜蒙頂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摩崖石刻「龜蒙頂」三個流光溢彩的大字。在字右上方有一蒼松,層次分明,長枝伸展,極富情調,為蒙山的「迎客松」。迎客松下,有兩山洞,一深一淺,是當時雷達部隊的防空洞。

登上龜蒙頂,但見萬壑流雲,煙霞明滅,田疇如畫,令人心曠神怡。峰頂有一巨松如蒼龍過海,又如驕鳳回首,名為「卧龍松」,是為紀念蒙山沂水養育的一代巨星「諸葛孔明」所植。相傳一名叫玄真子的老道與孔明友情甚篤,兩人常一塊縱論天下大事。後來,諸葛亮隨劉備南征北戰,三分天下,深居巴蜀,與玄真子再未謀過面。老道玄真子後雲游至蒙山玉皇殿,並長期定居下來。每每念及與孔明往日的情誼,老道不勝懷念,亦感自己知音難覓,不勝惆悵。不久,他在蒙頂栽植了一顆松樹,並命名為「卧龍松」,從那以後,他每天下午都來松樹下飲酒賦詩,抒發曠古之幽情。玄真子栽植的古松,早已毀於雷電,這顆松樹是在原先老樹底下又發出的新枝,如今也已600多年了。

在卧龍松上方,有孔子小魯碑,上書「孔子小魯處」。據考證,孔子曾沿泗水、卞橋、仲村一線登上龜蒙頂,在蒙山西側10公里處,有一村名為「子宿村」,是孔子登東山的夜宿之地。「四書」之一的《孟子》中記載:「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的「東山」即指蒙山。在龜蒙頂左側偏南2里許,有「望海樓」, 為孔子東眺大海之處,今樓不存,僅存遺址。望海樓附近有「聖憩石」是孔子登山休息之處。

由龜蒙頂向北邊山崖上眺望,可見一白色峰叢立於林海之中,明耀醒目,形如人的手掌,稱為「佛掌崖」。(見附3「佛掌崖」傳說)

從龜蒙頂向西北遠眺,有一白色山峰形如偉人毛澤東的頭像,名為「偉人峰」。偉人峰可謂是極盡造化鬼斧神工之妙,頭像上,額頭、眼睛、鼻子、臉孔、下額,無一不與毛主席本人面孔相吻合,形態慈祥逼真,直到發型皆與毛主席的維妙維肖。1999年,「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的范局長來觀看後,都連聲說「象,太象了,簡直和真人一模一樣」!特別是在晴朗的下午觀看尤為清晰。」更為奇怪的是,「偉人峰」下邊有一村,名為「毛家村」,此村最早為幾家姓毛的在此定居而得名。據當地百姓講,「偉人峰」嘴上的松樹恰為41棵,這不正象徵著毛澤東一介書生,垂躬而治,自1935年至1976年,共執政41年的歷史嗎?

在龜蒙頂東端山崖下,有一石形如青蛙蹲於荷葉作勢欲跳,名為「蛙跳林海」。用毛主席的一首《詠蛙》詩來形容這只青蛙最恰當不過了。詩曰:「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這首詩托物言志,其實是毛澤東年少時,壯志豪情的真實流露。「毛主席」既然顯像於蒙山,這只象徵它雄偉抱負的「蛙」也便應時而生了!

龜蒙頂西側建有「七二0」蒙山轉播台, 為省廣播電視廳直屬電台,魯南地區的電視節目大多是通過這里轉播的。附近還有電信基站的發射塔,在這里你大可不必擔心手機或傳呼不好使,看看您的手機,信號是不是很好?保管一拔就通!

附:

1、蒙頂觀日出

早晨在龜蒙頂上可觀「東海日出」。日出時間四季各不相同,大約都在4:30——6:00之間。日出時但見東方先由青灰色轉為灰白,又由白轉為淡紅,接著只見東方一區宇內絳縞駁色,斑讕瑰麗,隨後一小片水域越來越紅艷,越來越亮麗,直到一輪紅日由一汪澄亮的水中噴薄而出,此時,霞光萬道,光華奪目,萬山鍍金,層林盡染,四周的山巒盡籠罩於淡淡的霧靄之中,在晨光的照射下,猶如「海島仙洲」,真是美幻絕倫。再加上震撼群谷的松濤 、 婉轉悠揚的鳥鳴、清冷淡雅的月輝(此時尚存殘月),倘若徐霞客來此,也當贊此為人間仙境了。

2、龜蒙頂的傳說

相傳蒙頂和尚明廣與其師在暴雨中觀山下水情,明廣見大片土地被洪水吞沒,便問師父廟里該作何防備。其師言:「立於蒙頂,何懼山洪!」此話一出,激怒了東海龍王,他急令群龍齊向蒙頂聚水,傾刻間,洪水洶涌、濁浪滔天,兩人及數萬只生靈命在旦夕。恰在此時,水中有一隻碩大無比的巨龜浮現,它急速向蒙頂游去,數以萬計的小動物躍上龜背而得救,明廣和其師也上了龜背,但其師連驚帶嚇,加上年老體衰,不幸一命嗚呼。

是役,有九條巨龍被累死,龜蒙之陰的「九龍口」即由此而得名。大水過後小和尚明廣移居龜蒙西北方創建了「明廣寺」。而那隻拯救生靈的神龜卻因此而得罪了龍王,被它們使「定身法」定在了蒙頂,化成了石頭,千古以來,默默地在此福佑著四方的百姓。

3、佛掌崖的傳說

由龜蒙頂向北邊山崖上眺望,可見一白色崖壁立於群山之間,明耀醒目,形如人的手掌,相傳為佛祖如來發怒拍山震石而成。然而佛祖為何在此發怒呢?

相傳當年碧霞元君途經此地,見蒙山到處山青水秀,靈氣逼人,便走下雲端,登上龜蒙頂,准備在此修煉,這下可急壞了王禪老祖鬼穀子,他從「鬼谷洞」中匆匆趕來,與之評理,說他早已在此修煉多年,請「元君」另投它處,然而碧霞元君又豈肯輕易相讓,兩人正在爭吵不休,正巧我佛如來經過此地,一看兩位大仙竟然為了一座山峰喋喋不休,不禁大怒,他對著山峰大掌一拍說:「你們兩個已位列仙班,現在竟然為了一座山峰大吵大嚷,成何體統?」畢竟碧霞元君是女的,臉皮薄,聽佛祖這么一說,不禁臉上飛紅,駕上祥雲,匆匆離去。

大家知

⑹ 沂蒙電視劇是在哪裡拍攝的

蒙陰的蒙山,沂水那一片~

⑺ 電影沂蒙山南京哪家影院在放

摘要 《沂蒙山》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影視傳媒集團、中共臨沂市委宣傳部、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山東影視製作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攝制,山東歌舞劇院協助拍攝,山東影視製作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由欒凱作曲,王曉嶺、李文緒編劇,是由黃定山執導,王曉嶺、李文緒編劇,王麗達、楊小勇、王傳亮、金鄭建、張卓主演的電影。[1]2021年7月7日,《沂蒙山》全國上映。[2]

⑻ 蒙山上有哪些著名景點

(一)萬壽宮 這里是攀登龜蒙頂的起點,前面的這片建築群稱為萬壽宮,它最早為顓臾王祭祀蒙山的場所,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稱蒙祠。宋雍熙年間改祀顓臾王,俗稱顓臾王廟。宋神宗年間,守廟高士賈成篤信道教,廣收門徒,香火甚盛。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徽宗詔見賈成,賜以「紫衣象笏」,仍歸道觀,是時,蒙祠改稱「玉虛觀」,主祀玉皇。明朝改稱萬壽宮,並一直沿用至今,清康熙年間最盛,廟地達4000餘畝,道眾達300 多人。現存玉皇殿、觀音殿等建築。玉皇殿前有一型奇石,嶙峋古拙「形如山峰」,稱「蒙山祠石」,宋人鐫「玉華峰」三字於其上,此石已被宋代金石名家趙明誠收入《金石錄》書。 附: 1、有關史料 (1)「任、宿、須句、顓臾」風姓, 為春秋時的東方四國。顓臾國故城遺址就在萬壽宮附近的固城村,城址近正方形,南北長600米,東西寬550米。 (2)位於萬壽宮附近的柘溝村, 曾是共山東省委機關駐地。1938年3月3日,時任省委書記的黎玉及趙傑、程照軒等帶領共山東省委機關進駐萬壽宮。現在尚存黎玉 等住過的房屋。 (3)1940年11月22日,日軍田聯隊400餘人及劉桂堂匪部千餘人侵佔武安,企圖修築「環蒙公路」,封鎖蒙山抗日根據地。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四團包圍敵人,經兩天一夜激戰,打退敵人數次增援,殲敵300餘人。 2、禍起蕭牆 《論語·季氏》曾記述了春秋魯國夫季孫氏欲伐 顓臾而引起孔子師徒辯論的故事。當時擔任季氏家臣的冉 英季路將季孫氏欲伐顓臾的事告訴了老師孔子,孔子認為他倆不去勸阻季孫氏是一種過失。冉有說:「顓臾固而 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駁斥說,你們兩人「相夫子而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 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 在蕭牆之內也」。這就是成語「禍起蕭牆」的出處。文 提到的顓臾國,為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封太昊後裔所建,其都城就在萬壽宮附近的固城村,現仍存顓臾國舊城牆遺址。 3、葯王傳奇 葯王姓甚名誰,無從可考,但在當地百姓,他的故事廣為流傳,萬壽宮附近原有葯王殿一座。據說葯王頭上長有兩角,他什麼葯草都敢嘗,一旦吃到毒草,只需搖一下角就沒事了。他一生吃了無數毒草、毒蛇、毒蟲都平安無事,然而「一代葯王」卻被一種紅色千腳蟲葯死,連搖角也不靈了。 葯王有生之年,行醫鄉里,醫治病痛,在百姓威望極高。他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德行,修建了葯王殿以祭祀這位「民間神醫」。(註:它處葯王殿多祀葯王孫思邈) 4、劍池 萬壽宮東北約4公里處,有一池名曰:「劍池」, 當地百姓又稱之為「劍汪」。池子約有兩丈見方,池水清澈甘甜,歷經幾千年而不見乾涸。池有寶劍一把,斜插於石縫,寶劍光芒奪目,冷華泛泛。平日微風吹拂,波浪起處,寶劍顫動,發聲若龍呤虎嘯,霎是神奇。 相傳此劍為軒轅黃帝時,隱居於蒙山的「蒙山老人」所鑄,乃絕世好劍、曠世之神兵利器。據傳此劍的鑄造需經3000年火燧煉,3000年清水浸泡方能鑄成、 「蒙山老人」在蒙山得道成仙時,此劍尚未完成3000年浸泡,故被遺於此「劍汪」,繼續吸取天地之靈氣,日月之光華。說到這里,家也許會心生疑問,為什麼這么多年一直沒有人來拔取此神劍呢?唉,你可別說,還真有許多人曾潛到水去拔,但無論如何也拔不出。此劍還有奇怪之處,坐在池旁,用腳觸劍柄,可見劍身上下顫動,彷彿一觸即倒,可就是拔不出來,真是氣煞人也]說,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有人見「劍池」附近,電閃雷鳴,地動山搖,聲震數里。第二天,到劍池觀看的人都吃一驚,但見池旁巨石俱焚,神劍已不翼而飛,概3000年水浸泡已成,乃升空而尋主人去了吧! (二)翠竹園 翠竹園,正式建園於1972年春。先後從福建武夷山,南京林業學等地引進竹子30多個品種,現在竹園已被勢委列為全省「南竹北引」的科技示範園。 竹園內生長著毛竹、淡竹、剛竹、紫竹、鳳尾竹、孝順竹、鵝毛竹、茶桿竹、斑竹、地毯竹等品種。其毛竹佔了這片竹林的多數,毛竹又叫南竹、江南竹,可用於傢具、工藝美術品加工,筍可食用。毛竹適應性強,引種潛力,佔全國竹林總面積的70%左右。淡竹又名紅淡竹、青竹,它用途廣泛,筍味鮮美,可食用。剛竹抗性很強,能耐-18℃低溫,在PH值8.5的鹼性土壤也能生長,它的筍味苦,水漂後也可食用。紫竹通體發紫,高雅迷人,為典型的觀賞竹。鳳尾竹猶如鳳凰的尾巴一樣,灑脫不羈,也很漂亮。孝順竹生長繁殖起來井井有序,是做行道竹的好材料。鵝毛竹的竹葉,象反轉的鵝毛,別致而有情趣,可做盆景。斑竹身上帶有斑點,與湘妃竹相象,看起來也別有情調。 國的竹文化源遠流長,自古至今,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多有吟頌。竹子以其堅韌挺拔、耐寒、高雅的風格,與梅、蘭、菊並稱為「花四君子」,同時又位漣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一,可謂是植物王國的一顆奇葩!鄭板橋在《竹石》描寫竹子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千磨萬擊還艱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任七品縣令時,又曾題詩曰「夜闌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把自己的一身傲骨與憂國憂民的真摯感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寄興良也曾寫詩曰:「居不可無竹,無竹令人俗」。 竹園內有橋一座,名為玲瓏橋,取宋代詩人蘇舜欽《滄浪亭懷貫之》的名句「日光穿竹翠玲瓏」之意。玲瓏橋巧古拙,下有水渠,潺潺流水緩緩流過,更襯托出江南「橋流水人家」的優美意境。 每到冬季的傍晚,成群的喜鵲由四面八方紛紛聚棲竹園,可觀賞到夕陽余輝下,群鵲歸巢的奇麗景觀。 山東蒙山景點中路導游詞 (一)勝境坊 勝境坊位於翠竹園之北,是登游龜蒙頂三條路的交會點。坊為仿明風格建築,正面兩側聯為「天開圖畫,觀東魯;地毓靈秀,德行華」。額題「蒙山勝境」。 由勝境坊向西可進入古道滄桑、怪石嶙峋的西路。西路為古人登山步行路,全長8公里。 沿途主要景點有迎仙橋、承天宮、泰山行宮、桃花峪、回馬嶺、乾隆行宮、黑風口、九龍宮觀音殿、戲台等。 由勝境坊向東,沿路前行為蒙山車行東路,東路全長11公里。沿途主要景點有沙家浜、讀景壁、攬勝亭、望峰亭、虎踞龍蟠、群龜探海,然後到達蒙山極頂龜蒙頂。 從勝境坊直接前行,即入步游路,路全長7公里,有5888級石階鋪成,約需攀登3時左右,才能到達主峰龜蒙頂。沿途景點眾多,如試刀石、壽桃石、蒙古包、聖仙石、引路龜、山神廟、天書石、玉泉枕流、金銀灘、白雲岩、鷹窩峰、氣浴清新等,家千萬可別錯過,提醒家:緊跟導游是不錯的選擇! (二)試刀石 沿勝境門前行不遠,穿過一片火炬松林,可見左側山澗有一巨石從間裂開,裂隙上寬下窄,如利器所劈一般,名為「試刀石」。傳說當年關羽讓徒弟周倉為他磨「青龍偃月刀」,為了試試徒弟刀磨的怎樣,關羽便用寶刀劈開了這塊巨石,此事在當地百姓 傳為佳話。 (三)攔路泉 由試刀石上行,來到一處槳林道橋」的地方,橋邊有泉,命名為攔路泉。概行人至此,已感口喝,有泉攔路,希望家解解渴吧!蒙山泉水清涼爽口,含有多種礦物質,是天然「綠色飲料」。現在,蒙山礦泉水已逐漸進入千家萬戶。 (四)壽桃石 壽桃石為一天然石桃,位於勝境坊北約1 公里處。石桃之上題有一「壽」字,該字是陝西人任新昌的作,曾經獲國際金獎。此「壽」字遠觀象一長尾猴,又稱「猴壽」。該桃相傳為,有一年三月三,仙婦麻姑給西王母娘娘祝壽時,遺落至此石化而成。從此,「麻姑獻壽」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晉葛洪《神仙傳》記載,仙婦麻姑見王方平曰:吾與汝自上次會面以來,東海已三為桑田矣!滄海桑田的典故也由此而來。 (註:傳說漢朝豐都山王方平和陰長生修煉成仙。人們稱二人為「陰王」,訛傳為「陰間之王」。重慶豐都城,被稱為「鬼城」。過去,晚上店鋪門前都放有一盆清水,若是有鬼拿冥間錢來買東西,錢放到水就會變成火紙,當然店主就不會收這樣的錢啦!) (五)蒙古包 壽桃石前面不遠處,在路左側松林,有一巨石象蒙古人居住的帳蓬,名為「蒙古包」。該石表面渾圓光滑,最頂有青苔覆蓋,與真蒙古包維妙維肖,宛若天成。 (六)聖仙石 「聖仙石」又名「雙星石」,相傳李白、杜甫結伴遊蒙山,曾在此徜徉吟哦。據記載:唐天寶三年,李白被賜金放還,東過洛陽,與杜甫結交,同游梁、宋、齊、趙各地。翌年(天寶四年)結伴同游蒙山。留佣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詩,詩寫道:「……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校」(杜甫,字子美,詩自稱為少陵野老」。) (七)引路龜 山神廟下方石崗上,有一石龜引頸前行,龜背上花紋林林總總,斑斑駁駁,此龜神態栩栩如生,其模樣好像在為遊客指引上山的道路。這不,烏龜的頭部所指,正是我們要前行的方向。 (八)山神廟 此山神廟為仿宋風格的建築,是單檐歇山式 宮式建築,又叫式建築。歇山式為國古代建築風格的一種。另外還有懸山式、硬山式、廡殿式、筆頂式等風格的建築。山神廟內供奉三座神像,間為蒙山山神,兩側分侍土地神和牛王神。每年三月三為萬壽宮傳統廟會,屆時,山上遊人如織,眾多的善男信女到山神廟來燒香許願。據傳蒙山山神非常靈驗,有求必應。 (九)天書石 從山神廟沿路上行不遠處,可見路左側有石崖一座。崖壁上有石頭凹痕形成一「蒙」 字,此字筆畫如行雲流水,極盡行書之妙。相傳數術之崇偶、縱橫家之祖鬼穀子,曾隱居蒙山修煉,共授徒五人,即茅蒙、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其間鬼穀子曾留下「無字天書」讓眾徒去讀,「天書」共有兩字,都寫在蒙山天書石上,誰若能讀懂,便可君臨天下。然而幾個徒弟都只看出其的一字,所以,蘇秦雖掛六國相印,張儀雖縱橫天下,但終究不能如秦皇漢武一樣,一統九州,君臨天下。 ⊥請家找找看,如果找不出也別著急,在天書「蒙」的右邊,還有一壽星像,您如果能看出,就可以增壽。 (十)天外來客 沿天書石旁繼續前行,在路左側山石之上,可見一石和美國好萊塢塑造的外星人極為相似,那有趣的面孔,古怪的表情,也只有在銀河系之外,才有這號人物,此石被命名為「天外來客」,以和地球上的面孔相區別。 (十一)回眸 天書「蒙」前方不遠處,路右側有一海豹似的動物正回著頭,好像在給後邊的動物們報信:「嘿,別吱聲,來人了,千萬藏好,可別給逮著,否則,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十二)卧虎 告別「海豹」繼續前行,來到一片空闊地帶,但覺山風漸,路邊林木交錯,亂石千奇百怪,頗有點景陽崗之風。果然路左側山石之上正卧著一隻「吊睛白額猛虎」,還好老虎正眯著眼睛睡覺呢,咱們就先把它當成是病貓吧,不過,還是快點走為妙! (十三)冰山企鵝 從卧虎石剛向上走一段,你會發現路右側,有一隻憨態可掬的企鵝,正展翅急行呢!這傢伙,我就不多介紹了,家在電視上常見,她最拿手的,就是走路的姿態「瀟灑、漂亮」,比鴨子散步有過之而無不及,能傾倒一片哩!(可模仿一下).

⑼ 佛教大蒙山施食儀軌視頻

這是海濤法師主法的

大蒙山施食法會(上)—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3OTA1MTk2.html

大蒙山施食法會(下)—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4MDY2MTY0.html?tpa=

南無阿彌陀佛

閱讀全文

與蒙山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消費者偏好對國際市場營銷的影響 瀏覽:214
全區校園足球比賽策劃方案 瀏覽:336
食堂安全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903
寢室評比策劃方案 瀏覽:629
網路水果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27
關於慶祝五一勞動節的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337
大賽宣傳方案策劃書 瀏覽:350
幼兒園元旦活動系列方案策劃書 瀏覽:953
培訓機構培訓老師方案 瀏覽:226
活動的線上推廣方案ppt 瀏覽:186
市場營銷答案形考1答案 瀏覽:762
農技推廣基地建設方案 瀏覽:855
首鋼培訓中心招生方案 瀏覽:838
市場營銷學生的優勢 瀏覽:694
天津金立聯合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843
排球指導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57
小學生健康教育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512
曼秀雷敦男士化妝品的市場營銷策劃過程 瀏覽:166
電子商務研究背景 瀏覽:289
酒店網路營銷營銷目標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