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宣傳祭祀活動

宣傳祭祀活動

發布時間:2022-07-29 11:59:20

㈠ 文明祭祀宣傳標語

1、平安清明,安全第一。

2、講文明,樹新風,文明祭奠!

3、上墳燒紙慎用火,別回因祭祖遭橫禍答。

4、清明上墳莫燒紙,栽花種樹祭故人。

5、清明祭先祖不忘前人澤被,慎火護山林常使後人蒙蔭。

6、清明祭奠做文明人,只送鮮花紙不焚。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祭祖只獻鮮花禮,不焚香火文明人。

8、燒香燒紙皆陋習,文明祭祀應牢記。

㈡ 宣傳環保祭掃小義工都做什麼

宣傳環保祭掃小義工都做:
維持公墓秩序、幫助老年人,然後向市民宣傳文明祭掃的重要意義。
義工是指在不計物質報酬的情況下,基於道義、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責任,為改進社會而提供服務,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和個人技術特長的人和人群。主要義務服務一些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如養老院,孤寡老人,殘疾人,社會救助等。

㈢ 清明節文明祭掃的宣傳標語

1、關心生者,關愛逝者,關懷人生

2、自強奮進,改革創新,服務至上,爭創一流

3、再接再勵,勇奪第一,爭創全國文明單位

4、清明時節雨紛紛,一束鮮花祭故人

5、迷信燒紙何須用,文明祭掃慰故人

6、逝人鮮花祭,美好你我他

7、開展改樹塑活動,再樹文明新風

8、文明祭掃,為創建山水生態園林城盡一份微薄之力

9、破陳規陋習,樹文明新風10、誠信服務,重塑道德
深化殯葬改革,全面推行生態葬

祭祖毋忘文明,掃墓注意防火

祭而豐不如養之厚

厚養薄葬,文明祭奠

告別喪葬陋習,崇尚文明治喪

嚴禁在水源保護區建墳墓

嚴禁在公路鐵路兩側建墳墓

鮮花獻故人,植樹綠祖玟

清明掃墓不小心,燒了林木害六親

㈣ 文明祭祀宣傳標語有什麼

文明祭祀宣傳標語列舉如下:

1,文明祭掃,為創建山水生態園林城盡一份微薄之力。

2,祭而豐不如養之厚。

3,禁止亂建墳墓,保護秀美山川。

4,推行文明殯葬,構建和諧社會。

5,告別陋習文明祭奠。

民族的不同,構成各具風格的祭祀文化。中國歷代各民族的祭祀是一門歷史文化。自古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

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天神地祇由君主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所以,「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清明節是中國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之一。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於歸鄉掃墓。

㈤ 春節時有哪些祭祀先祖的活動,有什麼文化意義

春節也是敦親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是人類在遠古生存活動而創造出來的期望與天地自然和諧共生的信仰活動。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們在春節祭祀上天神靈(祖先),重溫先祖們構建的「天人合一」生態世界基礎上,緬懷和感受天地神靈(祖先)好生之德的神聖與威嚴,不忘肩負「天道秩序」賦予今人維護人倫向善的責任與使命,心懷敬畏,方行之高遠。

正因如此,在熱鬧非常的春節期間,敬天法祖傳統文化祭祀節儀才依循祖上規矩,進貢上香,叩拜行禮,莊重肅穆,一絲不苟。一系列依次展開的節日儀式程序,代表著節日文化內涵的逐層展示,讓傳統節日變得莊重,富有意義。

祭祖的意義是慎終追遠,更表現源遠流長,寄望於後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時,嚴肅、隆重、恭敬、誠摯,全發自中國傳統的倫理思想。

在我國歷史上,黃帝時代是中華文明開始大創造的時代,黃帝被後人尊為人文初祖。「黃帝崩,葬橋山」,就是今天陝西省黃陵縣橋山黃帝陵。每年清明時都在這里進行黃帝陵祭祀。

重視祭祀祖先,是中國禮儀的顯著特點。這是因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會教化功能,有助於培養社會成員的品德,加強社會成員之間的團結,維護宗法社會的穩定。

先秦道家學派的《道德經》(《老子》)、《莊子》兩部書則從反面說明了禮儀形式與天道自然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揭示了禮儀的不足。老子、莊子批評煩瑣禮儀違反人的自然性,主張恢復禮儀沒有產生前人的樸素自然本性。

《道德經》認為,禮儀產生於「道德」廢棄以後的時代,其名言是:「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莊子》繼承了《老子》對禮儀的觀念。《莊子》書記載,老子去世,好朋友秦失來悼念,和一般人的悲哀痛哭不同,秦失是「三號而出」。

有人不理解,問他。他解釋說,人出生,可謂應時而生;人去世,可謂順命而行。人只要「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哪裡會有悲痛的情感呢?這說明老子、莊子通過對自然「天道」的深刻體悟,主張在現實生活中超越禮儀形式的約束,甚至認為禮儀所表示的正常感情也不必要,一切順其自然才好。

老、庄等人對禮儀的批評,是我國後來禮儀形式沒有完全被神化,反而保留了一些理性因素的重要原因。

(5)宣傳祭祀活動擴展閱讀

台灣:從除夕轉進春節,三更時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時紅燭高照,上供清茶、紅豆等祭品,人們嚴肅誠敬。祀神後要叩拜祖先,這叫「開春」。迎接新正,也叫「開正」。祭典進行到最後,是燒金紙獻給祖宗。

浙江寧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遺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禮儀。

廣東東莞:正月初一,大多數人家先在歷書上擇一個吉利的時辰,舉行祭祖典禮,祭品是茶、酒、白飯、攢盒、生果、如龍(年糕)、祿堆和齋菜。祭祖程序:焚香、點燭、燒元寶、放串炮,全家人依輩分、年齡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燈火長明,香煙不絕。

廣東惠州:中秋掃墓祭祖活動,是與粵東一帶的傳統習俗有關。惠州市民俗文化研究學者林慧文表示,惠州地區居民的祭拜有春秋兩祭之分:老惠州人多是選擇從農歷二月初二到四月初八這段時間祭拜先人(春祭),居住在惠州的一些客家人則選擇在重陽節、中秋節祭拜先人(秋祭)。

根據相關的研究,明代已經有不少的客家人遷徙到惠州。大批的客家人遷徙到惠州定居是在清代初期,客家人來惠州定居約有380年~400年左右。重視秋祭的地域主要是惠州靠近東部的客家人居住地區,如惠東平山、惠陽淡水等地。

秋祭一般分兩個時段,分別是中秋節和重陽節。惠陽淡水片區以中秋為祭拜時間中心,惠東片區以重陽為祭拜時間中心。時間雖有差異,但兩者在概念含義上基本相同,都屬秋祭。惠州客家人春秋兩祭:春祭則在春節。

河南開封:守歲的到五更時候,先行盥洗,穿著禮服禮帽,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香燭齊燃,爆竹爭放,一家人依長幼輩分,連續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羅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備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准備一支長竿掛著鞭炮,等族人來到時,便點火燃放,表示歡迎前來祭祖,等到祭祖儀禮完畢,有果盒、茶點或豐盛的早餐相招待。

山東、東北地區: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時時分,大大小小都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點燭、燒香、焚紙、放炮,子孫跪拜如儀,稱為「發紙接種」。

粵桂地區:初一上午五、六點鍾,擺設去·豐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長輩分,排前後次序,向祖宗跪拜叩頭。

豫東地區:初一早餐以後,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輩分長次,先男後女,對著祖宗神位,一一磕頭跪拜。

川西地區: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彌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燒紙,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飯,焚化紙錢。

㈥ 清明節文明祭祀的要求要給哪些長輩宣傳

要給沒有太多知識和文化的長輩宣傳一下可是文明祭祀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只是說一下,也不能強求長輩一定要去做。就跟他們說焚燒紙錢所引發的森林火災等安全事故頻頻發生,也給環境保護帶來了巨大壓力。因此,我們必須要在祭祀完以後確保紙錢是燃燒熄滅才能離開,防止山火的發生。

㈦ 文明祭祀宣傳內容

1、文明祭掃,為創建山水生態園林城盡一份微薄之力

2、祭而豐不如養之厚

3、禁止亂建墳墓,保護秀美山川。

4、推行文明殯葬,構建和諧社會。

5、告別陋習文明祭奠。

6、清明時節寄哀思,花香裊裊故人知,燒紙舊習莫仿效,文明上墳好風氣。

7、告別喪葬陋習,崇尚文明治喪。

8、文明祭掃鮮花祭祀。

9、清明時節雨紛紛,一束鮮花祭故人。

10、清明上墳莫燒紙,栽花種樹祭先人。

㈧ 宣傳清明節的方案

為認真做好清明節宣傳工作,發揮清明節「傳遞親情、傳承文化」的作用,引導群眾文明安全祭掃,讓人民群眾過一個文明、和諧的清明節,通過宣傳,擴大殯葬改革的社會影響,推動全省殯葬改革工作深入健康發展,特製定清明節宣傳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殯葬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加強清明節宣傳活動,切實增強人民群眾文明祭祀的意識,樹立文明節儉辦喪事及「厚養薄葬」新風,確保清明節群眾掃墓活動安全,促進全省殯葬改革健康發展。

二、組織領導

(一)成立清明節宣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分別由省民政廳王樹芬廳長、劉智副廳長擔任,成員由各州(市)民政局局長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處),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處處長董亞美任辦公室主任,副處長和向群、省殯葬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陳永任副主任,並成立兩個工作組:宣傳組,由和向群任組長,工作人員有丁偉鴻、張靖、蔡苓;督導組,由陳永任組長,工作人員有彭先華、瞿勤、楊傑。

(二) 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全省清明節殯葬改革宣傳及安全文明祭祀工作,收集匯總通報各地工作信息,聯系新聞單位,做好專題報道宣傳工作。各州(市)民政部門要根據省民政廳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相應成立清明節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本地區宣傳工作方案,確定宣傳活動責任人和聯系人,在節日活動期間安排值班人員,同省廳保持24小時聯系,及時通報進展情況。

三、宣傳時間

2009年3月20日一4月15日

四、宣傳主題

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五、宣傳內容

(一)殯葬改革的成就,殯葬事業的發展;

(二)殯葬法規和政策,以及土地、林業、環保等方面的法規;

(三) 全省殯葬改革工作會議精神;

(四) 宣傳科學、文明祭祀的理念,提高防火防事故的意識,引導群眾避開集中祭掃高峰,倡導和推廣「家庭追思會」、「網上祭祀」等安全、環保、健康祭祀形式;

(五)整治亂埋亂葬,加強植樹綠化,改善生態環境;

(六)積極回應媒體和公眾對殯葬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六、宣傳形式和工作職責

(一)宣傳形式

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為主題的殯葬改革宣傳月活動,採取主會場和分會場同時進行的方式,即:在昆明市東風廣場設立主會場,各州市在城市主要區域、人員較為集中的地方設立分會場,各殯儀服務單位在各自服務區舉辦宣傳活動,並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等媒體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追蹤報道;各地以宣傳展板、宣傳冊、宣傳單、公益廣告簡訊,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對省民政廳領導進行現場采訪及專訪等形式,解答群眾關心的殯葬問題。

(二)各組工作職責

1.宣傳組:(1)組織一次中等規模的墳山墓地誌願者義務植樹活動,具體活動方案附後。(2)籌備召開新聞通氣會。邀請各大新聞媒體,介紹開展此次清明節宣傳活動的實施方案和啟動應急突發事件預案處置的情況;介紹殯葬改革的總體情況,以及此次清明節殯葬改革宣傳和安全工作要達到的目的和要求,近年來新聞媒體和廣大民眾普遍關注殯葬的熱點問題。時間:2009年3月18日下午2:30分,地點:省民政廳。(3)組織策劃新聞專題節目或欄目。請省民政廳領導接受電視媒體專題訪談,在報刊上刊登署名文章等,具體安排附後。

2.督導組:負責監督、檢查各州(市)啟動應急預案,以及防火防事故、文明祭祀的各項措施落實情況,建立24小時應急值班和緊急情況報告制度,指導各地做好安全防範工作,督導組設專人值班,負責收集各州(市)和殯葬服務單位落實宣傳和安全工作及進展情況,實行每日報告制度,各州(市)設專人聯系,每日17時前將當天情況向督導組報告。督導組通過認真整理,每日按時將信息報告廳領導。

(三)各州(市)民政部門工作職責

1.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清明節宣傳工作方案,啟動清明節群眾祭祀活動期間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並2009年3月15日前報省清明節宣傳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傳活動要充分利用當地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組織開展各種貼近實際、具有良好引導作用的宣傳活動。

2.引導、督促本轄區殯葬服務機構做好清明節宣傳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工作,及時總結、宣傳、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

3.設置應急值班,明確值班地點、工作職責。及時匯報工作情況。

(四)各殯儀服務單位工作職責

1.各殯儀館、經營性公墓要根據實際制定宣傳工作方案和應急事件處置預案(已有應急事件處置預案的要進一步完善),於2009年3月15日前報本轄區民政部門宣傳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實地開展「傳承文明,和諧清明」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創新祭祀形式,並嚴格管理用火,防止火災的發生,同時,做好交通疏導工作,防止踩踏和交通事故的發生,邀請媒體做相關報道。

2.各殯儀服務單位要公開服務程序、收費項目和標准,向社會承諾辦理事項、時限,自覺接受群眾和媒體的監督,使殯葬服務更加透明陽光。

3.設置應急值班,啟動24小時值班制度,在可能發生事故地區進行嚴密防控,每日定時向轄區民政局宣傳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情況。

七、宣傳工作具體安排

1.准備階段

2009年3月15日前做好活動的准備工作,包括製作宣傳冊,落實活動地點,聯系新聞單位,安排活動程序等。各地通報交流活動籌備情況,對活動安排做出統一部署。

2.具體實施階段

(1)主會場:2009年3月20日(上午9:00至下午3:00)在東風廣場舉行「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大型聯動宣傳月啟動儀式,請省民政廳、昆明市有關領導參加。

(2)分會場:2009年3月20日各州(市)在各自區域內同時舉行宣傳活動;

(3)從3月21日至4月15日由各州(市)組織深入到縣(市、區)、鄉(鎮)、辦事處,社區和村委會進行廣泛宣傳,與此同時各公墓、殯儀館結合行業特點開展宣傳活動。

八、工作要求

(一)由於今春以來連續乾旱,氣溫較高,風干物燥,時時處在高火險警戒線,全省已發生多處火災,務必要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為此,各地要對清明節殯葬改革宣傳工作提前安排,認真組織,及早確定宣傳活動組織機構,並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出宣傳工作方案,同時啟動應急處置預案,並將宣傳工作方案和啟動應急處置預案的實施方案及時報同級人民政府,由同級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實施,確保清明節群眾祭掃活動的安全。

(二)各級民政部門和殯儀服務單位要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既要做好宣傳工作,引導群眾文明祭掃,又要積極做好安全防範工作,防止事故發生。同時,還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做到統一策劃、統一組織、統一實施。

(三)組織宣傳活動要通過發動社區組織、農村紅白事理事會等社會力量,調動各方力量,主動與新聞媒體加強聯系溝通,取得積極配合,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吸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

㈨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民俗祭祀活動 國內著名的大型民俗

中國有很多民俗祭祀活動,下面列舉幾項如下:
1、中元節習俗之祭祀活動: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民間傳統節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時在農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把祖先。
2、福建媽祖節:媽祖生於公元960年,傳說媽祖經常顯靈保護船隻,拯救海難。農歷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分別是被奉為海神的媽祖的誕生日和忌日。每到這兩日,數以萬計的台胞和當地民眾都來朝聖媽祖。節期有拜媽祖、媽祖文化研討、工藝品展銷活動。可觀賞富有特色的民間歌舞,品嘗閩菜。地點:福建省蒲田市湄州島
3、西藏薩噶達瓦節:薩噶達瓦節又稱佛吉祥日(農歷四月十三至四月十五日) 四月十五日是藏傳佛教的傳統節日,藏語稱:薩噶達瓦節。南傳佛教國家的信眾又稱:衛塞節,意為月圓日。對於佛教信眾來講,是一極不平凡而又神聖的日子。它與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聯系在一起,即:誕生、成道、涅盤,是個三期同慶的吉祥的日子。1990年5月,中國佛教協會經趙朴初會長倡儀,漢傳佛教各寺院也將農歷四月十五日定為佛陀紀念日,稱:佛吉祥日。這樣,全國各佛教寺院均要在這一天舉行慶典和法會。這樣做,即可體現佛法的庄嚴性和一致性,也有利於增強各地各族佛教信眾之間的友誼和團結。
4、藏族轉山會: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歷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每年這一天,甘孜藏區遠近群眾身著民族服裝,匯集到跑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們先到寺廟里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後,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庄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 在此期間,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閱讀全文

與宣傳祭祀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聯通上市推廣方案 瀏覽:442
紅包裂變推廣方案 瀏覽:967
城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67
年度安全培訓計劃方案表 瀏覽:23
南昌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71
天津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的市場定位 瀏覽:363
線下營銷與網路營銷的關系 瀏覽:827
網頁的網路營銷價值 瀏覽:597
精準扶貧政策培訓宣講實施方案 瀏覽:641
消防培訓演練方案 瀏覽:351
網路營銷的發展現狀如何 瀏覽:238
電子商務能力 瀏覽:984
消費者偏好對國際市場營銷的影響 瀏覽:214
全區校園足球比賽策劃方案 瀏覽:336
食堂安全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903
寢室評比策劃方案 瀏覽:629
網路水果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27
關於慶祝五一勞動節的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337
大賽宣傳方案策劃書 瀏覽:350
幼兒園元旦活動系列方案策劃書 瀏覽: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