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為信陽茶葉設計一則廣告詞
根據茶葉品質為信陽茶葉設計一則廣告詞。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如果是做綠茶的話,我覺得這首詩可以擺在店的,還有一句廣告語,我覺得也不錯:「如果不在家,那一定是在某某茶莊,如果我不在茶口感純正,而小山茶有時帶有土腥味或有時感覺舌頭發麻。
信陽茶葉簡介
中國茶葉生產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開始。信陽種茶歷史悠久,茶樹原產地在我國西南雲、貴、川一帶。茶沿著河流山川向外傳播,沿川陝大道進入陝西,向東順長江而下,向東南各省發展。
茶的傳播與政治、經濟、文化、交通、氣候密切相關。東周時期,我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在河南。當時,茶在河南傳播,並在具有生態優勢的信陽一帶生根發展。
唐朝時期,茶葉生產發展開始進入興盛時期,信陽已成為著名的「淮南茶區」,所產茶葉品質上乘,列為貢品。
1987年,考古學家在信陽固始縣出土的古墓中發掘有茶葉,考證距今已有2300多年。公元760—780年間,茶聖陸羽編寫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把全國盛產茶葉的13個省43個州郡,劃分為八大茶區。
『貳』 中秋茶葉廣告語,最好有送禮不如送健康,應該怎麼寫
1、中秋送禮送什麼?送禮不如送健康!
2、一片茶葉,一個世界。
3、一茗知心—內—千道灣。容
4、 好山好水,自然好茶。
5、 客至心常熱 人走茶不涼
6、 香分花上露 水汲石中泉
7、煮沸三江水 同飲五月茶
『叄』 求大紅袍茶藝解說詞,要比較有詩意的那種
功夫茶"一詞最早源於廣東、福建一帶,以沖泡烏龍茶而著稱。功夫茶藝是目前中國最流行、最具民族特色的茶藝。它講究的是茶品的選擇、茶具的精巧以及沖泡者的從容有趣。它所詮釋的不再是簡單的說茶、論茶,而是上升到了一定的精神高度,以"品茶"為手段,達到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目的。
武夷山功夫茶藝是眾多茶藝中的一朵奇葩,它帶有厚重的文化色彩和濃郁的地方特色。下面是由茶文化專家林治先生編寫的《紅袍功夫茶茶藝》。
[茶具選擇] 木製茶盤一個,宜興紫砂母-子壺一對,龍鳳變色杯若干對,茶具組合一套,茶巾二條,開水壺一個,酒精爐一套,香爐一個,茶荷一個。
[解說詞] 各位嘉賓,大家好!首先歡迎各位來欣賞紅袍功夫茶茶藝。
風景秀甲的武夷山是烏龍茶的故鄉。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曾寫詩
贊美武夷岩茶:"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自古以來,武夷山人不但善於種茶、制茶,而且精於品茶。現在由茶藝小姐為各位嘉賓表演武夷山的功夫茶茶藝,請大家靜下心來,和其一起共享茶藝的溫馨與愉悅。功夫茶茶藝共有十八道程序,前九道由其操作表演,後九道請各位嘉賓和其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武夷山功夫茶茶藝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炷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你的心會伴隨著這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們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們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鑒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代茶人嘆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溫。
烏龍入宮,把茶葉放入壺中。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加清澈潔凈。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岩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沖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原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里意喻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岩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於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用於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為"海壺"或"子壺"。現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為"母-子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干凈後,趁著壺熱再沖開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
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徵著向嘉賓們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之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解說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所以我們予以揚棄。
『肆』 茶具的圖冊宣傳文字
一、茶文化的定義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內涵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 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 、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 、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飲茶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 、茶館茶樓、沖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廿一個方面。
三、茶文化體系茶史學:茶的起源,發現和利用,茶文化形成、 發展、演變、特點及表現形式;
茶文化社會學:茶文化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社會發展與進步對茶文化的作用和社會各階層與茶文化關系 ;
飲茶民俗學:歷史和現代,各個地區和民族,城市和農村飲茶習俗 ;
茶的美學:成品茶外形設計、名茶取名、茶包裝設計及宣傳廣告等 ;
茶文化交流學:國際國內研討、茶文化展示、茶藝表演、少兒茶藝 、茶葉歷史文化博覽及茶事旅遊;茶文化功能學:茶文化資源、特性 、歷史茶文化和新時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對現代社會及精 神文明建設作用等。
四、茶文化特性歷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 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
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 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時代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 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 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煉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採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區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區茶文化。我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 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 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國際性: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 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 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 現紳士風格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 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中國。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 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中國茶文化是各國 茶文化的搖籃。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 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
五、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傳統美德、展示文化藝術 、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 易等。傳統美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淀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美好道德 ,是民族精神和社會風尚的體現。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 、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為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
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 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 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險的真實反映。以茶字當頭排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火葯、 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唐代陸羽 《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書。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今天所處的市場經濟 ,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為冷漠,人際關 系趨於淡漠。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朋友相聚在舊式茶館里,隨意 說笑,回憶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古代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以茶代酒體現傳統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導的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規定要求。以茶育人是新時期茶文化孕育出來的新的社會功能。上海少兒茶藝通過自己動手,學習茶科學,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敬茶中,展現出對老人、長輩的尊敬,對父母的孝敬,對同學的敬意。
六、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現代社會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物質財富將越來越多,生活也將更加富裕。東亞一些國家在推行工業化過程中,在吸收西方的優秀科技和工藝技術的同 時,西方頹廢的文化價值觀、風俗習慣也侵蝕到社會,隨之產生道德 危機、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傾向。社會發展的經驗表明,現代化不是唯一目標,現代化社會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文明,需要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資源。茶文化所具有的歷史性,時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和正在發揮其自身的積極作用。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會名流和知名人士樂意參加。茶文化也是大眾文化,民眾廣為參與。茶文化復蓋全民,影響到整個社會。
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二是茶文化是應付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付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
三是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 。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污濁,道德不能淪喪 和丑惡。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 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四是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 ,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五是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上海市閘北區連續四屆舉辦 國際茶文化節,擴大了閘北區對內對外的知名度,閘北區四套班子一 致決定茶文化節要一直辦下去,並投資在閘北公園興建茶文化景點,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觀園。
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 ,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完美的茶具,它的要求應該是多方面的,但以茶具本身的立場來說,應首重其實用性,所以操作方便、外型美觀且實用是茶具最基本的條件。一把壺是否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可從是不是好握、重心是否能掌握得住、握把的大小是否適中、嘴流的出水是否順暢、壺內會不會有殘水的余留及茶壺是否有破裂或瑕疵等方面來加以觀察。茶壺燒成溫度的高低,由聲音頻率的高低,可以測出茶壺適合沖泡的茶葉,聲音高的適合泡清香的茶葉;燒成溫度較低的則適合沖泡熟香的茶葉,這樣泡出的茶湯會較醇和、甘滑。平常我們在買壺時,可考慮我們在家裡飲茶人數的多寡,也不妨准備幾把從個人品茗,三、四人喝茶到十幾人用的茶壺。壺的大小及形狀對茶湯的味道有很大的影響,一般而言,圓形的造型在茶葉的舒展及茶湯上的表現較好,而小壺則較好掌握茶葉的特性。所以依日常喝茶時的需要來考慮我們所沖泡的茶葉,來選擇搭配的器具,這樣才能我們很輕松、愉快的享受到喝茶的樂趣。茶壺除了平日的沖泡之外,更需要做適當的保養。一把新買的茶壺,可用茶湯或茶煮的方法,去其土味,一段時間後即可開始拿來泡茶。由於台灣天氣悶熱潮濕,所以泡過的茶壺,應該盡快的去渣、清除乾凈,以免茶葉酸餿,使其味道久久難以去除,影響茶湯的滋味。紫砂壺、陶壺除了在茶湯香氣、滋味的表現良好之外,更讓人著迷
的是茶壺在吸取茶湯之後,所產生的光澤變化。有人為了讓茶壺在短時間就產生光澤,往往不去理會附著於茶壺外表的茶垢,殊不知這只是所謂的「和尚光」,不是茶壺所真正蘊涵散發出來的自然光澤,而且也不太符合衛生的要求。其實茶壺只要經過我們細心的保養、擦拭,日久自然會煥發出光澤。
「茶」、「壺」兩者在中國的飲茶文化上,是有著相當大的關聯性且密不可分。喝茶講究茶湯之香氣、韻味,而茶壺的欣賞在於外觀的視覺、內在骨胎質料的堅潤性及吸收茶湯後的肌理變化。茶壺的把玩、監賞,亦隨著每個人欣賞的角度與層次而異,不論是具有歷史年代價值的古壺、宜興壺、手拉坯壺或是具有台灣文化色彩的陶壺,都各有其吸引人之處。茶壺的好壞也不是以價格的高低去衡量,璞石之中含有璧玉,從一個創作者的作品,可看出其所下的苦心和它的精神內涵,這是需要慧眼者與其產生共鳴的。選購時,應考慮其實用性及藝術性兼具,但最重要的還是茶壺的原料、燒成。茶壺的造型變化多
端、層出不窮,由於市場的變革,使得許多茶具徒有外形,而根本談不上基本的實用要求。許多人趕著「玩茶壺」的風潮,盲目搶購,至於什麽是好玩的茶壺?還是要您用「心」來體會!
飲茶之時,所選茶葉的具體品種不同,所需茶具的品種也會有所不同。不過在一般情況下,飲茶大都少不了儲茶用具、泡茶用具、飲茶用具。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選擇這些茶具時應注意的要點。
1、儲茶用具
儲茶用具,指的是平日存放茶葉的專用器皿。它的基本要求是:防潮、避光、隔熱、無味。因此,用來存放上佳的茶葉,最好選用特製的茶葉罐,如鋁罐、錫罐、竹罐,盡量不要使有不符合要求的玻璃罐、塑料罐,更不要長時間以紙張包裝、存放茶葉。
待客飲茶之際,最好不要當著客人的面從儲茶用具之內取茶沖泡。萬一非此不可,則切記不要直接下手抓取茶葉,而應以匙去取,或是直接以茶罐將茶葉倒入茶壺、茶杯。
2、泡茶用具
講究飲茶的人,對泡茶用具是十分挑剔的。在比較正規的情況下,泡茶用具與飲茶用具往往一分為二,以確保飲茶有滋有味,有模有樣。正規的泡茶用具,最常見的是茶壺。其大小各異,外觀 不同,但多以有助於茶水味道純正的紫砂陶、陶瓷製成。
使用茶壺泡茶之前,應對茶壺洗涮干凈,不要使其茶垢遍布。不要使用渾身傷殘的茶壺去招待尊貴的客人。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茶壺內剩餘的舊茶待客。
3、飲茶用具
飲茶用具,這里所指的是飲茶時所用的茶具。在大多數情況下,飲茶用具主要是茶杯、茶碗。就目前而言,以茶杯飲茶較為以茶碗飲茶,顯得更為常見,也更加正規些。使用茶碗飲茶,則多見於古色古香的茶館之內。
最好的茶杯,應當有助於茶湯純正味道的發揮。符合這一要求的,當首推紫砂陶茶杯和陶瓷茶杯。若為了欣賞茶葉的形狀與茶湯的清流,也可以選用玻璃茶杯。搪瓷茶杯,一般不應選用。
若飲茶時同時使用茶壺,則最好使茶杯與其配套,以便美觀而和諧。盡量不要東拼西湊,使二者質地不一,造型各異。若同時使用多個茶杯,也應注意其配套問題,不要搞得千差萬別。
若非自己使用,千萬不要選用破損、殘缺、有裂紋的茶杯,尤其切勿以帶有茶銹或污垢的茶杯裝茶待客。
玻璃杯適於品飲細嫩的名貴綠茶,便於充分欣賞名茶的外形、內質;紫砂孟臣壺、若琛杯、適於品飲青茶(烏龍茶);而瓷器蓋碗茶具沖泡茶茶,更能體現其花香茶味。
『伍』 要開普洱茶展,主題名字是什麼
茶馬古道,醇醇茶香
『陸』 2020年新加坡茶展的主題是什麼
「長茶」其實不是一種獨立的茶,而是一種泡茶方法,這種方法屬於茶藝的一種,歸類屬於拉茶,即奶茶泡茶的方法的一種,與之相似的還有絲襪奶茶等拉茶方法,其目的就是使得奶茶變得柔滑。一般是把泡好的紅茶加牛奶,然後泡茶人把奶茶倒進罐子里。泡茶人一隻手拿著盛滿奶茶的罐子,另一隻手拿著空杯子,兩只手的距離約在一米之間,開始倒茶。如此來回須7次。在來回倒茶的過程中,奶茶是不允許外溢的。
當然,這主要也是由於紅茶天然的澀味導致,與中國茶相比是迥然不同的。而中國茶中南方茶則與之相比有細膩的口感而十分適合各年齡段養生。這里舉個例子,譬如我個人本身是女生,喜歡比較溫潤的小火烘焙茶,而嘗過的崎香淞茶的鳳凰單叢蜜蘭香就很對口味,個人比較喜歡,你也可以試試看哦。
『柒』 求為茶葉做一個廣告語
本韻德道 純雅禮和
千島綠茶 來自唐朝的貢茶
茶藝之本:(純)茶性之純正,茶主之純心,化茶友之凈純。
茶藝之韻:(雅)沏茶之細致,協作之優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藝之神韻。
茶藝之德:(禮)感恩於自然,敬重於茶農,誠待於茶客,聯茶友之情誼。
茶藝之道:(和)人與人之和睦,人與茶、人與自然之和諧,繫心靈之摯愛。
『捌』 煮茶茶藝解說詞
茶道的茶藝解說宣傳詞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
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您的心能伴隨著這支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羽毛,我們藉助這道程序,向各位嘉賓介紹我們工藝精湛的功夫茶具。
「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鑒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它所製作的紫砂壺被歷代茶人嘆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和提高壺溫。
我們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稱為烏龍入宮。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沖泡烏龍茶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懸壺高沖,藉助水的沖力使茶葉在茶壺內隨水浪翻滾達到洗茶的目的。
「春風拂面」是指用壺蓋輕輕地颳去沖水時所翻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加清澈潔凈。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烏龍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泡茶湯我們一般不喝,而是用來燙洗杯具,我們將剩餘的茶湯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第二次沖泡。這次沖水需加蓋後用熱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玉液回壺,再注甘露
把紫砂壺中的茶湯注入公道杯中,稱之為「玉液回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均勻地斟入聞香杯中,稱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公道杯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改為點斟的手法,這里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以示向嘉賓行禮致敬。
第八道:龍鳳呈祥,鯉魚翻身
將品茗杯倒扣在聞香杯上,稱為龍鳳呈祥。把緊扣的杯子翻轉過來,稱為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越過龍門可化龍升天而去。我們藉助這道程序祝福大家家庭和睦,事業飛黃騰達!
第九道:捧杯獻禮,敬奉香茗
這道程序是通過敬茶使大家心貼的更近,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鑒賞雙色,喜聞高香
將聞香杯以輕旋的方式輕輕提起,雙手攏杯聞香。喜聞高香是指聞頭泡的茶香,看看這頭泡茶湯是否香高新銳而無異味。
鑒賞湯色是觀賞品茗杯中的茶湯是否清亮、艷麗、呈淡黃色。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用拇指、食指夾杯、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當又雅觀。三指喻為三龍,茶杯喻為鼎,被稱為三龍護鼎。 女士可以蘭花指持杯。
初品奇茗是品茶三品中的第一品。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咽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讓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來。
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看看是否「老火」或「生青
第十三道:二品雲腴,喉底留甘
「二品雲腴」即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是品茶湯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平滑,還是生澀、平和。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盪氣回腸
三斟石乳是指斟第三道茶。「石乳」是元代的一種貢茶,後來用來比喻烏龍茶。盪氣回腸是第三次聞香,這次聞香與前兩次不同而是用口大口吸入茶香,然後像抽香煙一樣,從鼻腔呼出,這樣可以使茶香直灌腦門,全身心地感受茶香,因此形象地稱之為「盪氣回腸」。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茶韻
「含英咀華」即品第三道茶。這次品茶稱之為咬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茶時曾說:「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所以品茶時嘴裡應像含著小花一樣慢慢咀嚼,細細回味。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品完了三道濃茶之後,再來喝一杯白開水。將白開水含在嘴裡不可急急咽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那樣慢慢玩味。咽下白開水後,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你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此是「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哲理: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十八道:以茶獻福,盡杯謝茶。
『玖』 展會廣告詞
業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電力專展,XX/XX/XX(電力行業知名企業)均已訂購展回位,價格合理展答位優質,預訂從速!
其實就經驗而言,大實話就夠了。讓私企花錢多少有觸動,價格是一個,展位位置好是一個,圈內那些同行去了也是一個,所以你廣告內涵蓋的點要齊全。其他的你再鼓吹展會多麼盛大有名都是虛的,想像你是企業你就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