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減鹽我做主手抄報內容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對各類手抄報都很熟悉吧,手抄報是傳遞信息,宣傳知識的有效工具。手抄報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手抄報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減鹽我做主手抄報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內容一: 低鈉鹽實現「減鈉不減咸」
減鹽迫在眉睫。在各種慢性疾病防治方案中,減少鈉鹽的攝入無疑是最切實可行的方案。不過,口味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專家因此推薦更為可行的「減鈉不減咸」方案,低鈉鹽雖然鈉含量減少35%~40%,但鹹味差不多,比單純減鹽的可接受度更高。不過,專家提醒,一般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冠心病、中風後遺症等人群適宜吃低鈉鹽。而尿毒症、腎功能受損等腎臟病患者不適宜吃低鈉鹽。吃低鈉鹽每個人每個月只花2元 「我們是賣鹽的,卻樂於請大家少吃鹽、吃好鹽、健康用鹽。」在廣東省減鹽行動啟動活動上,我國不少地區已經率先啟動「限鹽行動」,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西藏等省(市)已向集體食堂、餐館、家庭推廣使用低鈉鹽;北京還明確提出通過三至五年時間,使北京居民低鈉鹽食用率達到10%。低鈉鹽好過傳統鈉鹽,屬於優質食鹽品種。改吃低鈉鹽後,會不會增加市民群眾的負擔?記者走訪超市發現,400克一包的傳統加碘鈉鹽為1.3元/包,250克低鈉鹽為1.9元/包,一個成年人吃低鈉鹽,一個月總量不會超過1袋,還不用花2元錢。每天只吃一蓋鹽 一個啤酒瓶的蓋子,去掉那層膠墊,裝滿鹽就正好是6克;廣東省衛生廳和廣州市推廣發放過控鹽勺,那個小的容量就是2克,每天吃鹽少於3小勺即可。現在很多礦泉水、飲料瓶的瓶蓋,都削薄了一半,這種瓶蓋盛滿了,就是4~5克。「足夠了,因為麵包、饅頭、鹹菜、油條等等都是有鹽的。」
內容二:減鹽的好處
1、減少食鹽攝入量可以降低人群血壓。
2、減輕左心室肥厚:因為左心室越肥厚,猝死幾率越大。
3、減少尿蛋白排除:腎臟是一個過濾器官,將代謝廢物濾過排出,將營養物質回收再利用,但有許多時候腎臟的「篩子眼」受損,造成營養物質如蛋白流失,而減少食鹽攝入可以使蛋白流失減少。
4、減少尿鈣流失,降低尿結石發生幾率。
5、減輕骨質疏鬆症:與鈣流失減少有關。
6、預防胃癌:研究發現「口重」容易誘發胃癌。
7、預防卒中偏癱:減少食鹽攝入後卒中發生幾率減少。
8、使降壓葯效果更好,減少葯物。
9、減輕心臟負擔,心力衰竭幾率降低。
10、減少多餘水分瀦留,防止水腫。
11、防止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過渡激活,減輕動脈硬化發展。
內容三:控鹽「六妙招」
1、烹調時多用醋、檸檬汁等酸味調味汁,替代一部分鹽和醬油,同時也可以改善食物口感,味道鮮美。
2、多採用蒸、烤、煮等烹調方式,多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少放鹽。對於放了鹽的湯菜,避免喝菜湯。
3、多吃有味道的菜,如洋蔥、番茄、青椒、胡蘿卜等食物,用食物本身的味道來提升菜的口感。
4、做涼拌菜的時候,最後放鹽,少撒上一點兒鹽再放些醋,味道就很好。
5、用醬油等調味品時,用點、蘸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將醬油都倒進菜裡面。每6毫升醬油所含鈉離子等價於1克鹽中鈉離子的量。
6、不需要在所有的菜里都放鹽,最後一道湯可以不放鹽。因為人口腔里的鹽味是可以累積的,人們在吃其他菜的時候,在口腔里已經留下了鹽分,所以最後喝湯的時候,即使不放鹽,味道也很好。
減鹽我做主徵文
百味鹽為先,如果沒有鹽,即使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蠟,自古以來,鹽不僅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東西,更是與人類的生息繁衍息息相關。當然,鹽也有它的利與弊,現在因用鹽過多而導致患上高血壓的人數以萬計,甲狀腺疾病也因攝入碘鹽過多而增加。為什麼患高血壓、甲狀腺等疾病的人那麼多呢?鹽是對人類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的性質之一。
當中國古人從肉食為主轉向穀食為主的時候,吃鹽的需求變化就發生了,因為動物血肉里包含著足夠人體所需求的鹽分,而穀物本身不包含鹽分。在長達幾十萬年的石器時代,人類以狩獵為生。身體已適應肉食帶來的微量元素組合。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2300年前後,在今魯西豫東地區,中國古人才發展出五穀農業並開始以穀食為主的生活,這樣,從食鹽為基本調味品的飲食改變了原先適應已久的微量元素組合,直接導致了與吃鹽有關的新型疾病的`產生。現在,無論是五星級的大酒店還是尋常百姓家,鹽已成為餐桌上的必需品,到處都見到鹽的身影,當然,關於鹽的疾病也揭竿而起,這個是人們萬萬沒想到的。
現在好多人都已患上了高血壓,我奶奶也有,所以,這與她吃鹽多也是有直接關系,她常說:"一頓不吃鹽,整天沒氣力",所以她吃鹽一直很多,我們也曾勸過奶奶要少吃鹽,可她不聽,我們也感到身有餘而力不足。有一天,我看書時,看到了一篇新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發生較大變化,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人數也在不斷上升,其中死亡人數占我國總死亡率的比例甚至已達到40%左右,高血壓已經成為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看到這篇新聞,我不禁心頭一震,高血壓的危害遠遠大於我的想像,於是,我立馬上網查了一下高血壓的資料。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此病一般發病緩慢,患者早期常無症狀,或僅有頭暈、頭痛心悸、耳鳴等症狀,表面上看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實際上是引發心腦血管和腎病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如果治療不當就會病變成為較嚴重的腦中風、心肌梗死和腎功能衰弱等這些常見高血壓的合並症。我讀著一個個方塊字,心頭在發顫,手腳微微發抖,原來高血壓這么嚴重。後來聽爸媽說,奶奶一直吃降壓葯,我聽後不由得鬆了一口氣。最後我又勸告奶奶,雖然你一直吃降壓葯,可還得對鹽的攝入量控制嚴格,於是我又上網查查如何把握用鹽量,過了一會,我得出了一個結論,一天用鹽的數量最好不要超過15克,按每平勺5克計算,那麼,一天每頓飯最多不能超過一平勺。這樣一來,既可以起到調味作用,又能有效嚴格地控制炒菜時用鹽的量,同時,也可以有效地防止血壓升上去,也能防止甲狀腺病呢!如果奶奶堅持這樣吃鹽,那麼血壓也會降下來的。
少吃鹽,是你健康的選擇;多吃鹽,是你走向死亡的捷徑。珍愛生命,亮出自己的絢麗人生,唱響出於自己的「幸福」之歌!
減鹽敘事作文
食鹽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調味料,也是人體鈉和氯離子的主要來源,對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它對我們是那麼重要,可我們對它是那麼不重視。
以前,我從來沒有去探究食鹽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直到學校發了這本控鹽宣傳手冊,我認真地讀完這本手冊,才恍然大悟:人的生命與健康離不開鹽,但是吃多了鹽危害是相當大的。一個成年人,每天吃5克鹽即可滿足身體需要,但若長期吃鹽過多是引起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們明白:健康是從平日一點一滴的好習慣而來的。從現在做起,從日常生活中做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清淡飲食,不吃或少吃鹽腌食品,改變烹調方法,減少食鹽調味食物的攝入,保護好我們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
我的減鹽心得體會
以前,我只知道做菜需要放鹽,是鹽讓我們享受到了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卻從來不知道鹽吃多了也會影響身體健康,導致一些疾病,比如冠心病、超重、肥胖等,尤其是兒童吃鹽過多會直接影響到對鋅和鈣的吸收,導致身體缺鋅和鈣,降低身體免疫力。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知道了吃鹽過多會有這么多危害,我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過量用鹽了。放假回到家裡,我把老師發的《健康飲食實踐手冊》拿給爸爸媽媽看,他們仔細看完,然後恍然大悟地說:「怪不得爺爺會有高血壓,腦血管也有問題,原來他的身體不好和吃鹽太多有直接關系啊!看來,從這個假期開始,我們都要開展控鹽運動了。」
說到做到。從寒假假期開始,不管在家做飯吃還是去飯店,不管是去爺爺奶奶家還是去親戚家做客,我和爸爸媽媽都特別注意飯菜的鹹淡,做飯時也會嚴格按照營養學家倡議的每天的最高攝入量來使用食鹽。我還自告奮勇當起了監督員,專門負責檢查飯菜的鹹淡和食鹽的使用量,要是做菜放鹽多了,我會馬上指出來要求改正,同時我也會告訴他們,吃鹽多了對身體不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寒假這一個假期里,我們家的食鹽攝入量明顯減少,我自己達到了7——13歲兒童每天不超過5克的標准,爸爸媽媽在做飯菜時也有意減少了食鹽用量。為了更有效的限鹽,減少過量鈉的危害,多吃含鉀食物等辦法,平時多吃海帶、山葯、土豆等食物。
通過控制用鹽這件事,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就像鹽對我們不可或缺但不能過量食用一樣,不管做什麼事,我們也都要把握好界限,掌握好分寸。
㈡ 食用鹽一般有哪幾種哪種鹽比較適合小朋友
食用鹽分為加碘鹽,低鈉鹽,和其他加強營養鹽,小孩子正在生長期,鹽吃多了對身體不好,雪天的低鈉鹽適合孩子吃,口味也挺提鮮的。。不懂的可以追問哦
㈢ 什麼人適合吃低納鹽
大家都知道人離不開食鹽,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攝入過多又會誘發高血壓,導致冠心病、腦梗塞、腎功能障礙、視網膜病變等多種疾病,嚴重影響大家生活質量甚至壽命。現在一些廠家出產了低鈉鹽,以期望減少氯化鈉的攝入量。低鈉鹽中氯化鈉少了,添加了其它什麼成分呢?氯化鉀。有些低鈉鹽中氯化鉀含量竟高達20-35g/100g。低鈉鹽是不是對大家都有益呢?不是的,一些病人若長期食入不僅不利於健康反而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專家介紹,因為對「低鈉鹽」的大力宣傳,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它更健康。但是,有位腎病患者來,大夫讓他少吃鹽,於是他就買低鈉鹽回來吃。其實,這卻是不對的。
健康專家號召人們少吃鹽,主要是為了讓大家少攝入鹽里的鈉。現在人們大多吃得咸,而且肉吃得多、菜吃得少、許多包裝食品里還暗藏隱形鹽。這樣很容易造成「高鈉低鉀」的問題,引發高血壓等許多疾病。從這個角度來說,低鈉鹽確實是「健康鹽」。低鈉鹽用鉀代替了部分鈉,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鈉的攝入,增加鉀的攝入,對維持人體鈉鉀平衡很有幫助。
鉀在人體細胞內大量存在,主要由腎臟排出,如存在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低腎素性低醛固酮症、腎小管性酸中毒等疾病,腎臟排鉀能力下降;或長期使用心臟病常用葯β受體阻斷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及保鉀性利尿葯,腎臟排鉀減少;或者因劇烈運動、感染、大面積燒傷、創傷、酸中毒、腫瘤接受大劑量化療,癲癇持續狀態,細胞內鉀大量釋放入血,此時如果再攝入過多的鉀鹽,很可能會導致或加重高鉀血症。
所以,對腎病患者來說,低鈉鹽卻沒有特別的健康功效。腎臟是維持血液中鉀平衡的重要器官。腎臟病人如果攝入鉀太多,就不能有效排出體外,堆積在體內會造成高血鉀,容易導致心律不整,甚至有心臟衰竭的危險。
高鉀血症可導致疲乏無力、動作遲鈍、嗜睡、肢體麻木、心跳間歇、心臟乏力,嚴重的甚至心臟停搏。因此,上述人群應慎換低鈉鹽,主要注意飲食中少加鹽。
㈣ 低鈉鹽是什麼鹽
低鈉鹽低鈉鹽,是以碘鹽為原料,再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從而改善體內鈉(Na+)、鉀(K+)、鎂(Mg2+)的平衡狀態,預防高血壓。因此低鈉鹽最適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心臟病患者長期服用。 目錄[隱藏]基本簡介 減少攝鹽 食用低鹽 注意事項 推廣應用
[編輯本段]基本簡介低鈉鹽,是以碘鹽為原料,再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從而改善體內鈉(Na+)、鉀(K+)、鎂(Mg2+)的平衡狀態,預防高血壓。 低鈉鹽因此低鈉鹽最適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心臟病患者長期服用。但需要給大家說明的是,低鈉鹽中鈉含量比普通加碘鹽低35-40%,口味變淡了,正好適合人們口味清淡的需求,如果不習慣,可以適當多用,但仍然能保持鈉(Na+)、鉀(K+)、鎂(Mg2+)的動態平衡,不影響正常使用和功效。普通加碘鹽中,氯化鈉的純度高達95%。因為鈉離子能增強人體血管表面張力,容易造成人體血流加快、血壓升高。高血壓、腎病、心臟病患者是不宜食用普通加碘鹽的。 [1] [編輯本段]減少攝鹽不論精鹽、低鈉鹽都要少用,對一般人來說,主要的目標是在於減少鹽分的攝取,少鹽就少鈉。所以,無論是吃低鈉鹽、美味鹽或精鹽,都應該少用鹽。不管用什麼鹽,少用為妙,降低用量是首要原則。而衛生署將低鈉鹽歸為特殊營養品,營養學博士張仙平和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潘文涵都認為很可惜,從預防的角度,為了糾正現代人高鈉低鉀的錯誤飲食型態,低鈉鹽其實最適合健康人用。 碘鹽
現代人追求美味食物的趨勢,飲食里已經攝入太多的鈉,鈉太多就會造成鉀不足。食鹽里以鉀代替鈉的意義是,在食用同樣鹹味的飲食下,鈉的攝取量已經減少一半,同時也攝入了鉀。鉀非但沒有升高血壓的效果,反而有降血壓、保護血管壁的功能,而台灣人攝取鉀的量比西方低,因此潘文涵認為增加些鉀,益大於害。[2] [編輯本段]食用低鹽高血壓、老人家可用低鈉鹽,對高血壓和有老者的家庭,低鈉鹽是滿好的選擇。行政院衛生署高血壓防治手冊引用流行病學及臨床試驗的結果,對高血壓和老人提出建議,減少鹽(鈉鹽)的攝取,血壓可以下降。短期試驗發現,中度減鹽可以平均降低高血壓病人的收縮壓4.9mmHg(毫米汞柱)、舒張壓2.6mmHg。中長期研究顯示,對50~59歲的中年人,每天減少1.2克的鈉(3克鹽),平均可以使高血壓病人收縮壓降低7mmHg,血壓正常者降低收縮壓5mmHg。 碘鹽快速測試
以板橋榮民之家的二千多名老人家為研究對象,有八百多人在三餐烹調時改用低鈉鹽,另外一千四百多人仍然食用傳統精鹽,經歷三年半的追蹤發現,食用低鈉鹽的榮民比食用一般精鹽的榮民,在死於心臟血管疾病的整體死亡率低了一半。研究更進一步追蹤後續的影響,發現若有專業人員作營養指導,飲食中減少鈉的攝取量,可以明顯降低中老年人日後因為中風和心臟病死亡的危險。[2] [編輯本段]注意事項1、必須注意的是,千萬不可因為低鈉鹽有好處就大把大把的用,不咸其實是心理因素,做菜時若用太多,就失去了減鹽(低鈉)的意義了。 低鈉鹽
2、葷菜和半葷素的菜使用低鈉鹽不會有口味上的不同,純青菜的烹飪上,可能會有些口感上的差異。針對此點在料理青菜時,可以用蔥姜蒜等香辛料來提味,久了就會習慣。
3、腎臟病不可用低鈉鹽,腎臟病人,尤其是排尿功能出現障礙(例如尿毒症)的患者,不可以吃低鈉鹽,因為低鈉鹽是以鉀取代鈉,鉀不能有效排出體外,堆積在體內會造成高血鉀,容易造成心律不整,心衰竭的危險。腎臟病患若有去就醫,醫生一定會告訴他不可以用低鈉鹽。民眾自身也應學會讀食品罐頭上的標示,了解成分為何。這和認識含鉀量高的食物是一樣道理,譬如香蕉、柳丁等,腎臟病人都不可以吃。
4、甲狀腺機能亢進用無碘鹽,甲狀腺機能亢進和慢性淋巴球性甲狀腺炎病人,除了不可以吃含碘的食物,譬如海菜、昆布(海帶),還應該用不含碘的食鹽,患者可以在台鹽門市購得,因為碘是製造甲狀腺荷爾蒙的原料,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若是食用含碘的鹽和食物,利用葯物治療一段時間後假使停葯,很容易發病。而慢性淋巴球性甲狀腺炎的病人,食用含碘鹽或食物,會使發炎惡化,若是不吃,發炎所造成的甲狀腺功能低下,可能就會消失。[3] [編輯本段]推廣應用2010年,政府要想辦法讓市民接納和食用低鈉鹽。丁向陽副市長表示,將在北京市啟動推廣低鈉鹽,年內供應量將占市場10%。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健康成年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宜超過6克。而衛生部門有調查顯示,北京人每天食鹽平均攝入量為13.4克,超過標准一倍多,農村地區更是高達16.5克。 食用鹽合格率食鹽過多是導致北方人高血壓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07年起,為了遏制越來越多的居民由於吃鹽多而引發高血壓等慢性病,本市發起「限鹽行動」,目標是為北京市每一戶家庭發放一隻定量鹽勺,每人每天吃鹽不超過3勺,即6克。可鹽量下降後,飯菜又太淡了。為了口感好,有的家庭「忍」不住還是咸回去了。 [4]
這一現象,在北京市「兩會」上,丁向陽提出限鹽新招,帶頭「推銷」低鈉鹽。由於鹽中的鈉離子會加強人體血管表面張力,容易造成人體血流加快,導致血壓升高。低鈉鹽的鹹味兒跟普通精鹽差不多,但含鈉量少很多,有利於預防高血壓、保護心腦血管。根據測算,低鈉鹽的含鈉量比普通精鹽少了35%至40%。但低鈉鹽推廣有「障礙」。由於提純等加工程序復雜,價格要比普通鹽高出30%左右,因此推廣低鈉鹽尚存在一定困難。但政府仍然會想辦法,讓市民接受低鈉鹽,並鼓勵購買食用。政府將考慮採取補貼、促銷等方式推廣低鈉鹽,並在社區加大宣傳力度,年內低鈉鹽供應量將占市場份額的10%。
㈤ 食葯監局破了謠言
豬肉里有鉤蟲,煮不爛,殺不死?
真相:攝入鹽過多是導致高血壓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健康成年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宜超過6克。衛生部門有調查顯示,北京人每天食鹽平均攝入量為13.4克,超過標准2倍多,農村地區更是高達16.5克。為了遏制越來越多的居民由於吃鹽多而引發高血壓等慢性病,本市發起過「限鹽行動」,每人每天吃鹽不超過6克。可鹽量下降後,飯菜又太淡了,為了口感好,有的家庭忍不住還是咸回去了。怎樣健康和美味兼得呢?在政府的推廣及媒體的宣傳下,民眾普遍接納了低鈉鹽。因此低鈉鹽絕不是「奪命鹽」。
你吃的紫菜和粉絲都是塑料做的?
真相:粉絲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和水,而澱粉本身就是一種碳水化合物,含碳氫元素,所以易燃,一般乾粉絲都是可燃燒的。光憑能否燃燒來判定,不靠譜。紫菜藻體呈膜狀,而塑料薄膜一般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熱塑性塑料製成。紫菜和塑料薄膜差異較大,但由於工藝不同,可能有的紫菜好撕開,有的不好撕開,不能簡單通過不好撕斷定就不是紫菜,還是需要科學檢測。
㈥ 誰在炒作低鈉鹽
廣大吃瓜群眾。
微博上一名醫師,在朋友圈裡看到腎科同事說[低鈉鹽會引起高鉀血症],提倡用普通鹽,然後發了條微博。但被廣大吃瓜群眾簡單粗暴的認為低鈉鹽對所有的人都有害,繼而出現了謠言漫天飛的場面。盡管後來人家也解釋清楚了,但仍然沒阻止事情的持續發酵,總有人把這些謠言「裝飾」一下繼續宣傳。
低鈉鹽,是以碘鹽為原料,再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從而改善體內鈉(Na_)、鉀(K_)、鎂(Mg)的平衡狀態,預防高血壓。低鈉鹽是一種健康食鹽。以加碘食鹽為基礎,添加一定量氯化鉀(含量約30%)。
㈦ 低鈉鹽會對大家的健康帶來為害嗎
食鹽就是氯化鈉,低鈉是在食鹽提取中保留了原有的鉀鹽等。如果說,鈉比較低就是不合格的食鹽了,所以宣傳的在誇大和誤導消費者
㈧ 低鈉鹽的作用,哪些人不宜使用低鈉鹽麻煩告訴我
大家都知道人離不開食鹽,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攝入過多又會誘發高血壓,導致冠心病、腦梗塞、腎功能障礙、視網膜病變等多種疾病,嚴重影響大家生活質量甚至壽命。現在一些廠家出產了低鈉鹽,以期望減少氯化鈉的攝入量。低鈉鹽中氯化鈉少了,添加了其它什麼成分呢?氯化鉀。有些低鈉鹽中氯化鉀含量竟高達20-35g/100g。低鈉鹽是不是對大家都有益呢?不是的,一些病人若長期食入不僅不利於健康反而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專家介紹,因為對「低鈉鹽」的大力宣傳,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它更健康。但是,有位腎病患者來,大夫讓他少吃鹽,於是他就買低鈉鹽回來吃。其實,這卻是不對的。 健康專家號召人們少吃鹽,主要是為了讓大家少攝入鹽里的鈉。現在人們大多吃得咸,而且肉吃得多、菜吃得少、許多包裝食品里還暗藏隱形鹽。這樣很容易造成「高鈉低鉀」的問題,引發高血壓等許多疾病。從這個角度來說,低鈉鹽確實是「健康鹽」。低鈉鹽用鉀代替了部分鈉,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鈉的攝入,增加鉀的攝入,對維持人體鈉鉀平衡很有幫助。 鉀在人體細胞內大量存在,主要由腎臟排出,如存在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低腎素性低醛固酮症、腎小管性酸中毒等疾病,腎臟排鉀能力下降;或長期使用心臟病常用葯β受體阻斷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及保鉀性利尿葯,腎臟排鉀減少;或者因劇烈運動、感染、大面積燒傷、創傷、酸中毒、腫瘤接受大劑量化療,癲癇持續狀態,細胞內鉀大量釋放入血,此時如果再攝入過多的鉀鹽,很可能會導致或加重高鉀血症。 所以,對腎病患者來說,低鈉鹽卻沒有特別的健康功效。腎臟是維持血液中鉀平衡的重要器官。腎臟病人如果攝入鉀太多,就不能有效排出體外,堆積在體內會造成高血鉀,容易導致心律不整,甚至有心臟衰竭的危險。 高鉀血症可導致疲乏無力、動作遲鈍、嗜睡、肢體麻木、心跳間歇、心臟乏力,嚴重的甚至心臟停搏。因此,上述人群應慎換低鈉鹽,主要注意飲食中少加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