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少數民族服飾展雲南策劃書

少數民族服飾展雲南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2-07-27 08:42:45

『壹』 雲南少數民族頭飾服飾的介紹

《雲南少數民族頭飾服飾》是 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貳』 雲南少數民族頭飾服飾的基本信息

出版社: 雲南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01年12月1日) 外文書名: Yunnan Nationalities' Headdress and Costumes
產品尺寸及重量: 20.4 x 18.8 x 1.4 cm ; 358 g
ASIN: B001EQ5XZ6

『叄』 雲南少數民族服飾的介紹

雲南少數民族服飾,是由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16開精裝圖書,全書介紹了雲南少數民族的服飾。

『肆』 各少數民族的服飾和活動(最好有服飾圖片)

各少數民族習俗及服飾

各少數民族習俗及服飾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獲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桿節」扣人心弦,據說上刀桿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

7、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台灣省民族的總稱。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的美譽。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0、納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有神靈主宰。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唐時稱「朴子蠻」,元、明、清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各異,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稱為布朗族。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還有「蒙撒」、「蒙撒禪」、「對撒」、「漢撒」等自稱。解放後統稱為阿昌族。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歷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13、怒族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族自稱「怒蘇」、「阿怒」和「阿龍」。與僳僳族、獨龍族、藏族、白族、漢族、納西族等民族交錯雜居。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於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舉行。

14、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們」。在北緯52度的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至今仍有鄂溫克人的腳印與炊煙,其定居點便是有「北極村」之稱的敖魯古雅鄂溫克獵人村。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歷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

15、鄂倫春族

「鄂倫春」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兩種解釋,一是「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清朝以前,人們一般把鄂倫春族稱為「索倫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鄂倫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

16、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歷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不同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17、門巴族

據藏文史籍記載,門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繁衍生息。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沿用藏歷,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歷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念經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

18、白族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白族自稱「白伙」、「白尼」、「白子」等,漢語意為「白人」。1956年,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白族。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1950年根據本民族人民意願,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甘肅省一帶。保安族通用漢文,多信仰伊斯蘭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尤為藏族人民所喜愛。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1953年,貴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正式統一用「布依」作為本民族的名稱。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

21、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達斡爾」意即「開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紀中葉,這個民族為維護祖國統一,打響了武裝抗擊沙俄入侵的第一槍。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崩龍族)德昂族原名「崩龍族」。1985年9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改名為德昂族。「崩龍」是他稱,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稱「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23、東鄉族

東鄉族是十四世紀後半葉由聚居在東鄉的許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肅省境內,其中半數以上居住在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鄉族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按伊斯蘭教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九月是齋戒月份,這一月的開始和最後一天,均以見新月為准,齋期滿的次日,即為節日。因此,它既是民族節日,也是宗教節日。

24、侗族

侗族來源於秦漢時期的「駱越」。魏晉以後,這些部落被泛稱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現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系在一起,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

25、獨龍族

獨龍族曾被稱為「俅人」、「曲人」等。解放後根據本民族的願望,正名為獨龍族。現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貢山獨龍河谷。本世紀中葉,獨龍族還處於原始公社的解體階段,婦女還崇尚紋面的習俗。獨龍族過去的宗教信仰尚處在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萬物有靈階段,即使是唯一的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系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各地時間不一),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准備的多寡而定。

26、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是從18世紀後逐漸從沙皇俄國南遷到中國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時期,被稱為「歸化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俄羅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內蒙古、黑龍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前蘇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東正教,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過節前一周,不吃葷,只吃素。

27、哈尼族

據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南。哈尼族自稱很多,新中國成立後,統一稱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

28、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源遠流長。西漢時,天山北部的烏孫即是哈薩克族的先民。這些東遷的牧民得名「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數分布在甘肅阿克賽和青海等地。哈薩克族過去信仰薩滿教,公元十一世紀前後,改信伊斯蘭教。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和肉孜節,還有「那吾熱孜」節。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

『伍』 少數民族的特色活動,特色食物,特色服飾

1.蒙古族:烤全羊和奶製品,蒙古族特色就是牛羊肉。
2.回族:大盤菜、羊肉串。回族人喜歡大盤雞,羊肉火鍋等。回族人不吃豬肉,喜好各種烤奶和羊肉。
3.苗族:打油茶、酸菜魚、各種河鮮。苗族人生活在各種河流流域,對各種河鮮美味了如指掌。
4.傣族:傣族的牛肉、豬肉乾巴、竹筒飯。傣族人喜歡把各種肉類風干做成各種美味小吃。
5.朝鮮族:泡菜、冷麵、年糕等。
二、少數民族特色美食文化
1.少數民族特色美食:歌唱的內容主要圍繞著食物、餐具,使人們對面前的食物的認識發生變化,產生種種美好的聯想,有助於飲食者促進食慾。
2.飲食活動中的歌唱,看來還不僅僅是因為沒有什麼東西待客而動用歌聲來表示歉意。因為客人也要唱歌,他的歌也不僅僅是對主人的熱情招待表示感謝。
3.敬酒歌是迎客、待客、送客過程中主人向客人敬酒時唱的歌,多表達主人對客人的歡迎、對自己招待情況的謙虛、客套等。
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一共有5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就有55個,不同的少數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歷史,生活習慣和社會背景也不一樣,因此地方美食也會有所不同,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有很多種。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國家少數民族特色美食為聞名世界,令人稱贊的。

『陸』 怎樣在藝術設計史中運用雲南少數民族文化因素

論民族文化元素在設計藝術中的運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為了迎合這一市場特性,許多國家都拿出了絕招,獲勝的招數為數甚多,但最為搶眼的恐怕要數「設計藝術革命」了,這雖不是什麼新鮮的事兒,但為不少經濟崛起的國家帶來了諸多實惠。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各國極盡設計之能事,什麼「設計戰爭」、「技術民族時代」等等,蜂擁而至,彰顯了各具民族特色的魅力和創造性的美。正是在這些新設計理念的支撐下,其商品贏得了更多的消費群體,並培育了特有的消費觀念。 設計藝術是產品價值的再創造,是商品的臉面,「設計藝術的本質在於提高物質使用的價值與滿足精神上的舒適,即『用』與『美』的統一。」(李龍生《藝術設計概論》,安徽美術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發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設計藝術實力和手段,使他們的產品更新換代特別快,新產品、新技術、新款式層出不窮。我們不能一味地仿效,還是應有所取捨,並結合本民族的特色來發展我國設計藝術事業。我們既要看到人家的優點,又要看到自己的長處,要不卑不亢地去發掘本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結合現代新技術來開發我們的設計藝術產品。魯迅先生有句話說得很好,「有地方色彩的,最容易成為世界的,既為別國所注意,打出世界去,即於中國之活動有利」。我們以古代的中國陶瓷產品和絲織品為證,那時中國的陶瓷和絲織品的外觀造型和服飾圖案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特色,很受外國消費者青睞,這些產品或漂洋過海,或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來到異國他鄉為我們中國贏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以至他們把陶瓷china作為中國代名詞。我們再看日本,他們曾用最小的、性能最好的、最漂亮的盒式錄音機席捲了世界,以此帶動所有產業進入觀念設計的時代。日本走自己本民族特色的設計藝術道路,他們不落窠臼地發揚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不僅顯示日本過去的傳統美學精華,而且能反映今天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日本商品越出國境,散布到世界各地,其商品有的表面上的文字、圖案十分明顯有西方的味道,但仔細觀察,商標、牌號的讀音與圖案形象都能感覺到大和民族性格,哪怕它上面沒有一個日文,也知道它是日本貨。這樣做不僅能給消費者識別方便,而且一樣也能突出日本商品的民族特色。 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古老中國,其燦爛的文化不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而且對世界文化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要深入地研究本民族的歷史及文化藝術,就要溯其源、尋其流,並從中找到有規律性的東西,提取我們所需要的精華,為我們現代人所用。我們不僅可以從遠古的彩陶,商周的青銅,秦漢的漆器,六朝的石畫,敦煌的壁畫,龍門、麥積山的石窟藝術,明清的版畫中吸取營養;我們還可以從中國的文字以及民間藝術里找到非常豐富的美的礦藏,並領略到每一朝代的藝術風格,看到他們各自不同的美學觀與造型特點。我們要研究各個朝代的時代背景,藝術風格,以及內容、結構、色彩、線條等,掌握他們的藝術語言特性,並賦予其現代藝術的生命力。 千姿百態的中國文字能使中國設計藝術增添濃郁的民族特色。它比畫更精煉獨到地傳達一種古老、朴實的美感,其抽象的藝術感染力,就連不識漢字的外國人都能感覺到它的美的魅力所在。漢字的美是建構在字的結構、疏密、虛實、線條的軟硬,筆劃的靜動,墨色的枯潤基礎上的。中國書法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審美價值,在於它遵循內在美學規律,運用點、線、面的變化運動來構成一種形態美和動態美以表達書法家的思想感情,並反映現實生活。它雖非繪畫,卻有繪畫之燦爛,雖非音樂,卻有音樂之和諧,確實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是「抽象的符號藝術」。我們應掌握好書法的技巧,並很好地運用各種書法變體形式,巧妙地組合點、線、面,設計出千姿百態的文字圖形來,以適應對現代商品的設計需要,以此來傳達商品的信息。這樣的商品即便把它放在國外洋貨架上,也能招惹那些不識漢字的人注意。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運用本民族的「圖騰」與傳統的吉祥花邊紋樣來進行設計,也能突出中國設計藝術的民族特色,如在設計作品上裝飾龍鳳、福壽吉祥紋樣,追求一種古色古香,讓人一看的確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這樣做既能喻示商品悠久的歷史,也顯示出中國商品的特定記號,還可以給人新奇、懷舊的回味。這些圖騰往往能與欣賞者個人以往的審美經驗相吻合,並產生一種難以名狀的內在意境和韻味,進而產生購買商品的慾望。 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思想文化,所謂傳統,張授一先生解釋為「傳即傳布和流傳,統即一脈相承的系統。」藝術的成功在於有「根」。有根的藝術才能枝繁葉茂日益強大,否則只不過是曇花一朵,經不起時間的琢磨。中國藝術的根就應扎在傳統思想文化的沃土中。同樣,中國的現代設計藝術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也應該找到一個賴以生存的根基。這個根基應該是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藝術。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傳統的宗教思想就給中國傳統審美蒙上了一層神秘的東方色彩。在中國影響較為深遠的兩大教派,一個是道教,另一個是佛教。道教是我國土生的最古老的宗教,其崇尚自然,主張心靈關照,超現實功利的無為思想對我國的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清靜、無為、靈氣、虛實的美學精神是人類歷史上基本的美學精神。我們若能領悟道家精神實質,並吸取它那種神奇的概括力,非凡的想像力,把它的豐富色彩和圖案巧妙地運用於我們現代設計中,定能設計出超然的作品來,也將會給設計帶來一股清新之氣。這方面,國外實際已走在了我們前面,曾最受推崇和肯定的藝術與設計教育典範德國的包豪斯(bauhaus),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對中國的老莊學說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應用到教學和設計實踐中去。外來的佛教經歷一段本土化過程,其思想也滲透到社會意識形態各個領域,它那一套內有體驗的認識方法,對古典美學認識對象的審美特徵,揭示審美活動的特點和規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且看濟公和尚行善懲惡、嗜酒成癖、落拓不羈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再如源自佛學思想靈感而設計的「開口笑酒」品牌及包裝容器,外觀是一尊豁達大度的大肚和尚的塑像,大肚不僅體現了飲酒的海量,同時也喻示了「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敞懷大笑也暗示了「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人生價值觀,那種淡泊名利,追求祥和的襟懷,可以增添酒類文化的內涵,它告訴人們沮喪時不要借酒澆愁,酒應用來助慶喜事,或幫你變得曠達,忘記苦悶。這一設計為產品贏來了不少的顧客和贊譽,並成為中國的著名品牌產品。(見《99中國之星全國包裝·標志獲獎作品集》)所以說宗教思想在人們心中所形成審美觀在我們現代設計中是不容忽視的,它能給我們提供廣泛的設計素材。 論民族文化元素在設計藝術中的運用(2)我國民間藝術也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美學內容。古老的造型藝術語言已根深蒂固地扎在中國人的腦海中,源遠流長的中國古典繪畫藝術,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仰韶文化時期,在數千年的發展演變過程中,融匯著中國古典哲學和文化的深厚背景,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美學理論和藝術表現形式與風格。這種藝術表現形式與西方的美術表現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建立在抽象審美意識之上的,後者是以自然為准則,描摹現實為最高追求境界,一個著重寫意,另一個注重寫實,顯示迥然不同的藝術風格。中國畫以神寫形,達到了很高的美學境界。中國畫色彩層次雖然沒有那麼豐富,但它是通過高度凝練的點、線、面以及色彩來表達創作者豐富的思想內涵,這種高度凝練的點、線、面以及色彩有著很強的裝飾性。西方畫則不然,這就是我們中國畫的優越性所在。 為了開拓我們現代設計的廣闊思路,我們必須要掌握好中國民間美術這一造型藝術語言。中國民間繪畫抽象的審美意識,正好符合設計藝術在商品形象中的表現,氣韻貫通這一中國民間繪畫特性能夠很好地運用於設計藝術的各個領域。如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美術:灘頭年畫的造型觀念;簡練概括,誇張寫神。灘頭年畫人物造型大膽、誇張、洗煉、神態生動。門神人物全身僅四個頭長比例,人物重心低。身體左右橫式 發展 。粗壯結實,有一種橫向的張力。使整個畫面顯得特別穩重。構思大膽、諧音寓意。民間美術的造型都蘊涵著較深刻的象徵意義,長期的文化積淀,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的藝術意象符號,具有很強的設計性。像圖形設計「天涯共此時——團圓」作品就採用灘頭年畫的形式進行設計,將少數民族的一家三口組成圓形圖案,構圖巧妙,寓意深刻,並充分表達我國人民在中秋節時的願望:天涯共此時,民族大團結。 時代在前進,人們的審美觀也會發生變化,對以往人們審美觀念的要素變化要加以仔細分析、研究,這將會有利於我們設計藝術的發展。加強民族特色的藝術設計,必須運用本民族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手法反映今天人民生活願望,使我們所設計的作品具有民族風格和民族氣魄。藝術的普遍規律告訴我們:藝術的基本原理是不分國家和民族的,這也是共性原理;可是各個國家和民族又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傳統,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沒有個性也沒有共性。在世界藝術寶庫中匯聚了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從某種意義來說,越具有民族風格的設計,越能反映一個國家的設計藝術風格,那麼,這種設計藝術作品就越具有國際性。所以,我們必須集民族之精華,以現代的審美觀發展我們傳統的藝術文化,切實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以此來提高我國設計藝術水平,使我國的商品能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市場上大展風采。今天我們全面貫徹實行對非遺民間美術的「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也就是更好地將民間民族文化元素在設計藝術中運用。

『柒』 雲南少數民族頭飾服飾的內容簡介

《雲南少數民族頭飾服飾》記載了民間服飾優美的傳說以及淵源流長的發展歷史。眾所周知,雲南境內的除漢族外,還有25個民族公布居住在全省各地,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分之一,此外還在幾個民族因人口稀少等原因,目前暫定為人,如摩梭人、克木人等,在這25個少數民族中,有15個為跨境民族,10個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因而,全省呈現了民族眾多,支系繁盛的狀況。
雲南少數民族穿什麼?用什麼來裝扮自己?為什麼他們要這么穿?要這么多裝飾來打扮自己?作者站在一個美術工作者的角度用自己擅長的白描繪畫形式,描述了雲南26個民族的服飾特徵。記載了民間服飾優美的傳說以及淵源流長的發展歷史。

『捌』 可以給我少數民族服飾,雲南的少數民族 雲南服飾考察報告么

額~~~~

閱讀全文

與少數民族服飾展雲南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鎮扶貧產業培訓方案 瀏覽:818
山西愛夢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68
網路銷售跟網路營銷 瀏覽:265
市場營銷環境及其特徵 瀏覽:462
大學六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25
破冰大會策劃方案 瀏覽:268
小學教師網路培訓研修方案 瀏覽:963
聯通上市推廣方案 瀏覽:442
紅包裂變推廣方案 瀏覽:967
城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67
年度安全培訓計劃方案表 瀏覽:23
南昌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71
天津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的市場定位 瀏覽:363
線下營銷與網路營銷的關系 瀏覽:827
網頁的網路營銷價值 瀏覽:597
精準扶貧政策培訓宣講實施方案 瀏覽:641
消防培訓演練方案 瀏覽:351
網路營銷的發展現狀如何 瀏覽:238
電子商務能力 瀏覽:984
消費者偏好對國際市場營銷的影響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