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聯網技術的主要內容
《物聯網技術》首先討論物聯網的基本概念、體系結構、軟硬體平台系統組成、關鍵技術以及應用領域;其次介紹節點感知識別技術,包括射頻識別工作原理、RFID系統的基本組成及其典型應用、感測器及檢測技術等;然後講述與物聯網相關的通信與網路技術、感測網及其關鍵支撐技術等內容;最後介紹物聯網中的數據融合、雲計算技術、物聯網應用系統的規劃設計與典型應用,使課程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
『貳』 什麼是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是一個通過信息技術將各種物體與網路相連,以幫助人們獲取所需物體相關信息的巨大網路。物聯網通過使用射頻識別RFID、感測器、紅外感應器、視頻監控、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採集設備,通過無線感測網、無線通信網路(如Wi-Fi、WLAN等)把物體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物與物、人與物之間實時的信息交換和通訊,以達到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目的。
物聯網是未來互聯網的組成部分,是互聯網的應用延伸和拓展。未來進一步發展,將可能成為工作平台,因為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是從連接人到物。最早是連接人的,後來連接各種各樣的服務,現在連接各種各樣的物體。美國在下一代研究互聯網的計劃中就提到,要建設一個安全可信的互聯網,能支持移動應用的移動互聯網,能連接現實和虛擬的一切物體的物聯網,能夠隨時隨地的、並可以自組織的泛在網。它是有著自我配置能力的全球動態網路,在其中,物質和虛擬的「物」都有著自己的身份、物質屬性、虛擬特性和可使用的智能介面,並無縫集成到信息網路。它涉及從信息獲取、傳輸、存儲、處理、應用的全過程,材料、器件、軟體、系統、網路各方面的創新都會促進物聯網的發展。
在物聯網中,人們將成為商業、信息、社會的積極參與者。從發展戰略或者長遠目標來說,物聯網將建立在標准通信協議基礎之上,計算機網路、媒介網路、服務網路將整合為一個全球人們共同擁有的互聯網平台和無縫信息網路。
我們不難看到這樣一幅未來藍圖: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晶元、寬頻、無線網路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運轉就在它上面進行,其中包括經濟管理、生產運行、社會管理乃至個人生活。
下一代互聯網將成為公共基礎設施,每個人都可以像使用空氣、水、電一樣使用互聯網,並能動態地隨著「物」之間的相互連接而改善使用的體驗,方便性和快捷性也將大大增強。由此,物聯網中的通信將不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也發生在人與他們所處的環境之間,這樣的互動方式無疑將推動人與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之間關系的改善及和諧化,也就會推動社會公共空間、公共利益的建設。並且,當物聯網能夠實現智能化的自我配置、感知環境的時候,那麼它的行為自然能夠自我管理、自我調整,與環境適應,比如在生命周期結束時,對拆卸、回收利用進行提醒和智能管理,以保護環境。
『叄』 如何進行物聯網系統技術可行性分析
1.2.1 前瞻可行性研究步驟
1.2.2 物聯網項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內容
(1)項目名稱
(2)項目建設背景
(3)項目承辦單位
(4)項目建設用地
(5)項目建設期限
(6)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
(7)項目開發建設模式
(8)物聯網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1.2.3 前瞻對物聯網項目可行性研究結論
(1)前瞻項目政策可行性研究結論
(2)前瞻產品方案可行性研究結論
(3)前瞻建設場址可行性研究結論
(4)前瞻工藝技術可行性研究結論
(5)前瞻設備方案可行性研究結論
(6)前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結論
(7)前瞻經濟效益可行性研究結論
(8)前瞻社會效益可行性研究結論
(9)前瞻環境影響可行性研究結論
第2章:物聯網行業市場分析與前瞻預測
2.1 物聯網項目涉及產品或服務范圍
2.2 物聯網行業前瞻市場分析
2.2.1 政策、經濟、技術和社會環境分析
2.2.2 物聯網市場規模分析
2.2.3 物聯網盈利情況分析
2.2.4 物聯網市場競爭分析
2.2.5 物聯網進入壁壘分析
2.3 物聯網行業市場前瞻預測
第3章:物聯網項目建設場址分析
3.1 物聯網項目建設場址所在位置現狀
3.1.1 項目建設地地理位置
3.1.2 項目建設地土地權類別
3.1.3 項目建設地土地利用現狀
3.2 物聯網項目場址建設條件
3.2.1 項目建設場址地形、地貌、地震情況
3.2.2 項目建設場址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
3.2.3 項目建設場址經濟條件
3.2.4 項目建設場址交通條件
3.2.5 項目建設場址公用設施條件
3.2.6 項目建設場址防洪、防潮、排澇設施條件
3.2.7 項目建設場址法律支持條件
3.2.8 項目建設場址氣候條件
3.2.9 項目建設場址自然資源條件
3.2.10 項目建設場址人口條件
3.3 物聯網項目建設地條件對比
3.3.1 項目建設條件對比
3.3.2 項目建設投資對比
3.3.3 項目運營費用對比
3.3.4 項目推薦場址方案
3.3.5 項目場址位置圖
第4章:物聯網項目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
4.1 物聯網項目技術方案
4.1.1 項目生產方法
4.1.2 項目工藝流程
4.1.3 項目技術來源
4.1.4 推薦方案工藝流程圖
4.2 物聯網項目設備方案
4.2.1 項目主要設備選型
4.2.2 項目主要設備來源
4.2.3 推薦方案的主要設備
4.3 物聯網項目工程方案
4.3.1 項目工程建設內容
4.3.2 項目特殊基礎工程方案
4.3.3 項目工程建設規模
4.3.4 項目建築安裝工程量估算
4.3.5 項目主要建設工程一覽表
第5章:物聯網項目節能方案分析
5.1 節能政策與規范分析
5.1.1 節能政策分析
5.1.2 節能規范分析
5.2 物聯網項目能耗狀況分析
5.2.1 物聯網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狀況
5.2.2 物聯網項目能源消耗狀況分析
5.3 物聯網項目節能目標和措施分析
5.3.1 項目節能目標
5.3.2 節約熱能措施
5.3.3 節電措施
5.3.4 節水措施
5.4 物聯網項目節能效果分析
5.4.1 裝備節能效果
5.4.2 建築節能效果
第6章:物聯網項目環境保護分析
6.1 物聯網項目建設場址環境條件
6.2 物聯網項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項目主要污染源分析
6.2.2 項目主要污染物分析
6.3 物聯網項目環境保護措施
6.3.1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6.3.2 雜訊污染防治措施
6.3.3 水污染防治措施
6.3.4 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措施
6.3.5 綠化措施
6.4 環境保護投資預算
6.5 環境影響評價分析
6.6 地質災害及特殊環境影響
6.6.1 物聯網項目建設地址地質災害情況
6.6.2 物聯網項目引發發地質災害風險
6.6.3 地質災害防禦的措施
6.6.4 特殊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
第7章:物聯網項目勞動安全與消防
7.1 編制依據和執行標准
7.1.1 項目編制依據
7.1.2 項目執行標准
7.2 危險因素和危害程度
7.2.1 安全隱患主要存在部位與危害程度
7.2.2 有害物質種類與危害程度
7.3 前瞻安全措施方案
7.3.1 工藝和設備安全選擇措施
7.3.2 對危險作業的保護措施
7.3.3 對危險場所的防護措施
7.4 前瞻消防措施方案
7.4.1 火災隱患分析
7.4.2 前瞻消防設施方案
第8章:物聯網項目組織架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8.1 物聯網項目組織架構
8.1.1 項目法人組建方案
8.1.2 項目管理機構組織架構
8.2 物聯網項目人力資源配置
8.2.1 項目員工數量
8.2.2 員工來源及招聘方案
8.2.3 員工培訓方案
8.2.4 工資與福利
第9章:物聯網項目實施進度分析
9.1 物聯網項目實施進度規劃
9.1.1 項目管理機構設立
9.1.2 項目資金籌集安排
9.1.3 項目技術獲取轉讓
9.1.4 項目勘察設計
9.1.5 項目設備訂貨
9.1.6 項目施工前期准備
9.1.7 項目完整竣工驗收
9.2 物聯網項目實施進度表
……………………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物聯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肆』 物聯網的基本技術原理是什麼 很急
物聯網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是RFID電子標簽技術。以簡單RFID系統為基礎,結合已有的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中間件技術等,構築一個由大量聯網的閱讀器和無數移動的標簽組成的,比Internet更為龐大的物聯網成為RFID技術發展的趨勢。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預計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後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有專家預測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這一技術將會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
這裡面涉及感測技術、通信技術、無線技術、網路技術等
『伍』 物聯網項目策劃書具體怎麼寫
看你的是哪方面的項目了,我看到一家物聯網公司,好像叫做飛瑞敖吧,他們網站上面蠻多的項目方案的,你去看看,希望會有你想要的。
『陸』 物聯網解決方案背後有哪些先進的技術支撐
WiFi技術:
WiFi方案的優勢是技術成熟,單獨的產品就可以接入公網,成本也是相對較低。
缺點則是WiFi設備一般功耗較大,在物聯網領域中,供電是一個問題;
WiFi接入數量相對有限,一個家庭路由器一般只能接入幾十個設備;
當然,WiFi方案在物聯網初級階段有較大優勢,單獨的WiFi模塊依託路由器即可入網,優勢明顯,雖然接入數量不多,但是在物聯網、智能家居未大規模普及的情況下,也可以滿足大多數需求。
所以基於IoT UART串口WiFi模塊WG219/WG229/WG231/LCS6260的WiFi方案更適用於對功耗要求不明顯,不會大量部署的物聯網產品,例如:智能電飯煲,智能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傳統家電設備接入物聯網。
藍牙技術:
藍牙方案的主要優勢在於藍牙模塊的超低功耗,而且通過app打開藍牙與手機的交互比較簡單。
SKB369/SKB501
目前隨著藍牙5.0模塊SKB501(網頁鏈接)、以及更多藍牙5.0產品的上市,藍牙技術的數據傳輸速度和覆蓋范圍等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更加適用於物聯網的要求。
所以,藍牙方案適用於對功耗有要求,和手機可以直接交互的物聯網產品,例如:智能門鎖,智能秤,智能電動牙刷等,也適用於大規模藍牙mesh燈控、藍牙感測器網路的部署。
UWB技術:
超寬頻技術是近年來新興一項全新的、與傳統通信技術有極大差異的通信無線新技術。它不需要使用傳統通信體制中的載波,而是通過發送和接收具有納秒或微秒級以下的極窄脈沖來傳輸數據,從而具有3.1~10.6GHz量級的帶寬。目前,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在內的國家都在研究這項技術,在無線室內定位領域具有良好的前景。
UWB技術是一種傳輸速率高,發射功率較低,穿透能力較強並且是基於極窄脈沖的無線技術,無載波。正是這些優點,使它在室內定位領域得到了較為精確的結果。
超寬頻室內定位技術常採用TDOA演示測距定位演算法,就是通過信號到達的時間差,通過雙曲線交叉來定位的超寬頻系統包括產生、發射、接收、處理極窄脈沖信號的無線電系統。而超寬頻室內定位系統則包括UWB接收器、UWB參考標簽和主動UWB標簽。定位過程中由UWB接收器接收標簽發射的UWB信號,通過過濾電磁波傳輸過程中夾雜的各種雜訊干擾,得到含有效信息的信號,再通過中央處理單元進行測距定位計算分析。
超寬頻可用於室內精確定位,例如戰場士兵的位置發現、機器人運動跟蹤等。超寬頻系統與傳統的窄帶系統相比,具有穿透力強、功耗低、抗干擾效果好、安全性高、系統復雜度低、能提供精確定位精度等優點。因此,超寬頻技術可以應用於室內靜止或者移動物體以及人的定位跟蹤與導航,且能提供十分精確的定位精度。根據不同公司使用的技術手段或演算法不同,精度可保持在0.1 m~0.5 m。
『柒』 物聯網的關鍵技術有哪些,這些技術的主要思想,主要特點及應用
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過射頻識別(RFID)(RFID+互聯網)、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簡而言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將物聯網的定義為當下幾乎所有技術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實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環境以及狀態信息實時的實時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傳遞、處理、執行。廣義上說,當下涉及到信息技術的應用,都可以納入物聯網的范疇。
國際電信聯盟( ITU) 發布的ITU 互聯網報告,對物聯網做了如下定義:通過二維碼識讀設備、射頻識別(RFID) 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和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在物聯網應用中有三項關鍵技術
1、感測器技術:這也是計算機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大家都知道,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計算機處理的都是數字信號。自從有計算機以來就需要感測器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計算機才能處理。
2、RFID標簽:也是一種感測器技術,RFID技術是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RFID在自動識別、物品物流管理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3、嵌入式系統技術:是綜合了計算機軟硬體、感測器技術、集成電路技術、電子應用技術為一體的復雜技術。經過幾十年的演變,以嵌入式系統為特徵的智能終端產品隨處可見;小到人們身邊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衛星系統。嵌入式系統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推動著工業生產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如果把物聯網用人體做一個簡單比喻,感測器相當於人的眼睛、鼻子、皮膚等感官,網路就是神經系統用來傳遞信息,嵌入式系統則是人的大腦,在接收到信息後要進行分類處理。這個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感測器、嵌入式系統在物聯網中的位置與作用。
用途范圍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環境監測、路燈照明管控、景觀照明管控、樓宇照明管控、廣場照明管控、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
國際電信聯盟於2005年的報告曾描繪「物聯網」時代的圖景:當司機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報警;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麼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等等。物聯網在物流領域內的應用則比如:一家物流公司應用了物聯網系統的貨車,當裝載超重時,汽車會自動告訴你超載了,並且超載多少,但空間還有剩餘,告訴你輕重貨怎樣搭配;當搬運人員卸貨時,一隻貨物包裝可能會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說「親愛的,請你不要太野蠻,可以嗎?」;當司機在和別人扯閑話,貨車會裝作老闆的聲音怒吼「笨蛋,該發車了!」
物聯網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築、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後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這個整合的網路當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合網路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