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聖托里尼島的傳說
聖托里尼島古名為希拉,為紀念Saint Irene,西元1207年被改為聖托里尼。
歷史上,這里曾發生多次火山爆發,公元前1500年最為嚴重,島嶼中心大面積塌陷,原來圓形的島嶼呈現了今天的月牙狀。據說神秘的亞特蘭蒂斯古陸的湮滅便源於島上發生的一次火山爆發。到聖托里尼島旅遊觀光,你會看到黑色、紅色、白色的火山岩,這都是火山噴發的產物。
島上共有13個村落,島的一邊緊靠火山口有四個小鎮:錫拉,Imerovigli,Firastefani以及伊亞。在小島的西面,那些崖邊所建的房子一律刷成白色,附近還擁有著名的黑色沙灘。在本世紀下半葉,考古學家在島的南邊,阿科羅提利挖掘到古代都市遺址,發現精彩的壁畫藝術,又給這里增加了神秘的色彩。一到旅遊旺季,島上人口就會增加十倍,騎驢、觀賞教堂、品嘗葡萄酒都會為你的旅行生活增添無限的樂趣。
關於聖島的傳說: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在著作中提到亞特蘭蒂斯古陸,這里原是地中海西部的一個美麗富饒的理想國,遍地黃金。君王英明,百姓安居樂業,但後來因為一次突如其來的地震,整個城市便從此消失。
B. 找一個有在 愛琴海 聖托里尼島 有過取景的歐美電影(間諜動作)
古墓麗影2 Lara Croft Tomb Raider: The Cradle of Life (2003)
搜來搜去,只搜到這部電影有些鏡頭是在島上拍的
C. 求雅尼的santorini(聖托里尼)做背景音樂的奧運宣傳片。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CA%A5%CD%D0%C0%EF%C4%E1%B5%BA&z=0
D. 被譽為「中國聖托里尼」的海島為什麼會鮮為人知
浙江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的美譽,這里光照多,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在18攝氏度左右,除了舒適的氣溫之外,浙江省境內的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位於杭州的西湖、千島湖更是享譽全國。不過浙江除了這些已經名聲在外的景點之外,還有一些風景美不勝收但卻鮮為人知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一起探尋位於浙江東北部,被譽為“中國的聖托里尼”的花鳥島。
如果逛累了,可以在島上的清吧休息一會,聽著耳邊環繞的歷史歷史老歌,似乎一切都回到了80年代,那個可以漫不經心卻又異常舒適的年代,時間彷彿在這里就慢了下來,甚至可以讓你體會到時間的起伏流動。
E. 聖托里尼是什麼地方,干什麼的
聖托里尼是希臘的一個島,位於愛琴海,是蜜月和度假的勝地。
聖托里尼有著名的藍頂教堂,有全世界最美的落日。
聖托里尼島很適合自駕,到處都是從藍白色的房子,天空如洗,海水湛藍。
貼兩張我自己拍的照片。
F. 介紹一下聖托里尼的建築風格
聖托里尼島的港邊雜記 (中時嚴選好文) 分類:歐洲行腳2007/07/04
愛琴海諸多島嶼中,有個以浪漫著稱的愛琴海閃爍珍珠「聖托里尼」 (Santorini) ,她的美麗來自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海底火山活動所形成的險峻地勢,以及沿著陡峭山坡建築的各式白色房舍,加上藍海、藍天與藍頂的東正教堂,成就了她獨具的魅力與風格,也成為希臘群島中獨樹一幟的觀光瑰寶。
那天,我們從克里特島的伊拉克里翁 (Heraklio) 來到聖托里尼島,為節省時間而訂了快船,那艘名為 Sea Jets 的快船,顛簸搖晃了兩個小時後抵達聖托里尼。快到岸邊時,從遠處就驚艷聖島特殊的地形,周邊環繞著各個火山島嶼及大小不一的游輪,相互輝映的壯麗景緻,讓人驚嘆叫絕與目不暇給的四處張望,霎時,忘了船的顛簸,也讓極少暈船的兩位小姑娘們,從剛才的暈眩嘔吐中清醒。
船,終於靠了港,當時正值午時,熾烈的陽光,讓暈頭轉向、昏昏沈沈的我驚醒;一出船艙,踏上岸邊,立刻瞧見了一路從雅典的皮瑞斯港 (Pireas) 到伊拉克里翁,再到聖島港口的風景。這些港口碼頭都處於人馬雜沓、呼聲震天的狀態,乍看之下有些混雜。但看過三個港口之後,也好像見怪不怪了。其中好似亂中有序、自成一格,讓同樣來自濱臨海港的北國一家,愈看愈嘖嘖稱奇、興味盎然。
聖托里尼與米克諾斯 (Mykonos),這兩個希臘愛琴海以觀光美景著稱島嶼上的旅館,都特別說了會有往返港口和旅館的接送服務。所以,一下船,我就一股腦的趕快去尋探在網路上洽訂的旅館接船人員,耳邊和眼底竟是整個碼頭區鼎沸的人聲、車陣和塵囂,只見左側旁排排站著等待即刻登船離開的旅客,和大包小包忙亂下船的人,前方不遠處就是一群又一群手拿著立牌、紙張的接船人員,更有小蜜蜂式拿著相片本和廣告四處招攬旅館住宿的生意人… 熱鬧極了!
找到接船人員後,拖著大小行李,穿過一團接一團的遊客、一排接一排的大小巴士、一群接一群圍繞促銷的旅館攬客人,怕走丟了似的緊跟著接船人員登上有點悶熱的小巴士離開了港口,一路攀爬著險峻陡峭的上坡路,前往旅館,開始了我們的聖托里尼之旅。
聖托里尼是整個希臘愛琴海之旅中最讓我流連忘返的,只可惜我們待的時間不夠長;想介紹希臘最美麗的夕陽與極般迷人浪漫的伊亞 (Oia) 之前,覺得更想先記述那段往返港口的場景,與舟車旅遊的時而疲累、時而欣喜的心情。
*****
離開聖托里尼島前往米克諾斯島的那天,雖說是正午的船班,但旅館還有另外兩位客人要搭別班更早的船,為了配合他們的時間,旅館提早發車送大家到港口。
我們早早到了港口,就坐在碼頭邊露天餐廳喝上一杯我在希臘每日必飲的冰涼 Frappé,唇齒之間讓略帶苦澀濃郁的希臘冰咖啡回繞,目不轉睛的看著碼頭熙來攘往、各式各樣、眾生百態的人群。一樣的接送船、一樣的人馬雜沓、一樣的亂中有序,讓我看得入神,看得津津有味… 原來,偶爾停歇一下觀賞著眼前紛紛攘攘的遊子和當地人之間的互動,也是旅途中的意外收獲。
和坐在一旁的先生說,人啊,可真奇怪,將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為一圓心中的夢想與到此一游的心願去渡假與游覽,在艷陽烈焰曬昏人的正午時分,大人小孩拖拉著大小行李,肩扛著厚重的背囊在車陣人潮中穿梭,那可不是種悠閑咧!從某個角落來看,也是挺辛苦的呢。
這時,我想起了艾倫‧狄波頓「旅行的藝術」(The Art of Travel) 中的一篇文章,介紹了法國作家德梅斯特的另種行旅,就做「斗室之旅」… 不用出外奔波,以自己房間為旅遊地點,在自家廳、卧室開始了移動行腳,來趟沒有行李負擔的另類旅遊… 之後,德梅斯特又寫了一本書叫做「斗室夜遊」。
想到每回出遠門,在已經忙亂不堪的每日生活中,還要抽時間自行做初步的旅遊行程規劃與研究,所有的旅館、航班、船班、租車等等都要一手自理包辦訂購。以希臘來說,這過程並不算輕松,因為她不像歐洲大陸,反正下飛機後租個車,就一路向目的地行駛就好了。希臘本島和愛琴海各離島間的交通接泊,除了已經有往返船班時程,和島與島之間如何適當接駁的考量,還要加上到了各島之後交通與旅館安排等問題,對於初次來訪者,其實還蠻有挑戰性的。
東想西想著,就望見先前一艘剛剛啟錨離開聖托里尼島出海的大型船班後面碼頭邊上,突然沖出四位東方面孔的自助旅行年輕人,他們搭著計程車才剛剛下車,慌亂拖著行李箱匆促的奔到港邊!
最先沖上碼頭的女子,對著已行駛出海的大船高聲喊叫,後頭的夥伴們一邊趕緊付了車錢,一邊手忙腳亂的緊跟著跑到碼頭上。他們,顯然錯過了這班船,在港警無奈的雙手一攤之下,他們錯愕、憤懣、吶喊,面對這一幕,我們都不忍心去按快門。再浪漫美麗的島嶼,也有每個旅者不同行腳歷程中的插曲…
看完那幕錯失船班的憾事,心情不免一沉,看到時間,發現我們的船快來了,全家趕緊買單走人。但,天啊,我們究竟該去排哪兒呢?啊,驚覺排錯地方了啦!大家一起叫著:「是這兒,是這兒。」;還不忘叮嚀著妹妹,行李拿好、包包背好喔!女兒回應著說:「拿了,拿了啦!」先生也說:「這邊,這邊。」;我急忙回應著:「對耶,那頭,是那一頭!」
好不容易熬過了漫長的排隊等待,臨上船之前,又必須要分家一樣的拿大件行李的往這兒,拿手提行李的往那邊,大家分頭搬啊扛的,絕對的兵慌馬亂、萬頭鑽洞、汗流浹背!終於讓全家上了船,而且還要一直告訴自己說:「沒上錯船,沒上錯船!」
愛琴海諸島,每年一到夏季的幾個月間,旅遊人數就暴漲倍增,有搭乘地中海或愛琴海游輪來的,有搭飛機到各島嶼來的、有搭乘當地往返不同島嶼間船班來去的。據當地希臘人說,我們去的六月還不算真正旺季,高峰期是在七、八月間。這旺季期間的各個著名島嶼,想必更加艷陽四射、人車沸騰,我已經在腦海里活生生的勾勒出那個碼頭邊忙亂的光景了。
這讓我們不禁想起之前從克里特島的伊拉克里翁港搭船到聖島時,居然在碼頭找不到搭哪一班船的指示牌,只好一邊全家拖啊拉著走幾步,一邊就詢問可能是港里人員的說:「走的對不對?」後來,也誤打誤撞的到了一個走道出口處,居然換成別人來問我們對不對!
有緣遇上兩位荷蘭來的中年婦人與一對澳洲來的中年夫婦,就這樣子大家聊開了,可想見都在聊這個希臘諸多港口的碼頭呢。不一會兒,嘿嘿,一輛卡車頭拖著一個空車廂,這就是所謂的接駁巴士了!我們笑著聊著站在宛如卡車式的接駁車到船邊登船,這時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忍不住笑開懷,真是有趣極了!
旅行,有時就是舟車勞頓,而這種勞頓或許自助旅行者最能感受到,尤其是一家大小自助旅遊時更能體會。因為,年輕時代的背包旅遊,或許只要管好自己和行程就足夠了,但帶著孩子們一同四處旅行時,全家步調的節奏,絕對比不上單一背包客,也比不上以前只有我和先生兩人行的探索之旅。
帶著孩子去旅行,有時要帶著教育意義的眼光,有時更帶著點重新自我學習與認識世界的思考角度… 這其中,與在當獨身貴族、頂客族和學生的時代,或是跟著旅行團包車、包住、包吃型的出遊是回然不同的,而體驗到的實際生活和全家一起所見所聞,也是前所未有的經歷。
旅行中的現實面與每個旅者的規劃期待,總是會出現一些深邃的差距。而整個過程與結果,不論好與壞,有時就是旅行中的驚奇、無奈、喜悅、懊惱… 旅程的結果是看到了那些「傳說中」的景緻,而其中所經歷的過程,有時在於准備摸索,有時是迷路借問,有時是探索驚奇,有時得導讀細嚼。
從好久以前就開始了自助旅行,因此,自由慣了。自助旅行,從之前的規劃,到成形與最後能圓滿結束,的確是種不錯的自我訓練與培養探奇之心。不過,這幾年和先生帶著孩子一起旅行,深深覺得整個心境與步調都大不相同。自助旅行,不論一個人還是一家人,有時最大的收獲其實是在當整個旅程快要劃下句點之時,絕對會有很深的領悟,知道下回如何走會更好!每趟旅行鐵定也會產生些許的遺憾與殘缺,那,就只能依賴下回的更美好行程來繼續圓夢羅。
回家後,看著千里跋涉才拍到的照片,回想著花了不少歐元與精神心力才完成的旅程,回饋給我們的,就是這些既深刻又帶點朦朧的美不勝收影像與回憶,就像去蕪存菁過的 MTV 式動感畫面一樣在眼前、在腦海中閃爍流轉。全家一起望著一張張「得來不易」的照片,它們會不美嗎?美得讓人心悸翻騰!
行旅中的足跡與滋味,有時還真有那種「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的感受咧!
G. 希臘聖托里尼島的詳細介紹
聖托里尼島(Santorini)古名為希拉(Thera),後來為紀念聖·愛蓮(SaintIrene),於1207年被改為聖托里尼。聖托里尼(Santorini)是在希臘大陸東南200公里的愛琴海上由一群火山組成的島環,聖托里尼島環上最大的一個島也叫聖托里尼島,別名錫拉島(Thira)。
聖托里尼島位於基克拉澤斯群島(Cycladesislandcomplex)的最南端,島嶼面積為9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9公里,人口約14000餘人,多為希臘人。聖托里尼島由3個小島組成,其中2個島有人居住,中間的1個島是沉睡的火山島。歷史上這里曾發生多次火山爆發,以公元前1500年最為嚴重,島嶼中心大面積塌陷,原來圓形的島嶼呈現了現在的月牙狀。聖托里尼島的鎮中心是費拉,位於島的西岸。
聖托里尼島位於北緯36°23′—東經25°27′,在世界兩大大陸板塊最深的海溝之間。首府是費拉市,位於島的西岸。20世紀下半葉,考古學家在該島南部的阿科羅提利挖掘到古代都市遺址,發現精彩的壁畫藝術,從而增添了聖托里尼島的旅遊魅力。
(7)聖托里尼宣傳片擴展閱讀:
地質地貌
歷史上,這里曾發生多次火山爆發,前1500年最為嚴重,島嶼中心大面積塌陷,原來圓形的島嶼呈現了今天的月牙狀。據說神秘的亞特蘭蒂斯古陸的湮滅(myth of the lost Atlantis)便源於島上發生的一次火山爆發。到聖托里尼島旅遊觀光,你會看到黑色、紅色、白色的火山岩,這都是火山噴發的產物。
錫拉火山災難性的噴發是愛琴地區在特洛伊陷落之前發生的最重要的歷史事件,噴發可能導致東地中海地區巨大的氣候變化,它也是地球上幾千年來發生的最大的火山噴發事件。
在聖托里尼島上有厚約60米的白色火山灰沉積,它們的底部才是當時的地面。這個地層可以被分為三個明顯不同的層次,分別對應噴發中不同的階段。
中心城市
費拉市是聖托里尼島的商業中心和旅遊中心及臨岸城市,景色十分美麗。
費拉市的中心點是巴士總站,也是的士車站。主要幹道25 Martiou貫穿該城南北,巴士站、銀行和郵局都在這條街上。Plateria Theotokopoulo廣場是費拉市的中心,周圍是紀念品店、銀行,尤其代收船票、組織旅行團和提供住宿服務的旅行社很多。
遊客在巴士站下車後,往北沿著25 Martiou道走不遠,從一個斜叉路進去,經 Tataki旅館右轉,就到了費拉市最熱鬧的商店街,在裡面如迷宮般的小巷中各種商店、餐館、酒吧、咖啡館林立。晚上費拉市有一股叫人無法抗拒的魅力,燈火璀璨,人潮熙嚷,十分熱鬧。餐廳、咖啡館依費拉的火山斷崖而建,白色的房屋層層相連,高低錯落,形成一種獨特的城市景觀。遊客可從巴士站穿過後面的圓拱頂教堂和小巷到達崖邊,這里有很多小白屋、教堂及茶座,還可以看見對面的活火山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