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北大宣傳冊

北大宣傳冊

發布時間:2020-12-17 19:11:36

⑴ 印刷宣傳冊的成本問題

普通紙是什麼紙,銅版紙的話內頁80g是薄的,105g是還行的,125g的就很有樣子了。

排版的話印刷方排得好不好質量不一樣了,然後30頁的32開是用15頁的A4紙的版面,如果是4頁A4開一個版的話(現在印A4大多這樣,價格應該差不大)在上海大概1000左右,所以說是4000多,100冊的紙錢要不了多少,關鍵是印得多折扣得多...彩印都這樣

⑵ 如何評價北大電影《星空日記》

個人認為《星空日記》不是好片子。
首先,是不真實,各種不真實的校園生活細節與故事情節(故事情節待會兒再說),先說校園生活細節,其實有很多同學已經在吐槽,下面摘自王凱文同學,我為什麼不喜歡星空日記:為什麼我不喜歡《星空日記》
男主提著行李袋跑到北大西門報道,這直接讓我出戲了。不管是新生報道手冊還是其他的通知都會明明白白地告訴你要去東門,因為西門那個地方是絕對沒法擺迎新攤的。然後是康博思西餐廳的問題:第一,康西不會有勤工儉學的學生坐櫃台;第二,康西晚上燈火通明全是各種開會討論的小組;第三,手拿啤酒瓶的怪大叔至少我這四年從來沒在康西看到過,如果真的在晚上校園里遇到這樣的醉漢,請通知保衛部和燕園派出所。此外,還有貼天文夏令營海報的地方,應該是學五小白房後面的廢棄書報亭,我從來沒有見過正規的通知貼在那個地方,那裡的廣告一般只有野路子的租房信息。最後男主做畢業pre的地方應當是校長辦公樓的禮堂,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北大的任何院系能聯繫到那個地方做畢業設計展示,那個禮堂一般只開放給大人物做演講,當然,新生黨培也可以借用來做思想教育。
我再加一點:旁聽是可以直接進去的,天文系的畢設不是這樣的
為什麼不真實會被拿來吐槽呢?不都說藝術高於生活嗎?但你是宣傳片,你的目標是讓大家了解北大,更想來北大,所以請給人家一個真實的北大,而不是來了之後,卧槽,不是這樣的啊,我覺得作為北大,應該有真實的胸懷。
情節上的不真實就不勝枚舉了,但我覺得最讓人無奈的是兩點:
1. 妖魔化現實,去康西打工,被罵,以及各種做兼職被罵?呵呵,別逗了,現在國家大把的助學金獎學金還有校內的學費減免,只要你別浪費,基本生活,讀完大學還是有保障的,要是你成績好(如影片中渲染的那麼牛逼),那麼你完全不會為生活所迫,要是你真想體驗生活,那如果在康西被罵,請到未名BBS上發帖,相信會上十大。找工作,在下不才,也面試過不少,還真沒有遇到過當面撕簡歷,讓喝酒的面試官,再說,你好歹北大經院畢業,這家不要你,換一家就是了嘛,按照後面的邏輯,國際投行的面試官這樣子?呵呵
2. 簡單美化理想,關於這個「摘星星」的夢想,我不想多做評價,但很想說,理想不是說今晚我哭了,下定決心,明晚我就能小宇宙爆發,拯救地球的。理想是需要不斷磨不斷磨,百折不撓,九死不悔的,就算沒有外界阻力,也會有100次想要放棄的。雖然影片中做了簡單鋪墊,但很想說,以為看一看望遠鏡,讀幾本英文書就能學好天文學了嗎?算不出來數字,做不出來實驗的時候哪裡去了?你又做兼職,又到處實習找工作,只是輔修天文學,然後花一個月就能做出pk掉很多天文系同學的畢業設計?別開玩笑了,人家也是考上北大的同學,沒有人是傻子,你努力勤奮的時候,人家也沒閑著,憑什麼?
而妖魔化現實和簡單美化理想的結果是什麼呢?只能是虛無,沒有接到地氣,感覺是主創憑自己yy了一個韓劇般的故事,然後靠口號式的旁白和對白來說明主題,很想說,這樣的作品沒有誠意。
其次,覺得這部片子不好的原因是,提出了問題,卻沒有試圖解決。他上了研究生就能解決他之前面臨的困境了嗎?沒有看出來有任何改善(那麼他之前糾結的其實能不能說沒那麼重要,因為你要是想,那還是可以搞定的)。他這還是成功了,要是失敗了呢?我同學說可以繼續去投行,也算奮斗過了,這就奇怪了,理想不是應該你為之奮斗終身,在黑暗中給你光明的東西嗎?怎麼變成了張牙舞爪的惡魔,試圖來破壞你的生活了?
而且,不喜歡女神這個橋段。女神的外貌不說了,女神的真實性也不說了,但是,女神的出現,讓人懷疑主人公是為了追求夢想還是為了追求女神。

⑶ 請問作公司宣傳的畫冊用什麼軟體進行文字圖片排版好!

對於計算機排版軟體的選用,目前國內的大部分的製作人員都是選用版PageMaker、北大方正以及一些圖權形類如CorelDRAW、Illustrator、FreeHand等軟體,部分外資企業正在向內地製作人員傳授引進一些更先進科學的專業排版軟體,如QuarkXPress等。在這里本人除卻PageMaker、QuarkXPress等排版軟體,選用目前國內應用的最為廣泛的圖形圖像與排版相結合的一種大型專業性軟體——CorelDRAW,
CorelDRAW是一種專業性的繪圖軟體,同時也是一種功能極為強大的排版軟體,目前市場中能見到的任何一種書冊或刊物,幾乎沒有它不能做下來的項目。國內的廣大平面設計人員和印前製作人員,無不對其進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與另一圖像處理類軟體Photoshop構成平面設計人員就職上崗之必備工具。

⑷ 北京大學的文化傳統

北京大學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發源地、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源頭之一,以及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根據地之一,北大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
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北大一直與中華民族的崛起奮進同呼吸、共命運。改革開放以來,從1981年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1984年國慶35周年道出「小平您好」的由衷呼喚、到1997年初發出「再道一聲小平您好」的深情呼喚,北大人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弘揚著時代的主旋律。宣傳部、團委、學生會、研究生會、工會等積極開展各類政治文化活動,更加完善了從學校、團委到基層、班級、支部立體的綜合學習活動。 學術是北大發展的根本動力和力量源泉,也是北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大學百餘年來成長了中國幾代最優秀的學者。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庄嚴無畏獨立思想,這一切又與先天下的嚴峻思想、剛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銳的抗爭精神相結合,構成了一種特殊的精神魅力。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傳統在北大薪火相傳,構成一種恆遠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學與民主」早已成為這聖地不朽的靈魂。在北大學會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感受更多的卻是北大對一個人人格的熏陶,從這里走出的代代驕子無不都具備「北大」特有的精神氣質。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北大社團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北大所成就的碩果,它的興盛始於1916年,當時由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
從1986年起,北大杯足球賽開賽。隨後「新生杯」、「碩士杯」足、籃、排球賽也先後崛起,這些活動不但增強了學生的體魄和團隊精神,也增強了北大的凝聚力。北大的「十佳」比賽內容豐富,有校園十佳歌手大賽、十佳主持人大賽、十佳演講比賽、十佳教師評選、十佳社團評選、十佳菜餚評選等等。十佳主持人大賽不僅精彩、引起校內外廣泛關注,更向央視、鳳凰衛視等全國性重要媒體輸送了許多人才。十佳歌手比賽已經是北大一年一度參與人數眾多、比賽形式常變常新、最具時代氣息和最為活躍的一個文藝賽事,在十佳歌手比賽的舞台上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校園明星。
北大社團中的部分社團的影響已經超出了北大,如山鷹社、愛心社等,他們所從事的活動常常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山鷹社」成立於1989年,社員先後登上了念青唐古拉、各拉丹東、玉珠峰、桑丹康桑、雪寶頂、克孜色勒、瑪卿崗日、卓奧友、博格達等十幾座山峰,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校訓 北京大學並無校訓。「勤奮、嚴謹、求實、創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思想自由、兼容並包」都不是北京大學的校訓。 校徽 北京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 「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於,要「以人為本」;校徽的象徵意義在於,北大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2007年6月6日,北京大學正式頒布實施《北京大學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辦法》,作為「根本大法」系統管理和維護北京大學的視覺形象。 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學正式發布《北京大學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手冊》,並推出修改後的北大校徽標識 ,在魯迅先生設計校徽圖案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標志形似瓦當,兼有篆刻風韻,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 北大確定了特定色值的紅色為標准色,並將其命名為「北大紅」。 北京大學校徽突出一個辦學理念,即大學要「以人為本」。大學,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也有人說,上面的是學生,下面的是老師,教師就是要甘為人梯;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於藍勝於藍。
北京大學視覺識別系統的主管部門為北京大學標識管理辦公室。 校歌 北京大學並無校歌。 《燕園情》作於1952年北大遷入燕園之後,一度被認為北京大學校歌,但從未得到校方的正式命名,在創作之初也並沒有被當成校歌來寫作。 1916年校歌
(時任校長蔡元培,吳梅作詞) 1918年校歌
(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吳梅作詞) 1952年校歌,現為北大代校歌,《燕園情》(周保平詞,孟衛東曲) 景山門啟嬗幃成,
均又新,弦誦一堂春。
破朝昏,雞鳴風雨相親。
數分科,有東西秘文;
論同堂,盡南北儒診。
珍重讀書身,莫白了青青雙鬢。
男兒自有真,誰不是良時豪俊,
待培養出,文章氣節少年人。 械朴樂英才,試語同儕,
追想遜清時創立此堂齋。
景山麗日開,舊家主第門程改。
春明起講台,春風盡異才,
滄海動風雷,弦誦無妨礙。
到如今費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時幸遇先生蔡。
從頭細揣算,匆匆歲月,已是廿年來。 紅樓飛雪,一時英傑,
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憶昔長別,陽關千疊,
狂歌曾竟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約。
我們來自江南塞北,情系著城鎮鄉野;
我們走向海角天涯,指點著三山五嶽。
我們今天東風桃李,用青春完成作業;
我們明天巨木成林,讓中華震驚世界。
燕園情,千千結,問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 校慶日 北京大學校慶日為5月4日。 1951年的12月7日,湯用彤副校長提出把北大校慶日由12月17日改為5月4日,認為校慶時間臨近期末,師生緊張不宜搞大的活動。從此以後,北京大學校慶日就改在了每年的5月4日。

⑸ 夏茗悠是怎麼考上北大的

關於當年高考經歷的詳情+專欄文【堅強】(2009-10-28 14:05:38)
標簽:豬妞自主招生新概念高考校園 分類:『流年紀』=日誌

一直有很多親發郵件來問豬妞怎麼高考、怎麼會上北大影編的,最近的問題愈發稀奇古怪,什麼「參加過北大校考么」(豬妞:啥叫校考?),「從高中就開始學這個專業嗎」(豬妞:高中怎麼學?)這篇日誌里集中回復一下,把大家問到的方方面面盡量都說到,以後就不用個別來問了。

既然大家都說看了勵志,就乾脆把此文勵志到底,後面附上當初寫給仙仙的高考相關專欄文【堅強】

這件事先從剛進畢業班開始說。全上海市重點的優等生目標志願都是復旦,目標考試都不是高考而是復旦自主招生考,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從一上高三就開始准備這個考試。豬妞報的文科專業考試,考綜合文科(200分)加英語(100分)。(理科專業是理綜和英語)文綜不太考課本而是考知識面。在師兄的建議下,背了一本哲學簡史、一本世界通史。

11月的時候去考了,英語題很簡單,之前狂做了很多王長喜的六級題,感覺最後考的英語難度在六級之下。文綜題也不太難,但果然對知識面要求很高。考試那天大部分同學都因為看見美麗的復旦很興奮,拿著相機到處留影。豬妞沒帶相機,只帶了一疊寫滿了各種禪語和解釋、看起來很邪門的紙坐在豬媽媽車上背,真可謂臨時抱佛腳。但事實上,佛腳抱對了。第一,「有什麼好照的,反正將來天天見」給自己這種暗示很重要。第二,文綜考了三道關於「禪」的題,其中一道是論述大題。因此,給學弟學妹的建議是,考試前後別照相。

等通知時的心情請參見《三年K版》里的阿京。結果豬妞考到最高一檔,虛擬錄取。虛擬錄取的意思是:第一志願必須報復旦,不能報零志願(清華北大),這樣就算高考發揮失常沒上復旦錄取線,只要上了一本線就能進復旦。當時我們高中有七八十人參加了復旦自主招生考,12月發通知書,拿到20分和10分加分的人很多,拿到虛擬錄取的人只有兩個,於是豬妞和另一位同學之後就基本處於進入療養院的狀態了。

進入療養院的豬妞,因為心態好而愈發戰斗機,後面幾次月考和期末全區統考考得十分好,又寫了文章去參加新概念,1月的時候去市三女中新概念復試,月末就出結果頒獎了。新概念有一個傳統,就是頒獎之後組織A組一等獎得主和高校的招生老師見面溝通拿加分,事先通知要攜帶的材料是蓋教務章的成績證明以及其它能證明自己能力的獲獎材料。豬妞那天帶了個統考全區第二的成績證明,帶了個復旦虛擬錄取通知書,帶了個市演講比賽第一名的證書,准備去復旦陳老師面前報個到混個臉熟先。

頒獎之前一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等獎還是二等獎,但那天豬妞和豬媽媽一起打車去青松城,在車上接到萌芽李老師的電話,問:「你口才怎麼樣呀?」

豬妞的心中升起一種不祥的預感,第一反應是推脫:「我口才很差。」

豬媽媽聽見了猛敲豬妞的頭,指著演講的證書說:「口才很差這是搶來的啊?」

於是豬妞只好改口:「口才還可以。」

李老師:「那你准備個獲獎者發言等下在會上說吧。」

豬妞:「好。嗯……但是……我……是幾等獎呢?」

李老師人很好:「至少是一等獎吧。」

因為先知道是一等獎了,所以豬妞很激動,一激動後來就做了個非常十三點的演講,十三點到給老師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步,囧。所以頒獎結束後,豬妞正在場內轉,北大招生的程老師把豬妞召喚過去:「你想考哪裡啊?」

豬妞:「復旦啊。」

程老師:「我看下你成績。」

豬妞就把那三張東西給老師。老師研究了一下,問:「我們北大自主招生沒有虛擬錄取這個政策,最多隻有20分加分,如果給你20分你來不來北大?」

豬妞:「我等會兒出去和媽媽商量一下。」

程老師:「哦,對了,我們還有藝術特長生的加分,30分,文學寫作特長可以算是影視編導特長生,唯一的要求就是進校後要學影編。你來不來北大?」

豬妞在心裡默默地說:「媽媽,再見。」

回家以後,豬妞沒告訴媽媽,獨自默默地糾結。以前一直在猶豫是學中文還是新聞。學中文,說實話豬妞不是適合做文學研究的性格,但是大學中文系一般走的都是學院派研究路線,不鼓勵創作。學新聞,說實話豬妞不喜歡學英語,每次月考英語也就班級五六名的樣子,是豬妞最不輝煌的一門課,但是新聞對專業英語的要求極其高。經過研究,學影編其實比較適合豬妞,再加上北大影編的陳老師三不五時打個電話過來確認一下豬妞的意願有沒有發生轉變、學習有沒有鬆懈、心態有沒有不好,超體貼超nice,再加上豬妞從來沒有到過北京想看一下北京什麼樣,再加上豬妞一直想從豬媽媽身邊逃走(豬媽太強了,再這樣下去豬妞會變成高分低能者)。

所以,到了大概3月份,豬妞偷偷沒有上報高考報名號給復旦,放棄了虛擬錄取。

直至高考,豬妞的人生還是很跌宕起伏。第一件驚世駭俗的事,不慎被摩托車撞斷一根肋骨而不自知,只是整天說感覺肝很痛,同桌還忽悠豬妞說那裡長的不是肝而是腎,最後豬媽媽帶豬妞去檢查肝,查到肋骨骨裂,因此在家休假一個半月。第二件驚世駭俗的事,上海市重點八校聯考,平常月考文理科數學都分卷,但八校聯考沒分,文理科數學卷一樣。豬妞考了個比理科班第一更高的數學成績,連我們數學教研組長都受到了嚴重驚嚇。

最後高考,豬爸和豬媽都覺得豬妞是沒有心理壓力的,因為他們以為豬妞考復旦。其實豬妞的心理壓力非常大,因為想考北大。實話實說,豬妞的平時成績處於考得上和考不上的邊緣。加分只是讓自己心態變好的,絕對不能把希望寄託在那上面。

考試過程還有點糾結,第二天考完數學,豬妞就一直陰沉著臉一句話不說,嚇得豬爸和豬媽以為考砸了也一句話都不敢說,其實是因為那年數學題比較簡單,在我的強項上拉不開差距我覺得很郁悶。第三天全部考完以後心態稍微恢復了一點,出門後很拽地跟爸爸擁抱說「北大有了」,豬爸爸徹底茫然,完全不知這個北大是從哪冒出來的。

高考結果是豬妞超常發揮了。上海總分630,當年北大文科線558,豬妞裸分567。超常發揮在英語。順帶一說,我校萬年第一沒發揮好,高考554,萬年第二豬妞終於圓滿了~\(≥▽≤)/~(實話實說,那姑娘真的比豬妞強,也沒豬妞這么浮躁,豬妞一向佩服她)

高考之後還有繼續糾結的事,因為北大影編其實本來是不在上海招生的,沒有招生名額,當初填志願時陳老師讓我隨便填,錄取的事交給他們。但是豬妞考得太戰斗機,上線後被別的系錄了,而影編在上海又沒有招生名額,於是說不清了,打了無數電話跟考試院糾結。當時的信念比較堅定,除了影編已經不想考慮別的專業。總之是曠日持久百折千回地進了影編。

另一方面的阻力來自豬媽媽,她不想豬妞一個姑娘家獨自跑到外地去,而且覺得豬妞背著她亂填志願冒的風險太大,一直生氣。生氣。氣得不送豬妞去北京,當時豬爸爸又正好出國去考察,於是,沒有人送豬妞去北京。提前了一個星期到校,感覺很無聊很孤獨,豬哥哥在准備GRE沒空理豬妞,托運的行李被火車站私吞了,晚上沒被子蓋(雖然是夏天,但北京晚上很冷),開學前一天又被吞了銀行卡,打電話把豬哥哥叫來解決(我都說我高分低能了),在看見他的瞬間終於斯巴達了,從北大西門步行到清華南門四公里有餘的距離一直哭個不停,豬哥哥事後說應該去申吉尼斯紀錄。最後豬哥哥受不了路人目光,打電話給豬媽,豬媽把持續慟哭的豬妞罵了一頓,原諒豬妞了。

現在回憶起來,這次大哭能排進豬妞永生難忘的前十件事。

再說回影編,其實是豬妞進校那年才成立了藝術學院,從人文學部拉出來了一個專業。我們院本科就我們一個專業,我們一屆就一個班,班裡高考正規錄取的學生和有加分的特長生對半。極其高手如雲,舉個例子,自稱「口才還可以」的豬妞都沒能混進本院本屆辯論隊,本院本屆辯論隊一路過關斬將最後殺到北大第二,決賽輸給國際關系學院那群未來的外交官。我們悄悄地說,評委其實有點打面子分。

值得一提的是,高招時一直和豬妞聯系的陳老師,原來就是我們系主任,後來又是豬妞的本科生導師(我們本科就是導師制),是個非常好的老師。對豬妞說過這樣的話:「你想清楚大學四年是要偏重學業還是工作,如果你兩個都想兼顧,就只有少玩少睡覺。」於是豬妞就被華麗麗地秒殺了,豬妞平生最不喜歡那種噓寒問暖整天「要注意身體啊注意身體啊」搞不清是老媽還是老師的老師。做學生就該拚命一點,做老師就該嚴格一點。大家都該乾脆一點,不要婆媽。

本專業學的東西主要四方面:1、文學。這個不用解釋了。最後發的是文學學士學位。2、哲學。主要美學。院長是哲學泰斗。3、歷史。主要電影史。4、實踐。比如拍片、非編。

綜上,是個非常有趣又能學到實用技能的學科,畢業後可從事影視製作相關工作和文化產業相關工作。大家可以嘗試報考一下。不過有幾個理解上的誤區要糾正:

1、這里的美女比例和北大任何一個文科院一樣,男同學不要因為這里曾經出過校花就想入非非。原因很簡單,大部分還是高考招進來的,不像北影會面試,特長生不僅專業特長很驚人而且成績本身就很好(據我所知,本屆N多特長生雖然有加分但是都沒用到)。請大家觀察一下身邊每所高中前五名的女同學的長相,就瞭然了。而且我們學校只有一種藝術特長生常出美女——舞蹈特長生(大家熟知的校花就是舞特),自從我們系變成屬於藝術學院之後,舞蹈特長生大概怕被說是花瓶,不想讓人知道自己是藝術特長生,都不肯來了,一般都去中文或新聞那種名聲很正經的院,於是美女從我們這屆開始絕跡。。。悲涼啊~

2、沒有捷徑。無論是新概念加分還是自主招生加分還是特長生加分,請大家相信一點,所有高校都只喜歡做錦上添花的事,不喜歡做雪中送炭的事。每次月考模擬考平均分135的同學,想要多少加分就能得到多少加分。加分是給自己一點底氣,無法增加一點實力。就連估分填志願時都不該把加分計算在內,因為高考這件事比你想像的壓力大,不知道你到時候會不會失常二三十分。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做學生就該拚命一點。不管想考什麼學校什麼專業,先好好學習才是王道。

堅 強

文_夏茗悠

一個人,在遇到艱難險阻時,勇敢面對,勇於戰勝,不沮喪,不放棄,不灰心,也許並不是因為志向多遠大,而是因為內心有一種溫暖作信仰。

分班前後學校頻繁地舉行「高考動員大會」,每天下午課間都會有不識相的女聲在廣播里拔高音調號召全年級在禮堂集合。

下樓的一路上,走廊里塞滿了學生,每個人都面無表情行色匆匆,手裡無一例外攥著詞彙手冊。運動員進行曲停止後,除了衣料摩擦聲一片寂靜,與高一教學樓方向傳來的喧囂對比鮮明。偶爾有逆流而上的男生桀驁不馴地對著喇叭罵道:「動員個屁啊,高考重要還要你說!」

在炎熱的無聲世界中,時常突然橫空滾過一聲雷。

夏暑攜著烈日或者陣雨。

你明明知道那個確切日期,卻永遠覺得它的來臨迅疾得令人措手不及。

在某個無聊多餘與往常無異的高考動員大會上,校長的一句題外話意外飄進了你的耳廓。

——畢業生中最優秀的那個班,高三時教室後面黑板報上寫的是「為了母親的微笑」這幾個字。

於是在幾天後,幫宣傳委員出板報的你受了點小小啟發。然而,完成後回望一眼親手寫下的「少年壯志不言愁」,乍看起來更顯豪氣,仔細斟酌卻感到遠不如「為了母親的微笑」有份量。

當時的你,想不通是為什麼。

你同樣想不通的還有:為什麼你以每兩天一本教輔書的速度拚命做練習,到右手抽筋內心麻木的地步,卻還是換來一次比一次不如意的考試成績?

而那些天資聰穎的男生,甚至都沒有放棄打籃球和打網游的習慣,就能輕輕鬆鬆取得在你之前的名次。

初中第一次數學考試只有28分,而第二次100分。

高中第一次數學考試只有57分,而第二次99分。

你天真地以為這次會和以前一樣,只要你努力,沒有什麼戰勝不了。可時間飛馳,現實讓你越來越迷茫。

年長的老師經驗豐富,早下過斷言——人的天賦有高低,大部分女孩子都不夠聰明,死讀書,勤奮苦讀也能取得好成績,可是這種好有上限。一旦男孩子懂事了,稍作努力就能趕超。

你聽後心裡只有一個「哦」字。

原來大部分女孩都和你一樣可悲,僅剩的那麼點不甘心終於消失殆盡。

考得最差的那次,書包里塞著不到滿分二分之一的考卷,在放學路上停下來,你開始思考:我能不能別再這么可悲了。

傍晚的街道逐漸沉澱進黑暗裡。空氣中一股冷澀而陌生的氣息侵入肺腑。車燈光變作流淌自如的弧線,匯成河,但卻是泥沙淤積的河。

坐在人行道邊緣的你把書包擱在自己鞋子上,無意識地玩弄著拉鏈上的人偶掛件。

眼淚爭先恐後往外冒,逃避的想法像面旗幟在腦袋裡呼啦作響。

在學校,面不改色地當著好朋友的面把考卷塞進書包,裝出「我一點也不在乎成績」的落拓不羈。

回家後,卻又演出另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父母巨大的期望讓你缺氧。

也可以不必那麼可悲,一走了之不過在一念之間。

你可以學那些吊車尾的個性男生,成天翹課混跡於網吧,學校找家長時就趁機攤牌「反正我做什麼都好只要不讀書」,不等父母從打擊中回過神就打點行囊偷偷逃去外地,寫書或者畫畫,只做自己喜歡的事,等零用錢積蓄不足以維持生計時再打電話回家求救。即使恨鐵不成鋼,爸爸媽媽也會立刻匯錢給你,那是一定的。

這樣,你就能真的活得落拓不羈,又自由又灑脫,成為學校里的傳奇人物,連你那總考第一的好朋友也會羨慕你。

與離家相比,回家需要的勇氣實在太大。

可不知為什麼,暢想進行到此處,你卻憶起自己小學二年級時的一件小事。

小學時,每天放學後要坐十一站路的有軌電車回家。

電車又舊又破,冬天趕上下班高峰,你常常擠不上車,或者上去了又被擠下來。在路邊用公用電話打給媽媽報平安——「我又被擠下車啦」,然後躲在雜貨店門口期期地望著遠方的轉彎路口等下一班。

而那天早晨出門時,媽媽特地告訴你出差已久的爸爸今天回家。

為此你在放學前就利用課間做完了所有家庭作業,鈴聲一響就飛奔出教室。但到了車站卻被告知「今天停電,電車不運行了。」

你掏出口袋裡所有零用錢,只有四塊幾毛,不夠打車。

事後大人告訴你,這種情況下也可以打車讓司機師傅先送你到家,再叫爸爸媽媽送錢下去接你或者你自己上樓拿。

可你是有點木頭木腦的小姑娘,不太靈光,不懂變通,天資平庸。

你咬緊被凍得開裂的嘴唇,望瞭望家的方向。

十一站路,你步行回家。

一路上不斷被三輪車師傅拒絕。書包里疑似藏著雪女,會不斷遞增重量。校服被汗水浸濕後變得冰涼堅硬。摔跤時手掌根部擦破了皮,奇怪的是你已經什麼都感覺不到。

全世界剩下一個聲音「爸爸會在家等我」。

但是他不在。爸爸媽媽以為你走失了,急得心急火燎沿途尋找,最後你到家時他們都不在家。你是坐下來等他們回家時才感到腳疼,脫下鞋襪一看,發現打起了許多大水泡,左右兩邊加起來一共七個。

爸爸看見你眼眶立刻就紅了,說著「怎麼會有這么笨這么木這么一根筋的小孩」之類的話,逐漸地哽咽。

其實你一點也不想哭,也並不覺得這一路有多麼艱難。

唯一的情緒只是著急。

看見自家小區燈光的一瞬還有點興奮高興。

中了邪發了瘋著了魔一樣。

許多年後,失去了所有信心、決定放棄的你坐在人行道邊想起了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忘了當時的你是過了十八歲生日還是沒過十八歲生日,總之是差不多的光景。你在一瞬間突然明白了為什麼同一首歌里的「少年壯志不言愁」比「為了母親的微笑」遜色不少。

一個人,在遇到艱難險阻時,勇敢面對,勇於戰勝,不沮喪,不放棄,不灰心,也許並不是因為志向多遠大,而是因為內心有一種溫暖作信仰。

無論多麼弱小的人,在「為了XX」這種狀語結構前,即使未必成功,也一定比曾經的自己強大很多。

何止是「不言愁」,是根本連愁都無法感知了。

十八歲的你抽抽鼻子,深呼吸,撐著地面站起來,沒有像作家余華寫的那樣出門遠行,而是和小時候一樣,堅定地望瞭望家的方向。

幾個月後從最後一門的考場中走出來時,你迎上父母無限期待的目光,像被烈烈的夏日陽光晃了眼,在相似的馬路邊冷靜地緩慢地笑著說「北大有了」,一家人緊緊相擁。你不要成為宇宙英雄奧特曼,只要成為兩個人心目中的小英雄就足夠,而右手中指上那異常難看異常突兀的指節是你唯一的勛章。

被學弟學妹們問到高考經驗,你腦海里空空如也,什麼也說不出,只記得當時像……中了邪、發了瘋、著了魔一樣。過半天木訥地訕笑道:「就是不管失敗多少次都只管加油吧。」

許多年後這也變成了小事一樁。

當你在許多年後回想起十八歲時坐在馬路邊沒出息地哭鼻子、企圖離家出走的這件小事,最後那小姑娘倔強認真地回望家的方向時的模樣好像還依然清晰,她永遠站在你記憶里,告訴幾年後,十幾年後的你——

你手裡緊攥著不止一人份的愛與期待,

肩上擔負著不止一人份的夢想與願望。

所以,

即使天資平庸也要永不放棄,總有人值得你為了他們,變堅強。

以上,也都是親身經歷。「從28到100」和「從57到99」絕對沒有虛構。但是有點美化豬媽媽,她其實沒那麼溫柔可親,28和57的考卷都曾經被豬媽媽連書包一起從20層的窗戶扔下樓。囧

⑹ 讀了走近清華北大的讀後感寫3篇

清華北大,就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它們既是中國最好的大學,當然也是中國最好大學的代名詞。所以,走進清華北大,就是走進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
走進清華北大,是所有家長和學子的共同願望。而怎樣走進清華北大,卻是所有家長和學子永遠待解的心結。吳曉軍的著作《走進清華北大》,讓我眼前一亮。這部著作,在解開家長和學子怎樣走進清華北大的心結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在細讀之餘,也激起了我探討的熱情。
一、家長的心態和引導,是孩子走進清華北大的基礎
調查顯示,清華北大學生的家長,即使是一字不識,或家境貧寒,也會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自強不息。他們相信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總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不知疲倦地勞碌著。不僅如此,他們還能夠把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吳曉軍在《走進清華北大》中提到:「如果你讓別人造船,請別急著給他們材料,而是先讓他們看海,激起他們對海洋的強烈渴望。」他在《走進清華北大》中采訪的驕子馬牧青初中畢業的暑假在父親的帶領下瀏覽了北京大學。當時,她對父親說:「今天,我是以遊客的身份走進北大的;三年後,我要以北大學子的身份走近未名湖。」果然,她如願以償。我在全國各地為學生家長做免費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導演講時,常講我朋友老趙的故事:老趙兄弟姐妹五個都是名牌大學畢業。要知道,像我們這個年齡,兄弟姐妹五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那絕對是鳳毛麟角的。我曾經要老趙解釋個中原因。經過一段時間思考,他告訴我這么個事:他父親年輕時是縣供銷社經理。單位有輛舊吉普車。每到寒暑假,父親就開著吉普車帶著他們出去旅遊。他們吃的,是母親做的干糧;喝的,是用行軍壺帶上的母親燒的白開水;住的,是最廉價的旅社。他們旅遊的,不是名山大川,不是名勝古跡,而是全國各地的名牌高校。到了南開大學,父親告訴他們,周恩來就是這學校畢業的;到了上海交通大學,父親告訴他們,錢學森就是這學校畢業的。他們兄弟姐妹五個,在初中畢業之前,全國的著名高校,他們都去旅遊過。每到一所高校,父親最關注的是宣傳欄:國家的哪個領導人是這所高校畢業的,或者某某科學家、學者、作家是這所高校畢業的。所以,他們回家之後,不用父母督促,都很自覺地學習。因為他們知道,不好好學習,考不上重點大學,是成不了心中的偶像的。也許正因為此,他們五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
是啊,帶著孩子游高校,或者讓孩子看看《走進清華北大》,也就相當於先讓孩子看海,激起他們對海的強烈渴望,再給他們材料去造船。
二、孩子個人的心志基礎,是其走進清華北大的決定因素
其實,才出生的嬰兒,如果都能夠接受科學的教育,每一個人都可以走進清華北大,每一個人都可以成就毛澤東、周恩來、錢學森、袁隆平一樣的事業。遺憾的是,「與我們本來應有的成就相比較,我們不過是半醒著。我們現在只利用我們身心資源的一小部分」。大多數人的潛能,在一生中都沒有發揮出來――出生時從父母那裡獲得,死亡時又帶進了墳墓。
要讓孩子發揮潛能,走進清華北大,除了父母的影響之外,孩子個人的心志是關鍵。一個從小立大志的孩子,會自覺地向才志遠大的夥伴看齊,遠離才志平庸的孩子,自覺地擋住外界的誘惑。他在理想沒有實現之前,會一直奮斗著,同時收獲著。成功之後,他會向著更為高遠的目標前進。這樣的人,不成功於此,必成功於彼,而且成功的規模也往往比較大。而一個沒有好好立志的人,不管他的智力、意志、品德有多好,都不可能形成大的人生規模,更不可能有大的事業成就。因為他們做任何事情達到一定高度之後就容易滿足,小富即安,裹足不前,不再有進取之心。他的人生走不遠,也飛不高。
因此,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孩子的胸襟、氣度和魄力,注意引發孩子對偉大、高尚的追求和嚮往,培養孩子從小嚴格要求自己,以古今優秀人物為榜樣編織自己童年的夢。真正成功的教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孩子的「志」立好。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通過身教言傳、潛移默化,逐步使孩子形成一個童真的「夢」。以後隨著知識的增加,眼界的擴大,便慢慢地形成一個畢生為之奮斗的人生理想。這個理想之前的童真的夢,便是所謂的「志」。
偉大而明確的目標是產生恆心和毅力的基礎。因為,「有了偉大的目標,你就會把艱苦的勞動當作休息。」如果沒有志向,沒有目標,何來恆心和毅力去忍受走向成功的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千難萬險呢?一個孩子,如果知道了讀書是他成就理想的必由之路,懂得讀書對於他成就人生的重要作用,他就能以學為樂,能把艱苦的攻讀當作休息,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學有所得。雖然獲取知識的過程有時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學習過程中,是能夠不斷體驗到取得進步的成就感的,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各種分心的事情時他就能夠主動克服,堅持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或目標。而一個具有消極被動的學習心態的孩子,會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就會採取逃避或抱怨的態度,而不會主動去尋求解決辦法,學習獲得成就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也就無從說起,學習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吳曉軍在《走進清華北大》采訪的驕子喬雪園出生在河南,成長在北京,考上清華北大就是他「從小到大的夢想」,也許正因為此,他最終考上了北京大學。
三、學校和老師,是孩子走進清華北大的土壤和園丁
有人把人生分為三類:第一類人,是草一樣的人生。盡管它也吸收雨露陽光,但卻長不大。別人踩過它,卻感受不到它的痛苦,因為別人可能壓根就沒有注意到它這株草。第二類人,是藤一樣的人生。旁邊有一棵大樹,它也可以爬得很高。樹不需要它的時候,它什麼也不是。樹山倒了,它也倒了。第三類人,是樹一樣的人生。雖然它可能會經受若干年風霜雨雪的考驗,但最終能長成參天大樹。遠看,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近看,是一片綠蔭;即使倒下了,依然是棟梁之材。
可以說,孩子將來是成長為草、藤,還是樹,是由他的志向確定的。前面也討論過,確定他的志向的,主要是其家庭的影響。
一個孩子,他的志向基本確定之後,也將決定了他將來是草、藤,還是樹了。而將來草、藤和樹的成長和管理,那就要看土壤和園丁了。土壤的肥瘠、園丁技藝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草的大小、藤的粗細和樹的高低了。
吳曉軍在《走進清華北大》中采訪的驕子謝遠航認為:「學校的條件差異較大,教師之間的差異也較大,這種差異如果從小學到高中連續累積起來計算,足以引起數十乃至數百分的差距。」
要想成長為參天大樹,就必須要有優良的土壤和技藝高超的園丁;要想走進清華北大,就要有優質的學校和優質的教師。因此,我們在呼喚政府加大對教育投資的同時,也呼喚和期待著教育均衡成為現實。
四、不能走進清華北大怎麼辦
理論上講,每個孩子都有走進清華北大的智力基礎。但是,由於智力開發的程度不同、心志成熟的早晚不同、所在學校的條件差異,每個孩子走進清華北大的早晚和可能性自然就不一樣。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大家都朝著同一個方向行走,世界就會傾覆。如果所有的學子都非牛津劍橋不上,這個世界的教育就出了問題;如果中國的學子都非清華北大不上,中國的教育就出了嚴重的問題。
因此,家長和學子們把清華北大等名牌學校作為一種追求和嚮往未嘗不可,而非要一步到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則萬萬不能。
家長和學子,應該根據自己的家庭文化積淀、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的心志高下以及所在學校的文化氛圍、師資力量來確定孩子的大學定位。
孩子能一步到位考上名牌大學最好。不能一步到位,考上一所普通大學,做四年的努力和調整,再考上一所名牌大學的研究生,也是一樣。現在是大學大眾化的時代,考個專科,再專升本,然後考名牌大學的研究生,一樣是高起點就業。高中畢業復學一年從頭再來,或者直接踏入社會,照樣有光明的未來。
2013年5月12日凌晨,離高考還不到一個月,河南省鹿邑縣高三學生高煒晟雇凶將其父親(原鹿邑縣法院院長高天峰)和姐姐高煒藝殺害。而弒父殺姐的原因是因為父母和姐姐要其考名校、管教太嚴。每年的高考後,考生喝葯的、跳樓的、赴水的不時見諸報道,在網上查詢,更是觸目驚心。
其實,這些都是因為沒有解決好「不能走進清華北大等名牌高校怎麼辦」的問題。
賈平凹說過:「愈是這般強烈地要培養兒女的人,愈是這人活得平庸。他自己活得沒有自信了,就寄託兒女。這行為應該是自私和殘酷,是轉嫁災難。」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做父母的能參透賈平凹和托爾斯泰的這兩句話,也許就可以解決孩子「不能走進清華北大等名牌高校怎麼辦」的問題。
五、走進清華北大為哪般
走進清華北大等名牌高校,當然是為了成龍成鳳,有好的發展前程。然而,吳曉軍在《走進清華北大》中曾提到:
作家劉誠龍曾經做過一次有趣的調查,他把兩份名單拿給10個人看,問他們是否熟悉。第一份名單是: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陳沅、劉福遙、劉春霖。第二份名單是:李漁、洪升、顧炎武、金聖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
結果,10個被調查者,多數對第一份名單中的人一無所知,而對第二份名單的人卻耳熟能詳。謎底最後揭開:原來第一份名單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舉狀元。他們贏得了科舉考試,獨占鰲頭,披紅掛彩,春風得意。沒想到,風頭出盡之後,這些狀元郎歸於平庸,湮沒無聞。第二份名單里的人,全是當時的落第秀才!他們考場失利,與高官厚祿無緣。但是,他們很快調整心態,在逆境中奮起,有的成為思想家,有的成為文學家,有的成為農民領袖;有的成為一代梟雄,聲名遠播,載入史冊。
吳曉軍還提到:中南大學教授蔡言厚,作為國內最權威的大學評價咨詢專家之一,帶領課題組於2009年發表了最新的《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這份調查報告給高考狀元的崇拜者們狠狠地潑了一瓢冷水——1977年至2008年32年間的高考狀元,幾乎沒有一個成為做學問、經商、從政等方面的頂尖人才,他們的職業成績遠遠低於社會預期。
事實上,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不會是那些高考狀元,而往往是那些腦筋靈活、身體健康、性情開朗直率的孩子。因為他們在任何時候都能最快地做出最佳選擇,進入最佳狀態。他們經受得起挫折,不怕失敗。因此,他們在失敗之時,是不會喝葯、跳樓、赴水的,他們永遠都能從逆境中奮起。
因此,我們的家庭教育也好,學校教育也好,我們不是為了製造天才,而是為了培養腦筋靈活、身體健康、性情開朗直率的孩子。
讓孩子上名牌小學、名牌中學、走進清華北大等名牌高校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絕不是唯一的選擇。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培養腦筋靈活、身體健康、性情開朗直率的孩子。

⑺ 長沙市北大新世紀恆定中學是民辦學校還是公辦學校

民辦普通高中。長沙北大新世紀恆定中學是經長沙市教育局批准籌設,由北大新世紀教回育答集團與湖南恆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立而成。學校總投資約9.7億元,辦學類型為普高、國際部、補習部,辦學規模約5000人。

學校擁有一支嚴謹、務實、高效、奮發的管理隊伍,憑借恆定的價值追求、創新的辦學機制、優厚的工作待遇,廣泛引進並著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教藝精湛的教師隊伍。其中一期建築8萬平方米於2020年7月交付使用,2020年秋季正式開學。



(7)北大宣傳冊擴展閱讀:

學校以「恆定致遠」為辦學的核心理念,恪守「誠、志、勤、和」的校訓,踐行「開明篤實」的校風,倡導「好學力行」的學風,堅守「持敬求通」的教風,致力於為國家和民族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經世致用的創新型人才。

學校擁有一流的教學設施設備、完善的服務體系,堅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為目標,依託優質的教育資源,全面構建獨樹一幟的特色課程體系,矢志探索高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路徑。

⑻ 北大的國際關系學院怎麼樣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是中國綜合性大學中建立最早的國際關系學院,是我國培養國際問題和外交、涉外工作應用、研究和教學專門人才的最重要基地。

⑼ 《走進清華北大》吳曉軍書讀後惑

吳曉軍文集《走進清華北大》讀後感
清華北大,就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它們既是中國最好的大學,當然也是中國最好大學的代名詞。所以,走進清華北大,就是走進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
走進清華北大,是所有家長和學子的共同願望。而怎樣走進清華北大,卻是所有家長和學子永遠待解的心結。吳曉軍的著作《走進清華北大》,讓我眼前一亮。這部著作,在解開家長和學子怎樣走進清華北大的心結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在細讀之餘,也激起了我探討的熱情。
一、家長的心態和引導,是孩子走進清華北大的基礎
調查顯示,清華北大學生的家長,即使是一字不識,或家境貧寒,也會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自強不息。他們相信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總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不知疲倦地勞碌著。不僅如此,他們還能夠把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吳曉軍在《走進清華北大》中提到:「如果你讓別人造船,請別急著給他們材料,而是先讓他們看海,激起他們對海洋的強烈渴望。」他在《走進清華北大》中采訪的驕子馬牧青初中畢業的暑假在父親的帶領下瀏覽了北京大學。當時,她對父親說:「今天,我是以遊客的身份走進北大的;三年後,我要以北大學子的身份走近未名湖。」果然,她如願以償。我在全國各地為學生家長做免費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導演講時,常講我朋友老趙的故事:老趙兄弟姐妹五個都是名牌大學畢業。要知道,像我們這個年齡,兄弟姐妹五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那絕對是鳳毛麟角的。我曾經要老趙解釋個中原因。經過一段時間思考,他告訴我這么個事:他父親年輕時是縣供銷社經理。單位有輛舊吉普車。每到寒暑假,父親就開著吉普車帶著他們出去旅遊。他們吃的,是母親做的干糧;喝的,是用行軍壺帶上的母親燒的白開水;住的,是最廉價的旅社。他們旅遊的,不是名山大川,不是名勝古跡,而是全國各地的名牌高校。到了南開大學,父親告訴他們,周恩來就是這學校畢業的;到了上海交通大學,父親告訴他們,錢學森就是這學校畢業的。他們兄弟姐妹五個,在初中畢業之前,全國的著名高校,他們都去旅遊過。每到一所高校,父親最關注的是宣傳欄:國家的哪個領導人是這所高校畢業的,或者某某科學家、學者、作家是這所高校畢業的。所以,他們回家之後,不用父母督促,都很自覺地學習。因為他們知道,不好好學習,考不上重點大學,是成不了心中的偶像的。也許正因為此,他們五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
是啊,帶著孩子游高校,或者讓孩子看看《走進清華北大》,也就相當於先讓孩子看海,激起他們對海的強烈渴望,再給他們材料去造船。
二、孩子個人的心志基礎,是其走進清華北大的決定因素
其實,才出生的嬰兒,如果都能夠接受科學的教育,每一個人都可以走進清華北大,每一個人都可以成就毛澤東、周恩來、錢學森、袁隆平一樣的事業。遺憾的是,「與我們本來應有的成就相比較,我們不過是半醒著。我們現在只利用我們身心資源的一小部分」。大多數人的潛能,在一生中都沒有發揮出來――出生時從父母那裡獲得,死亡時又帶進了墳墓。
要讓孩子發揮潛能,走進清華北大,除了父母的影響之外,孩子個人的心志是關鍵。一個從小立大志的孩子,會自覺地向才志遠大的夥伴看齊,遠離才志平庸的孩子,自覺地擋住外界的誘惑。他在理想沒有實現之前,會一直奮斗著,同時收獲著。成功之後,他會向著更為高遠的目標前進。這樣的人,不成功於此,必成功於彼,而且成功的規模也往往比較大。而一個沒有好好立志的人,不管他的智力、意志、品德有多好,都不可能形成大的人生規模,更不可能有大的事業成就。因為他們做任何事情達到一定高度之後就容易滿足,小富即安,裹足不前,不再有進取之心。他的人生走不遠,也飛不高。
因此,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孩子的胸襟、氣度和魄力,注意引發孩子對偉大、高尚的追求和嚮往,培養孩子從小嚴格要求自己,以古今優秀人物為榜樣編織自己童年的夢。真正成功的教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孩子的「志」立好。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通過身教言傳、潛移默化,逐步使孩子形成一個童真的「夢」。以後隨著知識的增加,眼界的擴大,便慢慢地形成一個畢生為之奮斗的人生理想。這個理想之前的童真的夢,便是所謂的「志」。
偉大而明確的目標是產生恆心和毅力的基礎。因為,「有了偉大的目標,你就會把艱苦的勞動當作休息。」如果沒有志向,沒有目標,何來恆心和毅力去忍受走向成功的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千難萬險呢?一個孩子,如果知道了讀書是他成就理想的必由之路,懂得讀書對於他成就人生的重要作用,他就能以學為樂,能把艱苦的攻讀當作休息,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學有所得。雖然獲取知識的過程有時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學習過程中,是能夠不斷體驗到取得進步的成就感的,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各種分心的事情時他就能夠主動克服,堅持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或目標。而一個具有消極被動的學習心態的孩子,會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就會採取逃避或抱怨的態度,而不會主動去尋求解決辦法,學習獲得成就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也就無從說起,學習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吳曉軍在《走進清華北大》采訪的驕子喬雪園出生在河南,成長在北京,考上清華北大就是他「從小到大的夢想」,也許正因為此,他最終考上了北京大學。
三、學校和老師,是孩子走進清華北大的土壤和園丁
有人把人生分為三類:第一類人,是草一樣的人生。盡管它也吸收雨露陽光,但卻長不大。別人踩過它,卻感受不到它的痛苦,因為別人可能壓根就沒有注意到它這株草。第二類人,是藤一樣的人生。旁邊有一棵大樹,它也可以爬得很高。樹不需要它的時候,它什麼也不是。樹山倒了,它也倒了。第三類人,是樹一樣的人生。雖然它可能會經受若干年風霜雨雪的考驗,但最終能長成參天大樹。遠看,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近看,是一片綠蔭;即使倒下了,依然是棟梁之材。
可以說,孩子將來是成長為草、藤,還是樹,是由他的志向確定的。前面也討論過,確定他的志向的,主要是其家庭的影響。
一個孩子,他的志向基本確定之後,也將決定了他將來是草、藤,還是樹了。而將來草、藤和樹的成長和管理,那就要看土壤和園丁了。土壤的肥瘠、園丁技藝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草的大小、藤的粗細和樹的高低了。
吳曉軍在《走進清華北大》中采訪的驕子謝遠航認為:「學校的條件差異較大,教師之間的差異也較大,這種差異如果從小學到高中連續累積起來計算,足以引起數十乃至數百分的差距。」
要想成長為參天大樹,就必須要有優良的土壤和技藝高超的園丁;要想走進清華北大,就要有優質的學校和優質的教師。因此,我們在呼喚政府加大對教育投資的同時,也呼喚和期待著教育均衡成為現實。
四、不能走進清華北大怎麼辦
理論上講,每個孩子都有走進清華北大的智力基礎。但是,由於智力開發的程度不同、心志成熟的早晚不同、所在學校的條件差異,每個孩子走進清華北大的早晚和可能性自然就不一樣。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大家都朝著同一個方向行走,世界就會傾覆。如果所有的學子都非牛津劍橋不上,這個世界的教育就出了問題;如果中國的學子都非清華北大不上,中國的教育就出了嚴重的問題。
因此,家長和學子們把清華北大等名牌學校作為一種追求和嚮往未嘗不可,而非要一步到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則萬萬不能。
家長和學子,應該根據自己的家庭文化積淀、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的心志高下以及所在學校的文化氛圍、師資力量來確定孩子的大學定位。
孩子能一步到位考上名牌大學最好。不能一步到位,考上一所普通大學,做四年的努力和調整,再考上一所名牌大學的研究生,也是一樣。現在是大學大眾化的時代,考個專科,再專升本,然後考名牌大學的研究生,一樣是高起點就業。高中畢業復學一年從頭再來,或者直接踏入社會,照樣有光明的未來。
2013年5月12日凌晨,離高考還不到一個月,河南省鹿邑縣高三學生高煒晟雇凶將其父親(原鹿邑縣法院院長高天峰)和姐姐高煒藝殺害。而弒父殺姐的原因是因為父母和姐姐要其考名校、管教太嚴。每年的高考後,考生喝葯的、跳樓的、赴水的不時見諸報道,在網上查詢,更是觸目驚心。
其實,這些都是因為沒有解決好「不能走進清華北大等名牌高校怎麼辦」的問題。
賈平凹說過:「愈是這般強烈地要培養兒女的人,愈是這人活得平庸。他自己活得沒有自信了,就寄託兒女。這行為應該是自私和殘酷,是轉嫁災難。」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做父母的能參透賈平凹和托爾斯泰的這兩句話,也許就可以解決孩子「不能走進清華北大等名牌高校怎麼辦」的問題。
五、走進清華北大為哪般
走進清華北大等名牌高校,當然是為了成龍成鳳,有好的發展前程。然而,吳曉軍在《走進清華北大》中曾提到:
作家劉誠龍曾經做過一次有趣的調查,他把兩份名單拿給10個人看,問他們是否熟悉。第一份名單是: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陳沅、劉福遙、劉春霖。第二份名單是:李漁、洪升、顧炎武、金聖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
結果,10個被調查者,多數對第一份名單中的人一無所知,而對第二份名單的人卻耳熟能詳。謎底最後揭開:原來第一份名單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舉狀元。他們贏得了科舉考試,獨占鰲頭,披紅掛彩,春風得意。沒想到,風頭出盡之後,這些狀元郎歸於平庸,湮沒無聞。第二份名單里的人,全是當時的落第秀才!他們考場失利,與高官厚祿無緣。但是,他們很快調整心態,在逆境中奮起,有的成為思想家,有的成為文學家,有的成為農民領袖;有的成為一代梟雄,聲名遠播,載入史冊。
吳曉軍還提到:中南大學教授蔡言厚,作為國內最權威的大學評價咨詢專家之一,帶領課題組於2009年發表了最新的《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這份調查報告給高考狀元的崇拜者們狠狠地潑了一瓢冷水——1977年至2008年32年間的高考狀元,幾乎沒有一個成為做學問、經商、從政等方面的頂尖人才,他們的職業成績遠遠低於社會預期。
事實上,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不會是那些高考狀元,而往往是那些腦筋靈活、身體健康、性情開朗直率的孩子。因為他們在任何時候都能最快地做出最佳選擇,進入最佳狀態。他們經受得起挫折,不怕失敗。因此,他們在失敗之時,是不會喝葯、跳樓、赴水的,他們永遠都能從逆境中奮起。
因此,我們的家庭教育也好,學校教育也好,我們不是為了製造天才,而是為了培養腦筋靈活、身體健康、性情開朗直率的孩子。
讓孩子上名牌小學、名牌中學、走進清華北大等名牌高校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絕不是唯一的選擇。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培養腦筋靈活、身體健康、性情開朗直率的孩子。

⑽ 北大核心期刊和南大核心有什麼區別

目前國內有7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

下面就國內公認的比較權威的兩個核心期刊體系作一個簡單介紹。

一、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

由南京大學研製成功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簡稱CSSCI)是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攻關項目。CSSCI遵循文獻計量學規律,採取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從全國2700餘種中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性期刊中精選出學術性強、編輯規范的期刊作為來源期刊。現已開發的CSSCI(1998-2014年)16年數據,來源文獻近63萬余篇,引文文獻409餘萬篇。該項目成果填補了我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空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對於社會科學研究者,CSSCI從來源文獻和被引文獻兩個方面向研究人員提供相關研究領域的前沿信息和各學科學術研究發展的脈搏,通過不同學科、領域的相關邏輯組配檢索,挖掘學科新的生長點,展示實現知識創新的途徑。對於社會科學管理者,CSSCI提供地區、機構、學科、學者等多種類型的統計分析數據,從而為制定科學研究發展規劃、科研政策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參考。對於期刊研究與管理者,CSSCI提供多種定量數據: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期刊影響廣度、地域分布、半衰期等,通過多種定量指標的分析統計,可為期刊評價、欄目設置、組稿選題等提供科學依據。CSSCI也可為出版社與各學科著作的學術評價提供定量依據。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已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國家圖書館、中科院等眾多單位包庫使用,並作為地區、機構、學術、學科、項目及成果評價與評審的重要依據。教育部已將CSSCI數據作為全國高校機構與基地評估、成果評獎、項目立項、名優期刊的評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重要指標。


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2015 年12月31 日公告稱,決定調整CSSCI 來源期刊目錄的更新時間和辦法,在新的來源期刊目錄更新前,2016年資料庫收錄繼續按CSSCI(2014-2015)來源期刊(含擴展版、學術集刊)目錄進行數據採集入庫。


二、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


北京大學在國內最早進行期刊評估的工作,其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就界定了國內核心期刊的范圍,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圖書情報界、學術界、出版界和科研管理部門對該項研究成果都給予了較高評價,普遍認為它適應了社會需要,為國內外圖書情報部門對中文學術期刊的評估和選購提供了參考依據,促進了中文期刊編輯和出版質量的提高,已成為具有一定權威性的參考工具書。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合編,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成員館、中國科學院文獻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等相關單位的專家和期刊工作者參加了研究。該要目總攬已經推出2014版。

閱讀全文

與北大宣傳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動企業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490
福建電子商務網站備案 瀏覽:312
市場營銷階段定價策略 瀏覽:4
活動策劃方案培訓班開設 瀏覽:603
陝西浩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53
自考市場營銷學第一章 瀏覽:240
養老院禮儀培訓方案 瀏覽:427
馬雲關於電子商務 瀏覽:720
凡客誠品網路營銷方法 瀏覽:411
學校2017黨員培訓方案 瀏覽:20
杭州市下城區電子商務產業園 瀏覽:635
高中學網路營銷好嗎 瀏覽:31
深圳市電子商務技師學院 瀏覽:591
外出宣傳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8
2014年電子商務發展前景分析 瀏覽:996
最新肯德基網路營銷 瀏覽:402
電子商務物流優劣 瀏覽:989
優鯊電子商務信譽 瀏覽:733
軟體開發類培訓方案 瀏覽:2
電子商務師考前培訓班 瀏覽:138